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記文言生字、特殊文言詞語和句式,識記作家作品。品味精練、生動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賞析精彩語段,理解作家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理解本文敍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以及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作者的憂樂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加強文言詞彙的積累。

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博大胸襟與政治抱負。

學習難點

理解本文敍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以及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法指導誦讀法;品讀法;討論探究法。

教學過程

環節一

新課導入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蹟,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閲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環節二

一、助學資訊

1、作者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號“文正。”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頗深。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介紹: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去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並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年九月十五日寫成。

環節二

二、字詞積累

1、聽錄音朗讀,讀準下列字音。

謫(zhé)湯(shāng)屬(zhǔ)霪(yín)霏(fēi)

檣(qiáng)楫(jí)冥(míng)讒(chán)芷(zhǐ)

汀(tīng)偕(xié)曜(yào)

2、自讀課文,注意朗讀節奏。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積累詞語,疏通文意。

(1)通假字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皆。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

(2)一詞多義:

以:屬予作文以記之(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為)

觀:予觀夫巴陵勝狀(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

極: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至,到達)此樂何極(窮盡,盡頭)

感極而悲者矣(表示程度深)

或: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表委婉語氣)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空:濁浪排空(天空)長煙一空(消散)

通:政通人和(順利)北通巫峽(通向)

和:政通人和(和樂)春和景明(和煦)

(3)詞類活用

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名詞作狀語,在……之後)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作,任太守)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作狀語,向北;向南)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裏指心理活動)

(4)古今異義

氣象萬千(古義:事態;今義:天氣變化)

濁浪排空(古義:衝向天空;今義:全部去除掉)

前人之述備矣(古義:詳盡今義:準備)

增其舊制(古義:規模今義:制度)

至若春和景明(古義:日光;今義:景色、景物)

越明年(古義:到;今義:越過)

沙鷗翔集(古義:停息;今義:泛指聚集)

微斯人(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環節三

一、內容探究

1、通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記敍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第二部分(2—4):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對比鮮明。

第三部分(5):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2、本文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説明了什麼?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説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

3、文章共幾處寫了岳陽樓的景色?分別是從哪些方面去寫的?

全文共寫了三處景色:第二段描寫洞庭湖的景象;第三段想象陰天岳陽樓的景象;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陽樓的景象。

4、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一句寫岳陽樓的地理形勢,有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轉入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5、朗讀第三、四段,概括景物特點及人物心情。

這兩段描寫了洞庭湖景色陰晴的變化以及遷客騷人登樓時不同的心情。這段內容緊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加以發揮,分段來寫:

先寫了風雨天氣中洞庭湖上蕭條淒涼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遷客騷人遠離京都、懷念故土的失意憂慮的`悲苦情感。這一段寫了物悲則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一個方面。

緊接着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遷客騷人此時的喜悦之情。這一段寫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應上文“異”字的又一方面。

6、作者為什麼要描寫洞庭湖煙波浩淼的水勢,又要想象一陰一晴兩幅畫面?

通過描寫洞庭湖景色的陰晴變化,引出遷客騷人一悲一喜的兩種心情,為後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鋪墊。

7、“古仁人之心”是怎樣的?他們的憂樂觀是什麼?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憂樂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了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

9、文章最後一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點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後而警句出現,令人印象深刻。

10、“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和自勉之意。

二、賞析美文。

1、請選讀二三四段,展開想象,再現文中優美生動的景物,用自己的話描繪景物,感受詩情畫意。

2、請大家交流感受,每人負責一幅畫,注意通過品味關鍵詞語來體現洞庭湖的浩淼無垠、氣象萬千,抓總特徵,從雨湖、晴湖、月湖,形、聲、光、色、味多角度多方面描繪。

示例:第二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

三、探究寫法

1、駢散結合,詞語富有生命力。

2、繁簡得宜,層層蓄勢。

3、敍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環節四

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描寫,以及對“遷客騷人”“覽物之情”的分析,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也表示了對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教學板書

作記緣由(敍事)

洞庭勝景:雄偉壯闊,氣象萬千(描寫)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岳陽樓記淫雨霏霏:感極而悲(描寫、抒情)

春和景明:喜洋洋

政治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議論)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正確的朗讀課文

2、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3、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正確的朗讀課文

2、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教學導入

師:當我們讀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時,我們為張養浩關心民間疾苦之心所感動,這似乎代表的是所有讀書人的心聲。所以當我們再次誦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我們心中湧起的是一種神聖的責任感。讓我們共同走進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2、作者簡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世稱“范文正公”。二歲而孤,家貧無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憊甚,輒以涼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人不堪其憂,仲淹不改其樂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讒受貶,慶曆五年由參知政事(副宰相)謫守鄧州。勤政愛民,有政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

3、朗讀訓練

自由朗讀--------聽範讀-----------齊讀。

提示:注意語言的停頓、字音的正確、情感的變化。

4、文意疏通

師:同學們以小組討論課文前兩段的大意。

(小組討論,請同學説大意。)

明確:謫、作(寫)、政通人和、具、屬、浩浩湯湯、大觀、然則、遷客、騷人。這些是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應特別注意。(具體可參照課下注釋)

小結:修建岳陽樓的背景、滕子京的政績: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寫作此文的原由:屬予作文以記之。

總領第二段的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從空間表現盛景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從時間表現盛景的句子: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課後訓練

反覆朗讀此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結合註釋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1、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2、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

積累重要文言詞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心憂天下”的思想

五、教學過程

1、文意疏通

師:讓我們齊讀第3、4自然段,領略一下岳陽樓的風光。(朗讀)

同桌共同欣賞畫面,用大意法講述出來。

明確:重點掌握若夫、淫雨、國(國都)、憂讒畏譏、蕭然(蕭條的樣子)、錦鱗、或、一、郁郁青青、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把(握)、的含義。(參見課下注釋)

這兩段景物描寫形成鮮明對比,一則是悲涼陰暗一則是歡樂明亮。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祕”在哪裏呢?主要在於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説説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徵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號”“排空”“冥冥”等詞語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風高、恐怖悽慘的畫面就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來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嶽”“商旅”“檣”“楫”等,但配以“隱耀”“潛行”“不行”“傾”“摧”等詞語,就帶上了濃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第3、4段除了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都帶有濃重的感情色彩這個相同點外,兩段在結構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寫景,後抒情,為情設景,緣景抒情;甚至連前後兩個抒情句的表達方式也完全相同。試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兩個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為什麼?

引導要點:這兩個抒情句是文章思路發展的中心環節:前句遷客騷人登樓而悲,後句寫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喜,聯繫上文看,是為了落實“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聯繫下文看,是以遷客騷人隨物而變的心情,襯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從而引發出“先憂後樂”一段正論。如果把兩個抒情句刪去,文章思路中斷,也破壞了文章的內在聯繫。

2、探究

師:作者在具體的描繪了景色後,用了一大段的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慨,讓我們來齊讀體味古人之心。(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發言:你最欣賞哪句話,説明原因。小組交流。

提示: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同時又體現作者的曠達胸襟。

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係。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後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説“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託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着對滕子京的勉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

(1)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2)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

(3)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德。

最後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既是對友人的勉勵也表明自己的志向,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