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觀潮》教學設計 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9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潮》教學設計 ,歡迎大家分享。

《觀潮》教學設計 15篇

《觀潮》教學設計 1

《觀潮》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讀懂讀通文章,積累一些文言詞句。

2、整體把握文章,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品讀賞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作者映襯手法天衣無縫的運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詩仙在《將進酒》中説:“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2、認讀:

⑴ 讀準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綺( ) 溢( )

⑵ 讀懂詞義:

① 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略不相睹( ) 略不沾濕( )

雖:雖席地不容閒也( )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皆披髮紋身( ) 皆出酒食( )

既而:既而漸進( ) 既而兒醒( )

② 生詞釋義點讀。

珠翠羅綺溢目 ________________

倏爾黃煙四起 _____________

方其遠出海門 ________________

③ 通讀句子,指出其修辭方法。

A、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 B、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 )

3、 研讀:

⑴ 本文作者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寫了漲潮、水戰、弄潮、觀潮的盛況。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塊,將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從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角度,可將文章分為兩層,第1~3段正面描寫,第4段側面烘托。

⑵ 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馬眾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

4、賞讀:

⑴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

寫漲潮,由遠而近,順勢而下,挽狂瀾於筆端。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盡了大海的威儀和氣派。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角度進行描繪,如:“僅如銀線”寫其形;“玉城雪嶺”狀其色;“大聲如雷霆”描其聲;“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繪其勢。

⑵ 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和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屢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任務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寫參演船艙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亮點探究:

⑴ 《觀潮》第一句説:“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點撥: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説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⑵ 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點撥: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 “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⑶ 渲染,烘托和對比是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方法,請各找出一個例句,説説它的作用。

點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映襯”,如“飲食百物皆倍穹於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是對比,突出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⑷ 試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説説它們的妙處。

點撥:“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動詞“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 “變”“沾“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的人特別多。

6、背讀。

【課堂練習】

1、讀,背。

2、課後習題。

【板書設計】

觀潮

周 密

漲潮 (狀) 情

水戰 (威) 景

弄潮 (技) 交

觀潮 (盛) 融

《觀潮》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意思。

2、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體會、學習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2、課文內容的理解,寫作特點的體會、學習。

教學難點:

1、對生僻文言詞語的理解。

2、對課文內容的準確把握。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師生互動,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儀器: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誰知道我國最著名的`海潮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一同去感受一下錢塘湧潮的壯觀景象。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學生介紹作者情況。

周密:字公謹,南宋文學家。

2、給下面的生字注音。(投影顯示)

霆齋艨艟履倏舸泅鯨綺僦賃

三、教師範讀,學生正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讀後師問:

1、有哪些讀音和你讀得不一樣?

2、聽了後你對錢塘潮有什麼印象呢?

四、學生朗讀課文內容,疏通文意。

1、根據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有疑問的地方標註出來,質疑。師生共同解決。

2、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

五、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共同朗讀第一段。

①這一段寫了什麼內容?(明確: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②這一段是怎樣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的?

(明確: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總領全文,點示題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作正面描繪,最後用楊誠齋的詩句對上文作形象概括,呼應首句,又為下文作鋪墊。)

③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寫出了江潮怎樣的特點?

(明確:作者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由遠及近地寫出潮,刻畫了海潮的雄奇壯觀。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僅用簡單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在遠方,漸近奔湧到眼前時海潮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觀潮》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後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後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並大致能説説“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 激趣導入,感知自然美(4分鐘)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並説説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並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並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 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説説你有什麼收穫。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後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並進,真是浩蕩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説説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並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麼,它“奇”在哪裏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找出映象最深的地方,也就是本文將要學習的三大版塊,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預設一:潮來前。

(課件出示) :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去霧中若隱若現。

①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在你的想象中,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在生活中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嗎?

②這句話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塔、亭、台和山,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指導朗讀。

預設二:潮來時。

(課件出示)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過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①誰能將這句話來讀一讀?

②在你的想象中,“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是怎麼樣的?你在電視的畫面中有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嗎?(重點指導“浩浩蕩蕩”“飛奔”“山崩地裂”“ 顫動”等詞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③觀看課件實錄,感受現場氣氛。

④帶着這種氣勢兇猛的語氣,自由讀,全班齊讀。

⑤示範讀,讀出語氣。

⑥不看書本,你可以將潮來進的壯觀景象説一説嗎?

⑦想一想,這句話用的是怎樣的描寫方法?(比喻、誇張)

⑧小練筆:你還彷彿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讓學生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進而拓展,想象畫面,從而對潮來時的氣勢進行深入的理解感悟)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設計濃墨彩的部分,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感受“潮來時”的壯觀影像,結合課件實錄,身臨其境般感受並進行朗讀體驗,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了解作者是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預設三:潮來後。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入,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①“才”字,你發現了什麼?

②“兩丈來高”是多少高?讓學生用手向上延伸,試着比畫。

③指導朗讀。

2.結合課文內容特點,學習字詞。

過渡:文章僅僅就講了“潮”嗎?還講了什麼?(人)人怎麼樣?(多)

請你在文中出關與描寫“人多”的詞語,用“———”畫出來,用“……”畫出關於寫“潮”的詞語。(課件出示兩組詞語)

人山人海    悶雷滾動

人聲鼎沸     沸騰

昂首東望     橫貫江面

踮腳       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風號浪吼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如:①觀潮為什麼要定在農曆八月十八這一天呢?

②為什麼説海寧市的鹽官鎮是觀潮最好的好地方?結合地圖,給學生做簡要分析,並培養其愛思考的好習慣。

四、 回顧感知,拓展延伸(5分鐘)

1、再次朗讀課文,整體迴歸感知。並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2、找找相關資料,浙江還有哪些有名的“奇觀”,説説它“奇”在何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習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前後等相應段落後,再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加深鞏固。並進行相應拓展,讓學生在課後找找資料,培養對家鄉,對祖國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

(設計意圖:根據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將變化清楚地呈現在黑板上,簡潔明瞭,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觀潮》教學設計 4

一、目標與要求

1.瞭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

2.瞭解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及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

3.體會文中自然美與人文美相融合的特點。

4.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

二、教與導設計

0學法指導

這篇的語言描寫既簡潔又生動,學習時要體會這一特點。從形、聲等不同角度由遠及近描摹錢搪江潮的壯觀,非常形象準確,表現了其雄豪的氣勢。接着對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描寫,更令讀者如身臨其境。

在閲讀本文時,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礎上領會這些內容及特點。

O重點與難點

1.的脈絡。

第一段: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描寫錢塘江 潮的雷霆之勢。

第二段:寫教閲水軍的奔騰分合之勢。

第三段:描寫吳中健兒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寫觀潮者之多。

2.本文的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之所以生動而形象,主要在於:

一.能準確地運用動詞,如“披髮文身”中的“披文”,‘淨先鼓勇”中的'“爭、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張等修辭方法。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誇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誇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3.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後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説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説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觀潮》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掌握生字新詞,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目標

1.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2.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3.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重難點、關鍵

1.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2.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課前思考

思考錢塘江潮的地理位置和成因。

瞭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新詞,粗知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生字,理解“人聲鼎沸”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確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給課文分段。

3.能展開想象,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展開想象,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錢塘江大潮。

自由介紹錢塘江大潮。

二、理思路。

1、自學生字詞,師抽查讀,聽寫,用詞造句。

2、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按什麼順序寫的,找出寫有順序的詞句。

生討論交流後彙報。

生A:按時間順序。

生B:按從遠到近的順序。

師啟發:按時間順序寫的語句是:這一天早上,午後一點左右;過了好久,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自由讀2-5自然段,説説每一段寫什麼,按什麼順序寫?

師生共論得出結果:4段都是寫潮。

第2段寫的是潮不之前的情況,是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寫。

第3段寫的是潮來之時的情況,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寫。

第4段寫的是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寫。

第5段寫的是潮去時的景象,是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寫。

三、講讀第1,2段。

自由讀1,2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5分鐘自由學習後生彙報。

師以提問代檢測。

1、自古以來我們怎麼評價“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2、“奇觀”是什麼意思?(奇異的景象)

3、觀潮最佳時間,地點是?(農曆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觀鎮)

4、我們來到這裏後看到了什麼?(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江面,大家在等着,盼着)

5、此時所看到的景物是美麗的,大家的心情是焦急的。

6、生讀第2段,要讀出景色的美麗,大家心情的焦急。

四,總結。

如此壯觀的景象是以怎樣的姿態展現的,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1、觀潮

潮來之前

觀潮潮來之時天下奇觀

潮來之後

作業設計:

補充詞語

山()地()風()浪()人()鼎()

()頭()進()天()地水()相()

若()若()()()東望

《觀潮》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並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瞭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教學重、難點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課前準備蒐集反映錢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第一課時

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這兒的“潮”,就是指錢塘江大潮。“觀潮”,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吧?

2、是啊,錢塘江大潮是我國的一大自然景觀,一個旅遊勝地。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觸摸它、觀賞它、感覺它!

找到文中的一句話,是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這麼一個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説這裏是現潮最好的地方。

◆這裏的“這一天”和“這裏”分別指的是什麼?你能聯繫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試着説一説嗎?(農曆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官鎮)

◆“據説”怎麼講?自古以來堪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我們”這些人親眼目睹了,究竟是否與“據説”的一致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問題。

感覺奇觀

你認為“天下奇觀”奇在哪裏呢?

1、邊默讀課文邊用“”劃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語句。讀一讀,説一説體會。(小組交流、彙報)

2、重點品讀“潮來時”的“奇”:壯觀、奇特。

a、點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句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感悟形象:此時此刻,你心中最想説的話是什麼?眼看潮水來了,帶給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聯繫“悶雷滾動、一條白線”的情景談感悟。

b.精讀第4自然段,立體賞“奇觀”。

範讀,朗讀感受:這時,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潮水的長。你懂“橫貫”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好嗎?

潮頭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牆”這樣的場面。

潮水的氣勢猛、聲音響。“齊頭並進、浩浩蕩蕩”,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嗎?再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那時的潮水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氣勢呢?

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為什麼?由遠及近

欣賞課件:同學們都談得挺不錯的,那麼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大家剛才想的一樣呢?那就請大家一起凝神觀賞這驚心動魄、壯麗奇特的一刻吧!

品讀回味:欣賞了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詞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會讀得更好了,是嗎?

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啟發學生與課文、作者、大自然對話)你能把自己對錢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嗎?

《觀潮》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2、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詞語。

3、反覆誦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4、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翻譯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多媒體顯示:錢塘江潮實況錄像

2、導語:

3、背景介紹

4、作者簡介

二、探索研究學習課文

(一)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

雷霆(tínɡ)楊誠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倏爾(shū)一舸無跡(ɡě)善泅(qiú)僦賃(jiù lìn)

羅綺(qǐ)鯨波(jīnɡ)

2、辨析中學生字

蒙ménɡ混過關檸檬ménɡ朦ménɡ朧艨艟ménɡ chōnɡ憧憬chōnɡ jǐnɡ

羅綺(qǐ)倚yǐ靠崎qí嶇

(二)讀順文章,感知內容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學生聽讀,掌握正確的讀音,聽清節奏。

2、學生大聲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意。

(三)質疑解疑,讀懂文章

1學生個人質疑字、詞、句,全班討論解疑。2學生二人合作翻譯課文。

3、抽查翻譯情況

三、拓展延伸,佈置作業1、熟讀課文,複習重點字詞的解釋和全文翻譯2、積累與錢塘江潮有關的名人詩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檢測上節課學習情況

【附:《觀潮》日日清一

班級姓名

一、注音或寫漢字

雷tínɡ()ménɡ chōnɡ()()善泅()

如lǚ()平地僦賃()羅綺()憧()憬

二、解釋詞義:

既望()既而()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皆披髮文身()江干上下十餘里間()

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三、翻譯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2、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3、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4、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四、解釋下列多義詞

為:“敵船”為火所焚()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

觀:天下之偉觀也()觀潮()

方:方其遠出海門()方欲行()】

2、背誦與錢塘江潮有關的名人詩歌

二、繼續探索研究學習課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意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2、根據文章內容,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段壯觀的場面。

選四位同學描述,其餘同學補充。

3、感受壯觀的畫面、賞析精彩的描寫

4、小結

5、指導學生背誦喜歡的句或段

三、拓展思維,遷移延伸(課後作業)

1、熟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2、賞析“潮來濺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這兩句詩,並請在本文中畫出與這兩句詩描寫相一致的語句。

3、假如你是海寧市人民政府的祕書長,由你負責海寧市有關錢江潮申報“世界遺產”一事,由你起草申請報告,你打算從哪些方面談起,申報理由是什麼。

《觀潮》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的

1、讀懂讀通文章,積累一些文言詞句。

2、整體把握文章,學習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3、品讀賞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二、教學重點

目標1。

三、教學難點

作者映襯手法天衣無縫的運用。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詩仙在《將進酒》中説:“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2、認讀:

(1)讀準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綺();溢();

(2)讀懂詞義:

(a)同義詞釋義聯讀。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濕();

雖:雖席地不容閒也();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髮紋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漸進();既而兒醒();

(b)生詞釋義點讀。

珠翠羅綺溢目xxx;

倏爾黃煙四起xxx;

方其遠出海門xxx;

(c)通讀句子,指出其修辭方法。

A、出沒於鯨波萬仞中();B、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

3、研讀:

⑴ 本文作者採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寫了漲潮、水戰、弄潮、觀潮的盛況。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塊,將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從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的角度,可將文章分為兩層,第1~3段正面描寫,第4段側面烘托。

⑵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馬眾側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壯美。

4、賞讀:

⑴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

寫漲潮,由遠而近,順勢而下,挽狂瀾於筆端。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寫盡了大海的威儀和氣派。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角度進行描繪,如:“僅如銀線”寫其形;“玉城雪嶺”狀其色;“大聲如雷霆”描其聲;“際天而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繪其勢。

⑵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和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屢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任務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寫參演船艙之多的句子是:xxx;

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xxx;

寫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xxx;

寫雙方習戰之激烈的句子是:xxx;

寫“靜”的句子是:xxx;

寫“動”的句子是:xxx;

5、亮點探究:

⑴ 《觀潮》第一句説:“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點撥: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説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⑵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點撥: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⑶渲染,烘托和對比是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三種寫作方法,請各找出一個例句,説説它的作用。

點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機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映襯”,如“飲食百物皆倍穹於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是對比,突出了吳中健兒弄潮表演技藝超凡。

⑷試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説説它們的妙處。

點撥:“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動詞“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 “變”“沾“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的人特別多。

6、背讀。

六、課堂練習

1、讀,背。

2、課後習題。

七、板書設計

觀潮;

周密;

漲潮(狀)情;

水戰(威)景;

弄潮(技)交;

觀潮(盛)融;

《觀潮》教學設計 9

一、導入

農曆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二、引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熟悉課文內容,注意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的方法掌握這些字的讀音和意義。

(2)、用筆畫出你在查閲了工具書後還不能理解的字、詞和不懂的語句。

2、結合課文中的解釋,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內容。

(1)、解決學生自學中的難字、生詞和較難的語句。

(2)、強調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剛剛,開始。

既而:一會兒。

出:來到。

倏爾:一會兒。

皆:都。

略無:毫無;略,大概,大致。

誇能:誇耀才能。

3、請大家齊聲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研讀課文,掌握課文脈絡

1、請學生示範朗讀文章,其他學生思考:

(1)、寫錢塘江潮的語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2)、出具體寫潮水的`語句,讀一讀。

(3)、説説自己讀後對錢塘江潮的認識。

2、默讀課文其他段落,引導學生拓寬對“潮”的界定:

(1)、課文其他段落是寫什麼的?

明確:

①、水軍在潮裏演習;

②、吳中健兒溯迎弄潮;

③、江邊喧鬧的看客。

(2)、也可用帶“潮”的詞概括形容這三段文字的內容:人潮

四、兩相比較,體味觀潮以外的內容

我們分別請同學來讀寫水潮和寫人潮的語句,你來品味這兩潮各自的魅力。找出文中寫這兩種潮特點的詞語,用見簡潔的語言概括兩中潮的特點。

《觀潮》教學設計 10

教材分析

《觀潮》人教國小第七冊課文。這是一片寫景為主的散文。作者按時間的推移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把錢塘江描繪得有聲有色,再現了錢塘江大潮雄偉壯觀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靈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的好文章。

學情分析

1、學生是國小四年二班的學生2、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能運用網絡查詢收集資料幫助學習。3、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知識面較廣,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藉助網絡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來時的情景。

2、學習本科抓住事物的特點的幾方面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與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信息。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利用課文內容、網絡資源讓學生了解《觀潮》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的來時的情景,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秒潮水的`語句,熟練成誦部分語句。

教學難點: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教學策略:

複習歸知創設情景、感受景的雄偉壯觀——自主探究網絡查詢(網絡考察)——製作導遊圖、解説詞寫、協作商議——利用網絡彙報交流探究實質——歸納總結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蒐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

2.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桌對讀生字詞。

2.抽讀生字卡,師正音。

(二)導學課文,理解字詞。

1.學習第3自然段,結合句子理解字詞,並指導朗讀。

①聽師朗讀第3自然段,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②讀後提問。

③理解詞語:人聲鼎沸。

④總結學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詞

①同學們還有哪些生字新詞不能理解?

②師答疑。

3.同桌互相檢查這些生字新詞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師抽查並總結。

(三)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範。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一個寫一遍,再分小組評議,説説你認為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裏,<或誰的不好,>,引導學生鑑賞。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讀。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

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説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説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閲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全課小結

【反思與總結】

《觀潮》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的記敍順序非常清晰。結合這一特點,設計中把教學側重點就放在了幫助學生理清記敍順序,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在具體教學中,引導學生按潮前、潮中、潮後給課文分清段落,進而逐段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注意通過具體的字、詞、句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同時,受到激勵,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觀潮》教學設計 11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閲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設計意圖: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閲讀期待。】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牆”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後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

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餘波湧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後,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7、指導背誦。

①教師引入: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來完成一個聽的練習。我讀一段話,請大家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寫連接起來的,並把它記下來。(學生每人一張填空練習紙)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惦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②教師讀句子(包括括號裏的詞語),學生聽後記下詞,填在括號裏。(指名板書)

(出示括號內的詞語,校對)。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水的。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時間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

③引讀這段話(教師讀括號裏面的詞,學生讀後面的句子)。

④畫線的部分留下括號裏的詞,再請學生背誦後面的內容。(機動:學生看書試背)

⑤現在我們一邊看視頻,一邊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錢江潮的氣勢。(如果不會背,可以看看書,會背的站起來背)

四、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麼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後做一次小導遊,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視頻)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遊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遊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按照順序來介紹。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後,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髮揮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薰陶,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的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感受課文中的精彩描寫,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並且在不斷地朗讀比較中,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地落到實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閲讀其他作家對潮來臨時的文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拓寬學生的閲讀視野。】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及時地抓住學生情感體驗的高峯,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人觀看錢塘江大潮之後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地理解進一步深化】

【設計意圖: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進行簡略處理,可以使學生能找準課文重點,防止學生學習內容過多,抓不住要點。】

【設計意圖:運用填空形式降低學生背誦難度,再結合視頻讓學生去背誦,大大激發了學生背誦的興趣。】

五、總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瞭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

【設計意圖:學生再一次變換身份,作為導遊來介紹錢塘江大潮,實際上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內化,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孩子們在愉悦、歡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觀潮》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説説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想想自己讀課文時,頭腦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選擇印象最深的展開交流。

4.閲讀教材習題中的劉禹錫《浪淘沙(其七)》一詩,讀懂詩意並從課文中找出與詩句內容相關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1.安排學生預習課文,掌握字詞,把課文讀通順,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視頻呈現錢塘江大潮,引導學生了解和感受這一自然景觀;結合教材“資料袋”的相關知識講解,明白錢塘潮大潮形成的原因。

3.指導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時間順序理清課文的結構層次,以“天下奇觀”為出發點,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象畫面,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體會作者對這一自然奇觀的由衷讚美之情。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課文是以“天下奇觀”為出發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時間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象畫面,從中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奇偉、壯觀和作者的讚美之情。

2.讀懂劉禹錫的《浪淘沙(其七)》,理解詩意,並從課文中找出與詩句內容相關的句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展現錢塘潮大潮的視頻資料)錢塘八月潮水壯,八方賓客翹首望。古往今來,奇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令無數遊客和文人傾倒。“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宋代文豪蘇東坡讚賞錢塘潮的名句。它告訴我們,每年農曆的八月十八,正是一年一度觀賞錢塘江大潮的最佳時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的描繪,去一覽這“天下奇觀”吧!(板書課題)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生字。重點指導生字中的翹舌音“潮、逐、震、霎”、前鼻音“鹽、頓、盼”和後鼻音“昂、鼎、崩”。

2.學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藉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教讀生字並組詞造句。學習“潮、鼎、沸、堤、闊”等字時,可以結合圖片或實物;學習“昂、震、逐、漸、盼、猶、餘”等字時,可以用動作表演的方法;學習“潮、據、堤、盼、餘”等字時,可以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滾”字時,還可以用猜字謎的方法。

字謎示例:

一個阿公,藏在衣中,遇見流水,翻轉運動。(謎底:滾)

形近字對比識字示例:

潮(海潮)—朝(朝代)—嘲(嘲笑)

餘(剩餘)—塗(塗抹)—途(旅途)

堤(大堤)—是(是非)—提(提升)

盼(期盼)—粉(粉絲)—紛(紛飛)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潮”左中右三部分均要寫得窄而瘦;左邊和中間部分寫在靠豎中線稍右一點的位置,中部起筆略高於三點水;右部起筆最低,與中間首橫齊平。

“據”左窄右寬,右部豎撇起筆低於提手旁,向左下長伸,寫在豎中線上;“古”橫起筆于田字格中心,向右伸出,超過“屍”。

“震”的雨字頭要寫得扁而寬,下部“辰”的橫畫均短小而向右上略傾,豎撇和捺畫向左右伸展。

易錯提示:

“闊”是門字框,不要寫成同字框;裏面是“活”,不要少寫一撇成了“沽”。

“頓”左部末筆是豎提,不要寫成豎折;右部“頁”的末筆是長點,不要寫成撇。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氵—潮(浪潮)—滾(翻滾)—漸(逐漸)—沸(沸騰)—浩(浩蕩)—浴(沐浴)—污(污水)

(4)多音字。

(5)重點詞語釋義。

奇觀: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

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沸騰:形容喧囂嘈雜。

橫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着通過去。

恢復:變成原來的樣子。

若隱若現(成語):形容隱隱約約。

人山人海(成語):形容聚集的人極多。

人聲鼎沸(成語):人羣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裏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齊頭並進(成語):不分先後地一齊前進或同時進行。

浩浩蕩蕩(成語):原形容水勢廣闊浩大。後多形容聲勢雄壯,規模宏大。

山崩地裂(成語):山嶽倒塌,地面裂縫。形容巨大的聲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全文可以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總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二部分(2):寫潮來前,錢塘江上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第三部分(3、4):由遠及近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第四部分(5):簡要描寫了潮頭過後的景象。

2.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明確:以“天下奇觀”為出發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時間順序描寫錢塘江大潮。

3.教師簡要介紹錢塘江大潮之所以壯觀無比的地理原因。

明確:錢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這是和當地的特殊地形有關。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窄,呈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寧市鹽官鎮附近,卻只有3千米。漲潮時,潮水從灣口湧入,向西奔來,受逐漸狹窄的江面的約束,潮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湧澎湃的壯觀景象。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和觀看視頻,同學們能否用幾個詞語來形容一下錢塘江大潮的特點?(指名讓學生回答)有同學用“奇特、雄偉、壯觀”這三個詞語來形容,大家覺得準不準確?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潮水 根據 堤岸 寬闊 盼望 滾動 頓時 逐漸 一堵牆 猶豫 天崩地裂 地震 霎時 剩餘

2.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錢塘江大潮有怎樣的特徵?(指名讓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閲讀第1自然段,回答問題:本段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明確:本段只有一句話,而這句話卻是全文的中心句。“自古以來”説明“天下奇觀”這一稱號由來已久,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古”和“奇”。

2.閲讀第2自然段,回答問題。

(1)“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句中“橫卧”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橫卧”一詞形象地寫出了錢塘江的寬闊及潮來前江面平靜的特點。

(2)怎樣理解“江面很平靜……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這句話?

明確:“江面很平靜”反襯出下文“潮來時”的猛烈、壯觀。“越往東越寬”簡略地介紹了錢塘江口的地形特徵,説明這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大潮的形成起了決定性作用。

(3)“江潮還沒有來……等着,盼着”兩句運用了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兩句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人山人海”説明觀潮人數眾多,“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説明觀潮人熱情高漲。從側面烘托了錢塘江大潮之奇。

3.閲讀第3、4自然段,回答問題。

(1)第3自然段描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寫大潮從遠處奔來時的聲響、形態及觀潮人的興奮之情。

(2)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悶雷滾動”形容大潮從遠處而來時的聲音,暗示錢塘江大潮的氣勢宏大無比。

(3)怎樣理解第3自然段中“頓時人聲鼎沸……看不出有什麼變化”兩句?

明確:“人聲鼎沸”“踮着腳”“往東望去”等詞語寫出了觀潮人心情的迫切及迎接大潮時的興奮之舉,從而襯托出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及其巨大的吸引力。

(4)第4自然段第一句中的“橫貫”一詞有何特點?與前文哪個詞形成了對照?

明確:“橫貫”一詞寫出了潮來時的動態變化,與第2自然段中的“橫卧”形成動與靜的對照,表現出錢塘江大潮的氣勢。

(5)説説第4自然段中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並簡析其表達效果。

明確:①“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水浪比作“水牆”,從視覺上形象地表現出江潮浪頭之高,範圍之寬。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浪潮向前湧動比作“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説明後浪推前浪,水勢很猛,速度極快,從視覺的角度突出其勢不可當之感。③“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用“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極言錢塘江大潮的聲音震耳欲聾,從聽覺的角度凸顯其氣勢非凡。

(6)説説在這兩段中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觀潮過程的。

明確:作者是按照由遠及近的方位順序來描寫觀潮過程的。①聲音由遠而近: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如同山崩地裂;②大潮的形態變化: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兩丈多高的水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③其他表示方位的詞語:遠處——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再近些——越來越近。

4.閲讀第5自然段,回答問題。

(1)本段第一句描寫表現了什麼?

明確:潮頭過後,餘波還能“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作者通過描寫潮頭過後餘波洶湧的景象,再次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氣勢宏大。

(2)“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表現了什麼?

明確:寫出江潮的水量之大,其作用仍舊在於突出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5.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江潮的變化,説説錢塘江大潮之“奇”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①大潮的聲音“奇”:從“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浪吼”等詞語中可以感受到江潮的聲威。②大潮的形態變化“奇”:通過“寬闊”“橫卧”“橫貫江面”“白浪翻滾”“浩浩蕩蕩”“奔騰西去”“漫天卷地”等詞語可以體會到江潮的形態和氣勢。

6.讀課後劉禹錫《浪淘沙(其七)》一詩,從課文中找出與詩句內容相關的句子。

明確:①“八月濤聲吼地來”——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②“頭高數丈觸山回”——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③“須臾卻入海門去”——霎時,潮頭奔騰西去。④“捲起沙堆似雪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由衷地讚美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生動優美的語言,極具畫面感,也極富感染力。作者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氣勢非凡,使我們眼前彷彿也浮現出大潮奔湧的景象。讚歎、陶醉之餘,我們也不禁為祖國擁有如此壯美的自然景觀而感到自豪。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觀潮》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正確理解“觀潮、橫貫、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小節。

3.初步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能按提綱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自然界的奇特景象,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壯氣勢。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觀潮”。齊讀課題,理解“觀”。

2、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能否用簡單的語句來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海潮是什麼樣的?

3、今天我們所要觀賞的大潮可不一般,是有名的錢塘江大潮。錢塘江是浙江最長的一條河流,它所形成的潮水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出示第1節)齊讀第1小節。理解:奇觀。(注意“觀”的意思)

3、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今天就讓我們認真欣賞這篇課文來感受這天下奇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

2、出示自學要求: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多字漏字,完整流暢。

(2) 完成填空:

錢塘江大潮的觀潮日是每年農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觀潮的最好地點。全文按照時間發展順序,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3、檢查自學情況,分節朗讀課文,完成填空。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讓我們一起通過視頻親身感受一下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吧。

播放視頻

看了視頻以後,你有什麼感受?

2、是啊,潮來時讓人覺得氣勢宏偉。你從課文哪一節可以感受得到?

3、(出示第5小節)默讀第5小節。(自主學習,以“你最喜歡哪一句,品一品、説一説”的方式)

(1)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人們看

到了什麼?

出示:那條白線很快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看到了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媒體演示:理解“橫貫”。

(2) 再近些,又看到了什麼?

出示: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牆。

(再近些,只見xx,形成xx)(板書:白色城牆)

六米多高的白色城牆寫出了什麼?

(寫出了浪潮潮頭的高,六米多高有兩層樓那麼高。)

(3)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是什麼景象?從課文中找個詞形容一下。(浩浩蕩蕩)

出示: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①“浩浩蕩蕩”是什麼意思?(氣勢大)從哪兒可以看出氣勢大?(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飛奔)(板書:白色戰馬)

②這裏實際上是指什麼浩浩蕩蕩?(潮水)

③所以浪潮越來越近,猶如??那聲音——(理解“山崩地裂”)

④山崩地裂所發出的聲音大不大?大得怎樣?(大,好像大地??)

⑤那“聲音”指的是什麼聲音?(江潮發出的`聲音。)

⑥原來江潮發出的聲音如同——(??)好像——(??)

4、齊讀第5小節。

5、指導填空,嘗試背誦第5小節。

出示:那條白線很快向前移動,再近些,那浪越來越近,猶如,那聲音如,好像。

6、説説潮過後,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四、小結複習。

1、潮水來時給我們感覺如此洶湧澎湃,那麼潮來前又給我們什麼感受呢?快讀2、3兩節,用一個字來概括。

2、雖然潮水還沒有來,但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爭相趕來,欣賞這一年一度壯觀的景象。

3、齊讀第二、三小節

4、小結: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擁有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觀。惹得古今中外諸多文化名人爭相用自己的筆來讚美壯觀的錢塘江大潮。

出示: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王在晉“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湧自天來。”

五、拓展作業:

1、你們知道世界上那麼多的大江,為什麼錢塘江大潮是如此的出名,如此的壯觀嗎?為什麼會形成如此巨大的大潮呢?這些問題就留着讓同學們通過課後拓展學習,製作一份知識小報,來進一步瞭解學習吧!

板書:

潮來前靜人山人海

橫貫江面

觀潮潮來時白浪翻滾

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來後奔騰而去

《觀潮》教學設計 14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並且安排在第一課時教學,以期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是這樣安排課時的: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先用一小部分時間來讀懂理解潮來前和潮來後幾節課文,然後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積累和運用課文的語言文字等訓練上。

一、教案內容:

《觀潮》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小組合作,探究課文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體會其雄偉壯觀。

2.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點: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會按序背誦課文。(文字序領與畫面結合法)

四、教學難點:

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五、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法

感悟發現法

引導發現法

六、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讀書發現--質疑問難--組內合作--組外協作)、感悟發現法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錢塘大潮錄象

八、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4、出示學習目標。(目標教學法)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感悟發現法)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導發現大潮雄偉壯觀(想象和實踐表演);d.感情朗讀。(引導發現法)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説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説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閲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結束語

八、板書

觀潮

悶雷滾動出白線

潮頭怒吼貫江面

山崩地裂城牆現

錢塘奇觀天下傳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3—5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洶湧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這“天下奇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4、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之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潮來之時”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特別細緻。“浪潮越來越近……顫動起來”,是全文的重點句,充分表現了大潮非凡的氣勢。

2、啟發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動畫面,從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是教學的難點,同時要注重感情朗讀。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講講課文按什麼順序記敍了哪些內容?

二、講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讀兩遍後告訴老師大潮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師適時發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大潮雄偉、美麗、壯觀呢?

引導學生説,同時指導朗讀。

3、師小結:這些語句都從聲音方面寫出了潮的壯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讀出潮的壯觀來。

4、師啟發:課文除了從聲音方面寫潮的壯觀,還從哪些方面寫?怎麼寫?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説一説,讀一讀,可以小組討論。(生自學)

5、學生交流學習情況。

6、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從顏色、形狀兩方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作者採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寫使我們很真實、具體、生動地認識了大潮的壯觀。

7、怎樣讀好這些句子呢?請同學們試着讀讀,特別要讀好你喜歡的句子。(學生試讀後指名讀,並交流。)

三、講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寫潮壯觀的詞語,要求標上“”。

2、交流並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兩丈來高。

3、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寫作方法指導,習慣培養。

1、學完課文,你覺得文章寫得怎樣?

2、知道作者為什麼會寫得這樣好嗎?

3、師小結:是呀,正是因為作者細緻地觀察了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到來之時、到來之後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樣子,又留心了江潮發出的聲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觀潮人羣情緒的變化,因此,讀了這篇課文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有如置身與觀潮人羣中間一樣。

五、總結。

1、錢塘江大潮真是雄偉壯觀,難怪作者在文章一開始就説“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相機板書“天下奇觀”)

2、觀看錄象,領略大潮雄偉壯觀的氣勢。

六、練習。(略)

板書設計:

13

觀潮

聲音

潮來之時

顏色

形狀

天下奇觀

漫天卷地

潮來之後

風號浪吼

兩丈來高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通過,聯繫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文生字新詞。

2、認識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感其受、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事物的觀察規律,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5、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潮去時”的壯觀景象,學習作者有次序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理解一些重點詞句。

教學準備:

小黑板、燈片、有關錢塘江潮的資料帶。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落;學習課文1一2自然段。

第二課時:重點理解課文3一5自然段,指導朗讀背誦。感知作者邊看、邊聽、邊看的觀察方法,總結深化課文。

一、導入。

1、師啟發談話:第一教時,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是按“潮來前一潮來時一潮來後”的順序來寫的,並且知道潮來之前的情景:一是目之所及的景物描寫,給人以平靜而帶有幾分神祕的感覺;二是寫前來觀潮的人之多,寫出了人們焦急等待的心情。這一段從側面渲染了錢塘江大潮的“奇”。那潮來時,潮來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學生質疑:可圍繞文後的“思考練習”提出不懂的問題。

3、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①學習課文3一5自然段,理解重點詞句;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小節;

③學習作者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學文A、學習3、4自然段。

1、整體感知

①師:文章三四小節

a、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大潮的?

b、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大潮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②自由朗讀。

③討論、感知、(板書:聲音、樣子、情緒;解決a、b)

④欣賞錢塘江潮錄相。(解決c)

2、細讀理解。

①默讀3、4自然段,用[]標出表示聲音的詞、用()標出表示樣子的詞,用“△△”標出人們情緒變化的詞。

②師生小結:作者聽江潮的聲,越來越大;見江潮的形,是越來越狀。作者既留心了聲音,又留心了江潮不斷變化的形;既留心了江潮的氣勢,又留心了人羣情緒的變化。作者這種邊看、邊聽、邊想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值得我們學習。

③重點解決開課時先提出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釋“水天相接”第3自然段中,講到人羣又沸騰起來,人們為什麼會沸膝?體會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④作者筆下越來越近的浪潮,如此聲勢浩大,如此雄偉壯觀,那面對這樣的情景,作者為什麼不寫人們的表現?(以此作為創造教育的切入點)

3、細品背誦

①師引:這一見,作者從三個方面寫出了江潮的“奇”。同學們,這就是祖國山河的一個剪影,這就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帶着對錢塘江潮深深之受,熟讀、背誦3、4小節。

②小黑板出示背誦線索。B、學習5自然段

1、過渡: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祕,也不單單表現在潮來時非凡的氣勢。潮來後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奇”。

2、指名讀。

3、同桌互説:潮來後是一番什麼景象?你能説説它的“奇”嗎?抓“餘波湧”--持續時間長,神奇。抓“江水漲”--上漲兩丈、水量大、雄偉壯觀。

4、小結:這一段,作者用餘波和上漲的江水烘托了江潮的“奇”。

三、深化總結。

1、回題讀12節,體會“天下奇觀”。

2、師:潮來前,江面依然平靜,給人以寧靜而帶有幾分神祕的感覺,你説奇不奇?潮來時,聲音大,氣勢壯,奇不奇?潮來後,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湧,江水上漲兩丈來高,你説奇不奇?

3、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在下面的詞語中選擇兩個造句。天下奇觀、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水天相接、沸騰、橫卧、橫貫

2、寫出帶點字詞的意思。觀潮()觀天下奇觀()

3、讀課文四小節最末句話後填空。

這段話作者是從和兩個方面來寫江潮的。作者把比作。着力描寫了大潮湧來的動感,使人身臨其境,表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

(學校第17屆教研會研究課)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園網,互聯網絡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②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③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難點:學習作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閲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網絡探究、協作商量

(一)老師歸納出幾個問題:

1、課文從那幾個方面寫潮水的特點?

2、課文怎樣寫大潮聲音,形態的變化。

3、課文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潮的。

(二)分小組協作學習(重點為第二個問題),給出學習方法:

1。讀:找出描寫大潮的優美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看:利用校園網、互聯網查看相關圖片、錄象、文字資料。

3。做:小組協作製作電子作品。

4。講:自己來作導遊按江面平靜潮水湧動潮頭西去順序描述出來。

四、彙報表演,解決問題

1、教師指導製作步驟:

網絡瀏覽查尋相關資料。複製圖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演示文稿。

2、小組彙報。

五、網絡閲讀、拓寬知識。

語文《觀潮》的教學設計5

【課時目標】

1、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頭腦中建立形象,體會大自然壯闊的美及無窮的威力。

2、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思考的習慣,提高閲讀理解能力。

3、根據課文表達的情境,用恰當的語音、聲調錶達出來,學習表情朗讀課文。

【教學教程】

一、新課導入

作者用筆生動地描寫了他第一次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的景觀寫得有聲有色。

(板書:聲色)

觀潮人的情緒隨着大潮聲和色的變化越發高漲,讀了使人如臨其境。

二、講讀第一段(潮來之前)

1、課文一開頭就把作者觀潮後的感受寫得清清楚楚,齊讀第1自然段,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字詞

出示卡片:

天下奇觀

2、大潮的“奇”充分體現在下面的文章中,讓我們細細體會。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訴觀潮的時間和地點外,還交待了作者佔據了觀潮極好的位置。輕讀第二自然段,説説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哪個地方最能吸引你?

(板書:寬闊平靜)

4、哪個詞寫出了寬闊的錢塘江平靜的?

出示卡片:

橫卧

5、此時的江面因為在雨後,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着、朦朦朧朧,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好像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文中哪個詞是講這個意思的?

(朗讀“若隱若現”。)

6、此時,觀潮的人應怎樣?

(朗讀:“人山人海”。)

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看出?

7、齊讀第二自然段,小結。

三、講讀第二段(潮來之時)

1、各自輕讀:

看看潮是如何來的,“聲”、“色”如何變化的?

分層。

2、講解第一層:

(板書:風平浪靜)

聲音呢?

(板書:悶雷滾動)

這雷聲有什麼特點?圈出表示特點的字,聽到悶雷一樣的轟鳴從遠處接連不斷地傳來,頓時人們怎樣?

(板書:人聲鼎沸)

什麼叫人聲鼎沸?為什麼會人聲鼎沸?

3、講解第二層:

⑴過了一會兒,“聲”、“色”有什麼變化?

(板書:越來越大一條白線)

⑵聲音為什麼會越來越大?

“一條白線”在什麼地方?“水天相接”指哪裏?(指圖)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什麼地方?

(地平線。)

⑶觀潮的人們呢?

(板書:沸騰)

(想象動作。)

4、講解第三層:

(出示小黑板。)

⑴説説“聲”、“色”的變化。

(板書: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山崩地裂)

⑵拉長到什麼程度:

(理解“橫貫”。)

“城牆”有什麼特點?有多高?有我們教學樓的兩倍那麼高呢!景象多麼壯觀。

(指名讀。)

比較“戰馬”與“馬”,理解“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錢塘潮開闊、勢猛,要不然,怎麼説它壯觀呢?

此刻,那聲音更是不可想象。什麼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話是寫這個詞的?哪個詞可以與“山崩地裂”相提並論?

(教師給詞。)

大潮發出的聲音如此驚心動魄,真是太雄偉了。

(指名讀。)

5、教師小結,齊讀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觀潮的人呢?為什麼不寫?

作者已是(給詞:目不暇接。),看潮都來不及,但觀眾的表情也一定會有變化。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睜大,用哪個詞形容?

(板書:目瞪口呆)

看的人很緊張,大氣都不敢出,用哪個詞形容?

(屏息凝視。)

還可以用許多詞來説,容你去想象。

7、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讀出大潮的“聲”、“色”,更要注意它們的變化。

四、講讀第三段(潮去之後)

1、可惜,潮頭霎時就奔騰西去了。可是江面上餘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詞寫“餘波未息”?

(理解並朗讀“風號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時才平息?停息後江面是否如潮來前一樣?

3、寬闊的大江在短暫的時間裏,江水竟然暴漲了兩丈來高,你想象一下,這時觀潮的人會是怎樣的了?只是作者沒寫而已。

五、總結全文

1、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2、沒讀書前你知道錢塘江大潮嗎?聽到過別的地方或國家有嗎?所以説綺麗的錢塘江,壯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觀”。

3、齊聲朗讀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飽覽天下罕見的錢塘江大潮吧!

《觀潮》教學設計 15

一、教材及學情

《觀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裏,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閲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二、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六、教程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

Tags:觀潮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