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優選)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羚羊木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選)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5篇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識記“臉頰、怦怦、逮、樹杈、攥、寒戰”等字詞。

2、分角色朗讀,梳理課文的情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抓住課文關鍵,從故事情節中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動作、語言描寫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透過家庭矛盾衝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領會文中藴涵的待人處世的道理,尊重他人

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誠的心理與父母溝通。

○教學重點

1、品味賞析文中心理、動作和語言描寫

2、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準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突破方法:採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而品

味賞析人物描寫的方法。採取整體感知、局部探究、聯繫自我、學後反思的方式,由淺入深地分析人物形象,使學生深入認識文章的思想內容,並受到自我教育,提高自己處理家庭成員關係的能力。

○教學方法

1、分角色朗讀法:本文人物對話較多,人物説話的情態、聲調、動作等描寫細緻,學生容易把握。分角色朗讀增添閲讀興趣,容易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2、情境教學法:教師創設辯論、話題討論式的對話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對話直面文章中的人物和故事矛盾,探究家庭成員間的矛盾根源和解決矛盾和諧相處的方法。

○教學內容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緻,佈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捨,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衝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朋友》,營造氣氛。)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説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七年級2班方宸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七年級2班徐智浩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投影)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讀一讀。

(投影)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詞,注意其音、形、義。

2、想一想。

(投影)本文的原題是“反悔”,編者把它改為“羚羊木雕”,哪個標題好?為什麼?

3、説一説。

(投影)這些人物對要回羚羊木雕各持什麼態度?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

三、精讀賞析,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在文中圈點勾畫出語言描寫的句子,獨立探究人物語言背後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究結果。

3、集中交流幾組對話,揣摩人物説話時的神態、動作描寫,試就其表達作用進行分析。

四、表情演讀,再現形象

1、各自練讀,揣摩人物心理。

2、分配角色:媽媽、我、爸爸、奶奶、萬芳、萬芳媽媽。

3、朗讀。要求:落落大方,語氣連貫,語調符合人物性格。演讀後請大家評議。

五、深入探究,體驗反思

1、辯論:羚羊木雕該不該要回?

要求:先決定自己的“立場”——你贊同哪一種論點?其次準備充分的論據;同時要能預測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考慮如何應對。

甲方:羚羊木雕應該要回乙方:羚羊木雕不該要回

老師通過介紹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正確全面理解文章主題。

(投影)一碗餛飩(選自《讀者》20xx年第8期)

2、話題:怎樣處理這件事才好?

假如你是爸爸媽媽,怎麼處理?

假如你是“我”,怎麼處理?

提示: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解決它,有助於你增長才幹。

明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這種問題肯定會解決好。這也應該是我們的態度。(完成板書)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總結:一件圍繞羚羊木雕而引發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卻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愛、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對子女的疼愛深情,又有因為對事件的不當處理對孩子人格和友情的傷害。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個如何尊重孩子情感、如何理解父母的愛的社會大問題。現實中,讓我們多一份思考,多一分溝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

老師祝願:願我們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

作業:

①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並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

②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思想感情,以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學習並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聯繫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準備】

預習、查字典掃除文字障礙;誦讀全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媒體】

多媒體計算機,背投大電視,音響,網絡。

【教學活動及設計意圖】

〖學習過程

感受→朗讀→探究→領悟→聯想遷移

〖教學設計

(課前播放動畫片《朋友》,以渲染氣氛3分鐘)

一、導入

主持人:剛剛升入中學的我們,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我們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開場白之後,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抹(mǒ)眼淚 攥(zuàn) 樹杈(chà) 寒顫(zhàn)

怦怦(pēng pēng) 逮着玩(此處逮 dǎi,不念 dài)

三、整體感知 角色朗讀

(播放學生自拍自演的`課本劇錄像6分鐘)

大屏幕投影: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説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於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裏。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主持人概括後,進一步引導同學思考:在這場矛盾衝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播放“情節示意圖”並講解)

分角色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於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大屏幕投影:

評價標準:重音 語氣 語速……

角色:媽媽 故事敍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萬芳 萬芳媽媽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着 十分嚴厲

媽媽的語氣:咄咄逼人 堅定

孩子的神態:低着頭不敢看 一動不動

孩子的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哭着喊了起來

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學生評價時,主持人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主持人小結: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四、探究 合作

大屏幕投影:

1、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2、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3、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展示個性。教師指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五、結束語

主持人總結:《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説,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課後播放歌曲《朋友》,在動聽的音樂聲中下課)

六、佈置作業

【教學自評】

自評指標 自評等級

A B C D

目標能體現新教學理念(“三維度”)、學生達成度高。

課型把握確切,內容設計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

課堂結構清晰嚴謹、有節奏,教師“主導”作用明顯。

媒體使用適時適事,效果顯著。

學生參與度高、氣氛活躍,師生互動。

【教學後記】

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異常的認真,這很容易讓學生融入課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並錄製下來在課堂放映,更能讓學生進一步地貼近人物,理解內容。採用這些活動形式,學生能很快、很準地總結出了各個人物的語氣和性格,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積累“逮、攥、怦怦、寒顫、形影不離”等詞語;

2.體會並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學會與父母溝通;

4.教育學生學習“我”與萬芳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1.朗讀表演;

2.體會與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學習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其步驟:

(一)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調動情緒。

(二)激趣導入:巧用唱歌,創設情境。

借用歌曲《朋友》(周華健)創設情境:這首歌表達了朋友間無比珍貴的友情。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我問大家,你們送過什麼禮物給朋友嗎?請説説。

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貴的禮物給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噓,在哪兒呢?)對了,這不是一件具體的事物,而是當代作家張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為什麼我要把它當作一件珍貴的禮物送給大家呢?因為它裏面包含着一種特珍貴的感情,這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好嗎?

(三)我來自查: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教學

①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犄角( ) 怦怦( ) 寒顫( ) 樹杈( )

攥着( ) 臉頰( ) 反悔( ) 無可挽回( )

②根據詞義寫出詞語

像身體和影子一樣不可分離,形容關係密切。( )

不跟別人商量,按自己的見解決定。( )

對以前答應的事後悔或不承認。( )

2.整體感知,思考作答。

①文中的這隻羚羊是怎樣的一件東西?

(明確:爸爸從非洲帶回來 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貴重的)

②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

(明確:爸爸、媽媽、我、萬芳)

③圍繞“羚羊木雕”,這些人之間各發生了什麼事?

(明確:略)

④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媽、我、萬芳分別是怎樣的人?

爸媽:重財輕義;“我”:珍惜友情;萬芳:仗義明理。

(四)我來表演:分角色朗讀表演,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準備活動

①四人一組,一個人做聽眾,三個人分角色朗讀(爸、媽、我);

②注意每人的神態語氣心理性格(應怎樣説,為什麼這樣説);

③注意人物出場先後順序,該怎樣安排?

④要用上什麼道具,請準備簡易道具。

2.實踐活動:我來表演,你來評。

①注意人物的個性;

②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重音語速語氣);

③評出誰是“最佳演員”。

(五)我來研討:分組,逐一討論作答,要求同學們暢所欲言。

這究竟怪誰呢?我們來看看直接與羚羊木雕有關的人:

①爸媽有錯嗎?

②“我”呢?

③萬芳就沒錯嗎?

(六)我來體驗:希望同學們都能踴躍地各抒己見。

1.我會這樣處理:

①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更合適呢?會去要回來嗎?為什麼?

②你遇到過類似的煩心事嗎?請説説。

2.我會這樣分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生矛盾的雙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又不能洞悉自己的不足,你能幫文中的“我”及父母分析分析各自的理由和不足嗎?

(七)我來小結。

1.剛才我們認真分析了課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也闡述了我們自己怎樣處理這樣的事。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的態度傾向?傾向於誰不對呢?這樣寫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明確:傾向於父母不對;讚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告誡父母親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總之,一句話,作者是在呼喚真誠,呼喚友情!)

2.你從文中學到了什麼?請説説。

(八)我來創作:課外作業。

續寫片斷:文中結尾寫到“我”已經把羚羊木雕要回來了,此時父母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請同學們寫一個二三百字的片斷文字。

(九)送歌一曲:《永遠是朋友》。

送話一句:童心結朋友,人間見真情——讓我們成為永遠的朋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為主的、令人回味的語文課。

整個課堂非常活躍,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認為這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分不開的。

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好的把握全文,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着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自主學習是基礎,如果沒有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盡力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做到樂學、愛學、會學。合作探究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學習,發掘學生潛能,學生從中不僅能夠發現一個個美麗奇妙的世界,還能發現一個個世界中所藴藏的真諦。

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要給學生表達的權利、選擇學習方式及學習夥伴的權利。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肯定,沒有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死死的固定一個答案;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都是讓他們自由組合。

另外,教學時藉助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高度注意。在分角色朗讀時,讓學生演一演,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那種場面真是精彩極了,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角色的思想,還能生動形象的表演出來,課堂上不僅師生對話,學生對話,還和文本作者對話。這樣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把學語文,變成了一件帶有樂趣的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當然,我這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品一品”這個環節應多花些時間讓學生去體會,更好的理解人物。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1、2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進入中學雖然才三個星期,但已經有如春天的小樹一般在慢慢長大,你們的思想在變化、個性在嶄露。你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便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板書課題)

二、 初讀課文,解決生 字詞。

杈 犄 逮 顫 怦

三、 指導自讀。

1、 讀方法:寫人記敍文,寫人要寫事-何時、何地、何事,寫事可寫完整故事,也可寫片段生活,寫人要寫人物形象,在故事之中展現(外在形象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內在形象指人物性格特徵)要從故事情節讀出人物形象。

2、情節 媽媽追查 、逼迫 →爸爸講理由→插敍回憶→我收回木雕

起因:我送木雕(插敍交待情誼深厚)。

經過:要收回(木雕貴重)。

結束:收回(不好)。

3、人物:態度(語言、神態、動作)。

各人持什麼態度,這樣做好不好,表現各人如何處事?

爸爸:婉轉、持重沉穩。

媽媽:態度生硬固執。(個性不同,態度相同,只看到物品價錢價值,不知友情更可貴。)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為力 。

“我”:重情、軟弱。

萬芳:仗義、明理。

4、“這樣做,不好”(學生在書中找出,並且討論)。

-影響孩子心理,孩子之 間的感情,兩家大人之間的關係。

5、“反悔,能不 能全怪我”?

-我屈從了父母應該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間的感情。只知木雕貴重,不知有比這更貴重的東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態度簡單生硬。

6、應怎樣處理?

——不收回,或向萬芳母親婉轉説明。

7、汲取什麼教訓?

-小孩子做事應該先同父母商量。

-父親送給女兒時也應講清如何名貴,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轉向萬芳媽媽説一説兩個孩子怎麼要好,提一提交換禮物的事。

8、課文傾向

——不要傷害孩子的心,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應該妥善處理孩子的幼稚行為。

四、作業。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學習圈點勾畫的精讀方法。

2、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

3、學會正確的理性的處理好家庭、親情及友情的關係。

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體會文中的情感,樹立正確的父母觀和子女觀,建立理解和信任的關係。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

教法學法:

1、自主、合作、探究;勾畫圈點法、朗讀法、辯論法;

2、第一課時側重於“讀”;第二課時側重於“論”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課前播放無印良品的歌曲《朋友》。

白鬱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誼的花。友誼是冬日裏的一縷陽光,讓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温暖;友誼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讓瀕臨絕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誼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由友誼引發的故事——《羚羊木雕》

二、檢查預習

抹淚攥着逮着玩怦怦樹杈寒顫臉頰

三、學習新課

1、速讀概括

速讀課文,文章圍繞羚羊木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資料助讀了解“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非洲藝術家用一種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狀的工藝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陸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工藝品,其文化、藝術價值很高。非洲很多國家元首出訪或歡迎來訪的客人大多喜歡送木雕。

(從這段話中,我們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貴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追問木雕、要(收回)木雕兩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這件事中表現了怎樣的性格特徵,據此揣摩人物的語氣,先試模擬不同角色朗讀。(旁白、爸爸、媽媽、奶奶、我、萬芳、萬芳媽)

4、評價朗讀

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語氣。

5、分析人物態度、性格

細讀課文,找出每個人物所説的話,從個性化語言體會人物態度、性格。

6、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齊讀文章最後三段,思考下列問題;

(1)寫“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有什麼作用?

(2)“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的含義是什麼?

7、拓展延伸

如果我們有做錯的事或做得不好的.事,而且跟父母起了衝突,我們該怎樣做?

第二課時

1、分角色朗讀

小組展示分角色朗讀。

2、辯論

在這場家庭矛盾中,誰是誰非,你是怎麼認為的?我們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中來,進行一場以“羚羊木雕是否應該要回來”為主題的辯論賽吧!

辯論的規則、方法:將學生分為兩大陣營,一方代表父母,主要觀點為“應該要回羚羊木雕”,一方代表“我”,主要觀點為“不應該要回羚羊木雕”。

辯論要求:注意觀點明確,擺事實,講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根據自己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説話的分寸。

3、深入探究

(1)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我要回了羚羊木雕。我認為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的事。那麼,這件事究竟怪誰呢?(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可以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考慮這個問題。)

(2)你覺得怎樣處理會更好?

(3)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或我們應該汲取什麼教訓?

4、小結

生活如大海,一個小小的矛盾也會激起層層風波,使家的港灣不再寧靜。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呼籲父母理解的同時也應努力地去理解父母,唯有這樣,在風浪中漂泊的滿載着理想與希望的那葉方舟才能順利地到達温馨的港灣。

5、佈置作業

相信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和遭遇吧,現在請你寫一寫自己在家庭中遇到的類似的傷心事。

板書設計:

羚羊木雕

張之路

王雪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插敍的寫法。

2、精讀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3、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精讀品析,理解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學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以主問題策略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教學模式】

啟導激趣──整體感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進程及內容】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觀察及思考 啟導激趣 互動提問。 聽取;談經歷;初步感受。 創設情景,激發閲讀興趣。 整體感知 提出主問題1:講講發生在“羚羊木雕”上的故事?

巡視、指導、鼓勵 速讀課文;

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每個小故事的內容;班上交流。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認識插敍的.寫作方法。(訓練歸納能力和口頭表述能力) 精讀感悟 提出主問題2:

我從什麼地方看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媽、爸、我、萬芳……)

巡視引導。

評價激勵。 分組小聲朗讀課文;圈點批註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方法;評價人物;筆記;朗讀展示(1、小組內交流2、全班交流) 認識人物的描寫方法;瞭解人物態度和性格;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提出主問題3:

假如你是文中的某一人物,請談談怎樣做才能更好處理這件事情?

點評、激勵。

歸納、總結。 獨立思考。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親情與友誼的關係,培養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板書設計】

“我”被逼要回木雕

“我”慷慨地送木雕 (插敍) 交流

羚羊木雕 萬芳和“我”換褲子(形影不離) 溝通

“我”委屈地要回木雕 和諧

=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1、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裏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後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裏交流。

2、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1、查閲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緻,佈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捨,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衝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説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麼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裏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七年級10班於雙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七年級10班江穎楠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於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1、文中寫了一隻什麼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2、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並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鋭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三、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2、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2、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敍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敍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四、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2、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五、作業

1、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並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2、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六、小結

教學形式活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學效果較好。最初的設計是讓學生快速默讀,然後集中討論我與父母衝突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雖然學生也是積極參與討論,但感覺他們與作品好像隔了一層紙,對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徹。改為全文分角色朗讀之後,不僅是朗讀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文學的魅力中。因為朗讀是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並受它感染。在朗讀時,教師主動參與,讀“媽媽”這個角色。讀完後全班評議朗讀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隨着討論的進行,同學們發言越來越積極,所有的同學都投入了這場家庭糾紛。“我”的委屈傷心;爸爸的圓滑世故;媽媽的着急嚴厲等等都在評議和爭論中發現、理解、把握。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語文課一定要多讓學生讀,絕不能用教師的講、大量的練、漫天的問代替學生的讀、學生的感、學生的思!

【點評】

這堂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到“精讀賞析”,最後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反思”,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閲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繫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相輔相成,教師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另外,教師較好地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8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裏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麼好呢?(窮朋友)為什麼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説:“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説:“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説:“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説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衝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後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並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説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着""十分嚴厲""堅定的説""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説""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着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着喊了起來""心裏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敍"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裏,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麼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説"。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麼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誇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着牆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麼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説: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説什麼,可是,他沒有説"。奶奶是長輩,説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後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説,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後心裏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裏,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捨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敍户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鬆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徵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佔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麼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後記:在本課中學生們討論比較熱烈,但是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機敏進行辯論的方法。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使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誠無私的友愛為貴,正確處理好與同學朋友的關係。

2、理解倒敍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3、學會分析記敍文的構架與思路,掌握記敍文寫作的一般規律。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本文記敍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分幾個階段敍説的?

本文記敍了“我”被迫把送了人的羚羊木雕要回來這件事。全文可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16段)寫媽媽追問起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訴她,已經送給好朋友萬芳了。媽媽、爸爸一起要求“我”把它從萬芳那兒要回來。第M部分(第17段至第23段)回憶“我”和萬芳的真摯友情。第三部分(第24段至第25段)寫奶奶出面干涉,反襯爸爸、媽媽只知東西名貴,卻不顧尊重孩子的友誼。奶奶做不了主,媽媽還是逼着“我”去萬芳家。第四部分(第26段至第38段)寫“我”從萬芳家要羚羊木雕的情形。萬芳把羚羊木雕還給了“我”,並且諒解了“我”,“我”止不住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2、一般的記敍文都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來敍説,而本文卻把發生在後的“查問木雕”放在前面説,把發生在前的“贈送木雕”放在後面説,作者這樣“倒”一下有什麼好處?

答:(1)把故事情節安排在一天的時間裏,借回憶來反映“我”和萬芳的真摯友情,交代贈送木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顯得集中緊湊。

(2)文章一開頭就把最令“我”為難的事擺出來,避免平鋪直敍,能引人入勝。

(3)讓“我”一開始就處在尖鋭的矛盾中——一邊是父母逼迫,一邊是極不情願。這樣使全篇敍事有波瀾,有情味。

3、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麼?

答:課文選取家庭生活中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矛盾的焦點是“我”該不該將“羚羊木雕”轉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我”父母的態度是“那麼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麼能自作主張呢”、“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他們逼“我”去要回來,而且説話的語氣是“堅定”、“帶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兩個“貴重”,有力地反映了父母對羚羊木雕的重視。“我”的態度是:爸爸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而在“我”的心目中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心裏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把那隻小羚羊送給了她,並説:“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現在父母逼“我”反悔,“心裏難過極了”,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課文圍繞“羚羊木雕”,通過人物各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細緻描寫,突出中心,讚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械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們的友誼。

4、本文運用了烘托的手法,其作用是什麼?

答:烘托(或襯托),即用一些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的手法。可以用人物、也可以用景物來襯托。本文借用景物描寫作為陪襯,鮮明地表現出人物的心清。當“我”的爸爸媽媽執意要讓“我”從萬芳手裏取回羚羊木雕時,“我”只得違心地去做了這件事。文章寫道:“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當時心情的悲涼。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速讀測試。

計時快速整體閲讀全文。然後不看原文筆答測試題。按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評分後,計算出三個數據:閲讀速度、理解率和閲讀效率。

計算公式是:

閲讀速度一文章字數÷閲讀用時(分),計算單位是“字/分鐘”。

理解率一卷面得分×100%

閲讀效率一閲讀速度X理解率,計算單位是“字/分鐘”。

1、本文題目是:

2、本文作者是:

3、本文出處是:

4、文中説的羚羊是什麼?

5、我為什麼要把“羚羊”送給萬芳?

6、“我”把羚羊送給萬芳時,萬芳送給我什麼禮物?7二爸媽為什麼非讓我把“羚羊”要回來?

A、他們認為小孩不該送東西。

B、因為這工藝品十分貴重。

C、因為“我”沒預先告訴爸媽。

D、他們不知道萬芳是我的好朋友。

8、當“我”從萬芳那裏要回羚羊後,萬芳對我的態度怎樣?答:

9、“我”為什麼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答:

(二)激疑質疑。

(參閲“難點重點分析”的4道題)

(三)精讀導引。

1、讀一篇記敍文,首先要理清其六要素。此題就是考查對本文情節脈絡的把握的,同時也考查了對文章層次的劃分。應當在理清層次的基礎上作答。

2、體會倒敍引人入勝的作用。

3、這是寫人的記敍文,提煉寫人記敍文的文章中心,應當從分析人物入手,由“人”及“義”,要提煉出通過對人物的描寫,所要表達的意義。

4、體會烘托手法對突出中心的作用。

(四)疑難討論。

參閲“難點、重點分析”的1~4題答案。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掌握圈點勾畫等讀書方法。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組織學生辯論,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學會處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並學會和家長溝通。

教學重點:

在整體閲讀文章的基礎上把握要點,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傾向。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聯繫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羚羊木雕》,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你從《羚羊木雕》這個題目中提取到什麼信息?

學生交流。

正是因為羚羊木雕的珍貴,才有了下面尖鋭的矛盾衝突。

二、整體感知:

本文的'時間和地點在不斷變換,你覺得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幾個場景?

課文訴説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小組討論,待會兒,老師找小組代表展示,小組代表的發言就是你們小組共同學習的結果。

(學生討論並展示。)

(老師點撥:插敍寫法。在概括課文內容後,板書。)

過渡語:同學們真會讀書,我們自己就基本讀懂了課文內容,我們把書讀薄了。可是,我們還要把書讀厚,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三、精讀課文:

(一)那麼,你從文章中讀到了什麼?請標出觸動你內心的句子,把你的感慨寫在旁邊。

昨天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同學們已經把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寫在了課本上,誰願意先來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讀書心得?

學生展示。

老師注意引導:當學生談到媽媽時,引導學生集中談媽媽,把第一場景談完。注意品析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然後才是我與萬芳的友誼,最後是要回木雕。

在學生談到我與萬芳的友誼時,老師小結:這種友誼真的是很純潔,在我們這篇課文的後面,有一段有關友誼的名言,我把它搬到了屏幕上。

課件出示:

友誼真是一樣最神聖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且值得永遠讚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母親,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備捨己為人,而且完全出於自願,不用他人懇求。

(意大利·薄伽丘)

老師再贈送你兩句我們中國的經典:

原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論語》)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漿。(《詩經》)

師:就是這樣的一種友情,正在面臨着嚴重的挑戰。你從索要木雕中又讀出了什麼?繼續談。

過渡:你看,我們又讀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我們又把書讀厚了。我們能不能把這種體會和感受通過讀書讀出來呢?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課文,看哪個小組讀得最好?

小組內先練習。

小組展示。

四、辯論。

雖然萬芳原諒了我,但“我依然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我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課文最後説:可是,這全怪我嗎?到底怪誰呢?我們馬上就要進行一場辯論。請看屏幕:

辯論提示:

1、我該不該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

2、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應該還是不應該?

3、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該不該要回?

温馨提示:

辯論的勝負,決定辯論前的準備:

1、 先決定自己的“立場”,你贊成哪個觀點?

2、充分準備論據。

3、 預測對方可能提出的觀點,考慮如何應對?

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辯論開始。老師注意小結:現在,我們出現了兩種觀點:一是友誼為重,不能要回木雕。另一種是太貴重,不應該送木雕。老師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覺得:“友情誠可貴,木雕價也高。”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種矛盾?請看屏幕:

如果你是父母,你將如何處理?請你給“我”的爸爸媽媽提出建議。同時也思考,面對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做?

學生彙報。

老師梳理:溝通、理解、尊重。(板書)

小結:是的,溝通是架起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橋樑。學會溝通,懂得理解和寬容,你的友誼之樹就會長青,使你的幸福之花就會常放,你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

齊讀。

五、佈置作業:小練筆

你也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已有了主見。有時候,對某些問題,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呢?請你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六、班長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感受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2、瞭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知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3、感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傾向。

4、欣賞文章,感悟友情。

 教學步驟:

一、探究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本文中寫 “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有什麼作用?

指名學生回答,明確(大屏幕顯示)

冷冷的月光烘托渲染的是一種淒冷的氛圍,表現了 “我”因為反悔而傷害友誼後的傷心、難過和孤單的感情。

知識卡片1: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

環境描寫的作用

一)、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二)、寄託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推動文章情節的發展。

二、概括文中每個人的性格特點

爸爸 説話婉轉、持重沉穩 重財輕義

媽媽 態度生硬固執 重財輕義

奶奶 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為力

萬芳 仗義、明理 不讓朋友為難

萬芳媽 明理、處理問題方式簡單

“我” 重情義、軟弱

知識卡片2:塑造人物形象運用的手法

1、肖像描寫

2、語言描寫

3、心理描寫

4、動作描寫

5、神態描寫

 三、作者在本文中的感情傾向是什麼?

不要傷害孩子的心,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應該妥善處理孩子的幼稚行為。

本文給我們的啟示 :走進生活,學會處事

1、小孩子要從國小會思考,有主見;但不要自以為是、自作主張,做事應該先同父母商量,尊重他們的意見。

2、父親送給女兒禮物時也應講清如何名貴,要珍藏好;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友情。

3、一家人要多商量,多溝通,多理解,才可避免許多矛盾。

 四、欣賞美文,感悟真正的友誼

老師配樂範讀 《誰是真正的朋友》

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拼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發現是狼,跑走了;

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

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豬經過這裏,發現是狼,衝下山坡;

兔子一聽,更是箭一般地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山坡,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

等羊回到家,朋友都來了,

牛説: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

馬説: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

驢説: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

豬説: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

兔子説: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羣中,唯獨沒有狗。

……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着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為你做事。他們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那些來來往往在生命中的朋友》

生命中總有許多來來往往的人,就像我們走路時馬路上那些過客,有與我們背道而行的,也有與我們走向同一個方向的。

與我們背道而行的,也許我們轉瞬即忘,歲月的風,會把他們吹到我們記憶的邊緣,甚至是我們的記憶之外。

這些人裏有一些是我們的朋友,有很多在我們身後,離我們越來越遠。

有些朋友會陪我們走一段距離,但時間可能不會太長。人生的道路上岔道太多,在每一個路口,我們的選擇都會不同。你選擇了這條路,他選擇了那條路,於是,只有分手。新的道路上,當然還會有新的同行者,新的朋友,也同樣還會有新的岔路口。

正是因為有了友情,我們才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温馨。我們的內心彷彿是一隻因常常積滿憂慮和無奈而倍感沉重的杯子,只有那些為了友情而伸給我們的雙手,才願意真誠的為我們倒空這隻杯子,還她快慰和輕鬆。

正是因為有了友情,我們才能更加感受到做人的尊嚴和光榮。我們的內心彷彿是一本很厚很厚的書,只有那些和我們的心靈撞出了友情之火的心靈,才會願意打開這本厚書仔細地閲讀和真誠地評註。通過他的評註,我們明白了哪些是該刪除的文字;通過他的評註,我們知道了該怎樣才能用自己的生命之筆創造出不朽的傑作。

在這個世界上,一想到除了親人之外還有人在關心着我們的靈魂,我們的心靈怎能不燃燒?一想到除了親人之外還有人在關注着我們的精神世界,這怎能不使我們感到快樂和幸福?一想到除了親人之外還有人為我們的失敗和成就而歎息和祝福,這怎能不使我們感到驕傲和激動?親情是來自於血緣,而友情卻是來自於蒼茫人海中的一種美妙的機緣,來自於對彼此榮辱的分享和分擔,來自於彼此對對方人格的尊重和對內心的`理解。

友情的根植於高尚的精神,而不是植根於低俗的利慾;友情是彼此為對方吹響的鼓舞前進的號角,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工具;友情是彼此為對方美好的情操而唱的讚歌,而不是相互間的哄騙和吹噓;友情是為了使朋友之間成為彼此的純潔品行的一面鏡子,而不是為了使彼此成為對方惡行的幫兇……

擁有了友情,就如青山擁有了奔騰的小溪;擁有了友情,就如帆船擁有了順風;擁有了友情,乾渴的旅行者擁有了清泉;擁有了友情,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靈魂就不再是形單影隻;擁有了友情,就會有人在我們成功的時候穿過嫉妒的人叢為我們獻上一束鮮花,在我們失敗痛苦的時候為我們撫平傷痕。

朗讀後小結:

這兩篇文章讓我們從另外的角度感悟什麼樣的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朋友是什麼?友情是什麼?在我們的人生中那些來來往往的人,誰會是我真正的朋友。願同學們都擁有純潔美好的友情!

友誼箴言

愛因斯坦説:“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五、課堂總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衝突。應該説,父母和“我”的做法都是有欠缺的。彼此做事時的時候想的周到一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逐漸長大的我們,一方面,遇事要學會多思考,“三思而後行”,要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也要跟大人商量好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

課下延伸

1、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後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2、課下編課本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2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明確故事梗概。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抓住課文關鍵,從評價朗讀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在整體感悟內容基礎上,體會濃濃親情,珍視真誠無私的友情。

2、透過家庭矛盾衝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領會文中藴涵的待人處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誠的心理與父母溝通。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討論這場家庭矛盾衝突的是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依課文內容分配朗讀角色,以更好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

2、討論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家庭矛盾是非展開充分討論,小中見大,引導學生學會處理類似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話筒。

【本課目標】

1、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2、從不同角度討論這一場家庭矛盾的是非,並思考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檢查預習,展示羚羊木雕圖片,以同學複述課文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內容,並用關鍵詞概括故事梗概。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故事梗概:查問木雕、贈送木雕、逼索木雕。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品味、揣摩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朗讀要求:用普通話讀準字音,停頓恰當,吐字清楚,音量適當,速度合宜,讀出語氣。

2、學生自由組合,練習朗讀。

3、選出一組7人分別扮演爸爸、媽媽、“我”、奶奶、萬芳、萬芳的媽媽、旁白,其他同學做評委準備評價。

四、評價朗讀效果並分析人物形象

學生:評價扮演者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動作、神態。

學生:學生自我體驗,相互評價並分析人物形象。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分析人物形象:

媽媽:嚴厲態度生硬、非常固執;

我: 委屈、無奈、重視友誼;

爸爸:嚴肅、婉轉、穩重;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卻無能為力;

萬芳:仗義、體諒、明理;

萬芳的`媽媽:責怪。

五、研討與探究

全班同學分別從爸爸、媽媽、萬芳的角度就這一場家庭矛盾衝突的是非展開討論。並思考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自由發言

……小孩子包括大人在內有事要同人商量,儘可能地考慮周全。

……父親送給女兒時也應講清東西如何珍貴,要珍藏好。

……我的父母可以婉轉向萬芳媽媽説一説兩個孩子怎麼要好,提一提交換禮物的事。

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彼此應多商量,多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多一份理想,多一份寬容,生活中就會多一份温馨。

六、課堂小結

一件圍繞羚羊木雕而引發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卻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愛、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對子女疼愛之情,又有因事件的不當處理對孩子人格和友情的傷害。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不同人心中金錢與友誼的分量。作者借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個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會大問題,以小見大,正如布萊克在《天真的預示》中寫的那樣:“一顆沙裏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是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裏,永恆在一剎那裏收穫。”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説過:“世界是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同時,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恩情!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3

《羚羊木雕》一文是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圍繞有關親情或家庭生活寫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它講述的是“我”把父母從非洲帶回的貴重工藝品──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知道後,硬逼“我”要回來,“我”出於無奈,只得要回了木雕,並對自己的反悔感到很傷心。

出現這樣不愉快的事情,父母、子女誰是誰非,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父母心目中特別珍視的羚羊木雕,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瞭解不是很充分,不夠尊重孩子友誼,在利與友誼的天平上出現了傾斜,孩子不得不服從父母的安排,心靈卻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作為子女來講,也有有教訓可吸取的。從小不懂事,事先不徵求父母的意見,凡事不與父母商量,擅作主張,做法畢竟也有欠考慮和不周全之處,也是造成這一不愉快事件的因素。

那麼,此事如何才能左右兼顧呢,為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開拓學生的思路、暢所欲言,在導入時,讓學生從人際交往的矛盾衝突談起,啟發思考化解矛盾方法,引出課中的話題,學生有的談和父母的矛盾,也有説老師和同學的矛盾,很真實,學生能夠產生共鳴,興趣濃厚。

在解決本文矛盾衝突中,讓學生分組合作,開展辯論活動“到底誰做錯了”,讓學生自主閲讀探究,合作討論,對課文整體把握,體會作者情感,然後由學生隨便選擇分組,在父母、萬芳、“我”三個角度來討論問題(課堂實錄)。

1、父母錯了!

⑴ 父母重財輕義,只是看到了錢,沒看到比錢還重要的“情”。

⑵ 對子女教育方法太獨斷,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形成心理障礙。

2、我”錯了!

⑴ 沒有徵求父母意見,私自送人,不對。

⑵ 做事情前,考慮不全面,弄得不可收拾。

⑶ 太軟弱,不和父母據理力爭,沒個性。

⑷ 要回“羚羊木雕”傷害了朋友之間的友誼。

3、萬芳錯了!

⑴ 應該理解好朋友的'難處。

⑵ 應和“我”媽媽計道理。

⑶ 不應收這樣貴重的禮物。

還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奶奶也錯了,做為一個長輩,有發言權,她應該調解好這件事情。學生討論很激烈,善於從對方觀點中發現不充分的地方反問,如,王龍問辛力濤:你會把你媽媽的金項鍊送給你最好的朋友嗎,我抓住時機給予適當的指引,告訴他們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應當怎麼樣支處理,使學生從文中有所感悟,讓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

通過合作、探究這一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懼資料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求異、創新的思維,也使整個課堂變得有趣、熱烈,學生在體會着成為學習主人的快樂的同時,有所收穫,試想,如果我們每一堂課都堅持做到這些,那麼,上課也會成為一種精神享受的。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4

1、 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 聯繫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意的啟示。

一、 導入

二、 整體把握

[“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要好的朋友萬芳,被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着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很傷心。]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於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衝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鋭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後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後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 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裏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裏有興趣哪裏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裏,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麼不足?然後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並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後不好。在敍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敍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 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②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衝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儘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衝突。

作業 : 確定自己代表的人物——父母、“我”。 準備辯論提綱。

第二課時

辯論。辯論30分鐘,評議10分鐘,評議先由學生髮言,最後教師小結,尤其肯定擺事實講道理,並掌握好説話分寸的同學。

教學反思: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好與親人、友人關係。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遠不是個體的獨立行為,社會的文化的因素,在其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千百年來,孩子對父母,對師長必須為命是聽,似乎成為我國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到今天,開放、交流、改革成為社會的主題曲,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當然會隨之而行。課文中孩子交往的多層性,主體意識的朦朧覺醒,甚至於那木雕送人都可以看成社會文化變化的例證。課文的結尾:“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不就是孩子輕輕的反擊嗎?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2、通過討論明確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互相商量,換位思考,才能避免矛盾,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人物形象的分析。

難點是主題的揭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的討論。

【教學方法手段】

朗讀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鈴響了,語文老師邁着輕盈的步伐走向教室。剛到門口,突然,“嗖”的一聲,一個粉筆頭飛了過來,不偏不倚打在老師黝黑的臉上……

學生自由發言後老師亮出結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師若無其事地擦了擦還在微微發麻的臉頰,彎下腰撿起那還在地上跳動的粉筆頭,輕輕地放入粉筆盒,面帶微笑地説“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

這樣的境界是多麼美好啊!可是有一件事由於處理不當給雙方帶來了傷害。

老師板書:羚羊木雕。

二、默讀課文思考

1、文章圍繞羚羊木雕寫了一件什麼事?

2、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3、每個人物的形象各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刻畫的?

三、討論交流

結合文章具體內容,結合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討論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重點段落體會人物情感。

四、再讀課文聯繫自己,聯繫生活思考討論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或“父母”你會怎樣做?

五、佈置作業

續寫“我回家之後”(注意關鍵詞:溝通、和諧)

【板書】

要回羚羊木雕──傷害

語言、動作、心理──刻畫}人 溝通 商量 換位思考──避免矛盾 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