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精選17篇)

欄目: 新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4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秀家風家庭事蹟(精選1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精選17篇)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

安慶江邊,陳家的老屋早被拆毀,老屋的遺址歸屬當地的自來水廠,被修建成了平整的籃球場,原址上豎立着一塊碑,説明這是革命烈士陳xx、陳喬年家的舊址,並沒提到他們的父親陳獨秀。

陳xx沉浸在回憶裏,面帶遺憾地説,當年老屋是安慶有名的陳家大洋房子,有五進三個天井,宅前宅後都有花園,大門樓有一丈多寬,儼然一派官僚地主的氣勢。

老屋旁殘留的一角是當年陳xx、陳喬年的讀書室,如今低矮、破落,出門就面對着一個公共廁所。有關部門曾經在牆上鑲了塊“文物保護單位”的招牌,可是裏面還有幾家住户,住户們就悄悄地把牌子拆了。

這是一個被忽略、被遺忘的角落,如同安慶城的氣質。很少有人記得,這個三級城市一個世紀前是安徽的省府,是個開風氣之先的城市,這裏產生了中國第一家近代軍事工廠,創辦了一批新式學堂,孕育了一代革命者。

受到“託匪”的牽連,陳獨秀的子女們,自然處於被遮蔽的狀態。葉尚志少時離陳家故居南水關只隔幾條巷子,他國中時雖偶然聽説陳獨秀蹲在南京“模範監獄”的消息,但沒聽説過他的兩位公子陳xx、陳喬年的任何情況。在延安、在華北根據地的時候,他也未曾聽聞過這兩位昆仲英烈。

“知道一點信息是在解放之後,曾與陳xx在廣州一起工作的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老同志徐彬如直接告訴我,説陳xx是‘小列寧’”,葉説。

葉尚志從工作崗位離休後,多次回到故鄉安慶,見到了陳鬆年。那時陳鬆年已經是79歲,骨折卧牀,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只有長女長璞在身邊照顧。安慶窯廠退休會計師陳鬆年先生已於1990年過世,晚年被安排為安慶市政協副主席。

在回憶自己的父母時,陳xx温情地説,他們都是和善、温潤的人。陳鬆年安徽大學化學系肄業,1950年,這個原來的教書先生沒有接受安慶二中的聘書,而是去窯廠做工人,謹慎的他擔心,他的身份會給他帶來風波——“陳獨秀的兒子”帶給他的不是本應的榮耀與驕傲,而是緊張與憂慮。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2

王xx的一生,是一代大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生,是踐行儒道、為國盡忠的一生。無論是貶謫蠻荒之地還是戎馬倥傯之中,他總是以國事為重,以盡忠為先,以盡孝為念,並且諄諄教育弟子要立志勤學,以聖賢自期,以修身養心、致良知為人生根本,而不以讀書做官謀取功名利祿為人生目標。

教導子弟立志勤學

王xx在《與克彰太叔書》中説:“夫惡念者,習氣也;善念者,本性也;本性為習氣所汩者,由於志之不立也。故凡學者為習所移,氣所勝,則惟務痛懲其志。久則志亦漸立,志立而習氣漸消。學本於立志,志立而學問之功已過半矣。”

王xx説:“學本於立志,志立而學問之功已過半矣”,可見人生立志的重要。而所謂學問之功,就在消除習氣,復歸本然善性,這是一個道德修養過程,不可不慎。聯繫到王xx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所講“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四條學規,首重立志,稱“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更凸顯了王xx的從小“立志學聖賢”思想的重要。

勉勵子弟以聖賢自期

王xx在《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書函中説:“近聞爾曹學業有進,有司考校,獲居前列,吾聞之喜而不寐。此是家門好消息,繼吾書香者,在爾輩矣。勉之勉之!吾非徒望爾輩但取青紫榮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誇市井小兒。爾輩須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聖賢自期,務在光前裕後,斯可矣……讀書講學,此最吾所宿好,今雖干戈擾攘中,四方有來學者,吾未嘗拒之。”

王xx雖在“干戈擾攘”中,仍寄書子侄,諄諄教導他們立志勤學。在他看來,讀書為學,目的不在做官肥家,謀取榮華富貴,而在於確立高尚的道德人格,“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聖賢自期”。這才是“家門好消息”,是能“繼吾書香”的好子弟。他在《又與克彰太叔》書函中要求叔父教育兒子正憲讀書盡孝,“一切舉業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在《寄正憲男手墨》中要求兒子“立志向上”,而不必志在“科第”,稱“科第之事,吾豈敢必於汝,得汝立志向上,則亦有足喜也。”

忠義為先,以國事為重

王xx在《上海日翁家書》中説:“男之慾歸已非一日,急急圖此已兩年,今竟陷身於難。人臣之義至此,豈復容苟逃幸脱!惟俟命師之至,然後敢申前懇。俟事勢稍定,然後敢決意馳歸爾。伏望大人陪萬保愛,諸弟必能勉盡孝養,旦暮切勿以不孝男為念。天苟憫男一念血誠,得全首領,歸拜膝下,當必有日矣。”

自古有“忠孝不能兩全”之説,然而志士仁人雖常懷孝心,但總是以國事為重,忠義為先。王xx在呈父親的書函中陳述了“先國後家”的人臣之義,在致兒輩的家書《嶺南寄正憲男》中則明確宣示了“我今國事在身,豈復能紀念家事,汝輩自宜體悉勉勵,方是佳子弟爾”的“國事為重”的思想。

勇於改過,以改過為貴

王xx在《寄諸弟》的家書中,特別強調了“改過為貴”的思想,他説:“人孰無過?改之為貴。……古之聖賢,時時自見己過而改之,是以能無過,非其心果與人異也。戒慎不睹、恐懼不聞者,時時自見己過之功。吾近來實見此學有用力處,但為平日習染深痼,克治欠勇,故切切預為弟輩言之。”可見,勇於改過,以改過為貴,也是王xx所提倡的優良家風。

師法聖賢,以致良知為人生根本

王xx在致妹婿兼弟子徐愛的家書《與徐仲仁》中教育弟子“求古聖賢而師法之”,説:“勿謂隱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謂聰明可恃而有怠志;養心莫善於義理,為學莫要於精專;毋為習俗所移,毋為物誘所引;求古聖賢而師法之,切莫以斯言為迂闊也。”又在《寄正憲男手墨》中強調自己的講學宗旨,要求子弟以“致良知”為人生根本。他説:“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誠愛惻怛處,便是仁,無誠愛惻怛之心,亦無良知可致矣。汝於此處,宜加猛省。”王xx自提出“致良知”的心學宗旨以後,無論是對門人弟子,還是對家人子弟,皆諄諄教之以“致良知”,這個良知,便是孔孟之“仁”,程朱之天理,“致良知”,既是陽明學派的門風,也是王xx一家的家風。

王xx的江西大弟子鄒守益對老師的家書給予了精闢的總結和極高的評價,説:“先師陽明夫子家書二卷,嗣子正憲仲肅甫什襲藏之。益趨天真,奠蘭亭,獲睹焉。喜曰:‘是能授簡不忘矣!’書中‘讀書敦行,日進高明’;‘鈐束下人,謹守禮法’;及切祔道義,請益求教,互相夾持,接引來學,真是一善一藥。”這個評論,不僅以陽明之教激勵陽明後人,且以之激勵同門學子,亦足見王xx關於確立道德良知對於建立良好家風、門風思想的重要意義。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3

父輩們文化水平不高,但其身上散發出的精神,影響着大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男女平等、尊老愛幼、友愛和諧、温馨和睦......幾千年的中華傳統美德,經過言傳身教,在這個家庭中一代一代的傳承着。

一、中華美德、言傳身教,代代相傳。

父親劉毓明30多歲時患腦瘤,雙目失明,全家生活的重擔全壓在母親黃祖秀一個人身上。在外勞作維持生計、照顧年邁多病的父母、腦瘤失明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從此母親起早貪黑的身影在劉聯慶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母親的言傳身教也影響着劉聯慶,儘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母親分擔

生活的壓力。直到劉聯慶的外公去世,後來,外婆患上老年痴呆,一些常人認為比較簡單的事到老人那,總會亂七八糟,但母親從不指責外婆,甚至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一有空閒就帶着老人出外曬太陽、接觸大自然,直到外婆離世。

1962年,父親雙目失明,手術時,醫生曾斷言,父親最多隻有20年生命。母親沒有放棄、沒有退縮,毅然挑起重擔,咬着牙,堅持着。手術至今,已是五十多個春秋,是母親的堅持和精心的照顧,父親打破醫生20年的生命判決,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現在,劉聯慶的父、母親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身體日益老邁。但母親卻不願為兒女添麻煩,仍然自己單獨住,這成了劉聯慶的一塊心病,在愛人支持下,一家人堅持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終於説服老人,將其接到身邊。

想到老人年紀大、牙不好,劉聯慶一家改換了飲食習慣,飯菜儘量選纖維少的,切得小小的,烹調得軟軟的,氣候變化時,及時為公婆添置衣物,置辦生活必須品,盡力適應老人,以使兩老能夠頤養天年。劉聯慶的兩個女兒在這種家庭的氛圍和言傳身教中,也將這種美德傳承,對爺爺奶奶非常孝順,幫助兩老做力所能及的事,怕兩老孤單,放學回家總會給兩老講學校發生的故事。

劉聯慶現在的家庭關係非常融洽、和諧。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幫助,從未發生爭吵、打鬧情況。當夫妻間意見不一致時,總是按照擺事實、講道理的原則,心平氣和地解決分岐,取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媳婦心繫婆婆,婆婆理解媳婦,噓寒問暖。

二、教育是立身之本

讓孩子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離不開教育,教育是立身之本。在那個困難的年代,母親黃祖秀沒有因為困難而讓孩子們輟學,更沒有重男輕女,母親深知沒知識沒、文化的危害,常囑咐孩子要好好學習。正是母親的開放思想,在劉聯慶姊妹中,培養出三個大學生,五個大專生。

因為傳承和現實的需要,劉聯慶在孩子的教育上舍得投入,寧願自己少吃、少穿,也不能少了孩子的教育投入,生活上要粗放,精神上要細膩,成為了劉聯慶家庭的又一個生活理念。

大女兒在古箏和英語上有天賦,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較高的接受教育平台,2000年,全家東拼西湊四萬餘元讓大女兒到貴陽上學,接受古箏學習及英語培訓,多方位提升孩子綜合素質。沒辜負大家的希望,現在,大女兒古箏已過九級,去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心理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女兒從小好動,為培養孩子的耐性,三歲時開始送孩子學習鋼琴,母親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練琴。遇到省、市舉辦的青少年器樂大賽,都積極參加。經過努力,小女兒2010年考過鋼琴十級。多次獲得省、市青少年器樂大賽金獎、銀獎和“畢節市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三、真心付出,共創和睦家庭

對於現在的家庭,我感到非常滿意,家庭成員之間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的關係都相當和諧,是一個真正和睦的大家庭。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局面,總結起來就是:真心付出、真誠相待、換位思考、包容謙讓。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相互、互動的關係,只要大家能做到一個“真”字,少一點私心,多一點公心,一定能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4

在當時中外各種複雜思潮影響下,陳xx因為能閲讀法文原著,曾一度信仰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在赴法勤工儉學之後,陳xx兄弟放棄無政府主義轉而篤信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在旅法少年共產黨旅歐支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陳xx與趙世炎、周恩來等同被選為委員;後來回國在上海、廣州,他是與趙世炎、周恩來齊名的革命家。

1923年,由於國內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派遣延年、喬年兄弟同趙世炎等人從法國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一年後,因國共合作的需要,陳xx等奉命回國往上海黨中央報到,隨即被派往廣東工作。

回國後,兄弟倆都成為中央委員,陳xx曾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在黨的會議上父子三人以“同志”相稱而不論父子情。

鄭超麟回憶,某次,陳xx自外地來滬,鄭陪他往見總書記。原以為相別數年的父子相見場景會很激動人,但爺兒倆卻平淡如路人——陳獨秀正在石庫門房子的天井裏等候,見到兒子出現,表情安之若素;而延年也一樣,隨手拖來張椅子坐下就談起了工作。

昆仲雙烈

陳喬年身體強壯,皮膚很白,兩頰同蘋果一般紅。他的哥哥則與他相反,不很健康,肚皮比常人大,兩條腿比常人細,皮膚黑而粗,濃眉毛,斜眼,近視,有時你以為他在看你,其實他看的是你旁邊的人。

這兩兄弟,除了相貌以外還有其他方面不同。延年愛説話,愛講故事,關於辛亥革命前後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家庭的故事。幾個人會聚一起時,總能聽到他的低音。喬年則一聲不響。開會時不説話,多人閒談時也不説話,後來漸漸練習也能克服靦腆而在會場中演説了,而且説得相當好,雖然不及他的哥哥。

這些都是鄭超麟記憶中陳xx、陳喬年的模樣,“這兩兄弟是清教徒。吃得壞,穿得壞,絕口不談女人”。

1927年,上海警備司令楊虎派大批軍警包圍了恆豐裏104號,陳xx、郭伯和、韓步先一起被捕。

陳xx在獄中沉着冷靜,説是這家主人僱的燒飯師傅,審訊他的特務看他黑黑的臉,穿着破衣,也信以為真。一天,上海亞東圖書館經理江孟鄒先生突然收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寄來的一封字跡潦草的信,他拆開一看大驚失色。信上寫道:“鄙人於6月26日被捕,現拘押在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拘留所。我是正式工人,燒飯司務當然不會有多大嫌疑,不日可訊明釋放,現在我的衣衫褲都破爛了,天氣又熱,請先生替我買一套衫褲來。謝謝!”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5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學術。清代家集編纂刊刻的盛景已成為歷史,但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在人們嚮往書香社會的當下,回望傳統顯得尤為重要。這令《清代家集叢刊》的出版具有了特殊的價值。

彙集了家族著述的家集,是家族文學傳統最為直觀的載體。近日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家集叢刊》,公佈了幾個以往很少為人所知的數字:宋及宋以前的家集,僅存世25種,且多為明清人編輯;元代自編及後代編輯的元人家集有15種;明代自編及清代編輯的明人家集有125種;清人自編及民國時期編輯的清人家集,總數達948種。儘管這只是初步的統計,但仍顯示出有清一代家集編纂風氣之盛。近百餘年來,在中國社會經歷大變革、大轉型的同時,中國人“詩書繼世”的家族傳統似乎也正在逐漸淡去。

今年7月,詞學家龍榆生於20世紀30年代主編的《詞學季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在為此舉辦的一次讀者沙龍上,龍榆生之子、復旦大學化學系退休教授龍英才坦言,從中學到大學,自己一直在學校寄宿,與父親一起生活的時間不多,龍家的子女雖然在各自領域皆有所成就,但都沒能繼承父親的文學事業,龍榆生著述的整理、研究工作只能交給專業學者。

在新近出版的遺稿《我們三代人》中,已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湯一介也屢屢提及,祖父湯霖、父親湯用彤及自己皆以教授中國文化為業,而他的子孫卻都移居海外。湯一介不禁感慨:“我們這一‘詩書之家’到我之後就不能再繼續了。”

作為技藝的文學傳統

何為“世家”?清人曾有過清晰的表述。餘集説:“夫世家者,有以德世其家,有以業世其家,有以文學世其家,而窮達不與焉。”錢泰吉説:“所謂世家者,非徒以科第顯達之為貴,而以士農工商各敬其業,各守其家法之為美。”在他們看來,世家無關功名地位,無關財富多寡,重在對家族傳統的禮敬與堅守。

“人類文明的發展建立在知識傳授和積累的基礎之上,現代社會知識傳授的主要渠道是學校,也許今天還應該加上互聯網,但在中國古代,卻主要由家庭或家族來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清代家集叢刊》主編之一張劍認為,在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中,家族文化是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重要標誌,掌握住家族就等於掌握了進入中國古代社會乃至當代社會的一把金鑰匙。

所謂“三代承風,方稱世家”,家族文化傳統的養成需要幾代人的積累沉澱。清代家集中的《畢燕衎堂四世詩存》《長林四世弓冶集》《金陵蔡氏五世詩存》《漵浦舒氏六世詩稿》《桐城方氏七代遺書》《黔陽潘氏七世詩》《八葉詩存》《賜書樓九世詩文錄》《張氏十世詩抄》等徑以“六世”“七代”等命名,無疑表露着編纂者對於數代持守、終成世家的自豪感。有些家集,雖不以世代為名,但時間跨度可能更長,如《菱湖孫氏詩錄》有12世,《海鹽徐氏詩》有22世,《宜興任氏傳家集》有24世,均頗為可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蔣寅發現,國外的音樂世家、美術世家很多,但文學世家很少,而恰恰相反,古代中國的文學世家非常常見,家集因此也成為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中國人其實是把文學,或者説廣義的文學教育,作為一種技藝來繼承和傳播。對中國人來説,無論是選拔官員,還是評價個人才能,文采都非常重要。從漢代開始的察舉制度,隋唐以後的科舉制度,都把文采作為一項核心的考核內容。家族對於文學教育的重視,是中國形成眾多文學世家的重要原因。”

中國文化風貌的視窗

家集的編輯,既是對稿本、抄本、刻本等文獻的蒐集、整理,也是對家族文學傳統的綴合、潤色與再造。這使得家集在展現文化火種薪火相傳的同時,也橫向拓展地緣、業緣、社緣等人際網絡,展現中國文學發展的具體歷史情境,成為展示中國文學甚至中國文化整體風貌的一個視窗。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石認為,中國歷史上卓有成就的文學世家其實並不多,即使像以蘇洵、蘇軾、蘇轍為代表的蘇氏家族,其後代的文名也逐漸微弱。同樣,清代家集的文學價值未必都很高,與其説它們的作者是文學世家,不如説是文化世家。家集雖然主要是以詩、詞等文學作品的形式結集,但其所藴含的文化價值更值得關注。

通過對所知見的786種清代家集編纂時間的梳理,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清代家集叢刊》另一位主編徐雁平發現,在戰亂等非常之際,家族整體遭遇危機之時,編纂家集的熱情不僅未有消歇,反而高漲。“清代家集的大量刊刻是在太平天國之後,與之相關的家譜編纂,在同治七年以後年均數量也明顯增加。戰亂激發文獻的新生,或者説浴火重生,既體現出高度的家族責任感和家族本位意識,更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的深厚內涵和綿延傳承的重要渠道。”徐雁平説。

“家集對頌思祖德、啟勵後人、寄託家族情思,加強家族向心力、尋覓家族文學的特徵和傳承、構建家族文學的發展脈絡、重現家族成員的文學活動空間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世家大族往往就是地域文化傳統的代言人,他們的家集與郡邑文學總集密切相關,因此家集的整理和研究也有助於人們對地域文化傳統的認知。”在徐雁平看來,清代家集數量的迅猛增加,是明清兩代文學中家族觀念、地方意識強化的表徵,也是大批文學家族出現的一種必然結果,家集編輯在清代盛行的背後,是清人自覺的、自有的歷史感覺與文化意識,“其中牽涉書名的設計、作品的選擇編排、文字的修飾、小傳的撰寫、評説文字的蒐集、世系的確定、人物關係的梳理等,這些舉措在有意建立家族文學傳統跨越時間的持續性,進而釀造出屬於某一家族的‘共同意識’。”

“《清代家集叢刊》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書香之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朱萬曙説,這些家族傳承百年的“書香”,正是當代社會所稀缺的。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6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和風尚。而優秀的家風是由和諧充實的家庭生活和濃厚的文化氛圍構成的。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説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也影響我們的心靈,塑造我們的人格,這種無言的教育,是打造一個人的人生觀和道德修養的最重要因素。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辛苦撫養我們長大,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這是我的爸爸媽媽從小就告訴我的,我的父母也以身作則,為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記得我還十幾歲的時候,爺爺生病卧牀,什麼都做不了,話也説不出來,我的爸爸從早到晚的照顧爺爺,像對待孩子一樣照顧爺爺。爺爺的神志已經不太清晰,清晰的時候想要什麼也説不出來,爸爸用各種辦法去問爺爺想要什麼,非常耐心地去理解爺爺的意思。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三年之後,爺爺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沒有人想到爺爺卧牀之後還可以生活這麼久,但在爸爸盡心盡力地照顧下,爺爺確實生活了三年,爸爸在爺爺生命的最後幾年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顧他,完成他的任何願望。

這是我銘記於心的家風和家訓,“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會牢牢記住這幾句話,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在所有的人性品德當中,孝心是第一位,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沒有我們的現在,所以説我們要擁有孝心,擁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會繼承我的家風,成為一個孝順的女兒,不負父母的.教誨和期望。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7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説起做人要誠實,要學會節儉,不爭饅頭也要爭口氣,做什麼事都要負起責任,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有錢的時候一定要想着沒錢的時候,學會受委屈,能包容別人等,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裏藴藏了很深的人生道理,在那個艱苦的年代,父母辛勤勞節儉,與人為善,遵紀守法,尊老愛幼,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着自己的孩子們,這成了孩子一生的財富,孩子們不但學會了做事,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這也為他們長大穩穩立足社會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留守子女問題的出現,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工作忙,壓力大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父母過分溺愛,社會風氣同化等嚴重威脅着家庭教育,一代代新人也在經歷着一場嚴峻考驗。

當優良的家風被人們淡忘,新生代身上凸現的問題應運而生。如奢侈,虛榮,脆弱,懶惰,享樂,脆弱,抱怨,多疑,自私等問題在年輕人身上越來越明顯,嚴重的還會出現暴力,自暴自棄,自殺等問題,孩子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要從家庭教育中找原因,要從父母身上找問題,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孩子身上一直有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覺現在的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孩子雖然身體健康,智力也沒問題,但是存在很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現在提出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説法。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負起責任,努力給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比如 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為了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父母對孩子也要民主,主動傾聽他的意見、平等協商。家庭成員間都應注意情感的投入,這是一種心語心的交互,“愛要説,愛要做!”彼此給予温暖、給予關懷。

家風將影響孩子一生,所以作為父母,必須構建和諧自然友好的良好家風,摒棄家庭中存在的不良風氣。給自己,給兒女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用行動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我們的孩子走的更遠,生活的更美好,代代傳承。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8

葉xx是周寧一中老師,丈夫阮鬆波就職於xx縣社保中心,他們有一個可愛活潑的兒子,這是一個氤氲書香的學習型“最美家庭”。

葉xx每一天堅持讀書看報兩個多小時,在她的影響下,一家人都愛讀書,從書中汲取到善良、樂觀、寬容、大度、勤勉、進取的豐富營養,教會孩子很多名言、警句、箴言,人生感悟,做人之本,行為之要等,如:忠心報效祖國、孝心善待尊長、誠心與人相處,愛心奉獻社會。勤於動腦多學事、肯於專心往做事、樂於助人做好事、嚴於律己不惹事。用一個母親的愛好營造了書香家庭,用她的智慧提高了家人的修養,融洽了家人的關係。每一天準時收看電視新聞,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開拓自己的視野。鼓勵孩子觀看有助於學習的課外書籍和電視節目,瞭解必須的社會自然、科技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家庭成員有自覺的學習意識,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學習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家庭學習氛圍良好,重視智力投資。俗話説: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她給兒子取名家和,意意“家庭和睦,母慈子孝”,兒子在母親的影響下,認識到“沒文化,真可怕”,並主動請纓為他伯母掃盲,從幼兒園開始就教他伯母認識常用字。

最美家庭是具有優良家風釋放正能量的家庭。一個具有優良的家風的家庭,家庭成員不自私、不狹隘、不懶散不怠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積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堅信只有“德”教育好了,才有資格理解別的教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親情培育,不斷磨鍊,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並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在母親的影響下,七歲的兒子的遠大的理想是建立一所最現代化的醫院,聘請醫術最高明的醫生,免費為窮苦人民治病。還要建一所最現代化的學校,為所有的失學兒童帶給教育。會給老人讓座。一家人對大街上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經常參加,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教育兒子拿些給他們,對社會弱勢羣體要有愛心,孩子心甘情願地把他的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倡導禮貌科學的生活方式,科學鍛鍊,強身健體。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事蹟材料時常教導孩子:“雖然此刻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為保護環境他們家庭力行低碳生活:手洗服裝,節約水電,污水淨化重新利用,使用無磷洗衣粉;選用節能電器,隨手關燈、空調;出行選取步行,減少污染,分類投放垃圾,廢物轉化資源等等。熱心公益,團結鄰里。十幾年來,為周圍居民自覺打掃巷道,美化環境從家庭做起,保護環境,增強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的綠色生活。

多年來,她一家在平凡的生活中傳遞愛心,傳播禮貌風尚,淨化社會風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9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温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温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楊國強,認識他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楊國強同志,籍貫xx市古勞鎮新星村洛社一隊,中國共產黨,xx市政協委員、xx市總商會會員、古勞鎮商會副會長、xx市三峽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妻子葉潔芬,與丈夫共同經營三峽鞋材有限公司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育有二個兒子,一個就讀於xx市第一中學,一個出國留學,成績優異。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一、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楊國強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鎮裏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妻子既是事業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讚揚

夫婦兩人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時候,楊國強夫婦就會帶着孩子一齊來到敬老院,探望老人,跟老人閒談家常,送上禮品和慰問金,讓孩子們在為老人家送温暖、獻愛心的過程中,傳承着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事蹟材料。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象催化劑使他們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樂。在這個家庭裏,雖然他們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現矛盾,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構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禮貌家風。

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忙。他們一家人都期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忙的鄰居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同舟共濟,事業有成

楊國強夫婦是xx市知名的鞋材企業家。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楊國強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1993年他透過市場調查後,決定“下海”從商,設廠加工鞋材,一邊經營鞋材,一邊照顧家庭。葉潔芬擔心丈夫一個人太勞累,也堅持要求去廠幫忙,夫妻倆遇到事情一齊商量,遇到困難一齊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雙方老人,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鞋材加工很快打開了銷路,一年純利潤可觀,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長,生活質量得到了提升,夫妻倆成為了該村的致富帶頭人。2016年,夫婦找準時機,拓展業務,轉換經營項目,擴大規模,成立xx市三峽鞋材有限公司,又取得了成功,家庭收入再上一層樓,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

三、勤儉持家,崇尚環保

他們家庭倡導禮貌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兒子:“雖然此刻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裏或辦公室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熱心公益,助人為樂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楊國強夫婦十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作為xx市政協委員、古勞商會副會長,楊國強多方面溝通鎮屬企業老闆,宣傳鎮委、鎮政府的政策法規,在依法納税、做好社會公益事業及協助鎮中小型企業招收員工等方面,做出了用心貢獻多年來,楊國強用心支持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解決工業區廠區道路硬底化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事蹟材料。07年上半年他搬遷新廠房時,自己拿出3萬多元將廠房前的道路硬底化,並營造好綠化、美化環境,為過往車輛和行人帶給了方便。07年中秋節,楊國強夫婦偕同廠辦公室人員來到鎮慈善敬老院慰問,給老人們送上慰問金和慰問品,並花費1萬多元為該院完善辦公設備。四川汶川地震,楊國強慷慨捐出1萬元善款,同時用心發動員工獻愛心,捐款4000元。多年來,夫婦熱心家鄉建設,共捐款18萬多元用於學校建設、修橋築路、興建文化室和龍舟賽事等。

牽手相伴二十個春夏秋冬,楊國強夫婦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楊國強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禮貌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0

有人問,家是什麼?我認為家是一份職責,家是彼此的真誠相待,家是温暖的港灣。因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個日子,都有美麗。我們的家是一個大家庭,有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有善良勤勞的爸爸媽媽,還有活潑可愛的一雙兒女。在家裏我始終倡導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勤儉節約、鄰里互助等積級向上的氛圍。也堅持百善孝為先原則來要求自己,並由此來教育我的孩子。

一、互相尊重,坦誠相待。

在這個家庭裏,我們夫妻之間互敬互愛。兩個人在不同環境生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愛好,所以在一齊生活難免會有不適應,會有摩擦,這就需要彼此多點寬容,多點謙讓,多點諒解,做事多從對方角度思考一下。構建和諧禮貌的家庭環境,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和我們奮鬥的目標!持之以恆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和諧的彼岸!

二、以身作則,學會感恩。

在對待長輩方面,我和老公堅持正直做事,友善對待老人。平時對長輩噓寒問暖,關心她們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齊吃飯時,我們總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裏夾,讓她們多吃點。上街時,也會惦記着給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為了讓他們身體健康,我們經常會買些水果、鈣片、等營養品,讓老人增加營養、滋補身體。有空時,我帶着孩子和父母一齊散步、聊天、重大節日和父母一齊慶祝。家裏有些重活,我們都要自己幹,不讓老人累着。正因為如此,我們的父母也同樣關愛、體諒我們,盡心心力的幫我們照顧好一雙兒女,我們對父母由心的感謝。

三、全心投入,重視品德教育。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要求孩子尊重老師、同學;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家長;在公共場所,要孩子自覺遵守公共道德,從小使孩子樹立愛心和正義感。從2011年開始,每年我和老公都給四川藏族的孩子們捐贈衣服及買一些學習用品。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女兒助人為樂的品德也漸漸顯現,她的每一個愛心之舉,我都給以肯定和誇獎。我經常和女兒讀讀《弟子規》《三字經》等讀物,我相信在閲讀中也能夠學習做人的道理,培養愛心,使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孝心和品德最重要。

四、真誠相待,弘揚家庭美德。

去年,婆婆的腰摔傷了,需要在牀上靜躺三個月。天早上我都要給老人梳頭,晚上幫老人洗腳、擦身子,幫她翻身。為了不讓她寂寞,我經常陪她聊些開心的事情,還讓孩子給她唱歌,我們婆媳倆感情就像母女關係。婆婆每次和人説起我,都由心的誇獎我。其實我覺得為人子女者做這些都是就應的,老人為我們這個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們做小輩的也要盡心盡力地關心、愛護老人。做為子女的我,期望爸爸媽媽公公婆婆身體健康,作為孩子媽媽的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是我的全部。

五、勤儉節約、發揚社會功德。

為了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我們家也也倡導了這個活動,平時的淘米水能夠澆花和樹,保護了環境又能夠清新空氣,真是一舉兩得呢!平時孩子的算術草稿本和做完的作業本的反面都能夠變成二次紙張,洗手時按時關掉水龍頭,不開無人燈,這樣一來從水費,電費上都能節約很多能源。我們始終相信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

我們是世間最平凡的兒女,最簡單的父母,我們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我們互幫互助,互敬互愛,用自己最真誠的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因為有愛,所以幸福。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1

這是一個知識型的家庭,這是一個學習型的家庭,這更是一個和諧型的家庭。主人公周安林和他的妻子劉玉都是全國恢復大學聯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30多年來他們相濡以沫,攜手比肩。生活上,他們互相關心照顧;事業上,他們互相激勵鞭策,同心協力,營造了融融泄泄的家庭氛圍,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業績。

由於他們在生活中互相關心,事業上互相勉勵,周安林從一名普通的幹部成為業務骨幹,逐步走上領導崗位,承擔着市委的重要工作,出色地完成市委交給的一系列重要任務,得到同事們的廣泛好評。他的妻子在寧德一中工作,是中學高級教師。30年來堅守教學一線,多年擔任高三教學,業績突出。劉玉是一名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全國核心刊物上發表,被教育部聘請為語文版高中語文教材建設專家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最新最美家庭事蹟材料。作為福建省高中課改研究組核心成員,多次參加年省大學聯考命題工作。在省內外開設講座與公開課近百場。主持多項國家、省級課題。指導多名青年教師在事業上取得長足的進步。榮獲特級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福建省中國小青年學科帶頭人、福建省優秀語文教師等光榮稱號,三次被評為xx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xx市名教師、xx市傑出人民教師,擔任xx市一、二、三屆政協委員。多家媒體對她的先進事蹟作了專題報道,在省內外教育界有必須的威望和影響。

周安林的岳父岳母都是離休幹部,年老體弱多病。妻子姐妹兩人,妹妹在北京工作,照顧老人的擔子就壓在他們身上。從他們大學畢業分配到寧德工作,就和岳父岳母一齊生活。平日裏,買菜做飯;生病時,端水送藥,無微不至,毫無怨言。岳父晚年得了肝癌,夫妻倆四處求醫問藥

當得知“靈芝寶”能夠減輕痛苦時,儘管一個療程要萬元,儘管他們當時經濟很拮据,但仍然傾其所有,不惜舉債。只為能讓他生存下去,花多少錢他們都覺得值。

對孩子他們從嚴要求,知識的重要自不必説,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以父母本身的行為讓她從小就生活在充滿正能量的氛圍中,從而感受到:人活着要有追求,要有思想,要有境界。所以,一向以來,孩子都能夠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待學習工作、待人接物。無論是在國內學習還是在國外工作,都能得到大家的好評。

周安林的家庭是一個團結和睦的家庭,無論是在順境還是逆境,都始終持續着濃厚的親情。尤其是2016年,他的妹妹不幸患腦病毒,深度昏迷,生命垂危。醫生推薦放下治療。但是,他的一家人不離不棄,咬緊牙關,輪流守護,堅持了72天,最後把她從死神手裏奪了回來。病後,他的妹妹坐上了輪椅,一家人更是倍加關愛呵護,讓她始終生活在親情的温暖中。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2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一個國家的興盛繁榮,離不開每一個家庭的文明和睦。羊井子灣鄉王xx,模範文明家庭代表,他用平凡的舉動,詮釋着生活的真諦,用淳樸的家風,折射着文明的光芒;他用自己的行為教育着家庭成員,感染着左鄰右舍,傳遞着文明信仰。

王xx,1987年移民到到羊井子灣鄉。今年52歲,國中文化,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家中有8口人,大兒子王俊軍在家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小兒子在十四號開一家餐館自主創業。他們為人和善、純樸善良,家庭和睦,生活快樂美滿,通過30年的努力,把三世同堂的小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

王xx出生在一個淳樸的農民家庭,從山大溝深的老家到金塔,剛來的時候,條件非常不好,吃的是苦井水,睡的是地窩鋪,沙塵暴刮起來,吃飯的碗裏黃沙都半指頭深。他學着倒土塊,建土房,鋪地膜,種棉花,家裏的條件一天天好轉。前幾年,棉花收成價錢都不好,他響應鄉上打造“萬畝葡萄鄉”的號召,2012年就種了7畝葡萄,現在已全部進入豐產期掛果,年成好的時候每畝的能收1萬多。他還會修房子,開挖機,農閒的時候就想辦法外出打工,每年家裏能收入10多萬元。近幾年鄉上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他還兼任了鄉供水站站長一職,幹一行,愛一行,他儘量精打細算,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全鄉羣眾都已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因此,他連續多年評為鄉和村上的優秀黨員,去年還被評為縣上的“五一勞動模範”,得到了鄉鄰和黨委政府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個黨員他熱心參與村上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到那裏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今年鄉上實施了千畝防護林建設工程,樹栽好了水澆不上,他受鄉上領導的.委託,沿着每道渠,盯着每棵樹,一段一段的鋪設了滴灌設備,認真做好苗木養護工作,截至今年年底,胡楊林苗木的成活率達90%以上。在鄰里關係上,鄰居們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的時候,王xx一家人都熱心幫助。他們一家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温暖別人的心。鄰居朋友生活上遇到了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都儘量給予幫助。多年來,他與親戚、鄰居和諧相處,結下了很好的人緣。周圍的人都説,有事,先找老王試試唄,老王搞不定了再説。

為了使子女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他們夫婦一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範,為兩個兒子做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物質生活不擺闊氣,從不浪費,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用之有度。並經常教育兒子兒媳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他們的教育下,孩子們衣着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亂花錢,養成了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好習慣。為了以言行影響兒子,為兒子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他們夫妻倆在家討論家務事,都考慮兒子們的意見,哪些事該幹,哪些事不該幹。他們從不玩牌賭博,不搞封建迷信,不作違法亂紀的事情;他們對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大小事也徵詢老人意見,使老人覺得受尊重,在家裏有地位,因而心情開朗。

和睦的家庭能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帶來温暖,帶來快樂,帶來健康,帶來智慧,帶來前進的力量。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必須處理好夫妻關係。他打工掙錢比較繁忙,但也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雖然他喜歡熱鬧,儘量將時間少花費在娛樂活動上,大部分空閒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他作為一家之主,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他們夫妻感情非常好,從不為小事爭吵。妻子也一直和他站在一起,扮演着賢內助的角色,上的廳堂、下得廚房。在家裏,她勤儉持家,科學理財,照顧着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這種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不知道讓多少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3

甘灑愛心寫無悔,無私奉獻為居民

在高台縣城關鎮,有這樣一户家庭,他們生活並不富裕,卻踐行着“為民服務”的宗旨,“急社區居民所急,解社區居民所困,想社區居民所想”,他們一家老少,熱心助人,用平凡的舉動、真摯的情感,譜寫着對居民羣眾的奉獻之歌。他們就是城關鎮北河新村李xx、周xx家庭。

“社區居民健康就是我的幸福”,這是李xx常説的一句話。現年60歲的李xx是城關鎮新建東村社區診所的一名醫務工作者。自開辦診所以來,他經常為轄區內孤寡老人、低保户看病的行為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他的善舉也帶動着家裏的其他成員,一家人齊心為社區居民無悔奉獻着服務着,他們的感人事蹟也被人們廣為流傳。

開辦診所,為民義診

1998年,李xx因為身患多種疾病,被迫離開了工作20年的崗位,在家養病期間,他發現他所居住的北河新村,大部分是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搬遷户,生活普遍比較困難,經常面臨着“看病難、看病貴,怕得病、怕看病”的困境。看到這樣的狀況,他感到有些痛心,作為一個飽受病痛折磨的醫生,對於周圍鄰居們的困境他能夠感同身受。同時,出於一個醫者之心和共產黨員的責任感,他萌生了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狀況下為附近居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的念頭,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1999年初他的診所開門營業了。

李xx診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老人、中低收入居民。為了幫助困難家庭看的起病,他從不亂收費,一直堅持能不收的費用堅決不收。看病行醫17年以來,他只收藥費,從不收出診費、服務費,行醫至今他還沿用着2005年醫療衞生收費標準,從不漲價。考慮到新建東村社區困難家庭多、孤寡老人多,李xx主動和社區聯繫,每年為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體檢一次,併為120名老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從2004年開展免費體檢活動至今已經整整10幾個年頭了,除了稱體重、測血壓等普通的身體體檢,他還隔幾年就與縣上的相關醫療部門聯繫,為居民開展血壓測試、心電圖測試、血常規測試、B超等多種體檢項目,在體檢的時候他還一一對體檢的老人講解老人的病症,平時怎麼保養,讓老人們隨時瞭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治病救人,甘於奉獻

李xx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醫生,他認為自己做的一切是一名醫生應該做的事情,從不宣揚自己。人們無從知道,他在家鄉行醫的17年間為北河新村的居民減免了多少費用,人們無法知道,他為父老鄉親們奉獻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人們知道的是他用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贏得了尊重。無論白天晚上,不論過年過節,一個電話或口信,無論多遠,李xx都會帶着針藥趕去,行醫至今,春節期間他從來沒有休息過。遇上居民買藥時手頭緊沒錢的時候,他就讓病人先將藥拿回家吃,並説“沒事,等你有錢了再付。”

20xx年寒冬的一個晚上,低保户賈俊武夫婦煤氣中毒,情況十分危急,李xx得知後,立即前往現場進行搶救,因搶救及時,夫妻雙方脱離了危險。忙活了大半夜的李大夫剛回到家又接到糧食局家屬區一突發心臟病患者的求救電話,他放下電話,急忙背起藥箱趕去救治。那天他整整忙活了一個晚上,挽救了幾條生命。一個下着雪的深夜,李xx接到病人電話,説感冒了肚子疼。他騎着摩托車花了兩個小時才趕到病人家中,一診斷髮現是另一種病症。為了救命,李xx又騎車回來拿了對症的藥品送到病人家中。來回折騰兩趟,等他終於忙完回家時,天已經亮了。他顧不得自己休息,心裏都是為病人着想……。離李xx診所不遠住着一位80多歲孤寡老人,老人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平時照顧老人就成了李xx夫妻倆的事,他們經常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陪老人聊天,老人的藥長期來都是他們免費送。老人稱:“沒有李大夫夫妻的照顧,自己恐怕早見閻王了。”社區裏一位患有白內障導致雙目失明的80歲老人,她的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只有兒媳照顧她,知道老人的情況後,李xx夫妻經常上門去看望老人,免費診病,直到老人去世,附近的六七個老人從生病到去世都是李xx在診治。

言傳身教,家庭和美

李xx的妻子周xx今年57歲,常年在家照顧孫子,洗衣做飯,照顧這一大家人的日常起居便成了她最大的事,也是她覺得最幸福的事!她幾十年如一日,細心照料着家人,為這個家忙裏忙外,默默付出着,免去了丈夫、兒子兒媳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在外打工掙錢!周xx在丈夫的帶領和影響下,常常用心幫社區和周圍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實事和好事,奉獻着自己的餘熱!並且,由於平時受丈夫的耳濡目染,周xx也掌握了基本的醫療保健知識,她經常深入社區和居民區開展衞生宣傳和健康教育,引導廣大居民提高保健意識和防病能力。

李xx的兒子李大鵬常年在新壩種地,他一直秉承着父親的人生理念,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勤勞善良,恪守本分。兒媳濮麗娟在公公的診所從事醫護工作,公公李xx的所作所為,平凡之舉,點點滴滴,對於兒媳濮麗娟來説,卻是感人至深的舉動,她常説:“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們都要向爸學習,發揚他的精神。我們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我們自己,我們付出的同時,也在收穫,收穫的是社區居民的稱讚和認可,這一切都值啊!”李xx的孫子如今已是解放街國小的一名國小生,在爺爺的潛移默化和言傳身教下,乖巧懂事,愛心滿滿,傳遞和延續着這一家人的美德!

熱心公益,樂於助人

李xx一家還是熱愛公益事業的熱心人。社區組織的志願者服務活動,每一次活動都能看到他們一家人的身影。看到居民趙俊傑精神狀況不太好,家裏只有他一個人,李xx就主動與趙俊傑結成了幫扶對子,定期為他做身體檢查,過年過節為他送去衣物。看到北河新村附近的居民沒有活動場地,兒子李大鵬就和社區商量,組織人員配合社區鋪墊場地,先後為社區門球場拉送黃沙20立方,聯繫專用機械平整門球場,並多方聯繫協調籃球架一副,建起了北河新村籃球場。20xx年7月份,附近愛好曲藝的老年人商量着成立一個合唱隊,專門開展一些曲藝演唱活動,成立之初,一切活動都不規範,李xx就幫着合唱班起名字,制定規章制度,協調社區幫助製作演出時的橫幅,打印節目單,編排節目順序,指導動作,還負責敲鼓,在他的幫助下,合唱隊運行的漸漸規範起來了。

在工作之餘,李xx還特別注重對年輕人的教育,他發現了一些不務正業,小偷小盜的小青年,就總是去找他們談心,耐心教導,並和他們成了朋友,在他的教導下,那些小青年們也都痛改前非,踏實做人。他還是一名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熱心人,看着春秋季來他診所裏就診的幼兒越來越多,20xx年夏天,他主動走進東苑幼兒園為小朋友和家長講解幼兒春季衞生防疫知識,免費為東苑幼兒園中(4)班撰寫印發《幼兒園春、夏季衞生知識》宣傳資料90份,發放《公民衞生健康知識》手冊45份,在他的講解與幫助下,幼兒園的每一位家長都對幼兒衞生疾病預防知識有了深入瞭解,通過和幼兒園的小朋友接觸,他發現,現在的小孩子對家鄉的植物、蔬菜等都不認識,於是他立刻萌發了為幼兒園製作植物標本、讓幼兒學習動植物知識的.想法,想以此來豐富幼兒教學內容,從20xx年的夏天到20xx年夏天,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採集了100種植物標本,捐給了東苑幼兒園。

這麼多年,李xx一家人不忘初心,默默奉獻着,沒有鮮花和掌聲,但他們得到的是社區居民羣眾感激的目光和欽佩的心聲。對李xx、周xx一家來説,舍小家顧大家,正是他們所奉獻的精神所在。在李xx的帶領下,在這個温暖和美的家庭裏,一家人身上都閃耀着至情至愛的人性最美光芒!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4

在南譙區大柳鎮曲亭村,有這樣一户人家,只要當地人一提及,無不知曉,他們就是陳xx老師一家。多年來該家庭,能夠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全家和睦温馨,尊老愛幼,與鄰里團結融洽,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穩定”的形象,弘揚家庭美德,帶動周邊家庭共同創建和美環境。

一、尊重老人,孝敬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在他的家庭成員中,有三位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他們年老體弱個個患有慢性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方便照顧,陳老師把自己的父母和岳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但從生活上關心老人,給老人買衣服和禮物,更從精神上關心他們,一有時間就陪陪他們散步、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間,他們夫妻倆悉心照料,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讓老人感受幸福。

陳xx老師的父親其實是他的繼父,今年已有84的高齡,患有肺心病,常年吃藥,只要天氣一變冷,吃藥就不行了,需要打吊針輸液治療,年年如此,村衞生院治不好,就來到滁州二院。年老的父親看到58歲陳老師為他治療花去了大量的工資,為了支撐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而忙於生計時,竟然主動放棄治療,不願意去滁州治療。每當這個時候,陳老師總是耐心勸導她。就在xx年的3月份,他父親的病又加重了,在村衞生院看了十幾天也不見好轉,可父親怎麼也不願意去滁城治療。這時陳老師從親友借了600多元,強行將老人扶上車送到滁州二院,經過治療病情現在大有好轉。看到老人又一次從死神那裏回來,陳老師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陳老師的母親今年84歲,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平時直不起腰,同時她還患有嚴重的老年病,苦不堪言。陳老師平時到滁州第一件事就是到藥房買一些筋骨方面和抗風濕的藥。

他的岳母也有80多歲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睡覺時不知道脱衣、脱鞋,起牀時不會穿衣,大小便也不能控制。但陳老師從來沒有怨言,從不對老人發脾氣,而是默默地給老人換衣服,幫他洗臉、梳頭、擦背、剪指甲、洗弄髒的衣褲。鄰居們都説這個女婿比兒子還要親啊。

陳老師的老伴看到他在家庭、學校、農田來回奔波這麼辛苦,每每暗自流下眼淚,同時也為能嫁給這樣一個孝順父母、吃苦耐勞的好老師而感到自豪。現在陳老師夫妻倆主動挑起了贍養三位老人的重擔,對待老人他們始終毫無怨言。

二、呵護子女,不離不棄

為了培養子女成長,他們夫妻倆重視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陳老師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勵子女刻苦學習。

陳老師有個女兒,十幾年前就出嫁了。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勤勞能幹、孝順父母,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可是天有不測風雲,xx年陳老師的女婿因病治療無效,丟下了他的女兒和他的小外孫。母子二人艱難度日,由於生活的壓力,去年他的女兒患上了抑鬱症,對生活喪失了信心,幾次自殺未遂。陳老師夫妻倆心如刀絞,他含着眼淚把女兒接回家,他看着三位年邁的父母、看着女兒憂鬱的眼神、聽着小外孫口口聲聲“爸爸、媽媽”稚嫩的話語,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痛楚,抱着小外孫嚎啕大哭起來。是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面對困難,陳老師沒有倒下,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以樂觀的態度去積極面對。從此以後,他便利用雙休日四處奔波,尋醫問藥,尋找偏方。大柳鎮府聽説陳老師家的不幸遭遇後,也積極伸出援助之手,陳老師把政府送的糧食、油送給女兒看,並告訴她有黨和政府的幫助、有父母的關心,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他希望女兒鼓起勇氣,積極面對生活,把孩子培養長大,回報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也算的上對得起孩子的父親了。在陳老師夫妻倆的關心愛護下,他女兒的病情已經穩定了,心情也好多了,3月底,陳老師用剛到的工資加上省吃儉用的零用錢湊了xx元錢,帶女兒又去鞏固治療了,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陳老師的女兒一定會好起來的。

三、紮根山區教育,任勞任怨

陳老師家住在曲亭村朱咀村民組,位於皇甫山腳下,地處偏僻,當地人戲稱是南譙區的大西北。陳老師任教於曲亭村校,是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他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在山區,從未有過怨言。他是曲亭國小的骨幹教師,多年所帶班級在南譙區教育局組織期末檢測時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在工作中他不甘落後,敬業愛崗,深得大家的好評。

他雖然自己生活不富裕,但對學生視如自己的孩子,有家庭貧困的學生,他主動資助,直到國小畢業。陳老師身處在教學第一線,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成才、成人。無論家裏多忙、多累,始終認真備課,認真批改作業,積極鑽研業務,探索教學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辛勤的耕耘就有滿意的收穫,多年來,他深受學生喜愛,所任班級各項成績均名列大柳鎮前茅。

雖然陳老師家的情況特殊,但他從不把工作中的壓力帶回家,也從不把生活中的煩惱帶進課堂,總是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學生。他的堅強,他的執着,他的孝順,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

四、勤儉持家,鄰里和睦

在處理家庭的重大事項時,夫妻倆平等對待,互相溝通,共同商議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經費,從不鋪張浪費。夫妻倆面對困難,面對挫折,二人攜手相伴,從沒紅過一次臉,從沒鬥過一次嘴,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沒有不羨慕她們這對夫妻的。

雖然自己很忙,家庭不富裕,但只要親朋好友、鄰居有事説一聲,他盡其所能幫助,他深知人在困難時的難處,所以當他看到有殘疾人在乞討,便掏出自己的零花錢;自己所教的學生沒錢買文具,他幫孩子們買;農村孩子天冷衣物不夠時,便把自己家孩子的衣物送給學生。

在對待鄰里關係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記得有一次,他的鄰居吳某身患重病,承擔不起醫藥費,當陳老師老伴得知這個消息後,毅然拿出了自己準備帶女兒看病的錢,幫助吳某渡過難關。在他們夫妻倆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終高於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裏的兩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較困難,陳老師夫妻倆向這對老人伸出了熱情的雙手,不僅多次上門問寒問暖,照顧生活,多次買上一些好菜、水果送到了這對老人家,讓他們感覺到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感覺到社會的温暖。鄰居家有了事他主動過去幫忙,誰家有事相求,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便盡力去辦,從不推諉,大家相處在一起,彼此感到心情舒暢。

陳老師一家幾十年如一日,他們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子女、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小事、點點滴滴的真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讚美。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5

我是保師附校南校區三年級五班的班主任李xx。自從踏進保師附校的大門,我聽到一個最多的詞那就是“家人”。從此讓我知道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像家一樣的感覺。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家庭。

我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全家人相互關愛,老人愛護包容子女,我們做子女的更是對老人傾注了全部的愛心來孝敬老人。我們的家鄉是阜平老區,每個家庭成員骨子裏都帶着山區人民的勤勞和樸實。公公是幹了一輩子的老教師,現已退休。曾榮獲過“市級優秀勞動模範”獎,用他自己的話説,“我深知在山區,要想讓孩子們有出息,再苦再累也得讓他們上學。”也就在他們那個文革的年代,別人都不讓孩子上學,這位老人卻用每月一兩塊錢的工資,供出了四個大學生。現在的每個孩子都在縣城和市區工作。也正因為此,兒女們非常孝順,敬重父母。在當村也是出了名的幸福家庭。正因為父母的勤勞,影響着這個大家庭的每個成員。

一、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對待工作,我一直是勤勤懇懇、努力工作。把教室佈置成像“家”一樣温馨。對待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們一樣,教他們做人,希望他們成才。對領導分給的每一項任務,盡全力做好。我是20xx年來附校的,曾接待過市教科所的聽課,受到領導們的好評,去年接受學校臨時派給的《愛牙護齒》主題班隊會,獲得優秀主題班隊會獎。今年的11月份我校迎接各縣校長團的聽評課活動,我被臨時受命。因時間緊,任務急,來聽課的60多名校長均是各縣教育界的專家,我倍感壓力重重。但經過幾天幾夜的備課,再加上附校語文 大教研組這個堅強後盾,我們頂住了壓力,在當天呈現了一節具有現代氣息的小組互助展示課堂。贏得了當場聽課老師們陣陣掌聲。孩子們的成果更是喜人,自這學期起開始正式寫作文,到目前為止,我班已經有11名同學的作品被編入《全國優秀國小生作文選》中,其中一名同學的《有趣的課間活動》榮膺“語文 週報杯”第四屆全國語文 素養大賽的三等獎,我也被授予“全國寫作教學成果銅牌獎”“優秀輔導教師”的稱號。

二、以德育人,努力營造學習型的家庭氛圍

在生活中,我深刻地認識到,父母對孩子影響是非常大的。平時我們對待父母,好東西一定留給老人一份,吃飯時讓長輩先吃,我們再動筷子等等,讓孩子耳濡目染,學會尊重長輩。我女兒在附校南校區一年級一班學習,她性格開朗活潑,對待學習是個非常認真的小姑娘。每天放學到家就得6:30,我開始做飯,孩子就到學習桌前忙着她的作業了。吃過晚飯後,我們就都找學習桌報到了,一起檢查作業,討論問題。每天我和孩子的必修課就是書法描紅,爸爸當裁判,誰的字好,孩子就會到牆上的打分表上加分。最後一項必修課就是讀書,為了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通常孩子做完作業後,我們都會坐到她身旁看自己的書。孩子性格活潑好動,開始時坐不住,一會兒爸爸這個啦,一會兒媽媽那個了,我們總會示意她選自己喜歡的書去讀。逐漸的她也能模仿大人和我們一起暢遊書海。我家是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我愛人是高中的老師,我們留給孩子最多的就是書,屋裏有三個書架,擺滿了各種書籍,樓下還有一個小書庫。孩子自小就在書里長大,從撕書開始到拿着書玩,再到看着書樂。孩子最讓我感動的時候也有,有一次該睡覺的時候,孩子忽然告訴我:“媽媽,今天我們數學做了個小測試,我錯的挺多的,不過已經都改過了,我想再做一張小卷子。”我説:“明天再做吧,太晚了。”在孩子的堅持下,我聽着她讀題的聲音睡着了。醒來後,看到她卷子做完了,燈也不知什麼時候關的。更讓我感動的是,每當我接一項講公開課任務時,家裏就成了我最好的備課場所,孩子就當我的學生回答問題,我愛人在一旁當聽課專家,評價我的課堂。就説剛剛結束的校長團來我校聽課,我準備的是《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用我師傅樑永勝老師的一句話説,“課講得非常成功,讓他們挑不出大的漏洞。”成功的背後除了在學校一遍又一遍的試講,在家裏也是一遍又一遍的演練,包括我的每一句話的語氣聲調,我愛人也幫我揣摩到位,當我講完這一課後,不僅學生掌握的牢,就連我家的小姑娘,也能把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説得頭頭是道。

每當週六日的時候,就是女兒最開心的時候。我家住在高開區,樓下就是名暢園廣場,廣場內植被非常多,孩子就可以自由的擁抱大自然了。對於家庭教育,我曾反覆讀過《卡爾.維特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深知幼兒早期教育尤其是0到六歲前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也知道,大自然能教給孩子很多東西,所以我們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發現。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對着小花產生興趣,她低頭看着花,問我們花的中間是什麼?上面的小粉又是什麼?花的結構,就在我們聊天中教給孩子了。另外,趕上放假,女兒大概在不到兩歲就跟着我們爬很遠的山下地,每天最少往返一次。小傢伙開始是讓大人換着抱,後來,鍛鍊的她都是自己上山,下山。到了深山裏,捉蝴蝶,捉螞蚱,山間的小溪裏捉泥鰍,看小魚,都是她的最愛。所以孩子有一個非常棒的身體!不但動作敏捷,力氣大,而且大山還鍛鍊了女兒有一個堅強而不服輸的性格。

三、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和愛人和眭相處,互相尊重體貼。在精神生活上給老人家體貼和安慰,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享受到晚年之福的樂趣。兩位老人在老家阜平,家有上千棵棗樹,幾百棵核桃樹,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誰也沒在他們身邊。也曾多少次説過,把樹包出去,不種了。老人捨不得這一輩子積攢的樹,總在説:“趁我們現在還能動,不給孩子們找麻煩,等實在動不了了再説吧。”我們也就勉強同意了,其實這二老已年過七旬。所以趕上農活忙時,我們每週五開完會後就驅車趕往阜平老家下地幹農活。都説當老師的節假日最多,按説放假應該去旅旅遊,好好玩玩,我們很少去,一放假,尤其是寒暑假,我們肯定在老家的棗樹林裏忙活着。有人曾問我婆媳關係最不好處了,你是怎麼做的呢? 按我婆婆的話説,“親近還親不夠呢,哪還有時間拌嘴啊!”老人們非常明事理,什麼事都給我們做好了榜樣!所以我們也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為了使女兒能夠更加健康快樂成長,我們夫婦二人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範,做出榜樣,生活儉樸。在物質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嚴於律己。以言行影響女兒,為女兒創造良好的成長氛圍。

一個家庭加上豐富的文化生活則是一種文明。不管是收入多還是收入少,不管是學歷高還是學歷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處,心疼每一個親人,這就是開心家庭。我們遵紀守法,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單位是好員工,在家裏就是好父母。如果對家庭,下一個定義那就是一句話:“家和才能萬事興”!也希望我們這個和諧的家庭為社會獻出一定的正能量!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6

患難與共三十載 無怨無悔伴永遠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港灣,是温馨的愛巢。新壩鎮曙光村的杜xx家庭他們用心經營愛情,共同克服生活中的坎坷,相互理解包容,杜xx用他勤勞、善良、耐心和無微不至地關心呵護着生病的妻子,他用堅實的身體為多災多難的家庭撐起了一片温暖的天。他的大愛和感人事蹟被眾鄰里傳為佳話,並被新壩鎮黨委政府授予“最美丈夫”榮譽稱號。

妻患重病 不離左右顯大愛

1987年,杜xx與丁xx結為夫婦,婚後小兩口的日子過得拮据而清貧,但夫妻兩人恩愛有加,相敬如賓,相互關愛和支持,一起承擔着生活的重壓。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96年妻子丁xx患上了精神病,這個噩耗對於他們家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妻子終日鬱鬱寡歡以淚洗面,此刻的他心疼着妻子又擔心着家庭未來的生活,但他知道他不能倒下,因為他是這個家唯一的支柱。杜xx帶着妻子開始了漫漫求醫路,從大醫院到小診所,從西藥到中藥乃至民間偏方,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妻子的病情沒有絲毫轉變,反而欠下了上萬元的債務。從1996年至今,二十載寒暑交替,他對妻子和家庭的付出超越了人們的想象, 他把生活的苦澀留給自己,把歲月的重負悄然擔起。

抗爭命運播撒真情偉丈夫

夫妻本是同林鳥,病苦來時不分離。杜xx扛起家庭的大梁,肩負起當家作主的責任。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妻子和孩子,每天重複着給妻子洗漱、穿衣服、按摩、做飯、喂藥這些瑣碎事情,有好吃的先讓妻子和女兒吃,買新衣也先顧着她們。因為精神問題,妻子脾氣古怪,有時會莫名其妙的大喊大叫和扔東西,但他從來不衝妻子發脾氣,心裏更多的是對妻子的心疼,每到這個時候他會耐心的抱着妻子讓她慢慢平靜下來。妻子丁xx雖然智力如兒童那般,但是每當有人問她,“你丈夫杜xx好嗎”,她便會呵呵的傻笑,口齒很不清晰的唸叨着,“好好.....” 家中15畝土地耕田打耙全由杜xx一人承擔,從春播到秋收,他的脊背已有些彎曲,雙手粗糙滿是老繭。多年來從沒聽他在別人面前抱怨過生活的苦累,他常説:“我不覺得苦,打心眼裏感激妻子為我生了可愛的女兒,給我一個温暖的家,照顧她們就是我的責任。”

言傳身教良好家風育春苗

光陰荏苒,時光如梭。眨眼間,女兒杜愛萍一天天長大了,現在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學習成績也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杜xx既當爹又當媽,既是丈夫又是“保姆”。他在學習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着女兒,有時女兒回不了家,他就託人為女兒送去衣物和家裏做的好吃的。在培養女兒方面,他要求女兒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質,還要學會農民家庭的吃苦耐勞。在家中,他提倡“講愛”,用“愛”來維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鄰里講的是“禮”,凡事禮讓三分。如果他家的孩子與外面的孩子發生了口角和矛盾,可別指望家庭中的人為其“出氣”和“幫忙”,因為他們首先是找自己家中孩子的不足。因為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使得女兒德才兼備,村民鄰里都誇杜xx的女兒有教養。

熱心公益 勤勤勉勉好乾部

杜xx之前擔任曙光村村委會文書,因為手勤、腿勤、腦勤,工作認真負責,被村民選為村委會主任。擔任村委會主任後,他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每天早早處理完家裏的瑣事,安頓好妻子後,準時去村上上班。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抓思想、做實事,積極為村裏爭取一事一議項目建設,修渠鋪路,架設路燈,建文化廣場,豐富老百姓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村幹部們的帶領和羣眾的積極配合下,現在村裏的居住環境明顯改變,村民素質顯著提高,幹羣關係進一步密切。杜xx謙虛好學,平時特別愛看書,博聞多識,村民們都特別喜歡和他聊天。而且他為人熱心善良,無論誰家有困難還是矛盾糾紛,他都會盡力去幫忙解決。曙光村的村民們對杜xx紛紛伸出了大拇指,説他是個好丈夫、好男人、好乾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才是愛的真諦,三十年光陰,從青春小夥到半百老人,從最初的守護到現在的始終不渝,青絲變白髮,他用真情讓這個小家安然無恙,用一雙堅強的臂膀,為所愛的人撐起了一片晴空。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是默默無語相伴一生的美麗。幸福不是在別人的眼裏,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裏。

優秀家風家庭事蹟17

一、愛國守法、熱心公益,積極奉獻社會

該同志是擔負領導職務的黨員,多年受到黨的教育和培養,是沐浴祖國的陽光雨露成長起來,對黨懷有深深的感情,無比熱愛偉大祖國,無比熱愛自己的家鄉。她深深感到愛國守法是一個黨員幹部的本份和應盡的義務,為此認真學習國家和自治區的法律法規,使全家人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持改革開放,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民族團結,堅定跟黨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該同志一家人不僅自己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還向鄰里和周圍羣眾宣傳黨的路線和國家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大家一起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團結,共同建設美好家鄉。該同志熱心公益事業,凡是有利於社會的公益事業,積極參與。無論是整治環境、綠化造林,還是支持教育事業、關愛貧困家庭,都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充當熱心公益事業的表率,帶動廣大羣眾共同投入公益事業。該同志碰到休息日,總是帶領全家人一起去公共場所搞衞生,總要把公共場所衞生搞好了,才搞自己家裏的衞生。鄰里羣眾誇獎該同志公共場所衞生搞得好,讓大家清清潔潔過日子,該同志總是謙虛地説,這點小事微不足道,是應該做的。

二、尊老愛幼、和睦鄰里,創建文明家風

該同志是個女幹部,工作比較繁忙,但她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始終承擔着照顧家庭的責任,呵護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她丈夫艾坦艾提肯是塔城市民宗委主任,為了使丈夫能更好地工作,該同志承擔起全部家務事。丈夫工作累了,她讓丈夫早點上牀休息,自己默默做家務到深夜;丈夫在工作上碰到不稱心事,她勸慰丈夫振作精神繼續做好工作。多年來,該同志兩夫妻,工作互相支持,有困難一起克服,從無爭吵,是羣眾公認的男女平等、模範家庭。該同志十分關愛子女,但決不溺愛子女,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她要求子女認真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將來為家鄉建設作貢獻;子女學習上碰到困難,耐心給予輔導,教授子女學習的方法。要求子女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在學校裏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爭做一名好學生,為學校爭光;在外面,要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產,不做違紀違規事,當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小公民。該同志十分尊重長輩,她公公、婆婆去世後,把一個女兒的愛都給了自己的父母親。平日裏有時間,就去看望父母親,幫父母親做家務。家務做完了和父母親聊天,説説社會上的新鮮事,讓父母親開開眼界,不厭其煩地回答父母親的各類提問,讓父母親感到高興快樂。該同志多年來與鄰里和睦相處,從來沒有鬧過矛盾,凡是鄰里需要幫的事,總是滿腔熱情地幫助做好。有時幫鄰里做事,經濟上要花費一些,該同志從來不講,絕不收鄰里一分錢。鄰里讚揚該同志一家説,他們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我們排擾解難,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能夠和該同志一家相鄰,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福氣。

三、努力學習,愛崗敬業,追求工作卓越

該同志是街道辦事處主任,主管機關財務、民政、殘聯、勞動保障、城市環境衞生管理、安全生產等工作,她認為要當好街道辦事處主任,獲得羣眾的擁護與滿意,必須努力學習、愛崗敬業,追求工作的卓越。為此,她加強學習,認真學習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自治區黨委和塔城市委工作精神,認真學習行政管理、領導決策、法律等方面的業務知識,切實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與業務工作技能,在思想上與上級保持一致,服從上級的工作安排,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原則,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堅持把工作做完做好。她積極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完善工作機制,形成“預防、控制、化解”於一體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為居民營造安全有序的治安環境。她熱心解決羣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切實做好城鎮新增就業、控制失業率、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零就業家庭就業工作;對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員,做到“應保盡保”;在廉租房補貼及廉租房工作上,應發放廉租房補貼的全都發放,該享受廉租房的全都享受;為創建平安、和諧街道作出不懈努力。

四、民族團結,移風易俗,始終崇尚科學

該同志深知民族團結是的靈魂,只有搞好民族團結,才能維護的長治久安,才能給各族人民帶來真正的幸福。杜別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由漢、哈薩克等民族組成,作為辦事處黨委副書記、主任的該同志,始終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一言一語、每件事、每項工作都維護民族團結,不説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做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使整個街道辦事處成為民族團結的模範表率。阿依古麗的鄰居是漢族羣眾韓念青夫婦,因子女都不在身邊,在生活上時時會遇到一些困難,阿依古麗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時常到老人家幫助做拉麪、過年炸饊子,幫助收拾房間。老人心煩,過去陪老人聊天,解除老人的煩惱。老人生病身體不舒服,送他們去醫院看病。鄰里人都説韓念青夫婦好福氣,碰上了不是閨女勝似閨女的該同志。該同志移風易俗,始終崇尚科學,遇到婚嫁喪事都按現代文明辦,不搞不文明的陋習。該同志一家每天收看電視新聞,閲讀報刊書籍,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的思想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作所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子女上,要求子女除學好課本知識外,還要多看課外書籍,努力參加社會實踐,加強對社會的瞭解,培養高尚思想情操和吃苦耐勞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長大為家鄉建設作貢獻。

五、勤儉持家,優生優育,加強環境保護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該同志一家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該同志始終做到勤儉持家,從不奢侈浪費,她常説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要繼續堅持、發揚光大。該同志自己做到勤儉持家,還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做到穿暖吃飽就好,要節約水電資源,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該同志注重優生優育,經常向羣眾宣傳計劃生育這一國家基本國策,使羣眾增強優生優育觀念,自覺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不無計劃和超計劃生育。該同志始終加強環境保護,向羣眾宣傳環保知識,積極參加各類環保活動。在家裏,該同志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從不亂丟亂拋,把可以利用的垃圾都利用起來。教育子女要愛護環境,不幹有損環境的事,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該同志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爭創時代五好文明家庭”中取得了優良成績,獲得鄰里和社會的認可與讚譽,大家都向該同志學習,努力爭創時代五好文明家庭。在取得成績面前,該同志始終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認真學習和發揚“勤儉、和睦、孝敬”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按照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繼續做好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促進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進一步發展,讓五好文明家庭遍地開花,散發無窮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