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合集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3.87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讀書筆記合集15篇

教師讀書筆記1

記得小時候就常聽老師和父母這樣告訴我:從前哪,有一個會講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寫完作業後,終於有時間看完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那些性格各異,喜好不同的飛禽走獸加以描繪,用來比喻形形色色的人,並通過它們揭示人間的真偽、善惡與美醜。在這麼多篇寓言裏,我最喜歡的是《看見獅子的狐狸》,講的是有隻狐狸從來沒有見過獅子。有一天,它們終於遇上。頭一回見到這威武雄壯的龐然大物,狐狸可嚇得要命,抱頭鼠竄落荒而去。可巧它們又相遇,雖然是第二次相會,狐狸的心裏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等到第三次相見時,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囉哈囉地跟獅子閒聊起來。

看完這個故事後,我一下子就説出這個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想,覺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國小一、二年級時,我十分膽小,一上講台就會兩腿發軟,四肢發抖,舌頭髮麻;三年級時,敢在台下發言,但在台上仍然不敢説話;四年級時,我在台上口吐蓮花,神態自若,贏得大家陣陣掌聲;五年級時還得個"英語口語比賽"一等獎。這説明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地去面對並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有一篇《蒼蠅》的寓言:一隻蒼蠅掉進湯鍋裏,就要被淹死。他對自己説:"好哇,我已經吃飽,喝足,還洗個澡,我死而無憾。"蒼蠅的話充分體現它的自嘲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當在一個新的環境且無法避免的時候,也可以試着慢慢適應環境,融入環境。

《伊索寓言》把一個個深奧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淺顯地表達出來,因此在古希臘,《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個人的知識的尺度。當時著名的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寫過這樣一句台詞:"你連伊索寓言也沒有熟讀,可見你是多麼無知的懶散。"這真是本好書。

教師讀書筆記2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着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質、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閲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敍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閲讀愉悦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説,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3

《體驗音樂》由美國音樂教育家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編著的美國音樂教育理念與教學案例的教育專著。讀過之後充分感受到這是一本對音樂教師非常實用的書。書中的音樂知識理論、音樂教學案例及所介紹的的音樂教學技能技巧,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提高了我的音樂技能,更重要的是對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體驗音樂》一書中提到“應該讓學生像成年人一樣直接進入音樂體驗,進行音樂思考,由此將他們引入音樂的主題。”而《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樂教學中,只有學生積極感受和鑑賞音樂,培養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能力,才能使學生獲得對音樂本質的理解與感悟,進而陶冶情操,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此外,引導學生正確地感受音樂是進行音樂聯想與想象的基礎。

在《體驗音樂》書中,作者對國小各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均給予了明確的指導,律動、歌唱、樂器演奏,尤其指出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聽音樂。本學年,自己任教一年級,一年級學生正處於以“娛樂性”為主的幼兒教育向“知識性”為主的國小教育的銜接階段。他們具有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特徵,模仿能力較強,抽象思維有待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每當讓學生跟着音樂課前律動時,學生普遍出現脱離音樂而無規律的“亂動”。對於一年級孩子體驗音樂的方式而言,確實重點就是要強化良好習慣的培養,即應培養學生良好的“聽音樂”的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通過讓學生“帶着問題聽”,“想着聽”,“動着聽”等多元化的“聽”的形式,使學生變“強迫地聽”為“喜歡地聽”,由“聽而不聞”為“聽而有感”;此外用肢體語言感受,通過舞蹈動作幫助理解音樂,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學習起來興趣盎然。

感謝格雷珍、希爾尼穆斯、比爾,感謝《體驗音樂》,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讀書筆記4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裏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着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閲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説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着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説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説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説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説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説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裏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老師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3、表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5、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助他彌補失誤。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面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議、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閲,我相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讀書筆記5

任課教師在開學初第一堂課要進行充分的較詳細的自我介紹,平時也要與學生多溝通,要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係,互相瞭解是第一步,這第一步的關鍵是老師。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道尊嚴,長幼有序等觀念影響了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現代的學生觀,則要求教師要了解每一名學生,並且主動全面立體地瞭解每一名學生,這是建立平等民主師生關係的基礎和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句話:“儘可能深入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班主任老師應當堅持每週與每位同學談一次話,哪怕是一兩句有意或無意的對話,哪怕是拉一拉學生的手,拍一拍學生的頭,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具有強烈情感需求的而又是十分敏感脆弱的有效稚嫩的心靈啊!

開學第一個月班主任老師必須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學進行個別的談心,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學習情況,學習基礎,愛好特長,走近他們的心靈,瞭解他們的心靈需求,人際交往,個性情感,理想追求等,然後你才會有的放矢地對美一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對每一塊心靈的田地施以不同的肥料與營養,才會使他們健康成長。

現代學生的成長出現了“三大三小”現象,即:生活空間越來越大,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房屋的房間越來越大,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外界壓力越來越大,內在動力越來越小。

瞭解學生的關鍵是要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現代社會中,師生之間知識的傳遞渠道在拓寬,情感交流的渠道在縮小,孩子不願或害怕與教師交流(三分之二)責任主要在教師。

陶行知説:“我們要懂得兒童”,“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他十分形象地指出:“你不可輕視小孩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他沒有打着討厭的人,變好像是羅斯福沒有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夢裏也覺得由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得着,彷彿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會兒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

親愛的老師,請好好記住這段名言,並時時提醒自己:要小心輕放孩子的心!

教師讀書筆記6

今天我去杭州市體育局採訪認識了一位身殘志堅的餘紹森爺爺,他是在做體操是摔成了殘疾,但他沒有放棄他的理想,現在他是幼兒籃球操的創始人,還獲得20xx年“感動中華“獎盃。

要採訪餘爺爺了,我心裏非常激動,左顧右盼等啊等,就在我站在門口上竄下跳的時候,我看見餘爺爺正坐着輪椅過來了,“餘爺爺,餘爺爺”我們叫着並跑了過去,餘爺爺也很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隊員們問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我也開始問餘爺爺做幼兒體育時第一步做了什麼?摔傷後用了多久的時間來平復心情?餘爺爺告訴我:“當我從一個擁有強健體魄的運動員摔成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後,我也急得不行,拼命想要治療,再難再苦,至少要重新站起來啊”。可是受傷後的六年中,我做過三次大手術,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試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但奇蹟始終沒有出現,後來我考慮再三不能就此認命,決心繼續從事體育事業——“用腦子搞體育研究”。我開始自學日語,並報考上海體育學院的大專函授班,坐着輪椅堅持上課風雨無阻。”

我聽完後,很震驚,很感動,覺得自己遇到難事畏難太不應該了,我要好好的像餘爺爺學習。餘爺爺教會了我們要面對現實要打好基礎,餘爺爺告訴我們少年強則國強!希望以後還有這樣子的機會能採訪這樣的人

教師讀書筆記7

總體上來説,讀完本書,感覺心智初開,受益良多,但具體來説學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難以加以總結,只是碎碎地談一談對各種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作者派克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名詞解釋,什麼是愛。按照平常的理解,愛是人類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區別於其他生命體的最本質特徵,因為人類擁有偉大的愛,親情之愛、愛情之愛、友情之愛,愛是我們偉大的情感。而派克的定義不同於此,從心理學者的角度,他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這個定義拓展了愛的外延,內涵更豐富,愛是一種積極的意願,是為了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存在的,這樣的愛無疑是偉大的。這讓我提醒自己,不要隨便將愛掛在嘴邊,不要輕易地侮辱了這個詞。當我們再次説愛的時候,首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達到愛的境界吧,沒有的話是沒有資格談愛的。

“心智成熟”是貫穿始末的名詞,派克並沒有做詳細解釋,以我粗淺的理解,大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意識形態及它們指導下的行為模式的成熟吧。派克的全文論述,都是基於實現人類心智成熟這個崇高目標的,心理醫生治療心理病人的目標就是通過他們的開解和引導

教師讀書筆記8

近日,我細讀了鄭莉老師編着的《國小音樂教學策略》一書,對教學策略研究的意義、價值與發展趨勢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教學策略即在特定的教學任務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的教學觀念、理念和原則的指導下,根據教學條件的特點,對教學任務的諸要素進行的系統謀劃,以及根據謀劃在執行過程中所採用的具體措施。在現代音樂教學中,就是音樂教師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將所涉及的教學活動進行適度的調節與有效的控制,使學生能夠保持比較高的學習熱情,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以達到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國小音樂教學策略》這本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國小音樂教學策略概述,“感受與鑑賞”領域的教學策略,“表現”領域的教學策略,“創造”領域的教學策略,“音樂與相關文化”領域的教學策略,國小音樂教學方式實施策略,現代音樂教育技術應用策略,國小音樂課堂突發事件應對政策這八大章節。其中給我影響最深的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策略。

隨着當今社會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作為時代進步的火車頭,積極推動着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它的發展為新時代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成為其前進的有效動力。隨着《音樂課程標準》在全國的進步實施,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也越來越明顯,成為音樂教師進行教學的有力幫手。

國小音樂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樂曲欣賞、歌曲教學和樂理學習三個方面,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這三方面內容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樂曲欣賞是啟迪學生智慧、豐富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小音樂課的主要模塊之一。在樂曲欣賞課的教學中可以藉助圖片、音頻、視頻以及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創設音樂情境,重塑音樂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用音樂感染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歌曲教唱的形式變得豐富起來。傳統的音樂教唱,多是教師教唱與學生跟唱相結合,教學中僅僅用抽象的語言符號來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往往難以接受,理解起來也相對較為困難,演唱時往往是機械的重複而缺乏感情。通過多媒體描繪歌曲所表現的景象,幫助學生在理解基礎上學唱,則更容易學會、唱好。如在教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之前,通過課件播放彝族人民衣着華麗的民族服飾,載歌載舞的幸福景象,讓學生置身於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熱鬧氛圍之中,通過彷彿自己也成為了幸福的彝家娃娃了,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下開始學唱就能更加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內涵。因此,只有藉助信息技術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情感融為一體,真正觸動學生的感情世界,才能夠更為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唱。

抽象的樂理往往對於國小生而言學習起來比較枯燥,難度較大,學生對於有關的名詞、概念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再要進一步學習更深層次的節奏、速度、高低音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信息技術的引入解決了這一難題。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抽象轉化為具象,如在學習節奏時,可以一邊播放不同節奏的歌曲片段,一邊呈現與之節奏對應的樂譜,通過同步動畫的演示,可以讓學生輕鬆掌握各個節奏的不同特徵,學生學習樂理的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結合音樂教學實踐可以分層次,循序漸進安排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國小低年級教學,以培訓初步的音樂感知力為主要目標,以唱遊律動為突破口。強調簡單活潑的節奏,自發形象的動作,激發熱情的衝動和心靈感應,在歌唱遊戲中產生學習興趣。國小中年級教學以培養學生音樂藝術表現能力為突破口。強調結合器樂吹奏訓練培養學生體驗音樂的能力,在人人蔘與的直觀教學中解決音準、節奏、吐音、氣息等問題,引導他們準確辨別音與音之間的`差異,磨鍊他們對學習、工作一絲不苟的意志,在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激發、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另外,國小高年級教學以培養學生音樂藝術表現能力為主要目標,強調師生討論研究,把握樂曲的思想情感和藝術處理方法,教師以高水平的範唱、範奏,喚起學生追求藝術美的熱情,引導他們憧憬理想和未來,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

這本着作使我充分認識到教學策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作用。教學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元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作為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各環節元素之間的關係,採取恰當的策略,充分發揮各因素的作用,協調各類關係,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我將在後續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實踐所學得到的教學策略理論,認真思考、積極總結,為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不斷努力。

教師讀書筆記9

最近,在我們學校教師圈裏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全校開展了同讀一本《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的活動。全書分為6輯,精選了其中67篇文章彙集成冊,由於我剛剛生完小孩,迫於時間的壓力,只是細細品讀了其中幾篇,但足以讓我對教師這項職業改變了看法。我始終覺得,我選取教師這項職業是因為喜歡和熱愛。我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我所教學的課程。但也許詩意的生活,是源於靈魂,更是源於我對生活的熱愛,懂得怎樣樣享受人生,享受職業帶給我的存在感與幸福感。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期盼所有學生都到達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過於急功近利。讀完其中一篇《這天,我們怎樣做教師》後,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樣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師,並且是一名快樂的教師。

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説:“人生的全部好處就在於付出自己的愛”。成功學中有一句話是:“愛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祕密”。那麼就是説對學生就應包含滿滿的愛,學生就會快樂,反正我也會快樂,這樣,做起教師來不是更加簡單。我們身邊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眼睛缺少發現。我們能夠拿這樣的話來勸慰我們的學生,但我們自己有沒有做到呢?

我們要對學生的過錯多一份寬容,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應對我們的學生只要犯了錯誤,對有些慣犯那更是深惡痛絕,只要一犯錯,我們立刻就把他們的老底給抖落出來,批評後,學生表面温順了,但心裏也是鼓鼓的。那麼我們快樂了嗎,動了肝火還不是要老幾歲想想我們班四十幾個學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錯,那做教師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們把眼睛看往何處,我們的心態就會是什麼樣的,看到鮮花我們會心曠神怡,看到垃圾我們會噁心嘔吐。每個學生都有優缺點,多看看學生的優點會讓我們更公正的看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也同樣會使我們更樂。

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天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在未來的每一天發生巨大的變化——只要你願意。如果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夠去嘗試的話,你會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詩意的生活着,會獲得健康、財富、幸福和快樂。

教師讀書筆記10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張思明老師的《用心做教育》,感觸頗深,我為張老師那種對學生對教育博大精深的愛所折服,驚歎張老師30年教師生涯的傳奇經歷,感佩張老師所取得的豐碩教育成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這是張思明老師給我最好的啟發,也是我最大的收穫。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一年多了。當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用心做教育了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只有傾注真實情感的教育,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這樣,對於學生做出的種種事情,才能採取比較客觀公正的處理方法。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既要包容學生的優點和成績,更要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

我們的工作很苦很累,也許很少能感到它的樂趣所在,但是我們仍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去努力工作,用愛心去幫助學生,用真心去打動學生,用百分之二百的心血去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感化我們的學生。通過我們的真情談話,揚起學生理想的風帆。用教師的真愛和點滴話語,不斷敲擊學生心靈的鍵盤。也許我們的努力和話語在短期內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人心總是肉長的,我想日久天長,我們的學生總會由漫不經心到提高精神,由面無表情到有了笑容……

教師傳授的知識可能很快被遺忘,但教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卻常常對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用語言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不如力求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悟出做人和治學的道理。用心和用力是不一樣的。用心就是要努力認識、感悟教育的規律,努力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成自己的教育實踐,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僅看成是一項事業,而且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斷地想着它、念着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用心去聆聽學生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品味教育現象,用心去感悟教育中的規律、用心去施展教育的智慧,用心去創造學生髮展的廣闊空間,用心去實踐育人的過程等,均源自‘用心’。用心做教育方能留心觀察、細心品味;用心做教育方能專心實踐、恆心堅持;用心做教育方能達高致遠、榮辱不驚;用心做教育方能童心未泯,擁有愛心;用心做教育方能心懷感激、胸襟坦蕩;用心做教育方能展示自我、感悟生命。

張老師作為一名教學能手,在教學上取得的成就更讓人羨慕,通過閲讀它的數學教學的諸多方法,我體會如下:

首先是我們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過得去。以前説“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這個説法對現在和未來的教師已經不夠了。“桶”裏的水畢竟是“死水”,如果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會大大降低。作為跨世紀的教師,我們要想辦法去開鑿並擁有“一眼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孤立的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出發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旁敲側擊,從點到面,提倡發散思維,提供多種解法,擴大題型量,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深入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那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是情感交流,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平等對話式的,多點鼓勵、少些責備,以便有針對性地教育他們。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應予以肯定的讚揚,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生犯錯誤時,應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制訂改正的措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該深入瞭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我們老師是可依賴的。陶行知先生説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再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現代國小生見多識廣、思想活躍,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唯老師是從,常常將不合己意的灌輸拒之於心扉之外。所以老師要事事和學生同甘苦,參與到學生裏面去,指導他們,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拋棄那種反映出“師道尊嚴”的上對下的説教,尊重、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師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況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瞭解、相互信任,從而在平時的課堂中互相配合,教學相長。

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的。

教師讀書筆記11

我們向來要求學生做聽話的乖孩子,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然而反身自問,你尊重他們了嗎?現代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一個尊重學生的好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才能讓學生真正尊敬你。

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教師應着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情感體驗與交流。如果用同一種方法同一種模式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每一位學生,毫無區別,其實那就是一種漠不關心,不負責任,也是極大的不公正不公平,也是極大的不道德不民主的表現。

我們既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也要尊重學生的特長,一個人在社會上吃飯生活,在社會上立足,是靠他的特長,培養一個有個性的學生可能比培養若干個平庸的大學生更有意義。

不具備愛心的人當了老師對自己是一種折磨,對學生是一種痛苦,甚至是一種萬劫不復的生命災難。

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可以歸結和提煉成一個字“愛”,有了愛教師的職業道德便全有了,作為教師愛心比什麼都重要。

有愛學生就要儘自己的最但努力,愛心和愛的教育往往能創造奇蹟 。世界上千千萬萬種教育方法,愛的教育是一種最偉大的方法,有愛就有希望,有心就有力量。

教師讀書筆記12

“做最好的老師!”

這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經常對學生和對自己説的話。暑假,讀完這本集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為一體的《做最好的老師》,心中又是感慨萬千。感動於他的“愛心、民主”教育,折服於他的“素質教育思想和實踐”,嚮往於他的教育浪漫主義情懷,然而,書中他提到的“閲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這個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參加工作後,的確是有好長的時間沒有靜下心來好好看看書,寫寫文字了。李老師書中提到的幾點寫作實踐的體會很值得學習。在此,就讓我用一篇教育案例來詮釋我的讀後感,詮釋“教師的讀書與寫作”,詮釋我對李老師愛心教育的理解吧!

教師讀書筆記13

俗話説:“若給學生一碗水,自個必有一桶水”。作為一名國小教師,在暑假期間,更應該充實自己,待開學時更加優秀的面對學生。充實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讀書,趁着假期,我讀了由王豔芳老師寫的《給音樂教師的建議》。裏面剪短但具有代表性的課堂真實小故事,使我看到了原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正是成千上萬國小老師同樣面對的問題,王老師的解決方法也讓我受益良多。

紅色的封皮,薄厚正好的書讓人一拿到手就有趕緊讀下去的慾望。《給音樂教師的建議》記錄了一位從教二十多年的國小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的探索和感悟。她的音樂課上得非常鮮活靈動、貼近孩子、富有特色。書中一個個突發奇想的小妙招,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非常實用,從中我們也看到這位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對孩子的愛心。

李鎮西老師為本書作序,序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的書,你也可以寫。我這裏所説的“也可以寫”,有個前提,那就是首先踏踏實實地做——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然後,用筆忠實地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包括自己的教育行為、故事、感悟,等等。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而精彩地寫,又能促使我們更加精彩地去做。

書中編輯了王老師的日常教學教育教學案例,分為五輯。第一輯穿越心靈的歌唱——暢享音樂;第二輯一切行動聽音樂——課堂管理;第三輯潤物無聲育桃李——德育滲透;第四輯帶上小耳朵出發——名曲賞析;第五輯徜徉在音樂的天堂——音樂活動。這些案例,涵蓋了德育滲透的、課程資源拓展的、音樂課堂管理等方面。每個案例也配了簡短的教學反思,這些反思也只是心靈雞湯式的思考導引。上海的陳璞老師點評此書讚道:從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種研究是一種敍事研究方法,屬於“質”的研究,這也是一線音樂教師比較容易入手的研究途徑。這樣的研究,要是從單個的案例來看,其本身的價值與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推動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像王老師一樣,在堅持中跋涉,在快樂中探索,“量變”最終能引起“質變”。這本書,印證了一名普通的國小音樂教師,同樣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成為一名優秀音樂教師,乃至於成為一名音樂名師。

看完王老師的書我還有一些啟發,音樂課就是音樂課,要讓孩子和語文數學課有明顯的區別體驗,我們不必拘泥於音樂課本,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課堂實際情況上好每一節課,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和表現。比如在書中王老師上來一節別開生面的音樂課,因為一場“不期而遇的暴雨”,由於安全起見,多媒體不能用了,王老師就以這場“暴雨”為主題,發散學生思維,上了一節編創課。在課堂上編創不經使孩子們發散思維,鍛鍊合作能力,而且想展示自己,有特長的同學還彈奏了有關暴風雨的鋼琴曲,孩子們發動大腦,用自己喜歡、熟悉的曲調來替換歌詞表達現在的心情,一堂音樂課好不熱鬧!孩子們不但鍛鍊提升了音樂創編的能力,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特別開心。

剛工作的時候,學校單位要求每位老師每週都要寫教學反思或者教育小故事,記錄本周的工作,我當時很煩惱,覺得平時的課時那麼多,課後作業比學生的還多簡直是煎熬,但是看了王老師的這本書我改變了這種膚淺的想法,在王老師的每一個課堂小片段後面,都有一小段自己的課後反思。名師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青年教師呢?實踐出真知,但是也要善於反思和總結,只是一味的埋頭去做還不行,還要回過頭去想、去思考,去總結。

上課有《問好歌》,下課有《再見歌》,還有《安靜歌》,“起立”“坐下”也都用音樂來表達,學生們除了學唱歌,還能聽故事、做遊戲……這樣的音樂課哪個孩子不喜歡呢?我要深刻反思自己,在認真上好課本上指定的課程以外,多幫助孩子們開拓視野,讓音樂課堂充滿了創意和快樂!

教師讀書筆記14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承擔着“立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靜的下心來,學習,思考,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識的海洋中,多一些書卷味,多一些高雅,多一些深邃,所以讀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因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麼空洞和無趣!

書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打開知識和理想大門的金鑰匙!書,我們身邊的東西,書,充滿了精氣神,這種東西依附在服飾上,會使服飾帶有生氣;這種東西瀰漫在課堂中,會把所有的人的心緊緊抓住;這種東西貫穿於生命中中,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

作為教師,“教師要學會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權威,敬畏生命。 “敬畏真理”這是毫無疑問的,課堂上,當教師在知識傳授時出現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確定的問題,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權威”就是對那些有德之人,有廣博知識的人,有才華的人,把他們當成是我們隊伍中較為優秀的普通一員,既學習他們的長處,也寬容他們的不足。“敬畏生命”這使我聯想到“尊重”兩個字,每一個學生都值得我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人格,並不能把他們當成“小孩”來糊弄。

“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凸現知識的樂趣。在課堂上能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聽,不照本宣讀,讓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英語”。而教師的充電—————讀書,讓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一直以來,學校都注重培養我們教師的讀書習慣,通過讀書提高我們教師的個人修養。本學期,我認真貫徹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並制訂了閲讀計劃,按照計劃,我閲讀了必讀和推薦的書目。尤其是劉會賢老師推薦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本書,它講述了一位聰明而有耐心的媽媽對女兒的教育培養過程。讀完次數,我感受到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這本書使我對學生們的教育是有益的!

在我平時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誇獎學生,因為我知道適當的誇獎會激勵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我覺得只要學生有了進步,或者取得了成績,我麼當老師的就要及時發現,並加以誇獎。例如:學生值日干得好、作業完成得好,回答問題正確等。我們都要及時發現,從正面誇獎,常用的誇獎用語有:很好、好極了、真棒等。學生在受到誇獎後,心理上受到鼓勵併產生一種愉悦感,會更加努力,自覺地去做,而且會做得更好。我覺得差生尤其需要和渴望得到老師的誇獎,我們要注意觀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平時受到的是同學的白眼和老師的歧視,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勇氣,這時候老師的一句“真棒”,會鼓起他們的勇氣,發生一個大的轉折,從而躋身於優等生的行列。我們班有個學生教張守慶,從我接他們班起他就一直不好好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走神,心不在焉,下學回家後從來不復習當天講過的知識也不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可以説是得過且過,我第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説的話也很難聽,這個孩子也照樣無動於衷,但是時間一長,我就開始從我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麼這個孩子不聽話?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於是我轉變態度,上課多叫他回答問題,如果回答錯了,我會鼓勵他讓他再想想或者不要着急,讓別人幫他補充,下課我會主動找他,問問課上有什麼聽不懂的儘管可以找我,如果他的字母寫的標準漂亮,我會誇他,只要他回答對了或者做對了幾道英語題我也會表揚他,課下也及時的和他的班主任還有家長聯繫。久而久之我發現這個孩子的成績大有提高,三年級下半學期的英語期末成績居然拍到了全班前十名,而且平時課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回答問題舉手的次數多了,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欣喜,看來真的應驗了這本書的書名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們老師要愛生如子,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多從正面啟發、引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是在真心愛護他、呵護他。切忌對學生的進步熟視無睹,甚至對學生的小錯誤毫不留情,一棍子打死。不論用哪種方法,何種方式,老師一定要誠心誠意,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受到感動,愛屋及烏,這種內心的感動會遷移到學習上來,他們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更大進步,進而成為優等生,成為有用人才。我真的要感謝書,是它讓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

總之,書,讓教師更加豐富;讀書讓教師更具魅力;讀書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使我們更透徹地領悟教育真諦,從而更加成熟。我們每位教師都積極地來讀書吧!

教師讀書筆記15

利用假期,把劉鐵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認真讀完了,暗自為自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感到慶幸,劉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幹着不平凡的事業。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決於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説明了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好教師的。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轉化後進生的問題,劉教授所説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説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也能體會到,雖説在教學中我們對後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差生那樣,説實話,我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着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還提到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他強調知識和故事是教育中兩個並行的要素,一個讓我們獲得對世界與自我的認識,另一個則憑藉真實可感的世界來撫慰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侵潤着。閲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感情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薰陶。一代代兒童通過閲讀童話故事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長,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讀一些著名的兒童作品,聽一些兒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願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閲讀,留給學生閲讀時間和空間,讀他們自己的故事,讀一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