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太陽系》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2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陽系》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陽系》教學設計

《太陽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從資料中獲取太陽與太陽系的有關知識。

2.學會用間接的方法來觀察太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

科學知識

1. 知道太陽是一個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2. 知道太陽系的組成及行星的排列順序。

3. 瞭解金星的基本情況。

教學準備

有關太陽、太陽系的圖像資料或課件、望遠鏡、鐵架台、紙板、白紙、卡片紙等。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導入

本課的教學導入可以讓學生先來説一説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太陽知識。

二.理解:萬物生長靠太陽

1.討論:怎樣去完成並補充示意圖?用此來表示太陽與地球上萬物的關係。

2.展示與交流:太陽對地球的`影響,進而到對人的影響。教學可圍繞“如果沒有太陽……”展開討論。討論時,教師可啟發學生首先分析:如果沒有太陽,地球會是什麼樣的?當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上風雲雨雪等自然現象;沒有植物,沒有動物……地球成為一個陰冷的“死球”後,這樣人也不能生存。

三.瞭解太陽

1.組織學生觀看課件。

2.強調“恆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陽這樣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星球叫恆星。

四.觀察太陽

1.介紹器材和觀察方法

2.安全教育:

(1)我們不能直接用肉眼觀察太陽,否則太陽光會傷害我們的眼睛。

(2)不能用望遠鏡去直接觀察太陽,以免出現意外事故。

3.組織學生室外觀察

4.交流發現

《太陽系》教學設計2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

過程與方法

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

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並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收集和整理資料,並進行交流,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並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地球與土星的照片,搶答,知道它是誰嗎?

2、他們處在什麼星系中呢?

3、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太陽系。

二、認識太陽系

1、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瞭解太陽系嗎?(學生自由介紹)

2、同學們介紹了你們所知道的太陽系,老師這兒也有一段有關太陽系的資料,想請你們看看,看的時候請注意,影片中的太陽系是由那幾個部分組成的?(放映短片)

3、請同學説明太陽系的組成部分

(恆星、行星、衞星、矮行星、小天體)

三、瞭解八大行星與太陽的關係

提出問題:太陽系的組成有很多,我們在有限的時間無法一一瞭解,所以現在,我們具體看看八大行星與太陽之間的關係,請同學們打開課本56頁,看56頁數據表格,這個表格中反映出了什麼?

1、學生看數據表格。

2、逐步分析表格中各項數據所反映出的各項關係。

(1)遠近:近距離四顆星球均為巖石表面,遠距離四顆星球均為氣體表面。

(2)大小:靠近太陽的星球大小,遠離太陽的星球大。

(3)自轉:靠近太陽的'星球自轉較快,遠離太陽的星球自轉較慢。

(4)公轉:離太陽越遠,公轉速度越慢。

四、建一個太陽系模型

1、八大行星與太陽的關係我們已大致瞭解,可是它們離我們太過於遙遠,為了更好的瞭解它們,我們可以把它們擺放到我們面前嗎?

2、製作模型,該如何製作,直接按照書本上的數據製作嗎?那麼,你們想按照一個什麼樣的比例製作呢?

3、各小組商討製作比例,並計算。

4、公開展示各小組的比列尺及計算所得數據,選擇其中較好製作的一組或幾組進行製作。

5、各小組展示模型,並講解制作思路。

6、提問,在製作過程中有什麼體會和發現。

《太陽系》教學設計3

教學背景分析:

由於《太陽系》這一課知識點較密集,所以我根據六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水平的現狀。這一課的教學沒有像以往那樣在科學教室中完成,而是讓學生們在網絡教室中進行學習。因為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構建“主動、探究、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多種形式,真正為學生提供了立體式的多項交流機會,形成了“教師的學習指導~~學生的個體學習~~學生的羣體合作學習”三要素的優化動態組合,在網絡教學中營造自主探究的寬鬆環境。

我將教學過程分成五個環節:創設情景~~確定研究重點~~自主學習交流彙報~~知識延伸。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太陽系的組成及相關天體的特徵,儘可能多地瞭解太陽系的其它有關知識。

2、探究目標:培養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形成對宇宙天體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根據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運行情況及有關數據,能分析推理出一些基本的運行規律。

教學難點

八大行星的名稱和排列順序及運行規律。

教學準備

網絡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非常好看的錄像片,你們想不想看?(播放一段楊利偉在太空拍攝到的地球)。你們看到了什麼?欣賞完我們美麗的家~地球,你是否也想到太空去看一看呢?

二、自主探究

1.初步探究

教師談話:這節課,就讓我們藉助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親臨”太陽系參觀遊覽。同學們,你們看誰來迎接我們了?(電腦上出現在各自軌道上運行的八大行星)。那就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看你都能發現些什麼?(學生觀察後發言)

學生活動: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説出了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

2.自主質疑

教師提問: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説得也很好。這節課呢,就讓我們重點認識、瞭解八大行星。除了我們觀察到的這些以外,關於八大行星你們還想了解些什麼呢?

學生活動:(發言)

(讓同學們暢談自己的想法,使他們的想法相互滲透。)

3.深入探究

教師提問: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不少,不過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內全部解決,這怎麼辦呢?那就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任意選擇一到兩個進行重點了解。

(網上學習的具體要求:首先請同學們在網上瀏覽自己想要了解的那顆行星,然後再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夾裏,最後再把文件夾裏的資料進行整理並製作成電子文稿再向同學們交流。)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就請同學們迅速地登陸科普網站找到你所要了解的那顆行星。(學生們紛紛上網進行學習,教師巡視並且進行個別指導。)

三、交流彙報

教師談話:讓我們先瀏覽到這吧,同學們瀏覽得可真投入!現在就請把你瀏覽到的信息介紹給你的同伴、好朋友,你們看怎麼樣?你可以招呼他過來,也可以自己走過去相互介紹,開始吧!(同學們討論得可真熱烈)誰願意將你的收穫説給我們全班同學聽呢?(學生邊展示自己製作的電子文稿,邊介紹自己瞭解的那顆行星的情況。)

學生活動:(同學們就這樣各自把自己研究的行星向全班同學作了介紹。)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足自主活動的時間,促進學生自主探索,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使他們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親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四、彙報總結

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瞭解了一年等於兩天的水星,太陽從西邊升起的金星,人類家園的地球,太空中的小地球火星,行星中的老大哥木星,戴着“項鍊”的土星,躺着打滾的天王星,用筆尖計算出來的海王星,最小最遠最冷最神祕的冥王星。

五、知識的延伸

1、教師談話:一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們獲取的知識畢竟是十分有限的,每一位同學的頭腦中都還有許許多多的為什麼沒有得到解答。不過沒有關係,老師向同學們推薦兩個關於天文知識比較豐富的網站:一是科普網站,二是天文台網站,點擊它們,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2、作業佈置:

3、製作太陽系模型

課後小結

本課是在學生們瞭解了太陽系的組成,並詳細研究了流星、彗星、衞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有關八大行星知識的。本課的知識密集,且由於認識對象是宏觀遙遠的事物和現象,讓學生親自感知是非常困難的。若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少,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因此,這節課我安排學生在網絡教室學習,採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當電腦屏慕上展現出整個太陽系運行的三維動畫,形象逼真地把太陽系的外觀和運行狀況展示給學生時,使學生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然後讓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動畫,並相互交流,儘可能多地發現太陽系中有關特點,以對太陽系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網絡天地進行自主學習,最後學生下載、存儲、編輯、製作而成電子文稿,進行交流彙報。

通過計算機網絡學習這一課,計算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自然知識的工具,每一位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勢,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而打破課內外、時間、空間的限制,廣泛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這樣以來,學生不僅可以瞭解太陽系的相關知識,而且還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當然,有關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是學生平時難以直接觀察到的,用直接觀察的方法來完成對太陽系的認識不再是有效的途徑。利用一些資料來幫助學生認識太陽系,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太陽系的模型將是更有效的策略。

讓學生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模型是本課的重要活動。學生根據處理後的數據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佈不是均勻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異很大;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這一活動,不僅會加深太陽和太陽系中的組成天體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理解力,對建立有關宇宙空間的概念十分有益。

《太陽系》教學設計4

一、學習內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星星、月亮、太陽這些天體每天都伴隨着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會對它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探究的慾望。從學生認識的角度來看,這一個單元是讓學生把他們的視野擴大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在科學課堂上嘗試用不同於平時常用的觀察、實驗方法去認識宇宙中的事物,這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意義和挑戰性。但我們也必須清楚地意識到,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來説是有難度的,教師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教學準備,採用合理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本單元教學內容能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

2、學情分析

國小階段從三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程,也就是説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三年的科學知識。通過三年的學習,同學們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我所任教的六年級畢業班,學習氛圍良好。同學們學習態度端正,對世界、對科學充滿了探究的興趣。只是還需要任課老師的指導和提點。

3、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體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八大行星從近到遠排列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過程與方法:

知道組成太陽系的天體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會運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太陽系;能對數據、信息按需求進行處理,並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來建立太陽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的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課外能積極地從事信息收集活動;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關太陽系的信息;能創造性地製作太陽系模型;意識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資料是科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並且是可以被認識的。

4、教學重點

太陽和圍繞它運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

5、教學難點

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6、教學準備

太陽系圖片、課件、八大行星數據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二、教學環境選擇

□√簡易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網絡教室□移動學習環境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認識太陽系

1、自學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你知道哪些天體在圍繞着太陽運動嗎?

(2)你能説出課件圖片中太陽系各成員的名稱嗎?

(3)你能向大家介紹其中一個成員的特點嗎?

2、舉行一次介紹太陽系交流會(提前佈置,每組介紹一種天體:太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流星等)

3、小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八大行星(包括衞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一個天體系統。

二、建立太陽系模型

1、提出任務:建一個太陽系八大行星模型

2、討論:建立這個模型,要解決哪些問題?

(每個行星的大小、排列的順序、繞太陽轉動的軌道和方向等)

3、從書本里查找八大行星的數據資料。

4、教師提供八大行星的大小比較圖,讓學生進行直觀比較。

5、用橡皮泥捏太陽系八大行星各成員的大小。如果把木星的直徑捏成7釐米大小,那麼其他行星的直徑大約捏多少釐米?

6、按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的順序擺放在桌面上

7、思考並回答:各大行星是按什麼方向繞大陽公轉的?哪個行星公轉週期最短,哪個行星公轉週期最長?有什麼規律?

8、思考並回答:各大行星在公轉的同時還在自轉嗎?哪個自轉最快?自轉方向都一樣嗎?哪個自轉方向與眾不同?

9、思考並回答:如果讓各大行星繞太陽公轉,在桌上行嗎?為什麼?

三、觀看一段關於介紹太陽系的視頻

1、拓展性提問: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

2、你還有什麼疑問?

四、教學評價設計

1、評價方式與工具

□√課堂提問□√書面練習□製作作品□測驗□其它建立太陽系模型

2、評價量表內容(測試題、作業描述、評價表等)

作業:課後收集關於太陽系的資料,並與全班同學交流

五、備註

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學意外及相應的應急預案等

1、準備紙質圖片代替ppt

2、演示模擬實驗代替視頻

《太陽系》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太陽系的構成,九大行星的一些特徵及其運動規律。

2、通過對太陽系的認識,使學生體會到宇宙中的天體是相互聯繫的、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資料的閲讀、研究能力。

教學準備:

1、有關太陽系的圖片資料。

2、介紹宇宙天體的科普書籍數本。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我們知道太陽是一個發光、發熱的星體,體積、質量都相當大;我們又知道地球帶着它的衞星──月球圍繞着太陽不停地轉動。除地球外,還有哪些星體也圍繞着太陽在轉動呢?這是我們本課要研究的問題。

二、瞭解構成太陽系的星體

(1)出示太陽系掛圖或投影片。

①提問:你們瞭解了太陽系的那些知識?

小結:像太陽這樣自己能發光發熱的天體叫“恆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光的天體叫做“行星”。自己不發光,圍繞行星運行轉動的天體叫衞星。行星和衞星自身都不能發光,我們之所以能見到它們,是它們反射了太陽的光。

②圍繞太陽旋轉的有哪些星體?

③指導閲讀:看九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圖片作出回答。

小結: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運行的行星及其衞星、彗星、流星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板書課題)太陽系是一個很大的天體家族。

(2)瞭解圍繞太陽轉動的九大行星的名稱。

提問:圍繞太陽轉動的行星中,大行星有哪幾顆?

學生回答自己對太陽系已有的瞭解。

(1)我們知道太陽是太陽系裏唯一發光的恆星。

(2)太陽是恆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衞星。

(3)太陽系裏有太陽、九大行星、小行星、衞星、流星、彗星等。

(4)太陽系裏有九大行星,按距離太陽的近遠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更生 、冥王星。

(5)每顆行星都有自己的運行軌道。

三、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1) 瞭解九大行星運動的特點。

①談話:請同學們繼續研究,重點閲讀、分析圖片和資料:“九大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圖”、“九大行星體積比較示意圖”、“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九大行星數據表”以及從太空探測器拍回的一些行星面貌的照片,先找共同的特點,再找各自的特點,並説出你得出結論的依據。

②討論:九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概況。

(2)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①根據“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九大行星數據表”,用橡皮泥表示九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試着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②請你們四人小組討論,設計一個方案,説説怎樣做這個實驗。

③假如太陽的直徑縮小為14釐米,其他行星的直徑該是多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又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遊戲嗎?

九大行星環繞太陽旋轉有下列一些特點:

(1)九大行星都是按逆時針方向環繞太陽公轉的;

(2)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

(3)公轉的軌道幾乎在同一個平面上;

(4)它們圍繞太陽不停地轉動而沒有飛離太陽,是因為太陽的巨大引力作用。

(5)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6)小組合作操作實驗:把表中行星與太陽距離按相同的比例縮小,將“太陽”及“九大行星”在桌子上排開。

(7)學生遊戲:學生做一回“九大行星”,到操場上去圍繞“太陽”轉一圈。

四、小結延伸。

(1)太陽系是有哪些天體組成的?

(2)在建造模型程中你有什麼體會和發現?

學生交流彙報。

《太陽系》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正確描述太陽系的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初步建立太陽系的概念。

2.能感受八大行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遙遠,進而感知太陽系的龐大。

3.能通過閲讀、整理資料初步瞭解八大行星的特徵。

4.能與同學交流蒐集到的資料以及自己的學習感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感知太陽系

1.通過觀看錄像導入新課,初步感知太陽系。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已經通過查閲資料對太陽系有了一些瞭解,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索太陽系的奧祕(指幻燈片)。先來看一段錄像,看完以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比如:太陽系有哪些成員,它們是按什麼順序組成的,又是怎樣運動的呢?一起看。

(播放錄像,師生共同欣賞)

2.通過交流,初步理解太陽系。

師:誰先來説説,太陽系有哪些成員?

(學生髮言)

師:八大行星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呢?

(學生髮言)

師:八大行星又是怎樣運動的呢?

(學生髮言)

師:你們看得特別認真,知道了許多太陽系的祕密。

(指圖)太陽系裏有太陽和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一邊自轉一邊繞太陽公轉。

八大行星按順序排列在太陽的周圍,它們距離太陽到底有多遠呢?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資料,(出圖片)這是八大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你能試着讀讀嗎?

(學生自讀)

師:誰來試着讀一讀?

(學生試讀)

師:只是讀這些大數還是很難想像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到底有多遠,下面我們來個觀日旅行,親自感受一下。(出示表格)

老師想問問你們,你知道是什麼把咱們的“神舟七號”送上太空的嗎?(火箭)對,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它的速度是每小時27000千米,相當於每秒鐘7.5千米,也就是它不到1秒鐘就能從咱們學校飛到北國商城。真是太快了!現在我們就坐火箭分別從地球、火星和海王星出發進行觀日旅行,需要多長時間呢?(出示幻燈片)可以通過這樣的計算(出示幻燈片)路程除以速度等於時間,從地球到太陽大約需要5556小時,這麼多小時是多少天呢?大約是232天。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感言)

師:從地球到太陽需要5556小時,一小時是多少秒啊?(3600秒)從地球到太陽得有多少個咱們學校到北國商城那麼遠呀!

師:從火星到太陽和從海王星到太陽地時間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計算(出示幻燈片)從火星到太陽需要352天,從海王星到太陽需要19年,你又有什麼想説的?

(學生感言)

師: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真是太漫長、太遙遠了,然而這只是行星到太陽的直線距離,我們知道八大行星一直在不停地環繞太陽運動,使得太陽系是一個圓盤形,多麼龐大的太陽系呀!!現在靜下心來,試着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太陽系是什麼樣的!

(幫助想像):太陽系的中心是巨大的太陽,八大行星按順序排列在太陽的周圍,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然後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離太陽最遠的海王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特別遙遠,如果從海王星乘坐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到太陽得需要19年,而且八大行星一邊自轉一邊繞太陽公轉。

3.藉助模型,初步建立太陽系的.概念。

師:好,睜開眼睛吧。老師製作了一個太陽系的瞬間模型,(出示模型)來看看跟你想象的是不是一樣?

師:(指太陽)這是什麼?

生:太陽。

師:(指八大行星)它旁邊這些星體呢?

生:八大行星。

師:(指太陽)太陽是太陽系中惟一一顆發光發熱的恆星,它以巨大的質量,吸引着其它成員按照一定的軌道,環繞自己運動。

(指八大行星)八大行星離按順序排列在太陽周圍,這是——水星,然後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它們在自轉的同時沿着各自的軌道繞太陽公轉。

(指模型)太陽系就是這樣一個運動着的井井有條的天體系統。它非常龐大而且擁有無窮的奧祕。

(二)探索太陽系的奧祕

1.提出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師:老師知道在查閲資料的過程中,你們有很多感興趣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出示幻燈片,教師讀)

(1)八大行星哪些是固態星,哪些是氣態星?

(2)八大行星的體積有多大?

(3)八大行星有沒有衞星?

(4)八大行星的自轉和公轉是怎樣的?

師:你還可以研究感興趣的其它問題。(出示:我感興趣的其它問題……教師讀)

師:為了幫助你們研究,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張表格,

(出示表格)

(見下頁)

行星小檔案

我們小組想研究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八大行星的特徵跟它在太陽周圍的排列順序有什麼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指表格)我們該怎麼研究,怎麼閲讀蒐集到的資料呢?首先經過小組討論確定想研究的問題,然後找出需要的內容,再找到關鍵的字、詞、句子和段落勾畫出來,並且用簡單的文字記錄在表格裏,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現在就從這些問題裏面(指圖)選擇一個或者兩個你們感興趣的進行研究,開始吧。

(小組交流,整理資料)

2.彙報交流,探索太陽系的奧祕。

師:大家都有不少收穫,八大行星哪些是固態星哪些是氣態星,誰先來説説?大家注意聽,看他説的對不對,你有沒有補充。

(學生介紹)

師:(指模型)離太陽比較近的四顆行星是固態星,離太陽較遠的四顆行星是氣態星。它們的體積有多大呢?

生:水星體積最小,木星體積最大;八大行星的體積分別是:......

師:老師也蒐集到了這些數據,(出示數據)那個小組有補充?

(學生髮言)

師:八大行星按體積排序(出示幻燈片)四顆氣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體積比較大,它們也是離太陽較遠的行星,而四顆固態行星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的體積比較小,它們也是離太陽較近的行星。這是四顆固態行星,誰的體積最大?(地球)地球體積大約是水星的18倍。那四顆就更大了!最大的木星體積大約是地球體積的1300多倍。如果把它們和太陽放在一起呢?(出示圖片)你有什麼想説的?

(學生感言)

師:太陽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八大行星已經夠大了,太陽更大,真不愧是一家之主。太陽系大家庭的八個孩子也就是八大行星有沒有衞星呢?

(學生交流)

師:八大行星的自轉和公轉是怎樣的呢?

(學生髮言)

師:哪個小組研究其它問題了?

(學生彙報)

師:你們真棒!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這麼多的知識。

(本部分藉助模型)

(三)整體感知太陽系,形成太陽系的概念

師:(指圖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太陽系裏有太陽、八大行星和它們的衞星,你知道這個大家庭裏還有哪些成員嗎?

生: 太陽系除了太陽,八大行星,衞星還有小行星.慧星,流星體.

師:誰再來説説?

生:…….

師:你們知道得真不少!現在我們再次藉助錄像來欣賞龐大、壯美的太陽系。(視頻)

師:(出圖片)太陽系原來有九大行星,但是由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資格,降級為矮行星,所以現在的太陽系就是由太陽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它們的衞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師:太陽系非常龐大,也擁有太多的奧祕,今天我們只是認識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你一定還有許多問題想知道答案,比如為什麼離太陽近的行星是固態星體積比較小,而離太陽遠的行星是氣態星而且體積大,為什麼氣態星衞星數量多,為什麼金星跟其它行星自轉方向不同,冥王星為什麼被取消行星資格?彗星為什麼會拖着長長的尾巴?等等。.那麼,我們就一起繼續關注太陽系,更多的奧祕等着你們自己去探索發現。

第二課時

一、提出任務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太陽系的許多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根據上節課學到的知識來做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二、明確方法

師:製作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製作提示。

(一)把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1.5億千米作為一個天文單位,用這個天文單位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並記錄下來。

(二)用2釐米代表一個天文單位,按比例換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

(三)以“太陽”為圓心,分別以換算後各“行星”到“太陽”之間的“距離”為半徑,畫出各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圖,形成太陽系的模型圖。

(四)選擇適當的材料做“行星”,將它們放置在模型圖中各自的運行軌道上,做成一個太陽系模型。

三、自主設計

師:現在請大家根據計算結果,設計自己小組的太陽系模型。(啟發有興趣的學生考慮行星的大小。)

四、展示交流

總結建模的過程、方法和注意問題。各小組交流從計算設計到製作模型的過程。

《太陽系》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科學探究:能通過查閲資料的方式獲取太陽系組成的相關信息,能用數學的方法處理太陽系行星的資料,用繪圖、製作模型等方法表現太陽系行星的相對大小和相對位置關係,構建太陽系模型。

科學態度:

1.能基於證據質疑並評價別人構建的太陽系模型,能對構建太陽系模型的活動進行過程性反思,並對探究過程進行總結性評價。

2.能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建構太陽系模型的任務。

教學重點:能通過查閲資料的方式獲取太陽系組成的相關信息,知道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知道太陽系中有八顆行星,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學的方法處理太陽系行星的資料,用繪圖、製作模型等方法表現太陽系行星的相對大小和相對位置關係,構建太陽系模型。

教學過程:

一、引出新課

教師談話導入:各位同學大家好上節課,我們通過模擬實驗和推理分析等方法對太陽、地球和月球進行了深入地研究。知道了月球、地球在自轉的同時,月球圍着地球轉,地球還會圍着太陽轉。接下來,我們將視角繼續擴大——宇宙空間中,除了地球以外,還有一些天體也在圍繞着太陽運轉,它們和太陽一起構成了太陽系。今天,我們繼續像天文學家那樣,彷彿把自己置身於宇宙空間中去俯瞰太陽系,開啟對《太陽系》一課的研究。

環節意圖:教師談話,從舊知引出新課,激發探究興趣。

二、認識太陽系

(一)獲取初始概念,聚焦問題

1.交流已知

ppt出示太陽系八大行星圖片

提問:首先,教師想問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太陽系的哪些信息?

追問:在太陽系“大家族”中,還包括了哪些天體?

你們還想了解太陽系的哪些信息?

2.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同學們對太陽系有了一些瞭解。隨着我們對宇宙天體學習、研究的深入,很多同學對太陽系的組成、各個行星的特點、運動規律等都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下面,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進一步去了解太陽系這個“大家族”。 (二)自主學習,瞭解太陽系組成

ppt出示學習卡及資料庫

教師過渡語:為了讓各組同學們更好地展開學習,老師提供給大家一個資料庫以及學習卡。同學們可以藉助資料庫中的資料,個人或者分組開展學習,是不是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同時把你們瞭解到的信息記錄在學習卡上。

資料庫(一)文字呈現瞭解太陽系基本組成,完成學習卡。

教師引導:通過學習,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穫,可以和老師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ppt播放太陽系視頻資料

教師過渡語:有的同學通過資料庫中的視頻進行了學習。希望更多的同學們也能認真觀看。

PPT出示太陽系八大行星圖片

教師過渡語:學習卡中提到: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怎樣排列與運轉的?通過學習,結合蒐集的資料,你們是怎麼認為的'?

教師評價:同學們通過邊閲讀、邊思考、邊交流,不僅知道了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且還知道了太陽系的組成——以太陽為中心,圍繞它運轉的八大行星、以及圍繞它們運轉的衞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同時,有的同學又提出了想去深入瞭解八大行星的新問題。

教師過渡語:隨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同學一定都產生了共鳴。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具體有哪些特點?其中最大的行星、最小的行星是哪顆?離太陽最近、最遠的又分別是哪一顆?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走近八大行星,具體瞭解一下。

播放視頻: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基本介紹以及太陽系8顆行星的有關數據

教師引導:相信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獲取了很多有關八大行星的相關信息。接下來,請同學們根據所學、再結合前期蒐集的資料嘗試着製作“行星身份證”,可以幾位同學分工合作,也可以獨立完成。大家準備筆、硬卡紙和剪刀,動手來試一試。

ppt出示“行星”身份證

(三)實踐活動:建立“太陽系”模型

教師過渡語:這位同學很會思考,在對宇宙的探索過程中,他不僅僅侷限在掌握數據或者對文字資料的學習上,而是更希望將視角聚焦到宇宙空間中,來看一看太陽系究竟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我們所描述的這樣?相信其他同學對此也想一探究竟吧。下面,為了更加直觀形象地瞭解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我們根據剛才的數據以及前期所瞭解的內容,試着建立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1.處理行星相對大小的數據

教師引導: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太陽系8顆行星的有關數據》,想一想,要建立太陽系模型,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考慮?

教師引導:同學們思考問題不僅全面,而且思路清晰,積極動腦筋想到的辦法也不錯。按照同學們所説,我們先來看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徑這一組數據,如果把地球的赤道直徑作為1個長度單位,其他行星相對於地球的大小分別是多少呢?同學們可以動腦筋算一算,並將計算的結果記下來。同學們是否聽明白了,也可以動筆計算一下。

教師過渡:同學們可真棒!接下來,根據剛才計算的數據,我們可以用哪些物體來模擬八大行星呢?大家有好主意嗎?

2.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據

教師引導:同學們根據數據,進行了合理地核算,接下來,大家可以親自扮演太陽以及八大行星,根據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及特點照着做一做,把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狀態呈現出來。哪些同學願意來扮演呢?

3.建立太陽系模型。

(1)在教室裏建立模型

教師引導:太陽、八大行星都有同學來扮演了。哪個空間能模擬整個太陽系

(2)到操場上建立模型。

PPT播放視頻

①確定太陽的位置,如操場中央。

②依次用皮尺測量出八顆行星與太陽的相對距離,以太陽為圓心畫出近似圓形軌道。

③9名同學分別拿着太陽及八顆行星模型,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站立。

三、回顧與反思

教師引導:今天,我們首先回顧已知,聚焦研究問題,通過自主學習,瞭解太陽系的組成;動手嘗試,建立“太陽系”模型。回顧今天的研究過程,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教師引導:在剛才所建立的太陽系模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評價:同學們,老師十分認同你們的想法。更欣慰地是看到你們對太陽系的研究越來越深入。

PPT出示銀河系結構圖

教師提問:大家仔細觀察,對比中思考:在廣袤地宇宙空間中,太陽系給你帶來什麼感受?

學生:宇宙很大,太陽系反而很小。

教師總結:在浩瀚地宇宙中,太陽系僅是人類已經探測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除了太陽系之外,宇宙中還有其他星系嗎?下節課,我們會將視角繼續擴大,探索太陽系之外的宇宙空間,期待你們在探索宇宙單元有更多的收穫。

環節意圖:回顧,總結收穫。提高模擬研究能力。

四、機動環節

教師過渡語:最後,讓我們學唱一首動聽的歌曲——《太陽系之歌》

PPT播放《太陽系之歌》音頻和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