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心理學的語錄彙編48句

欄目: 心理學 / 發佈於: / 人氣:8.4K

很多的煩惱源於不夠狠心。做什麼都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你總顧及別人,那誰來顧及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學的語錄48句,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有關心理學的語錄彙編48句

1、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

2、對你的生活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你自己。決定你是快樂還是不快樂的人,也是你自己。沒有你的許可,任何事物都不能讓你快樂。沒有你的許可,任何事物都不能讓你不快樂。沒有人奪走你的快樂、你的狂喜。奪走的人是你,因為你把狂喜建立在別人身上。

3、美麗的女人是男人的奢侈品,能幹的女人是男人的必需品,麻煩的女人是男人的淘汰品。

4、就好像在龜兔賽跑的故事裏,你不能因為自己是隻兔子而感到自責,你不能停下來等待烏龜的追趕。你要相信的是,前面有一隻跑得更快的兔子在等着你。

5、被人走得最多的路肯定是最安全的,但別指望在這樣的路上碰到很多獵物。

6、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找到最適合於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誘惑與熱鬧對於他就的確成了無關之物。 你的身體儘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儘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於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有了這個核心你就能成為你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

7、要永遠堅信這一點,一切都會變的。無論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沉重,一貧如洗也好,都要堅持住。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

8、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9、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10、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左右你的情緒,干擾你的生活。學會一笑置之,超然待之,懂得隱忍,懂得原諒,讓自己在寬容中不斷壯大。

11、孤獨,是因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每個人都有一段獨行的時光,或長或短,都是無可迴避的過程。孤獨的人,不必總覺得生命空空蕩蕩。上天總要你騰空雙手,才能接住更好的一切。

12、年輕的女子,總盼望能遇見個温雅的男子,年輕的男子,總希望身後有個良善的女子,期許着暮光中輕寒漸重,她能悄悄為他添茶。歲月廝磨到最後,執手的,卻總是那大咧咧為她添衣的男人,是那罵咧咧為他添飯的女人。時間並不殘忍,只是美與真之間,若只能二選一的話,它總是留下真。

13、生命從來不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要靠那個多少做到最好,努力的`生活下去。

14、事情總是在你最不抱期望的時候得到解決,所以,永遠不要放棄。

15、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16、人,窮時簡單,富了複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複雜。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複雜;人心,其實也很簡單,只是利益分配很複雜;利益分配,其實也很簡單,只是社會關係很複雜。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對錯無辜,緣由前生。認得清,放下是聰明。看不透,一場夢無痕。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

17、如果説幸福是一個悖論,那麼,這個悖論的解決正存在於爭取幸福的過程之中。其實有鬥爭,有苦惱,但是要希望尚存,就有幸福。

18、當人循着一條山路走時,只消走錯一步就會滾下山坡。一種精神"學説"的基本目的,就是永遠處在高度的警惕之中。注意力和機警,就是精神生活幫助我們開發的基本品質。理想的境界乃是同時完善地既寧靜又警覺。

19、你認為嚴酷、灰暗、沉悶才是生活的本色,同樣也厭恨自己的工作、身處的地方,沒有成就、沒有錢都理所應當。你甚至在失落感和挫敗感中尋求樂趣。失敗和不開心對你而言更容易承受,你甚至苦中作樂。你對生活感到迷茫,沒有方向,掌不住舵、劃不動槳,不過不要緊,[xx]歲就是這樣。

20、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21、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到很多傷,會哭泣,會悲傷,會覺得疼痛。而疼過之後,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那時你就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22、永遠都不為自己選擇的道路而後悔,不管是十年前,還是現在。因為唯一能做的,只是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23、父親老了,不能再為兒子撐起一片天空,但千山之遠,萬水之隔,父親仍能為我和妻送來一把温暖的傘,在這個寬厚如昔日父親臂膀的傘下,我們的每一個日子都晴空萬里,燦爛如花。

24、不必太糾結於當下,也不必太憂慮未來;當你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時候,眼前的風景已經跟從前的不一樣了。

25、當自己一天天的成長,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也愈來愈多。其中也難免會有些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甚至不習慣的角色,此時若是不咬緊牙關、滿懷熱忱的堅持下去,只想逃進自己安逸的小圈圈裏,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一不小心可是會付出許多幸福的代價。

26、機遇總是有的,如果把握不住,不要怨天憂人,原因只是自己不夠優秀;不要把時間當垃圾處理,唯有珍惜光陰,才能提升生命的質量;兩點之間未必直線最短,有時迂迴曲折能夠更快地抵達終點;如果錯了,那就停止,如果得不到,那就放棄;趕路並非越快就越好,把握正確的方向最重要。

27、真正的內心強大,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嘴上。

28、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一味的比較最容易動搖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初衷,而比較的結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總之是流於平庸。

29、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30、經濟學中有個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舉個例子,一個女孩的男友拿到1000元獎金,女孩期望男孩給她買一個10000元的LV包,那麼她的幸福感只有0.1;如果她只要一頓200元的西餐,那她的幸福感就是5.

31、得不到回報的付出,要懂得適可而止。否則,打擾了別人傷了自己 。

32、人真正的能力,應該包括抑制慾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內。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戰勝自己貪圖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奮鬥,不能發揮天賦之才,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缺乏發揮自己能力的能力。

33、胸懷是委屈撐出來的;煩惱是自己窮想出來的;痛苦是與人比出來的;疾病是不良習慣造出來的;心態是經歷煉出來的;快樂是知足養出來的;健康是步行走出來的。解脱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輕鬆。

34、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並不需要什麼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離開的結果,事後才編造出的藉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係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説明其實關係早已破裂。

35、二十歲時,我們想讓世界認識我們。三十歲時,我們認識了世界。我們開始知道幸福不過是與生活合得來,與世界過得去的日子。誰的青春不迷茫,二十歲時我們可以昂首,三十歲時我們學會了低頭。因為每一次低頭,都是一次對自己的肯定。

36、活在這世上,就會被人攻擊。要談戀愛,就會被感情傷。要找好人來愛,必然會被別人盯上。別寄希望於社會道德,一切外在東西都靠不住,最後能讓我們撐下去的,無非兩樣,要麼內心強大,要麼視而不見。説到底,心軟的不如心硬的,心硬的不如心狠的,心狠的不如沒心沒肺的。

37、"執着"這個詞,一般人總會把它想得落墨濃重,鏗鏘激越,充滿對峙和角力的血色瀰漫。而在我看來,"執着"的味道,卻是雲淡風輕,有種大隱隱於心的安然。因為"執着"的對象,往往難求,如果不是用低耗節能的方式,根本無法支撐長線的投入。

38、美好的生活,應該擁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自己都保有一片清靜的天地。

39、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用一雙嬰兒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旅行讓你以另外一種身份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進行新的嘗試,讓你重新發現自己。

40、最能反映一個女人品味的東西,不是她的衣着和愛好,也不是她讀什麼書 吃什麼東西 家裏怎麼佈置,而是她過去和現在愛上一個怎樣的男人。品味有時可以花錢去學,惟有愛情是最真實的她,是她品味的全部。她在其他方面看來很有品味,她愛着的卻是一個差勁的男人,那她的品味還是不怎麼好。

41、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2、人在十七歲的時候是一個轉折。在此之前,所有的快樂與悲傷都與這個世界沒有關係,那都是你與生俱來的東西。在此之後,你就會被逐漸打磨成一個傻×,快樂也好,悲傷也好,都是這個世界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你的。

43、這裏有個很隱祕的心理學遊戲,當你的好態度傳染給別人,別人就會喜歡你。

44、要把握每一天,享受每一天,不恐懼衰老,不害怕改變與失望,無論多少歲,都可以時尚,都可以保持天真之心,都有得到幸福的機會,只要你不放棄。

45、人們普遍認為女人更脆弱,然而女人失戀或失去配偶後重新振作起來的速度也遠遠快於男人。男人對於另一半的態度常常是我不需要你,沒有你我也一樣過。然而事實上,他們是為了掩示內心深處對對方的依賴。沒有她,我覺得很難過,這實在太丟人了。男人就是這樣想的。

46、永遠不要為別人而改變自己,如果不能接受最差的你,也不配擁有最好的你。

47、存在主義哲學家認為,人們最終要對所發生的事情負責,這就是人本主義人格理論的基礎,它能説明我們為什麼經常説"我必須"這句話,例如"我必須去上課"、"我必須去見朋友"等。其實,我們不一定非要幹這些事,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不做任何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指出,在特定的時刻,行為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48、我們是單個的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要負責,要找到我們人生的意義,正是這樣一些觀念,使許多人感到恐懼,宗教使他們能逃避這種恐懼。因此,與某些人將自己與有權力的政治和社會力量聯繫起來的原因一樣,焦慮和不安全感使某些人轉向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