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創業

清華創業園羅建北主任的訪談錄

欄目: 創業 / 發佈於: / 人氣:1.76W

的優勢是沒有包袱,這與中年人創業是不一樣的,中年人有家庭、有比較穩定的收入,因此中年人在創業的時候首先的是能否捨棄現有的一切,捨棄後能否承擔風險,能否承受失敗. 對大學生來講,本來就一無所有,去冒險,即使失敗了得到的也是經驗,我認為這也是大學生的創業優勢.

清華創業園羅建北主任的訪談錄

在經驗來方面來看,沒有經驗反而敢於冒險,一些較難的項目包括我們説的"視美樂"的項目,5年前,投影儀在我國還沒有知識產權, 65、75期間,我國都安排了這個項目作為重點項目開發,但是都沒有開發出來. "視美樂"公司成立的時候,我國投影儀還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可見那時的難度. 有經驗的人不敢做,恰恰因為他是大學生,初生之犢不畏虎,就開始做了,並獲得了成功.

如果是有經驗的人,也許就不敢做這件事,所以談不上成功. 在這點上,沒有經驗是他們的優勢.

同時,沒有經驗也是劣勢. 有經驗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可能更大一些. 小公司人力、財力都比較有限,每個決策失誤就會導致失敗. 如果有經驗,規避風險的能力較強,考慮失敗的因素比較周全、決策方面相對成熟,就可能降低失敗的風險.

經驗有以上兩重性. 關鍵是怎樣看待. 實際上在創業過程中,即使沒有經驗,如果善於學習,也是可以成功的.

多聽、多看、多問加上實踐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

記者:海歸派也沒有經驗,他們和國內大學畢業比較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羅建北:留學生之間差別比較大. 如果海歸派在國外時只是純粹搞技術,跟我們大學畢業是一樣的. 技術出身的人把技術看得比較重,技術好就能做出好的產品,賺錢多,對商業化的運作,或者是沒有經驗、或者是沒有概念、或者是沒有能力. 技術為主的公司,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欠缺商業化運作能力. 不管是國內大學生還是國外海歸派都有這樣的情況.

在清華有這樣一批留學生,在硅谷有創業經歷,瞭解如何創業,他們掌握了海外先進的技術,瞭解如何將一個技術變成市場需要的產品,如何與資本結合達到上市等等. 這樣的海歸,市場觀念比較強,市場運作能力比較強,吸引資金本事也比較大,對資本運作、技術等都非常熟悉. 畢竟在美國,市場經濟有200年曆史,這方面成熟程度比我們好,環境也優越. 他們帶回來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新的觀念和理念,這樣的海歸創業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記者:對於我們大學畢業來説,先不要頭腦發熱,先確定自己適不適合創業,借鑑前輩的經驗.

羅建北:對大學生最重要的是,不管做什麼樣的創業,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不管你是賣產品還是服務,最主要還是看有沒有市場需求. 用一句話説,市場需不需要這樣的產品或服務,你發現沒發現這樣需求. 產品的潛在市場有多大,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在市場裏,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要考慮如何在市場裏取得一杯羹,掙得第一桶金. 同樣一個餐館,為什麼別人要來這兒吃?同樣的產品你的差異在什麼地方,最艱難的是開闢新市場,因為由創業公司開發的新產品上市的風險性也比較大.

記者:在創業者裏面,有個人,也有團隊,哪一種更多?

羅建北:大多數都是團體創業,我們看過很多國內外創業的故事和案例,有很多是以技術性為主的和懂市場的相結合. 比如説我們做電腦的,希望把電腦做得更快、更好,以更好賣,搞技術的人實現了這個目標,可能是最簡單一個結構. 有人開發適合市場的產品,有人賣出去,再把信息反饋回來,這是最簡單的組合. 如果還有懂資金、懂銷售、懂管理、懂人力資源的,這樣的團隊會更加的完美,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一點.

記者:清華科技園孵化器成果也是不少的,這5年來他的成長過程是什麼樣的?

羅建北:我們最初做科技園,相當於築巢,然後引鳳,吸引一些創業企業進園幫助他們成長,我認為,我們當初做的是非常傳統的孵化器. 開始,我們僅是提供房子和公共設施,目的`是降低創業者的成本,使他們在創業之初不用買傳真機、打印機等等,因為最初的創業者需要一個低成本運營的環境. 到後來,我們發現更為重要的是,在園內要讓這些企業進行交流,我們不是把這些企業聚在一起就完成任務,還要解決問題. 我們請來成功企業家,通過做講座等形式,為企業出謀劃策. 後來我們發現,這些還是不夠.

剛才提到了小企業最缺的是資金,甚至發不出工資了,這怎麼辦?我們創業者自己可以不要工資,但是員工不能不發工資. 我們利用手裏的資金,對公司進行投資,這對他們是最好的幫助. 我當時形容説,一個企業就好像是一個人,一個人需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給企業諮詢時就好像做健康諮詢,會指出哪塊肌肉不夠好,應需要訓練,但是初創的企業就説:"我的血都不流了,怎麼練?"我們就想為他們解決資金的問題,幫助渡過難關,就像把一碗水澆到一棵快要乾枯的小苗上一樣,雖然不多,但卻非常關鍵,沒有它公司可能就活不不去了. 這也奠定了我們的基礎,我們在2001年3月份的時候成立了一個孵化器公司,它最重要的是有投資的理念.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投資了10家左右,這些公司目前運行都不錯的,雖然現在作為資金回收來講,還沒有很好的資金回報,但我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作為孵化器能夠培育企業,需要一定力度,如果沒有資金的幫助,也是做不到位的.

記者:現在國內孵化器越來越多了,跟國外的一些大型的成熟的孵化器比較起來,國內的其他的孵化器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包括我們清華園龍頭老大來説,它需要什麼樣的模式?

羅建北:從公司的來講,孵化器還是一個虧損期,我們的孵化器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我們的收入是通過成功投資獲取利潤,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孵化器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機構,在美國有税收優惠,在我們國家沒有,缺乏很好的生存環境,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公益性的,由於她主要是輔助企業成長,在企業很小的時候,希望通過為他服務掙錢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做的更多的是一種免費投入,這種投入對孵化器公司來講,是不可持續的,如果他沒有盈利模式的話.

大家知道做風險投資週期比較長,3年、5年、7年甚至是9年,才會有回報,我們國家退出機制也並不好,第一是大公司對小公司的收購、兼併不活躍,現在股票市場也不是運行得很好,沒有創業板,從退出來講也不是一個很好的環境,孵化器也是挺艱難的,我們從事這一職業,也接觸了業界做孵化器的人,大家都是非常敬業,非常熱愛這個行業,因為它的意義非常的大,幫助哪麼多創業企業,為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做了很多貢獻,如果沒有孵化器來幫助企業成長,他們將非常困難,這個事業是非常有意義.

記者:您輔助的創業者,是不是都有一種民族精神在裏面?

羅建北:應該是這樣的. 國家富強了,我們的事業發展了,個人的價值在其中也得到了體現.

記者:這個事業是挺高尚的.

羅建北: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記者:我們中國的一些科技園也好,創業者也好,最缺乏的是什麼?

羅建北:真正把創業看成是一種好的人生選擇,這是需要過程的,雖然我們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這也是我們當前解決就業一個很重要的出路和環節. 我們怎樣把被動變成主動,可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真正把生存型變成一種機會型企業,需要大家的努力. 首先從社會上,改變那種"無商不奸"的觀念,覺得做生意也是很好的選擇,雖然現在比過去強多了,但是大多數人也覺得不是特別好,包括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灌輸. 比如大多數人認為出國或到大的公司找一個好的工作,穩定一點比較好.

面對這個現象,首先大家要慢慢改變觀念,從我所接觸的這麼多創業企業來講,創業是非常高尚的事業,是非常令人欽佩的,對追求事業成功的投入,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為什麼發達國家像美國,認為創業是英雄,我們什麼時候有這樣理念的時候,創業的氛圍就形成了.

創業成功才能對社會有貢獻,從創業者來講,我們大學生在上學的時候就必須多學,比如怎麼樣跟人家溝通,向別人借力,怎麼樣借雞下蛋等等,這種能力越強你成功的機會也越大,還有不怕挫折和困難的精神. 現在很多年輕人,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承受挫折和失敗的能力越來越差,對創業來説很不適合,其實失敗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重來,具備這樣的健康心理,承受失敗的心理,這些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或者上學期間有這樣一種鍛鍊,在創業的時候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對創業者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説學歷越高,創業越成功,反而,你的商業的意識、你的決策能力、你的打交道的能力,這一種比某一點知識可能會更加重要. 當然我們最最理想的是既懂技術又具備較強的非智力因素,這是成功最最完美的結合.

記者:剛才聊了那麼多,國外比如説比爾·蓋茨等等,你覺得我們國內最成功的個人以及團隊你認為有那一些呢?

羅建北:這就多了. 還是拿我們創業園來講吧,這樣我比較有發言權,其他的我沒有很好的調研,發言權也不大.

在我們創業園,有這樣一個成功的例子,創業者在上市公司做過,自己在2000年回到清華大學附近創辦自己的企業,在這一個過程中,第一他自己懂技術,另外,他在大公司做過,瞭解公司運作的一些相應的規律,懂管理,在一年的創業裏面,基本上完成了產品的開發、團隊的建設、包括內部的管理如員工的持股等等,公司進入了相對良性的循環,吸引資金的時候能夠説服投資者,開始時不是特別地順利,但還是拿到了第一筆投資,250萬,後來又拿到了420萬,現在要進行下一步發展,他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他創業的成功跟他有一定管理經驗和技術是有一定關係的. 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他在創業的過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問題,雖然他在大公司做過,但做一個比較好的CEO和總經理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在裏面,你管一個公司和管一局部都是不一樣的,對他也是有新的挑戰,對於成功來講,拿他來説,就是需要不斷學習,遇到新的問題,需要不斷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