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黃鶴樓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4.48K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鶴樓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教學設計

黃鶴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本課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説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暫時"、"凝視"説話。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本課時教學目標:

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本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麼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範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

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範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首古詩可以通過什麼方法"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並劃出來。

(2)讀:彙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4)説:誰願意説説詩句意思,會説哪一句就説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5)議:互相討論一下,試着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説出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覆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詩文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小結:讀通順並能説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小結: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説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説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脱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閲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

(3)誰願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閲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角色表演"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實踐性活動。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這一課件的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課件的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依依惜別"之情的感悟。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説話)並在説説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4、師生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誰能儘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師生小結: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為了貫徹落實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的要求,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昇華理解,通過背誦把"依依惜別"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並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敍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願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願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閲讀實踐活動:

閲讀專題(1):閲讀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

閲讀專題(2):閲讀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我準備……,你準備怎麼做呢?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於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鶴樓教學設計2

【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繫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設計理念】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潛心會文的過程,應給足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閲讀品味,領悟內容,體驗情感。通過創設閲讀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動情地讀。補充部分送別詩,開闊學生的閲讀視野,增加閲讀的積累,感受古詩的悠遠流長,努力使課堂教學真實、樸實、紮實,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

【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閲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板書:送別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回憶了不少關於送別的詩。請你與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相送》《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送孟浩然治廣陵》……

2、板書:黃鶴樓

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通過這篇課文來細細品讀李白的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

二、學文悟情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介紹黃鶴樓

黃鶴樓是李白與孟浩然友情的見證地,號稱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高50多米,巍峨聳立,踞山臨江,凌空而起。

出示圖片

課文中有兩個詞語寫出了黃鶴樓的雄偉壯觀。

出示: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指導朗讀詞語

(2)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設酒送行,(板書:餞行)

a理解“煙花三月”

晚春三月,春意正濃,這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可以用一個詞,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説説。

柳絮飄飛,繁花似錦,春意盎然,這就是詩中所描述的——

“煙花三月”

c結合地圖理解“下揚州”

出示地圖,煙花三月,好友孟浩然從黃鶴樓出發,自西向東,前往繁華的揚州城,揚州那時候也叫廣陵。

(3)絢麗多彩的季節,在巍峨聳立的黃鶴樓上,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麼樣?出示1,2自然段

學生交流,抓住“一會兒……一會兒……”“藏”“依依惜別”

李白與孟浩然相視無語,誰也不忍開口道別。配音朗讀1,2自然段。

2、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不忍別,終需別,終於,李白舉起酒杯説——引讀

課件出示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

江東下,前往揚州,不只到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師:灑脱、率直的禮拜將自己滿腔的情感都洋溢在字裏行間,請你細細品讀李白的話,從他的言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

a敬仰之情

生:李白對孟浩然尊稱為“夫子”,我知道,在古代,“夫子”是對那些有才學有人品的人的尊稱。

生:從多個“您”字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不是一般的敬仰。

生:“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看出李白對孟的敬仰之情。

師:通過課外閲讀,你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瞭解?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

指名讀,

師:這首詩的意思是説:

孟夫子太有才能了,但他不願意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而在鄉村種菜種花。這樣的人品怎能不令人敬仰?指名讀1、2句

生:孟浩然的詩篇也譽滿天下。他一共寫了二百六十多篇呢。

生:不僅多,還有很多名篇呢?有《春曉》《過故人莊》……

師:的確,這些詩篇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指名背誦。

師:孟浩然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讓李白深深折服。

指導朗讀,

生:我從“兄長”和“老師”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師:孟浩然比年輕的李白大12歲,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兄長,老師。

齊讀

b、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交流

就是這樣一位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的朋友、兄長、老師 ,此時就要順江東下前往萬里之遙的揚州,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酒請您——

引讀

為什麼遙滿飲此杯?(這酒中裝着濃濃的朋友情,手足情,深深的師徒之情。)

這依依惜別之情酒在這滿滿的一杯酒中。齊讀李白的話

板書:依依惜別之情

(2)其實孟浩然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畢竟比李白年長,他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自己的好兄弟。請你來

品品孟浩然的話,談談你的體會。

學生交流,從孟浩然的話中也體會到依依惜別之情。

a“一飲而盡”飲下去的僅僅是杯中的酒嗎?(是與拉到朋友情,手足情,師徒情)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究竟是怎樣的朋友才稱得上是”“知己”呢?

是朋友,是兄弟,是師徒,正因為如此,兩人的友誼才象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此時的分別又算得了什麼呢,只是——(暫時分別)

板書:話別

小組分角色練讀。

(3)引讀第四自然段

a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説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隻小船了,他就這樣站着,站着,看着,看着…

…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麼?想什麼?心裏還在默默地説什麼?

學生交流

板書:目送

c齊讀第四小節

(4)他的祝福,他的牽掛就讓這滾滾的長江水伴隨友人直到揚州。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

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此時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板書:吟誦

配音齊讀

(2)喜歡這一首詩嗎?它是一首千古傳誦,用課文中的話説就是膾炙人口的名詩。配音背誦。

板書:

餞行

黃鶴樓送別 話別 依依惜別

目送

吟誦

【教後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係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嚮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朗讀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雲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

黃鶴樓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瞭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感情。

二、採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複雜面貌。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導自讀

(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並完成以下作業:(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悒客舍盡故人(2)試着理解古詩的意思。

2討論自讀作業:(師生共同評定、明確)第1題:浥:悒(yì)濕潤。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盡:“進”。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第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註解①)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藴,餘味無窮。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濛濛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醖釀送別氣氛。第二句:為送別佈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餘,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三、四兩句由寫景轉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捨,千言萬語無從説起,只能頻頻勸酒,再乾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藴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譯文: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試背這首詩。

二、拓展練習。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送元二使安西》課堂教學實錄2(一等獎)

《送元二使安西》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以前見過我嗎?

生:沒有

師:這是第一次見面,肯定比較陌生,是吧!

生:是

師:那麼大家再向下看,今天來了這麼麼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看着這麼多的老師,你們心裏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不緊張是吧!好,那麼一般情況下,人在緊張的情況下,會表現出來什麼呢?來,你來説

生:冒出一身冷汗

生:就是全身顫抖

師:手會發抖,那麼腿會怎麼樣呢?

生:心跳加速

師:心跳加速,腿會發軟

師:好,那麼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還比較陌生那麼如果,我們通過這節課的瞭解以後,我們彼此之間有了瞭解後,我們就會成為什麼呢?

生:朋友

師:好,那麼想不想成為老師的朋友呢?

生:想

師:想的請把手舉起來對,那位同學舉得非常高,非常有誠意,好,好,咱們把手放下

師:同學們,知道老師姓什麼嗎?

生: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老師告訴我們的

師:老師告訴你們的,好,你説

生:屏幕上面還有

師:你是個觀察仔細的孩子,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好,老師來自哪裏呢?

生:陝西

師:是的,來自陝西西安在座的同學,有沒有去過西安的?你去過嗎?

生:我去過!

師:你對西安有哪些瞭解呢?

生:我知道西安有兵馬俑

師:秦始皇兵馬俑

生:我知道那裏還有大雁塔

師:對,大雁塔

生:我去過那裏的大唐芙蓉園

生:我去過秦始皇墓

師:看來大家對西安了解的非常多,那能不能介紹下你自己啊?你來

生:我叫,今年十歲了!在實驗國小上學

師:好,還有嗎?

生:我叫,今年在實驗國小4年級1班上學

師:好,還有嗎?

生:我叫,今年在實驗國小4年級1班上學

師:好,還有嗎?你來!

生:我叫,我在實驗國小4年級1班上學

師:能不能説一些其他的?愛好?

生:我叫,我的愛好是發明創造

師:看來大家已經介紹了自己,那麼還有許多同學想介紹的,那麼把這個機會留到我們的課堂上,等會兒我們來認識剛才同學們已經説了,西安許多同學已經去過,也瞭解過了,那你知道在古時候的西安它又叫什麼嗎?你來

生:秦國

師:秦國當時的國都在咸陽好,古時的西安又稱長安,有長治久安的意思,同學們,在漢與唐時期,長安尤其的繁榮,特別是在唐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詩人,你知道哪些詩人嗎?你來!

生:我知道李白

師:能不能背上一首李白的詩?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如果能再有感情些,那就更好了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背得倒不錯,但這僅僅是在讀字,誰來有感情的讀一下!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是不是有點緊張?

生:恩

師:好,是這樣,不要緊張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真棒,小詩人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也有一首詩,我來讀第一句,如果你們知道,就一起請接下去好嗎?

生:好

師:獨在異鄉為異客,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遙知兄弟登高處,

生: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生: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

師:是的,這首詩是王維17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在古都長安所做的,同學們,王維當時17歲,不僅才華橫溢,就對人生之間的離情別處理解的如此的深刻,可見,他能寫下這樣的千古名篇,與他的一些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其實、王維還與寧夏?有着密切的聯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讚美生在沙坡湖的黃河岸邊好了,經過現在這段談話後,你們還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好,手還發抖嗎?

生:不發抖

師:手還發軟嗎?

生:不發軟

師:心還跳嗎?

生笑

師:如果心不跳那就壞了,好了,同學們現在我們可以上課嗎?

生:可以

師:好了,上課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今天啊,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來欣賞他的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接下來,請大家把書翻到101頁,老師來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先讀一讀課題,想一想,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麼?好開始吧!

生讀課文

師:好了,誰來説一説,從課題手中你讀懂了什麼?好你來説

生:我知道了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的?

生:送

生:我覺得這是一首很有情分的師,我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出的

師:從課題中

生:送元二使

師:送誰呢?

生(齊):元二使

師:元二在這裏是王維的朋友,他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稱他為——

生齊:元二

師:如果一個人姓董,在兄弟中排行為老大,我們稱他為:

生:董大

師:董大,《別董大》,這也是一首送別詩,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接觸到,好,從課題中你還懂得了什麼?

生:這是在安西,王維送元二使

師:有麼有不同意見?是在安西嗎?

生:不是駛向安西,是從安西往外走,是送元二駛向安西

師:在這裏,駛是什麼意思呢?

生齊:出使

師:誰出使安西呢?

生:元二呢?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生:王維

師:對,是的王維,送誰

生:元二

師:出使安西,知道安西在什麼地方嗎?好,你來説

生:安西在陝西

師:是嗎?你來

生:安西,是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師:對,你一定預習了,很好下面誰來讀一讀課題,好你來讀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注意,在元二後面稍微停頓下

生再讀:送元二使安西

生2:送元二使安西

生3:送元二使安西

師:送元二使安西

生齊讀

師: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請同學們注意看大屏幕,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好,自己讀自己的,讀到你滿意為止

生自由讀

師:好,誰先來給大家讀一讀,做到讀準字音,都通詩句

生讀

師:他讀得怎麼樣?

生:好

師:他不僅讀出了古詩的韻味,而且還帶上了自己的情感好,你來

生讀

師:非常的準確!誰在來?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題目怎麼讀?送元二——使安西

生讀

師: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讀的非常準在這首詩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剛才大家在讀的時候有一個字讀錯了,好了,看一下,這是一個多音字,那我們可以判斷一下,根據不同的意思,在這首詩中應該讀什麼呢?

生:舍shè

師:那麼客舍是什麼意思?

生:旅店

師:對,旅店的意思同學們,舍,不僅是多音字,而且是我們教材中需要會寫的!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怎麼寫的

師:舍:是個會意字,因此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上面人與一字是屋頂,十子字架放正中,口字根基定要穩,一所房子就建成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寫字的紙,來把這個字寫兩遍,在寫字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姿勢要正確,頭要正,身要直,臂要?,足要安來,開始師:寫兩遍,好多同學已經寫好了,寫好的,請放在桌上好了,寫完了嗎?

生:寫完了

師:好,我們再根據要求來讀讀這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預備——起

生齊讀

師:好的,大家讀的聲音真響亮好,同學們,讀懂了,讀準了字音,讀通了古詩,這是我們學古詩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讀出感情,還需要我們瞭解這首詩寫了什麼!接下來,請同學們輕聲讀讀這首詩,結合註釋,想想古詩寫了什麼?

生輕聲讀課文

師:好,誰來説一説,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了哪些詩句!好,你是説詞語還是讀懂了詩句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送元二和他離別

師:好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這杯酒喝完了,元二就走出了陽關,王維就在陽關沒有了故人

師:好,誰能再來説得具體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就是西出了陽關就沒有了比我們更好的朋友了

生2:朝雨的意思是早晨下雨

師:對,早晨下了一場怎樣的雨?

生:非常大的雨

師:恩?有沒有不同意見?你來

生:應該是早晨下了一場小雨

師:為什麼?你從哪個地方看出下來了一場小雨?

生:邑輕塵!

師:從哪個字?

生:邑

師:邑,是什麼意思呢?

生:濕了

師:對,濕了路上的塵埃説明是一場?

生:小雨

師:那麼誰能句子連接起來再説一遍?好,你來

生:這種下起了小雨,路上的塵土

師:塵土怎麼樣了呢?

生:咸陽城的清晨下着小雨,很下的雨打濕了路上的輕塵

師:濕了地上的塵埃,這就是潤物細無聲誰能再説説第二句的意思,好,你來

生:第二句意思是客舍周圍的青青的柳樹的顏色更加青青了

師:為什麼更加青青了?你來

生:因為早上下了一場小雨

師:在細雨潤物中,柳樹的顏色更加

生:鮮豔

師:那麼誰能把前兩句連起來説一説呢?好,你來

生:意思説渭城早上一場零星下雨,滋潤了路上的塵埃,客舍週週的柳樹在雨水中顯得更青了

師:這樣的景色怎麼呀?是啊,那你能不能帶上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你覺得他讀出了這樣的美了嗎?

生:讀出了

師:好,讀出了,誰再來讀一讀

生: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好,誰來説一説後一句什麼意思?好,你來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請你再乾一杯別離酒吧,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

師:在這裏故人就是什麼意思呢?

生:老朋友

師:不僅在這裏是老朋友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中,故人也是指?

生:老朋友

師:好,那麼接下來,誰能用完整的具體生動的語言描述整個詩的意思呢?好你來

生:咸陽城的清晨下着小雨,打濕了地上的塵土,旅店旁邊的柳樹都顯得更加亭亭玉立了,王維好像再向元二説請再飲一杯酒吧,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個老朋友了!

師: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下面,讓我們帶着對這首詩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這首詩送元二使安西

生齊讀

師:好,同學們渭城的景色,美麗嗎?

生齊:美

師:然而就在這麼一個美麗的早晨,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渭城在古城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因此被稱為渭城而陽關在今甘肅西南,是古時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當時的陽關以西就是那麼遙遠這又是一幅怎麼樣的畫呢?一路上雲山浩渺,大漠茫茫,黃沙漫天,舉目無親,陪伴他的是無盡的戈壁和滿目的荒涼,從渭城到安西總共3000多公里,就算用上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時間同學們,這就是元二一路所經之處,看到這些,你有什麼感觸的?你來説

生:我感覺元二當時很艱苦

師:路途非常的

生1:遙遠

師:還有

生2:人們現在不保護地球,讓那些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故址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元二一路上特別的艱辛

生3:我覺得元二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累了,再看見這一幕,肯定要累趴下了

師:好,説不定啊元二一路非常的辛苦,非常的艱辛那麼作為王維的好朋友,他知道這些嗎?

生:不知道

師:同學們,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經有詩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讀

師生齊讀: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這樣一個離別的日子裏,王維深知元二此行的艱辛,在這一刻,王維心裏會想寫什麼?説些什麼呢?現在同桌之間先互相説一説

同桌互説

師:好了,誰來説一説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心裏會想些什麼?對朋友會説些什麼呢

生:我覺得王維這時心裏很傷心,因為多年的好朋友,就在此時離他而去了

師:為什麼會傷心呢?因為在這時侯對朋友很——

生:思念

師:思念?對嗎?還可以怎麼説

生:他會對老朋友覺得惋惜

師:惋惜,你來

生:戀戀不捨

師:戀戀不捨,除了戀戀不捨還有嗎?你來

生:王維心裏很傷心,他希望元二能快點回來,和他重逢

師:對希望他早點回來還有嗎?你來

生:王維就想王維肯定戀戀不捨,想老朋友到了陽關沒有朋友,要記得給我寫信

師:對,還有嗎?

生:元二,你就要出使安西了,安西好遙遠,而且還要跋山涉水,希望你好運

師:好個之心的朋友啊

生:王維希望元二能多陪他一會兒多在這裏多呆一會

師:這是對朋友的留戀,那麼想一想,此次元二是奉着朝廷的旨意去安西的,肩負着建功立業的偉任,想一想在這離別的時刻元二還會對他説些什麼?他又希望怎麼樣?好你來説

生:他希望他朋友也和他一起去

師:是誰去呢?

生:元二

師:是元二嗎?

生:應該是王維,王維希望元二不要去,留在這裏陪他

師:是嗎?有沒有不同的?

生:元二説,王維你在這裏等我,等我出使完朝廷的旨意後,向皇上辭行後就回來陪你,你一定要等着我啊

師:好,想一想,在這個時候王維還會希望朋友怎麼樣呢?他這次是帶着朝廷的使命去的,如果是你,你希望他怎麼做

生:如果是我,我希望他能完成使命

師:這是對朋友最好的

生:使命

師:好,從同學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此時此刻的王維他一定充滿了對朋友的留戀,還有對朋友的關心關起,同時呢,還有對朋友最好的

生:祝福

師:然而在這離別的時刻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一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同學們,此時此刻,這還是一杯簡單的酒嗎?這酒中還包含了王維的什麼情意?包含了什麼?

生:戀戀不捨之情

師:好,帶着這種感情,你來讀一讀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充滿了留戀還有呢?

生:對他的朋友充滿了關愛

師:既然有這麼多的關愛,一杯酒夠不夠?

生:不夠

師:那我們就來多幾杯酒讀一讀課文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除了留戀,除了關心,還會有什麼?

生:還會有王維對元二的祝福

師:好,你來讀一讀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好,數不清這是第幾杯了,可是,喝了這杯酒,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讓我們也一起舉起酒杯再送元二一程吧!勸君更盡一杯酒——預備起

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同學們,在這裏離別的時刻,酒逢知己千杯少,離別方知故人情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這樣的情感了嗎?

生體會到了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配樂朗讀一生讀

師:你已經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了

再指名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理解來了

再指名讀

師:你已經讀出了古詩的韻律,等到有一天,你能刷刷刷寫出到紙上來,你就是詩人好,你來

再指名讀

師:看到大家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讀一讀,好嗎?

生:好

師配樂朗讀

師:好,一起來

配樂生齊讀

師:細雨如絲柳色青,離別情深意更濃根據這首詩,人們把它譜成一首曲,叫《陽關三疊》,也叫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想聽一聽嗎?

生:想

師:老師來唱

老師配樂唱詩

師: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唱好嗎?

師生共唱

師:當時一杯酒,千古仍唱曲三疊,一杯酒,一句話,一首詩,一聲情,同學們,讓我們現在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畫面,背誦這首詩,預備起

學生背誦古詩

師:人生自古多離別,要想真正理解那段穿越時空的離別之情,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去品味這首詩好,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下,在學習這首詩中,我們運用了哪些方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首先我們運用了什麼方法呢?

生:我們運用了讀準字音的方法

師: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句,好,其次呢?

生:其次是結合古詩,理解詩句

師:然後呢

生:聯繫生活,體會詩情

師:最後呢

生:讀出感情,注意節奏

師:這就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一些好的方法,同學們,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對我們寫出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地離別之情,那麼當朋友遠去之後,詩人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接下來,讓我們欣賞王維的另外一手送別詩《山中送別》同學們可以結合我們剛才總結的學習古詩方法,也可以總結我們平時的學習經驗來讀一讀這首詩,小組之間合作學習,好,現在開始吧!

生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師:好了,同學們,哪個小組先來給我們讀一讀,你們是一個個讀呢?還是一起讀呢?

小組齊讀古詩

師:好,非常好你們是一起讀呢還是

小組齊讀

師:你們讀的非常棒,特別是把最後一個標點我們一起再來把最後兩句讀一讀

好,誰來説一説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嗎?好,你來很難説,但是老師相信你們能説

生:山中把老朋友相送之後,太陽落山的時候把——日落了,把柴堆掩蓋了

師:是嗎?太陽落山後,詩人回到家裏關閉了家門後兩句誰能來説一説

生: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意思是,春草明年還能綠,但是王孫明年還能不能歸來?

師:王孫在這裏就是——

生:老朋友元二,故人

師:那麼從這首詩中,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生:作者很想念王孫

師:很想念王孫,就是很想念他的什麼?

生:老朋友

師: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聽到了朋友的召喚,你明年還會不會回來啊?

生:會

師:即便是不能回來,但我也相信啊只要友情在,哪怕天涯海角,我們的心也在一起,這就是

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這也是送別詩中的名句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古詩中還有很多有關送別的詩句,下課以後我們可以蒐集這樣的名句,蒐集出來讀一讀,背一背最後還留給大家一個作業,試着把《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改寫成為一篇記敍文最後老師還想借用高適的送別詩送給大家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宣佈下課

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説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説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説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説:“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敍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⑶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⑶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7、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佈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⑵《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説説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⑶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一、讀懂詩題,指導學法。

1、誰來讀一讀題目

師:一個學生,你都讀準了。

2、誰有不同的讀法?

師:你還讀出了停頓。

3、一起讀課題。

3、大家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嗎?

第一個學生:之:到——你是怎麼學懂的?(“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別忘了它。)

第二個學生:如果你能把誰從什麼地方到哪兒去,放在前面説,會説得更通順。板書:送

第三個學生:原來,我們還可以從題目中讀出一件事情來。

4、再讀題目,讀出一件事情來。

5、廣陵,就是揚州,這個“陵”字比較難寫,我們一塊兒來寫一寫。

好,讓我們來把題目抄到第一行方格里。

6、投影、評價

二、讀通句子,基礎性朗讀

題目已經讀懂了,詩句又寫了什麼呢?我們來讀一讀古詩,再借助課後的註釋,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全詩。

2、個讀檢查

3、個讀評價

4、齊讀古詩。

三、讀懂意思,理解性朗讀

(一)學懂1、2兩句——敍事

1、同學們讀得那麼認真,現在,誰想説説詩句的意思了?

學生交流。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事情説清楚了。

如果把時間放前面説,能把事情説得更通順。

當我們連起來説事情時,可以簡單地説成是“煙花三月”,如果再具體展開,就顯得有些囉嗦了。

師:你的學習能力真強,老師請教一下,你是怎麼學懂的?

u預設:煙花三月——你理解了。能不能煙花換一個詞,這是怎樣的三月呢?

師小結:通過換詞,我們不難發現,這裏的煙花並不是現在所説的“鞭炮、禮花”?而是指煙霧迷濛,萬紫千紅的春天。

u預設:西辭——這裏的西辭是什麼意思?你明白嗎?

課件出示,師:請看這幅圖,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孟浩然就要面對着黃鶴樓辭別了。這裏“西辭”點明瞭黃鶴樓和揚州不同的地理位置。(稍停)大家發現沒有,老師用了這麼多的話才説清它們的關係。而古詩卻只用了——兩個字。古詩的語言多凝練啊!

板書:西辭

2、誰還想説?(誰能連起來説,把送別的事情説清楚。)

3、小結:這兩句詩,就把送別這件事説得清清楚楚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兩句?

4、再次朗讀。評價:你讀得很舒緩,一定在想象他們送別的情景。

你一定讀懂了,你的朗讀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呢。

你是用心在朗讀呀,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學懂3、4兩句——繪景、抒情

1、誰願意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2、生交流。師:哦,你看到了滾滾長江東逝水。

你讀出了一幅畫面,誰能讀出更多?

能不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呢?難道這兩句僅僅寫的是景色嗎?你又體會到什麼呢?(望得遠,站的時間長,依依不捨,惆悵,思念……)

你已經超越了想象,是心貼心的體會。

是啊,心中無限的惆悵啊!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他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啊!

大家理解得多好哪,老師相信大家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閲讀的加深,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u預設:盡。師:盡就是——消失,不見了。你一定是通過想象讀懂的,是吧?如果能發揮想象,我們能讀懂更多。

3、讓我們來讀好這兩句。誰來?

引讀:李白目送着一葉扁舟,漸行漸遠,此時他是多麼依依不捨啊!(一生讀)——方超穎

天涯一望,唯有空惆悵。——馮張弛

帆已盡,水自流,剪不斷的思念,才是李白的心。——程容

4、李白始終沒有離開,久久佇立江邊,望着滾滾江水,他會想些什麼呢?

(課件:佇立的圖片)

5、(學生説到了往事)師:也許他們會回憶起歷歷往事吧,他會想起什麼呢?

(課件補充文字閲讀)

6、往事如煙,還是祝福我的朋友吧,因為孟浩然要去面見張丞相了……

李白會怎麼祝福呢?

評價:補充如“金榜題名。”“祝你一路順風。”等詞句。

7、(ppt拓展)李白久久佇立江邊,縱有千言萬語,有與何人説?就讓這滾滾江水,捎去李白的心裏話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8、交流.

四、欣賞性朗讀

1、李白的心,盡在字裏行間吶!誰願意把詩人的心融進你的朗讀裏呢?

2、生個讀師:為了獎勵你的勇敢,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我特別欣賞xx把……讀得好,這一份依依不捨,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們再來欣賞誰的朗誦呢?

有一位作家這樣説:會欣賞別人的人,也一定能被別人欣賞。

五、積累古詩。

1、誰能背了?

生讀得很出色——xx,我相信你長大了一定能做個出色的.播音員!

老師本來也想來讀一讀,但是聽了xx的朗讀,自愧不如啊!

只要我們用心去吟誦,所有的老師一定會欣賞我們的朗讀。

2、配樂、齊頌詩歌。

3、抄寫全詩。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送別詩抄下來,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試着默一默。

評價:Xx同學已經寫好了,讓我們來看一看。

同學們寫的都很正確,但老師覺得字還可以更加端正一些。

過渡:李白期盼着好朋友早日歸來,可是半年過去,孟浩然沒有回來,一年過了,他還是沒有回來。李白思念朋友,一年後再一次登上了黃鶴樓,去年的今天,往事歷歷在目,他不禁吟誦起這樣一首詩。

4、補充詩歌——朗誦《江下行》,下課

黃鶴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句段進行引導、探究,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古詩的意思和意境,感受話別的的情景。

難點:品讀文詩,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1、古箏曲《高山流水》

2、插圖投影片

3、第三自然段文字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指名説)(板書李白孟浩然)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自由朗讀詩歌,讀出古詩的節奏。

(3)交流彙報朗讀的效果。

4、合作探究:瀏覽課文,畫出課文與詩句對應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句的意思。一邊默讀一邊作批註,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根據詩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句子(劃線並在小組內交流)。

(1)交流前兩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哪個同學願意把你們小組交流的結果向大家彙報以下,誰來説前兩句的意思: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交流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哪個同學願意把你們小組交流的結果向大家彙報以下,誰來説後兩句的意思: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1)男生讀前面的詩,女生讀後面的詩意;(2)女生讀前面的詩,男生生讀後面的詩意;

5.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麼?誰來説説。(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合作探究: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李白和孟浩然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體現在哪些地方,找出有關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

6、交流彙報: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誰來用朗讀表達這份難捨的情意?

離別是他們心底最柔弱的弦,面對遙遙無期的再次會面,他們誰都不忍心去觸動。我們一起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7、離愁別緒在心頭,情難啟,口難開,可有些話總得説出口,這兩位大詩人是怎樣話別的?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吧!誰來説説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你來敬仰地讀一讀,還有誰聽出了什麼?誰來

真是蘭舟未發已盼君回呀,面對友人的道白,面對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動極了,人生能得這樣的知己,我還有什麼遺憾的呢?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但畢竟他比李白年長,他得一面將自己的眷戀之情隱藏,一面安慰好自己的好兄弟。誰來帶着你的理解,用如兄長,似老師一般的口吻,安慰安慰李白。誰來,誰再來!

“王勃説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這句詩,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嗎?是呀,正如他後面講的,我們的分別只是(生:暫時的)雖然分別了,但友誼卻(生:永世不絕)

你能用表演來傳達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先把兩個人説的話讀通順,然後配上動作,自己在下面練習表演,開始。

下面我們要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江邊,再現當時的情景。誰想演李白?孟浩然誰來?老師給配上音樂。

説話時眼睛能看着對方,做着動作就更好了。誰再來!

哪兩組坐得最好,聽得最認真,哪兩組就來!一邊捧起酒杯,一邊讀。

8、剛才我們主要解決了第一句詩句,下面我們看第二句詩。

9、指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0、這句話,誰能用書上的話來解釋?

11、指名説出示第4小節。

12、不忍別,終需別。你看,那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那是在述説這千言萬語,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B(師配音描述)滔滔的江水,流淌着友情,此時,在李白的眼中,就只剩下孟浩然所乘的那一隻小船了,他就這樣站着,站着,看着,看着……直到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水天一色,他還在看什麼?想什麼?心裏還在默默地説什麼?

學生交流

多麼真誠的朋友,多麼真摯的友情呀,一齊滿含眷戀之情地讀:(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13、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起讀……

讓我們也一起隨着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站起來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4、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着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覆誦讀、同桌討論。

三、小結全文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就像那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多麼深厚的情誼呀!(板書:情誼深厚)

出示:作業自助餐

1、讀一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向對手挑戰。

2、演一演,與朋友合作,改編課本劇演一演。

3、找一找,找更多的送別詩,摘抄在採蜜本上。

黃鶴樓教學設計5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有沒有出過遠門走親戚?你走的時候你的親戚是怎樣送你的?説了什麼話?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現代的親友送別的場面,那麼在我國遙遠的古代朋友之間分別時是怎樣送別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老師邊寫邊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二、新授

1、齊讀詩題

2、自讀題目,想一想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來詩題的大意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題目,那麼請同學們讀讀詩文,看能不能讀正確,讀流利。

①生練讀;

②指名讀,指導停頓。

③師範讀

④生自由讀

⑤齊讀

⑥在指名讀。

4、過渡:讀通詩句還不能學到古詩的精華,接下來我們來體會一下古詩中的那種真摯的感情。

師:“故人”是什麼意思?

生:老朋友。

師:要去哪裏?

生:揚州

師:什麼時間去的?

生:煙花三月。

師:三月是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作者送別老友時站在長江邊上,那裏肯定開滿了各色的鮮花,詩人為什麼不寫鮮花三月,而寫“煙花三月”呢?

(師引導,想一想作者此時的心情?送別老友時的心情應該是傷感的,留戀的,那麼眼中不自覺地就有了淚水,有了淚水之後,看東西就朦朧,所以,作者把滿眼的鮮花看成如煙霧一般,那是因為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想:你能不能體會到詩人那種因為老友分別時的傷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開時的那種心情。

讀:把這種心情融入到詩中,讀出來。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有感情,我們再學習後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這句詩你能體會到什麼?

(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很長,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見了,此時,他會像什麼?)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當時李白還沒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揚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訪孟浩然。二人一見入故,不久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師,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詠三歎

a看到那漸漸遠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為良師孟浩然對自己的教誨和指導,不由得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看着那漸行漸遠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又一次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當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視線裏消失時,李白想到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時,不覺得淚已流出,此時,他滿懷深情地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説什麼?請你寫下來。

結束本課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們用朗誦來表達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齊誦全詩,結束本課。

黃鶴樓教學設計6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繫、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嚮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捨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導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並説説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着,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通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並通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然後,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裏,我讓同學説説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説説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裏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後,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知道哪些關於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麼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裏?“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嚮往之情。

(出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圖。)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浩:這裏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孤:聯繫孤帆來解釋;

惟:聯繫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説説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麼辦呢?(生自由説)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⑴ 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⑵ 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⑶ 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裏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説説自己的收穫,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三月:陽春三月。

下:順流而下。

碧空:藍天。

盡:消失。

惟見:只看見。

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着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裏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説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麼的?

3、喜歡嗎?為什麼?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佈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麼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

黃鶴樓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這首詩的的內容,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默寫這首詩,積累表達思鄉之情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3、學習詩歌賞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專業術語,學會欣賞寫景抒情的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

1、展示交流。

學生就古詩詞相關的常識進行交流,為接下來的賞析做鋪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

2、朗讀感知

(1)學生反覆朗讀全詩,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談談自己初步的閲讀體驗。

3、精讀賞析

(1)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詩中景物描寫的語句,組織學生對詩中的意境進行描述。

(2)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兩句,引導學生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複習學過的思鄉思親的名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樹立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觀念。

2、學習作者為實現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精神。

3、養成文明出遊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瞭解這首詩的內容。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並默寫這首詩,積累思鄉思親的名句。

三、教學難點

1、描述詩中意境。

2、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談談你所瞭解的古詩詞常識。(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充,特別是“意象”“意境”知識。)

(二)朗讀感知

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接力,在稍顯緊張而又愉悦的氣氛中激發朗讀的興趣。

2、教師播放朗誦視頻,並組織學生從語調、停頓和情感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3、學生就個人對這首詩初步的閲讀體驗進行交流。(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點撥。)

(三)精讀賞析

1、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詩中景物描寫的語句,對詩中已經進行描述。

2、重點研讀尾聯,體會作者是怎樣將寫景抒情結合起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四)背誦默寫

1、限時背誦

給學生三分鐘左右時間,力求熟讀成誦;接下來用兩分鐘左右,用上下句對接形式檢查背誦效果。

2、當堂默寫

兩名同學上黑板,其他同學練習本完成。力求讓背誦效果真正落到實處。(滿分100分,題目和作者各10分,每句各10分,每處錯一字則為零分。)

(五)資料補充

1、關於黃鶴樓來歷的傳説。(可加入誠信、感恩教育)

2、江南四大名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和安徽宣州的謝朓樓。(可加入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教育。)

(六)課堂小結

學生就自己本節課最主要的一點收穫進行交流;教師適當歸納明確。

(七)課堂練習

完成關於思鄉思親的古詩詞名句上下句填空。

七、板書設計

黃鶴樓

崔顥

敍事 昔人乘鶴而去 (誠信、感恩)

寫景 黃鶴樓遙望 (熱愛祖國、建設家鄉)

抒情 思鄉之情 (為實現理想而艱苦奮鬥)

八、課後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初步一看,可能會發現就是常規模式,但其實在細節上極大地融入了對學情的調查,對知識的滲透,對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嘗試從局部着手,邊讀邊賞。

黃鶴樓教學設計8

古詩教學歷來是閲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學生的生活閲歷、知識積累少,很難與詩人的作品產生共鳴;其次,由於古詩的語言風格離學生現有的語感相去甚遠,大多數古詩教學僅僅滿足於釋義和積累背誦;最後,現在的古詩教學模式陳舊。基於以上幾點思索,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想在以下幾方面做些嘗試。

第一,交流資料,豐富文本。

在課前預習時,我要求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圍繞詩歌的相關內容查找有關資料。如:關於黃鶴樓的簡介及美麗的傳説,詩人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誼故事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有效地篩選、過濾,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在課堂上和同學交流,讓學生懂得蒐集信息對理解古詩的內容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學生在大量閲讀相關資料時,對詩歌所表達出的意境也有了一些瞭解。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才會迸發出火花。因此,對資料的查閲和篩選豐富了文本,解決了古詩教學文本單一、難懂的問題。

第二,瞭解學情,以學定教。

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特別是很多學生已經會背這首詩的情況,作為教者該怎樣確定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新課程條件下必須思考的問題。因此,在上課開始,老師安排了了解學情、確定重點的環節。這樣處理可以節省時間,增加課的容量。

第三,朗讀感悟,體會意境。

感悟古詩,不在詩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在教學中,老師通過理解詩句意思、交流查閲的資料、教師的範讀、引讀、媒體課件、結合生活經驗去感悟理解詩歌的意境。然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誦讀,去體會。在教學中,努力調動各種教學因素,把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象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幕幕立體的場景,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之所感,想詩人之所想,於是,詩句背後的情味和意藴就會自然生成。

第四,比照參讀,整合悟“法”。

本次教學設計,教師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教學,其目的很明確,不僅僅是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更重要的是兩古詩有內在的聯繫,它們同是著名的離別詩,而離別的情感表達卻有所區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精讀一首,略讀一首,重點放在比較兩首詩在表達離別情感上的不同,引導學生了解送別詩的一些特點和規律性的東西。這樣設計教學,大大拓展了古詩解讀的文化背景,豐富了古詩解讀的文化底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背誦第一首詩。

2.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自主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3.通過朗讀,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兩位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在兩首古詩對比的學習中,初步瞭解古代送別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的意境。

教學資源:掛圖 錄象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李白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學習之前,老師問一下:會讀這首詩的同學請舉手,會背的呢?現在老師考考大家,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誰能背一背呢?既然大多數同學已經會讀會背,那麼同學們想一想,這節課大家想解決什麼問題呢?

師:對,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就是朗讀感悟、瞭解意境、體會感情。

師:誰來讀一下詩的題目,聽老師讀一遍,大家齊讀課題。通過讀詩的題目,我們可以瞭解到關於詩歌的很多信息,你從題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送別的地點在黃鶴樓,要去的地方是廣陵,是李白送孟浩然),把題目的意思完整地説一遍。 [注意強調“之”。“之”的意思是“去”,這種用法和現代漢語是不一樣的。]

二:交流資料,資源共享。

師:那麼通過查閲資料,你還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學生可能彙報的內容:

1.關於黃鶴樓的資料:師:百聞不如一見:(播放錄像)這就是有着動人傳説的黃鶴樓,是中國三大名樓之一,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光顧的地方,李白和孟浩然就是在這裏分手的,送別的地方多麼富有詩意呀。

2.關於廣陵:舊稱揚州。廣陵在盛唐時期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當時的第三大城市,有着“雄富冠天下”的美譽。孟浩然要去的就是美麗繁華的揚州,李白多麼羨慕呀!

3.關於黃鶴樓和廣陵:出示長江圖,標出黃鶴樓和廣陵位置。理解“西辭”“下”意思。

4.關於李白和孟浩然: 師: 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李白曾寫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詩句。

師小結:認真讀詩題,可以從中瞭解到詩歌的很多內容,通過查閲資料,我們知道了更多的知識,這對學習古詩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藉助註釋,弄懂詩意,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師: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結合書中的註釋和手中的資料弄懂每句詩的意思,可以和別人交流一下。

1、指名讀第一句:指名説這句詩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句詩。你覺得把這句詩的意思讀出來了嗎?你想想,這黃鶴樓可是兩位好朋友經常飲酒做詩的地方,在這裏曾留下他們多少美好的回憶啊!而今天卻成了兩位詩人分別的地方。老朋友要走了,想想該怎麼讀?帶着你的感情去讀。聽老師讀。再指名讀,大家一起讀這句詩。

2、指名讀第二句詩,你理解“煙花三月”的意思嗎?(生可能讀書中的解釋)你自己是怎麼理解的?詩中的三月按我們現在的公曆來説是四月份,江南已是暮春時節,百花盛開,萬紫千紅。這個“煙”字實際上是個比喻,是指繁花似錦的景象,這時的江南,柳絮柳絮隨風飄散,遠遠望去,就像籠罩在煙霧裏一樣。因此稱“煙花三月”,是浩如煙海的美景。另外,“下揚州”是説孟浩然順流而下,這裏的“下”字讀的更輕快一些。聽老師讀“煙花三月下揚”。自己練習讀讀,再指名讀,全班同學齊讀這句詩。

師:這句詩被一位清朝評論家稱為“千古麗句”,老師還記得《同一首歌》走進揚州的大型演唱會主題就是這句詩,真是千古名句!

3.我們把最後兩句連起來讀,誰來試試?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誰來講講這兩句詩的意思。

(1)品析“碧空盡”和“唯”含義。

師:三、四兩句詩作者描寫了一個感人的場面?你體會到了嗎?(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漸漸遠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孤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場面,你想説點什麼呢?

(2)師: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思潮湧動,多麼希望這江水,把深情和祝福帶給老朋友啊!這江水不正是李白對老朋友的一片深情嗎?所以老師建議把“天際流” 的“流”字讀得長一些,師範讀。怎麼樣,感覺到這種情感了嗎?自己試試讀一讀。如果你還感覺不到,請大家看段短片,相信你會找到感覺的。(播放錄象)一起讀這兩句詩。

4.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四、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是在黃鶴樓這樣一個美好的地方,在煙花三月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送老朋友去繁華而美麗的揚州,這樣的離別少一些傷感,多了一些美好。因此,我們可以説李白和孟浩然的離別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李白沒有什麼悲傷和痛苦,而是多了嚮往和羨慕。

五、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比照感悟。

師:是不是所有的送別詩表達的主題都是這樣富有詩意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學習王維的一首著名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完全由大家自己學要求:1 先讀詩 2瞭解詩的大意 3比較一下這兩首詩有什麼不同?重點體會兩位詩人在送別好朋友時的心情和感受有什麼不同?

(一)學生自學

(二)學生彙報

1.指名讀這首詩。

2.説一説詩的大意。拓展:柳:唐代折柳相送的習俗。這首離別詩編入樂府,傳唱不衰,即《陽天三疊》。

3.比較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師: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不同於李白送別好友的時間、地點和背景,王維是在簡陋的客棧,在雨後的清晨送別元二去偏僻荒涼的安西,王維有些捨不得老朋友,對老朋友怎能不牽掛。如果説李白對孟浩然的分別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那麼,王維和元二的離別是一種深情體貼的離別。

(三)我們試着把這兩首詩連起來讀一讀。把兩種不同的離別之情讀出來。1 指名讀 2全體齊讀。

六、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師:離別詩在唐詩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有所收穫,希望課後同學們再多找些離別詩來讀一讀,看有沒有新的發現。我們找節課再來交流欣賞。

黃鶴樓教學設計9

第一課時

[課時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裏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暫時、凝視造句。

3、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閲讀,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儀、投影片、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20 黃鶴樓送別

2、解釋題意:黃鶴樓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蛇山,始建於公元223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這裏送別他的朋友孟浩然,還寫下了一首這篇課文就是寫送別的情景和介紹這首詩的。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並在生字上端注音,特別是其中的平翹舌音、前後鼻音和三拼音節。讀準生字的發音。

(2)聯繫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下列帶點字及詞語的意思:

餞行 暫時 孤帆 膾炙人口 唯見 滿飲觸動 依然 佇立 凝視 惜別

(3)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最後四行詩句併入第5自然段),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含帶點字的詞語。(見上)

(2)指名讀詞語,特別注意讀準其中帶點的生字拼音兼三拼音;飲yin,前鼻音;暫zan,平舌音兼前鼻音;膾kuai,三拼音;炙zhi,翹舌音。

(3)指名解釋詞語,教師敲定答案。

餞行:設下酒食送行。 暫時:短時間裏。

孤帆:指只有一隻帆船。帆是掛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風力使船前進。(利用插圖畫面事物來理解)

膾炙人口:美味人人愛吃的意思,比喻好的詩文大家都稱讚。膾是切得很細的肉,炙是烤熟的肉,都是美味。 唯見:只見。

滿飲:喝下滿杯酒。 觸動:碰到。 依然:還這樣。

佇立:長時間站着。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惜別:捨不得分別。

(4)指名5人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三、講讀課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出示“暮春三月美景”)

(2)齊讀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仰望 遠眺)

(2)什麼叫俯臨和飛檐凌空?請看書上插圖。(俯臨就是下面靠着的意思,飛檐是翹起的檐角伸向天空)點示:黃鶴樓高高聳立在江邊氣勢不凡。

(3)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裏的依依是什麼意思?(形容互相依戀着)

點示:這説明兩個人只是在看景,沒有説話,各自的友情依戀不捨。

(4)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

(寫黃鶴樓的氣勢和兩人看景)

(5)齊讀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飲酒 話別 友誼不絕)

(2)李白稱孟浩然為孟夫子是什麼意思?自答: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古人稱老師為夫子。李白對孟浩然就這樣稱呼,是表示對他的尊敬。

(3)李白對孟浩然的評價是什麼?(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人品是什麼?(人品指人的品德)什麼叫譽滿天下?(意思是天下的人個個都稱讚)

(4)李白向孟浩然話別中還點出了盂浩然這次要去的地方是揚州,為什麼説您就要順江東下?(因為長江水是由西向東流的,揚州在黃鶴樓東面很遠的地方,所以説順江東下,前往揚州)

(5)孟浩然在話別時説了什麼?(學生答)(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請齊讀一下。

(學生讀)問:這兩句詩是誰寫的?

誰還記得王勃,他是什麼人?(王勃是唐朝初期的大詩人)

教師解釋這兩句詩的意思:

天下只要有知己好友,哪怕遠隔天邊,也覺得就像近鄰一樣。海內指國境以內,比鄰意思是並排的鄰居。

請再齊讀這兩句詩。(學生齊讀)

提示:孟浩然話別時引用王勃這兩句詩,所以是在雙引號裏套用了單引號。

問:孟浩然引用這兩句詩是要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彼此雖然暫時分別,可友誼是永世不絕的)

(6)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這一自然段寫李白和孟浩然飲酒話別,表示友誼永在)

(7)齊讀第3自然段。

4、第4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白帆遠去 消失藍天 佇立 凝視 春水浩蕩 流向天邊)

(2)楊柳依依的依依是什麼意思?(形容柳枝柔弱,隨風搖擺的樣子)為什麼用點點來表示沙鷗的數量?(因為是遠望沙鷗,眼看只是一點一點的小東西)

(3)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表示什麼意思?(表示盂浩然乘的船越走越遠,終於看不見了)李白此時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能看到什麼?(學生答)請大家想象一下李白這時的心情會是怎麼樣。(悵惘若失,思緒萬千……)

(4)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觸景生情)

(5)齊讀第4自然段。

5、第5自然段。

(1)指名讀。(板書:吟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之廣陵是什麼意思?自答:廣陵是揚州的別名,之是到……去的意思,之廣陵就是到揚州去。

(3)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

(4)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寫李白心情激動,吟出著名的詩篇)

(5)齊讀第5自然段。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1、教師範寫,提示注意點。

孟:餞:酒:飲 暫:帆:膾:炙:孤:唯:

2、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寫字姿勢。

3、展示寫得好的字,表揚字寫得好的同學。

五、佈置作業

1、讀抄詞語,(文後練習3,暫不做造句)每個抄兩遍。

2、練讀課文,練背詩句。

3、藉助看插圖,將課文有關內容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四句詩一一對應,理解詩句的意思。

4、練習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二課時

[課時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加深體會。

3、通過排演課本劇,讓學生能夠在邊體味文章邊指導表演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對照課文與詩,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朗讀更有感情 (難點)

4、 通過文章的與友惜別,觸發學生尋找相關詩文的積極性,再加以淺析性地比較,得以更深刻地體會詩人詞句的精妙傳神,同時也讓學生知道摘抄的益處與應用 (重點)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相關詩句摘抄

一、朗讀、談話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黃鶴樓送別》,按自然段順序解讀了全文,初步感受到詩人話別的情景,領會到他們的友情,哪些同學能帶着他們那種依依惜別的感情讀課文呢?

讀前提示:其他同學在他們朗讀的過程中注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想想如果表演的話,該怎樣表演才能體現出兩人當時的心情

(指名5人分自然段讀課文)

(教師出示掛圖)

2、剛才幾位同學讀得如何?(簡單評議)

[nextpage]

二、課本劇排演

(一)激發興趣,淺析劇情

1、文章能讀好不一定就能表演好,特別是文中人物的動作想做得傳神、逼真還得真要下一番功夫!如果讓你們表演,你們有信心演好這出《黃鶴樓送別》戲嗎?

2、任何表演都離不開劇本的,你能把下面的表格一口氣填好嗎?

(出示小黑板)

劇名

人物

時間

地點

事件

(學生試説後,迅速指名回答)

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這部課本劇的基本情況了,不過,拿着這樣簡單的劇本,演員有沒有辦法出演?演員表演時主要得有什麼(或問:有誰知道劇本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學生回答不出時,師可適當明示:劇情,尤其是台詞、人物動作)

(二)準備台詞,小組試演

1、這篇課文中已有一些現成的台詞和人物的動作了,大家能不能利用這些現成條件,排一出簡單的課本劇呢?

2、四人小組任意搭配出兩組,每組兩人。一組先做演員,把自己對人物的體會融入要表演的人物身上;另一小組則做導演兼旁白,同時負責全程指導、評議,可中途要求停止,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演完,兩小組身份互換。至於道具問題,自己開動腦筋。

(小組試演,教師巡迴點撥)

(三)小組表演,全班評議8

哪一組同學願意來表演一次,我們請全班同學做導演,看是否把李白與孟夫子之間依依惜別的感覺表演了出來?

(邊表演,邊指導、評議,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四)換個説法,解釋詩句

1、文章中最後一段的詩句,大家可能均把它作為現成的台詞,咱們的“李白”們大都直接情不自禁地吟出。假如是在現代的話,李白這首詩可以怎麼説呢?這段台詞怎麼改變成為現代的語言,讓劇本完全“現代化”呢?

下面就請各小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看哪個小組能讓“李白”同志又快又準地“實現現代化”?注意,可一定要説通啊,別讓觀眾聽不明白!

(學生巡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反應可作適當提示:看看詩句中的詞語能不能與文章前面的詞語掛上鈎呢?有沒有直接對應的詞句?)

2、哪一位同學願意來表演成了現代人的李白,我們請全班同學做觀眾,看看能否聽明白?

(評議,可再指名同學説説詩意,同學給予適當的鼓勵)

你們是怎樣轉換台詞的呢?詩句分別與文中的哪些詞句相對應的呢?能不能舉例説説?

(指名回答)[“孤”“唯”何意?]

3、同座之間互相當一回“李白”,互相説説看

4、小結:

其實,詩句同課文中自然段意思相對應這樣的文章我們以前見過沒有?

(指名回答課名)

這種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一首詩寫作情境的形式,我們稱為“文包詩”。今後我們還會遇到。希望大家能用剛才的方法,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説出全詩的大意,有沒有這個信心?

三、比較摘抄,體味詩文

1、我們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了件什麼事?

文中的李白與孟浩然在分別時有些什麼表現?説明了什麼?

你們的摘抄中有沒有也是送別的詩句?那他們是不是在分別時心情也是一樣灑脱?説出來大家一起分析。

2、師分類型舉例。(可適當點評)(小黑板摘選其中一二出示)

豪爽灑脱型: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到江南。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與君遠相知,不道雲海深。

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此別應須各努力。

莫言歸去人無伴,自有中天月正明。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含蓄委婉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愁悶痛苦型: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相送巴陵口,含淚上舟行。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強飲離前酒,終傷別後神。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臨歧別數子,握手淚再滴。

一別音容兩渺茫。

勸君更進一懷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錐心泣血型: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

南浦悽悽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送君腸斷秋江水,一去東流何日歸?

人間別久不成悲。天涯相遇一魂消。……

3、你們在與實習老師分別時是什麼心情?你想用什麼詩句來形容呢?

4、現在請大家帶着李白與孟浩然在分別時那種依依惜別的感覺,齊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請大家帶着李白與孟浩然在分別時那種依依惜別的感覺齊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視時間而定]

1、 分兩個大組,一組讀,另一組聽,再交換讀、聽一次。

2、 同座二人交替背、聽各一遍

3、 全班背誦。

4、 指名背誦。

五、練習

1、抄寫詞語。(文後練習3)

2、能夠不看課本説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默寫該詩。

3、用暫時、凝視各造一句。

4、把摘抄的詩句與課文中的詩句比較,寫出你比較後的感受。

附板書:

25、黃鶴樓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交流反饋收集和整理到的黃鶴樓資料,掌握收集信息的途徑和方法。

2、加深對文字處理軟件的認識,能用WORD將收集和整理的資料製作成電子小報。

3、能修飾、美化製作的電子小報

[課時安排](建議每課時為一課時)

一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用WORD軟件將收集和整理的資料製作成電子小報。

(2)難點: 電子小報的修飾和美化。

[教材分析與教法建議]

教材分析:話説黃鶴樓(上)是武漢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5冊第16課內容,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本課為綜合實踐活動,和前一課時密切聯繫,是對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一種應用,讓學生明確信息收集、信息的分析整理、信息應用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並能將方法應用到解決生活的常見問題中去。重學生能力的鍛鍊和培養。

建議: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是解決本課重難點的關鍵。可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為主,再根據學生特點,輔以“學習研究”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要合理引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

[教學流程]

一、回顧展示

師:上節課大家分組蒐集了很多關於黃鶴樓的資料,老師也記錄了你們收集信息的過程,現在請你們各組選派一個代表展示一下你們收集的資料,以及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老師也會播放你們收集信息的視頻。

教師根據學生分組情況,要求每組學生派代表展示他們所收集到的信息及説明他們收集這些信息所採用的方法及收集信息過程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教師也可利用DV,拍攝學生學生收集信息的片段,結合各組學生代表的彙報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多取得的成績進行肯定和鼓勵。

二、合作研究

師:我們這些資料要是能做成一個電子小報再展示出來,效果就更好了,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學生討論方法。(WORD軟件)

教師展示自己製作的電子小報,給學生欣賞。

學生評價,那些地方值得借鑑。(模板)

教師引導學生網上搜索模板,並嘗試完成自己的小報。

學生分組,合作嘗試完成小報。教師總結學生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總結小技巧。

1、分析、設計模板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索小報模板。

挑選合適自己的小報模板,參考這些模板在WORD中設計自己的小報版面。

2、製作美化模板

教師輔導學生在WORD中設計模板。

合理利用WORD軟件提供的強大功能,製作並美化模板。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一些小技巧。

1)利用自選圖形,設計小報每個版塊。

合理使用自選圖形中提供的各種圖形來設計小報版塊的邊框,使我們的小報看起來更活潑。

2)利用漸變色梅花自選圖形

選中當版塊的邊框的自選圖形,右鍵菜單選擇“設置自選圖形格式”,在“顏色與線條”選項中選擇“填充效果”,在選擇合適的“雙色”搭配,就製作好了。

3)圖形中插入文字

在自選圖形上點右鍵菜單,選擇“添加文字”就可以在當前圖形輸入文字了。還可以點擊“文字方向”,是文字的排列更加靈活。

4)利用組合圖形

用SHIFT鍵,依次選中所有圖形,點右鍵菜單的組合命令,把圖形在一起,可以讓我們的版面更加靈活。

4、設計圖形邊框

設計好版面我們將收集的整理好的資料插入就可以了,但我們還可以加上邊框,讓我們小報更漂亮。

引導學生網上搜索合適的圖形邊框,加到小報上。

三、評比展示、反饋評價

各組展示自己的小報,並介紹自己小報所反映的黃鶴樓的文化特點。

根據展示,各組給予評價。

完成評價反饋表。

四、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説説本課學生的心得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能把今天學到的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黃鶴樓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1、由點到面,感悟情感

2、引導想象,觸發情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説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並會背誦這首詩。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問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

聯繫語言環境體會詩人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由詞入手、初人情感

過渡: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長江邊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鴟點點、俯臨長江、飛檐臨空

2、用心地讀讀每個詞,你看到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3、齊讀

(設計意圖:由詞入手,漸人文本;美美讀詞,初人情感。這些都為學生理解文本,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鋪墊。另外,引導學生讀詞,説出理解,無疑引導學生讀中恩,讀中想,有助於後續教學環節的展開。也體現了為學而教的教學理念)

(二)由點帶面、感悟情感

1、就在這傷感而又美麗的煙花三月,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他們的心情是怎樣呢?

2、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呢?請同學們讀2-4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詞語,甚至是標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生邊默讀邊勾畫

4、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寫出人物的動作,感受到他們的惜別之情。

A、他們是在欣賞醉人的春色嗎?

B、古代交通落後,離別容易,相見難,他們一別以後要十年後才得以相見,因此,他們的心情此時是什麼樣?

C、誰能讀出這樣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終於李白舉起了酒杯説:“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從這裏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B、哪些詞體會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個怎樣的人?學過孟浩然的哪些詩?

D、引導學生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抓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導學生抓句子,談理解,談感受,使得學生由內而外的表達,擴散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的身心,促進了學生的表達,再通過引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引發了讀者與詩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學生在讀中説,説中品,漸漸地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氛圍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誰願意做做那傷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認為在我們班誰會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學生表演並評價

(設計意圖:這裏的“演”不是裝飾,是為了再現話別情境。拉近古近距離。以“演”促讀,以評促讀,讀中感悟,讀中體驗,感受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這種“演、評、讀”有機結合的方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優化了教學效果。)

(四)由圖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圖)“相見對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你們看,江邊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斂了笑容,他們在為這對友人的分手而傷感。

2、(音樂起)你們看到柳樹了嗎?你們覺得柳樹好像怎麼樣了?

3、不忍離別但是終須別呀!李白佇立江邊,望着一江春水,不忍離去,此時他會在想些什麼呢?

(設計意圖:文本中的插圖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充分利用這一文本資源,引導學生細觀畫面,引導學生圍繞美景想象,給景以人的靈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強烈的渲染,學生深受感染,融化在離別的憂傷裏,欲罷不能。)

(五)配樂讀詩昇華情感

1、多少年過去了,每當我們和親朋好友離別的時候,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出示: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課文學到這兒,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詩句的意思。

3、在這美麗的陽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這段故事成為一段千古佳話,有人把他們之間的故事寫成了一首詩。(出示詩讓學生配樂朗誦)

4、希望同學們的友誼也能和李白與盂浩然一樣天長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絕。

(設計意圖:由樂曲導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激發,同時悽婉惆悵的樂曲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帶入佳境,學生感傷的情懷隨之升騰,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傷感的音樂中學生動情地誦,感傷地讀,那傷感的情懷彼此傳遞,那思念的話語靜靜地流淌,那感動的真情打動人心直至心靈深處。)

黃鶴樓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詩,把握詩的節奏美,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等詞語意思。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學生會吟誦,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學生會根據吟誦知識吟誦,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

讀中悟情,吟中生情。

教學用具

課件吟誦音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贈汪倫》

聽過這首詩,老師的心中有種淡淡的哀傷,這讓我不禁想起畢業時與好友分別的場面。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那麼,在“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同李白一起登上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餞行吧!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解詩題,知作者。

師:讀完題目你知道了什麼?(請你來説)(誰送誰、在哪裏送?“之”的含義、誰能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板書:送別李白—————孟浩然)

介紹李白情況(PPT),講李白和孟浩然友誼故事。

(看來蒐集資料,是我們理解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三、讀詩、誦詩。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千古送別,去感受那濃濃的離情別意。

1、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老師範讀。

3、請李然同學讀古詩,師評價。

過渡:古詩有節奏美,誰來劃分一下節奏。

出示古詩(劃好節奏)指名朗讀,齊讀古詩,拍手讀古詩。

四、吟詩(給詩標註平仄。要求: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指名兩位同學黑板上標(口訣:135不論,246分明。)平聲用“—”,仄聲用“│”入聲字用“!”韻字最長,用長橫。(標過糾正對錯,手勢吟誦,明白依字行腔)

過渡:老師覺得將古詩標出平仄還不夠,要想有感情地吟誦出來,還要理解它的大概意思。(這就是依義行調)請大家藉助下面的註釋,然後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它的大概意思。

1、學習一、二兩句。

師:誰來説前兩句的意思?(生: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

師:這裏的“西辭”你怎麼理解?(PPT地圖)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老朋友辭別西邊的黃鶴樓,去東邊的揚州,所以詩人説故人—————————(生接)西辭黃鶴樓。

孟浩然要在煙花三月前往揚州,三月的揚州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圖片)你們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美麗的景色?

柳絮如煙、繁花似錦。

師:真是太美了,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卻要與老朋友分別,怎能不讓人心酸呢?李白心中除了傷悲,還有更多的話想要説,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會對孟浩然説什麼呢?

練習説話:

生:孟兄,在這繁花似錦的煙花三月,我們本可以在這黃鶴樓上飲酒作詩,可如今你卻要離我而去,心中真不是滋味啊?(孟浩然聽了又會怎麼説呢?)

生:李兄,不要太過傷感,王勃曾經説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是啊!千言萬語都難以訴説自己心中的那份離別之痛,帶着這種情感再來吟誦這兩句詩。

2、學習三、四兩句。

師:後面這兩句詩可以説是千古傳誦,其中藴含的深意你能讀明白嗎?

生: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

“孤船”是誰的船?(孟浩然的船)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許多,為什麼詩人只看到了一隻船呢?(因為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師: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吟誦這兩句詩。

師:從你的吟誦中老師聽出來了,好友的船雖已消失,但是對孟浩然的(思念、友誼)卻沒有消失?

過渡:是啊,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所以在李白的眼中:離別就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捨;

過渡:同學們眼看孤帆漸漸消逝,李白仍然佇立在江邊,久久不忍離去,此時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李白的心情嗎?(依依不捨、難捨難分、依依惜別)

師:你能吟誦出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嗎?(板書:依依惜別)(兩名學生吟,師評價。)

3、手勢齊吟全詩。提問吟誦。

五、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在古代,因為交通的不便,人們一旦分別,相聚就遙遙無期,所以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你們都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反饋,老師相機出示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用剛才學習吟誦的方法唱出來。

結束語:同學們,離別是一段情,離別是一首詩,離別是一支歌,古人離別贈詩,我們再來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吧。

黃鶴樓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採取多種朗讀形式,感受詩中的氣韻。

2、品味感受詩歌所體現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瞭解詩中涉及的傳説,感受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A.提問: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各名文?

湖北: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 王勃《滕王閣序》

B.講故事:傳説李白登臨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詩而作罷,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二.朗讀:

師範讀,生齊讀.

強調注意節奏(音韻兼顧意義),及聲調的抑揚、速度的急緩

(如:讀“空”應低沉婉轉,聲音略為延長;“晴川”句可讀得恬淡自然。)

三.師生探究:

A。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它對仗工整,用詞優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現這麼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一句。“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説。

生4:我喜歡“白雲千載空悠悠”句。給人一種悠閒適意的感覺。

生5:不。這句我感覺到的不是悠閒,而好像是孤獨寂寞。因為“空悠悠”顯得空空蕩蕩,使人頓時心生惆悵。

生6:我喜歡“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句。江上煙霧迷朦,真彷彿人間仙境。

生7:我讀來煙波浩渺,卻又聯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詩人也因此而生離愁別緒吧。

師:(讚賞地)同學們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品析了詩的韻味,意境。它確實通過描寫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表現詩人的思鄉愁緒,這從最後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剛才同學們爭論“空”字的意味,很好。就是要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敢於有自己的見解。首聯和頷聯中都出現了“空”字,詩人登上此樓,發現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樓宇,天地間也只有漂渺無依的浮雲,理解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點頭)千年已逝,一切都如過眼雲煙,在這種清廖孤寂中詩人自然生髮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生點頭)。

(品味與爭論使同學們覺得自已是課堂的主人。)

B.那麼,你對這首詩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生8:“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句,寫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給人清新可人的感覺,為何下句卻突然轉寫“愁”?

生9:頭三句每句中都有“黃鶴”二字,好像顯得重複羅嗦?

生10:詩人説“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

生分組討論,力求每人都能談出自己的見解。每組推舉一個作中心發言。

生11:連用“黃鶴”三字,我們組認為是在強調黃鶴樓的得名,還可引人想象鶴的翩然身姿,仔細品去,回味無窮呢!

生12:仙人騎鶴西去的傳説讓人神往,三個“黃鶴”不僅讀來不覺累贅,反而不斷強化了傳説給人帶來的飄逸之感,當然更有仙人騎鶴而去的無限悵惘……

生1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有同學認為寧靜,舒暢,是沒有將全詩統一起來讀,詩人在登臨黃鶴樓時,看“白雲千載空悠悠”,心中就有歲月悠悠,世事蒼茫之感,那麼再研究“晴川歷歷漢陽樹”句,我們認為應看作是一種悽美。

生14:我們在研究這一句時,揣測作者是不是一種反襯--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師(感歎):是啊,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生15:剛才有同學提出“詩人説‘昔人已乘黃鶴去’,要是用‘來’就好了,不就顯得那地方很美嗎?”這個問題,我們討論的結果是:詩人寫作此詩並不是為了表現黃鶴樓的美景,而是表現詩人的悵惘,思鄉之情。

師小結:同學們説得很好,我們討論的結果並不在於對錯,同學們只要能談出自己的見解,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了品味,解讀,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脱離詩意去信馬由韁,而應在瞭解詩人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盡情去想象,去發揮。

(求異思維,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勇於質疑。)

四、拓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每一句都可説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畫,老師選擇了其中的一句,根據詩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體會,寫成一段小文,請同學們也模仿着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充分發揮想象,綴珠成文。

師示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金碧輝煌的黃鶴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顯得宏偉與壯麗。登臨此樓,仰望長空,一碧如洗,唯有白雲千朵,懸浮於天地之間,沒有一絲雜色,就是那樣不沾煙火氣地潔白,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悠悠地飄蕩。胸中的一切彷彿都被盪滌而去,怎麼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生16:“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在温暖陽光的照耀下,漢水平原黃鶴樓四周的樹木顯得格外分明,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在風的吹動下,那披着綠衣的生靈也會慢慢地跳起舞來,顯得那樣快樂活潑。再向黃鶴樓的東北角望一望,那彷彿是一個世外桃源。在那個美麗的鸚鵡洲上,鮮嫩的芳草長得極其茂盛,讓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撫摸,聞着它,似乎也正散發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生17:“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太陽漸漸向西方墜落,遠處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農具準備回家。想想自己,還在遙遠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霧氣波濤,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時才可走完這迷茫的路途啊。看看天,看看地,哪兒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兒?天色漸漸暗下來了,心中的歸思,怎一個愁字了得?

生18:“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小鳥歸巢了,在和自己的家人團聚,那嘻嘻的笑聲多麼認人羨慕!日暮降臨,一切都模糊起來,陰沉沉的天空中夾着一道道紅霞,如長江之浪一湧而來,又如烈火在燃燒。不遠的江面上,霧氣漸濃,我不知不覺沉醉其中,突然心中又豁然而生思鄉之念。美麗温柔的故鄉在我眼前閃過,在我腦中停佇。我,想回家,回到那充滿笑聲的家,回到那能洗淨我腦中胸中愁絲的家!

(片斷寫作,雖有些描寫與詩的意境不十分相符,但只要能想象,並能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就要充分肯定。)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一首詩,理解了一位詩人,討論了兩個話題,寫了一段文字,收穫可謂大矣!

黃鶴樓教學設計14

一、這節課繼續學習《黃鶴樓送別》,師板書,學生書空。

二、師放音樂、投影。

師: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孟浩然上了船,白帆漸漸遠去,李白看着一江春水,觸景生情,隨口吟誦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

三、初讀古詩,讀課文。

1、師(停音樂,指着投影):這首詩是李白送孟浩然時隨口吟誦的,卻成了千古名詩。同學們也來讀讀這首詩吧!

2、學生自由讀詩。

3、師:同學們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嗎?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4、學生提問。

5、師:同學們提了不少問題,我們只有善於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我們平常讀古詩時發現問題都怎麼解決的?(查工具書)老師告訴你,這篇課文是文包詩的形式,只要認真讀書,一定能理解詩意。

6、請同學們自由讀書,自己找找答案。

7、解釋古詩。

四、品讀課文。

1、我們學習古詩既要了解詩的意思,也要體會詩歌的感情和表現的意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心情?(板書:依依惜別)“依依惜別”是什麼意思?從文章中什麼地方看出“依依惜別”之情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學習第二節。

1、學生自由讀書。説説從哪裏看出“依依惜別”之情?

2、抓住“藏”字,提問:從哪裏看出故意隱藏?(“一會兒…一會兒…”)為什麼藏?(不想在分別的時候表現出傷感、悲傷,不想讓對方難過)。

3、指導朗讀,讀出留戀、濃厚的友情。

5、學生練讀,指名讀。

*學習第三節。

1、過渡:李白和孟浩然就要分別了,這一節描寫了兩人分別時的話語和行動,從話語中行動中我們又體會到什麼呢?

2、李白的話中抓住“您”和“!”,表現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重、敬仰、仰慕。(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因為仕途不得志,便穩居田園。他倆在襄陽碰面,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他們常常一起飲酒作詩,因為志趣相投而成為知己。李白曾經寫過《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指導朗讀。讀好“您”、“!”和“滿飲此杯”。

3、孟浩然的話中抓住“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和長江聯繫起來。體會“永世不絕”。指導朗讀。

4、分角色朗讀。指名讀,同桌配合讀。

5、請學生上台表演此節。(準備一個酒杯)

*學習第四節。

過渡:如果李白的好友孟浩然不去揚州該多好啊!可是老友就要遠行了。

1、(放音樂)師讀第四節“岸邊楊柳……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2、個別學生讀此節,從哪裏看出依依惜別之情?抓住“佇立”、“凝視”板書,(從外表看很平靜,而內心卻是波瀾起伏,他心裏會説什麼?想什麼?——祝福、擔憂、回憶、期盼等)

3、讀出依依惜別之情。強調和詩句有關的兩句話,回到詩句“孤帆遠影……”

4、師質疑:暮春時節,正是大忙季節,水陸運輸一定很繁忙,這麼寬的江上怎麼可能只有一條船呢?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而對其它的船,其它的人視而不見,“孤”更能表現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5、學生齊讀此節,一生表演“佇立”、“凝視”,另一生站在位上演孟浩然,可以創造性地加上招手等動作。

*讀古詩。

1、指名讀。

2、讀詩。

6、配樂背誦。

五、拓展。

讀背送別的詩。

結束語:送別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以後也會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時候,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心體會這份情感,珍惜親情、友情。

板書:

黃鶴樓送別依依惜別您!

永世不絕

佇立凝視

黃鶴樓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敍事,後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託在動態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卻餘味無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相關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們學過很多古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讓我們動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令我們落淚,“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詩句催我們奮起……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來體會李白的心路歷程。

二、淺嘗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引出課題:

過渡: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麼“詩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他詩篇的內容豐富多樣,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

背景材料:詩人李白所在的唐朝,歷史上地域遼闊,交通極不便利,親人朋友一旦分別,再相見,極為困難。李白有一位摯友叫孟浩然。孟浩然是何許人也?“詩仙”李白對他的讚美是“吾愛孟夫子”;“詩聖”杜甫對他的讚美是“清詩句句盡堪傳”。由此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才華確實天下聞名,令人敬仰。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李白望着孟浩然漸行漸遠的船隻,不禁動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信同學們瞭解了這樣的一段背景資料,再來品讀詩句就會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詩句:

指名讀古詩,糾正讀音。

題目中的“之”是什麼意思?(解題)

廣陵是指揚州。古代的別稱。

之:到,去。

試着連起來解釋題目的意思。

全班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句。

學生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辭”、“煙花三月”、“下”…

地名:揚州

4.學生質疑:為什麼是“西辭”呢?(點名答)

A、孟浩然向東而去,與地處西方的黃鶴樓漸行漸遠,是向西辭行的意思。

B、詩中還有這樣的詞語,注意到了嗎?下:順流而下(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煙花:煙霧迷濛,繁花似錦。

5、讓學生根據這些重點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6、指名答,看書上配圖。

三、品讀古詩。

1、自由讀詩,讀完之後讓學生用一個詞概括這首詩。(依依惜別、難捨難分、依依不捨……)

過渡:面對離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上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背景材料: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 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説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過渡:如今又將面臨分別,這時候的李白,面對孟浩然這位朋友,兄長,老師,會説什麼?相見時難別亦難,不忍別,終須別。孟浩然還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這時候在幹什麼?他看到了什麼?(他沒有走,站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離去。)

(出示課件)

齊讀最後兩句。讓學生試着理解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解釋“盡:窮盡,消失”“天際:天邊”的意思。

2、學生質疑:

a、.長江之上,過境千帆,為什麼李白卻説是孤帆呢?

b、為什麼又唯見呢?

讓我們帶着這樣的疑問再自由讀詩。

指名回答問題a和b。

3、師總結。

雖然是過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見孟浩然。“過境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情境。) 深情朗誦全詩。

( 師生同讀)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老師也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四、精彩回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誦,讀出這對好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全班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與詩人對話,得到了語言的滋養,情感的薰陶,友情的珍貴。“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一課的課後小練筆是把古詩中動人的友情寫出來,可以加上自己大膽的想象。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

黃鶴樓————————→廣陵

李白 依依惜別 孟浩然

Tags:黃鶴樓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