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5篇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

這幾周學校開展了校本教研賽課活動,今天輪到我們五年級的教研課,執教老師是王老師,她執教的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唯一的聽眾》,本文記敍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千上百的觀眾演奏的事,讚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欽佩和感激之情。總的來説,這堂課上得不錯,有以下這些地方值得我學習。

一:緊緊圍繞單元重點:

1、德育教育:閲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帶來的感動;

2、學習寫法: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心理、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合理巧妙:

1、思路清晰——抓老婦人的“語言變化”這條主線貫穿全文的`教學讓學生領會文意;

2、品讀重點詞句——體會人物情感和內心的變化,學習主人公的高尚品質。

3、過渡句自然——從剛開始的導語到每一環節的過渡語到結尾的結束語都設計得很美,使整堂課渾然一體。

三、對學生進行了多種能力的培養:

1、讓學生初讀課文之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對文中第10自然段的想象補充,以及最後的作業“想象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老婦人對我的每一句鼓勵的話、跟着老師的導語接讀、第9 自然段指導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讀寫結合訓練”符合大綱要求:

課文空白處想象並寫作,是這堂課的一大亮點,也符合高年級“讀寫結合訓練”的要求。講文本與寫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五、音樂的引入使課堂氣氛活躍:

這堂課王老師從“導語——課文朗讀——配樂寫作——課文昇華”,始終將音樂潛移默化地貫穿整個課堂,起到很好的效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開頭:更易於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振奮精神,放鬆心情,提高審美情趣,從而創設意境,創造一個有益於學習的積極情緒的環境。

朗讀時:語文課文的學習,朗讀必不可少。在老師範讀和學生朗讀的同時,如果能配上音樂,就會使整個課堂豐盈起來,給朗讀者和聽眾帶來美的感受,

寫作時:都可以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音量儘量開得小一點。在優美音樂的陪伴下進行學習,不但能去除浮躁,放鬆心情,還能修身養性,培養高雅的情趣。使學生文思如泉湧,寫出好文章。

六、不足之處:

1、導航一:思考一詞後應該加冒號;

2、課件上:重點詞的字體顏色應該隨着學生的回答變色;

3、教師的點評應及時到位;

4、第9自然段妹妹驚訝的感覺多餘敬佩的感情;

5、對語言文字的品析還不到位。

七、疑惑之處:

1、對於這樣的課文,分段還學要進行嗎?

2、文章除了老婦人的語言,還有幾處寫得很美的句子,需要拿出來美美地讀嗎?

3、對於課後的問題什麼時候進行解答?

八、重點收穫;

1、國小高年級的閲讀課教學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要抓兩點:寫什麼?(文章主要內容——多種形式的讀,以讀悟文)怎樣寫?(教寫法)

2、抓主線,線索要清晰;抓重點句,品讀人物品質;

3、繼續訓練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2

20xx年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泰山腳下舉行的20xx年山東省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此次學習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在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他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為學生的讀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他抓住經典著作中,形象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對王熙鳳的“辣”進行細緻的分析。最後,他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帶文的形式,對人物的拓展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某老師在上《乞巧》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人們美好的願望。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老師在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描寫樟樹的語句,這是兩棵怎樣的樹?再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樟樹的蓬蓬勃勃?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作者的感情昇華。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低年級教學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老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

第五、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理解課文內容”這個層面研究得比較多,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往往容易忽視“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對學生的訓練中,我們不可能迴避或逾越“表達思想感情”這一關,卻又時有想感情淺嘗轍止,不深入不到位。而對於課文中語言文字表達形式語言文字的訓練,更是存在着疏忽和不經意。由此造成形式與內容、形式與情感的互相遊離,減弱了訓練的滲透力,難以達到訓練的理想效果。而此次學習中,講課的老師都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彰顯這一點。例如,在《畫家鄉》教學中,在學習“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一句後,訓練學生對…那麼…,…那麼…,這一語言結構的理解和運用。

第六、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七、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實踐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3

20xx年9月22-23日這兩天,我有幸參加了“第九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高效課堂與新課標導向培訓會”。此次學習讓我感悟挺多,受益匪淺。聽了趙志祥、李衞東等名師的觀摩課和講座,每一堂觀摩課都具有學習的意義,每一位名師都精心展示了一節令學生和老師陶醉痴迷的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的我來説,無凝提供了良好借鑑、使我收穫頗多。下面我就談談對此次活動的心體會

一、課堂中,鼓勵性語言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努力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教學時一種溝通的藝術。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講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在趙志祥老師的觀摩課中還讓學生直呼其名並肯定能直呼其名的孩子為智商高的孩子;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以及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之間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3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温暖,獲得一種支持;要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要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要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

二在朗讀環節中,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擴展思維,從而加強學生的閲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預感能力和思維能力。當學生讀完課文時,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名學生讀得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並鼓勵了他:“一次比一次又進步”。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物質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説,這樣的或與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以後更好的學習。

三、每位教師的綜合素養比較強,處理學生在課堂上突如其來的問題能“游魚得水”。

四、注重學生對課文生字的書空,每位老師都讓學生一起書空課題和課文中重點的生字。在教學中經常書空文字、使學生對漢字的筆畫結構掌握的較好。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從而讓學生從課文中積累到不少知識。

六、善於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給於評價的語言多樣化。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昇華自己的情感、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七、注重引導學生立言立人。李衞東老師在講《我心中的語文教育》時説,語文教育的最高層面是滋養人的心靈的過程,是豐富情感、啟迪智慧、發展思維、拓展視野、完善人格的一個層面。在他的案例《司馬光砸缸》中最後的拓展是這樣的:如果別的小朋友沒有慌,司馬光也沒有慌,會有什麼樣的情節?那麼孩子們會説:小朋友會圍在一起想辦法等等。那麼司馬光還可以是誰?是別的小朋友,或是你。學了這節課不只是肯定了司馬光還充分的肯定了自己,讓孩子知道自己也行。從而使孩子自己的心靈發生變化。我認為這種拓展應該是:學生自己與文本靈魂的一次心靈碰撞。這樣的碰撞產生的火花讓學生心潮澎湃,歡呼雀躍。

通過這次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文本教材,吃透學生,重新塑造自已,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探索,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勝任國小語文教學。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4

近日,我中心校進行了“博鰲鎮中心學校20xx年語文課堂教學選拔賽研討活動,我聽了七位老師的語文公開課,感受頗深。對公開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談一談我在聽課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傾聽、

我帶着好的心情去傾聽,會發現別人的課堂中的教學優點,閃光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

二、學習

在聽課中從楊凡老師的教學案設計就很有層次,從“會讀——會説——會填”這樣不同的層次設計,便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值得借鑑。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以教學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線”的.原則來組織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我通過觀摩同行的課及自己的教學實踐,發現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既有令人欣喜之處,亦有不盡人意之處。

1、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多樣,重實效。

2、合作目的明確,為“活動”而“活動”。

3、.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獨立思考能力。

4、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優點很多,打破了課堂氣氛的沉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僅加強了學生間的信息交流,而且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提升自身素質。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5

一、“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孩子充分閲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二、“寫”中感受生命的拔節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在營造民主平等的閲讀心理環境下,引導學生體驗理解,表達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但這種民主交流的環境中,常常會因為少數思維活躍,善於表達的學生的發言,或者教師不經意間的一種傾向性的評價,瓦解了另一部分學生剛剛形成的,尚不能自我肯定的,隻言片語的閲讀感受,使他們習慣性的放棄了自我,久而久之,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教師如果能適當地讓學生動筆寫一寫,記錄自己的思想軌跡,表達自己的體驗和創造,這樣他們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勇氣,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師生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個性化的閲讀樂趣。長期的實踐,必定會讓他們樹立個性化閲讀的信心,促進閲讀個性化的'形成和發展。

三、詩意與情意在語文課堂中流淌

在這次觀摩活動中,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中飛揚的靈性,飄逸的詩意,流淌的情意。突然覺得自己變得脆弱,一些麻木的情感,在這之前也聽到過許多“詩意語文”、“情感語文”、“生命語文”的提法,但總不以為然,覺得那僅僅是一種時髦的口號而已。但是當我聽完演繹的精彩課堂,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嫻熟的教學技藝,也不僅僅是他們深厚的文學底藴,更是因為他們在處理教材中所透露出來的一種人文關懷。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6

20xx年10月24日至28日,我有幸在鄒平觀摩了山東省第六批教學能手評選的活動。這次活動是省教育局為落實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場骨幹教師展示,很多教師觀摩學習的交流會。參賽的選手都是我們山東省各市層層選拔出的非常優秀的一線青年教師,每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新課程、新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新課改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期五天的優化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學習時間裏,我們總共聽了三十九節優秀的語文課,包括“低、中、高”三個年級段的不同版本。老師們繪聲繪色的精彩課堂不但使我受益匪淺。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

一、 教學目標明確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情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總目標的一部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説、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落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對一節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明確,傳授那些知識,進行那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讀、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動,落實讀寫訓練。

二、 新課程概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如:丁麗娟、韓秋雲和王桂榮等教師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漏、不添、不重、不讀顛倒;默讀 以求度通順、連貫、流利,並粗知課文大意;展示讀 讓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閲讀技能去充分地朗讀教材;還有範讀、指導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王桂榮老師在《小露珠》一文中神情並茂的朗讀給在場的每一位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秀琴老師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結尾中抑揚頓挫的朗讀和激情昂揚的總結,到現在讓人記憶猶新,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每位教師都在學生讀完課文後,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如:萬清老師在初讀課文階段設計的問題——概括課文每個自然段的小標題,請同學找出文中“我”提到了閏土的哪幾件事情?張強老師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請同學找出文中“我”

提到了魯迅先生的哪幾件事情?利用巧妙的切入點把學生引入文本。 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

三、教學過程,要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教學思想端正,“以學論教”。

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能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自主的學習,這表現在教學效果上,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氛圍融洽;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是把激活課堂、與學生平等對話和溝通放在首位。他們總是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力求與學生達成感情的交融,心靈的默契。他們總是鼓勵學生去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大膽探索、樂於交流與合作。,當自己一呼不能百應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智慧或調侃、或煽情,適時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成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我們老師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四是在學習中,學生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寫作方法的指導等。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時問,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於發表自己意見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並抓住帶有普遍意義的見解、疑問引導全班學生思考,給予正確解答。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思維得到發展。

2、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以前我存在這樣一些教學誤區:總感覺一堂課給我的時間不夠,時間到了卻還有好多的內容沒有傳達給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並不是給你的時間不夠,而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時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並不在於老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們很多老師常犯一些認識性錯誤。例如:那就是講的太多,教學方式採取滿堂灌,這樣下來當然時間不夠,而學生也聽得很累。就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的確有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但我認為,這個目的是貫穿於你的整個課堂內容教學,是讓其它知識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師到最後強加給學生:“通過這我們要怎樣做,做怎樣的人?”

所以我認為應刪去很多多餘的知識,做到敢於有所放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追求“簡潔”的心理,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即應充分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

3、以“趣”帶“動”

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我個人認為我的教學總目標就是一個“趣”字,而不是灌輸式或填壓式的教學模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於學生是否有興趣學。“趣”貫穿於整個課堂,課文內容是否有趣,學的人是否樂“趣”,就要看你的教學策略問題,然而其終極目標就是達到讀、説、寫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麼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反感。這時就需要老師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學過程中,還注重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於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生簡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課堂中,鼓勵性語言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

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授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王桂榮老師在激勵孩子時説:“可愛的小蟋蟀”,“美麗的蝴蝶”等讓學生融入角色。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如張安全老師在教學時,就很善於抓住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並加以引導,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對學生及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好處。在朗讀環節中,有一名學生讀得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並鼓勵了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自己又神情並茂的朗讀給學生示範,讓學生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加自信的去改正不足。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的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説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四、教學藝術。

首先是啟發誘導的藝術。要善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善於點撥、相機誘導等;其次是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緊密,過渡自然,善於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總之,新課標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每一節課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老師應該為每一位學生交流意見、表現自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常常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體設計教學的效果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結構環環相扣。總之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的教學。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7

20xx年12月22日——23日我們肖家堡國小組織開展了校內高效課堂觀摩課。各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課堂教學給我本人的教學拋磚引玉。她們的每堂課體現了高效課堂相關理念,師生間的對話樸實、自然、親切,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她們的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高效課堂理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這次觀摩課各位教師都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特別是李喜寧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她在讀上下功夫,整堂課運用齊讀、男女生分組讀、範讀、引讀,從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的有節奏,再道一句一句感悟的讀,這樣多元化、多層次的朗讀,使本文的情感主線即伯牙與子期心心相通,不經意間自然流漏出來了。

2、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位教師都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學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二、課堂教學也注重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發揮豐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的特色。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要做獲得知識的主人,就要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如王歡老師在教學《掌聲》時,讓學生互動交流,學生髮表了不同的意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課外拓展延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許小麗老師在課的最後,讓學生設計未來的(),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己去創新,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靈活,有獨立創見,思維得到發展。

三、課堂中,鼓勵性評語的使用恰如其分。

1、王歡老師在教學《掌聲》這一課教學中努力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還對對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獎勵。

2、李喜寧老師在《伯牙絕弦》這一課教學中,把握時機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8

“北派名師”教學藝術觀摩展示活動心得體會育紅國小孫倩馨5月8日~9日參加了第三屆“北派名師”全國課堂教學藝術觀摩研討會活動。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智慧的語言、新穎的設計,精彩的互動,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文化底藴、創新思想、人格魅力,無不讓我由衷地讚歎,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聽了幾位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深深地感到好多東西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特別是名師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細緻深刻的教材解讀和精巧的教學設計,給我們的備課提供了豐盈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他們的語言風趣幽默,人格魅力高尚,感染了我們所有的聽課教師,我們被他們征服了,心靈受到了震撼,所以會場安靜,老師們都不覺得累,反而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趙冬雲老師告訴我們國小學英語一定要慢下來,不要貪心,一節課要達到的目標不能過高,但每一節課的目標都要深入,要循序漸進的'完成本單元的目標。在詞彙教學中要注意整體輸入、整體的呈現、整體的頭腦風暴等等。趙老師這節課上對所學的新舊動詞短語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過多次,同學們感覺熟悉卻又不單調。課堂上這種包洋葱式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復現率和操練率。

來自鄭州的王超老師風趣幽默,獨具個人魅力,他的發言純正,在教學英語的難點單詞的讀音時更是方法獨特。並且把字母i的發音規律編成小故事,使學生們記憶深刻。來自揚州的龔老師則給我們帶來了一節輕鬆自然到近乎於談話聊天的課,老師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談起,逐漸深入到課文相關的內容。接着談論canand、談論pick apples、談論hard and easy等等。課後,老師告訴我們詞彙的教學不能是孤立機械的,應該放在特定的語境中,通過老師學生相互之間的自然交流,讓同學們慢慢的理解內化。老師還要通過行為動作、簡筆畫等讓同學來掌握詞彙的意義。進行文本教學要使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先提出大的問題來走進文本,再提出具體問題來深度瞭解文本。並且最終老師要幫助學生生成新的文本,通過大量的詞彙轉換進行語言能力的提升,形成新的語體。

最後來自天津的於東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節閲讀課,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於老師先運用頭腦風暴,猜猜句子描寫的是誰,又出示圖片,老師帶領學生一起描述來初步感知故事。在學習故事時,老師採取了逐段的講解,每一段都先提出問題,並且每次的問題逐漸增加,再以不同的方式來解決。最讓我們值得學習的是每講完一個生詞都會緊跟這練習,這樣會讓學生掌握的更牢固。

總之,通過學習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很多東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的體驗、總結、應用。要上好一節課,需要教師的真功夫。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9

我在這次由本校組織的大型教學觀摩活動中,有幸看到老師們繪聲繪色的精彩課堂,使我受益匪淺,這次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優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情操。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總目標的一部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説、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落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對一節語文課的基本要求。上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明確,傳授那些知識,進行那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讀、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動,落實讀寫訓練。

二、新課程概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還有範讀、指導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段仕仙老師在《七顆鑽石》一文中抑揚頓挫的朗讀和激情昂總結到現在讓人記憶猶新,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每位教師都在學生讀完課文後,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

三、教學過程,要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到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以前我存在這樣一些教學誤區:總感覺一堂課給我的時間不夠,時間到了卻還有好多的內容沒有傳達給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並不是給你的時間不夠,而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時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並不在於老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們很多老師常犯一些認識性錯誤。所以我認為:

1、應刪去很多多餘的`知識,做到敢於有所放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追求“簡潔”的心理,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即應充分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

2、使用多媒體,以“趣”帶“動”。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於學生是否有興趣學。“趣”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師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呈現課文內容,學的人是否有“樂趣”,就要看你的教學策略問題,然而其終極目標就是達到聽、讀、説、寫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麼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甚至會反感。這時就需要老師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藝術的展現。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有楊雙會老師的優美動畫設計,教學的效果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課堂結構環環相扣、也有王波老師形象生動的剪貼畫板書設計,尤其是張粉巧老師的教學的效果,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繫生活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更是值得我好好地學習。

總之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的教學。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0

這次有幸聆聽了國小語文優質課大賽後,我真真正正感到獲益匪淺。自新課改以來,我參加過幾次語文課堂教學聽課活動,聽課後感覺越聽越迷茫,不知道到底如何教學生學語文?不明白如何做到高效的課堂教學。通過這次的活動,猶如醍醐灌頂。理解和明白了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真實、紮實、樸實。怎樣的教學才是有效、高效的。同時,也被老師們紮實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藝感動着。具體説來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無論新課改怎樣改,我們都必須抓住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即着重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並且通過各種手段,訓練紮實。這次幾位教師都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識字教學,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再到段,紮紮實實的落實了字詞教學和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並且落實了寫字教學。

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素養。

三、創建和諧,愉悦的課堂氣氛。這是幾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共有的特點。教師滿懷期待的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站在學生的角度喝學生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分享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對每位舉手發言的學生不失時機的讚美,使課堂氣氛十分和諧,連聽課的老師也融入到了這愉悦的氣氛中了。

四、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幾位優秀教師都很注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和經歷學習的快樂。努力為學生儘可能多的提供獨立思考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煥發主體意識,更加主動的獲取知識。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自己從文中找到了答案,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課堂上到處都體現着新課改的要求趨勢,課堂生動,目標達成度高,無一不滲透着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然而對比自己的課堂,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一種危機感。我想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樹立一種觀念:就是去學習,並且不斷的學習,想要做一名好老師就必須不斷的學習新的教育觀念,和文化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給學生輸送養料。

語文集體備課心得體會

集體備課以一種新的形式呈現,在備課中我們本着課標原則,課程原則,努力實現它的最高價值化。雖然新的形式給我們帶來的是新的挑戰,但是我相信,我們二年級語文備課組每一位老師的努力、奉獻,團結協作、奮力拼搏,都會給新的工作目標帶來新奇,來幫助順利地完成所分配的備課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目的性明確

本學期我們在校教研組的領導下,積極開展備課組活動,力求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形式)以更好的服務於教學工作。在集體備課的活動中,各個教師能夠各抒己見,相互研討課文的重難點,課後拓展小練習,實踐練習等,讓課堂的主動權迴歸學生,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每個教師互相切磋環節,努力探究課堂最佳教學環節,希望真正的做到課堂教學的優化,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是我們備課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們對每個單元的教學提前進行閲讀和研究,集體商討出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研究出每篇課文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每個老師都能在集體備課時候積極討論,説出自己的想法。我們還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反思教學,反思學生,儘量做到課堂教師引導,學生主體。使教學目的進一步明確。

二、發揮團隊精神

有句話説得好“人心齊泰山移”,就是説團隊的力量是一個無法估量的不確定值。我們應該利用集體備課中團隊的優勢,做到最優。在此次備課中,全體組員擰成一股繩,大家聚在一起鑽研教材,確定教學內容再認真分析重點難點,設計教學方案。然後大家再一起討論研究,對教案、課件進行修改完善,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努力着,相信三備會取得階段性的成功。

三、敢於創新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力量之源,運用於教學中也同樣適合。在教研方面,備課組成員能積極參加此次的教研活動,活動中人人能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每次都有明確的'主題和詳細的記錄。並圍繞研究課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以理念更新、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為三大着力點,力爭走出一條科學有效的教研新路。

四、需要改進

1、出於學校人力資源的制約,所以一個老師肩負着幾個老師的工作,大部分學校低段都採取的包班形式,不可否認集體備課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星期三,四,老師一備課,那段按時間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成為自主學習階段,我們都知道小孩子自控力較弱,所以那段時間學生的日常輔導不能順利進行!

2、三備要求課程統一,但是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需要讓學生把所講的都懂了,學生層次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會造成一系列的教學的時間差異,以至於教學進度更不可能統一。

3相比較傳統古板的授課模式和“三備”授課模式,學生更傾向於後者。但是,學生更多的是接受了其中的動畫、圖片、聲音等,而忽略了知識的接受。

4備學生階段,學生對一定知識對排斥,但不一定對所有知識都排斥,我覺得是階段性的,其實有時候讓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妨是一個好辦法,當然理解了更好。

在悄悄回顧的同時,更深感日後工作的任重道遠,引領孩子們在求知路上不斷走向成功,讓我們自身更加成熟,將是我們永恆的追尋!

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我也剛接觸教學工作。提的意見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我會及時改正。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1

這次,我有幸到文山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在此次活動中領略了來自全國各省的優秀青年教師的風采,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本次觀摩聽課,使我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的智慧。

課前談話猶如戲劇的“序幕”,必須講究藝術。作為語文課的課前談話,不管你是講究預設的美麗,還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點卻是要始終牢記的:讓課前談話也姓“語”。課前談話的內容既要儘量講求語文的工具性,也要儘量追求人文性,讓情感交流與語言文字訓練水乳交融。參賽教師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課前談話、讓一堂堂好課更是錦上添花,妙不可言,讓聽課的我也在互動中流連忘返,情不自勝。

1.幽默風趣,智慧課堂充滿愉悦。

丹陽“十大傑出青年”張學偉老師在執教示範課:《風箏》之前和學生的互動談話,幽默風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又為新課的學習鋪了路搭了橋。楊老師用他的幽默、智慧,讓課前談話這一小小的環節如春風化雨,溝通起師生之間的情感,使學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2.自然流暢,新課導入不留痕跡。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李偉忠老師執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跡地由談話引入新課學習中去,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做好知識、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準備。上課前,教師緊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麼死?還是怎麼死?從“死”字提起學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好奇,為後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這是最高境界的談話,幾乎分不清哪是談話,哪是導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跡”。 3.真誠交流,口語交際精彩紛呈。

“長辮子老師”郭學萍老師是我映像最深刻的老師,我從她的課中,學到了如何上好一節課的精髓。在執教示範課:《兒童詩的欣賞與創作》時,整個教學過程層層遞進,充滿想象,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語言實踐中,逐步進入了課堂。郭老師教學的設計真令人叫絕!從童話起筆,進入一個充滿想象的童話世界,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用詞語概括出來,再把詞語連在一起,就是一首首“荒誕詩”。在輕鬆愉快的交流中,使學生懂得要兒童詩的種類、以及表達方式等,去猜想他們要表達的意思,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使學生獲得的語感不斷得到強化,而這種方式,使課堂頓時活躍了起來,笑聲不斷,其樂融融,在這樣一個充滿氣氛,充滿活力又充滿想象的課堂當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什麼是“兒童詩”,怎麼寫好“兒童詩”,並且對兒童詩充滿了無限的興趣。 4.《不能沒有你》是台灣最具影響力語文老師何綺華老師執教,何綺華老師在課堂上運用了小孩子最喜歡的形式教學,一本《不能沒有你》的漫畫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就像看着漫畫,聽着何老師配音,整個會場猶如一個電影院。漫畫主題鮮明,教會孩子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一個人的責任是什麼?對、學知識就必須先學做人,不懂做人,何談知識?

二、課堂教學方法獨到,彰顯教師的素質

這次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課堂空間廣闊,課型多樣,流派紛呈。既有閲讀課,作文課,寓言課,又有口語交際課,讀寫混合課,無論是那種類型的課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賽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教學語言的豐富生動,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葉聖陶先生對朗讀的功用做過這樣的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於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穫。”語文教學中講解是分析,朗讀時綜合;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説:“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三、語文要簡單,平實,紮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在輕鬆自然教學環境中紮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在他們的課堂中語文教學已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已走向平實與質樸,紮實和簡單。尤其是張老師的《風箏》,環節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張老師就讓學生認識“嗔、眸、裊”三個生字,在字詞教學方面要做到嚴謹、精確,做到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永遠是語文老師的天職。再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以悟來促讀,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閲讀的魅力。對文章進行了昇華,張老師是這樣總結的:“生活中,其實朋友之間,同學之間的關愛也像茉莉花那樣平淡無奇,請不要吝嗇我們的微笑。”雖簡約但紮實,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卻沁人心脾。

總之,在文山兩天的學習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每一位老師給我的啟發都會讓我在以後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自信。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性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2

我有幸參加了我市組織的“國小語文觀摩活動”,此次活動中,各位老師的講課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對新課程、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他們的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

一、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2、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每位教師都注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學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注重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語言訓練嚴格紮實。

二、教學的同時,也注重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發揮想象,説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要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如趙老師在教學《伯牙絕弦》時,讓學生互動交流,學生髮表了不同的意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課外延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課堂中,鼓勵性評語的使用和積極評價的效果

1、努力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教學是一種溝通的藝術。教學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因此講課教師都注意了營造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寬鬆、民主的評價氛圍是實施激勵性口頭評價的重要前提。

2、適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講課教師都注意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評價,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隨時隨地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在朗讀環節,有一個學生課文讀的不夠好,但老師並沒有去批評他或放任不管,而是給他機會,評價他“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想這樣的激勵比任何的物質的獎勵都有用,對學生來説這樣的話更使他們有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潛能,以便更好的學習。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温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

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

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5、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

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6、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

在這樣課堂裏,學生感到輕鬆、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7、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

在這樣的課堂裏,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8、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

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會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教學,從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入手,培養學生感悟情感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真正的將學生學習情緒調動起來,使學生從“讓我學”變為“我要學”。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3

低年級生字詞的教學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本節課中,曾老師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些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也使學生輕輕鬆鬆地獲得了新知。

曾老師也注重培養學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如對“烏”、“鴉”這兩個字的識記,曾老師引導學生説出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這樣學生就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曾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喝水”要用嘴巴(即“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學生記起來十分方便,且不太會搞錯。

曾老師善於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想想、説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可以説這些教學活動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合理想象:烏鴉可能會飛過哪些地方呢?通過想象説話,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之後,又指導學生用“到處”進行説話訓練,讓學生對這個詞語達到真正理解並掌握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這堂課,吳老師帶着孩子們着重研讀了課文的第一節。第一節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話,但也是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卻又喝不到水這個過程。隨着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吳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逐句品讀感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讀文中體現了個性化的閲讀。

《姥姥的剪紙》是一篇新課文,像這樣的新教材,真的不好把握,不過,今天林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示範課,下面就來説説我對這堂課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這堂課的價值所在,是林老師以一顆平淡之心,一顆童真之心走進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達成滲透於各個環節中,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思一邊想像,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本堂課極其生動,紮實的教學和對學生讀通課文,讀好課文的引領,既是語文教學的本色本真,也是語文教學的詩性光輝。在具體的教學展開過程中,老師敏鋭地捕捉了好幾處課文中的"文化細節":神,無所不能,熟能生巧……特別是在"耍賴""挑剔""刁難""調皮蛋"這些詞語上的敲打,讓我們每一個人跟隨着作者讀出了童年的"心夢之境"。

講幾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在瞭解姥姥的剪紙的段落裏,老師通過讓學生尋找並反覆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例如"要什麼就有什麼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堅持以讀為主,恰當安排好"讀,講,練",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

引導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的深刻含義,老師先讓學生讀第六自然段,理解"姥姥的手指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知道姥姥的手指就是剪刀,兩者已合二為一了,再叫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那句話,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教者還引導學生列舉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我想這正是我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綜觀整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4

通過這幾個教師的上課情況,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上好一節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明確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情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總目標的一部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訓練的過程,包括字、詞、句、段、篇和聽、説、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落實“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新課程標準對一節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語文基本功訓練的目標明確,傳授那些知識,進行那些語文基本功訓練,每一項知識、訓練達到什麼程度,都應十分明確、具體。讀、圍繞目標,展開教學活動,落實讀寫訓練。

二、教學過程,要能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1、教學思想端正,“以學論教”。教師要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能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自主的學習,這表現在教學效果上,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氛圍融洽;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總是把激活課堂、與學生平等對話和溝通放在首位。他們總是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力求與學生達成感情的交融,心靈的默契。他們總是鼓勵學生去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大膽探索、樂於交流與合作。,當自己一呼不能百應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智慧或調侃、或煽情,適時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樂學、善學、學有成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三是有效地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我們老師們所希望的教學效果。

2、重視學習方法的滲透,朝着“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方向努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實驗國小的教導主任安淑玲在執教《秋天》一課時,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理解內容的同時,注意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寫字能力、觀察圖畫的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等。

3、課堂上學生要有足夠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把大量的、有層次的語言文字訓練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一是讀的訓練。

在《秋天》這一課中,讀始終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在讀書中學習生字,在讀書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書中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等,一節課,每個學生的讀書不下來十遍。一節課可以説是讀聲朗朗,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這樣讀書,學生很快理解了內容,很多學生都已經快背下來了。

二是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設計作出有把握的調整、變更。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要服從於有效的教學、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學生的健康發展。《請別難過》這節課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在主題班會這個教學環節中,因為面對的學生不一樣,每一節課討論的話題均不一樣,完全是學生自己感情的真實投入。

4、根據語文特點和學生學習規律,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並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知識儲備,充分利用各種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進行必要的補充説明,豐富、拓展“話題”的內容,並引發學生向更寬泛的學習領域延伸,激發探究的興趣和願望。《秋天》這一課,讓學生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色、蒐集的圖片、實物、兒歌等,讓學生對秋天首先有一個自己獨特的的感性的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師的基本功。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求能夠流暢地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語言規範,用詞準確,語句通順,講課通俗易懂,並能及時發現、糾正學生説話中的語病,在朗讀方面可為學生示範,語調要抑揚頓挫,快慢適度,富於變化。其次板書設計合理,內容簡明扼要,有藝術性;條理性強。另外,字跡工整美觀,書寫筆順符合要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四、教學藝術。

首先是啟發誘導的藝術。要善於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善於點撥、相機誘導等;其次是駕馭課堂教學過程的藝術。善於使用引人入勝的導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環節緊密,過渡自然,善於巧妙地處理課堂的偶發事件。總之,新課標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每一節課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們老師應該為每一位學生交流意見、表現自我創造機會,讓他們得以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常常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滋味,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

語文觀摩課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12日早自習,我有幸聆聽了東關國小五(五)班李天喜老師執教的語文《橋》這節全校觀摩課,作為一名進城支教學習的山區老師,我感觸頗深。課堂上李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內容豐富的輔助教學,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談談我聽課後的點滴體會:

體會一,無論新課改怎樣改,我們都必須抓住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即着重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並且通過各種手段,訓練紮實。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詞語教學,由詞到句再到段,紮紮實實的落實了字詞教學和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教學目標。

體會二,讀悟式教學,形成了學生的讀書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重視了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進入新課即開始有感情地配樂範讀課文,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展示讀讓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閲讀技能去充分地朗讀教材,同時指導學生聯繫課文人物有感情地讀等,在讀中悟,悟中讀,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利用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也加強了學生閲讀理解的能力。

2、老師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李老師神情並茂的朗讀給在場的每一位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現在讓人記憶猶新。在學生讀完課文後,留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學生不明白的問題都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氣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體會三,教學時注重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在學習中,學生做獲得知識的主人,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範讀課文之後,李老師問題導讀,層層深入,啟發學生思考交流,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創新精神。“讀、練”的本身就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善於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對問題敢於求異創新,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生“讀、練”的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還要求學生注意課題與課文內容的關係,鼓勵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發表自己的意見。

體會四,教學中的板書設計很重要。

課堂教學的精彩,板書佔有重要一席,它是微型的教案,它是生成性課堂的優美點綴。板書,是直觀感性的教學內容,是輔助教學內容的顯性形象,是教學內容的又一次藝術性創作。板書是靈動課堂中有效資源的擷取和提煉,是師生互動中有效課堂的彰顯。這次所授課的李老師對板書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的洪水中出現了“老漢”和“小夥子”的墓碑,頂上有一座生命之橋。這樣的板書成於黑板,容教學的閲讀要求,教學重點,文章的結構層次在設計中,課堂的整體感受一目瞭然,感受鮮明。如此,也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甚至反諸其身在自身的習作中衍化運用,達到活學的效果。

通過聽課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語文教學。我認為今後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做一名“懶”而有道,敢於放手的老師。

懶惰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學生。袁甲民教授將教學劃分為四個層次,即“教學生、教學生學、教學生學會、教學生學會學”,其中“教學生學會學”是最高層次。這正是要求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意思,要由“教”最終歸屬到“不教”,放手學生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能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脱出來。

2、做一名業務精良,技術精湛的老師。

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藝術,精湛的業務水平是做一名優秀教師的關鍵。隨着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師首先要樹立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不僅要精通教育理論,具備穩健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一口普通話、一筆好書法、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一個好習慣),還不能滿足於已掌握的知識和取得的學歷,應主動進行更新和“充電”,拓寬知識領域,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將最新的、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

3、做一名且行且思,善與人交的老師。

有一位特級教師把教師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學科教學之中埋頭苦幹,另一種是教學實踐有理論依據,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前者落實了教學的點滴,但多少有些盲目;而後者顯然省事省心又方向明確。蕭伯納説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有兩種思想。”教育教學不會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肯定會碰到許多疑難困惑需要教師與同仁、與外界的交流溝通。敢於亮出自己的觀點,敢於爭辯,敢於碰撞,這樣才會冒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4、做一名享受生活,知足常樂的老師。

“清華大學百合公益基金會”農村教師培訓發起初衷的背後是一個淒涼的故事:謝建華、徐麗萍夫婦在一所特別偏遠的山村國小考察時,一位久居深山的老師帶着飛機模型給學生上課,學生問老師人是怎麼坐飛機的,老師從來沒坐過飛機,憑想象指着飛機模型的機翼告訴學生:“人是坐在飛機翅膀上的。”這位老師用畢生的信念堅守在最邊遠的學校,沒有學習深造的條件和機會,缺乏見識,雖然給學生的解釋是錯誤的,但愈發令人尊敬。不知是否可以認為沒有生活就沒有教育,但沒有生活教不好學生是必然的。儘管我們不會告訴學生飛機是用“翅膀”載人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如果語文老師沒有對美好生活和事物的敏感,就不可能帶着孩子走向語文的美好。教師在生活中要珍愛自己,忙裏偷閒去旅遊,聽音樂,參加體育和社團活動,廣交朋友,不跟生活較勁,不和自己較真。把語文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學生看到了語文老師生活的豐盈和詩意,心中不僅會升騰起對老師的敬愛,更會升騰起對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嚮往。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就會用自己美好、坦然的心態去征服學生。

教師這個職業在社會發展的激流中逐漸發生着變化,學生、家長和社會對教師、對教育的期待值越來越高。做一名具有時代感的老師,不要一直沉浸在少數極端的陰影中,要合理調整心態,讓心靈充滿陽光,降低自己的標準和追求,讓自己很容易滿足:隨時從學生的喜歡中享受幸福,從工作成績中享受幸福,從社會的尊重中享受幸福,從同事的交流中享受幸福,從家長的認可中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