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行業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譯文與賞析

欄目: 行業 / 發佈於: / 人氣:1.87W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李商隱: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歡迎大家閲讀!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譯文與賞析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譯文對照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註釋

1、金蟾句:意謂雖有金蟾齧鎖,香煙猶得進入。金蟾:舊注説是“蟾善閉氣,古人用以飾鎖”。齧:咬。

2、玉虎句:意謂井水雖深,玉虎猶得牽絲汲之。玉虎:井上的轆轤。絲:井索。汲:引。

3、賈氏句:晉韓壽貌美,司空南充招為掾,賈女於窗格中見韓壽而悦之,遂通情。賈女又以晉帝賜賈充之西域異香贈壽。韓掾少:為了韓壽的年輕俊美。掾:僚屬。少:年輕。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賦》,賦中敍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宓妃:指洛神,傳説為伏(宓)羲之女。留枕:這裏指幽會。魏王:曹植封東阿王,後改陳王。

  譯文

東風颯颯,陣陣細雨隨風飄散紛飛,

荷花塘外的那邊,傳來了聲聲輕雷。

有鎖紐的金蟾香爐,香煙繚繞飄逸,

狀似玉虎的轆轤,牽引繩索汲井水。

賈女隔簾窺韓壽,是愛他年輕貌美,

魏王夢見甄氏留枕,賦比作宓妃。

呵,我這顆心不再與春花一同萌發;

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

  賞析

這首無題詩寫一位深鎖幽閨的女子追求愛情而幻滅的絕望之情。

首聯“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描繪環境氣氛:颯颯東風,飄來濛濛細雨;芙蓉塘外,傳來陣陣輕雷。既隱隱傳達了生命萌動的春天氣息,又帶有一些悽迷黯淡的色調,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動和難以名狀的迷惘苦悶。東風細雨,容易令人聯想起“夢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蓮塘,在南朝樂府和唐人詩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傳情之地;“輕雷”則又暗用司馬相如《長門賦》:“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這一系列與愛情密切相關的詞語,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紀昀説:“起二句妙有遠神,可以意會。”所謂“遠神,是指這種富於暗示性的詩歌語言所構築的渺遠的藝術意境,一種難以言傳的朦朧美。

頷聯“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寫女子居處的幽寂。金蟾是一種蟾狀香爐;“鎖”指香爐的鼻鈕,可以開啟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裝飾的虎狀轆轤,“絲”指井索。室內户外,所見者惟閉鎖的香爐,汲井的轆轤,它們襯托出女子幽處孤寂的情景和長日無聊、深鎖春光的惆悵。香爐和轆轤,在詩詞中也常和男女歡愛聯繫在一起,它們同時又是牽動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東西,這從兩句分別用“香”、“絲”諧音“相”、“思”可以見出。總之,這一聯兼用賦、比,既表現女主人公深閉幽閨的孤寞,又暗示她內心時時被牽動的情絲。

頸聯出句“賈氏窺簾韓掾少”使用賈充女與韓壽的愛情故事。見《世説新語》載:晉韓壽貌美,大臣賈充闢他為掾(僚屬)。一次充女在簾後窺見韓壽,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賜充之西域異香贈壽。被充所發覺,遂以女妻壽。對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與曹植的愛情故事。見《文選洛神賦》李善注説:魏東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為妃,曹操卻將她許給曹丕。甄后被讒死後,曹丕將她的遺物玉帶金鏤枕送給曹植。曹植離京歸國途經洛水,夢見甄后對他説:“我本託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曹丕),今與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賦》,後明帝改名《洛神賦》(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聯的'“燒香”引出賈氏窺簾,贈香韓掾;由“牽絲(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斷,藕斷絲連。這兩個愛情故事,儘管結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無論是賈氏窺簾,愛韓壽之少俊,還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華,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願望之強烈,奔放。末聯“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轉折,嚮往美好愛情的心願切莫和春花爭榮競發,因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燼。這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以“春心”喻愛情的嚮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與“花爭發”聯繫起來,不僅賦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顯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詩人由香銷成灰聯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為具象,用強烈對照的方式顯示了美好事物之毀滅,使這首詩具有一種動人心絃的悲劇美。

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際。

  典故

  一門三進士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考證確認李商隱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歷史文獻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係已經相當遙遠了。李商隱在詩歌和文章中數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治今陝西富平西北)縣令;曾祖李叔恆(一作叔洪),曾任安陽(今屬河南)縣尉;祖父李,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今屬河南)縣令。

李商隱一門三進士,李家的第一位進士是安陽君李叔洪。李叔洪是李商隱的爺爺,年十九,一舉中進士第,與彭城劉長卿、虛清河張楚金齊名。始命於安陽,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關於李叔洪,史藉記載他的事蹟很少。

  望提遭嫉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中記載:在令狐楚去世後多年的某個重陽節,李商隱拜訪令狐,恰好令狐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曾經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陳訴舊情,希望得到提攜,都遭到對方的冷遇。感慨之餘,就題了一首詩在令狐家的廳裏:“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郎君官貴施行馬,東閣無因再得窺。”委婉地諷刺令狐忘記舊日的友情。令狐回來看到這首詩,既慚愧又惆悵,於是令人將這間廳鎖起來,終生不開。後來又有人説,這首詩使令狐惱羞成怒,很想剷除題詩的牆壁,但由於這首詩裏有出現了他父親的名字(“楚”),按照當時的習俗,他無法毀掉詩作,就只好鎖上門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隱。

  聞詩識李

宋姚寬《西溪叢語》中記載唐末流傳的一個故事:一羣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遊玩,有人提議以木蘭為題作詩。於是眾人一邊飲酒一邊輪流賦詩。這時,突然出現一位貧窮的書生,口占一絕:“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征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罷隱身而去。大家都感到驚奇,後來得知,這人就是李商隱的鬼魂。在另一個版本(宋李頎《古今詩話》)中並沒有鬼魂出現,是一羣詩人在長安聚會時,有人朗誦這首詩,大家才發現原來他就是李商隱。

  名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