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1.92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1

8月19—20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論壇,論壇專門邀請了中央電視台《心理訪談》節目特邀主持人楊鳳池,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心理科劉鬆懷兩位知名專家,分別做了《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與《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兩位專家與現場的參會教師進行了積極互動交流。講座非常的精彩,氣氛特別的高漲,收穫也特別的豐富。

楊老師的講座風趣幽默,他能把如此深奧抽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講得那麼的通俗易懂,真不愧是心理學界的大咖。我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以前不曾學到的很多東西。“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是他自己發明創造的一套諮詢技術,實用耐用且好用,專業的講解加之以具體的案例視頻播放,讓學員們一下子容易領會他的精神。“我不想做‘暴君’”,“愛你恨你我的父親”,“逃跑的留學生”等等心理訪談節目重現熒屏,讓我們重新回到了訪談現場,一起跟專家體驗這“心與心的交流”……一幕幕,一場場,一句句,一個個,不僅讓我們欣賞到了專家的風采,更讓大家也體驗到了以前從沒有體驗過的各種真實諮詢場面,理論聯繫實際的應用並解析了“分析體驗式心理諮詢技術”。具體操作思路:

一、假設與評估;

二、分析與修通;

三、體驗與結束。只希望我們能首先好好消化楊大師的這種諮詢技術,其次再説嘗試應用。

劉鬆懷老師具體跟我們分享了“心理諮詢的基本技術”,他主要從九個方面分析講述了這些技術的應用跟技巧。劉老師分享的九大技術分別是:

一、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技巧;

二、身心語言貫注的技巧;

三、選擇諮詢內容的技巧;

四、詢問對方的技巧;

五、傾聽的技巧;

六、理解接納對方情緒的技巧;

七、覺察和洞察的技巧;

八、鏡映對方的技巧;

九、達成一致溝通目標的技巧。

劉老師對每種技巧需要把握的側重點都一一做了講解和演示,這樣就使得學員們對技巧的運用更加直觀。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老師講的第六種技巧,即理解接納對方情緒的技巧,此種技巧也叫“共情四部曲”:先放下自己的標準;認真傾聽對方內心的感受和情緒;體驗對方的感受和情緒;反饋給對方感受和情緒。他給我們現場提供了幾個實際案例,然後幫助學員們總結歸納,最後基本形成了以下固定的句式:當我聽到剛才你説的話時,我能體會到你有一種……(表達情緒的專業術語)的感覺,你很……,甚至……,可是,……。並且劉老師強調在做共情時,語氣必須低沉,緩慢,甚至就是那種有氣無力的表達,並且時不時地稍作停頓,如此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與來訪者感同身受,便於跟來訪者很快建立和諧融洽的關係。在現場,劉老師提供了個別場景,然後點名讓學員們進行嘗試共情,效果相當明顯。不過,在進行表述過程中,由於每個人對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是很一樣到位,所以專業術語的表達就有點那個“茶壺裏煮餃子——有口説不出”的感覺,反正我自己能明顯感覺得到。

“學然後知不足”,大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基層心理工作者乃至基層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掌握是那麼的少之又少。這就需要我們在潛心從教的同時,一定要多多翻閲學習關於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或是自學抑或是培訓,總之,只有作為教書育人的我們心理健康了,才可能培養塑造出身心皆健康的學生!

再有,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只積極關注孩子們的顯性教育——成績分數,卻忽略了那些最最重要的隱性教育——心理健康,這就導致了當今社會孩子們抑鬱、自殺、校園暴力事件的防不勝防,接踵而至。誠然,教育也不僅僅只是教師的工作,社會家庭也都有責任,但是作為專門從事育人工程的我們,對於育人方面造成的不當和損失,我們又何嘗沒有一丁點的責任。為此,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勢在必行!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2

短短2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現就對本次培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的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説説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學習回來後,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加強內部建設,創設良好良好育人環境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生要在以後的生活中適應社會,就必須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因此,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性格發展、與人溝通以及學生的目標培養上。為孩子們營造好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這才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積極追求的。為此,我們也建起了我校的心理諮詢室,健全完備心理諮詢室的規章制度,並有兼職心理諮詢師解決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

(二)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於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使學生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於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那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國小生以鼓勵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愛學校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良好的班級集體融洽師生、同學關係,對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羣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温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教師要為人師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

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家校結合,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工作及思想的影響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與學生家長密不可分的家庭,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有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只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只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身體鍛鍊輕心理保健的誤區。個別家庭,不僅不能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對子女的反常行為往往採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則在孩子成長中所面臨各種生理、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導致子女產生心理障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教心態可以理解。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與學習要求超過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並且,當孩子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如考試沒考好)時,“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總是更加責難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打罵孩子。結果造成的惡果是:子女怕學習、行為習慣也不好;在學校與同學關係不好,對老師的教育反感;在家裏與父母的關係更是一團糟。有些學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與家長最初的願望背道而馳。我們將從幾個方面對家長進行教育:

(1)全面耐心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家長應充分關注他們的成長情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給孩子充分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條件和機會,注重孩子的心理髮展。

(2)創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子女的錯誤採取嚴厲懲罰、無情打擊,往往沒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模擬對象,並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3)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對子女的關心並不等於對其物質上的絕對滿足,也不是對其精神上的無原則放縱。真正的關心和愛護是從小培養子女的自立自強精神,鍛鍊子女的受挫能力。家庭與學校都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與家長廣泛涉獵孩子保健常識,建立和諧的師生或親子關係,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時地發現並正確的指導孩子在成長期的行為變化。同時,我們學校利用家長學習、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途徑,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近期我們就“家校攜手,共話成長”“感恩我在行動”兩個話題召開了兩次家長會,效果很好。

學習已結束,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3

中國小教師承擔着培養祖國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國小生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既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當前加強學生道德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還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工作者和精神治療醫生。教師的工作就是研究學生個性規律,按其獨特的規律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良好的個性人格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陽光”。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和人格發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最顯著的表現是,難以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他們大多不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更不會根據這些特點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剖析教材,選擇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甚至有的教師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長差異,使用過激語言,冷淡對待成績落後的學生,致使學生心理受到傷害。教師的不健康心理會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有害於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師消極、暴躁、緊張的心理傾向會被學生仿效,最終潛移默化地演變為學生自身的心理品質。心理不健康的教師輕者表現為無故遷怒、惡語謾罵、以罰代教等等,嚴重者則發生虐打學生致殘致死的極端行為。

那麼,究竟那些因素容易使教師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產生心理問題呢?我粗淺的把它歸納為:教師心理問題是在外界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若教師無法對來自社會、家長、學校的壓力有效應對,就容易產生心理行為問題,從而導致心理不健康現象的發生。在當前鉅變的社會和教育改革的環境下,家長和社會比以前任何時候對學校尤其是對教師的期望都高,要求過多,因此賦予教師很多的角色,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當前環境下,社會要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要根據一定社會規定的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特點培養人才,他便擔負起社會的代表者、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的角色。

(2)要在教書育人中,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針對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他又要擔當起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

(3)還要言傳身教,真正成為學生的楷模,他需要擔當起父母、朋友或管理者的不同角色與學生進行全身心的接觸。

(4)從實際需要出發,培養當前和未來需要的實用人才,希望教師能成為研究者和人際關係的協調者等等。

教師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往往是以上諸多之類的社會、家長寄予教師過高的期望,賦予教師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師產生角色衝突,從而引起了心理問題。

首先是社會、家長對教師角色互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衝突。

一方面在考試評價制度、課程、中大學聯考制度沒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長對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會對高升學率、高學歷的要求,以及對教育投入和教學資源的不足,迫使教師不敢過多考慮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而以最高效方法,將最標準答案最直接向學生灌輸,以提高課堂效率,獲取應試高分。另一方面,社會也清楚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主要是靠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發展動力,他們又抨擊應試教育,要求實施以發展創造力和個性的素質教育。因此,中國小教師處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夾縫中,腹背受敵,尷尬不堪。

其次,教師自身利益與教師的角色責任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現代社會的一員,他和別人一樣,有體驗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師角色卻要求與特定的學生維持一種持久(一學年或一屆的時間,而且很慢很難出成果)的關係,這樣就必須使教師較持久地投身於一種特定的情景。但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總想去找一個工作條件、福利條件更好的學校執教。希望自己經濟上豐裕,並且社會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這種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選擇的衝突中,育人者和個人事業成功者的角色衝突,必然使部分教師惶惶不安,對自身工作不滿,直到對教育工作產生厭倦、輕視的心理。

再次,教師偏低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與教師職業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衝突。

新時代要求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而且還是心理工作者、學者、專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教師這個角色確實是不好當的,尤其社會上還存在對教育事業的不理解和對教師的偏見,教師經濟待遇和職業地位偏低,使教師心理感到不平衡,發牢騷,逐漸失去對教師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

還有教師角色定勢的衝突,以及教師角色的彌散性造成的衝突。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知識的權威者和傳授者。但事實上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教師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學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師有時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教師權威受到挑戰,教師心理受到衝擊。教師們強調的誠信、真實、寬容和遵紀守法,往往被學生以大量的欺詐性的商業廣告和某些靠違法、狡詐而發達的成名商人的事實駁得體無完膚,以至教師對如何扮演社會道德的實踐者和人類文明的建設者產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師在改變學生的興趣、行為、態度和價值觀等廣泛的責任裏,很難甚至無法證明取得什麼成就。許多成果的“無形性”,使教師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們的工作是一個無底洞,似乎永遠做不完,永遠看不到盡頭,從而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甚至對教師職業失去興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進。又因為教師扮演的是為人師表的角色,這種職業的神聖感在客觀上迫使教師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長此以往,勢必會使心理不堪重負。

如此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便會導致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如自卑心理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鬱症和失眠等等時有發生。據報載,青島市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在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一貫對學生呵護有加,頗受學生、家長的愛戴,然而有一天卻因一學生上課時過於調皮、搗亂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對該學生連拉帶扯,最後竟抓住學生的手在牆上蹭。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多年累積下來的“心理疲憊素”併發所致。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規律:控制不住是控制太多太過分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麼“好老師成惡人”的悲劇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及自我調控心理平衡能力的不足,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出現偏差。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節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對教師而言,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負擔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問題就如同常見病“感冒”一樣,幾乎人人都會遇到,教師也不例外,因為教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現實問題。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此而產生的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釋放,日積月累,惡劣情緒最終會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極限而爆發。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4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説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説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5

根據當前教育環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前不久開展了心理健康培訓,我充分意識到了當前學校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作為一個老師,尤其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加大對學生心理髮展的學習和關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培養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雖然,國家各大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建立心理諮詢室,全方位為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提供幫助和指導。但是,畢竟,心理學的知識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師都接受過正規的心理輔導培訓的,另外就是心理諮詢室,雖然各學校都有設置,但實事求是的説,一方面是普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的配置都比較簡陋,另一方面,學生對於心理問題普遍認識不夠到位,缺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勇氣,有了心理上的問題,連主動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諮詢室更是難上加難。

這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主動自覺地遵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慮當前的中學教育環境,還是普遍講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的第一標準,學校自然還是將教學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

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師們對於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有的老師發現學生課堂有異常行為,無非就是兩種處理方式,要麼作為課堂搗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為違紀情況處理,要麼以擾亂課堂秩序為由直接訓斥學生,這些都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固然也有不定時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但是由於場地、經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畢竟很少,而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參加,羣體活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綜合來看,真正能夠為學生心理髮展挑起重擔的責任還要落到班主任肩上,還要落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可行最有意義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班會的組織和開展,班主任在班會組織中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合理加入心理素質拓展活動。

包括團隊建設、心理訓練、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團隊遊戲、心理情景劇,等等,將空泛的心理教育化為實實在在的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真實感受,自我內化提升的真正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教育,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的意義是深刻深遠的。

教師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通用6篇)6

10月24日,徐州市星光國小胡運英、陳雷、王皞、彭麗等幾位具有心理諮詢師證的老師參加了由泉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的講座,講座主題為《心理諮詢室新手面臨的課題——實際操作層面》。主講人是張學良副主任醫師。張學良主任系統接受從業資格和技能培訓,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18年,心理諮詢師實操和後續培訓教育13年,具有豐富的實戰、培訓經驗。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幾位老師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們全體學員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穫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

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相信星光的老師會帶給每一顆小星星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讓每一顆小星星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