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

欄目: 新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04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歡迎閲讀與收藏。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1

徐悲鴻賣畫

“七七事變”後,日寇到處燒殺搶掠,使數以萬計的難民逃離家鄉。徐悲鴻冥思苦想:“該如何為國家。為人民、為抗戰出一點力呢?”他決定去新加坡舉辦畫展,籌款捐助難民,同時向海外華僑宣傳抗戰的.道理。

1938年歲末,他來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氣。為了準備大量作品在畫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畫案前,揮汗如雨地作畫,夜以繼日地工作起來。一位華僑朋友勸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晝夜地作畫,徐悲鴻説:“我是在為祖國苦難中的同胞作畫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鴻突然病倒了,腰部劇烈疼痛,他被迫在病牀上躺了下來。腰疼尚未痊癒,他又頑強地拿起了畫筆。畫展如期開幕,華僑們踴躍支持祖國抗戰,競相購買徐悲鴻的作品。畫展結束後,他把賣得的鉅額畫款,全部捐獻用來救濟難氏,自己分文不取,連路費也是自己負擔。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2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於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縣上莊村,今河北省保定,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脱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蹟很快傳遍瞭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着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為了紀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學習和發揚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給大家講一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團長,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着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衞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劉家莊的山坡上。當時任淶源縣青救會幹部張士奎(後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同志得到這個消息,馬上報道給了邊區青救會,《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這條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據這篇報道,立即創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一直傳唱至今,感染了無數青少年。現在,王二小的墳上長滿了青草。他的鮮血染紅的那塊大石頭,現在還靜靜地卧在山溝裏,人們把它叫做“血色石”。

為了紀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在二小的家鄉淶源縣上莊村建設了“二小希望國小”,延安時期參加革命的老作家陳模創作了革命傳統紀實小説《少年英雄王二小》。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蹟和獻身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我們要學習他們忠於祖國

熱愛人民、艱苦奮鬥、爭創一流、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精神,他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3

坐中國船去上海

1916年6月,陳毅同志和其他幾個留法勤工儉學的青年,決定乘船從重慶去上海。聯繫船票的人告訴大家,有三家輪船公司的船可供選擇:一家是日本人辦的,這家輪船公司給每個乘客贈送洋傘;一家是英國人辦的,他們給每個乘客贈送牀單;還有一家是中國人辦的.,大概是賠了本,沒有什麼送給乘客。

大家在乘坐哪家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有的同學主張坐日本人或英國人的船,因為可以得點洋貨,開開眼界。陳毅對大家説:“北京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欺侮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重慶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貨,罷課罷市,聲援北京愛國青年。在這種時候,我們怎麼能為了貪圖一點洋貨去坐外國船呢?這還有一點民族氣節嗎?”大家都覺得陳毅説得句句在理,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4

舍名棄利兩彈元勛

60年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使敵視中國的人震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為研製兩彈立下不朽功勛的科學家鄧稼先是一位為國捨己的人。

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製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為主要研製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説:“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

從此,他開始了祕密的研製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工作,在做什麼。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裏,過着長期的獨身生活。和他同時代的同學,有許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氣的科學家、活動家,他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道。

後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們仍然不知道鄧稼先就是兩彈的元勛。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回國探親,點名要見他。兩個人會面後,楊振寧問他在哪裏工作,又問起爆炸原子彈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單位工作,絲毫沒講自己正是造原子彈的。

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直到報上發佈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他不圖個人的名和利,捨棄了個人的幸福,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大業奮鬥,卻從不後悔。臨終前,他欣慰地説:“我可以瞑目了。”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5

情繫蒼生無愧於詩壇聖哲,心在魏闕豈是杜陵布衣。——題記

你出身名門,卻潦倒終生;你是孤獨的旅人,靈魂的歌者;你以詩為史,兼濟蒼生。你是中國詩歌史上的詩聖——杜甫。

千年後的今天,獨坐窗前,聽窗外風聲呼嘯,我不由得走進了你的茅屋,領悟到你詩中的真諦。

那是安史之亂期間,戰火瀰漫了整個中原大地,“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你帶着一家老小,四處輾轉奔遊,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定居成都,蓋起了一座茅屋。

讀着膾炙人口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彷彿穿越千年,看到了你——那佇立在茅屋前孤獨的少陵野老。

農曆八月,已是深秋,怒號的秋風刮過竹林,刮過塘坳,颳走了茅屋上那少的`可憐的茅草。

我久久凝望着你,看你拄着枴杖,佇立門前。連年的戰亂使你未老先衰。四十九歲已“老無力”的你面對羣童抱走茅草,聽着他們的陣陣嘲諷,無可奈何,只是默默走回,獨自歎息。

“屋漏偏逢連夜雨”,風剛止,雨又至。如麻的雨打在你的身上,令你徹夜難眠。

剛剛過上安穩的日子,秋風又吹破茅屋,生活對你如此不公平。此時,“哀民生之多艱”的你發出震撼人心的呼喊。想到“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的坎坷遭遇,想到故人已“訪舊半為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脱口而出,字字啼血,痛之入骨。我不禁為你推己及人的胸懷而欽佩不已!

幾百年後,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著名的《岳陽樓記》,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而杜甫僅為一介布衣,一位野老,卻能心憂黎民,情繫蒼生。這是一種多麼高的境界啊!

“李白是抬着頭的,因此他總是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杜甫是低着頭的,所以他只能看到腳下的土地。”千年後,再次品讀杜甫那首沉鬱頓挫的詩作,我真正領悟了那憂國憂民的悲涼,走進了杜少陵的茅屋。杜甫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深深影響後世,也激勵着我前進!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6

一曲胡笳救孤城

在中國歷史上,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陷入重重包圍的軍隊轉危為安的人,屈指算來,僅有幾個。而西晉時的劉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琨是西晉時期著名的將領、音樂家和文學家,也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西晉末年,匈奴騎兵經常南下騷擾中原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劉琨看在眼裏,痛在心裏。他和好友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發憤圖強,希望能收復失地,還老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

公元307年,劉琨帶領部下一千餘人離開洛陽,歷經艱難險阻來到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由於戰亂頻仍,已是一座空城。劉琨到了那裏,安撫流民,加強城防,重視農業,發展生產。很快,晉陽城恢復了活力,到處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然而,好景不長,匈奴騎兵再次興兵南下,圍攻晉陽城。一夜之間,五萬匈奴兵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劉琨一看,大事不妙,一面趕緊修書一封,命人快馬加鞭送出城去,請求救援;一面在城內嚴防死守,各個要塞都增加了兵力,以抵禦匈奴人的進攻。

劉琨深知晉陽城的士兵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便守城不出。雖然匈奴人數次罵陣,劉琨都置若罔聞。他希望以拖延時間的方式來等待援軍。惱羞成怒的匈奴人卻等不了,他們數次攻城,但都被劉琨帶領的守軍頑強地擊退。匈奴人見久攻不下,索性就駐紮在晉陽城外,坐等劉琨彈盡糧絕,那時再攻城就不費吹灰之力。

劉琨在煎熬中又過了幾天,援軍還是未到。已是深夜,劉琨還在四處巡查。此時的他千鈞重擔在身,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登上城樓,看着一隊隊的巡邏士兵走過,心裏稍感安心。但憑樓遠望,不遠處就是匈奴騎兵的營地,雖然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顯然,匈奴人已經睡去。

劉琨深知:現在晉陽城內,糧草僅能維持半月;原本守軍才不過兩千,匈奴人幾次攻城,又損兵折將不少;援軍遲遲未到……想到這裏,劉琨忍不住一聲長歎,抒發心中的抑鬱之情。

突然,遠處的匈奴營地裏傳來一陣騷亂,似乎被劉琨的長歎聲驚醒。看到這,劉琨靈機一動,想起西楚霸王項羽被劉邦的四面楚歌所懾,不戰自敗的故事。他趕緊命人拿來胡笳——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站在城樓上吹奏起來。

劉琨忘情地一遍又一遍地吹着匈奴人最熟悉的曲子。憂傷的胡笳一路嗚咽着傳到了匈奴營地,好似慈祥的母親在呼喚久別的遊子,又似温婉的妻子在思念離家遠征的丈夫。漸漸地,匈奴營地裏騷動起來,許多士兵走出營地,急切地尋求聲音的來源。有的情不自禁地低聲吟唱,有的則黯然淚下。連年背井離鄉的征戰,久攻不下的城池,已經讓匈奴士兵備感疲憊。在這異域他鄉,突然聽到熟悉的鄉音,濃濃的思鄉之情在士兵中間蔓延開來。

劉琨吹了一夜的胡笳,吹得自己淚流滿面,吹得匈奴士兵歸鄉心切。

第二天一大早,探馬來報,匈奴已經撤兵北歸。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昨夜劉琨的胡笳曲,讓匈奴人軍心大亂,士氣低落,許多士兵結夥乘夜逃亡回家。匈奴首領見狀,不得不下令連夜拔營起寨,退回老家。

就這樣,劉琨不費一兵一卒,解了晉城之圍。從此,“一曲胡笳救孤城”成為流傳千古的美談,劉琨以他面對強敵時的勇敢和智慧,留名青史,被後世稱道。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7

66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個令中國人民歡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無條件投降。

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無數人的流血犧牲,我們終於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是近代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

在這場與日本侵略者展開的拼死搏鬥中,中國人民表現出巨大的民族覺醒,戰前的民族團結,萬眾一心,前仆後繼,徹底打敗了侵略者。

歷史充分説明,中國人民之所以創造了弱國戰強國的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正義,可歌可泣的戰鬥事蹟,是他們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他們浴血奮戰於抗戰的最前線,是他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軍民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偉大貢獻。

太行山上,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指反法西斯,壯烈犧牲;狼牙山頂,五壯士捨身跳崖;晉察冀邊區,雨來智取鬼子……

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那些悲壯義舉,鐵骨忠魂,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在我們中華歷史上曾蒙受巨大的恥辱,給予人民沉重的災難,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英勇抗爭,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多少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大家撫摸一下胸前的紅領巾,抬頭望望血紅的國旗,那井岡山上染紅的.杜鵑,長征路上烈火燒紅的天空;我們的毛澤東、劉少奇同志當年南征北戰、重振中華的往事;紅軍時期寧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揮戰爭不怕犧牲的楊成武,抗日戰爭時期那些堅信着“頭可斷,血可流,陣地不能丟”的英雄烈士們……就是他們,用革命先驅用鮮血、用生命給所有的人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奮學習,為建設綠色家園做好準備吧!

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壯烈犧牲,雖然他們已經死了,但他們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將會成為永久的豐碑,永垂不朽!

通過重温那一段悲壯、激越的民族記憶,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從此,我要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為建設泰安:“藍天、碧水、青山”綠色家園做好全面準備。

愛國英雄人物的事蹟8

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只有十三歲,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着前邊平地裏敵人的據點。

一天,炮樓裏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海娃的爸爸是民兵隊長,他急匆匆地把一封信交給海娃,滿臉嚴肅地説:“這裏面是攻打鬼子炮樓的路線圖,你一定要想辦法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這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拍拍胸脯説:“您放心吧,我保證完成任務!”説着他就藏好雞毛信,趕着一羣羊作掩護送信去了。

海娃忙着趕路,沒想到在山溝裏碰上了鬼子,他心裏想,要是鬼子搜身,搜走了雞毛信可就麻煩了,這可怎麼辦啊?海娃冷靜了片刻,看着羊羣,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羊頭”的尾巴下面藏了起來,鬼子小隊長攔住了海娃,他們嘰裏哇啦地説了一會兒話,對海娃瞪着眼説:“你的.,小八路的幹活?”鬼子隊長又命令兩個小鬼子把海娃從頭到腳搜了一遍,什麼也沒發現,於是鬼子又打起了羊羣的主意,要海娃給他們帶路,並且想吃羊肉。

愈爬愈遠,身後響起鬼子的槍聲,有一槍還打中了海娃的手。想到雞毛信的重要,海娃忍着疼痛繼續向山上爬,嘴裏還高聲喊着:“八路軍叔叔,快打鬼子啊!”

張連長和八路軍聽到槍聲和海娃的呼喊,很快衝了上來,把鬼子打了個落花流水,最終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張連長根據信上的情況。成功地搗毀了敵人的炮樓,擊斃了貓眼司令,打了個大勝仗。

海娃也因為他的機智和勇敢成為抗日小英雄,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不記國恥,發憤圖強,振興中華!做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