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三篇

欄目: 心理學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感言篇1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三篇

由於要忙於今年上半年高中教師資格證的考試,所以即使是星期天,自己還得抽空把自己應該看的書再看一看,今天我看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四章,以下是我的學習與心得:

1.一般來説,由內部動機支配的行為更具有持久性。

2.某學生認為考試成功是自己學習能力強,其歸因是內部、穩定、不可控的。

3.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當學生從事較容易的作業時,教師應使其心理緊張程度控制在較高的水平。

4.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5.避免失敗者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成功的機率大約是50%,他們會選擇迴避這項任務。

6.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理論是班杜拉。、

7.一般認為,動機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調節與維持功能。

8.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與學習期待幾個方面構成。

9.影響學習者成功或失敗的不可控因素包括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與外界環境。

10.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分為內部動機,外部動機。

11.自我實現作為一種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創造的需要。

12.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係,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近景的真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動機兩種。

13.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要素個體成敗和歸因方式。

14.成敗歸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維納提出的。

15.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16.內部動機:是指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動機。

17.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工作效率與動機的關係。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到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18.成就動機是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願望或趨勢,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的動機,即人們追求和由成功帶來的積極情感的傾向性;避免失敗的動機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

19.激發學習動機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與體會,使我更加清醒地意識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方法之一,那就是一、如何幫助學生分析學業上失敗的原因,是老師本人的原因還是學生的原因,二、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表揚和獎勵比批評更重要的道理。三、注意自己上課提問時,難度要適當,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成功的機率,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四、學會如何運用正強化的方式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因為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

今天的時間抓得很緊,自己也覺得很開心。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感言篇2

一、課程和教學的關係

要想明確課程和教學的關係,就必須知道“課程”究竟指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眾説紛紜。從現行的教育教學觀念對一門學科的定位來説,我們可以把“課程”視為一種“在教學目標、內容、計劃等方面都已設計和編制完備的靜態的產品”。

已經設計和編制好的課程一旦被選用,課程就進入了實施階段,課程實施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換句話説,教學是以“課程為中介而展開的.教師與學生的統一行動。”因此“教學”可以説是一種動態的、實施課程的活動過程。

不少課程論者把教學看作是課程領域的一個部分。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教學,課程設計和編制變成了一件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國學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個隱喻,對於我們思考和認識課程與教學的關係十分的有益。

“隱喻一:課程是一幢建築的設計圖紙;教學是具體的計劃和詳細的説明。教師則是施工的工匠,教學效果是以達到設計圖紙的要求程度來衡量的。

隱喻二:課程是一場球賽方案,這是賽前有教練和球員一起制定的;教學則是球賽進行的過程。球員要根據賽場的具體情況隨時作出明智的反應。

隱喻三:課程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樂譜;教學則是作品的演奏。同一樂譜,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關鍵在於指揮家和樂隊對於樂譜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這三個隱喻告訴我們課程和教學肩負的任務不同,但它們之間又存在着先後相續、動靜有致的聯繫。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想方設法的做一個出色的工匠、球員和演奏者,卻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學科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如何確定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如果能加強課程研究,使自己對所擔負的課程教學任務有一個清醒的、明確的認識,那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就會容易得多。

當我們跳出課堂、跳出學科,站到課程的位置,用課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時,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和發現。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學什麼,怎樣學,為什麼這樣學,也會在自己的頭腦裏變得清晰和淺顯。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我們明確了之後,可以再重新審視這三個隱喻,來思考自己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的師生關係,是工匠與材料的關係?還是教練和球員的關係?還是指揮和樂隊的關係?不一樣的師生關係,能反映出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教學思考,不一樣的教學情態和效率。我們可以對照這三個關係和三個隱喻來檢討自己的教學,來審視和規範自己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認識。

學習教育心理學心得感言篇3

在教學之餘,我讀了一本對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本想為考試而學,沒想到學後深有體會。書中廣泛吸取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全冊共十二章,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教師教學的必備。當今,教育心理學教學非常倡導,課本中闡述當今學生的健康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德育與心育的培養非常重要。

素質教育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據自己的學習可以瞭解到: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於持續的激起狀態。

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教學要有深的文化底藴,作為教師更應博覽羣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閲讀一些教育書籍,使之成為我教學的方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