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辦公

雕版印刷的發明

欄目: 辦公 / 發佈於: / 人氣:3.17W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鵰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9年,雕版印刷技藝正式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雕版印刷的發明,歡迎閲讀。

雕版印刷的發明

中國古代的文字雕刻技術歷史很久,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先寫字後雕刻而成。

青銅器銘文,在澆鑄前需要刻制字範,這種字範當是凸起的反體字,説明當時已有高超的文字雕刻技藝。有的銘文,是由單個字範拼組而成,這對後來的泥活字技術,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中國古代的石刻文字,歷史久、數量多,反映了精湛而嫻熟的文字雕刻技藝。最著名的石刻文字有先秦的《石鼓文》、秦刻石、東漢《熹平石經》、三國時魏《正始石經》。

南北朝時,出現了反體石刻和凸體石刻以及在木板上雕刻一百多字。這些技術,與印版的雕刻更為接近。

雕版印刷術──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着紙、墨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雕版印刷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開始只在民間流行,並有一個與手抄本並存的的時期。唐穆宗長慶四年,詩人元稹為白居易的《長慶集》作序中有"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燁賣於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燁賣"就是叫賣。這説明當時的上層知識分子白居易的詩的傳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雕版印刷的方法:把木材分解成一塊塊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反貼在木板上,再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後,即可印書。印書時,先用蘸了墨的刷子,在雕好的板上刷墨,然後把自紙覆在板上,另用一把乾的刷子在紙背上輕刷,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多數人認為是在唐朝時候發明的。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説,雕版印刷唐代尚未盛行。五代時期開始印製大部儒家書籍馮道始印"五經"。以後,經典皆為版刻本。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發展到全盛時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經》,雕版13萬塊,花費12年。至今中國仍保存着大約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跡使之被認為是稀有的書中典範。

根據明朝時候邵經邦《弘簡錄》一書的記載: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收集封建社會中婦女典型人物的故事。編寫了一木叫《女則》的書。貞觀十年土長孫皇后死了,宮中有人把這本書送到唐太宗那裏。唐太宗看到之後,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來。

貞觀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則》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這一年,也可能稍後一些。這是我國文獻資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從這個資料來分析。可能當時民間已經開始用雕版印刷來印行書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則》印出來。雕版印刷發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則》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紀的時候,我國用雕版印刷來印書已經相當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