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5篇)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以寫人物間的對話為主,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教學時,應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從人物對話中體會文章內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計劃讓學生自主學生,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首先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大作家為什麼要以小老師為師?”展開討論。文章開頭就説了蕭伯納同這個小姑娘玩了好久,於是我就問:“蕭伯納為什麼會同小姑娘玩了好久?”馬上學生就説了因為小姑娘很可愛,接着我就讓學生通過“白白胖胖”、“眼睛很有神”等詞語的朗讀來體會小姑娘的可愛,為理解下文故事發生的情境有一個感性認識。

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的“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處,我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説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震’,為什麼呢?”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先分析了蕭伯納的話,以及通過“告訴”、“世界有名”、“大作家”、“大文豪”、“驚喜外分”等詞語來體會蕭伯納説話時的心情。後來我反思這個環節,我發現我問了一個不太合適的問題,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去體會蕭伯納臨別時説的那句話有沒炫耀自己的成分。結果在學生説到蕭伯納講這話完全是為了逗小女孩高興,全班都默許了這種觀點的時候,我問了一個問題:“潛意識裏他也是出於這種心理才説這句臨別時的話嗎?”我這個問題一問出口,其實我就知道我的問題提得不對,我彷彿在故意把學生引到另一個問題中間去。果然,很多學生就説:“他是在炫耀自己”。結果,就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爭論,有的説:“他是在炫耀,否則他不會讓小女孩回去告訴媽媽”,又有的説:“他不是在炫耀,他是為了讓小女孩高興,否則他不會臨別時才説出自己的身份。”有爭論是好的,但是這個爭論不該在我提出這個摸稜兩可的問題之後產生,因為這樣的觀點是學生揣測我的心裏產生的,並非學生真正自己的觀點。而在那時,我該這麼問:“有沒有不同的觀點來看蕭伯納臨別時説話的心理?”有人提出來,我們就共同商討,否則就沒有必要引出這個問題了。

當學生進入了這樣的爭論之後,其實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可是會出現如此情境的原因在於我所提的問題不當,這點是很值得我引起重視與思考的。課堂上會出現很多種事先難以預料的情況,需要老師的機智去解決,但是自己去製造問題就不可以了。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是以為學生會提出:“蕭伯納臨別時説的話是在炫耀自己。”那麼如果他有自己的理由,其實兩種觀點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讓學生知道,他更多的成分在於讓學生高興,而不在自誇。這要站在他本身所有的成就上來看,因為我們説只有心胸廣闊的人才能有所成就,而他又是如此一個“世界有名的.大文豪”。看到因為我這個問題引發出來的學生的爭執,真是心生悔意,作為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握好課堂的深度,而不是一味將自己的理解端出來。

學完了這篇課文之後,我才覺得,我應該在事前介紹一些關於蕭伯納的故事,以及更多的關於人與人平等的故事。讓學生有意無意中受其影響,接近它感受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文本中人物的理解。

另外,我反思這堂課,也發現了不少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問題的提出目的不明確,其實如果是模糊不清的問題還不如不提;

二,語文教學要如何有效,化難為易,問題一定要簡潔。

三,更好的感知全文,在課文結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點題。

總之我的語文課上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這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髮現,不斷改正!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2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敍著名作家蕭伯納和蘇聯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謙遜的形象。本課以人物之間簡短的對話傳神的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無意識地關注別人的點點滴滴,然後不經意地學習、模仿自認為優秀的地方,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擁有了許多的老師,只是我們不曾留意而已。剛開始讓學生從周圍的的人中尋找自己的“老師”,並尋找“老師”的閃光點。我以班上一位成績較差,經常被老師批評,也不為同學所喜歡的一個所謂差生的男孩為例,讓學生從他身上尋找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經過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後,我們大家對他的長處終於有了一個共識:他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是班上無人能比的,他,是所有同學的“勞動老師”。受到這個啟發,大家都更為努力地去發現並放大其他人的閃光點了。因此,學生們就輕而易舉而又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藴。這樣的`引導,不只讓學生認識到了謙虛、平等待人的重要性,更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要全面衡量和評價別人的可貴。然後我又引領學生髮現文本當中的另一個細節,文中的蕭伯納不僅“拜”了老師,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於是,我讓學生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不足,學生們做到了和別人對照、比較,然後結合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缺點。我鼓勵他們,有了錯誤並不可怕,蕭伯納這個大文豪都能屈駕“認錯”,並能勇於改正錯誤,我們也可以的。

上完課,覺得鬆了一口氣。我想:想在課堂上瀟灑走一回,那中間,不知要在課堂上灑多少汗,流多少淚。我很感謝我所有的老師和同事對我的幫助以及給予我深刻的體會,相信在我這塊暫時不成鋼的鐵,經過千錘百煉之後終會成鋼。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3

《大作家的小老師》以清晰、幹練的筆觸,寫出了文豪蕭伯納“拜”一位小姑娘為師的事,讀來很受啟發。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無意識地關注別人的點點滴滴,然後不經意地學習、模仿自認為優秀的地方,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擁有了許多的老師,只是我們不曾留意而已。剛開始讓學生從周圍的的人中尋找自己的“老師”,並尋找“老師”的閃光點時,學生的視線不夠遠,只是在平時老師經常褒獎的所謂優秀學生身上打轉,比如:董文泰是我班的“讀書明星”,王煒漢因為寫字又快又好,無愧於“書法家”和“快手王”的美稱……大部分完全可以成為“老師”的同學就被無情地拋棄了,這樣,文章內涵學生是無法真正地體會的。意識到這一點,我加強了對學生的點撥與引領,我就以班上一位成績很差,經常被老師批評,也不為同學所喜歡的一個所謂差生的男孩為例,讓學生從他身上尋找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經過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後,我們大家對他的長處終於有了一個共識:他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是班上無人能比的,他,是所有同學的“勞動老師”。受到這個啟發,大家都更為努力地去發現並放大其他人的閃光點了,於是,我印象當中那個默默不語的男生成了“笑星”,他的絕招是給別人講笑話,從來都是逗得別人滾到課桌底下,自己卻冷若冰霜;那個大大咧咧,在班裏笑料百出的女生是班裏的朗讀高手,成為了所有學生學習的榜樣;那個瘦巴巴,好説謊的小個子男孩拉丁舞跳得極棒,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拉丁舞王”;而那個皮膚白淨、眼睛小小,整日在媽媽庇護下嬌滴滴的男生歌竟唱得特別棒,也成為了同學們仰慕的對象……就這樣,學生們就輕而易舉而又深刻地理解了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藴。這樣的引導,不只讓學生認識到了謙虛、平等待人的重要性,更讓學生體會到了人要全面衡量和評價別人的`可貴。後來,我又引領學生髮現文本當中的另一個細節,文中的蕭伯納不僅“拜”了老師,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於是,我讓學生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不足,學生們做到了和別人對照、比較,然後結合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勇敢地亮出自己的缺點。我鼓勵他們,有了錯誤並不可怕,蕭伯納這個大文豪都能屈駕“認錯”,並能勇於改正錯誤,我們也可以的。這節課,每個人都積極地表揚別人和自我批判,場面熱烈而温馨。

與文本對話,不能只關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更多的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與碰撞,與文本的對話,是努力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的一個極為有意義的心靈旅程。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4

因為當前的假書非常多,讀完這篇文章,我就想辦法查找一下,所以到網上反覆閲讀了有關信息,最終得出答案,有這麼回事,大概發生的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有了這個準備後,我用再次讀了這篇文章。對於這篇文章,我讀到了什麼?

一是我讀到了大人應該向孩子學習。這也是這篇文章直接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一眼能夠看到的。筆者與孩子也接觸多年了,其實像這樣的事,在我們的身邊時有發生,但因為我們老師不怎麼注意,不用筆記下這個美好時刻,有着類似的感受,也就隨時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學習的事也沒有成為成人的一項自我任務。

二是我讀出了大人對孩子缺少一種尊重,也太把自己當作大人了。蕭伯納代表着成人,代表着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雖然也喜歡孩子與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們老師其實對待孩子多也如此。

三是那位小姑娘回蕭伯納的那句話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創造力的,孩子是無畏的……我進而想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會怎麼向她媽媽説今天的事?她會直接把她的回話告訴其媽媽嗎?如果直接告訴媽媽,媽媽會作出什麼反映呢?我想大多數的母親肯定會批評孩子不懂禮貌,名人效應不是今天的產物,追星不是今天的產物,愛名人名星不只是屬於年輕人,青年老年羣體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親自然會把其上升到道德上來對待孩子。因為絕大多數家庭的教育要注意這一些。因此,想到這兒,我個人認為,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會主動地説今天她和大作家蕭伯納在一起玩。

四是蕭伯納的感悟給我許多啟發。蕭伯納從這件事上收穫到“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行相待,永遠謙虛。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也許編者的意圖也就是把這句話傳給孩子,讓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遠謙虛”是多麼的重要!但思來想去,感覺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別忘記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説,我們向孩子學習什麼?——孩子其實也是人!想到這裏,感覺到這一課好像對小孩子學習意義不大,好像是對我們成人進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麼引領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把起點定位在哪兒?我覺得我們老師不要掩蓋自己應該接受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訴孩子這篇文章對老師非常有用,自己應該向學習。這給予學生的一種暗示,即你們長大後,也要重新學習這一課,這樣孩子就能夠順理成章地理解課文,明白“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行相待,永遠謙虛。”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詩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説小孩小,其實小孩並不小,你若再説小孩小,要比小孩還要小),他創辦“小先生制”在中國教育史上非常有影響。其實孩子也是師,因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師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實也是人!孩子其實也是師!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5

[案例一]

師:“大作家為之一震,心裏會想些什麼呢?”

生:“他會想,我恨你!”

頓時,孩子和聽課的老師們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案例評析]

這是我在上賽教課《大作家的小老師》時,講到課文的重點部分——讓學生理解“大作家在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後,為什麼會為之一震,他心裏在想些什麼?”從而體會大作家的心胸寬廣以及為什麼大作家會稱小女孩是他的老師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可是,當馮朝陽在座位上説:“他會想,我恨你!”時,我也弄不清,自己是沒在意,還是不想引起什麼“麻煩”,下意識地躲過去了。

下課後,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突破的還不是很好,於是,每一個環節我都好好地進行了反思。當孩子這一句“他會想,我恨你!”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迴盪時,我用力地敲了敲自己的腦袋,這不正是我突破教學難點的好時機嗎?可我卻讓課堂上這一突發生成的寶貴的教學資源,在自己有意無意的害怕中流失了。

[案例二]

下午一上課,我就説:“早上上課時,馮朝陽小朋友説,大作家恨小女孩,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同意嗎?”孩子們馬上七嘴巴舌地喊到:“不同意,不同意!”我故意皺起眉頭説:“為什麼呀?”個個都把小手伸得老高,躍躍欲試。於是,我不緊不慢地説:“別急,馮朝陽既然這樣説,肯定有他的道理,大家要打開書再認真地細讀課文,從文中找到證據説服他才行。”哇,孩子們立刻打開書,拿起筆,仔細地讀起來。

五分鐘後,王郡文舉起小手,站起來説道:“我認為馮朝陽這樣理解是不對的,因為文中第四自然段緊接着就告訴我們,大作家馬上意識到剛才是自己太自誇了,感到不好意思,怎麼會是‘我恨你’呢?”

陳靜言小朋友等不及了,急忙站起來説:“我覺得馮朝陽這樣理解,把大作家的`心胸看得太狹窄了。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説,蕭伯納深有感觸,説明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讓他明白了做人應該謙虛才對。”

“對!”馬文靜也忍不住站起來説道:“我從蕭伯納説的話中知道,他不會恨小女孩,而是在感謝小女孩。老師,我想讀讀他説的話可以嗎?”於是,她聲情並茂地朗讀道:‘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這就是那位小姑娘給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師。’(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如果馮朝陽能向老師説的那樣,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我想,他就不會誤解大作家了。”

我緊接着問馮朝陽:“你接受大家的意見嗎?”調皮的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又問:“‘我恨你’,這是你的真實想法嗎?”他搖搖頭,我摸摸他的小腦袋説:“下次,可要思考好了再回答哦!”

我又嘟着嘴巴説:“大家都不同意他的意見,為什麼早上上課時,不提出來呢?”孩子們都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我接着説:“老師也不對,今後,讓我們大膽一些,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不管對與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共同來討論,好嗎?”全班孩子用力地點點頭。

[案例評析]

上完青賽課,經過反思,我覺得沒有好好利用這意外、突發生成的教學資源,是我這堂課最大的遺憾。於是,下午上課時,我馬上進行了彌補,利用孩子思維的焦點——矛盾點,充分激發了孩子讀書的慾望,明確讀書的目的,在讀中感悟;激發了孩子討論的興趣,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大作家寬廣的胸襟,學會做人的道理。這樣一來,教學重點得到突出,教學難點得到突破。由此可見,勇敢地面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會讓我們挖掘到我們意想不到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機智地處理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會讓我們的教學更充滿思維的活力;善於小結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會讓我們孩子的學習更洋溢着個性。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6

最近,我上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老師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閲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處,老師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説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後,老師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麼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麼?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提出問題,並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近日,筆者拜讀了《走近新課程》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有一段話一針見血地提出了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課堂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已經不夠了,安靜無法滿足學生參與體驗;而熱鬧又是紀律的大敵,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呢?筆者對此認真進行了反思,以下談談自己的拙見。

何謂“熱鬧”?它是讓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求知慾,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一種現代課堂教學現象。它不等於“吵鬧”,更不等同於“混亂”。

如何才能將課上得熱鬧呢?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

(一)音樂渲染。

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學中靈活準確應用音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開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荷花》第四自然段時,我讓學生一邊看着掛圖,一邊聽着優美的輕音樂,一邊像作者這樣動腦想象。聽完後,我請學生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朱雪瑋説:“我彷彿來到了仙境。池塘裏的河水輕輕地流淌着。荷花散發着陣陣清香。一陣微風過後,荷花仙子舞動着長裙翩翩起舞。”戴敏説:“我看到小魚和蜻蜓正在誇讚荷花仙子優美的舞蹈呢。”超説:“我彷彿變成了一隻蝴蝶,在和荷花姐姐比舞呢?”……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頓時熱鬧起來。這時,我以激情飽滿的語言加以總結,並引導他們和着音樂唱出或説出自己對荷花的喜愛,昇華了主題。

(二)課堂表演

皮亞傑在《教育科學與兒童科學》中説:“當兒童遊戲的時候,也是在發展他的知覺,他的智力。”遊戲是激發兒童興趣,滿足兒童活動的心理需要,充分完美地發展兒童人格的重要途徑,而課堂表演恰恰是讓學生在遊戲中正確理解語言文字的一種好形式。可充分利用課本劇,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孩子們的心理素質。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説,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如在教學《水上飛機》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學習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裏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裏,學生的發言機會、鍛鍊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説,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那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呢?

首先,教師對於“熱鬧”的教學環節要有預見性,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出明確、具體、有序的要求,並加以適當的指導。如果教師僅僅一句“下面小組交流(表演)”的話,學生會感覺不知交流什麼,怎麼去交流,最後交流演變成聊天,教學秩序亂成一鍋粥,教學目標根本不可能很好地實現。於永正老師的一節作文課曾有一個精彩的環節——小品表演。為了使學生的表演生動、逼真,把全班同學都帶入情境,於老師很注意學生的推薦選拔,他先提出條件:聰明、頑皮。再請學生根據這個要求進行推薦和自薦,從中選擇出2至3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也與小表演有關,為小品表演作鋪墊。如:親熱地叫媽媽,傷心地大哭等。正是因為於老師這種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元的調動,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思維訓練,培養了想象能力,構思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其次,在上課過程中,要使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教師平時要加強課堂紀律的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如上課時遇到會的問題應積極舉手,但不能亂嚷,更不能隨便下位;小組交流時,圍繞本組桌子周圍有秩序地輪流發言,如果想補充問題,也應舉手取得小組其他成員的同意等。其次,課中要加強紀律信息的反饋,如果學生交流過程中出現開小差、互相推委、談論與上課無關的話題或到處亂逛時,就應該及時提醒。如果教師平時就注重這方面的訓練,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時,學生一旦過於激動時,心裏就會有一個聲音提醒他,讓他產生一些緊張感並自動更正,從而保證教學能有序地進行。

其三,一節使學生感興趣的課,也能熱鬧而有序。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説:“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有序地進行學習。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採蓮》一文時,先在課前將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佈置:在黑板上貼上採蓮小船、採蓮人,教室牆壁四周掛了一些荷葉、荷花、蓮蓬,給學生營造了置身滿湖荷花中的情境。課一開始,教者播放了江南名曲《採蓮》,並投影了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畫面,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教者説:“小朋友,你們欣賞過美

麗的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你有過乘着小船穿梭於荷花中的想法嗎?那感覺一定美滋滋、樂陶陶。這節課讓我們好好的讀一讀詩歌《採蓮》,一起去感受湖中採蓮的快樂吧!”然後,讓學生聆聽詩歌的配樂朗讀,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接着,放手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為讓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讀出詩歌的韻味,教者還藉助多媒體演示“微風吹來,荷花、蓮子充盈搖擺的情景”。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感受荷花和蓮子“香”的氣息,並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湖中的情境和採蓮人採蓮時的神情、動作、語言,由此體會人們採蓮時歡快、喜悦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學生沉浸在學習的喜悦中,還愁課堂秩序不能有序地進行嗎?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7

在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講講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和了解了大作家為什麼把小姑娘稱為老師之後,就“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蕭伯納分別是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進行讀與悟。

片段一:

放,張揚個性

師:娜塔莎是一個漂亮可愛、人見人愛的小姑娘。(根據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句話和課文插圖感悟)那麼,除此之外,在你的心目中,娜塔莎還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為什麼?

生:她非常聰明,因為“可是,出乎預料的是,……”她聽出了蕭伯納非常驕傲,就用同樣的方式來提醒教育蕭伯納。

生:我也覺得小姑娘很聰明,她是學着肖伯納的口氣説的。

師:如果是你的話,你會用什麼樣的語氣對肖伯納説?

(幾位同學讀得嚴肅又不失俏皮)

師:真聰明的小姑娘,竟然會用這樣的方法來提醒蕭伯納。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老師,我覺得小姑娘很淘氣。

師:你為什麼這樣認為?

(是呀,也許這才是女孩子最真的表現。教參上不也提過這一點嗎,我正愁不知如何開啟他們説出這一點呢。我抓住這一異議,緊追不放)

生:因為小姑娘可能聽蕭伯納這麼説了,就學着他的口氣説的。

生:我也這樣想。我覺得小姑娘淘氣透了,大作家這麼説,她覺得好玩,就故意學着蕭伯納説的。

師:對呀,也許小女孩只是好玩才跟着説的,真是個淘氣的小女孩。你能學着她的口吻來對蕭伯納説一説嗎?

(幾個淘氣的孩子有聲有色地讀起來了)

師:如果是你,你會這麼對蕭伯納説嗎?為什麼?(問題剛提出,有些學生就開始不自在起來,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在我的再三鼓勵下,終於舉起了六七隻手)

生:我不會,因為蕭伯納是一個大作家,我們應該尊敬他。

生:我不敢,因為蕭伯納是世界有名的大文豪。

師:難道他錯了,你也——?

(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有的説是呀,蕭伯納太自誇了,就應該教育他;有的説,要是我,我還是不敢……)

師:小姑娘面對世界大文豪,竟然敢這麼説。你認為小姑娘是怎麼想的?

生:小姑娘認為,蕭伯納跟她是好朋友了,可以這麼提醒他。

生:也許小姑娘認為,蕭伯納不過是跟她一起玩的夥伴,玩的時候誰還在乎他是什麼大作家。

生:我認為,雖然蕭伯納是個大作家,但也是個人。

生:是呀,不管他地位多高,他和我們一樣,是個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孩子們越説越來勁,膽子也更大了,好多憋在他們心裏的話終於都説出來了)

師:那現在你覺得小姑娘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勇敢的孩子。

生:敢説真話的孩子。

生:能説真話,就是誠實。可以説是誠實的孩子。

生:心地善良的孩子,因為她是為了肖伯納好。

師:孩子們,你們説得很有道理。小姑娘就是這樣一個正直、勇敢、真誠的人。我們也應該像她一樣:無論在什麼人面前,地位比我們高的也好,低的也罷,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既不奉承拍馬屁,也不歧視小瞧他人。

(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微笑,沒有了剛才的忸怩,沒有了剛才的拘謹。)

收,突顯共性

片斷二:

根據第二自然段的話,學生們確信蕭伯納當時很自誇,覺得他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

師:蕭伯納真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嗎?

(突如其來的詰問使學生一下子有點愕然,教室裏出現了短時的沉默。不一會兒,就有幾個學生好似一下醒悟過來,自信地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認為他是一個謙虛的人,因為他認小姑娘為老師。

師:是呀,大作家把一個小姑娘稱為老師,可不是一個驕傲自大的人能做到的!

生:我認為他是個知錯就改的人,因為課文裏説:“蕭伯納聽了,不覺為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剛才太自誇了。”他已經意識到太自誇了。

出示:蕭伯納聽了,不覺為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自己太自誇了。(指名同學讀)

師:“為之一震”,“震”是什麼意思?蕭伯納為什麼而“震”?

生:“震”就是“震動”,就是心裏有點震動。

生:“震”就是震驚的意思,他為小姑娘説的話而震驚。

師:對於一個小姑娘的話,蕭伯納就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他應該是一個……

生:一個非常虛心的人,因為一個小姑娘的話他也會接受。

師:是呀,一個大作家,能接受小姑娘的提醒,這是一種多麼謙遜的精神。(板書:謙遜)

生:他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因為他竟然容忍小姑娘這樣説他,還認為自己錯了,真了不起。

師:看來,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送給他一個詞:“嚴於律己”,也可以説“十分自律”。(板書:自律)

生:他十分尊重小姑娘,他能平等待人。

生:他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因為小姑娘也許是跟他開玩笑,可他卻這麼當真。

師:對呀,如果小姑娘是故意學着他的口氣説的,這樣一個大作家竟然能接受這種批評或者説是善意的提醒,這需要多麼博大寬廣的胸襟,可見他是一個極其謙遜自律的人;如果説小姑娘只是開玩笑説的,蕭伯納竟然為這樣的一句玩笑而震驚,還馬上認識到剛才的失言,更足見他是一個極其嚴格自律的人。

生:我覺得最後一段也説明他謙遜自律。

(引入讀、悟最後一段)

教學反思:

目標,在個性與共性的整合中達成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或者説它是教學的靈魂。它支配着教學的全過程,並規定着教與學的方向。然而在開展個性化的閲讀教學實踐中,有時老師片面理解“個性”或對“度”的把握不當而導致迷失教學方向,最終丟失或偏離教學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閲讀,作為教師,就應十分注意“放”與“收”,可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放”,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悟、自得;“收”,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放手讓學生暢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疑點,加以點撥、引導。使學生由不懂到懂,不會到會;由膚淺到深入,表面到實質。

在上述案例中,執教者基於通過課文語言使學生感悟大作家的謙遜自律的人格美、寬廣的胸襟以及文本所透露的一些人文精神這一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圍繞“在你的心目中,小姑娘和蕭伯納分別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通過讀讀、悟悟、議議再悟悟展開個性化的閲讀教學。問題的開放性為學生的多元理解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小姑娘聰明極了”和“小姑娘淘氣透了”兩種好似截然矛盾的'論點在課堂上匯成了和諧的交響樂。“聰明極了”為大家展現的是一個超乎同齡人的、很理性的小姑娘,一個非常善良、懂得自尊自愛的小姑娘;而“淘氣透了”為大家展現的是一個天真、純潔又頑皮的小姑娘。在教學中,老師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對文本作出了個性的反應。然而,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依據個性化的理解,順勢推舟,從正反兩方面人士蕭伯納的高尚人格。同時,教師不是一味地認同,當孩子們的傾向文本的焦點之處發生偏差——覺得蕭伯納自誇時,教師以疑激思,利用孩子思維的焦點——矛盾點,充分激發了孩子讀書的慾望,明確讀書的目的,在讀中感悟;激發了孩子討論的興趣,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大作家寬廣的胸襟,偉大的人格,學會做人的道理。在探究研讀文本中教學重點得到突出,教學難點得到突破。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既大膽放,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空間,同時又注意了教師的點與撥,使個性歸於共性的目標。因而,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讀出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從而獲得了極大的審美享受。閲讀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生命,在個性與共性的整合中溢彩

語文教學,應當是一次次生命的對話,是孩子們內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們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本堂課中,不僅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提供了平台;同時,教師民主平等的教學作風更是對“平等”的最好闡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能能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不武斷地下結論。例如,當孩子們在理解小姑娘的話時產生了兩種矛盾的答案時,教師沒有主觀地傾向哪一種,而是引導、鼓勵,不僅使學生能大膽、自由地作出不同的回答,還能講出所以然。不管是“聰明極了”還是“淘氣透了”,句句幼稚的話語裏流淌着孩子們真實的情感,

“如果是你,你會這麼對蕭伯納説嗎?為什麼?”這樣一位世界大文豪,你該如何去面對?角色的轉換,使孩子們面臨的是“做人”的抉擇。“難道他錯了,你也?”一引一激,學生茅塞頓開,最後教師根據學生多彩的回答進行小結。利用文本隱性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實實在在的做人的原則教育。學生在與文本積極地對話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情的陶冶、以及心靈的洗滌,從而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張揚。

總之,在jsfw8裏,對於學生的學習,教者更應關注的是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作為生命體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成為人性養育的殿堂,並由此煥發生命活力,這樣的教育才會讓生命溢彩。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8

通過本文的教學,採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敍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的感人形象。讓我們從蕭伯納的話中體會其謙遜自律的寬廣胸懷,學會做人。

課文設置了一個懸念,不是像普通的人見到大作家所有的畢恭畢敬,而是覺得大作家也是一常人,給人以啟示,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同時課文還設置了一個懸念,小姑娘怎麼會成為大作家的“老師”呢?以此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設疑——答疑——解疑,課文雖然篇幅不長,行文簡潔,但結構完整,內涵豐富,在本文的教學最後,知道學生複述,複述的意圖是幫助學生豐富語言文字的積累,增進對課文的理解,強化人物形象的感染作用,因此,不要強調用自己的話複述或者創造性複述,而是儘可能用上課文中的詞句,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復述,可輔以小組學習方式進行,讓更多的學生有複述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要邊讀邊想象兩人對話的有趣場景,又要在讀中感受蕭伯納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其謙遜自律的寬廣胸懷。課堂上讓學生自己找對子,分角色朗讀對話,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豐富對課文內涵的感悟。總之,本文正是以小見大,要讓學生能夠從文章中體會出真諦,理解“她是我的老師”中所藴涵的深刻哲理。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9

首先是備課思路清晰,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上完課很興奮,有收穫也有不足:

一、談收穫

我覺得上公開課,是一種經歷,也是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最深入、最投入的備課,上完課竟然幾天課的流程都在腦中迴盪,揮之不去,在接到任務後,我先把書讀了十遍,佈置學生最少讀五遍,然後自己先獨立備課,備好後再看參考書,最後上網查資料,再去請教王珊主任,僅用兩天時間備課,兩天寫説課稿。

再預設教2---4是我一時有幾種教學思路,但總是覺得不妥,然後睡了一覺,睡醒了再想一會兒,最後,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把幾種思路的教學流程一句一句的寫下來,寫好後再對照一下,看看哪種更合適,一共寫了26張紙,後來終於想通了,這才出去買些吃的,靜下心來。上課時學生髮言積極,連一些平時不舉手的.同學都發言了,而且孩子學習課文的方法真多,課堂生成的東西較多。以往主人的話來説課上的很靈動。

二、談不足

時間安排有點不充分,拖了兩三分鐘,第一段可以放在第一課時上。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0

《大作家的小老師》記敍了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與蘇聯小姑娘娜塔莎在莫斯科相遇的故事,在相處中,小姑娘的坦然、直率和純潔,深深地教育了蕭伯納,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誇。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永遠謙虛。”

蕭伯納同小姑娘玩後,對小姑娘説:“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説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蕭伯納是否是在自誇,在炫耀自己?在備課時,我起先認為有那麼一點意思。可是,教參上説:蕭伯納是在“同小姑娘玩了好久,臨別時”才亮出自己的身份,不過是想給孩子們一個驚喜,讓孩子高興高興。這讓我感到有些為難,問起辦公室裏的老師,他們也都覺得蕭伯納雖然是想讓孩子驚喜,但是言語中似乎是帶着那麼一點誇耀的意思。

不知道孩子們是怎麼理解的。最後,我覺得應該在課上聽聽學生的想法。

師:臨別時,蕭伯納是怎麼對小姑娘説的?

(一生讀)

師:他當時是怎樣的口吻?誰能讀好他的話。

(學生朗讀,突出了“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等詞語。)

師:讓我們通過蕭伯納的話語走入他的內心,他當時心裏怎樣想?

生:我覺得他有些驕傲。

生:我也覺得他有些自誇。

(果真,兩位學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座的其他學生聽了他們的回答都表現出了默許的態度,教室裏有了片刻的沉默。)

師:(停頓了3、4秒)大家是否都這樣認為呢?(我把問題拋給學生)

生:我覺得他不是在自誇,文中説“他暗想:當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時,一定會驚喜萬分。”可以看出,他的本意是讓小姑娘驚喜一下。

師:他想讓小姑娘驚喜一下,大家同意他的説法嗎?

生:同意。

師:剛才這位同學説的話中,“本意”用得很好。

(學生陷入了沉思,片刻後)

生:如果,蕭伯納是炫耀自己的話,他早就該在一開始和小姑娘玩的時候就表明自己的身份了。

生:是的,課文中説,蕭伯納是在“臨別時”表明自己身份的。

生:我覺得蕭伯納是否是在炫耀自己,這並不重要。關鍵的是他後來能意識到自己説的話是“自誇”的表現。

生:我覺得蕭伯納很偉大,他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把小姑娘當作自己的.老師。

(大家聽得異常認真,從眼神中能看出他們對以上兩位學生的敬佩。)

……

師:大家談得真好,小姑娘的話讓蕭伯納深有感觸,大作家從小姑娘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小姑娘是大作家的“小老師”。而剛才發言的同學是我們全班同學的老師,他們對課文的感悟是那麼的深入。同時,他們也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備課時都沒有想到這麼深。謝謝你們。

(説完,我向他們鞠了一躬。孩子們樂了。都小聲嘀咕着:我們是老師的老師。)

[反思]

上完本課,我心情很激動。看來,上課前,我決定的“聽聽學生的想法”是明智的。

常常看到理論書上説:“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學生”呢?我想,相信學生,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説的機會是最重要的。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碰撞出往往能迸射出絢麗的火花。這火花,能帶我們到達“又一村”的世界。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1

今天,教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課.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我決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我選擇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我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

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閲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外,我的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説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怔'.根據'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後,我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麼

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麼會'為之一怔'及從'為之一怔'中體會到什麼

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上,我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提出問題,並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2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重在讓學生感受大作家蕭伯納知錯就改、嚴於律己的可貴品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學為主,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自己質疑、探究、感悟。

一、設疑導學自探究:

這節課設計了三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課題很吸引人,老師問一句:“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不但可以簡潔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而且能激起學生主動閲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接着,通過插圖、文字、課外資料等途徑解決學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師”的問題,這是一次較為深入的與文本對話。此處,老師第二次設疑:“可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説的一句話卻讓蕭伯納‘為之一震’”。根據‘為之一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詞提問,從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蕭伯納性格特點的難點。學完全文後,老師又通過第二個問題“文中的蕭伯納和小姑娘,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觀地評價文中人物,從他的身上獲得啟示。三個大問題的設計牽動了全文的脈絡。根據課題,關鍵詞提問,本節課教給了學生質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關顯成效

教學中解決學生提出的為什麼會“為之一震”?及從“為之一震”中體會到什麼?是難點,小組集體的智慧此時便可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小組成員間思維火花的碰撞,學生對人物的品質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帶讀助感悟:

三年級的課堂上,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課上,老師在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讀好這段話的基礎上,讓學生配上動作,分角色朗讀。學生表演讀這段話,也在體驗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讀好這段話的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蕭伯納的優秀品質,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總之,這節課我們重在引導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提出問題,並運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問題,達到自己釋疑的目的。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3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篇課文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記敍著名作家蕭伯納和蘇聯小姑娘娜塔莎之間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蕭伯納謙遜的形象。故事以人物間的對話為主,簡短的對話傳神地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

本篇課文內容淺顯,適宜學生自學。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問題引領、多形式朗讀的方式進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小組合作的默契和能力。

在教學前,我讓學生思考幾個問題:大作家是誰?小老師是誰?大作家為什麼要拜小姑娘為師?你認為蕭伯納、小姑娘分別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很快就從課文中到了答案。通過一個個問題的引領,給學生指明瞭一條通向理解的大道,逐步弄懂課文內容,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文中對話比較多,很適合分角色朗讀。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用心感悟大作家的自誇語氣和小姑娘的自信天真語氣,從而逐步感受其人物的形象。在多種形式的`朗讀過程中,我發現分角色讀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特別是加上動作的表演讀,學生們表演得有滋有味,將大作家的自豪語氣和小姑娘的自信天真語氣表現了出來。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4

《大作家的小老師》這是一篇故事情節有趣、人物形象生動的課文。故事一些人物間的對話為主,簡短的對話傳神的表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我抓住了題目的懸念性來設計這堂課。

首先,我抓住課題中的“大”和“小”引導學生設疑,“大作家”指什麼?大作家需要小老師嗎?小老師什麼小?為什麼小還稱為老師?因為什麼稱為老師?帶着這個問題,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

其次,抓住課文中的人物語言來品悟人物形象。正確掌握對話標點的`使用十本學年的教學重點,為此,本課抓住人物的語言,瞭解人物形象。小姑娘做了什麼事讓她成為蕭伯納的小老師?再來抓住蕭伯納對小姑娘説的話“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説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學生都認為蕭伯納太自誇了,很炫耀自己。這時,我作了適當點撥:蕭伯納為什麼只對小姑娘這麼説呢?是不是真的在炫耀自己?讓學生再讀第一節,感受蕭伯納説這句話的真實用意——在臨別時才亮出自己的身份,是為了讓小姑娘感到驚喜萬分,從而感受到大作家平和的心態。

你從小姑娘的話中知道了什麼?三步引導設疑,讓學生主動閲讀課文,從而達到領會內涵,感悟人物形象,明白道理。

《大作家的小老師》反思15

《大作家的小老師》是一篇故事情節有趣、人物形象生動的課文。課文中人物間的對話為主,簡短的文章傳神的體現出小姑娘的天真可愛和蕭伯納的嚴於律己。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我抓住了課題的懸念性來設計這堂課。

首先,我以課題中的“大”和“小”引導學生,以題目提問?“大作家”是誰?“大作家”需要“小老師”嗎?“小老師”什麼小?為什麼小還稱為老師?為什麼稱為“小老師”?帶着這個問題,學生朗讀課文,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

其次,抓住人物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性格。正確的對話標點使用是本課的`教學點,從本課文中人物對話,瞭解人物形象。小姑娘做了什麼讓蕭伯納任她為“小老師”?再來抓住蕭伯納對小姑娘説的話“別忘了回去告訴你媽媽,就説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蕭伯納。”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蕭伯納自誇,在小姑娘面前炫耀自己。我作了適當提示:蕭伯納為什麼對小姑娘這麼説呢?是不是真的在炫耀?讓學生重温第一段,感受蕭伯納説這句話的用意:在臨別時才亮出自己的身份,是為了給小姑娘一個驚喜,從而感受到大作家平和的心態。提問學生從小姑娘的回答中知道了什麼?引導設疑,讓學生主動閲讀課文,從而達到領會文章內涵,體會人物形象,明白道理:一個人不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