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7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後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説説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範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着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麼?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儘管依依不捨,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裏知道?你能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麼意思?

這麼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麼詩人卻説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着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麼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着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後,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裏,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後蒐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創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為此,我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蒐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談話導入,瞭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拓展學習”來進行。

一、情景導入,瞭解背景

本課教學從李白的《贈汪倫》導入,讓學生從詩人感受到朋友送別自己的深厚情誼中遷移到自己送別友人的真情,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題質疑、自學釋疑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麼送”這兩個問題。

三、學習古詩,體會詩情

本環節通過學生自由讀、聽課件範讀、齊讀、教師範讀、劃分節奏讀等方式,使學生在讀中初步理解詩中藴含的畫面與情感。

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美的詞句來表現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並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並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在處理“怎麼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通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比如:“這時長江裏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呢?”“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麼?”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後,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後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誦讀詩文,感悟詩情

本環節通過播放配樂、教師引讀,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藴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拓展學習,加強聯繫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後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閲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繫,激發學生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覆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着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

2、節奏顯得前鬆後緊,整體把握不夠好。

3、對於難點的突破,由於時間的關係,現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着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古詩涵蓋面高,意藴深遠,本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感悟詩歌意境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批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你有好朋友嗎?你與朋友間的情意如何?你有過與朋友離別的經歷嗎?當時感受如何?(學生自由回答。)

師:是啊,離別之際有千言萬語,送別總是件讓人難過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目睹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離別。讓我們一起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好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設計意圖】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鋪陳了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

二、揭示詩題,讀通詩意。

1、板書詩題。師生共同書寫。

2、齊讀詩題,通過讀詩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説詩題的意思,教師適當點撥。)適當簡介黃鶴樓:黃鶴樓在湖北武漢,它與江西的滕王閣,湖南的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出示圖片)

3、那你瞭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友誼嗎?(生自由回答。)

師補充簡介: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後就很難再相見。於是,寫詩送別詩成了一種習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一樣的瀟灑飄逸,一樣的詩才出眾,互相仰慕,相間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麼依依不捨。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生再讀題)對,我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步:“讀通詩句”

4、自由讀,強調讀準音,認清形。

5、指名讀。

指導環節:指名讀,試讀,師範讀,生評價。指導讀出情感、韻味,讀出詩的節奏感:二二三節奏、四三節奏。個別讀,齊讀。

師:經過我們的反覆練習,我們已經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了。這才是真正的讀通詩句。

【設計意圖】瞭解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理解詩意,體驗詩情。

1理解詩意

①先借助註釋,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説給同桌聽,

②同桌交流自學所得。

③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師小結:同學們理解得真好,全詩圍繞一個“送”字記述了李白送別好朋友孟浩然的情景。那麼李白是怎樣送別孟浩然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

【設計意圖】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一環節有助於學生提煉語言,體現順學而導的理念。

四、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多媒體出示)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出示長江簡圖,明確黃鶴樓和揚州位置。)

師: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要沿長江由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説——(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2、那麼他們是在什麼時間分別的呢?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

師:大家能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可以用一些詞語來形容。

預設:奼紫嫣紅、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細雨如煙、鳥語花香……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藴,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邊出示圖片師邊敍述:三月是最美的時節,瘦西湖畔,楊柳依依,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淡的雲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思。

(3)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正是盛唐時期,整個時代都如煙花三月般美好。

師:沉浸在如此的美景中,誰願意讀一讀前兩句?(出示前兩句。)

板書:景美

(4)指名朗讀前兩句,適時指導評價。

3、師生互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理念】古詩的寫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的板畫不但有助於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於理解“西辭”等詞句內容。“煙花三月”的理解是這首詩的重點,由學生生活體驗入手,層層深入,使學生對其內涵有了廣度和深度的認識。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師:正如同學們所讀所感,煙花三月是最有詩情畫意的季節,想像一下,往年的這時,詩人和朋友在一起會幹些什麼?

預設:他們會一起遊覽名山名水,一起喝酒、賞月,談天説地,説生活見聞,談心中理想……

2、師:是啊!詩人本該和朋友一起吟詩作畫,可是今天老朋友卻要離他而去,李白的心情怎樣呢?你能用一個詞描繪一下嗎?(生:依依不捨、難捨難分、情深意長……)

適當評價。

3、那麼這情景體現在哪兩句詩中呢?大聲讀出來吧!(出示後兩句詩句。)

4、自由讀這兩句詩,你能看出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嗎?(生答。)

5、師:引導學生隨着李白的目光反覆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6、師問:從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麼?隨着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創設情境:李白望着望着,繁華的長江交通運輸通道上,就只剩下了“孤帆”,這可能嗎?是人為什麼説是“孤帆”?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配樂)是啊!讓我們想象一下,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江邊:

老朋友的小船緩緩起航了,你望着那隻船,望着望着,不僅吟誦——(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船已經到江心了,影子也漸漸模糊,可你仍在翹首遙望,你望着那隻船,望着望着,不僅吟誦——(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船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了,你只能看到滾滾的長江水流向天邊,你還在望啊!你要把自己的一片深情託付江水,陪伴友人目送到目的地,望着望着,你不僅吟誦——(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7、師:此時此刻,你在想什麼?(生自由説。)

板書:情深

師小結:回顧全詩,詩人對好朋友濃濃的情都包含在了這短短的詩句中。詩中有畫,詩中有情。(多媒體出示相關畫面。)師敍述: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那是不捨。

在煙花中送別,那是無可奈何。

孤帆遠去,仍然駐足遙望,那是孤獨寂寞。

滾滾長江獨自在天際流,那是悵惘,失落。

【設計意圖】師生互動,情感交融,把悟詩情推向高潮。並進行了情感遷移,給了學生一個表達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

五、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 情境中朗讀:

(1)古人説:相見時難別亦難,帶着李白的深情,誰能讀這首詩?

(指名讀,適當評價。)

(2)人生多離別,多年以後,當我們和親朋好友分別時,我們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這首詩。(男生齊讀。)

(3)如果有一天,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記住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一定會想起這首詩。(女生齊讀。)

(4)相信此時,這美好的情感,這千古佳句已經深深留在了你的腦海中,讓我們試着背出這首詩。

2、當堂檢測。

3、回顧學習古詩方法。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讀中悟情,讀中悟美。

六播放歌曲:《煙花三月》

師: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

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喜歡的話讀一讀,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温暖。

(多媒體出示古詩。學生自由朗讀,體驗詩情。)

讓學生在美妙的歌曲中再一次體會詩中濃濃的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高度。歌曲的播放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送 孟浩然

景美 情深

教學反思:這是一堂洋溢着真情與深情的課。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可以説詩中情濃,課中亦情濃。我整堂課的設計都力求圍繞一個“情”字。首先是理解詩題整體把握。開頭輕鬆的談話,地理位置的板畫,李、孟關係的瞭解都使學生對時代背景、寫作背景有個較為全面的瞭解,為後面深悟詩情奠定基礎。其次是賞析詞句體驗情。這一環節以“送”展開教學,將體驗情感的過程推向高潮。再次是反覆誦讀,最終悟詩情。這一環節“讀”佔鰲頭。激情的敍述,個性化練讀,充滿鼓勵的範讀,教師的送詩,《煙花三月》歌曲的播放等都使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又一次推向高潮。

專家建議:

1、告訴不等於發現。要讓學生主動碰觸知識,引導他們在發現中學會學習,感受學習的樂趣。

2、抓詞句要增加深度、厚度、靈動度。教師要加強對文本的解讀。

3、雖然有了整合教材的意識,但還未達到最大值,最後環節的送別詩應再次引導學生做簡單感悟,讓離別慢慢進入學生心中。

我的思考:

教育就是要聽到花開的聲音,要在課堂上時刻感受學生的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問問自己“我該怎麼做?”努力把孩子們帶到水草豐茂的地方。通過這次講課,我經歷了又一次歷練,我也在成長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詩,把握詩的節奏美,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等詞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學生會吟誦,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學生會根據吟誦知識吟誦,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讀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學用具

課件吟誦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贈汪倫》

聽過這首詩,老師的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這讓我不禁想起畢業時與好友分別的場面。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那麼,在“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同李白一起登上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餞行吧!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讀完題目你知道了什麼?(請你來説)(誰送誰、在哪裏送?“之”的含義、誰能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板書:送別李白—————孟浩然)

介紹李白情況(PPT),講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

(看來蒐集資料,是我們理解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三、讀詩、誦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千古送別,去感受那濃濃的離情別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範讀。

3、請李然同學讀古詩,師評價。

過渡:古詩有節奏美,誰來劃分一下節奏。

出示古詩(劃好節奏)指名朗讀,齊讀古詩,拍手讀古詩。

四、吟詩(給詩標註平仄。要求: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指名兩位同學黑板上標(口訣:135不論,246分明。)平聲用“—”,仄聲用“│”入聲字用“!”韻字最長,用長橫。(標過糾正對錯,手勢吟誦,明白依字行腔)

過渡:老師覺得將古詩標出平仄還不夠,要想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還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這就是依義行調)請大家藉助下面的註釋,然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它的大概意思。

1、學習一、二兩句。

師:誰來説前兩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師:這裏的“西辭”你怎麼理解?(PPT地圖)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老朋友辭別西邊的黃鶴樓,去東邊的揚州,所以詩人説故人—————————(生接)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要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三月的揚州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圖片)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

師:真是太美了,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卻要與老朋友分別,怎能不讓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傷悲,還有更多的話想要説,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會對孟浩然説什麼呢?

練習説話:

生:孟兄,在這繁花似錦的煙花三月,我們本可以在這黃鶴樓上飲酒作詩,可如今你卻要離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聽了又會怎麼説呢?)

生:李兄,不要太過傷感,王勃曾經説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是啊!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説自己心中的那份離別之痛,帶着這種情感再來吟誦這兩句詩。

2、學習三、四兩句。

師:後面這兩句詩可以説是千古傳誦,其中藴含的深意你能讀明白嗎?

生: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孤船”是誰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許多,為什麼詩人只看到了一隻船呢?(因為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師: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吟誦這兩句詩。

師:從你的吟誦中老師聽出來了,好友的船雖已消失,但是對孟浩然的(思念、友誼)卻沒有消失?

過渡:是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所以在李白的眼中:離別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捨;

過渡:同學們眼看孤帆漸漸消逝,李白仍然佇立在江邊,久久不忍離去,此時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李白的心情嗎?(依依不捨、難捨難分、依依惜別)

師:你能吟誦出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嗎?(板書:依依惜別)(兩名學生吟,師評價。)

3、手勢齊吟全詩。提問吟誦。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便,人們一旦分別,相聚就遙遙無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出示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用剛才學習吟誦的方法唱出來。

結束語:同學們,離別是一段情,離別是一首詩,離別是一支歌,古人離別贈詩,我們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

2、理解詩意。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

2、讀題。

3、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4、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三、理解詩意

(15分鐘。)

1、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⑴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學講解古詩;

⑵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四、體會詩境

(6分鐘。)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五、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4分鐘。)

1、引導: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

2、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欣賞樂曲《送別》,説説自己聽懂了什麼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瞭解這是一首送別詩。)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許多的送別詩被人們廣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指名拼音較差的學生拼讀生字、新詞。

2、指名個別讀生字,新詞。

3、觀察要寫的生字,重點指導“陵”。

4、學生練習生字的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詩的大意再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課件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想象華美畫面。)板書: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板書:心隨送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聽範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師生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高適的《別董大》。

(理解高適與董大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歎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説説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總結

在家裏,我們享受着親情的温暖。走出家門,我們又將感受到友情的快樂。願大家都能尋找到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這首《找朋友》送給在座的每位老師與同學們,願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友誼天長地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收集送別詩

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名樓送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目光送

唯見長江天際流。 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捨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後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藉着一喜一憂讓學生説説、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説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於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着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麼?”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後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題時,卻忽視了對詩題的理解,使部分學生誤認為黃鶴樓為一人名,同樣的,對於“之”字的理解也過分依賴於書本上的註釋,對於此類難理解的字詞,教師沒有單獨提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掌握。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注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愛的教育”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⑵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⑶ 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 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 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 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 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 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⑶ 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7、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佈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 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⑵ 《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説説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⑶ 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歌曲《送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

二、談話導入課題。

剛才聽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圖畫,猜一猜這是哪一首詩的內容?出示:《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送別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

生:(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題,指導書寫生字。

師:詩題中有一個特殊的字,是哪一個字呢?之”是什麼意思呢?

生:(去,到)

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幹!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瞭解嗎?(課件播放黃鶴樓片斷,學生觀賞。)

生: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它在武漢。

師:而且位於長江邊上。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指導書寫)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它是左右結構。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昇天的傳説。著名詩人崔顥曾經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好,讓我們打開課本100頁,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歌,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通順,讀出節奏來。

生:朗讀

哪位同學願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聽的同學有個任務,他把5個生字讀準了嗎?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啊!讓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按自己的速度和節奏讀,讀出自己的味道來,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四、品詩句、悟詩情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自讀這兩句詩,想一想哪一句詩用詞更準確?對比練習: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故人辭別黃鶴樓,煙花三月去揚州。這兩句詩有什麼地方不同?

“故人西辭黃鶴樓”:故人?辭?何謂西辭?西辭準確指出送別的位置(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老朋友辭別了西邊的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下?(相當於詩題中的之?為什麼用“下”比如説咱們去北京説不説下北京?用“下”可以看得出孟浩然乘船順流而下,從“西”和“下”看得出來作者用詞特別準確。)

李白是什麼時候送孟浩然去揚州的?

生: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揚州的。

師:李白説是“煙花三月”,三月份正是春天,我們來想象一下煙花三月的長江兩岸是什麼樣子的?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一句詩或者一段話描述春天的美景。

生:三月的長江兩岸鮮花盛開,綠樹成蔭。

生:三月的長江,江水是碧綠碧綠的。

師: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滿園關不住。(播放課件)一枝紅杏出牆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剛才同學們説到春天來了,提到的都和鮮花有關,那就説“鮮花三月”好了,為什麼説“煙花三月”呢?先議一議。

生:因為花多,像浮動的煙霧。

師:對!註釋中提到的。

生:李白當時在長江邊送孟浩然,江邊水氣大,映襯着藍天的水氣像“煙”一樣。

師:這就叫發現!這就叫智慧!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讀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孟浩然去的是什麼地方?

生:孟浩然去的是揚州。

師:你瞭解唐代揚州嗎?那時的揚州是我國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城市,是當時的大上海,是一座東方名城。揚州的繁華熱鬧吸引了許多詩人,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詩文,老師收集了兩句描寫當時揚州城的。(課件出示: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王建)生讀詩句。

師:孟浩然在煙花三月乘船去遊賞一個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揚州,此時李白會產生一種怎樣的情感?

生:我認為李白此時非常羨慕孟浩然。(板書:羨慕)

生:李白此時肯定在想:要是我能去美麗的揚州那該多好啊!

師:這就叫嚮往。(板書:嚮往)

師:是啊,李白此時充滿羨慕,所以他在詩中寫到:(生齊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李白此時滿懷嚮往,所以他在詩中寫到:(生齊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心裏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李白看着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是什麼滋味?要知道,離他而去的是誰呀?

生:孟浩然。

師:在詩中,李白稱他為──

生:故人。

師: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兩位好朋友,兩位詩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們在一起遊覽名山名水,欣風景,碰到自己喜歡的風景,就作一首詩。

生:傍晚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明月,對着明月朗誦“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

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談天説地,談論國家大事,生活中的見聞,心中的理想。

師: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現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們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後兩行詩,看看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讀後兩行詩。)

師:從這兩行詩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邊,看着孟浩然漸漸走遠。

師:李白佇立江邊,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葉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嗎?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他還會看到什麼?生:還會看到很多船。 ……

師: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那為什麼他説是“孤帆”,為什麼在他的眼裏只有孟浩然“孤帆”呢?

生:因為他的眼裏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視而不見。

生:因為他只是來送朋友的,他只關心朋友的船。

生:那時他自己心裏的孤帆。

生:因為朋友走了,他心裏很孤獨。

師:是啊,長江上一定會有千帆競渡,長江兩岸一定是繁花似錦,但是,此時此刻,詩人看不見,他能看到的,只有——

生:孤帆遠影

師:只有那一葉載着他的好朋友遠去的——

生:孤帆遠影

師:只有他心頭的那一葉裝滿了離愁別緒的——

生:孤帆遠影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遠,直到船不見了,他還在望着。

師:李白在江邊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隨着那隻船。

讓我們隨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讀──(手勢提示)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隨着李白的目光,再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隨着李白的目光,再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從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麼?

生:我看出李白很捨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師:那你來讀讀這句詩。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這是不捨的目光。請你讀。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這是神情的目光。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小船消失在藍藍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長江水,望着滾滾的長江水流向天際,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順風,在揚州玩得快樂。

生:孟浩然,這一別,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相聚,到時候,把揚州的情況給我講講吧!

師:這深深祝福,這依依不捨,這濃濃情意,像這滾滾長江水連綿不斷。把這兩行詩讀出來。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孤帆已盡,但祝福不盡,思念不盡。(示意另一名學生讀)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這情意像江水一樣深,像江水一樣長。一起讀。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情意深長啊!李白的情深義重感動了我們,感動了孟浩然,感動了千百年來的中國人,人們深深地喜歡上了李白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一起讀整首詩

生:(朗誦全詩。)

師: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可是詩人李白用了多少筆墨呢?數一數用了多少個字?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裏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湧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着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在《贈汪倫》中説:(師生齊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今天我們要説,這流向天際的長江水也不及李白與孟浩然的情深意長。請再帶着深情齊讀這首詩。

五、師拓展其它送別詩。

六、請學生欣賞古詩新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着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麼,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

整體感知古詩意思,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二、讀懂詩題

⑴黃鶴樓在哪裏?

出示:黃鶴樓背景介紹。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説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⑵揚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揚州風光圖。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⑶體驗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讀詩題。

三、讀懂詩意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李白為什麼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裏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瞭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遊。李白也喜歡漫遊,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裏,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説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為有着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⑶帶着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2、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出示“煙花三月”

①看着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②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説是什麼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麼呢?

④誦讀有關江南三月的優美詩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麼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為什麼只看到一隻小船呢?

⑵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

⑶看了送別場面,有什麼話想對李白説?

四、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儘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出示: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別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板書: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 孟浩然

難捨難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3、理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重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後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讚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為“詩仙”。

2、師:真棒!一猜就準!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別詩嗎?

(生答《贈汪倫》。教師叫生齊背。)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送別詩的傳世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屏幕出示全詩。)

二、解題,介紹背景資料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因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藉助註釋,想想題目講的什麼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相機板書: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讀,理解詩意

1、師:李白為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讀古詩。)

2、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

(學生讀。)

3、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

(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生齊讀全詩。)

4、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

5、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⑴ 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

(學生質疑。)

⑵ 指名講詩意。

(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⑶ 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6、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7、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説一説。

(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師:大家學得真好!請默讀古詩,找出哪兩行敍述了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事情,哪兩行寫了李白送別時看到的景色?

2、師:讀得真細緻。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煙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⑴ 教師讀詩,讓學生體會江南美景。

師:大家想讀讀嗎?

(學生齊讀。)

⑵ 老師講解大意:

詩中的江南,無邊的翠綠映襯着鮮豔的春花,到處鶯歌燕舞。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風中輕輕的飄舞。多麼明麗的江南啊!後兩行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朦朧迷離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樓台被迷濛的煙雨籠罩着,若影若現,似有似無。多麼詩情畫意的江南的春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齊讀《江南春》。)

師:是呀,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麼樣呢?

(學生作答。)

師:詩人在平淡的敍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寫法太絕了!

4、後兩行詩寫景,更是絕妙!來品品吧:

⑴ 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師:“盡”的是什麼?不“盡”的又是什麼?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後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生:沒有。)他在幹什麼?(生:他久久地不願離去,仍注視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師:李白看見了什麼?(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⑷ 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學生分組討論。)

生討論,彙報。

⑸ 對!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五、朗讀並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2、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配樂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後來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註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老師給你們推薦一首流行歌曲。這首歌的詞兒是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的。聽了會幫助你們更深地理解這首古詩。播放吳滌清歌曲《煙花三月》。

【板書設計】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長 孟浩然

心相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説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説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説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説:“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敍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1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有沒有出過遠門走親戚?你走的時候你的親戚是怎樣送你的?説了什麼話?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現代的親友送別的場面,那麼在我國遙遠的古代朋友之間分別時是怎樣送別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老師邊寫邊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二、新授

1、齊讀詩題

2、自讀題目,想一想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來詩題的大意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題目,那麼請同學們讀讀詩文,看能不能讀正確,讀流利。

①生練讀;

②指名讀,指導停頓。

③師範讀

④生自由讀

⑤齊讀

⑥在指名讀。

4、過渡:讀通詩句還不能學到古詩的精華,接下來我們來體會一下古詩中的那種真摯的感情。

師:“故人”是什麼意思?

生:老朋友。

師:要去哪裏?

生:揚州

師:什麼時間去的?

生:煙花三月。

師:三月是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作者送別老友時站在長江邊上,那裏肯定開滿了各色的鮮花,詩人為什麼不寫鮮花三月,而寫“煙花三月”呢?

(師引導,想一想作者此時的心情?送別老友時的心情應該是傷感的,留戀的,那麼眼中不自覺地就有了淚水,有了淚水之後,看東西就朦朧,所以,作者把滿眼的鮮花看成如煙霧一般,那是因為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想:你能不能體會到詩人那種因為老友分別時的傷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開時的那種心情。

讀:把這種心情融入到詩中,讀出來。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有感情,我們再學習後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這句詩你能體會到什麼?

(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很長,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見了,此時,他會像什麼?)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當時李白還沒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揚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訪孟浩然。二人一見入故,不久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師,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詠三歎

a看到那漸漸遠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為良師孟浩然對自己的教誨和指導,不由得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看着那漸行漸遠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又一次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當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視線裏消失時,李白想到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時,不覺得淚已流出,此時,他滿懷深情地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説什麼?請你寫下來。

結束本課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們用朗誦來表達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齊誦全詩,結束本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敍事,後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託在動態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卻餘味無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學過很多古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讓我們動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令我們落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詩句催我們奮起……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來體會李白的心路歷程。

二、淺嘗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引出課題:

過渡: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麼“詩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他詩篇的內容豐富多樣,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

背景材料:詩人李白所在的唐朝,歷史上地域遼闊,交通極不便利,親人朋友一旦分別,再相見,極為困難。李白有一位摯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許人也?“詩仙”李白對他的讚美是“吾愛孟夫子”;“詩聖”杜甫對他的讚美是“清詩句句盡堪傳”。由此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才華確實天下聞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李白望着孟浩然漸行漸遠的船隻,不禁動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信同學們瞭解了這樣的一段背景資料,再來品讀詩句就會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詩句:

指名讀古詩,糾正讀音。

題目中的“之”是什麼意思?(解題)

廣陵是指揚州。古代的別稱。

之:到,去。

試着連起來解釋題目的意思。

全班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句。

學生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辭”、“煙花三月”、“下”…

地名:揚州

4。學生質疑:為什麼是“西辭”呢?(點名答)

A、孟浩然向東而去,與地處西方的黃鶴樓漸行漸遠,是向西辭行的意思。

B、詩中還有這樣的詞語,注意到了嗎?下:順流而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煙花:煙霧迷濛,繁花似錦。

5、讓學生根據這些重點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名答,看書上配圖。

三、品讀古詩。

1、自由讀詩,讀完之後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這首詩。(依依惜別、難捨難分、依依不捨……)

過渡:面對離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背景材料: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説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過渡:如今又將面臨分別,這時候的李白,面對孟浩然這位朋友,兄長,老師,會説什麼?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還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這時候在幹什麼?他看到了什麼?(他沒有走,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離去。)

(出示課件)

齊讀最後兩句。讓學生試着理解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解釋“盡:窮盡,消失”“天際:天邊”的意思。

2、學生質疑:

a、長江之上,過境千帆,為什麼李白卻説是孤帆呢?

b、為什麼又唯見呢?

讓我們帶着這樣的疑問再自由讀詩。

指名回答問題a和b。

3、師總結。

雖然是過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見孟浩然。“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情境。)深情朗誦全詩。

(師生同讀)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老師也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讀出這對好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全班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與詩人對話,得到了語言的滋養,情感的薰陶,友情的珍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課的課後小練筆是把古詩中動人的友情寫出來,可以加上自己大膽的想象。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

黃鶴樓——→廣陵

李白依依惜別孟浩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機器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收集詩人,黃鶴樓及廣陵等有關的資料,做成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的送別詩有哪些?《山中送別》,生齊背。

2、在古代,由於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別後就很難再見面了,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之間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板:送別詩)

3、請大家打開書本第100頁,第20課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詩,都是堪稱送別詩中的極品,今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解詩題—知詩人—讀詩句—解詩意—入詩境—悟詩情。)(板)

(一)、解詩題

1、生一起把課題讀一遍吧。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

2、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1:從題目中我知道了在黃鶴樓送孟浩然(要求回答完整)

師:很好,你讀懂了送的地點。

生2:從題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廣陵。

師:你能從題目中知道那麼多,真不簡單呀!

3、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到廣陵)

(二)、知詩人

1、誰來説説李白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白是唐代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酒仙、俠客,如果説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李白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

2、誰來説説孟浩然是一個怎樣的人?他也是唐代詩人,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他比李白大12歲,但兩人一見而故,成為知己。我們學過他的詩有哪些呢?《春曉》《過故人莊》

(三)、讀詩句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描述了一件什麼事?

2、這首詩裏面有五個生字,誰願意來讀?(孟、浩、陵、辭、唯)

3、齊讀生字。

4、誰能把這首詩讀一讀。指名讀。

5、出示節奏(七言詩,可以是二二三節,用筆劃一劃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6、師範讀,請注意朗讀時的節奏。

7、你也想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8、學生齊讀古詩。

9、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男、女讀。

10、分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四)解詩意

大有把詩讀得這麼好,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其實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藉助書上的註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下面請大家藉助課後的註釋試着弄懂每句詩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同位之間相互討論。還不懂的可以作記號,等下提出問題。

1、前兩句:“故人”是什麼意思?(老朋友),指的是誰?“西辭”是什麼意思?這裏的“辭”字,你們能給它組個詞嗎?(告辭、辭別)詩中的“辭”字就是告辭、告別的意思。(組詞也是理解字義的一個好方法)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要沿長江由西向東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所以説西辭。

“黃鶴樓”點明瞭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是什麼意思?點明瞭時間。為什麼是下揚州而不是上呢?(因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3、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是何其的美!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心中是多麼的依依不捨,請同學們齊讀1、2句。

這兩句的意思是?一、二句意思:(古詩有多種翻譯法,可以是直譯,也可以是意譯。)

☆(李白)在(西邊的)黃鶴樓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裏,老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東邊的揚州去。(出示齊讀)

4、老朋友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麼呀?

生:望那隻船

5、“孤帆”是什麼意思?

6、在唐朝勝世,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説,江南三月,長江上一定有很多帆船,可李白為什麼説是“孤帆”呢?因為此時此刻李白的心裏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隻帆船。

6、從這個“孤”字,你還知道了什麼?

這小小的一個“孤”字,就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7、當時的李白孤孤單單地站在那裏,看呀看呀,一直看到孤帆遠影在碧空盡。“盡”是什麼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經消失了,但李白還在那裏久久凝望,此時,孤帆雖盡,什麼是未盡呢?(他們的友誼、情誼)真是“帆影盡而情不盡”呀!

8、這是多麼深的情誼呀!誰來讀讀第3句?(請2生讀)

9、齊讀第3句。

10、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此刻,李白望着孤帆遠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説,拿起你手中的筆,寫出李白當時在想些什麼?

出示:故人的船漸漸遠去了,李白不禁想:(A,老朋友,我真想陪伴你坐船,將你到廣陵;B、好朋友,我真捨不得和你分開啊;C、老朋友,你在他鄉一定要過得好好啊)

11、彙報

12、這深深的祝福,這依依不捨,這濃濃的情意,就像這滾滾長江之水連綿不斷。讓我們一起來讀讀3、4句。(指導讀3、4句)

3、4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在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五)入詩境—悟詩情。

這首詩前兩句敍事,後兩句寫景,帆影已消失,而詩人李白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真是餘味無窮。從詩句中,詩人送別老朋友時的心情怎樣?(戀戀不捨、依依不捨,依依惜別)表現了朋友間真摯的愛。

三、朗讀並背誦古詩。

(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離去,詩句於是在他心中噴湧而出,一起讀古詩。

(2)人生離別多,多少年以後,當我們和親朋好友離別的時候,我們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齊讀)

(3)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這兩位好朋友---李白和孟浩然。你也一定會想起這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練習背誦。誰能把這首詩背出來。

(5)全班背誦。

四、拓展

1、黃鶴樓這一別,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深情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他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帆去遠,心相隨!多麼的情深意長呀!

2、一首詩就是一首歌,老師給你們推薦一首歌曲。這首歌的歌詞是根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的。聽了會幫助你們更深地理解這首古詩。《煙花三月》

五:練習

六、作業

師: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課後,你們可以上網查找相關的送別詩,感受古人的情懷,體驗友誼帶給我們的温暖和感動。

我們除了讀過送雖詩外,你還讀過哪些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有關母子情,兄弟情,友情等的)《遊子吟》,你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出示作業:

1、回家把這首詩背給家長聽;

2、一首古詩就是一首優美的歌,回家找一找由這首古詩改編的歌《煙花三月》聽一聽。

七、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地點:黃鶴樓(西)廣陵(東)

人物:李白孟浩然

時間:煙花三月

表達情感: 依依惜別

教學反思:

在課上學生能積極配合,思路跟得上,但讓學生回答得太少老師説得太多,在引導理解上沒有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在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上引導不足,導入時間過長,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上能做到多教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對古文的學習興趣,多讓學生説,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在多聽的情況下發現不足在加以引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做到書寫認真、規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技能目標

增強學生理解送別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熟讀古詩,試着理解詩歌。

師:課件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生字、詞語)。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説過李白嗎?你們以前學過他的什麼詩?大家背一背李白的詩好不好?(學生背誦李白的詩歌,教師鼓勵)

2、你們願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説明】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利用課件播放伴有悠揚的古箏音樂的範讀,學生注意聽朗讀時的節奏。

2、你也想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朗讀)

3、學生齊讀古詩,感知詩意。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分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6、反覆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設計説明】

多讀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古詩的一中捷徑,在讀中感知詩意,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悠揚的背景音樂更能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註釋理解題目意思、再次瞭解作者。

(出示課件中註釋及作者生平事蹟)

2全班交流,瞭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得是誰?簡介孟浩然其人,並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瞭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瞭時間。(課件出示黃鶴樓的圖貌和簡介)

(2)反覆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試着解釋意思,先互評後師評)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裏,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後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送別時意境的想象。

(學生根據註釋和圖文,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生練習朗讀,並加上動作。

(3)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設計説明】

將電教資源和參與式教學融為一體運用在課堂,尤其是在古詩的教學中效果很明顯,學生積極主動的討論,探究,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四、練習背誦,感悟全詩

1、聽課件範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音樂伴奏下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感悟全詩(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師問:學習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想説的嗎?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歎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生答:依依不捨之情,或依依惜別之情,或兩人的深情厚誼等等。(教師鼓勵與總結)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説説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學習本詩歌曲

(教師播放課件中關於這首詩所譜的歌曲,學生學唱,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説明】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六、教師總結

離別是憂,離別是愁,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通過敍事、寫景表現了朋友之間難分難捨、依依惜別之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老師也要和大家説聲再見了,讓我們一起背誦這首詩,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你我的感動和温暖。

七、佈置作業

解釋這首詩的意思並説説自己讀後的體會

【設計説明】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此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附: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依

煙花三月下揚州。依

孤帆遠影碧空盡,惜

唯見長江天際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裏發生了什麼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説:“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後,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説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導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並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説詩人

1、解詩題:

通過思考,能説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説詩人:

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説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説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着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板書:

名樓送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説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説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藉機嚮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裏,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着何種心情、用什麼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麼李白這樣説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隻小船載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隻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裏,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説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捨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麼,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説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麼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

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麼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裏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捨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説一説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捨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

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後,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