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散步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步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散步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2、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探究文中的人性美、詩意美、語言美,提高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設想

教師充滿激情而富於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出示圖片

同學們,是否聽説過“烏鴉反哺”的故事?烏鴉,也像人類一樣,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英國哲學家培根説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長大後的小烏鴉銜食來餵養老烏鴉的舉動,多麼令人感動,獸猶如此,人何以堪?敬老愛幼,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莫懷戚的《散步》一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愛幼更尊老的故事。(板書課題和作者。)

補充:《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説,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餵養它的母親。烏鴉反哺的故事經一代代的口授心傳,已為許多人知曉。在某種程度上,縈繞在人們心頭的“反哺情結”至今仍是維繫社會及家庭走向和諧、温馨和安寧的重要力量。

在傳説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潦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説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烏鴉反哺”。

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幻燈片展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從字裏行間去感悟、發現

3、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4、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養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結構線條

1、過渡:家是温馨的港灣,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出濃濃的親情。現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全班齊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明確:朗讀是閲讀文章的敲門磚,我們只有對文章進行認真誦讀,才能真正走進欣賞文章的藝術殿堂。好聽的歌總是由優美的旋律傳送的;美麗的花得由鮮綠的葉兒襯托;同樣,美文得有妙語來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散發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讀來的感受猶如揹着花籃與作者邊散步邊交談,於不經意間往花籃裏採摘幾朵並不名貴卻很雅緻的小花。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勾畫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佈置任務,思考問題(展示關於課文內容的幻燈片)

2、快速搶答

①學生思考後回答,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啟發: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明確: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初春,田野。

②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線條。

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設計相關問題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1、散步的緣由是什麼?

明確:為了年老多病的母親。“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2、在母親不願出去散步時,我怎樣勸説母親?明確: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在。(板書:勸)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見的鏡頭,但我們一行人卻是與眾不同的。我和妻兒陪着又熬過一個嚴冬的母親去欣賞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將會使母親獲得新的活力。請同學們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

明確:“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親的關係如何?

明確:“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表明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與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爾也會發出不和諧的音符。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我們在笑聲中散步,在岔路口,卻發生了分歧?

明確: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板書: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兩全,只能顧一頭,面對矛盾,該怎麼辦?(板書:讓)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親的選擇是——

生:走小路。

師: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

生:愛幼。奶奶疼愛孫子,總是謙讓,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還是寵着孫子。體現了奶奶是什麼樣的人?明確:奶奶是一位温和慈愛,謙讓體貼的老人。

7、矛盾解決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確不平順,我和妻子怎樣做?明確:作為主心生命骨的'我們,鄭重其事地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深沉朗讀末段)“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這一“背”,實際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擔,架起兩代人心靈的橋樑。含蓄地寫出人到中年,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贍養老人撫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書:背)

(三)研讀課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內涵。

過渡:這篇課文通過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來頌揚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動人心絃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擊着我們的心魄。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理由是什麼?大家可以和同位討論。學生討論後回答。(展示圖片。)我:孝順母親:和藹、謙讓妻子:賢良兒子:聰敏、活潑、可愛

(四)語言賞析,美點尋蹤,探究質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覺得最值得體味的句子,讀出來,並説説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提示:可以從寫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展示圖片。)

2、你覺得這篇散文美在哪裏?(展示圖片。)

1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寫的意境美

3平實質樸的語言美

(五)聯繫實際,展開想象,體驗感受。

1、假如你是文中奶奶的孫兒,奶奶依從了“我”的想法一起走大路,你會有什麼想法?

2、設想晚飯後,全家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愛看戲曲,爸爸媽媽愛看電視劇,你愛看動畫片,遙控器在你手裏,你該怎麼做?

3、假如你是文中是“我”,毫不猶豫地依從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麼想?

4、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上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的時,應該照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小組討論,選代表説)

總結:“尊老”和“愛幼”都可貴,這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更可貴。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同學們,你們知道“孝”字的最初寫法嗎?它是一個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古人解釋“孝”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學們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義,把中華民族“善事父母”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閲讀是個性化的,“感動”的親情更是個性化的。讀完這篇文章,猶如接受了一次道德洗禮。讀此文的過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動人心絃的詩,激起我們“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的觸動;它又像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揚起我們生命長河中愛的風帆。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去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去擔當。大家都是從小長大的,也都是要衰老的,推己及人,尊老愛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A、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當矛盾發生時,怎樣處理與家人的關係?

B、説説父母給予的關愛。設想:飯桌上……,生病了……

小結:送給同學們最真誠的話語。孝心,永存心頭。親情,永存人間。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引用畢淑敏的《孝心無價》,渲染氣氛,啟發思維。)

(六)寫作指導

給予我們寫作的啟示。寫自己身邊真實的故事,説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用心靈的眼睛尋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筆,抒寫實感。

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秀傳統在新時代再次發揚光大。(板書:精心選材,以小見大,從個別到一般,撥動讀者心絃,給人以思想的啟迪。)

(七)拓展延伸:抒寫親情,發手機短信給至親。

你可以以“親情”(如:母愛、父愛、家)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或一組比喻句讚頌親情。

親情是一罈陳年老酒,甜美醇香;

親情是一幅傳世名畫,精美雋永;

親情是一首經典老歌,輕柔温婉;

親情是茫茫大海的航燈,讓人執着堅定

親情是皚皚雪中的爐火,讓人幸福温馨

親情是無邊落木的新葉,讓人心生希望

親情是味淡雋永的清茶,讓人祥和寧靜

親情是温柔婉轉的雨珠,讓人滋潤心田

親情是輕柔飄渺的晚風,讓人撫平創傷

親情是一團温暖的火苗,讓人温暖安心

(八)醖釀情感,全班朗誦

遊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從這首詩裏,我們可以深切的理解母親的眷眷之愛,

而兒子更加敬愛母親。

(九)作業

過渡:同學們,家是温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悦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請你們以“我愛我家”為題,講述家庭生活中表現濃濃親情的故事,抒發你對家庭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附:板書設計

孝心,永存心頭

親情,永存人間

散步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品讀清新質樸的語言。

3.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力的培養。

2.透過樸實的語言品味濃濃的親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閲讀文段,揣摩情節的發展。

文段:

幾年前,我探親期滿返回無錫的時候,母親送我到車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眼看就到發車時間……

二、感知課文

1.聽課文,思考問題。

(1)文中寫到了哪些人?

(2)在什麼季節、什麼地點散步?(用一句話概括主要事件)

(3)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如何?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讀課文。

三、合作探究

(一)捕捉細節議人物

文中的幾個人物分別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試結合課文內容加以分析。

(1)學生通過對課文細節的把握,分析“我”“母親”“兒子”三個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徵。

(二)各抒己見提觀點

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我”最終還是依從了“兒子”,這不意味着“母親”的意願沒有得到尊重嗎?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三)體驗幸福説“祕訣”

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處理的辦法,也許也算不得最好,但結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從這樣的小事中,我們不難發現構建幸福家庭的祕訣。大家知道這祕訣是什麼嗎?

(四)走入畫面探景物

1.找出景物描寫的段落,體會朗讀語氣的處理。

2.思考: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題有無關聯?散步途中所見多矣,為什麼選擇這幾處景物來描寫呢?

四、感悟體驗

1.指導朗讀最後一段,進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層內涵。

2.交流感悟:“兩個人背上的加起來就是一個世界”一句的深刻含義。

3.回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片段,體味“甜蜜的負荷”那獨特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創作詩句,表達感悟。

親情是身心疲倦時聽到的親切問候,是 ;親情是輕鬆愉快時發出的會心微笑,親情是 ……

2.作業

在父親母親的背上靜靜地趴一會兒(至少一分鐘),想象自己回到小時候,再為他們做個簡單的按摩。虔誠地做完這些事,然後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課後小結

《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內容亦不龐雜的文章,但是意藴豐富,耐人尋味。在600餘字的短小篇幅內,情節簡單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風貌畢現。學生喜歡《散步》這樣的文章是很自然的,但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將其中藴涵的愛和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真正吸納進自己的靈魂深處,則殊為難得。本篇教學設計目的在於將短文精教,以品讀、感悟主要手段,使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步》真正鐫刻在學生的心裏。

散步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1、準備課前説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⑴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⑵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説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説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五、比較閲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説明緣由,只要説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藴含着豐富的思想。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閲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七、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疏通全文,識記並積累“熬、霎、粼”等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親情。

操作過程與方法:

通過語音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整體感知這篇散文故事的內容,把握文章的線索,體會文章的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孝敬,學會和諧處理家庭關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播放音樂〈燭光裏的媽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引入新課的學習。

2、檢查預習

提問2——3名學生再由教師給予肯定明確。

字音認讀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來同學們下去還是非常認真的預習了課文的,這可是不錯的習慣啊!大家可要好好堅持下去喲)

二、正課

1、作者簡介(可請學生來回答教師補充出示幻燈片)

莫懷戚:1951年出生,男,漢族。筆名周平安、章大明,當代作家。其中篇小説《詩禮人家》曾獲“四川文學”獎。著有《莫懷戚中短篇小説選》。代表作小説集《大律師現實錄》

2、請同學們聽朗讀

要求:

(1)注意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勾畫出生字詞語的讀

(2)整體感知課文並體會作者筆下的美好春景。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明確:這段話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3、學生分組自讀課文並探討回答以下問題。(幻燈片展示)

(1)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有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明確: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我的兒子。

(2)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分歧?

明確: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3)我們是怎樣解決這一分歧的?當時是怎樣想的?

明確: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走小路。兒子還小以後陪他的時間還很多。(幻燈片展示年輕人老人小孩關係圖)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示圖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裏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摯愛。(引導學生把這種情感由個人上升到社會、國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還記得學習課文前的那個大大的“愛”字碼,在課文中這種愛就是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摯愛。請同學們帶上這個“愛”字回家後給父母寫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結

《散步》這篇文章篇幅不長,情節動人,語言富有內涵。她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學們可要認真體會啊!

五、作業

請同學們在對課文初步理解的基礎之上對課文其他精美的語段進行研討。

散步教學設計5

【背景】

本人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對親情,友情都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理解。看到散步這一課,覺得它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能夠洗濯我們麻木的心靈。它的文字含蓄而優美,意境寬廣而深厚,雖是簡單的一件小事散步,卻真正能喚醒沉睡的親情的細胞。

我選擇這一課的最大原因是現在有很多的單親家庭,常常聽到學生抱怨親情的冷淡,不知道親情到底在那裏,我就想讓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體會到親情不是轟轟烈烈的,不是狂風暴雨似的,它如同和風細雨,慢慢的滋潤着每個人的心靈。同時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親情,特別是家中的父母正在承受着維護親情的巨大使命。

本着美好的願望,希望學生通過這一課會真正的體會到親情的力量,在以後的日子裏更加孝敬父母,我精心的準備了這一課。

【設計理念】

1、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轉變角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2、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我”一家人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個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3、感受親情,理解中年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得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景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2、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乾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温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後,放聲朗讀。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概括課文的主要)

明確:“我”帶着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裏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三、合作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於對課文的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

⑴通過散佈,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⑵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⑶“我”是一箇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滲透這我對生活的使命感的語句有: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於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後。這是一種比喻的説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説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2、這篇文章你有那些問題沒弄懂?

a、結合課文説説“我”這個人怎麼樣?妻子、母親、兒子的性情又怎麼樣?

明確:“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温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

b、作者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

明確:在一個家庭中,中年人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起着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c、從文中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思考作者進行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寫作意圖。

明確:

⑴後來發生了分歧──表現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表現出一箇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擔着承上啟下的中堅作用;

⑶我決定委屈兒子──體現出一箇中年人在處理家庭事務時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同第2問)

四、品味語言

1、景色描寫

(明確:共兩處。一是第四小節描寫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機。二是第七小節描寫了“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字裏行間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愛。)

2、對稱句子。

五、拓展延伸

比較閲讀《散步》與《三代》,看看哪個故事更能感動你?請説出自己的理由。

六、佈置作業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給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當時的情景寫下來嗎?不妨也用《散步》作題目。

【教學反思】

這堂課有成功也有失敗。

主要的缺點是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課時喜怒不形於色,講課時缺少激,而只是把課文進行支離破碎的分解,挑斷作者感情發展的流程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都是本人經驗不足,稍顯緊張造成的,今後在工作中還需繼續努力。

本堂課我覺得貴在很好的把握住了新課標的理念:

1、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自主的合作學習,層層深入,使學生體驗更多學習的樂趣。

2、鼓勵學生個性的發揮,並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3、注重文本,重視朗讀教學並進行語言的積累。

4、老師與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學生的每一次成功都給予適當的鼓勵,使他們很樂於展示自我。

散步教學設計6

【教材及學情分析】

《課程標準》這樣闡述語文教育的作用:語文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為主,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此單元所選取的內容主要是有關親情的文章。結合課程標準來看,單元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濃濃親情,培養學生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散步》一文短小精美,適合學生朗讀,本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幾處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從“散步”這件小事中學習作者孝順父母的美好品德,從而理解全文。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題。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閲讀的學習方式

3、培養學生孝順父母、珍惜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關鍵語句。

【教學難點】

對於部分中下游的學生來説,理解幾處關鍵句子稍有難度。教師應通過問題引導。

【學法設計】

學生參看《目標》上的《學習內容指要》和《學習方法點撥》,做學習筆記(概括文章內容、查閲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預習時圈點關鍵語句。

【預習作業】

1、 預習課文,概括文章內容、查閲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

2、 收集古今中外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認為自己能做到孝順父母的,請舉手!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自己的願望和父母的不同時,能夠順從父母的再舉手!

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順子難。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寬容和忍讓也是孝的重要內容。

二、學生預設學習目標

根據導語,學生可以合作預設本課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目標》上的提示提煉歸納,並作適當補充,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確學習目的,由教師設置變成學生主動參與,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思想。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己朗讀全文並概括文章內容,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記敍文的六要素方面進行概括。

精讀課文6、7兩段

1、教師出示問題組,學生自己思考,然後全班交流。

面對“分歧”時:

⑴母親、妻子、兒子分別是怎樣的選擇?為什麼?

⑵我最終的決定是什麼?為什麼?

⑶事情最終的結果又是怎樣的?為什麼?

⑷“分歧”解決了,一家人的關係是怎樣的?

⑸在整個事件中,誰是關鍵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樣的優秀品德?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由於一家人互相諒解、忍讓,“分歧”得到了解決,一家人和和美美繼續散步。在整個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選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我”作為中年人,責任重大,“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由於我的孝順,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細緻揣摩在面對“分歧”時,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從而認識到在出現家庭矛盾時,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應該先顧及老人的感受,特別是孩子,也要學會寬容和忍讓,要孝順老人。

2、教師啟發: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還能體現“我”的孝順?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細緻揣摩語句,例如,我讓母親出來散步、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揹着母親等等。

四、想象訓練

想象“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是怎樣一種情景?

教師引導:可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以及景物描寫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別是想象我怎樣扶着體弱的母親,説着怎樣的話等。

此環節的目的使學生從這個細節中認識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順母親的,把母親放在第一位。

五、研讀探究

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找出來,品味語言,體會它們的作用。

學生合作賞析:兩處景物描寫都寫出了春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思考最後一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個世界。”

四人小組討論:部分中下游的學生對於“整個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難度,教師可設置問題提示:我和妻子為什麼“慢慢地,慢慢地?”

1、怕摔了母親和兒子,小心謹慎!

2、感到了一種沉重,一種責任的沉重,中年人對家庭有着承上啟下的重大責任。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的生命有三種形態:老年,中年,孩子。母親、我和妻子、兒子構成了整個世界。因為有了對生命的珍愛,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續,才有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教師小結:中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承上啟下的責任,對社會而言,則有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中年人應有強烈的`使命感。作為子女,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為父母解憂,孝順長輩。

在此環節中將這兩個問題聯繫在一起,能更好地強調對生命的珍愛,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學生認識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樣解決的?

古今中外有關孝順的名言很多,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準備的材料。

通過此環節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體驗,認識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類似“分歧”的矛盾,要學會處理,並積累精彩含義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閲讀

學生閲讀文章《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此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強化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

教師小結: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兩頭(孩提和老年)時都需要人照顧,只有中間(中青年)是照顧別人。盡孝是我們每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記住培根的話吧:哺育子女是動物都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偉大壯舉!

小結的目的:強調本文的主旨,深化學生敬老盡孝的意識。

八、作業

1、閲讀《三代》,與課文比較有什麼不同?

2、教師推薦詩歌《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散步教學設計7

一、整體反思

我設計的教學時間是45分鐘,教學的重點是:人物語言中流露出來的愛,教學難點是:以小見大,通過生活小事反映出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教學目標分別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的情感;2.體會情感,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審美趣味得到感染和薰陶;過程與方法:1.設置"懸念",讓學生自由猜摩,深化課文的主題;2.查找質疑,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識與技能:1.閉上眼睛聽讀,感知課文部分內容,對下一部分內容進行猜想。2.快速閲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與"猜想"內容進行比較。

優點:1、能結合學生實際及教材的內容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時間設置合理,用45分鐘的時間,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的確定合理;

缺點:1、教學目標設置過多;

2、知識與技能目標設置欠合理,像過程與方法目標。

 二、教學過程設計反思

教學過程的第一步是導入語,我設計的是播放《跪羊圖》這首歌,主要是營造氣氛,播放結束後就以"香九齡,能温席"的故事引入課文;

教學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學:聽朗誦,當讀到"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讓學生來討論"我和妻子該怎麼辦?"有那些方案?

教學的第三步是課文研究: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朗讀的方式進行快速閲讀並以四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找出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並生生、師生解決。

教學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題:圍繞"文中誰的權力大?"來展開討論。

教學的第五步是歸納總結並展示"板書"。

以上五個步驟,我認為設計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學,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聽朗讀,聽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師讓學生進行猜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主題的理解埋下伏筆。

2、第四步深挖主題,教師只設計了一個問題"文中誰的權力大?"展開討論。其實教師出示的是一個錯誤的結論,讓學生進行圈套,學生通過爭論才發現這樣一個家庭是沒有權力之分的,這時才明白教師的良苦用心,是用來挖掘主題的。

不足之處:1、導入語重複,一首歌、一個故事顯得多餘,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學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師的引導沒有設置進去,隨意性強,可以分段進行佈置任務,有意識的安排學生對主要問題的質疑。

3、板書設計標識性不強,不美觀,應改為箭頭可能要直觀些,更容易體現主題。

三、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反思

1、對比教學設計不錯,學生"猜想"的與作者寫的進行對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題。

2、閲讀指導到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

3、教學策略、教學組織形式恰當,能夠較好的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不足之處:1、學生自主學習時沒有設計教師的引導,沒有對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合理的篩選,應學會篩選有價值的問題,有意義的問題。

2、教學第三步未能充分考慮和體現學生要求,沒有劃定範圍,使學生漫無邊際,要分段佈置任務,讓學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學設計8

一、導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理解課文真實優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討中提高賞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中的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人説,幸福的家猶如港灣,讓我們的心疲憊時靠岸,有人説,濃濃的親情猶如甘泉,滋潤我們枯涸的心田。家因為有了真愛而温馨,因為有了親情而美好,那麼,家究竟是什麼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張舊照片,還是一種揮之不去的記憶?今天我們來學習《散步》,讓我們跟隨作者去進行一次別樣的心靈之旅

設計目的:(以優美的排比句式導入,營造美的氛圍。讓學生體會課文中所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讀課文時要注意這些問題。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標

3、然後欣賞一組關於親情的圖片,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

4、配樂朗讀,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彷彿沉浸在親情的世界裏,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我們來探究兩個問題)

設計目的:

(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通過閲讀,熟悉課文內容。教師作適當點評,鼓勵表揚。)

5、整體感知:

(1)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文中的幾個人物誰的權力最大?究竟聽誰的,是由人決定的嗎?(讓愛作主)(教師提醒邊看書邊劃書,並做旁批,教師板書)

老師: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現出尊老愛幼,互相關愛的濃濃親情,推而廣之,人類的延續,社會的推進何嘗不是這種愛的傳遞呢,母親愛兒子,兒子孝順母親,那文中的母親,兒子各有什麼特點呢?

6、研讀探究:

(1)用兩個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點,你最欣賞哪個人物,為什麼?設計目的:(教師發揮引導的角色,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關鍵語句,體會其深刻含義。(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

(3)朗讀最後一段,感悟最後一句的含義。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文中的分歧。(暢所欲言)

(5)這個家庭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如此和睦温馨?(愛與責任)

7、學生質疑:分組研討

8、賞析優美語句,從你喜歡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麼樣的意境和哲理?

9、體驗拓展:

(1)親情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停留在作者家中,還瀰漫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裏,需要我們用敏鋭的眼光去發現,那你瞭解哪些親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説出來與大家交流。

(2)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愛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老師: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為我們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愛我們無以回報,怎樣才能表達對他們的感激,怎樣才能承擔起家的責任,讓父母快樂輕鬆一些,是我們做兒女值得深思的問題。

(3)談收穫,談感悟。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欣賞了一篇秀美雋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靈的軌跡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們體會到,親情不僅是聲情並茂的述説,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親情不單是今天課堂上的片刻領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實踐。就讓我們的小家永遠親情洋溢,讓我們的“大家”永遠愛意無限,讓我們的心靈之舟在“家”這片海域裏有所歸依,沒有終極-----

(四)作業:寫作文〈〈親情樹〉〉

放一首關於家的歌《讓愛住我家》,在歌聲中結束本課。

五、教學反思: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散步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莫懷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着親情和家庭生活展開的,學習要求是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課文和圈點勾劃重點詞彙。《散步》內容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它通過尋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個家庭的“分歧”;但隨着問題的解決,展現的卻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反映着尊老愛幼的家庭倫理準則。對於學生來説,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二、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他們仍然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由於受到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有些學生甚至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另外,這個階段的學生有可能出現叛逆期的問題,缺乏與家人的信賴與溝通,不自覺地疏遠父母。因此,通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對課文有初步瞭解的同時,深入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及優美意境,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查字典和詞典,獨立認識字詞,讓學生積累“信服、嫩芽、霎時、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母親”、“我”、“妻子”、“兒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優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初步理解課文的寓意,體會到家庭中親情的珍貴,並感受課文中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通過學生找出文中對“母親”、“我”、“妻子”、“兒子”的描寫,歸納人物形象特點;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優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是初步理解課文的寓意,體會到家庭中親情的珍貴,正確把握作者所要傳達尊老愛幼的主旨。

五、教學媒體或資源:

多媒體設備,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分鐘

課堂導入

老師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視頻,並引出本節課學習的課文

學生觀看視頻

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圍,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

5分鐘

檢查預習

教師介紹課文作者、疏通生字詞(PPT出示練習題)

學生完成練習題

用練習題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的字詞預習情況,當場解決遺留問題,利於課文的順利學習

5分鐘

初步把握課文內容

教師出示相關問題(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原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讀課文,並填寫學習表格

學生在自讀課文中感知全文,對相關問題的思考是對文章的進一步認識,並自主梳理文章內容。

15分鐘

分析歸納人物形象

通過提問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四個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細讀課文,小組合作探討的基礎上分析並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寫圖表)

由文及我,通過再次細讀課文,用心體會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對文章細節的熟悉和關注。

12分鐘

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瞭解文章語言特色

承接上一環節,讓學生分組討論,對優美句段進行初步理解,品味語言美。

學生分小組討論,找出優美句段並進行分析。

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揣摩優美句段,進一步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瞭解文章語言特色。

3分鐘

課堂小結與延伸

小結(課堂內容及初步瞭解文章中心思想)並佈置課後思考題(主要是對重點句段進行深入把握和探討)。

學生完成課後思考問題。

循序漸進,承上啟下,從上一環節探討人物語言過渡至把握人物立場,,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深入理解重點句段,轉向對人物情感以及課文主旨與內涵的思考,為下一課時做準備。

教學七、教學反思

《散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這件事背後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卻不一般,要引導學生從表層昇華到主旨內涵是難點。因此採取了先理解課字詞再通過朗讀與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漸進,從整體把握課文到分析細節、於關鍵人物入手。但在教學過程中,有的環節在實施的時候宜有所側重,需要做出適時調整;同時,學生的自身體驗還不夠豐富,教師的方向指引和總結很重要,要避免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散步教學設計10

【課文説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作者莫懷戚,是一篇文質兼美、歌頌親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裏行間,無不流淌着濃濃的親情——其中包括長輩對兒孫的體恤,子女對長輩的敬愛。親情是人世間最永恆、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課文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敍身邊事,訴心中情,課文寫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體現出濃濃的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課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思索,領悟課文中濃濃的親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薰陶感染潛移默化,着重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難點】

深入領悟課文中的語句和片段所體現出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點撥法、品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讓愛住我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心聲。家,是一個温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港,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温情。今天,就讓我們大家攙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板書課題)

二、聽讀課文,認識親情:

1、聽課文朗讀,瞭解文章內容,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師:請同學們認真聽課文朗讀,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2、找生概括文章內容。

師:課文已經聽完了,下面誰來概括一下文章的內容。

生:在一個春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最終我同意跟隨母親走大路,而母親卻按照孫子的意思走小路,這一家人非常的和諧。

師:誰能概括的在簡練一些?

生:我們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裏散步。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生:和諧。

生:幸福。

生:温馨……

三、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1、學生自讀課文。

師:現在讓我們也融入到這個和美的家庭,隨着舒緩的音樂,放聲讀起來。並畫出你認為文中比較美的`句子來。

2、小組內進行“美點尋蹤”。

師:剛才有很多同學畫了很多優美的語句,我們給你們所畫的起一個名字,就叫“美點尋蹤”。什麼是“美點尋蹤”呢?

師: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辭美;句式美;用詞精當美;景物美;文章結構美;句子含義深刻美……(出示幻燈片)現在就請四人小組談論一下你們小組所找到的美點,並説一説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的句子很美。

師:那麼還有其它景物描寫嗎?

生:文章第七段寫母親看到小路的遠處的景物。

師:那我們給它歸納成為四個字:美在景物。請其他小組再來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點。

生: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生: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兒子雖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們把它歸納為句子美。

師:其實文章中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嗎?我們給這樣的句子起個名字,你們覺得應該叫什麼?對,就叫對稱句,它的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

生:老師我還認為這一家人很美。

師:我們應該把它概括為美在温馨的一家,你們認為呢?

四、研討課文,擁抱親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兒?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的權利最大?

師:課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這樣美的環境下卻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

生:發生了分歧。

師:在解決分歧過程中,誰做的最好,誰的權利最大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生:我認為文章中的我的權力最大,因為一家人都聽我的。

生:我認為我的母親的權力最大,因為兒子聽從母親的話要走大路。

生:我認為我的兒子的權力最大,因為最終我們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認為我的兒子的權力大。

生:我認為在這個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權利的大小。

師:是這樣的,這一種循環關係,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一條親情鏈,他始終是鏈在一起的,

確確實實一個家庭不存在着權力的大小,他們的互相尊重、互相關愛,於是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家庭。

2、齊讀文章的最後一段,學生質疑。

師:現在就讓我們帶着我們心中湧動的這份深情齊讀最後一段。説一説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個世界。”

師:誰能替他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認為我的母親是撫養我的人,我的兒子是我要撫養的人,母親和兒子同樣重要,所以説,他們兩個就是整個世界。

師:這句話表達了文章主旨。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這個形象有象徵意義,人到中年,肩上負着的是承前啟後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更突出了一個“孝”字,表現了一家的和諧。

3、深化主題。

師:同學們,你們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學了這篇文章之後,你懂得了什麼?

生:我們要尊老愛幼。

生:我們要關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師:文章體現了尊老愛幼這樣一個主題。

4、歸納寫作手法。

師: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兒,作者卻能反映出一個重大的主題,這樣的寫法就是“以小

見大”,也可以叫“小中見大”。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能運用到這樣的寫作手法。

師: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尊老是人類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實孝順父母是古來有之的,孟子曾經説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國的學者培根説:“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讀最後一句時充滿了自豪感,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我們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

五、拓展延伸,感悟親情:

1、觀看幻燈片,談感受:

師:其實當我們慢慢的閉上眼睛的時候,頭腦中肯定會閃現過很多很多感人的畫面――到底是誰在日落昏黃的時候倚在窗口焦急的盼我們歸家呢?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細聲的叮嚀呢?當然是我們的父母。現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並談一談你的感受。

生:我們應該多陪陪父母,多幫父母幹一些及所能及的活,為父母分憂。

生:我們應該聽父母的話,在家裏尊敬他們,孝敬他們。

生: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最親的人,我們應該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

2、教師小結:

師: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都不要忘記你的父母。生活中親情的體現,並不是轟轟烈烈、驚天憾地,而是點點滴滴,如春雨悄悄滋潤我們的生命。

師:愛是責任,親情是忍讓與付出。一個和諧與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用愛心來營造,當彼此的利益和願望發生衝突時,同學們應該學會理解和體諒,學會忍讓和寬容,要有一種保護幼小,善待老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六、佈置作業:

師:今天的作業就是1、比較閲讀《三代》;2、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温馨語句,寫在賀卡上,把這份厚重的、特殊的禮物送給你的父母。

七、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師:親愛的同學們:尊老愛幼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最後老師也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一幅對聯:

橫批:相親相愛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師: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希望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着濃濃的親情。最

後請同學們和我共唱一首《相親相愛》。

【板書】

散步莫懷戚

散步教學設計11

1、引領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語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對學生進行敬老的傳統美德教育。

教學重點:

1、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學生孝敬老人。

教學難點:

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

點撥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語

由簡潔明快,迅速拉近師生距離的導語導入。

二、 檢查預習夯基礎

學生一條龍認字寫詞,解釋詞語,教師針對具體情況糾錯並幫助學生強化理解記憶。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時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詞語含義。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確: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誘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 初讀課文理思路

徵求學生意願,師生合作讀課文。他生聽讀課文,關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問題:

1、 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2、 初讀課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麼?

四、 個性品讀悟真情

師語:對大家的感受老師先不與評價,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誰的領悟距離作者的本意最近?

着眼於紅色字體部分,師生共品下列語句:

1、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

① 你從這個“本”字中讀出了幾層意思?

② 母親身體虛弱,走不動。但是我卻説,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多走走啊”,“我”是怎麼想的?

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兒子。

品讀貼士一:讀文時一定要關注那些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不能忽視其背後的“多層含義”。

2、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作者為什麼寫春天,他僅僅是在寫春天嗎?

總結:第一句,表面寫春天實則寫母親,寫母親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寫那些老人堅持苦撐沒能阻止生命的結束,實寫母親,寫母親挺得艱難,寫生命延續地來之不易。

第三句,“總算”是漫長等待以後的姍姍來遲,讓“我”緊張的心稍稍落地,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熬”是苦苦支撐後的曙光乍現,有母親終於脱離病魔的開心,但更主要的是對母親飽受病痛的疼惜。

品讀貼士二:除了關注關鍵詞語外,還要善於聯想,關注重點詞語背後的言外之意。

3、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

看着這樣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麼?作者感受到什麼?

預設:初春的景色充滿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內心充滿希望,十分愉悦。

質疑:“大塊小塊”,“有的`濃,有的淡”;既然是寫旺盛的生命力,為什麼寫隨意而非肆意,為什麼冬水而非春水,為什麼寫聯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總結:乍暖還寒,雖春猶冬;

挺過熬過,雖喜仍憂。

品讀貼士三:關注細節,巧用“對比法”“替換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後的豐富含義。

4、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

設問:

①既然想“兩全”,為什麼又不願意“分成兩路,各得其所”?

②前文説母親很聽我的話,“就如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向聽話的母親為什麼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親意願為第一着眼點,不願意分散家人,讓母親不快;母親有涵養,體諒兒子,疼愛孫子,不願兒子、孫子不開心。有分歧、無爭執、更無矛盾。

品讀貼士四:關注文意中的矛盾點,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③為什麼能形成這樣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為前提來解決問題,才形成了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和諧效果!

5、就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啟發學生關注矛盾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①為什麼母親和兒子“不算重、也輕”但我和妻子卻感覺背起了“整個世界”?是否矛盾?

②既然這麼輕,為什麼“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裏強調的是怎樣一種態度?

③讓我們這麼認真小心謹慎的揹負的重分量的東西,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指實體的母親和兒子嗎?

明確整個世界的含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花一天國,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裏,一個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學生品析過程自由談對文章主旨的認識,教師總結莫懷戚先生寫作的本意,並聯系莫懷戚創作初衷加以驗證。

同時,師總結:文章寫的是過去,但是指向卻是當下。進而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號召全體同學接過“孝”的接力棒,將這份民族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七、讀寫結合巧應用

設問:散步這篇文章如果沒有“大路小路的分歧”這個情節,效果怎樣?(平淡乏味,主題不突出。)

教師指出我們寫作親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對學生提出寫作要求,並佈置作業。

八、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一節課的相處,你們的善良、聰慧和可愛都在老師的心中紮根,也希望老師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

散步教學設計12

一、創新教學設計構想: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表現家庭成員間真摯感情的散文,文質兼美。讀出它的深層含義對七年級的農村學生來説,很不容易。新課程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取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授課方式,讓他們自由閲讀課文,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平等地對話。讓他們通過討論,迅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主題。讓他們自由選取感點欣賞,在研討中進入散文的意境,領略散文的美。

教學流程:設身處地,導入新課故事接龍,感知理解課文美點尋蹤,探詢美感。

二、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發現美、感受美、品味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勇於承擔責任的情感。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以學生活動為主,適時予以點撥,組織學生討論。

教具、實驗情況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活動一:設身處地,導入新課

辛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辛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着深情的愛,即使產生了分歧,其解決也體現了温馨、和諧。

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卻喜歡看言情故事武打片,遙控器在爸爸手中,他會怎麼辦?如果在你手中呢?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作者家庭成員之間的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感知課文。

活動二:故事接龍,感知理解課文

(一)故事接龍,感知課文

1、《散步》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大家把文章的故事情節分解成若干個小故事,我們來個故事接龍。

2、瞭解故事中得人物概括人物間的關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説,選取其中一種板書)?

3、教師點撥:據作者講,本文就是取材於一次全家三代四口的散步,正因為它來源於生活,是真實的,所以才感人。我們寫作文也應該學習這一點。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教師點撥:我們已經初步把握了文章的故事情節,這只是最表面的東西,還應該對其進行更深一層的探討,進而理解其內容,把握主旨。請大家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我”勸母親、順母親、背母親分別説明了什麼?

母親改變主意,妻子背兒子又説明了什麼?

作者寫一家人散步這件小事,用了“分歧”、“責任重大”,是否大詞小用?試解釋?

④如何理解“一霎時……關頭時那樣”和結尾句。

2、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時點撥指導。然後推薦一名代表發表見解。最後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

活動三:美點尋蹤,探詢美感

1、其實,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無非是三個方面:一是真,二是善,三是美。真就是真實,源於生活,前面已講過。文章宣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善。美呢?大家再讀課文,用你們的慧眼來發現、文章中的美。(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集體探詢,集中意見,説出發現。)

教師示例: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在田野上散步”這個有詩意的鏡頭。

(一)人物美和主題美

(二)語言美

(三)意境美(景物描寫)

總結

1、這節課我們從幾個方面發現了《散步》中藴含的美,可以説接受了一次美的洗禮,希望大家課後對課文再進行品味,從中發現更多的美。

2、拓展延伸。

分發《父父子子》課外閲讀練習。

學生積極發言,各自在這種情況下的做法,其他同學評論,大家暢所欲言。

學生認真聽讀,感知課文,瞭解內容。

學生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生先同位討論,然後積極發言,其他人補充,最後師生達成共識。明確:

學生先討論,教師點撥,然後積極發言,

學生分四人小組,進行積極討論。

每組推薦一名代表,發表本組的討論成果。

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

愛、尊、孝

疼、護

不,借散步反映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以小見大。

④參考課後練習一。

學生討論。

師生共同交流達成共識。

(一)人物美和主題美

人物:“我”誠懇孝敬;妻子賢良温順;母親老邁順從而又有涵養;兒子聽話懂事天真可愛。

主題:宣揚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語言美

1、對稱。

2、含義豐富。

3、意在言外。

(三)意境美

第一處: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

第二處: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

兩處景物描寫富有詩情畫意,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以學生熟悉的家庭到導入新課學習。

為新課的學習設置情境。

加強對文章內容的感知和理解。

整體感知課文。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使學生了解真實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

使學生不僅理解課文,而且學會欣賞文章的美。

示例,給學生一個模仿的規範。

分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和習慣。

使學生對文章整體有一個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

使學生有所鞏固。

板書設計:(一)

愛護幼小的生命

成熟的生命人生的一種責任

善待衰老的生命

(二)

意(疼)依

主從

變孫

改散步子

互相敬愛

母親(老)和睦融洽兒子(幼)

(孝)背母親妻背兒(護)

(尊順母親我責妻子

(愛)勸母親任感委屈兒(愛)

使命感

尊老愛

(三)

散步

莫懷戚

真:源於生活

善:尊老愛幼

美:物美、主題美

語言美

意境美

散步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提升學習力。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質疑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體味濃濃的親情,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三、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所藴含的生活哲理,於潛移默化中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四、教學方法

品讀法、勾畫圈點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體驗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數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一)情境渲染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人類擁有着豐富的情感世界,在這個豐富的情感世界裏,我們盡情的享受着親情、友情甚至於愛情。我想請問同學們,在這三種感情裏,哪一種感情將伴隨着我們從呱呱落地的嬰孩至白髮斑斑的老人呢?(親情)對,親情,親情是我們人類世界中最豐富、最動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對它進行了詳盡的描述,你們能不能説一説你們讀過關於親情的文章嗎?(生答)

師:很好,我記得國小的時候咱們學過一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和學生齊背)。今天,我們將一同用心靈去聆聽一首親情、人性和生命的讚歌,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營造氛圍,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共鳴,幫助學生儘快走進課文營造的人性美)

(二)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並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確讀音,第二是學會篩選信息複述課文內容。

(通過聽覺刺激完成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讓學生學會篩選並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合作探究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我”:孝順

母 親:疼愛孫子

妻 子:賢惠、孝順、善良

兒 子:天真、活潑

(教會學生從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達成教學目標)

(四)自學質疑、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會提問。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説出來和大家一塊討論解決。

(“學貴有疑”,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的能力。)

(五)課堂小結

師: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家庭?請你用一個詞語或一個成語來概括。

(六)情感體驗

1.情境假設,引發思考

假設你們一家人在看電視,在只有一台電視的情況下,爺爺想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要看新聞,你要看動畫片。此時遙控器在你的手上,你會怎麼做?

2.講述親情故事,激發感情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年僅兩歲的女兒。有一天,媽媽趁女兒熟睡的時候外出買菜。這個時候女兒醒了,找不到媽媽,於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邊。就在這個時候,她看到了樓下買菜歸來的母親。她向媽媽伸出了雙手,從樓上撲了下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媽媽衝到了樓下,用雙手接住了孩子,而這位年輕的母親卻因為心臟病突發而永遠離開了人世。事後,消防隊員們做了這樣一個測試,同樣的距離,同等的高度,還有一個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測試的結果卻是沒有一個消防隊員能接住沙袋。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消防隊員接的是沒有生命的沙袋,而母親接的`是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愛吧,這也就是我們所説的親情。我們每天都沐浴在愛的陽光中,我們的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誦本班同學習作《我的母親》,引起共鳴。

(用孩子們身邊的例子激發其情感,引起其共鳴,使整堂課進入情感的高潮,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教育,達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七)遷移拓展

請同學們以口頭作文的方式講述你的親情世界裏發生的你最難忘的一幕,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訓練。較好實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七、教學反思

(一)優點

1.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藉助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

2.在教學方法上,我有意識地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4.在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時,我有意識地藉助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用孩子們身邊的例子激發其情感,引起其共鳴,使整堂課進入情感的高潮,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進而突破教學難點。

(二)不足

1.後半部分,由於時間問題,給學生讀的機會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讀指導。

2.我的情感有些強加給學生了,應該教會學生從多個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讀文本。

3.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

散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言。

難點:比較閲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着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裏頓生出許多感慨。

特別是電視台的一個公益廣告讓我更加感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幫媽媽洗腳)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

(1)掃除字詞障礙

(2)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3)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説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後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象徵着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裏,就帶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麼樣?

--妻子的性情怎麼樣?

--母親的性情怎麼樣?

--兒子的性情怎麼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麼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1)本文寓理於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強調可讀性;

(2)這篇文章以《散步》為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説説你的理由。(小組為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後,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一,鼓勵創新)

四、比較閲讀

比較閲讀《散步》與課後“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散步》是孝順第一,《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五、課堂小結

課後習題

1.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在語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

(2)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中的“熬”換成“度過”行不行?為什麼?

答案與提示:1.(1)各得其所:幾個人的想法都得到適當的滿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陽光下明亮閃爍。 2.不行。因為“熬”在文中是“忍受”、“艱苦支持”的意思。強調母親過冬不容易,而“度過”僅指“時間上的過去”,不能體現“忍受”.

散步教學設計15

【背景及説明】

《新課標》的課程目標的總目標規定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其中第7條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個在閲讀中的學生都視為一個獨特的自我,這樣才能做到目標中所説的在閲讀中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這篇文章,正是情感體驗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實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認識到一篇文章的好與上好一堂課的距離,我又有一點緊張,如何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必須面對和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散步雖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情景,但是,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來思考和敍述的,展現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孫之情,平時,國中學生對這樣的情景雖時而所見,卻不一定具備情感上的深處體驗。當然,簡單的做法是,教師通過宣講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們,或者讓學生通過多次閲讀去感悟。但又使我體會到,能感動教師的,不一定能感動學生。如果找不到共鳴的地方,你在台上激動不已,學生則可能無動於衷,出現教學中常見的現象,這是既尷尬又失敗的課堂。那麼,怎樣上好這堂課呢?作為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我又該做點什麼呢?

【建議思考的問題】

1、課堂上如何實施課前的教學設計?

2、課堂上的親情感和責任感的目標如何實現?

【案例描述】

在教學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時,我制定了這樣一個學習目標:感悟散文中的親情。於是在學生朗讀全文以後,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賞的語句,並説明理由,學生經過思考後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簡單,文字優美。但靜觀課堂氣氛,感覺比較平淡,學生似乎在配合老師完成彼此所認同的課堂教與學的任務,缺乏體驗到該文章的語言之美,親情之美,而且參與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較聽話,認為回答問題是天經地義的同學。對這樣的現象進行反思,我認為這個教學目標是必要的,但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所改變,應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我在另一個班級上課時換了另一種方式提問,你和家人散步嗎?有。幾乎是全班同學滿臉燦爛的回答。那麼,給你留下感受又是什麼?這樣的提問激起了層層波瀾,一瞬間,課堂上呈現出與前一課堂截然不同的熱烈氣氛,下面是關於場景的部分實錄。

【教學實錄】(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媽媽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媽媽手牽着手,不知道天氣太冷,還是媽媽的慈愛,讓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媽媽給我講了我小時候的趣事,我們很高興,至今,我的手上還感到還有媽媽的餘温。

師:你給大家描述了一幅多麼温馨的畫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時候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簡直就是一隻小懶蟲。每天,奶奶揹着我上幼兒園。那時,我覺得奶奶的背很寬、很廣,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覺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國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駝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時候揹着我而駝的。

師: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見過別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個小男孩,他們的父母也許都是啞巴,只見小男孩走在他們的中間,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動,也許是打啞語,他們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麼歡樂。

師:你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幸福的畫面啊!想不到,我們的同學對散步感受如此真實、細膩。現在,我們可以驅譴我們的慧眼和靈感到文章裏去散步,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又是什麼?

學生1:孝心

學生2:親情

學生3:温暖

學生4:敬老愛幼

的確,這樣的散文內涵,由於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鋪墊,又有問題的激發,學生不再是應付老師,而是神情活躍,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進入解決課文,研討問題的情境之中。我又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全班同學聽,並説明喜歡的理由,學生們頗有興趣的尋找,再紛紛而毅然的舉起手。

生1:我喜歡第四自然段。因為這段是一處優美的環境描寫,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對生命的嚮往。(接着,該生便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

生2:我要補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這也説明母親在風燭殘年之時,家庭的温馨使她的生命獲得了新的生機。

生3:我要選第七自然段,因為這段母親眼中看見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樹,魚塘,表明了母親對生命的嚮往。(朗讀略)

生4;還有一個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歡。摸,表現了老人疼愛孫子的感情,這個孫子可真幸福。(一陣笑聲)、

生5:我喜歡第六自然段,因為,分歧的產生是全文的關鍵。我的選擇舉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愛幼之心。特別是最後決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順。

師:同學們能夠對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聲),同時,也可以看出我的責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師,我能否喜歡一個字?(得到我的讚賞後)熬,因為熬字能夠使一個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顧,又過了一年。

師:講得真好,能結合這篇文章來理解文中的詞,達到我們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大家課後可以進一步地探討。

【課後反思】

教學設計應當如何進行?我覺得課堂設計非常重要。同樣的目的,不同的課前設計,結果回怎樣呢?也許我的前一堂課也會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但是,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正確理解親情感和責任感是難以企及的。我認為,課前教學設計應聯繫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説話的機會和展現自我機會,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會煥發青春活力。

記得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而這堂課能夠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這堂課,我真正明白了課前教學設計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條永遠流動的河。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我願永遠把握這生命的脈搏。

Tags:散步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