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運算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18W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運算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算教學設計(15篇)

運算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有關0的運算(教材第1113頁的例5、例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再一次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概括有關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過程與方法

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良好的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歸納總結中體會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

概括有關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教學準備:

主題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 先説出每一道題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700-(56+32)x9(36060)

(132+58)19x 32(295-187)

提問:如果算式裏有括號,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 列式計算

(1)84除以6與7的積,商是多少?

(2)45與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教學例5

出示例5(1)42+6(12-4)

提問:這一道題應該先算什麼?請説出本題的運算順序。

再出示:(2)42+612-4

提問:這一道題應該先算什麼?請説出本題的運算順序。

2、 比較這兩道題的異同點,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3、 總結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1)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為四則運算。

(2)只有加法、減法的運算該怎樣計算?

(3)只有乘法、除法的運算該怎樣計算?

(4)既有加法、減法又有乘法和除法的運算該怎樣計算?

(5)有括號的運算,又該怎樣計算?

4、教學例6

(1) 出示例6,口算

(2) 小結:有關0的計算

(3) 提問:為什麼0不能作除數?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1題

先説説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2) 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分析,然後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2題

先説説各題的運算順序,再口算。

(4)完成教材練習二的第3題

先分析題意,再獨立解答,集體評議。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四則運算又有什麼新的收穫?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 運算順序:算式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

運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熟悉公式的基本組成。

2、掌握公式的創建、修改、複製、刪除等方法。

3、瞭解函數的概念,掌握簡單函數的應用。

4、掌握相對地址與絕對地址的靈活應用。

5、會靈活運用公式和函數進行財務統計與分析運算。

6、培養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的意識。

教學方法:

採用以"指導——參與"為基本形式的課堂主體教學模式,即教師僅粗線條地講解知識,激發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和實踐,在遇到問題時能主動思考、大膽嘗試和探索。教師起指導和引導的作用。

教學過程:

1、設置問題情景

教師展示興趣小組報名統計表,提問:如何迅速準確地計算出每個班級的報名人數和各個興趣小組的報名總人數。

2、學生探究學習,掌握公式計算方法

教師講解單元格地址的概念:列號+行號

教師請學生在工作表的A1單元格中輸入"10x2 3"

在B1單元格中輸入"=10x2 3",觀察結果有何不同。

學生探究分析結果不同,得出結論:如果在一個單元格中先輸入一個等號"=",那麼EXCEL會把等號後面輸入的式子作為一個"代數式"對待。

提問,除了輸入等號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輸入代數式。可以在編輯公式欄中輸入,或單擊"="按鈕。

學生實踐,計算"興趣小組報名"表中羽毛球興趣小組的"總人數",分別利用數字直接相加與單元格地址相加,觀察分析,結果有何不同?哪種方法更好?

利用單元格進行計算機的優勢:

(1)當數字發生變化時,結果不會出錯

(2)可以進行公式的自動複製

學生實踐:利用公式自動填充法計算"興趣小組報名表"中每個興趣小組"總人數"

3、教師講解函數概念,學生實踐練習

舉例説明函數概念:在數學中,求半徑為R的圓的面積公式為S=πR2,R時一個變化的量,而S是隨着R變化的,S就稱為關於R的函數

Excel中的'函數: Excel軟件提供一些常用的簡單的函數,如求和函數SUM(),求最大值函數MAX(),求平均值函數AVERAGE()等,教師演示這些函數的用法。

學生利用函數來求"興趣小組報名表"總人數,觀察利用公式與函數計算機總人數,結果是否有區別,編輯公式欄中的區別。

教師解釋數據區域:用左上角單元格地址和右下角單元格地址來表示。

4、利用計算"佔年級總人數比例"來説明相對引用與絕對引用的區別

教師演示計算比例的方法,F3/F12,利用"自動填充柄"拖動自動填充序列,出現"%DIV/0!"錯誤,請學生觀察分析原因。

相對引用:用"填充柄"填充時,相對地址進行自動調整;

絕對引用:自動填充柄填充時,絕對地址保持不變;

絕對地址的用法,在行號,列號之前都加上美元符號。

學生實踐學習

利用相對引用與絕對引用完成足球積分表。

得分標準為勝3分,平1分,負0分

運算教學設計3

教材版本

本課為人教版國中第二冊第14課《數值運算》。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瞭解常量、變量;

·掌握單元格的引用;

·學會用公式計算數據;

·能夠熟練使用填充柄;

·掌握複製、修改輸入的公式。

技能目標:

通過本節資源,學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本節課的學習,增強主動學習、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師生共同探索,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引導學生創新,讓每位學生都感到成功,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數值運算的方法和靈活地複製公式。

教學難點

引用、變量的理解和使用;正確使用除法和括號。

課時安排

本課為兩學時,也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用三學時完成,本節為第一學時。

教材及學生分析

學生在學過數據表處理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數值運算。本節課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的平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索。學生之間協作互助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學習自查記錄表來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

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小步驟、快反饋、強矯正則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最有效的行為準則。

所以本節課我擬採用任務驅動法與小步驟,快反饋,強矯正學法相結合,遵循建構主義理論,創建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遵循行為主義理論,對於每一個知識點都進行檢查矯正,力求學生都能夠清淅明瞭地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使學生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教學準備

硬件資源:多媒體網絡教室。

軟件資源:excel xx以上。

素材資源:任務驅動用的家庭收支表;學習表;學習錄像;學習自查記錄表;參賽選手評分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題(3分鐘)

1.通過excel的作用引題,複習單元格地址。

2.展示任務學習工作表(含家庭收支表和學習指導)和學習自查記錄表。

二、講解任務和要求(5分鐘)

1.講解任務學習工作表的使用。

2.講解出現問題的處理辦法。

3.講解學習檢查記錄表如何填寫。

三、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導督促檢查(30分鐘)

1.學生按照任務學習表中的要求和學習指導完成任務:

①計算月收入、支出及剩餘練習利用公式計算;

②計算其它月練習複製和填充柄複製公式;

③計算各項合計練習自動求和及平均值(練習除法)。

2.教師輔導督促學生學習。

3.檢查:佈置任務後五分鐘抽查任務①;十二分鐘抽查②;二十分鐘抽查③。

4.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填寫學習自查記錄表。

5.教師根據學習自查記錄表解決未完成任務學生的問題。

四、鞏固提高(5分鐘)

設計計算參賽選手評分表,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除法運算和括號的使用)。

五、總結

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和學生在本節課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運算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萬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交流、合作,體驗混合運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3.在經歷探索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決數學問題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計算導入

我聽説我們班的學生個個都是計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戰兩個計算題? 計算:

26+35+11 65-21+18 在兩位數運算的基礎上,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三位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你説我説,探究新知

1、出示數學信息

星期天媽媽帶禮物去姥姥家,給姥爺買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給姥姥買了雙鞋88元。

2、根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1)買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錢? (2)買一件上衣和一雙鞋一共需要多少錢? (3)買兩件下衣需要多少錢?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錢?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爺的褲子貴多少錢? (6)買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書) (7)衣服比鞋貴多少錢?(板書)

大家真善於思考,提了這麼多的問題,今天我們着重解決這兩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3、解決問題:買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認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麼算式?由複習導入,學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會解答嗎?自己在本子上試一試,看能有哪些方法解決? (3)找學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學生説算法及運算順序,其他同學補充。

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列分式計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綜合算式計算: 112+103+88=303(元) (3)用豎式計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湊整百、整十) 師: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獨立思考説出理由。 重點讓學生説一説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

第一個問題這麼快就解決了,你們的計算能力真強,第二個問題敢不敢挑戰?

4、解決問題:衣服比鞋貴多少錢? (1)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2)學生展示並説出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本節課在學習了兩位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

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再通過學生講解補充掌握計算方法,為後面的應用奠定基礎。】

5、總結歸納運算順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減法的算式裏,該按什麼順序進行計算? 學生交流。

結合學生髮言,歸納總結:一般情況下,在只含有加法或減法的算式裏,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過關形式)

真了不起,這麼快這兩個問題已經解決,看來大家的計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師帶來了過關遊戲,敢不敢闖?好,請看第一關。 第一關:計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關:

一水果店有300斤蘋果,上週賣了132斤,這周賣了121斤,現在還有多少斤? 第三關:

王阿姨去逛商場看中三件商品:電話248元,果汁機187元,飲水機186元,她的錢包裏有600元,夠嗎?

四、總結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髮言。

運算教學設計5

本節課選自七年級數學第三章第四節角的比較與運算,是一節很受學生歡迎的數學課,在輕鬆、愉快中學到數學知識,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體現探究式教學理念

該課以探究式教學理念為指導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通過分組交流合作研究;歸納總結用一副三角尺可畫哪些特殊角,通過羣體間的交流與反思去領悟數學學習方法,學到數學知識。

二、以學生活動貫穿始終

本課以學生活動、探究、交流、反思為主線,充分體現了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創造的教學理念。通過線段知識的複習,首先,讓學生有相互的知識準備,為學生動起來奠定基礎,接着讓學生利用手中準備的兩個角研究如何比較大小,演示和、差,探究三角板畫特殊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學習中來,而教師作為設計者,組織者與合作者,按照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營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輕鬆互動氛圍,變教學過程為以學生為主的探究與思考過程。

三、重實效,以學生髮展為本

整節課,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充分展示了主人的姿態,凡能由學生自行研究解決的問題,能表達的觀點,教師決不代替解決和代述,教師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

四、以情感為創新教學開道

以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以真情為創新開道,整節課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時空,教師恰當運用評價手段,熟練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對學生進行心理激勵,不斷將教師期望關注傳遞給學生,使它們自信,從而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在一個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昇華自己的創造精神,豐富自身的創造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比較兩個角大小

會畫兩個角的和、差

會用三角尺畫特殊角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類比、推斷等教學活動,積累數學經驗,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形象思維及動手操作、歸納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組學習,樹立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興趣。

教學重點:角的比較,畫角的.和差

教學難點:角的和差,幾何語言的使用

教學關鍵:與線段類比學習

教學方法:分組合作、觀察、演示、探究

教師準備:三角尺、兩根木棍、小黑板、彩粉筆

學生準備:三角尺一套、自制兩個角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師:(教師手中拿着兩根長短不一的木棍)前面我們學習了線段的比較,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如何比較兩條線段的大小。

生:用刻度尺分別量出兩條線段的長度,長度長的線段大,長度短的線段小。

師:回答非常準確,這説明線段的大小與其長度的大小是一致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把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重合,另一個端點落在同一側,由另一個端點的位置來判斷大小,另一個端點在外側的線段大。

師:敍述非常準確。看來同學們對前面的知識掌握非常好,語言表達也十分準確。線段有大小之分,同樣角也有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大小比較。

(板書課題3.4.1角的比較)

運算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適當練習,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並能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計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的依據:學生學過一些含有兩級運算(如乘加、乘減但都是乘在前面的)兩步試題,這些式題由於乘法在前,所以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向右的。學生已經習慣這種運算,為了分散難點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在引導學生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並根據綜合算式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重難點: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的計算。

2、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把分步和成綜合算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口答列式。老師問:5、3、15分別表示什麼?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麼關係?

2、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買水彩筆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説數量關係。

3、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説數量關係。

二、教學新課

⒈教學例題1。

⑴出示例題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⑵出示問題: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數量關係;2、那3、根據數量關係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

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麼?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3本筆記本的錢+1個書包的錢=總共用去的錢】

⑷根據數量關係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請同學們試着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⒉教學例2。

⑴出示問題: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⑵請同學們列出綜合算式,並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麼?為什麼?

⒊總結運算順序。

⑴比較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⑵提問:如果題目中同時出現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麼?

⑶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

(2)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

(3)最後交流結果,並指名學生説説為什麼這樣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仔細觀察第2題找出其中的錯誤。

(2)進行訂正。

(3)指名學生説説每題錯在什麼地方,應該怎樣改正。

(4)提問:在計算這樣的綜合算式時要注意些什麼?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醒:在計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學生獨立計算。

(3)組織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為什麼計算結果會不同?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4題。

運算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知道並理解“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即是把這個數連續平均分;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即是把這個數一次平均分。兩種方式只要平均分成的份數不變,結果也不變”,並能把這種理解問題的方式遷移到對a÷b÷c=a÷c÷b的理解過程中,從而形成對“除法性質”有較為完整地認識。

2、學生能結合除法的運算,合理選擇簡便方法進行簡算,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能正確理解“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即是把這個數連續平均分;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即是把這個數一次平均分。

教學難點:能靈活的應用除法的運算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學具:口算投影片,16個圓形卡片,12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説説你知道的運算定律有哪些?怎樣用字母表示?

2、下面的算式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

76+18=18+76

25×17×4=25×4×17

25×(100+4)=25×100+25×4

620—123—77=620—(123+77)

二、新授

1、口算

(1)16÷2÷8 (2)16÷(2×8)

360÷12÷3 360÷(12×3)

4800÷50÷2 4800÷(50×2)

猜想: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於這一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舉反例:

驗證:

1、動手操作

集體操作,指名讓一人到投影前演示。

(1)把16個圓形紙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學生邊擺邊説擺的過程。

列式:16÷2=8

(2)把每份中的8個圓形紙片,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個?怎樣列式?

列式:16÷2÷4

2、提問

從剛才分圓形紙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把16個圓形紙片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圓形紙片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幾份?(8份)

這個8份是怎麼來的?(2×4)現在每份有幾個?(2個)還可以怎樣列式?16÷(2×4),

算式16÷2÷4與16÷(2×4),最後結果都表示什麼?(表示每份有幾個)結果相等嗎?(結果都相等,可以用什麼符號把兩個算式連接起來?(等號)

若説:把16個圓形紙片平均分成6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個?

還成立嗎?為什麼?

3、小結規律

(1)同伴交流。(2)彙報結果。

老師板書: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用字母表示是:a÷b÷c = a÷(b×c)(b,c不為0)

思考:如果把16個圓形紙片,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個?與上述的分法分的份數一樣嗎?每份數一樣嗎?怎樣列式?

小結規律: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還可以把交換兩個除數的位置再除。

用字母如何表示?a÷b÷c = a÷c÷b

練習:説出下面題目的口算方法:

240÷5÷24=

4、學習例3。

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口述題意,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3)嘗試用剛才歸納的方法解決問題。

(4)交流解決問題的算法。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 )

=50÷5 =1250÷125

=10(元) =10(元)

5、比較兩種算法。

第一種方法是先求每組花了多少元;第二種方法是先求一共有多少棵。雖然算法不同,但其結果都是每棵樹苗10元。

説一説,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便。(用總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的方法比較簡便)

三、課堂作業設計

1、對號入座:

81÷3÷3= 81 ÷(3 3) 420÷5÷7= 420()(5 7)

210÷(7×6)= 210()7()6 350÷(7、×25)= 350()7()25

2、判斷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

240÷8÷5=240÷(8×5)

1280÷(16×8)=1280÷16×8

750÷(15÷5)=750÷15÷5

3、教材43頁做一做

4、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150÷25÷2 260÷5÷26 3000÷125÷8 4900÷ 5÷70

5、思考:240÷(3×5) 630÷42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運算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24~25頁內容。

學情分析

乘法運算定律與之前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類似,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本班有三名學困生,需要重點關注和引導他們,掌握乘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不僅有助於加深乘法計算方法的理解,還能使計算簡便,所以需要學生理解並注意與加法運算定律的區別。本節課的講授注重從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入課題,並充分利用之前所學的加法運算定律,由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起來類比歸納乘法運算定律,充分調動學困生積極性。

教材分析

學生對乘法交換律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初步認識,在作業或者練習中已經接觸過當一個乘法算式裏的因數交換位置後,通過計算會發現它們的積並不變。這節課利用例子,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觀察、發現對任意兩個整數相乘有同樣的性質,從而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對於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並且對乘法交換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正確理解掌握乘法運算定律,可以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靈活性選擇,同時,對今後整數的乘法、有理數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學好乘法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和橋樑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難點: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啟發、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學法: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交流、練習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什麼運算定律?

學困生1: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師: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學困生2:a+b=b+a

學困生3:(a+b)+c=a+(b+c)

師:其實乘法也滿足一些運算定律,你想知道乘法滿足哪些運算定律嗎?(想)

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乘法運算定律。

(板書課題:乘法運算定律)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為即將要學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作鋪墊,促進知識之間的遷移。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植樹節是幾月幾日嗎?

1、教學乘法交換律。

(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

師:你從圖中可以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困生2: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裏4人負責挖坑、種樹……

師:要求什麼問題?

學困生2: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師:怎麼列式?

學困生1:4×25

生:還可以這樣列式25×4

設計意圖:圖片以植樹為背景,展示了植樹過程中同學們挖坑、種樹、抬水、澆樹等活動的情境。通過情境圖讓學生認識植樹活動中的數學知識,並能利用這些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師:計算這兩個算式的積是多少?

生:都是100

師:4×25=25×4(板書)

師:你能仿照這個式子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能。

讓學生舉例。

師: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不能。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式子有什麼特點?

生:因數不變,積相等,因數位置變化。

師:這就是乘法交換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計算,觀察,比較,初步感知規律,再舉例驗證,滲透舉例驗證這一數學方法,進而發現規律。這樣設計,學生不僅理解了乘法交換律的驗證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到學習活動中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你自己嘗試總結乘法交換律。

生: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師:很好,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嗎?

生:能。

師:把它表示在練習紙上。

學困生2回答。

設計意圖:總結髮現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用字母表示定律,使知識點由抽象向具體過渡,建構模型,滲透了“符號化”思想,使學生理解數學的.抽象性並體會了符號的簡潔性,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2、教學乘法結合律。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乘法也有交換律,那麼乘法中會不會也有結合律呢?下面我們繼續觀察植樹情景圖。

(課件出示植樹情景圖)

師:一共需要澆多少桶水?怎麼列式?

學困生1:(25×5)×2生:25×(5×2)

師:你能説出每個算式的意義嗎?

學困生1:算式(25×5)×2中,25×5是先算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再算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生:算式25×(5×2)中,5×2是先算每個小組要澆多少桶水,再算25個小組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設計意圖:通過發現情景圖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尋找要解決這一數學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把它計算在練習紙上。

做完後讓學困生3和其他學生寫在黑板上。

師:通過上面的計算,你發現什麼?

生:積相等。

師:(25×5)×2=25×(5×2)

師: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生:能。

學困生2和其他學生舉例。

師:這樣的例子能舉完嗎?

生:不能。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式子有什麼特點?

生:因數不變,積相等,運算順序不同。

師:這就是乘法結合律。

師生一起概括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利用乘法交換律的方法來總結乘法結合律,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

師: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嗎?

生:能。

師:把它表示在練習紙上。

設計意圖:學生用字母表示定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對知識的概括和運用能力。

師:比較(25×5)×2和25×(5×2)的算法,哪種計算簡便?為什麼?

學困生1:第二種,後兩個數先乘是整十,容易計算。

師:對。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也可以簡便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比較兩種算法,發現運用乘法運算定律能夠簡便運算,瞭解乘法運算定律的作用。

師:前面我們學過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定律,我們來比較一下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有什麼發現?

生:相同點:交換律是交換兩數的位置,數和結果不變;結合律是改變運算順序,數和結果不變。不同點: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中的數之間是加號連接,數叫加數,結果叫和;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數之間是乘號連接,數叫因數,結果叫積。

設計意圖:對知識進行分類梳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必備基本功,教學中,將加法的運算定律和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分類梳理,提高學生的類比思維能力,熟知兩種定律的區別,對兩種定律認識更清晰,應用更熟練。

三、鞏固練習

1、在裏填“>”“

36×1919×36 27×4×2527×(4×25)

125××8×3 67×868×7

學困生2回答。

2、根據乘法運算定律填上合適的數。

12×32=32×___ 108×75=___×___

學困生3回答。

30×6×7=30×(6×___)

125×(8×40)=(___×___)×___

其他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鞏固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作用。

四、歸納總結

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呢?

生1:我們今天學習了乘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並會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定律。

生2:乘法運算定律與加法運算定律的對比,讓我知道了它們的區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總結知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課所學內容,以及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五、課堂檢測

完成後對答案,互判。

設計意圖: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六、佈置作業

課本27頁練習七第1、2、3題。

設計意圖:鞏固乘法運算定律。

七、板書設計

乘法運算定律

25×4=4×25

(25×5)×2=25×(5×2)

a×b=b×a

(a×b)×c=a×(b×c)

運算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小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一)通過觀察,從分數的意義上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原理。

(二)會計算分母不超過10、結果不需要約分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初步知道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相同時,這個分數就是1,從而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理解分數加法的運算原理、會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二)難點:從理解分數意義入手,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原理。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聽説過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嗎?誰來説給我們聽聽?

生:…。

師:豬八戒為這事可後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個西瓜。這次它變聰明瞭,請看,(展示)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幾塊?

生:……

師: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8份。(課件演示)

師:從圖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數?

生:……

師:這些分數裏有幾個1/8呢?

生……(師依次出示幾個分數卡片)

二。教學例1、2、3

1.分西瓜

師:大家猜猜豬八戒是怎樣分西瓜的?

生:……

師(出示豬的分法)看看,多貪心的豬八戒啊。師父吃西瓜的1/8,大師哥吃西瓜的.1/8,沙師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卻吃了西瓜的4/8了。

2.發現問題

師:你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師:請小組長拿出紙和筆做好記錄。

(學生活動)。

3.解決問題

師:告訴大家你們提出的問題。(師根據學生的説明貼出相應的圖片)

師:誰能列出算式?

4.計算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分數的簡單計算(板書:分數的簡單計算)

A. 加法

師:猜猜1/8加1/8等於多少?

生:……

師:説説你的想法。

生:……

師小結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

B. 減法

師:4/8減1/8又等於多少呢?

生:

師小結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相減,分母不變,分子相減。

C.1減一個分數

師:黎老師提個問題,豬八戒吃了一塊西瓜後,還剩下多少?

生:.……

師:想想怎樣計算?

生:……

師小結:1減去幾分之幾,先把1寫成與它分母相同的分數,再用兩個分數相減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2.計算:(並説明你是怎樣想的)

3.判斷:(在正確的算式後面畫√,錯的畫×)

3/8-2/8=1/8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分數,原來這個朋友也可以像我們以前所學的整數、自然數一樣進行加減,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時候才可以直接相加減。你覺得還要注意什麼?

五。佈置作業

練習二十三第3、4、5、6、7題。

運算教學設計10

內容:

小數加減混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並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CCTV業餘歌手大獎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比賽分唱歌(滿分9分)、綜合素質(滿分1分)兩項,5號選手的專業得分8.55分、綜合素質得分0.88分,總分:9.43分;9號選手專業得分8.65分,綜合素質得分0.40分。我們來看一看誰的表現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學情景圖中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口述,老師板書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生1:誰的表現好?

生2:9號選手的'總分是多少?

生3:誰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師: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數學問題列算式並解答。

4、學生嘗試自己列式計算。

教師巡視並進行個別輔導。

5、學生彙報

8.65+0.40=9.05(分)9號選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號選手比9號選手高的分數

師問:除了這樣分開列式,還可以怎樣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號選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課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5、引導學生結合練習,交流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引導學生説出: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一樣。

三、拓展訓練

2.35+4.28+0.657.66-3.54-1.46

説説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嗎?

四、小結

教師:“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什麼?小數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麼?”

運算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13頁例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熟練習的進行運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用具:

幻燈、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要求

今天我們要學習帶中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要比一比,看誰學的快,看誰教學會的徒弟多,看誰教的徒弟運算的正確率高?你們説好嗎?揭示課題:學與教大比武

二、學與教大比武

1、出示60+240÷[(30-10)×2]

⑴區分會與不會

⑵開始學與教大比武

⑶彙報學與教的情況

自己學會了嗎?教會了幾個徒弟?

2、考核(過五關)

請徒弟們接受老師的提問,同學們當評委,指出講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處。

⑴提問:

[]是什麼括號?

在一個算式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裏面的,再算裏面的`。

⑵劃運算順序

118+1536÷[12×(63-59)][60+240÷(30-10)]×2

[(60+240÷30)-10]×2(60+240)÷[(30-10)×2]

⑶下面的運算對不對?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700-(600+300÷15)]×2第一步運算順序錯誤

=[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⑷實力比拼

用遞等式計算

[514-(123+217)]÷(29×6)

⑸評選先秀師傅出色徒弟

三、課堂練習

課本練一練第14頁第3、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最滿意的是什麼?最大的改獲是什麼?

運算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並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用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地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述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1、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都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呀?

2、經常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這些小朋友也在開展活動,看,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二、教學例題,驗證規律。

1、根據學生的問題,隨機選擇主要的兩個來研究。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第一個問題,得出加法交換律。

(1)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學生説算式和結果,教師出示28+17=45 人和17+28=45人

(3)請觀察這兩道算式,它們都是求什麼?結果相同嗎?我們可以用“=”把它們連起來

(4)教師板書:28+17=17+28)

(5)學生讀算式並觀察思考。得出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了位置,和不變。

3、拋出問題,得出猜想。

(1)教師問:是不是任意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都不變呢?

(2)小結: 看來經過一個算式得到的結論,只能是一個猜想,要驗證這個猜想,就要舉更多的例子。

4、驗證猜想,體會方法。

(1)同桌兩人合作,選好兩個數,比如一人算6+8, 另一人算8+6,比比結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寫出一個等式,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記下這個等式。

(2) 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教師小結: 照這樣下去,能寫完嗎 ?加省略號。這些例子都在説明“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是正確的。

(3) 學生找一找,交換加數的位置,和變的`例子。

教師通過互聯網,求助結果,進一步證明加法交換律的正確性。

5、得出結論,字母表示。

(1)學生讀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所有的算式。(3)歸納小結,指出加法交換律。

6、 及時鞏固,聯繫舊知。

三、運用方法,繼續探究。

1、出現第二個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讀題。在本子上用綜合算式解答。

2、交流想法,得出算式。

(28+17)+23 28+(17+23) )

師生交流: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麼?他們的得數相同。我們也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

教師板書:(28+17)+23 = 28+(17+23)

3、 學生做書上的題目,繼續認識這樣的等式。

4、根據等式,提出猜想。

5、學生驗證猜想,教師隨機點撥。

(1) 出示友情提示:1、同桌合作,想好三個數,按順序計算和先算後兩個數,看有什麼發現?。2、 在小組裏説一説你們的驗證過程。

(2)學生彙報,板演等式。

(3)小結結果,得出結論。

6、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板書:(a+b)+c=a+(b+c)

7、聯繫交換律,比較兩個定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其中最後一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它先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又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2、第二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再想想為什麼這樣填?

生口答,師演示過程。

3、第4題,從每組題目中選擇你喜歡的一題做一做。

學生彙報,教師引導。

五、總結全課:同學們交流收穫。

運算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2.掌握混合運算的應用.

3.通過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4.通過混合運算知識拓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學設計

小結、歸納、提高

三、重點、難點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二次根式的混合運算.

2.教學難點:混合運算的應用.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多媒體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複習小結,歸納整理,應用提高,以學生活動為主

七、教學過程

【例題】

例1 化簡:

(1) ; (2) .

解:(1)

(2)

説明: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各個式子的特點,能否約分或消項(第2小題)達到化簡的目的,又要善於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可變換相鄰項的位置,如 ,結果為-1,繼續運算易出現符號上的差錯,而把 先變為 ,這樣 則為1,繼續運算可避免錯誤.

例2 解下列方程(組):

(1)

(2)

(3)

解:(1)

(2)①× ,得

②× ,得

③-④,得

把 代入①,得

解得 .

是原方程組的解.

(3)由②,得

①× ,得

③-④,得

把 代入①,得

∴ 是原方程組的解.

例3 已知 , ,求 的值.

解: .

, ,

∴ .

例4 已知 , ,求 的'值.

解: , .

(二)隨堂練習

1.教材中P206中8.

2.解不等式: .

解:

3.已知 , ,求 的值.

解:3. ,或 .

4.已知 , ,求: 的值.

解 4.

5.已知 ,求 的值.

解 5. .

6.不求方根的值比較 與 的大小.

解 6.∵

(三)總結、擴展

根據已知條件,求一個代數的值,要注意條件或代數式的化簡,有時條件和要求的代數式都需要化簡,當把條件化簡後,代數式的化簡要朝着條件化簡的結果去化簡.

(四)佈置作業

教材中P207B組1、3和補充作業.

補充作業:

1.已知 ,求 的值.

2.已知 , ,求 的值.

(五)板書設計

標 題

1.例題……

3.例題……

2.練習題

4.練習題

八、背景知識與課外閲讀

二次根式的混和運算方法和順序

1.方法 (1)應用二次根式乘法、除法和加減法運算法則.

(2)在實數範圍內運算律仍適用.

(3)二次根式的乘法,與多項式的乘法相類似,遇運用多項式乘法公式時,也可以運用乘法公式.

2.順序 先乘方、後乘除,最後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內的數.

運算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被減數“1”往往內隱在數量關係之中這個難點問題。在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學生自己去總結、整理,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為下一節課分數加減運算及簡便計算的探索留下空間。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基本的計算能力和綜合運用簡算知識以及技能的能力。另外,在解決稍複雜的分數加減實際問題中,讓學生嘗試運用不同解法,使他們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學生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2、學生學會分析把總數看作“1”,求剩餘部分佔總數的幾分之幾之類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會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學生在分析數量關係和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

4、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析求剩餘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關鍵是需要把被減數看作“1”。

教學難點:

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1、將本課故事題目、順口溜、結語等內容製成課件。

2、用多媒體課件或小黑板出示“練習與應用”的第1—4題

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

師:唐僧師徒一行到西天取經,路途遙遠而艱辛,由於奔波勞累,大家口乾舌燥,實在走不動了,師傅叫八戒去找些東西解渴,懶洋洋的八戒不去化齋,便從老農的瓜地裏偷了一個西瓜,當師傅問他西瓜從何而來時,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來,這時師傅已經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來的,因而十分生氣,堅決不吃,並將八戒教訓了一頓。悟空趕忙從八戒手裏搶過西瓜説:“師傅不吃,我們3人就分了吧,每人吃1/2。”八戒一聽急了,馬上説:“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拿回來的,我不能只吃1/2,沒有1/4,也要1/5悟空就切了1/5給八戒。再切1/3給沙和尚,剩下的歸自己,八戒一看直拍腦門大喊:“猴哥,我上當了!”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八戒為什麼喊上當了?

出示題目:有1塊西瓜,沙師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給悟空吃,悟空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學生讀題,猜想:悟空吃剩下的西瓜,怎樣求剩下的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我通過講故事,讓學生明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導入新課,能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生活化,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還能把學生的情感態度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目,理解題意。

紅山國小校園裏有一個花園,其中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其餘是草坪。草坪的面積佔幾分之幾?

師:花園裏除了月季花和杜鵑花剩下的就是草坪了,你能説出如何求草坪的方法嗎?

課件出示學生可能説出的方法:

花園面積-月季花面積=草坪面積

花園面積-(月季花面積+杜鵑花面積)=草坪面積

師:誰能解釋“月季花的面積佔1/4,杜鵑花的面積佔1/3”,這兩句話的含義?

引導學生説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花園的面積看作“1”。

2、根據題意,列出算式,並説算式意義。

師:現在花園的面積用“1”表示,月季花的面積用1/4表示,杜鵑花的面積用1/3表示,那麼剩下的草坪面積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學生嘗試列出算式:

1-1/4-1/3 1-(1/4+1/3)

師:你們真是好樣的!那麼老師前面剛給同學們講的故事:1塊西瓜,沙師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給悟空吃,悟空吃了這塊西瓜的幾分之幾?

可以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1-1/3-1/5 1-(1/3+1/5)

師:這4個算式與前兩節課學習的分數加減計算有什麼不同?(前兩節課學習的是加法或減法的一步計算,這4個算式有的是連減,有的是加減混合計算。)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師:我想大家對加減混合運算應該不會陌生,有信心獨立完成嗎?

3、兩組同學在書上獨立完成1-1/4-1/3 和1-(1/4+1/3) 兩個算式的計算,另兩組在練習本上計算

1-1/3-1/5 1-(1/3+1/5)

指名4位同學上台板演。

再交流計算方法與結果。

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

設計意圖: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分析例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算式,難在被減數是個隱蔽的已知條件,要看作“1”,我在這個關鍵之處,以西天取經的有趣數學故事中藴含的數量關係作鋪墊,再引導學生探究例題呈現的條件,抓住題中分數所表示的意義這個關鍵,很自然地找到了隱蔽條件所應取的數值,這樣化難為易,如何列式計算,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鞏固

1、練一練

(1)計算下面各題. 5/9+2/3-2/5 1-(1/2+1/6

(2)我國約有7/10的人口在農村,其餘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約佔全國人口的幾分之幾?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3/4-5/8+5/6 4/5-(1/6+3/10) 3/7-(9/11-1/2)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3)教師與學生根據具體情況一起小結: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後,解答前面兩個問題。

鼓勵學生根據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並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2、4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校對。

教師課堂巡視,選擇典型錯誤分析原因。

師: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要注意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提醒學生用好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四部曲” 。

課件出示: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四部曲”

①認真審題是前提

②仔細思考是基礎

③細心計算是關鍵

④自覺檢驗是保證

設計意圖:將運算順序編成簡單易記的順口溜,有助於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從而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在學生計算過程中,抓住典型錯例展示點評,並用分數加減合運算“四部曲”小結,有利於學生避免錯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你能把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經驗和體會説給其他同學聽聽嗎?

板書設計: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把花園的面積看作“1”

1-1/4-1/3 1-(1/4+1/3)

把一個西瓜看作“1”

1-1/3-1/5 1-(1/3+1/5)

把全國人口數看作“1”

1-7/10

運算教學設計15

一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感受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三、預計教學時間: 1節

四、教學活動

(一 )基礎訓練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解答題,用小棒擺8個六邊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學習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3、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繫,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4、學生彙報。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並説一説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5、教師用線段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小結)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沒有括號,只有加、減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1、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劃出下面題目的計算順序並計算任意兩題。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鳥醫生(判斷並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課本p 5做一做1、圖書館裏有故事書98本,今天借出46本,還回25本。現在圖書館裏有故事書多少本?

(提高練習)1、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綜合式計算

(1)4除900的商減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個數的.3倍少12是60,這個數是多少?

3、課本p8 練習一 4、

4、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列式計算。

小張有8張10元的。小王有18張2元的。 ?

(拓展練習)1、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1)過年了,小蘭用壓歲錢為自己的小圖書館購買了一批課外書。小圖書館有2個書櫃,每個書櫃有6層,每層放了15本書。現在小蘭的圖書館裏有多少本書?

(2)

(四)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兒童上衣48元,一條長褲比上衣便宜9元,一條裙子又比長褲貴5元。這條裙子多少錢?

教學反思

我原以為學生只要掌握運算順序就可以學的很好了,但通過作業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學生在做混合運算時出現了以下的幾個問題:

(1)格式不對,不少的同學總是把等號對齊題目,甚至有幾個同學在橫式後面加上了得數。

(2)同學知道了運算順序,但還是習慣於把先算的結果寫在前面,沒有算的寫在後面,導致出錯。或者還是從左往右計算。

(3)計算態度有問題,比較粗心,如抄錯數字,減法忘記借位。看錯運算符號。

(4)對於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很迷糊,在列綜合算式需要加小括號時總是忘記加。

(5)特別是32+15-28+40這種形式的運算,學生經常出現計算順序錯誤,沒有認真審題目中的符號,就先做兩邊,再做中間了。

Tags:運算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