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師教學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5篇)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一、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説:“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一)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興趣產生於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衝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並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二)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

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針對不同的羣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數學笑話晚會、邏輯推理故事演説等等,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它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二、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説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説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

三、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只是強調學生應該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並運用它們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的要求是合理的、必要的,但卻是不夠的。教師如果把學生的思想束縛在教材的框框內,不

準他們越雷池一步,學生的創造力就難以得到發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應拘泥於課本,而應在緊扣課本注重命題教學的同時,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學習中必須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記憶、學習思維,才能真正把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的而課本中又沒有專節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地教給學生,盡力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包括數學思想方法在內的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這都有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不但能拓寬學生思維領域,也使他們學到的不僅是一道習題習慣的解法,而且還學到了解答這一類問題的思維方式。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正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的重點,就中學數學教學而言,學生的創造性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站在新的高度去確定教學目標,研究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效果,讓每一節課充滿創造活力,讓數學教育在培養創新性人才方面發揮其重要作用。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2

一、全面備課——用好教材

(1)備知識體系

在我們課堂教學中,要對教材深入研究,反覆琢磨,充分發揮教材所隱含的知識體系和內在的導向作用。要想發揮教材隱含的知識體系和內 在的導向作用談何容易,所以備課要備知識體系,提高備課的高度。

如在講概率與統計這部分知識之前,我就先拿出了高等數學裏的概率與數理統計,(可以在百度裏直接輸入你要查找的知識名稱即可)對事件的直觀意義,有限等可能概型,一類無限等可能概型,概率的公理化,條件概率等一些數學概念再學習,這些知識也許在我們的課堂中不可能用上,可是它可以大大縮短我們一些不必要的講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在我們講解某個問題時,想了一大堆語言描述和講解,繞了一大圈,就是説不到點子上,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先不説,學生也越聽越糊塗。相反,如果我們對知識的內含和外延已有所瞭解,那麼恰當的語言描述只需一兩句即可。所以,我們只有在備課前對這部分知識的體系有所解,再去看教材,才能真正領會到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內在的導向作用,有的放矢。

(2)備教材

教材是綱,是我們教學的藍本,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自己必須自己直接與課本對話而不要急於去找現成的教案。

如反比例函數的應用這節課,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係,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加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是以一個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入的:一野外考察小組為了安全迅速通過一片濕地,他們沿着前進的路線鋪墊了若干木板,構築成一條臨時通道,從而順利的完成了任務。讓學生解釋其中的道理。教材設計了五個小問題:1,用含S的代數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數嗎?為什麼?2,在直角座標系中,作出相應的函數圖象。3,請利用圖象對1,2作出直觀解釋。接下來教材編排的做一做是給出了電流與電阻之間的函數關係圖象,讓學生寫出函數表達式,並完成表格。教材的最後設計了一道小綜合試題。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反覆琢磨教材的編排意圖,就會發現其中所隱含的知識體系:實際問題文字語言表達——轉化——數學關係式表達式——轉化——函數圖象表達——轉化——數學表格表達——轉化——實際問題文字語言描述,這樣我們不僅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還讓學生在複習舊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數學的統一美。這正是教材編排的高妙之所在。

再如九年級上冊第71頁C組試題的編排,第一題,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而第四題又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這正是教材編排的內在導向作用,如果不進行鑽研,我們就可能會就題論題,很難發現這些內在的知識體系。

(3)查閲相關的輔助資料

二、大膽質疑——超越教材

可以説數學教材是眾多教育專家智慧的縮影,也是教育部門高瞻遠矚的產物,但教材畢竟是“昨天的產物”,難免存在一些侷限性,它不可能及時反應今天的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要大膽的質疑和拓展,要在用好教材的同時超越教材。

九年級下冊課本第41頁習題第二題:設正方形的邊長為A,面積為S,試作出S隨A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關於自變量A的取值範圍,在去年的教課書上是A大於等於零,當時我們就對此展開了爭論,有的認為只要是整式,在一般情況下都應帶上等號,而也有的認為當等於零時正方形不存在,雖然數學式子有意義但討論沒有生活實際意義。最後,我們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要學習有用的數學,數學要服務於生活實際,大膽的作出決斷,把等號去掉。今年的教課書一發下來,我就迫不及待的查看,結果發現,在新的教課書上,已經把等號去掉了。

三、學會傾聽——擴展自己的知識視角

對於我們所選用的練習題,我相信,大多數我們大家都獨立完成並做正確,我們只是在遇到了有疑問或不理解的地方才去交流和探討,但是我認為,即使你做相當好,也十分有必要聽聽同事們不同的看法。在處理某個問題時,你側重了這方面的知識,我側重這那方面的知識,而他則側重了另一方面的知識,所以這樣的交流是十分珍貴的,它會大大減少了我們教師多年來思維定勢的教學,同時也使我們的思路更加廣闊,同學們也會對我們的數學課堂感到新奇,這樣我們的數學課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基於這樣的思考,平時我非常注重教研組內的合作交流,並虛心傾聽,另外我也注意到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傾聽大家的看法,在網上我參與了國中數學教師沙龍和國中北師大版教師沙龍的討論與交流。

交流讓你產生靈感,傾聽讓你快速成長

如九年級下冊第32頁,有一塊如圖所示的四邊形空地,求此空地的面積?這個問題極其簡單,它的基本作法是把這個四邊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然後作高,利用三角函數或勾股定理求出高的值,利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即可求得。而我們老師大都側重於三角函數及勾股定理的運算,思維定勢在這一種解法上。這時,我就在組內提出這樣的疑問,“處理圖形問題的兩大基本手段是分割與重組,我們用分割的方法可以完成了此題,難道就不能用重組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在我們的熱烈討論中,另外一種新型的解法逐漸浮出了水面:把四邊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後重新組合,可組合成一個等腰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即可。後來我們把這個疑問放到了課堂上,學生的討論十分熱烈。這樣的數學課,學生參與性強也樂於去學習,學生收穫的是一種數學方法,鍛鍊的則是一種數學思考,這遠比數學知識本身重要的多。

四、虛心接受批評和指導——在反思中成長

在剛來求實的時候,我最怕同事們來聽課,不用説是領導了,我更怕同事們聽了課,什麼也不説?我心裏會想是不是對我的課不滿意,會不會説些什麼。可是到了三年級時,我發現我的這個恐懼心裏已悄然消失了。

上學期楊老師聽了我四五節課,可以説每節課楊老師都進行了“狠批”,但我的心裏沒有任何不高興和恐懼,反而我都會認真的傾聽和反思,並及時整理我的這種反思。楊老師每次聽完課,對我批評指導之後,我就感覺到自己又進步了很多,腦海裏所留下的卻是對楊老師的敬重和感激。

五、精心聽課——提升教學本領

到許昌和焦作聽課回來後,我就在反思本上寫下這樣兩句話:聽優質課聽的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聽同事的課更重要的是學習知識和本領。聽省裏面的優質課,我們要認真領會他們對教材的處理,以及對深度與廣度的把握,它側重於聽,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在我們每個人的頭腦裏所沉澱下來的便是形成的自己的教育理念,這也是我們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每個人都有但又都不會完全一樣。而聽同事們的課,我們應反覆琢磨,他對問題的處理手段,以及他對教材知識的拓展,並積極的想方法幫其完善,他側重於合作共嬴的積極心態。只有這樣積極心態,我們才能從同事身上學到真本領。()我經常聽我們三年級幾個老師的課,每一次都會有很大收穫。

如劉老師那節課,對於課本中的一道例題,她讓學生説出反比例函數圖象上某一點的生活實際意義,這是我備課的時候所沒有想到的,當時我只簡但的認為是一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對應點而已。孫老師喜歡對課本例習題進行變式和拓展,九年級下冊“最大面積是多少”這節課中的做一做:原題:某建築物的窗户如圖,它的上半部分是半圓,下半部分是矩形,製造窗框的材料總長為15米,當X等於多少時,窗户通過的光線最多?此時,窗户的面積是多少?變式:若把材料總長15改為A,則矩形的長與寬的比是多少?拓展:有L為長的鋼材,要做成如圖所示的窗框,問小矩形的長寬之比多少時,窗户的 採光性最好?窗户面積是多少?曹老師善於對解題方法和知識的系統性進行歸納和整理,條理性很強,學生聽起來非常清析。王老師善於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這樣學生先感知概念,然後再給出概念,學生理解自然而又深刻,這符合由感知到理解的新課程理念。

我的以上反思,只是我本人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一些看法而已,或者説是我現階段的一種教學理念,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批評扶正,謝謝大家國中數學教學隨筆教育教學隨筆教學隨筆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3

作為一線教師,都想創建自己的高效課堂,那麼又怎樣能達到真正的高效呢?通常的理解就是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很輕鬆掌握了這一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孩子和老師心情都是輕鬆愉悦的,老師沒有太多的遺憾,學生意猶未盡,孩子由不喜歡到喜歡。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然而,要構建有效教學並不能只有一兩個方面做到就能夠達到,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努力。

1.採取教學方法新穎

新穎的東西能激發人的興趣,形象具體的東西易喚起人的情緒。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就是要儘量避免教學內容的單一化和教學形式的格式化,要使教學過程在內容上具有新意和亮點,在教學方法上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夠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並使學生易於接受。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全過程地參與新知識的探究學習,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學生在輕鬆的探討中學習,興趣盎然。

2、有效的教學應該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的互動過程。如果只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師生之間的交流就是單向的,這樣,必然存在着侷限性。因此,學生學習中的交流應該是多向的,教學過程應該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就是説,知識是合作掌握的。同時,師生之間關係也應該是合作的,而不是權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充當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3、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説,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去挖掘、探索其中的奧妙,並且為其目的而去廣泛地涉獵相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

營造和諧氣氛、創設引人情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個充滿激情並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景,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緊緊圍繞教學的每一環節進行。為此,教師每節課都應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走進課堂,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輕鬆愉悦的笑容、適度得體的肢體語言來營造舒適的課堂氛圍,把學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課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不斷地創設情境問題,激發學生潛在的求知慾,開發學生的能動性,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致,使之自覺地去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4、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

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應重視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引導學生思考:“我怎麼想的?”,“為什麼這麼想?”,“我的解題途徑是否最佳的?”,“是否還有更好的解題途徑?”,“今天學的這些知識有什麼聯繫?”等等,通過這樣問題,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不斷地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需要,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從學習中獲得興奮和快樂。

有效的課堂導入需靈活多變、簡單巧妙、新穎自然.教師只有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學生的基礎以及學生的風格,設計出適宜的課堂導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思維處於最佳的活動狀態,才能為整堂課的和諧自然發展定下基調,從而去實現有效教學。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4

高效課堂上教師應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即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達到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變會學、願學到樂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目標。每個教師上了無數節課,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上的每節課都有效嗎?有沒有低效無效的時候?低效無效的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高效性?

通過對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主體學習意識的有效探究,結合教學中的實踐,其實,課堂教學不是學生配合老師,而是老師配合學生;其次不是學生不肯説,更多的時候是學生不知説什麼、怎麼説,這問題就出在老師的引導如何有效激活在學生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學習意識。六年級學生一方面抽象思維、動手操作、自學能力等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面臨畢業,學習壓力大,情緒易波動,自我控制能力變得不如以前。因此,在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把握六年級學生心理、生理、思維變化以及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因勢利導,努力提高六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激活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下面,結合教學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對六年級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有高效意識的反思:

一、掌控課堂教學時間。

正所謂向40分鐘要質量,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在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二、創設巧妙的課堂教學情境。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慾,思維能力,有利於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利於挖掘學生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揚民主精神,融洽師生關係,教師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温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圍,創設活潑、輕鬆、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教師應要儘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落後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多媒體等,這樣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利於學生立體思維。其中教材上圖文並茂的插圖常是教師教學疏忽的一個地方,需要我們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見重視教具及課本插圖的作用,也不失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更能體現學生主體學習的意識。

四、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在一般的教學中,教師就問題提問題,較直觀,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分析、綜合等能力。而應該將問題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分解成若干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緊扣大題,又有一層的價值,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回答中得到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越來越靈活,更富有創意,培養出時代的新人。

總之,有效激活六年級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主體學習意識應是:有效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生活,學生有效的獲得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建立信心。對於六年級數學有效教學研究之路還很漫長,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尋找最有效的教學,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5

感悟:雖然教學新教材三年多了,其間也接觸了不少估算內容的教學,在教學中我明顯感覺到現在的估算教學要求與原教材有很大的區別,過去一般都是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估算,方法比較單一,而新教材直到四年級教學大數的改寫時學生才第一次接觸“四捨五入法”,而估算教學早在一年級就有安排。在教學中,雖然學生沒有接觸“四捨五入法”,但我可能受教學定勢思維的影響,還是比較傾向這種方法。

這次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中,又碰到了估算,但仔細研讀教材後發現:估算方法的選擇“四合五入法”並不是唯一的方法,特別是遇到實際問題時要靈活選擇估算方法。正好,第九期《國小教學》雜誌上刊登了吳正憲老師的一篇估算教學案例,深受啟發。

[片斷]:

師:明天就是重陽節,學校準備組織我校的29名離退休教師出去秋遊,每位老師的門票車票共計104元,請你幫工會主席估一估,應該準備多少錢?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104*29,

生:把104看成100,29看成30,100*30=3000元,準備3000元錢就夠了。

生;把104看成110,29看成30,110*30=3300,要準備3300元。

生:不對,3000元錢不夠。

生:把29看成30多了100,可把104看成100少了116,比實際數少了。

生:應該準備3016元。

師:你已經算出準確數是3016。

師:如果你現在是工會主席,你覺得應該準備多少錢呢?

生:3000元。

生:不行,那你只好不去遊玩了。

生:我覺得應該準備3300元,別人又不會因為你多帶了錢就漲價。

生:我覺得應該準備3300元,假如有些老師忘帶食物或水就可以用多的錢買。

生:我覺得應該準備3300元,假如要下雨沒帶雨傘還可以用多餘的錢買。

師:看來是應該多準備一些錢。

師:你覺得第一種估算方法有問題嗎?

生:沒有問題,但與真的不行。

師:估算方法沒有問題,但和實際情況有出入。

師:請你們仔細觀察你們的估算方法,比較估計的數與實際數的關係。

生:第一種方法做的比實際小,第二種方法估的比實際大。

師:我們把比實際小的叫小估,比實際大的叫大估吧!(仿照吳老師課中的命名)

生:我還有不同的方法是小小估:把104看成100,把29看成20,準備20xx元就夠了。

生(反駁):你沒有發現3000元錢都不夠了,還小小估。

生:看來如果你是工會主席,老師跟着你就要倒黴嘍。

生:把104看成105,29看成30,等於3150元。

生:把110*29=3190元

生:104*30=3120元

師:這些估算方法,你最不喜歡哪一種?

生:110*29,

生:我也不喜歡。

師:為什麼?

生:不好口算。

師:你認為哪些容易口算呢?

生: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容易些。

師:看來估算我們不僅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對方法,還要看成好口算的整十數。

[片斷二]:

師出示:批發部每月賣出720瓶桶裝水,一年大約賣出多少桶裝水?

生:小估,看成700*10=7000瓶。

生:一年12個月是固定的,不能看(學生的意思是12不能變)。

生:700*12=8400。

生:不能小估要大估。

生:看成800*12=9600,

生:看成800*10=8000。

師:這道題是選擇大估還是小估好呢?

生:大估,小估水就會不夠。

生:隨便什麼都可以,因為這裏沒有錢。

生:大估,因為熱天水的銷量會增加很多。

生:小估,天氣冷的時候銷量也會減少很多。

(此時,學生有三種觀點,每種觀點都説的很有道理,誰也不服輸)

師:你們説得都有道理,我也認為這題大估、小估都可以。

隨後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又編了一道題關於載重量的題,這道題是必須用小估的方法解決的,雖然一開始學生在估算方法的選擇上隨意性很大,但最後經過討論,學生們還是認為為了更安全,應該選擇小估的方法進行估算。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6

中班開學的第一個月,發現孩子們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高,變得更懂事,也更能幹了,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僅僅沒有提高,反而更加焦躁了。因為有新教師的加入,再加上這些孩子可能本來就有點兒開學綜合徵,所以每一天上學都悶悶不樂的,他們不哭也不鬧,可是他們就是不開心,一個人默默地縮在自我的位子上。

第一個發現的不開心寶寶是陳沫言,他每一天早上都自我一個人默默地走進教室,不哭不鬧也不和教師打招呼,我和他講話他也沒有反應,發現這個情景以後,我就故意去逗逗他,問他是不是不開心,他一開始不肯説,之後才開始説自我想回家,我很老套的和他説:“小朋友們要上學就像爸爸媽媽要上班一樣的呀。”這些話以前已經説過無數次了,可是這次卻還是發揮了神奇的效果,我仔細想了想真正發揮效果的應當不是我説話的資料,而是我發現了陳沫言在不開心,並且所以去安慰他,所以他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重視,就變得歡樂起來了。接下來第二天早上他就和我打招呼了,我繼續和他玩,和他講話,他慢慢地恢復了以前上學的狀態。

發現第一個不開心寶寶以後,第二個第三個我也一個接一個的把他們找了出來。之後發現的是李雨萱,然後是於俊楠,最近發現的一個是張智熠。發現他們生活在不歡樂中,我就故意去逗他們開心,撓撓癢癢,一齊玩呼啦圈,讓他們明白教師很關心他們,比起哭鬧的孩子,他們更容易被忽視掉,我也很慶幸能發現他們的不歡樂,幫忙他們儘快的走出這種心靈的亞健康狀態,對整個班級的精神狀態也是一個很好的調整,每一個孩子都喜歡教師,才會配合教師,才會讓中一班變得更好。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7

[片斷]:

用小棒擺平行線

師:你擺的是平行線嗎?請同桌互相檢查。

生:他擺的不是平行線。這兩條線向下延長後會相交。

生:向上延長就不會相交。

師:那它們是兩條平行線。

生:不是,上面不相交,但下面相交了就不是平行線。

師:你怎麼知道下面會相交。

生:延長後他們會連的越來越緊,最後連在一起。

師:延長後他們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最後相交。

師:你擺的是平行線嗎?你怎麼證明。

生:延長後不會相交。

師:為什麼不會相交呢?怎麼知道你擺的就是平行線呢?

生:我把兩根小棒緊靠着直尺擺,然後再抽出尺子,兩根小棒就不會跑了,就擺出一組平行線。

師:你用直尺固定小棒,這個方法不錯。

生:我用尺量,我這兩根小棒的左邊寬5釐米,右邊寬也是5釐米。

師:兩邊寬一樣就是平行嗎?

生:兩邊一樣寬,怎麼延長都不會相交,它們的寬始終是5釐米。

師:如果兩邊寬不一樣呢?一邊是3.1釐米,另一邊是3.2釐米,它們會相交嗎?在哪邊相交?

生:會相交,短的一邊相交,延長後短的一邊會越來越短,最後就交在一塊了。

師:原來兩條平行線兩邊的寬相等,如果不相等,延長後就會相交。

師:中間放把尺子後,兩邊的寬度怎麼樣?

生:兩邊的寬度也是一樣的。

師:其實這兩種方法道理一樣的,都可以幫助我們擺出平行線。

……

[反思]

以往教學平行線的畫法時,許多學生對教材上介紹的方法不理解,大多數學生都是用模仿的方法在畫平行線,至於為什麼這麼畫,學生們知之甚少,再加上如果按標準的畫法畫又比較麻煩,師生都愛在這上面偷懶,導致不少學生畫得很隨意。如何讓學生掌握平行線的畫法,感知平行線的特點是畫好平行線的第一步,平行的兩條直線延長後為什麼不會相交,是因為兩條平行線中間的距離是保持不變,無論怎麼延長,兩條平行線的距離始終不變,這樣他們就不會相交。掌握了這一點,可以幫助學生從距離不變的角度思考:怎樣才能使兩邊的距離不變呢?只能通過平移,隨手平移尺子容易移動,不容易畫,最好的方法是能夠找到一個靠山(尺子),引導學生思維向這方面轉變,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找到方法,經歷畫平行線方法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平行線的畫法。

不過,這只是教學的理想狀態,效果還要等學生真正學過畫法後才能下定論。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8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具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操作學具的時候,學習的興趣比較高漲,小組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也在平時的操作中有效形成,顯而易見,學具操作的實效性也就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形成。

(一)學具的使用有助於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一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通過學具教學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模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並形成數學概念。

(二)學具的使用有助於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

1、學具的使用,能促使學生自己發現、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當代的國小生由於處在信息時代,他們知識視野較寬,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嘗試、探索去發現、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通過學具的使用,學生通過操作實驗“重新發現”的,容易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2、動手操作,可培養學生髮現知識的內在聯繫,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等獲取知識的能力

操作學具能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內化,便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操作學具,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把新知轉化為舊知,運用舊知解決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從而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皮亞傑的活動內化原理指出,通過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動逐步內化為智慧活動。

(三)學具的使用有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對應、集合的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可有助於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9

一、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美麗的心座》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7個同學上台,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後引導學生討論7由幾和幾組成。師還可以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7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 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擲雙色片》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個雙色片,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 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0

對於剛步入七年級的新生來説,等待他們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個新的環境與他們過去的環境不同:課程種類的驟然增多,知識結構的的巨大變化,以及教學內容和思維方式的要求提高,學習環境的改變。這些都使得大多七年級學生措手不及,難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所以在國中數學教學中,七年級是引導入門,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下面結合本人很短時間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關於如何搞好七年級數學入門教學的體會和做法:

一、上好第一節課,取得學生的信任

七年級學生會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產生害怕的心態,認為進入國中後數學的知識將會變的非常複雜,從而產生擔心、甚至恐懼的心理。而教師就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態。所以我在第一節課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在教學活動中我模擬生活、結合生活,賦予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變單調乏味的數學學習為一種體驗、一種享受,去關注學生的情感。社會各領域無處不有數學的巨大貢獻。引導學生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從心理上真正認為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七年級的新生的興趣很大程度受老師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課的機會,憑藉教師優異的教學素質,敏鋭的數學智慧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這將為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啟發教學,激發學生的抽象思維意識

由於七年級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先是負數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數域的建立;然後又從具體的數過渡到以字母代表數,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其特點是概念多,基礎性強,與國小相比內容較為抽象,方法更為靈活。所以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分析問題,形成“立體思維”意識,拓寬思維的廣度。基於上述原因,七年級數學入門階段教學,重要的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完成兩個轉變:一是由學習上的依賴性向主動性和獨立性轉變;二是由概念判斷、推理的具體性和感性經驗向抽象的邏輯思維轉變。如果學生能適應這一轉變,取得學習的主動權,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因勢利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國中的數學,此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顯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導學生預習知識,提出章節內容的學習要求和目標,讓其圍繞目標預習教學內容,弄清例題,並完成簡單的一些題目,把存在的問題及時在書中註明;其次,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讓學生手動、眼動、腦動,重點記錄的內容要板書在黑板上提示學生,書上的內容要讓學生註明;然後指導學生作業,作業中,哪些須獨立完成,哪些可討論完成,哪些是在老師提示下討論完成,應分不同層次要求學生,同時對評改的作業要督促學生及時修改;最後,指導學生複習,要求學生及時複習所學過的知識,比如在學習整式加減過程中,做一些有關有理數的小練習,讓學生明確新舊知識的聯繫,還有就是指導學生歸納知識,找出各部分知識間的聯繫,從而將知識轉化成一個系統。

在學習過程中,七年級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於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了這一面,忽視了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多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不要輕易下結論。

四、注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很多難以理解的問題,他們想獲得這些知識,好奇又心強,但同時他們的自尊心更強,很要面子,所以經常表現出一種膽怯的心理,害怕自己提問的不恰當挨老師的批評,也怕被同學取笑。因此,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提問,首先教師要想辦法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例如:對於情緒緊張而敍述不清楚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其説清意思,對於提問有錯誤的學生,教師不要批評或諷刺,挖苦,要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另外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問競賽活動,一組提出問題另一組回答,組內可以補充回答,這樣學生將在競爭的氣氛中消除思想顧慮,就可以大膽的質疑和提問。

在教學中要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不能都按照課本按部就班,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採用科學的手段促使學生樂於提問,敢於提問,正確提問,在提問中受益,在提問中得到知識。

五、教學內容適當,精煉多講

在目前的數學教育中,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着這樣的下良傾向:加快教學進度,壓縮新課教學時間。這種做法使得知識發生過程遭到壓縮,學生的思維活動被教

師的灌輸所替代,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不到應有的培養,知識的階段複習受到削減,結果是基礎不實,通過對學生平常的發現,我發覺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剛進國中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能力相對還比較欠缺,如果有的教師“望生成龍”心切,剛開始一味趕進度,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複習或用來補充內容,提高要求,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沒時間去消化,理解不透徹,導致作業無從下手,錯誤率高,測驗得不到好成績,這給學生增加了失敗的情感體驗。

尤其當學生接連遭受失敗時,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挫傷,其後果是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害怕,厭惡情緒,甚至產生“反正學不好,乾脆不學了”的想法,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工作極為不利。因此七年級教學進度要適當放慢。如有理數的運算中學生能夠記住運算法則卻不能熟練正確運用等,針對七年級學生興趣和毅志力特點,我在每一個運算法則學完後都安排有練習課,使學生能夠鞏固做學知識,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同時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課堂上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練習的時間,精選一些中下學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題,習題進行訓練,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這一組題目,由易到難,禮貌,兼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以能者多做為原則,使學生思維處於高度興奮和積極探討的狀態之中,學生接受和輸出的信息大大增加,達到了個層次互補提高的目的。對於部分稍差的學生,我採取逐題完成的方法,不要求他們作業的數量,但是要求他們在有理數的計算中做一題就掌握一種題目的類型。開始階段也應多一些對作業的講評,使學生在講評中獲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誤原因,消除疑難問題。總之,進度要適當,教師教的節奏與學生學的節奏和諧發展,穩步推進。

總之,要使七年級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首先是使學生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後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培養學習興趣,為國中學好數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1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教師挨的近一點,以“小教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説:“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我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説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説:“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説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説:“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説:“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應對這羣孩子,我和錢教師都覺得,我們是很用心、很真誠地對待他們每一個,自我覺得是問心無愧吧。可是,再過半年多,他們將要踏進國小,很多孩子還是讓我們很擔心、很焦急啊:像黃鈺博這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還有好幾個,另外,黃子為的坐不住和好動、陸鴻儒的動手本事和交往本事,還有幾個孩子的傾聽本事和理解本事……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的確很明顯,幸好的是,很多家長在和我們的交流以後,都能進行很好的配合,我也相信,僅有從家長、教師開始,對他們的教育態度堅持一致,還能持之以恆,就必須會收穫可喜的效果。為了孩子,讓我們一齊努力吧!加油!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2

户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教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着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麼東西我看看’’。孩子們像發現了奇寶,都爭搶着看。我走到孩子們中間,麗潔把攥緊的小手鬆開了,原先是一顆蒲公英種子。

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羽絨服裏的小毛毛。”“迎春花”“棉花”“小鳥身上的羽毛”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告訴他們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同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它的形狀與顏色,孩子們認真地看着。麗潔説:“它像小傘。”“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説的很好,它是由傘形的絨毛組成的,每一縷絨毛下都有一粒種子,容易被風吹散,隨風飄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發芽,長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將這顆蒲公英種子放回空中,孩子們望着飛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興了。

藉着户外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認識了蒲公英,增長了知識。作為幼兒教師應多留心觀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象偉偉這樣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殘疾,是隻“受傷的小鳥”。但他卻有自我的夢想,自我的願望,他也想跟同齡的小夥伴一樣去玩耍、去遊戲、去想象、去創造、去飛翔。如果教師一刻也不離他左右,百倍的去關心照顧他,從這一點雖然充分説明了教師從身體這方面給予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的個性發展,雖然他的身體患有殘疾,而他的大腦發育卻很正常,識字、數數都不差。小朋友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朋友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別的小朋友去遊戲、去玩耍,讓他例外,這樣做是否會傷了他的自尊,心靈也能受到傷害。他會不滿意教師對他的這種關心和照顧。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3

一、課堂上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能丟

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但其實,新教材的資料更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難點,能很好地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己看書探究,尤其是我們農村國中學生,他們的自學潛力,理解潛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更要講得精,更要善於引導,放手之前要先看學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此刻我教的有兩個班的學生,其中一個班的同學很活躍,設置問題就不能太放手否則課堂就會成為菜市場,毫無章法;而另一個班的學生比較安靜,我們得讓他們有話講,適當地設置幽默環節否則課堂就會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比較理想的教法是老師必須要擔好引導者的“職責”,引導思維活躍的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而對於沉悶的課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經常採用各種提問方式去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成為一名教師,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愛心只是是作好稱職老師教好書的前提。所謂“身正為範,學高為師”,要作一個好老師,不僅僅要能得學生心,還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無論是工作還是學識上都就應讓學生佩服,這樣學生才會對你產生信任感,才會甘心聽從你的教導,才會喜歡上你的課。老師對學生的承諾必須要做到,比如學生那裏收繳到的一些小物品,必須要在承諾的時間內歸還,否則在學生心中的信任度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對老師沒有信任感後,無論你實施的什麼制度和提出的推薦,學生會容易產生抵抗情緒,管理和教學工作就很難開展。

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管理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課前儘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上課過程中重視啟發學生思維,我經常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拿着筆上課,改掉部分學生把手放在口袋裏上課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違紀,應親自參與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給班主任,否則威信只會建立在班主任那裏,次數多了,學生只會厭煩你。

四、學生的作業檢查要落實

除了每一天上交的作業紙作業以外,對於練習冊和一些輔導作業,檢查任務就交給小組長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數學興趣小組,確定小組長,由小組長來檢查,小組長的作業由科代表來檢查。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4

隨筆資料:這學期從村小轉過來的學生中,有兩個特別有特色,其中一個不管做什麼始終低着頭,好像永遠在低頭認罪,另一個課堂上總是拿着筆不停地寫着,這兩個孩子一入學我就發現他們與眾不同,多次溝通效果總是不盡人意。開學一個月來除了會讀一些大數外,本學期所學的其它的知識掌握的都不是太好,有些根本就沒有掌握。在這中間也斷斷續續地對他們進行過一些輔導,但由於基礎太差,收效甚微。有時,看到他們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我真有點惱火,語氣也有些硬,這樣一來,這兩個孩子看到我更不敢講話了。

本週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在計算方面,其實考察的就是學生的技能,沒有過多的思維含量,一般智力水平的人都能接受。可從第一次教學口算後的作業中發現這兩個人是一題也不會。怎麼辦呢?昨天中午,我叫來了兩個人,瞭解到他們原來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筆算都不會,100以內的加減法也不熟練。於是我就從兩位數乘一位數慢慢手把手地教他們一題一題的做,一箇中午下來,其中的一個已經會做兩位數乘兩位數了,另一個還有點困難,在輔導他們做的時候我總是不斷地鼓勵,並不時地挑起他們學習的慾望:告訴他們如果這樣下去,肯定能學好,只要他們願意學,一有空就來找我,我都會教他們。上課了,兩個孩子高興地走了。

今天早上,我正在“遊”飯碗,忽然聽到一聲清脆的喊聲:老師好。一個月來,這個孩子可是第一次叫我,當時我真的很激動,連忙問道:想不想做題,她馬上轉過身跑到教室裏拿來作業本。又經過一個早晨的輔導,這兩個孩子進步都挺大:一個已經能慢慢跟上教學節奏,學會了三位數乘兩位數,速度是非常慢的,另一個也已經會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式題了;經過兩天親密接觸,兩個孩子和我不再陌生,願意與我交往,這才是主要的。

思考一:雖然我不太認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我認為只要教師肯付出,接受能力差的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是沒有問題的。通過接觸這兩個孩子,如果他們基礎能好一些,我也有耐心一些,相信他們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

思考二:這兩個孩子從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農村的老人,一般都沒有文化,在家中,他們只能供給孩子們最簡單的吃穿,至於教育方面,只能靠天收,特別是有些年齡偏大些的長輩,家庭教育簡直就是空白。其實在我們學校,通過統計數據發現有近四分之一學生的父母一方或雙方出去打工,這一現狀給農村的教育帶來了一大難題:一方面,由於長期跟隨老人,缺乏教育,這些學生的行為習慣差,給教育帶來了困難;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缺乏早期的智力啟蒙教育和學習期間必要的家長監督,不少都成了學習上的“釘子户”。看到這種情況,每次家長會我都不會放棄向家長灌輸掙錢重要,孩子也重要的思想,可家長們看到的是都眼前的利益,孩子成才與否那是今後的事情,現在還不着急。我估計,今後相當長的的一段時間,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將會成為農村教育的一塊心病。

思考三:孩子們的心理也有一杆秤,你親近他,他也能親近你。有了親近,他將願意接受你的教育。就拿今天的例子來説吧,過去的一個月,我也沒有少教過他們,可就是吃力不討好,可我一旦改變了方式,孩子們就會主動找到我,有了主動學習的精神,學習效果顯著就明顯不一樣。如果我能堅持一個月,這兩個孩子肯定會有不小的進步,但願能堅持吧!

數學教師教學隨筆15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潛力。結合有關的教學資料,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決定、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十分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心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潛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齊,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構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到達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潛力,使學生用心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潛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用心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持續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構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潛力,用心調動學生主動、用心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