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05K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 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瞭解“故鄉”的人文,激發為故鄉富強而勤奮學習的激情。

2. 品味富有哲理的語言,體會字裏行間飽含的深情。

3. 學會使用“評點”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重點、難點

重點:

瞭解“故鄉”的人文,體會字裏行間飽含的深情。

難點:

品味富有哲理的語言。

設計思想

《我心歸去》是蘇教版必修一“月是故鄉明”專題“漂泊的旅人”板塊的第二篇文章,這個板塊前有老舍的《想北平》後有柯靈的《鄉土情結》。《想北平》和《我心歸去》典型地體現了人與故鄉的關係和人對故鄉的特殊情感;而《鄉土情結》則梳理了人與故鄉的經典情結,是這一板塊的總結與昇華。

本專題是文本研習專題,專題要求教師創設文本解讀的情境,指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來研習文本,鼓勵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與文本、編者、教師、同學交流,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以及它對人精神世界的滋養。

高一學生在學習這個專題之前,已經學過“向青春舉杯”和“獲得教養的途徑”兩個專題,接觸到的文體有詩歌、散文等;學生還學習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初次領略了故鄉在人心深處的永恆魅力。由於閲歷不深,高一的學生還是較難理解語句中藴含的哲理,尤其是對“故鄉”人文的理解,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這作為教學的難點。“誦讀品味”、“獨立評點”和“探討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文字表面,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瞭解人文,因為不管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主旨的把握總是建立在對文本的解讀上的,而不是架空分析出來的。

教學資源

一.資料輯錄。

韓少功(男)(1953- )筆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長沙人。1969年國中畢業後,下放汩羅縣的農村插隊。1974年調縣文化館工作,開始發表作品。執筆含有大量史料的傳記《任弼時》(與甘徵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

1979年發表短篇小説《月蘭》(人民文學1979.4)在文壇嶄露頭角。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2年畢業後在湖南省總工會的.雜誌《主人翁》任編輯。1984年調作協湖南分會從事專業創作。到海南後1988年開始主編《海南紀實》雜誌。

1996年與同仁策劃文人雜誌《天涯》,任雜誌社社長,發行後廣受好評。出版有中短篇小説集《月蘭》、《飛過藍天》、《誘惑》等,文藝理論《面對神祕空闊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長篇小説《馬橋詞典》(作家出版社)因其標新立意的形式嘗試引起各方爭論。對傳統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批判是其創作的一個基本主題,他的《西望茅草地》和《飛過藍天》分獲1980、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他是1985年倡導“尋根文學”的主將,發表《文學的根》(作家1985.4)提出“尋根”的口號,並以自己的創作實踐了這一主張。比較著名的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現了向民族歷史文化深層汲取力量的趨向,飽含深邃的哲學意藴,在文壇產生很大影響。

有短篇小説集《歸去來》,中篇小説《爸爸爸》、《女女女》,長篇小説《馬橋詞典》《暗示》等。

2002年4月獲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勛章”

《我心歸去》是他訪問法國歸來後的一組散文中的一篇,總題是《訪法散記》。

二.相關文本

靈魂歸處是故鄉

哲學原本就是懷着一種鄉愁的衝動去尋找家園。———諾瓦利斯(Novalis)

席慕容曾在一個訪談節目裏談及家鄉,大意是這樣的:雖然我不是在內蒙古長大,也從沒有生活過,可是當我追隨父親的心願,踏足這片草原時,我還是感動得流淚了……我知道,我回家了……彷彿我已在這裏生活許久……

其實,所謂鄉愁中所提及的“鄉”,不僅僅指向實際意義上的故鄉,出生的地方。所感懷的,唏噓的是屬於自己靈魂的那方淨土,它是精神的,非公有的。它可以與人共鳴,卻無法共同體會個中滋味。我們一生不停,行走於路上,為的就是尋找自己的靈魂家園,家的歸宿感。但是,身處這個紛亂的世界,總是有着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變化,我們雖然尚不為“垮掉的一代”,可撲面而至的膨脹化信息資訊讓我們無所適從,浮躁的心態始終在城市上空盤旋,久久不肯着地;我們的一半血液裏仍存有真摯但易破的氣泡,另一半血液卻充斥着現代的失落元素。

有一句話被都市現代人常掛在嘴邊:真沒意思!———什麼沒意思?是生活本身還是生活本質?我們漂浮在水面,沒有紮根,精神上的空虛反覆,使得我們還在不知倦意地找尋着靈魂的歸處。而那些找到的人是幸運的,他們純淨自然,笑得燦爛。

哲學家奧古斯丁説:“我的靈魂啊,不要移情於浮華。”像拂去物體表面的塵埃一樣濾去浮於靈魂表象的東西之後,沉澱下來的就是迷失在從前的最本質的東西。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三. 唐詩中表現家園之思的名句

1、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錢王羽《未展芭蕉》

2、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韋應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

3、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趙嘏《寒塘》)

4、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5、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劉皂《旅次朔方》)

6、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杜牧《題齊安城樓》)

7、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8、日幕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

——吳融《金橋感事》)

9、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李白《渡荊門送別》)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11、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杜甫《絕句二首》)

12、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杜牧《秋浦途中》)

13、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劉禹錫《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送別》)

14、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古園心。

——(杜甫《秋興八首》)

15、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崔塗《春夕》)

16、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17、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關》)

18、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杜甫《江漢》)

19、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白居易《花非花》)

20、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21、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高適《除夜作》)

四.教學PPT

教學設計

説明

導入。藉助ppt,教師導語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觀看ppt

ppt出示課題,利用詩詞或歌曲導入新課。

簡介詩人生平及時代背景

觀看ppt

簡要介紹寫作背景

指導誦讀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用筆畫出自認為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朗讀、勾畫

1、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2、我當然知道,我會對故鄉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於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3、沒有故鄉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遊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湧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導讀課文

主導學生活動:

提出問題:

(1)用文中的詞語概括作者故鄉的特點。

(2)面對這樣的故鄉,你會生髮出怎樣的情感?作者對此流露出了怎樣的情感?

速讀、概括、思考

(參考答案:貧瘠髒亂:浮糞四溢,擁擠不堪,陰沉連日……)

(參考答案:難過,不滿,厭惡……;親切,激動)

主導學生活動:提出問題:

(3)法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作者用了哪些詞對法國進行了描繪,請作簡要概括。

(4)面對優美的異國他鄉,你會怎麼想?作者的情感又是如何?

概括、發言。

(參考答案:優美,風雅富貴:繁華酥骨,靜謐侵肌,幽深奇詭;“家”:雅靜、大、環境優美——物質環境優裕。)

(參考答案:讚美,依戀,滿足……虛空)

主導學生活動:

本文有很多描寫生動或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對哪些句子深有感悟,你是怎樣理解的?整理在對話欄當中。

閲讀、思考、評點、分組交流。

小組討論的方式有利於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在分析語句時要求朗讀可以深入體悟情感。

示例:(1)故鄉意味着我們的付出

評點:它與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真正懂得古人“遊子悲故鄉”的情懷——無論這個故鄉烙印在一處還是多處,在祖國還是在異邦。

(2)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

評點:(那個韓麥爾先生不是説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嗎?怎麼作者連用三個法語表達出了一種什麼情緒呢?)厭煩,身在異國,言語不通,作者簡直度日如年!這是用反覆來表達自己思鄉的。

(3)“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

評點:無聊至極的舉動,誇張的細節寫出了作者無所事事的那份要發瘋的感覺,(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望天花板半天的?)細節描寫“見微知著”,運用誇張更形象表明作者在異鄉的孤獨無聊。

引導學生探討作者對“故鄉”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總結全文

思考、討論、發言。

① 故鄉是生命之根(故鄉有“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所以故鄉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故鄉不會使你真正失望,你對故鄉的失望其實是一種期望);

②故鄉是奉獻之所(只有在故鄉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

③故鄉是無價財富(只要真正擁有故鄉,便會擁有“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板書:“故鄉”人文及“生命之根”、“奉獻之所”、“無價財富”)

拓展延伸

以“想家”為話題,通過聯想和想象,通過具體的意象來抒寫你的思鄉情。

當堂寫作並朗讀交流

作業設計是為了使學生體悟本文藴含的哲理,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家園之思;也為了學以致用,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課堂反饋

主導學生活動:

當堂練習

練習、交流答案

內容附後,要求當堂完成後,生生、師生之間交流答案。

課後測評

佈置作業

課外練習

內容附後

板書

我心歸去

韓少功

人在異鄉 心歸故鄉 “故鄉”人文

雅靜奢華 貧瘠髒亂 對 生命之根

繁華酥骨 浮糞四溢 奉獻之所

靜謐侵肌 擁擠不堪 比 無價財富

幽深奇詭 陰沉連日

感受:冷清、虛空、 惦念、親切、發瘋 激動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2

《我心歸去》是“漂泊的旅人”這一板塊中的第二篇,對於“獨在異鄉為異客”的人來説,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情愫。本文的價值在於:第一,瞭解作者的異國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思考母語之於人的意義,語言(母語)是人心靈的家園。第二,引導學生反覆研習文本並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探究“故鄉”的文化內涵,以及“故鄉”之於人精神世界的滋養。第三,引導學生品讀作者在表達獨特的故鄉之思時所用的飽含情感、富含哲理的語句。

一、教學目標

1.揣摩作者飽含情感、富有哲理的語言。

2.引導學生探究“故鄉”的文化內涵,以及“故鄉”之於人精神世界的滋養。

3.瞭解作者的異國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思考母語之於人的意義,語言(母語)是人心靈的家園。

二、教學重點

1.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2.引導學生探究“故鄉”的文化內涵,以及它對人精神世界的滋養。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席慕蓉説:“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故園之思是心理細胞不能變異的遺傳基因,代代相傳。國慶長假,每一個離家在外的學子都會慨歎:“回家的感覺真好!”是啊,強烈的思鄉之情縈繞在每一個出門在外的遊子心頭,凝結成了一個永恆的思鄉情結,從古時吟唱到今日,就連遠在異國他鄉的韓少功也在心底裏深切地呼喚着——我心歸去。

二、關於作者及本文

韓少功,1953年生,湖南人長沙人。作品有《爸爸爸》、《馬橋字典》等。

《我心歸去》是中國當代作家韓少功訪問法國歸來後一組散文中的一篇,總題是《訪法散記》。

(此處對作者的介紹不易過多,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

三、文本研讀

(一)走近文本

1.初步感知

學生自由閲讀文本,用鉛筆標畫出觸動自己心靈的語句,並寫下自己初步感知的話語。

2.咀嚼品味

再次自由閲讀文本,圍繞“我心歸向何方”,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知識積累、情感態度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理性分析,對自己欣賞的語句進行點評。在疑問處標記相關符號。(可在同學之間交流自己的點評)

(二)走進文本

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深層世界。

問題一:作者是怎樣描寫法國的“家”以及他的故鄉的?

“一幢雅靜的別墅。兩層樓的六間房子四張牀三個廁所全屬於我,怎麼也用不過來。房子前面是藍海,旁邊是綠公園。很少看見人……”

“我的故鄉沒有繁華酥骨的都會,沒有靜謐侵肌的湖泊,沒有悲劇般幽深奇詭的城堡,沒有綠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緒的大森林。”“浮糞四溢的墟場、擁擠不堪的車廂,陰沉連日的雨季”。

法國的“家”與故鄉顯然形成了一種對比:一個是物質環境非常優裕的風雅富貴之邦,一個卻充滿了貧瘠與髒亂。(在異國與故鄉的強烈對比之下,學生們自然會生出疑問:這樣一個風雅富貴之邦,這樣優裕的物質環境,是許多人求之而不得的,為什麼“我心”卻要偷偷“歸去”呢?)

問題二:從法國優裕的物質生活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作家怎樣的心情?

“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你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裏,你拿着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後要去向何方。”“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那不是深谷,那裏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難耐的冷清”“只有虛空”“移民的日子是讓人發瘋的”。

作家用誇張的細節渲染了寂寞、孤獨與空虛。細節在散文作品中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藴藏於字裏行間的難耐冷清任誰都看得出。而這種難耐的冷清超過了優裕生活的吸引力,使作家的心偷偷地歸去,甚至對唾手可得的移民資格也不屑一顧。

發散性問題:

a.作者寫“這裏的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聲音的包裹中,根據你的成長經歷談談周圍與你有關的聲音有哪些?

提示:每個人都生活在聲響的包圍中,這些聲響與你有關,比如家人“譁”的開門聲,比如媽媽的呼喚聲,比如熟悉的雞鳴狗吠聲,比如朋友走近的腳步聲,比如你喜歡的歌聲……

然而在法國,在作者的耳朵裏,這裏的一切聲響都棄他而去……

b.當這些熟悉的聲音遠離的時候,當你遠離自己母語的時候,作者説“電視廣播以及行人的談話全是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結合的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提示:語言(母語)是人心靈的家園。熟悉的語言會引起你對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羣、熟悉的文化的認同。如崔顥的“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等等。

三、結課

深刻領悟文中作者將法國之“家”與故鄉的對比,結合自己的故鄉情形,寫一段話。

“我的故鄉雖然沒有……卻有……,雖然沒有……卻有……,雖然沒有……卻有……,雖然沒有……卻有……”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自己的書寫練習。

二、文本研讀

問題:“我心歸去”的原因之一是難耐冷清的寂寞,那麼還有其他原因嗎?再次引導學生探尋“我心歸去”的原因,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關鍵語句深入挖掘。

“倒不是特別害怕孤寂,而是惦念親人”

“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為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的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

“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

“我心歸去”的真正原因是對“故鄉”的思念。“故鄉”對遊子來説,不僅是一片物理的地域,更是一片精神的沃土,時時引他回望。故鄉有最讓人感到親切和激動的“過去”,哪怕親人也不存在了,但只要有“過去”,“我心”就會“歸去”。

(《我心歸去》雖然哲理性很強,但它的哲理不是單純説理,而是和抒情結合在一起,也就決定了文章在語言上的特點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來表達,或在看似簡單而尋常的用詞中,滲透着作者對故鄉的熱戀之情,這是應該引導學生去品味和感受的。所以,教學中我們應把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情感的作為重點。)

結合上一課學生點評課文過程中的疑問,帶領學生與文本中的語言、文化對話。

1.與文字對話

問題一:“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為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作者為什麼把故鄉説成是“一片熱土”?“至少”一詞在這裏該如何理解?

問題二:既使沒有親人,人們也“沒法不時常感懷”,因為故鄉有“他的過去”,結合文本思考這裏“過去”包含什麼?(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你的血、淚,還有汗水。)

問題三:“血沃之地將真正長出金麥穗他趕車謠”,什麼是“血沃之地”?為什麼生長出來的是“金麥穗和趕車謠”?(參考: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全身心耕耘的土地,如果把我們的愛都奉獻給這片土地,那麼這片土地一定會收穫收穫富裕和美麗。“金麥穗”代指有價值的豐裕的物質收穫,“趕車謠”代指代勞動中收穫的精神創造。)

2.與文化對話

問題一:由上文的分析,可見“故鄉意味着我們的付出,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這是否意味着有的人是沒有故鄉的,引導學生重新思考“故鄉”的含義。

字典中對“故鄉”的解釋是“出生地或長久居住地”,按此解釋,每個人都應該是有故鄉的,但在本文中,作者明確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看法――“故鄉意味着我們的付出”,可見,沒有為自己的故鄉艱苦勞動和奉獻過的人,是無法真正擁有這個故鄉的。

發散性問題:依照作者對“故鄉”的理解,沒有付出的人是沒有故鄉的,那麼他在離開家鄉後就不可能想家、戀家,同學們能否在歷史中或現實中找到例子來佐證這個觀點?(樂不思蜀的劉禪。等等。)

問題二:沒有故鄉的人,他的“身後一無所有”,請同學們思考,文中的“身後”一詞應如何理解。(參考:心靈可以寄託和迴歸的地方)

問題三:至此,請同學們思考“故鄉”一詞的文化內涵。(參考:不僅是人們的生息之地,更是人們的精神家園。)

三、結課

我們無須誇張故鄉的意義,無須對文化的地域性積累過分地固守。我們在不可逆的時間裏遠行,正在捲入越來越範圍廣闊的文化融會,但我們無論走出多麼遠,故鄉也在我們血液裏悄悄潛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湧上我們的心頭,使我們忍不住回頭眺望。

“回望故鄉,是每一個人自我辨認的需要,也是遠行的證明。”——韓少功

四、作業

1.積累並背誦文中的優美語段。

2.收集有關故鄉之思的詩詞文,在分析理解其深層藴意的基礎上寫一篇以《故鄉是我情感的歸宿》為題目的演講稿。不少於800字。課下完成。(建議)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的語言

3.理解作者對“故鄉”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揣摩作者飽含感情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理解作者對“故鄉”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請學生查找我國古典詩詞中反映家園之思這一主題的名篇名句。

2.請學生預習《我心歸去》,思考文章在反映家園之思主題上的獨特之處。

二、導入課文

1.解説:第三專題的標題“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杜甫的詩《月夜憶舍弟》中的名句。詩人身處他鄉,舉頭望月,因為熱愛故鄉、思念故鄉,所以感情上覺得故鄉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這就是家園之思。

2.交流:我國古典詩詞中反映家園之思這一主題的名篇名句。

如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益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等。可引導學生積累,還可營造思鄉氛圍。

3.討論:《我心歸去》在反映家園之思主題上的獨特之處。

大部分寫家園之思的作品着眼於怎樣思鄉,《我心歸去》更多在探討為什麼思鄉。(此教學環節可靈活處理。如學生不能體會出《我心歸去》的獨特之處,可由教師點出,或在研習課文之後讓學生再次討論)

三、研習課文

(一)把握課文的主體框架

1.在文中找出點題的句子,思考“我心”是從哪裏“歸去”,又是歸向何方。

第八節“我已來過法國三次,……我的心卻在一次次偷偷歸去。”

明確:“我心”從法國歸向故鄉。(板書)

2.故鄉是哪裏?故鄉怎樣?從原文中讀出相關內容。

長沙(註釋,出生地)

第六節,用排比手法寫出了故鄉的貧瘠和髒亂;第八節,用排比手法寫出了對故鄉落後的失望。

3.故鄉是貧瘠、落後的,那麼法國呢?在文中找出有關法國生活的描寫。

具體的描寫。第一節。朗讀提示:數字的運用,如兩、四、六、三;色彩的運用,藍、綠;副詞修飾語的運用,全。這些都應讀重音。

用一句話概括。物質環境非常優裕的風雅富貴之邦。

4.生成疑問:這樣的一個風雅富貴之邦,這樣優裕的物質環境,是許多人求之而不得的,為什麼“我心”卻要偷偷“歸去”呢?

(二)探尋“我心歸去”的原因

1.學生默讀課文,自主探尋“我心歸去”的原因。

2.分學習組討論“我心歸去”的原因。

3.集中交流“我心歸去”的原因,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揣摩作者的語言,明確“我心歸去”的三層原因。(此教學環節應根據學生集中交流的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第一層:

(1)從優裕的物質生活中我們看到了什麼?選用原文的關鍵詞回答。

難耐冷清。(板書)

(2)作者是怎樣來表現這種冷清的呢?請學生快速地默讀第二、三小節,把他認為的語言描寫中的亮點找出來,在旁邊的對話欄裏簡明地寫出理由,談談感受或評價。

重點語句如:“電視廣播以及行人的談話全是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比喻修辭的運用。都德《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説“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比較體會。)

又如:“那不是深谷,那裏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比喻修辭的運用。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冷清、寂寞。可聯繫學生生活中與自己相關的聲音與光影來體會。)

又如:“你對吊燈作第六或第六十次研究,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細節描寫。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點”進行描寫。)

全體朗讀第二、第三兩小節。

(3)這種難耐的冷清超過了優裕生活的吸引力,使作者的心偷偷地歸去,甚至對唾手可得的移民資格也不屑一顧。請一位學生朗讀第四小節的四個問句,讀出這種語氣。

第二層:

(4)再次探尋“我心歸去”的原因。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關鍵語句深入挖掘。

第五節:“倒不是特別害怕孤寂,而是惦念親人。”(板書)

明確:確實,想家,想故鄉,因為那裏有親人,有他的母親、妻子、女兒,作者這樣寫道(教師範讀):“我知道我對她們來説是多麼重要,……隔着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這是一段充滿温情的想像,這種惦念親人的感情穿越了時空守候着家人。

(5)而其實,在寫法國優裕的生活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身在法國心在家”,“我心”必定“歸去”,從原文中找到相關的語言信息體會。

第一節:“我在聖納塞爾市為時一個月的‘家’,是一幢雅靜的別墅。”“家”,特定稱謂,所謂的家,只是一個暫居地而已,沒有親人,沒有温情。

第三層:

(6)是否有親人陪伴在身旁,他就不會“歸去”了呢?探尋“我心歸去”的.真正原因。

在第六節中這樣寫道,“我這才明白,為什麼各種異國的旅遊景區都不能像故鄉一樣使我感到親切和激動”,體會故鄉區別於其他旅遊景區的“使我感到親切和激動”、使“我心歸去”的地方。

第七節“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故鄉比其他任何旅遊景區多了一些東西:你的血、淚,還有汗水”,第五節“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為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明確:故鄉最讓人感到親切和激動的是那裏有“過去”,“至少”表明最小限度,哪怕親人也不存在了,但只要有“過去”,“我心”就會“歸去”。用原文中的關鍵語詞就是“回望過去”。(板書)

(三)解讀作者對“故鄉”的理解

字典上對“故鄉”的概念闡釋是: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根據文意,選用文中的關鍵詞句作出修改。

故鄉是出生或長期居住過艱苦勞動過奉獻過(付出)的地方。(板書)

四、談談“我心中的故鄉”

《我心歸去》展示的是韓少功對“故鄉”的理解,請學生聯繫本專題的學習和自己的現實生活談談對“故鄉”的理解。

同意韓少功的理解。示例:校慶。出生在無錫的錢偉長在蘇州中學努力地付出過,度過了一段美好的讀書時光。因此,他也把蘇州作為自己的“故鄉”,經常要到蘇州走走,回母校看看。在2005年蘇中“府學千年、新學百年”雙慶盛典之際,94歲高齡的錢老仍然回到母校參加慶典。用錢老的話來説,蘇州中學就是他的一個精神家園。

不同意韓少功的理解。學生可談出自己對“故鄉”的理解。

五、佈置作業

採訪周圍的親人、朋友,請他們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他們的家園之思。

六、板書設計

張鉑。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揣摩作者語言,理解故鄉這一文化概念

教學重點:

揣摩作者語言,瞭解我心歸去的原因

教學難點:

對故鄉這一文化內涵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鄉情縈繞遊子心,異鄉難忘故鄉情。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一位異鄉遊子的心靈世界,來看看他是透過怎樣的朦朧淚眼遙望自己的故鄉的。

板書:我心歸去

韓少功

二、遠行

(1)通過早上的預習,相信大家能很快的解決這兩個問題。

1、作者身處何方?法國聖納賽爾

2、異地環境如何?請從文中找出關鍵詞。

雅靜奢華

繁華酥骨

靜謐侵肌

幽深奇詭

(2)異地的環境如此優越,那作者的內心世界又是怎麼樣的呢?齊讀2—4段

1、最初幾天的約會和採訪熱潮已經過去,任何外來者都會突然陷入難耐的冷清。

(熱鬧過後總是倍感淒涼)

2、這裏的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擬人,道出孤獨悽清)

3、你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裏,你拿着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後要去向何方

(反覆説“不知道”——陌生感)

4、電視廣播以及行人的談話全是法語法語法語,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

(比喻——渲染了心中的煩悶)

5、“下一個鐘頭,下一刻鐘,下一分鐘,你就不知道該幹什麼”換成“下一分鐘,下一刻鐘,下一個鐘頭,你就不知道該幹什麼”(不能換,寫出了內心的煎熬和空虛)

6、你到了懸崖的邊緣,前面是寂靜的深谷,不,連深谷也不是。

(抽象的空虛情感具體化)

7、那不是深谷,那裏什麼也沒有,你跳下去不會有任何聲音和光影,只有虛空。

(直白)

8、你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這時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開始發瘋了。

(誇張,近乎瘋狂的心態表露無疑。)

9、“我説我在這裏能幹什麼?守倉庫或做傢俱?當文化盲流變着法子討飯?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麼在乎法國的.麪包和雷諾牌汽車?”(反問句,加強語氣,表明作者歸去的立場,要讀出不屑一顧的語氣。)

板書:人在異鄉——冷清、空虛、發瘋

物質上的東西永遠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與孤獨——板書:心無所依,所以作者執着于歸去

(3)除了心無所依,作者執着于歸去的原因還有哪些?

1、倒不是特別害怕孤寂,而是惦念親人。(注意:第一段和第五段中的家的區別:前者冷冰冰,後者有親友,有温暖)

2、回憶和過去。(今生今世的證據留存在那裏)

人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法不時常感懷身後遠遠的一片熱土,因為那裏有他的親友,至少也有他的過去。時光總是把過去的日子沖洗得熠熠閃光,引人回望。

3、家鄉有親切和激動。

見到親人想到過往會感到親切和激動,還有什麼原因會令人親切激動呢?

齊讀第6自然段。

哪些地方表現出了作者的親切和激動呢?結合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感悟情感,瞭解情境創設的方法來表現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人固有的鄉土情結)

板書:心歸故鄉——親人、温暖、激動———鄉土情結

三、回望

(4)令作者一想起來就無比激動的故鄉的環境如何?

(5)故鄉的環境如此之差,可是作者對它的的愛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提示:作者提到舒伯特的獨唱曲,還提到了雄渾的男聲獨唱和悲愴的二胡,都説音樂是人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透過這些音樂,你讀出作者對故鄉的愛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呢?)

深沉、厚重、帶淚的笑(説過只能是獨自落淚或微笑才足以把內心表達出來,無法言表)

(6)那作者所指的故鄉究竟是哪裏?出生地長沙嗎?

不是?那作者筆下的故鄉到底是什麼?與作者有什麼關係?齊讀7、8、9.

1、故鄉存留了我們的童年,或者還有青年和壯年,也就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們自己。板書:生命之根。

2、故鄉比任何旅遊景區都多了一些東西:血、淚,還有汗水。(血、淚、汗水指什麼)板書:奮鬥之地。

3、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美麗——故鄉留存的美好回憶,親切感,成功的經歷

悲傷——付出過程中經歷的磨難;美好與成功是通過奮鬥而創造的,必然要經歷苦難,因此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

4、失血的矯飾(怎麼理解這句話?沒有奮鬥過的地方,人就無法體會到真正的美)

5、那種失望能滴血(怎麼理解這“失望”你若對一個地方感到失望,你會有哪些做法——不管不顧;化失望為動力,改造他。

6、正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作者選擇了建設故鄉,他是怎麼建設的呢?

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金麥穗,趕車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7、沒有故鄉的人身後一無所有。(怎麼理解?這裏的故鄉有特定的內涵,必須是奮鬥過付出過的地方,只有如此,才有割捨不斷的情感和精神的寄託)(板書:奉獻之所)

8、那有了故鄉的人呢?將會得到什麼?(無量的幸福板書:幸福之源)

四、總結:

故鄉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生存過的,奮鬥過的,奉獻過的地方,是精神的家園,是心靈的皈依之所。

現在,我們也許不能深刻體會那種遠離故土,魂牽夢縈的切膚之痛,但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一切,都可能會成為將來異鄉之途的回憶和思念。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5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知體會文中濃濃的思鄉情。

2.理解本文富有哲理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3.自主閲讀,瞭解作者的情感,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濃濃的思鄉情。

4.生能在閲讀中發現思考探究問題,展開多方對話,表達閲讀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教學重點

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培養自主鑑賞散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一起用心傾聽一首思鄉的歌曲。【播放滿文軍的《望鄉》】

幾度芳草綠幾度霜葉紅,他鄉山也綠他鄉水也清。身在他鄉的遊子依然忍不住回頭把故鄉眺望。思鄉是一曲永恆的歌謠,儘管憂傷,卻不改燦爛。尤其是身在異鄉他國,這種思念更是刻骨銘心,銷魂蝕骨。著名作家韓少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切身之感。

出示學習目標:1、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學習目標】

二、研習文章【回到課題】

1、本文題目叫《我心歸去》,作者的心去了哪裏?(故鄉)

作者寫此文時身處何地?(法國;異鄉)

法國生活條件不好媽?(雅靜奢華)身在法國的心情如何?(冷清,空虛,發瘋)如何渲染的?(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

他思念的故鄉是什麼樣的?(貧瘠髒亂)

對家鄉又是什麼心情?(親切,激動,幸福)

(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板書課文內容,對比】

2、什麼力量讓他對故鄉魂牽夢繞?

學生可以據此再次閲讀文章,找出並總結文中重要的句子

參考答案:

故鄉讓人感到親切、温馨和激動(場景描寫);

故鄉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有親人、過去;

有你的'血、淚和汗水,

故鄉的美中含悲,

故鄉意味着我們的付出。【板書課文內容】

3、問題研討:(每組一題)

①如何理解“故鄉有你的血、淚,還有汗水,故鄉的美麗總是悲傷的”?

(有曾經的苦難,挫折,拼搏。不是每個人都在故鄉留下血、淚,還有汗水的)

《我心歸去》教學設計 6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兼説理的優美散文。它通過細膩的筆法展示了“鄉愁”的永恆主題,情感真摯濃烈,易與讀者產生共鳴。“新課標”對散文“閲讀與鑑賞”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所以通過本文的學習要讓學生學會鑑賞的同時,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積極的審美情趣去探究民族心理中“思鄉”這一人之常情。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明顯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已經具備了鑑賞一般散文的能力,能夠通過把握文本的關鍵詞句來理解作者的意圖。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已具雛形,對自然、社會及人生有了自己初步的認知,但是由於涉世未深,閲歷尚淺,與飽經滄桑的作者有一定的情感隔閡。所以本課積極的創設情境,調動既有知識,給學生釋放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具體的鑑賞方法和抽象的思維發散去融入作品,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知識目標:理解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瞭解故鄉的人文內涵。

技能目標:調動知識儲備,運用散文的鑑賞方法,深入挖掘主題,闡釋文中藴含的哲理。

②過程與方法:

過程目標:通過自主閲讀,篩選信息,誦讀感悟,合作探究,質疑思考實現對文本的理解。

方法目標:教師創設情境,組織引導,關注生成,適時點撥;以學生為主,自主探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園,併為之奮鬥奉獻的真情。

價值觀目標: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重點:

通過師生共同合作,以鑑賞方法為主線,挖掘作者濃重的思鄉之情,進而深入探究文中藴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深入探究故鄉的內涵及文中藴含的哲理,思考並解決關聯問題。

教學設想:

完全依託文本,從文本生成問題,以文本解決問題。教師用適當的指導語引領學生品讀文本,以鑑賞方法為主線,結合學科的工具屬性,讓學生參與課堂,完成教學重點。

教師適時點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之捕捉知識聯繫,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突破教學難點。

適當關注分層教學: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給學生更多空間;及時給予答案恰當的點評,引領不同層次的思考;佈置分層作業。

課時計劃:

一課時

教學媒體:

PPT

教學過程:

一、鄉情縈我心——感悟鄉思(師生互動)(4分鐘)

導語: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優美的散文,散文的語言是詩化的語言,下面請聽老師為大家朗誦一

首詩歌:(PPT)

就是那一隻蟋蟀

流沙河

就是那一隻蟋蟀想起滿腹珍珠的石榴果

鋼翅響拍着金風想起故園飛黃葉

一跳跳過了海峽想起野塘剩殘荷

從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裏就是那一隻蟋蟀

夜夜唱歌在每個中國人腳跡所到之處

……處處唱歌

就是那一隻蟋蟀比最單調的樂曲更單調

在你的記憶裏唱歌比最諧和的音響更諧和

在我的記憶裏唱歌凝成水

唱童年的驚喜是露珠

唱中年的寂寞燃成光

想起雕竹做籠是螢火

想起孤燈籬落變成鳥

想起月餅是鷓鴣

想起桂花啼叫在鄉愁者的心窩

思鄉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現在,我們也許不能深刻體會那種遠離故土、魂牽夢繞的切膚之痛,但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一切,都可能成為將來異鄉途中的回憶與思念。多年之後,當你身處異地,透過朦朧的淚眼遙望故鄉時,會有怎樣的回憶湧上心頭呢?……(學生暢所欲言,設想自己遠在他鄉時所想)(PPT)

同學們的思念充滿着甜蜜與滿足,而真正的鄉思該是充滿着愁緒,所謂“最是鄉愁忘卻難”。今天就讓我們伴隨着當代作家韓少功的思鄉名作《我心歸去》,來一起走進一位異鄉遊子的心靈世界。(板書:我心歸去韓少功)

二、遠行與回望——文本研讀(38分鐘)

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請大家認真閲讀文章,劃下三類詞句:表現作者心情的,觸動個人情感的,一時難以理解的。(PPT)

(一)感性認知(自主探究)(12分鐘)

學生反饋閲讀中劃下的詞句,發現的問題。

同學們對文本有了感性的認識,劃下的這些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會有直接的幫助,同學們知道文題也是解讀一篇文章的一把鑰匙。(PPT)

師生互動以下問題,主要由學生依託文本得出結論,教師適當點撥。

1.文題為“我心歸去”,作者的心要歸去哪裏?(PPT)

異鄉(法國—聖納塞爾)——故鄉(中國—長沙)

從題目理清文章的思路,1-3身在何處,4-6歸去何方,7深化文題。

作者身在法國,心歸故鄉。

2.法國和自己的故鄉有哪些不同呢?試着從原文篩選信息,體會作者筆下的異鄉與故鄉的區別。完成問題之前,請先看一下老師根據文中描繪蒐集的圖片吧。(PPT)

異鄉—雅靜奢華、繁華酥骨、靜謐侵肌、幽深奇詭

故鄉—貧瘠髒亂、浮糞四溢、擁擠不堪、陰沉連日對比

3.既然法國奢華舒適,故鄉貧瘠落後,為何還要心歸故鄉呢?(PPT)

因為物質上的富有無法填滿精神上的空虛。

文中有表現作者這種心情的語句嗎,請同學們找出來,從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上進行分析。(生成預設以下問題)

①“這裏的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擬人手法,一個“棄”字道出作者在法國受冷落的孤獨無助感。

②“拿起電話不知道要打向哪裏,你拿着門鑰匙不知道出門後要去何方”,兩個“不知道”説明這裏的一切都那麼陌生,人羣陌生,環境陌生,這是直抒胸臆。

③“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語的監獄無處逃遁”用比喻渲染心中的煩悶,熟悉的母語離你而去,就像被囚禁在監獄裏無處可逃。

④“在下一個鐘頭,下一刻鐘,下一分鐘,你就不知道該幹什麼”,運用重複的.手法表現自己極度煩悶和空虛。

⑤“懸崖”運用比喻修辭,將抽象的無形的情感孤獨與空虛,寫得具體化、形象化。

⑥“你對吊燈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用誇張的修辭將自己近乎瘋狂的心態表露無遺。

共同總結:

人在異鄉(冷清、虛空、發瘋)—心歸故鄉(惦念、親切、激動)(板書:人在異鄉心歸故鄉)

4.作者想念故鄉,那裏最讓他割捨不掉的是什麼?請一位同學深情地朗誦文中觸動你情感的句子,讓我們一起細心聆聽,去感受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PPT)

親人:……我坐在柔和的燈霧裏,聽窗外的海濤和海鷗的鳴叫,想象母親、妻子、女兒現在熟睡的模樣,隔着萬里守候她們睡到天明。

故鄉:……使你熱淚突然湧流的想象,常常是故鄉的小徑,故鄉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銀色的光澤,一隻小羊還未歸家,或者一隻犁頭還插在地邊等待明天……

親人、月夜、小羊這些就是作者心中的故鄉的全部嗎?他熱淚湧流,心裏憂愁什麼。古人講“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們只知其憂,卻不知其求。

文學評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這樣評價一篇優秀的文章——“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板書),文貴含蓄,那麼我們能否從文中那些你一時還難以理解的語句入手,來思考他在尋求什麼,來理解作者心中故鄉的真正內涵呢。

(二)理性昇華(小組合作)(15分鐘)

結合自主閲讀過程中劃下的句子,思考其深刻內涵,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討對問題的認識,逐步加深理解,達成共識。(生成預設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主要探討前兩個,其餘難度較小,小組合作完成)(PPT)

我剛才參與了同學們的討論,很多同學找到了“任何旅遊景區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沒有故鄉的人身後一無所有。”“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湧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並且有了準確而深刻的理解,但是大多數同學還是對這兩句存有疑惑,那麼我們就來一起探究一下吧。

①故鄉的美麗總是含着悲傷。而美的從來就是悲的。

故鄉之所以美,是因為你在故鄉付出了血、淚和汗水,故鄉存留了你成長、奮鬥過的證據,你會因眷顧而覺得它美。但是你終究要離開故鄉,這種美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甚至消逝,因此你會為此感到傷悲。

沈從文説過,“美麗的總是使人愁。”因為人們害怕失去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對美才有“眷顧”之意,美才會使人悲,使人痛,甚至使人憐。

②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因為人對故鄉的“失望”是對故鄉繁榮昌盛的期望,愛之深才會責之切,這種期望會成為對故鄉奉獻的動力,這種動力能使你為故鄉流血、流淚、流汗,然後引發有價值的物質(金麥穗)與精神(趕車謠)的創造。

③任何旅遊景區的美都多少有點不夠格,只是失血的矯飾。

“失血的矯飾”是指不帶感情的,旅遊景區與故鄉相比,缺乏一些令人眷顧的“悲情”,少了一些血、淚、汗水。

④沒有故鄉的人身後一無所有。

故鄉是人的精神寄託,擁有故鄉的人才擁有心靈迴歸的無限幸福。

⑤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湧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當人的心有所屬時,一切都可以是引起思緒的誘因,某支獨唱曲只是借題發揮,他們內心的充盈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作者心中,“故鄉”的真正內涵是什麼?

故鄉有我們的親人和我們的過去;

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是我們奮鬥、耕耘過的地方;

是我們為之付出艱辛勞動和奉獻的地方;

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心靈歸宿。

(板書故鄉:生命之根、奮鬥之地、奉獻之所、心靈之源。)

(三)深入挖掘(教師指導,自主思考)(6分鐘)(PPT)

同學們總結得非常全面,老師在閲讀中忽然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屢遭貶謫,遠離故土,但他卻欣然吟詠“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背井離鄉卻心安於他鄉,韓少功身處異地卻心歸故園,這兩者相矛盾嗎?

蘇軾由於被貶走過了很多地方,但他卻以積極的心態堅持為民造福,所到之處改革弊制,為民請命,興修水利,防災避難。西湖“蘇堤”更為世人稱頌。可以説蘇軾是“大有作為此心安,此心安處是吾鄉”。同學的回答啟發了我,假如你十年寒窗,考取美國哈佛大學並在那裏學習工作,它能否成為你的“故鄉”呢?(可以,因為你將自己最寶貴青春年華付出在那一片土地上,它可以成為你的第二故鄉,正像徐志摩對康橋無限的眷戀,才有那樣發自內心的美妙的詩句。)由此可見,只要我們為之奮鬥過奉獻過,只要把它視為生命之根,心靈之源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故鄉,就像毛澤東少年時寫道“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與韓少功“只有艱辛勞動過奉獻過的人,才真正擁有故鄉……無論這個故鄉烙印在一處還是多處,在祖國還是異邦”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只要是心有所歸,便可處處為鄉。(板書)

這才是韓少功筆下故鄉的真正內涵。

鑑賞方法總結:抓住文題——理清文脈——分析表現手法——品味關鍵句

本文主題總結:

(故鄉是沒有時空限制的心靈棲息地,只要你在那真誠付出過,用情感動過,用心觸摸過,那麼你就能歸去自己的故鄉,擁有故鄉的人是富有、充實而幸福的人。)

三、恆久的烙印——裝好行囊(師生互動)(3分鐘)(PPT)

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外面的世界總在誘惑着人們。多年之後,當你即將踏上遠行的旅途時,行囊裏應該裝下了足夠你在疲倦時值得回味的東西。學過了這篇文章之後,你要在裏面裝下什麼呢?(老師送大家三句話)

總結:

執著勤奮是遠行的動力——努力奮鬥

親情友情是遠行的甜蜜——學會感恩

一草一木是遠行的思緒——用心品味

課後作業:(PPT)

①熱愛故鄉的人意味着熱愛生命的人,但是人的理想決定着人要不斷向前走,請以“我的遠行”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②推薦閲讀篇目: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柯靈《鄉土情結》

老舍《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