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集錦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27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集錦15篇)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

上中班以後,為了進一步鍛鍊幼兒的勞動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我們經常邀請孩子為集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器械箱,分發點心和碗筷,整理牀鋪,等等。每天午飯後的散步時間,我們會請兩三位孩子留在活動室裏,幫着拎拎桶、掛掛毛巾什麼的,不少孩子總是積極響應。於是,我們便輪流邀請一些主動請纓的孩子,分配適當的勞動任務,讓他們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在與教師一起勞動的過程中,這些孩子變得越來越能幹,也樂於與教師交流。可是一段時間後我們發現,踴躍參加勞動的總是那些活潑、動手能力較強、平常願意和教師交流的孩子,那些比較內向、做事較慢或平素就貪玩的孩子幾乎從不舉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孩子的性格因素外,還與我們的選擇習慣有關。剛開始,由於我們擔心孩子能力不足,所以邀請的都是一貫比較能幹的孩子,他們在不斷的參與和我們的肯定中獲得了成功與自信,因而表現更加積極。那些能力較弱的孩子原本就自信心不足,加上教師沒有邀請他們,他們自然而然就置身事外,漸漸喪失了主動性。而那些調皮的孩子只想着遠離教師的視線嬉鬧,對勞動自然不感興趣。那麼,有什麼辦法讓所有孩子都積極投身到為集體服務的活動中呢?我們的策略是:

1.把勞動作為獎勵內容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揚,願意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任務,表現自己的能力。我們將參加勞動作為對錶現好的孩子的一種獎勵措施,有效激發了孩子的內在動力。

一次午餐後,我們對孩子半天的.表現作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對有進步的孩子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表揚,然後提出要求:“因為你們表現很棒,所以老師請你們來幫忙。你們願意嗎?”受到邀請的孩子自然開心不已,看到周圍羨慕的眼光,自豪感油然而生。後來,隨着參與勞動的人越來越多,我不得不制定值日表,安排孩子輪流參加勞動。

2.讓勞動富有遊戲性

在教師心目中,參與勞動是一種鍛鍊。而在孩子眼裏,勞動可能更多的是一種遊戲,他們享受這種和教師一起把活動室整理乾淨、充分顯示自己能力的感覺,享受水流衝在抹布上、拖把在地面遊走的過程。如果這種“遊戲”更具趣味性.那麼它就會更具吸引力。所以,我們和孩子一起給每一種勞動內容都取了一個有趣的名字,例如,將擦桌子叫作“給桌子洗臉”,將拖地當成“給地板撓癢癢”,將掛毛巾變成“數數比賽”……孩子們沉浸在遊戲情境中,勞動也變得格外快樂。就連那些原本調皮的孩子也願意參與其中。

3.降低工作難度

對大多數孩子來説,如果教師要求過高,勞動強度太大,他們會很容易對勞動失去興趣。所以,我們每次都降低勞動要求,詳細講解勞動技能和方法。比如:有米粒和湯漬的桌子,孩子往往是擦不乾淨的,於是我們教師先用清潔劑擦洗一遍,然後要求孩子兩人一組面對面站在桌子兩邊,將擰乾的乾淨抹布攤鋪在桌面上左右移動,每人負責自己面前的一半,從這頭擦到那頭,然後再沿桌子四周擦一遍。這樣孩子會產生勝任感,並通過自己的行動體驗到挑戰自我的快樂,不僅勞動技能有所提高,參與勞動的熱情也更高了。

4.促進合作與交流

合作勞動總是更有樂趣。於是,我們鼓勵幼兒兩三人一組,共同完成勞動任務。孩子有時會分工協作,有時會相互競賽,有時會相互提醒和糾正,當然偶爾也會調皮玩鬧,但都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也逐漸習慣了合作這一重要的勞動形式。午後散步時,是活動室裏一天中最清靜的時候,此時我們可以邊勞動邊和孩子聊聊天。在這種非正式、平等的交流中,即便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願意敞開心扉,積極迴應。

曾看到一篇報道,説國外有一些高校明確表示拒絕接收中國獨生子女入學,原因是這些孩子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從娃娃開始,讓孩子愛勞動、會勞動、有機會勞動,真正成為“腦子指揮雙手、雙手鍛鍊腦子的手腦健全的人”。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2

雨兒是這學期才轉學到我班來的,所以我會特別關注她。性格開朗的雨兒卻沒有一丁點兒初來乍到的生澀,她喜歡和男孩子們湊在一起,眉飛色舞地講去鄉下釣魚的趣事,也熱衷於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遊戲……在短短的幾天裏,雨兒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兒能這麼快融入新的集體,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平時對她的關注也變少了。

有一天,孩子們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着為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不知什麼時候,雨兒悄悄來到了我身邊,冷不丁地問我:“老師,我們過一會兒幹什麼?”我只顧整理活動材料,敷衍着她:“一會兒你就知道了。”雨兒看着我手中的材料,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老師,這些東西都是什麼?”“老師,我家也有這種管子。”……説得高興,雨兒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來,只見她將塑料管繞成一圈,興奮地對我説:“老師快看,我會變蝸牛哦!”雨兒的行為讓忙亂中的我有些不耐煩了,便不由分説拽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請你別煩我,你就在這兒等我一會兒!”就在我折回來的時候,雨兒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來,一瞬間,我有些失控了:“雨兒,你就不能學學別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會兒嗎?”我這高八度的一嗓子顯然是嚇着雨兒了,只見她愣在原地一言不發,眼淚瞬間就湧了出來,兩隻手不知所措地拉扯着衣角。意識到自己的急躁後,我的語氣緩和了許多:“雨兒,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師呢,你也坐那兒等我好嗎?”雨兒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這樣一句話來:“老師,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説説話。”雨兒的一字一句刺進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將雨兒攬進懷裏,淚水在我的眼眶裏打轉。我為我的急躁而自責,也為對雨兒的不理解而內疚,我隨即附在雨兒的耳邊和她約定:“每天午飯後我們好好説説話!”聽我這麼説,雨兒將信將疑。我伸出手指頭鄭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兒這才破涕為笑,撒腿跑開了,臨走還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騙人是小狗。”

以後每天午餐後,我都會遵守和雨兒的約定,我倆漸漸成了好朋友。在雨兒心裏。我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麼兩樣,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是她想要結識的新朋友。

雨兒的事讓我反省,作為老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會兒”早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因為要設計活動方案,要準備遊戲材料,要研究教學有效性,要寫論文……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這絕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時候我們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讓我們不再以忙為藉口,不再吝惜自己的愛,走近每一個孩子,聽他們説説心裏話,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3

晨間活動以後,我組織幼兒收好活動材料,用琴聲提醒幼兒回座位準備參加下面的活動。這時,我發現小歌一直彎着腰蹲在地上,還時不時地鑽到桌子底下去,我一時並不明白她在做什麼,便降低八度重新彈了一遍琴。小歌似乎意識到了什麼,就從桌子底下鑽了出來,走到我面前,伸出小手説:“老師您看,我撿到了一些小棋子。”原來晨間活動時,有些小棋子滾到桌子底下去了,沒有被撿回來,仔細的小歌發現了,便去撿拾。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於是我當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揚了小歌,誇她愛護玩具,做事仔細、認真。沒想到,這次教育效果出人意料地好。隨後我還趁機引導孩子進一步認識了各種玩具和材料的“家”,如,積木的“家”是黃色的正方形的.小木盒,塑料雪花片的“家”是綠色的塑料筐,小動物的“家”是小房子形狀的櫥櫃,碎紙屑的“家”是小紙盒,垃圾的“家”是綠色的垃圾桶,等等。這以後,凡有積木、圖書、小瓶蓋,甚至是一片小紙屑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孩子們都會自覺地把它撿起來,並把它送回“家”;不僅如此,家長們還告訴我,孩子在家裏也願意收拾自己的玩具了,而且還要求家長不亂放物品,幫助家長為各種物品設計專門存放的“家”。

我想,如果當初我對小歌拾到小棋子不加關注,現在也許不會有這麼多的“小歌”出現了。

我們的工作繁瑣,可謂千頭萬緒,因此往往對發生在身邊的小事掉以輕心,或不屑一顧,或草率處理,然而在幼兒教育中,恰恰這些小事是不能被忽視的,因為這些小事很可能就是培養良好品質、習慣的教育契機。事實上,很多品質和習慣的培養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因此,我們要時時處處關注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把握住教育時機,因為小事也能做成大文章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4

區域活動時,我看到徐韓昊雨在科學區不停地擺弄手電筒,一會兒做影子游戲,一會兒把手電筒的光環射在地上不停地晃動讓其他小朋友來踩,玩得不亦樂乎。我靜靜地看着他們,不忍心上前打擾,當我轉身走向閲讀區的時候,徐韓昊雨突然跑到我跟前睜着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問我:餘老師,我考考你,你知道星星會發幾種光嗎?我不假思索地笑着對他説:星星只會發一種光啊!星星不都是黃色的嗎?聽了這話,他特着急地對我説:餘老師,不對,星星會發出紅色,黃色,藍色的光。因為星星是有温度的,它温度不一樣發出光就不一樣。我聽了一頭霧水,就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他自信滿滿地回答:我是從書上看到的,然後一臉開心地跑開了。

徐韓昊雨的問題,一直在我腦海裏縈繞,我特別想知道"星星會發幾種光",徐韓昊雨説得正確嗎?於是放學後.我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上網查資料,一查才明白,徐韓昊雨説得一點都沒有錯,原來星星大部分都是恆星,他們自身燃燒時會發光,就像太陽一樣,只不過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而且星星會發出紅的、黃的、白的、藍的……什麼顏色都有,他們之所以顏色各異,就是因為其表面熾熱程度各不相同。

知道答案的我感到很欣慰,因為孩子懂科學了,會從書上學到知識了,而且説得很對,但同時我更感到很羞愧,現在大班孩子的知識量已經超過作為老師的我了,我常常會被他們看似異想天開的問題所難到。時代在進步,孩子們在成長,孩子們的知識也在不停地填滿自己的知識容量,而作為老師的我,知識容量還只是維持原樣,學生時代課本里學到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了,我還怎麼能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呢?

3~6歲的孩子,他們對這個世界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那些未知的世界對他們來説充滿了誘惑,作為專業的幼兒教師,我們需要掌握的不僅僅是專業的`知識、技能,還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量來滿足孩子們對這個世界認識的渴望。過去,老師是手拉手領着孩子們學習,老師在前,孩子在後,而在信息獲取途徑多樣化的現在,我們是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知識的海洋裝滿,怎麼能滿足孩子們那一條條求知慾望強烈的小河呢?

信息技術的時代讓我們獲取信息變得方便,快捷,省下不少的時間,但我們漸漸地忽視了書的存在價值和不可比擬的重要性,我想,我應該向徐韓昊雨那樣多看看書,然後帶着自信回答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5

幼兒園裏的遊戲,很多都是為了鍛鍊小朋友,讓小朋友可以更好的成長而存在的。其中“小銀行遊戲”是讓幼兒在遊戲中認識數量,也是聯繫“娃娃家”、“點心店”、“超市”等遊戲的橋樑和紐帶。因為每一位小顧客都要和小銀行打交道,去領錢。而“銀行營業員”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不能擅自離開崗位,並且要指導“小顧客”排好隊有序地領錢。任務是艱鉅的,工作是忙碌的。

隆隆在班上是一個能力一般的孩子,在今天的遊戲中,他扮演了銀行營業員,這次隆隆可能是第一次扮演銀行營業員,他坐在那裏,臉上一直露着笑容,可見他非常高興玩這個遊戲。雖然話不多,但是他能微笑着為顧客服務。這時我扮成了“顧客”去銀行領錢,隆隆笑嘻嘻地看着我,我説:“你好,我要領錢。”沒等我説完,隆隆就取了2元錢給我,我説:“我要領3元錢。”他不知所措,後來在旁人丁碩的提示下遞給我3元錢。我説:“謝謝,再見。”隆隆也友好地説:“再見。”接着我又觀察他為別的顧客取錢,他也是隨便亂取,原來他對數字還不怎麼熟悉,需要數一數反面的點子才知道是幾元錢。有的小顧客倒是非常精明,他們只要看一看是什麼顏色,就知道是幾元錢。真是了不起。

在今天的遊戲中隆隆不能按照顧客的.要求進行取錢,像隆隆這樣的孩子在班上還有不少,所以在我們平時的區域遊戲和桌面遊戲中要增添一些數學操作材料,以便幼兒開展學習性的操作遊戲,慢慢提高數學能力,並讓家長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數數能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6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詞“言傳身教”,意在強調一種好的教育是需要通過良好的言行舉止來對受教育者進行影響的。而在我看來,唯獨幼兒教育則是一門身教大於言傳的教育。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説的再多還不如直接做給他們看;另一方面,他們還處在一個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階段,是非觀並不是特別清楚,他們總會以老師家長的行為為模版去模仿,由此可見,幼兒教育“身教的重要性。

曾經在我實習時,由於沒有經驗,班級管理很成問題,於是乎在心情不好的狀態下,我總用大吼大叫來嚇住孩子,但這種方法似乎是隻能取到短時間的效果,反而孩子們時間一長,也不怕了,越搞越亂。後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告訴我説:你總是大聲和孩子們説話,他們已經習慣了你的這種説話方式,怎麼會聽你的呢?你始終要明白,你是孩子們的鏡子,你怎樣孩子們就怎樣。從那以後,我開始改變自己面對孩子時的心態,沒過多久發生了一些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今,當我正式踏入幼兒教師的崗位時,不斷地在提醒自己,我的“身教”要大於“言傳”,我想這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我的一個原因之一。我和他們交談、上課活動,從來都是很和氣,親切的語氣交流,幾乎是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所以我良好的榜樣也得到了他們的回饋,就是上課時願意跟隨我的步伐走。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對父母,面對着自己的.熊孩子束手無策的時候,除了打罵就是亂吼,然後孩子卻更加逆反,更加讓家長頭痛。殊不知,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輸送到他那的本來就是負面的情緒和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東西,那又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

我們要求孩子規律作息,自己卻熬夜玩耍;我們要求孩子多閲讀,自己卻在那裏玩手機不陪伴;我們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卻在紅綠燈前暢通無阻;我們要求孩子講究衞生,自己卻亂扔垃圾……

太多這樣的事情,在孩子和父母之間上演,所以你一面給孩子唱紅臉,一面又給孩子唱黑臉,教育與行為是要有一致性的好嗎?我的父母們。

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先生曾經和孩子鄭亞旗之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有一年春節他帶兒子去看父母,在車子裏拖了一台彩色電視機帶給父母,並對兒子鄭亞旗説:“你看,爺爺奶奶想要的彩電,我鄭淵潔買給他們了。”這個故事是鄭氏父子參加《天天向上》兒子鄭亞旗講的,而且他還説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就是,他以後也要給父母買大彩電,時值鄭亞旗8歲的事,他能記得如此清楚,受到如此深刻的教育,應該來説,和鄭淵潔這一“身教”的舉動是分不開的,自己用行動告訴孩子什麼是孝敬父母,父母想要的滿足他們,可能對一個8歲小孩説過多的語言都不及於這一舉動好。

“身教”是要求教育者展現高素質的時刻,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你“身教”的好,他學的會;不好的,他也學的會。所以,父母們用你們最合格的“身教”教育孩子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7

教育在任何時候都是人的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是生動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任何教育活動都建立在交往的基礎上,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師生之間的親近聯繫,可謂一切優良教育實踐的基礎。可見,在教育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良好的交往狀態是多麼的重要。

在對幼兒的日常教育中,我們習慣稱呼幼兒為“小朋友”,似乎已習以為常,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細細想來,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係。作為老師,我們也都有自己的朋友,通常我們會將與自己關係親密的人稱之為“朋友”,那我們每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應該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當做自己真正的“小朋友”,我們才能夠更好的更平等的與他們交往,尊重他們,賞識他們,才能夠真正的葱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從而瞭解他們。所以,只有試着蹲下來與孩子交往,於他們建立平等融洽的關係,才能夠更好的與幼兒溝通,才能夠對幼兒實施更好的教育。

記得前幾天我們班上的一個叫果兒的女孩,在練操時突然傷心的大哭起來。看到這個情況,我第一反應時被別的孩子欺負了。我馬上走過去問她:“果兒,你怎麼啦?”當時語氣有些急躁,因為別的孩子還等着我練操呢。果兒用淚汪汪的大眼睛看了看我,並沒有停止哭泣。我意識到了自己的`語氣有些急躁了,於是我把她拉到一邊,用稍微柔和一點的語氣問她:“怎麼啦?有人欺負你嗎?”她依然看着我不説話,並且還在不停的抽泣。沒辦法了,我的問話不起效果,於是我請站在她後面的一個女孩子過來,對她説:“琪琪,你幫我去問問果兒,你們是好朋友,她可能會告訴你。”我讓琪琪和果兒到一邊去説話,我繼續忙我的。一會琪琪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果兒説她不舒服,所以才哭的。”

事後,我對這件事進行了思考,我總是從我的角度去看孩子,覺得果兒是受別人欺負了,其實不然。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是,我也是站在老師的位置上去問孩子,可能孩子覺得老師的問話有壓力,所以不肯回答。當作為朋友的琪琪去問她時,果兒馬上就告訴她了,這就是作為朋友的魅力。經過這件事情也讓我更加知道了蹲下來與孩子交往是多麼的重要。只有願意蹲下來的老師,才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和孩子對視,用“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處在同一角度,想想如果自己是個小孩子,會怎麼對待這件事情,這樣才能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建議,讓孩子的發展更為順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8

初見可兒是新學期報名的那天,一雙特別靈動的眼睛,小手緊緊地攥着媽媽的衣袖,任憑媽媽怎麼勸説她叫一聲老師,她就是一聲不吭。媽媽很無奈,拜託我務必關照她的孩子,留心她與其他孩子的相處情況。她説她和可兒爸爸第二天將去廣州打工,家中只留下奶奶照顧可兒的衣食住行。原來,可兒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在我的印象中,這類孩子大都自我封閉而又倔強。

面對那張固執的小臉,我的心裏已滿是疼惜。可兒這個年齡的孩子本應在父母懷裏撒嬌,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過早地承受着分離的思念;本應該受到父母細心的'照顧和保護,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過早地獨自去面對困難;本應無憂無慮地與父母一起玩耍嬉戲,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過早地承受着孤獨。作為教師,我們無法安排留守孩子的生活,但可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愛,温暖他們的心靈,儘量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

第二天,奶奶早早地送可兒到幼兒園,奶奶幫可兒梳了兩條小辮子,綁着紅紅綠綠各式絹花。奶奶依然以老眼光打扮着孫女,這在班裏其他孩子看來,顯得有些另類。我把可兒拉到身邊,解開她的辮子,拿起梳子輕輕地梳起來。可兒慢慢地靠到了我的懷裏,一副愜意的樣子,甜甜的笑在脣角盪漾開來。“瞧,我們可兒笑起來多美呀,像植物角里的小花一樣,真漂亮!比撅着嘴巴的時候好看多了。以後要讓老師和小朋友每天都見到漂漂亮亮的可兒,好嗎?”可兒點點頭,開心地笑了,眼睛閃閃發光。那一瞬間,我們之間彷彿離得很近很近。於是,我主動向可兒奶奶請纓,攬下了幫可兒梳頭髮的任務。每天清晨,我和可兒都會相互依偎着,邊讓梳子輕輕地順發而下邊聊天,聊可兒的父母,聊幼兒園裏發生的趣事,聊可兒最愛看的動畫片……

開學不久,幼兒園裏為了給家長和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親子互動機會,特別策劃了“大手牽小手,一起來加油”親子運動會,可兒的爸爸媽媽雖然特想回來陪女兒參加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運動會,卻因為生計,終於沒能回來。後來,在我的建議下,奶奶和阿姨作為親友團陪同可兒參加運動會。動感的親子操由年輕的阿姨陪同參加,傳統的民間遊戲由奶奶陪同參加。陽光下,可兒神采飛揚,喜悦跳躍在她的眉梢,留戀在她微眯的眼角,躍動在她上翹的脣邊……入夜,我整理着親子運動會的照片,把它們傳到班級羣相冊裏。第二天,可兒的媽媽給我留言:“老師,有您的用心,才有我們的放心!”從此以後,通過網絡和電話,我與可兒的父母有了更頻繁的溝通和交流,我們還達成共識: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要儘量讓可兒感覺到父母的愛沒有缺失,親情就在身邊。在我的提議下,可兒的父母每天都會給可兒打電話,時不時地還會快遞一些孩子們喜歡的小玩具過來,讓可兒與班裏的孩子一起分享。儘管不能親自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但可兒的爸爸媽媽也會像其他父母一樣出謀劃策,給予可兒引導和鼓勵。

如今的可兒開朗、活潑、可愛。我想,也許那一方留守的天空是清冷的,但只要幼兒園、家庭乃至社會共同努力,為孩子們打造一片五彩而温馨的天空,用愛去呵護這些稚嫩的幼苗,讓他們在這方廣闊的天空裏盡情享受温情,就能讓他們少些失落和遺憾,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9

早晨,一凡的媽媽有點為難地對我説,一凡一直飯量很小,希望我們多多關照。一凡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比同齡人瘦小,飯量也明顯比同齡人小,所以,每當吃飯時,我們都很關注他,總是“要求”或“鼓勵”他多吃點,但效果並不好。這不,今天午飯時,一凡又在發愁了:“老師,我吃不了這麼多。”在以往,我會説:“吃那麼點怎麼行,多吃點。”而今天,我卻説:“慢慢吃,能吃多少算多少。”隨後,我沒有過多地去打擾他。過了一會兒,再看一凡,發現在沒有“定額”的.情況下,一凡反而比平時吃得多,最後還衝我甜甜地一笑:“老師,我都吃了。”我也報以欣喜的微笑。

今天的事值得我反思。以往,我們總是不停地叮囑:“多吃點。”“再吃點。”“一定要吃完這些。”我們自以為那是關心孩子,是為孩子健康成長着想。然而,愛心如果沒有恰當的言行相伴,往往事與願違。一凡往往在我們的“看護”“鼓勵"下要麼就着淚水吃完飯,要麼焦慮得吃不下飯。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現在想來,正是我們的反覆叮囑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其實,針對孩子的有些問題,我們需要順其自然,如果孩子沒有壓力和負擔,反倒容易解決。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0

對於兒童來説,反思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反思自己的不當行為,可以幫助兒童學會理解、合作、 關心等成熟的社會行為 以便更好地與人相處!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歷程"可以培養兒童的反思性思維能力"從而進行更有效地學習兒童心理理論的研究成果對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 兒童是會思考的有各種心理狀態的人

心理理論研究告訴我們,“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豐富的認識,他們發現了心智,能夠把人看成是擁有各種心理狀態的個體”。 而且這些認識不是一堆零散的堆積物“而是相互聯繫着的逐漸形成了能自圓其説的”理論。教育者應該重視這些發現“把兒童看成是會思考的、有意圖、有願望、有信念、有着各種心理狀態的個體” 在教育過程中把兒童看成是積極構建知識的主體。

二 幫助兒童學會反思

教育者不僅要把兒童看成是會思考的,有各種心理狀態的人“還要幫助兒童把自己看成是有各種心理狀態的,會思考的人”。

幫助兒童學會認識自己的心靈世界擁有心理理論是兒童學會思考和反思的前提,也為兒童元認知技能的獲得提供了概念性的基礎。如果兒童要引導或控制自己的思維過程就必須首先對自己的思維有所認識。正如維果茨基所言“控制功能的實現有賴人對此有所意識”。我們用意識這個詞來表示我們瞭解自己的心智活動。研究表明“那些談論自己和他人如何思考的兒童會成為學習的佼佼者”。教育者要鼓勵兒童經常談論自己和他人的想法,談論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幫助兒童學會認識自己的心靈世界。 教育者可以經常使用一些反問、設問句提問兒童如“你是怎麼想出來的”,“你是真的知道還是猜的'”,“你是剛好想到的呢還是的確回憶起來了”。以此引導兒童認識自己的心靈世界,學會反思。

使用有關心理狀態的語言跟兒童談話,促進兒童反思能力和元認知能力的發展。研究證明:如果在孩子兩歲時媽媽經常使用“知道”“認為”這樣的詞語和孩子講話,孩子4歲時就會比別的孩子更好地區分什麼是“知道”和什麼是“認為”。教師在師幼交流中有意識地引導兒童談論“想法”,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提高兒童表達想法的技能。教師可以經常在教學中使用元認知語言有意識地談論心理狀態,可以經常在兒童面前談論自己的思維過程,也可以鼓勵兒童將其理解的東西講得清楚、明白,促使兒童進行思考,這是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教師還可以利用兒童次級維度的理解水平幫助兒童準確表達自己對心智的理解。當然,這不是説要教給兒童那些表達想法的術語,而是要教會兒童正確地運用這些術語來談話和思考,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進行反思。唯有如此,兒童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會思考的人,才能理解人類社會中的許多複雜思想,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1

自由玩繩

教師對幼兒説:“今天我們不跳繩,我們來玩繩,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可以一個人玩,也可以兩個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玩。自己去找夥伴吧!”教師的話音剛落,孩子們便情緒高漲地找玩伴玩了起來。奇奇、暉暉、遠遠、坤坤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兩個繩子棒,使勁地揮動繩子,邊揮邊説“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文文、涵涵、西西、軒軒四人共用一根繩子,其中兩人牽着繩邊甩邊念“漁網、漁網,撈、撈、撈”,唸完馬上把繩子放低,另外兩人馬上從繩子上跳過,有時舉繩人唸完馬上把繩子分別舉到頭頂、肩膀、腰部,另兩人則根據繩子的高度嘗試跳過或鑽過。瑤瑤、寧寧、萌萌三人共用一根繩子,其中兩人牽着繩上下晃動,另外一人嘗試從晃動的繩上跳過,或從晃動的繩下爬過、側身翻滾過……

孩子們自由地、盡情地玩着,不斷推陳出新,他們還自己制定遊戲規則,根據現場情況不斷地調整遊戲過程。

幼兒玩繩時的動作有甩繩、晃繩等,他們還用走、跑、跳、爬、鑽、滾等動作嘗試經過晃動的繩子。這些動作鍛鍊了幼兒的手臂、手腕力量與靈活性,發展了幼兒對晃動的繩子的`判斷能力及躲閃能力,提高了幼兒的肌肉力量與耐力,為幼兒的跳繩活動作了身體素質和技能方面的鋪墊。同時,在自由玩繩中。幼兒是帶着積極的情感參與遊戲的,他們越玩越開心,越玩越有智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2

今天户外活動,我和孩子們聯繫雙手交替排球。活動之前,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熱身——自由拍球活動。然後,告訴孩子們,現在我們來練習雙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拍球,我話音未落,孩子們就噼噼啪啪的拍起來,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孩子們,當我來到林林面前時,看到林林抱着皮球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就問林林:“林林,你怎麼不排球呀?”林林説:“老師我不喜歡拍球,沒意思。”林林地回答是我吃了一驚,小小的孩子居然説出這樣的'話,我對林林説:“拍球多有意思呀,你看其他小朋友拍得多帶勁,你可以把球當成玩具或者你喜歡事情來做,你就覺得有意思了。”林林聽我這麼一説,來了精神。“老師,我把皮球當成怪獸,我當奧特曼,我來打他。”説着林林就拍起來,嘴裏還不停的數着:“一、二、三……”看到林林高興的樣子,我接着説:“你要兩手交替着拍,你會更厲害的。”林林聽了,拍的更起勁了,其他孩子看到林林拍的如此起勁,也跟着拍起來。

這件事是我體會到,在活動時不是孩子們不願意去做,而是老師沒有找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只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真正的瞭解幼兒,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麼,在活動中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願意學,自動學。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3

自主遊戲剛結束,就聽到女孩A一邊哭一邊對男孩c説:“我不要你幫忙!”看到一旁的c手裏拿着積木愣在那兒,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經過。我摟過哭泣的A,温柔地説:“你是不是想自己收拾玩具,不想c幫忙?”A點點頭。然後我轉身對c説:“A想自己收拾玩具,你看,A都哭了,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c垂下腦袋,低聲説:“對不起。”事情似乎就這樣解決了。

然而c低下頭沮喪的樣子讓我感覺到自己的處理方式有問題,那麼究竟哪裏有問題呢?我對自己的言行作了剖析。看到A哭泣時,我習慣陛地摟着她、安慰她,卻忽略了c的感受。這種以“哭”來定立場的做法顯然有所不公。哭的孩子有情緒,不哭的孩子也有情緒,作為教師應該關注衝突雙方的情緒,才能讓孩子信服。

其實,在聽到A哭訴時,我雖然嘴上沒有説,心裏對c有了評判:“別人不用你幫忙,你幹嗎非要幫忙呢?”我想當然地認為c的做法是多餘的,而忽視了他想要幫助他人的意願和事實。

我問c“你覺得可以怎麼做”,看似在徵求孩子的意見,其實已經將教師的意志強加給了他,因為“可以怎麼做”的前提是“她已經哭了”,潛台詞是“你把她弄哭了你看怎麼辦吧”。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顯然居高臨下,沒有給孩子訴説的機會,只是急於安撫哭泣的孩子、快速處理事件,所以c會沮喪,會感到受傷。我想c的“對不起”並非是心悦誠服的道歉。

如果當時我能夠抓住這個契機,既保護c助人為樂的積極陛,又引導孩子們討論“想幫別人忙但別人不需要幫忙的情況下雙方可以怎麼做”,那結果肯定會不一樣。

不久以後,又發生了一件孩子間的衝突事件,這一次我改變了做法。那天午睡後,我正在給一個女孩兒扎辮子,看到建構區裏z推了L,然後L用右手抓住z,兩人扭在了一起。

我立刻趕過去把兩個人拉開,用手臂擋住了“攻擊”餘波,我説:“我知道你們兩個都很生氣。對不對?”看到他們停止“進攻”,我心平氣和地説:“誰願意先説因為什麼事情這麼生氣?”z氣呼呼地指着L:“他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理直氣壯地説:“我在開汽車。"z聲音更大了:“但是你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沒有説話。我面對L平靜地説道:“z説你把他的‘基地’撞到了。”L説:“我是要去加油。”我轉頭向z複述道:“他説他要去加油。”z説:“我這裏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間基地,還沒有搭好呢。”見L沒有説話,我又轉述:“他説這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間基地。”L説:“哦,那我搞錯了吧。”聽L這麼説,z便説:“我的宇宙空間基地很大,這裏是不能開車的,那裏可以開車。”z在旁邊劃了個圈,L就把車子向z劃的圈開了過去。接着,兩個人就繼續遊戲。

上述兩個中班的男孩因為一方的“汽車"把另一方建構的“宇宙基地”撞倒而引發衝突。我先是冷靜地阻止了兩個男孩相互傷害的行為,然後以中立的`態度與孩子對話,對雙方的情緒表示理解、接納,使兩個男孩的情緒有所緩和。接着,我拋出“因為什麼事情這麼生氣”的問題,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訴求,孩子的不滿情緒也在敍述過程中得到宣泄。在兩個男孩的對話中,當一方不能馬上作出迴應時,我便採用重複孩子的話的策略。這種不帶評價的重複,一方面讓孩子覺得教師沒有偏向任何一方,使他們願意袒露想法;另一方面,可幫助孩子去傾聽對方,瞭解對方的想法,從而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空間。值得欣慰的是,後來L説是自己搞錯了,儘管沒有説“對不起”三個字,z也因此釋然。

同樣的衝突,因為教師觀念及處理方法的改變,而有了完全不同的結果。這讓我認識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拋開成人的權威、拋開偏見及固有的思維方式,耐心地瞭解孩子、接納孩子,這樣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4

下午户外活動時間,我帶孩子們玩“地雷爆炸”,對於遊戲的玩法,孩子們已非常熟悉,可能為了體驗勝利的感覺,他們紛紛想爭當“追逐者”,一個個都高舉着小手,一副很期盼的樣子。我正在考慮由誰當“追逐者”,卻看見淼淼一個人站在一邊,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冷眼旁觀小朋友們的爭執。

淼淼性格很內向,集體活動的時候很少表現自己,我有了想讓他來當“追逐者”的念頭。誰知,當我用詢問的目光看向他的時候,淼淼卻説:“反正老師每次都不選我,我也不想玩。”淼淼的話頓時讓我語塞:是啊,平時關注的對象總是那些聰明活潑、表現欲強的孩子,像淼淼這樣內向乖巧的孩子,常常會是“被遺忘的'角落”。但在淼淼的心裏,其實也是渴望得到老師關注的。如果每一次都忽視他,孩子就會有受冷落的感覺。我走近淼淼:“今天你來當追逐者?”淼淼很吃驚,興奮地不住問我:“老師,是真的嗎?是真的嗎?”我肯定地説:“是的!”淼淼開心地跳了起來,一會兒的工夫,孩子們已玩成一團,不時傳出快樂的笑聲。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很豐富,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尊重。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5

轉眼他們就畢業,心裏很多不捨。

由於帶着珍惜的情懷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我沒有預設太強的目標,我發現:“學校”校長組織教師開會,“美容院”“健身房”也紛紛開起會來;孩子説“大人都要開會的……媽媽很晚回家,就是開會了”;校長讓教師教學生唱畢業歌;美容師為每個夥伴點上紅痣作為今天出勤的標記;健身房的會議主題是怎樣幫助客人減肥,還讓我教客人做減肥操……

儘管仍然是童真的遊戲環境,但反映的卻是孩子眼中的.大人們的生活;從不再童真的遊戲情節和內容中,生動地折射出了孩子心中不甘心當孩童的成長念想。

每個孩子都期待長大,可成長總在義無反顧的丟棄中進行,哪怕丟棄的是美好的事物。我們卻希望在最後的時段,為孩子們製造美好的印記。

三年的教師生涯,讓我懂得了作為教師,要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廉潔從教,讓社會滿意,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盡職盡責,讓家長放心。面對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孩子,看着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更讓我體會到要成為一名好教師,不僅要愛事業,更要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