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數學第十冊第27-28頁,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的形體特徵。

2.能熟練地確定長方體各面的長方形的長和寬。

3.能根據長方體擺放位置的不同情況,正確説出它的長、寬、高。

4.通過認識長方體,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實物及長方體框架。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長方體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分類,引出新知。

1.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2.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體

3.學們談一談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4.這節課我們共同探究長方體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長方體)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課本28頁)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觀察:(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的稜。長方體有幾條稜?量一量每一條稜的長度,哪些稜的長度相等?(3)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1.小組合作: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交流自己的感覺與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2.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智力準備,學生拿長方體跟隨教師初步感知。

①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是長方體的面。

②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的稜。

③三條稜相交的點叫長方體的頂點。

(2)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宮和學習用具,探究討論面、稜、頂點的知識,獨自完成28頁書中表格。

(3)老師巡迴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面、稜、頂點時,如何數比較科學

②採用多種學習方法。(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稜、頂點等)

(4)各小組根據所填表格彙報自己的發現。

(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下圖是用鐵絲稜,用橡皮泥粘成的長方體框架。觀察一下:(1)它的12條稜可以分幾組?怎樣分?(2)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度相等嗎?

(1)學生根據小組內的長方體框架,分小組觀察、測量並討論:長方體的稜有什特點?

(2)師生共同歸納:

①按稜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稜互相平行且長度相等。

②相交於一個頂點的稜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④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做一做。(拿出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釐米)

2.完成課本31頁練習五(1)——(2)題。

拿出數學書,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後説一説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二)綜合練習。

判斷對錯,並説明理由。

(1)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稜長度都不相等。

(2)一個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3)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形狀都相同。

(4)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四.全課總結與質疑。

五、實踐作業:動測一測你小卧室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保留整分米)?然後再測算一下卧室各前牆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大?(保留整平方米)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自主探究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進一步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觀察比較,初步認識長方體。

師:(出示一張紙)看,這是一張紙。如果不考慮它的厚度,它是一個什麼圖形?(長方形)

師:對,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將大小一樣的紙重疊在一起,變成一本書,現在是什麼形狀?(長方體)

師: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出示情境圖。你能從中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粉筆盒,茶葉盒,等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還有一個物體是什麼形狀?(正方體)。今天我們先來學習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

我們先來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學第21頁上面的內容。

誰來説説你知道了什麼?(長方體的面、稜、頂點)

誰來指給大家看一看?

拿着你手中的長方體同桌之間指一指它的面、稜和頂點。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探究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的特徵來認識長方體。一起讀一讀探究要求?小組合作,把小組探究的結論寫在這張紙上。

小組合作,老師巡視

(1)面的特徵

哪個小組先來説一説面的特徵。

讓一個小組彙報,另外的小組補充。有序的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可以先數右面一個面,中間四個和左面一個。也可以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和後面這樣去數。重點讓學生按照第二種方法有序的數一遍。

長方體的六個面一般情況下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課件演示)

(2)稜的特徵。

長方體有12條稜。(教給學生有序的數出12條稜)。在數稜的條數的時候有的學生將長方體不停的轉動要及時糾正。

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層來數,也可以按照相等的稜為一組去數。

長方體有12條稜,可以分成3組,相對的4稜的長度相等。

(3)頂點的特徵

長方體有8個頂點,

師:我們把長方體的特徵用表格的形式將它梳理出來。對照一下,哪個特徵是你們小組自己探究出來的,哪個是同學們共同探究出來的。

上課的教室,找出它的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嗎。一定要有序的觀察。

(4)從一個方向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把這個長方體放在你桌子上,從一個方向觀察一個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另外的三個面哪裏去了?(被相對的面擋住了)相對的面我們只能看到一個,所以我們畫長方體直觀圖的時候,通常把能看到的三個面用實線表示,看不到的三個面我們用虛線表示。一定要記住,還有三個面我們看不到。

(5)認識長、寬和高。

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在腦海裏想象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師:如果擦去長方體的.一條稜,你還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的樣子嗎?

師:如果再擦去幾條稜(三條虛線),你還能想象出原來的形狀和大小嗎?

師:我們至少要剩下幾條稜你還能想象出來原來的樣子?這幾條稜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嗎?(學生自己説一説)

像這樣從一個頂點出發的三條稜,它們的長度在數學上還有專有的名稱。

我們把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通常情況下,水平方向的叫做長和寬,豎直方向的叫做高。這樣放,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的長寬高。換一種放法,再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放置的方法不同,它的長、寬、高是可以互換的。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指一指它的長寬高。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一課本23頁第一題。

(1)墨汁盒的上面是什麼形狀?與它相對的是哪個面?

(2)前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哪個面與他相同?

(3)哪個面的長是12釐米,寬是3釐米?

2、自主練習課本23頁第二題。

説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根據下圖想象出一個長方體,運用所給的數據回答。

8釐米

10釐米

6釐米

(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這個長方體的上面的面積是多少?

小遊戲

下面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根據所給數據,想想它是什麼。如果你答對了,屏幕上就會出現這個物體。回答錯誤則不出現。

1、電腦出示:長、寬、高分別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車、家用冰箱。(電腦出示公共汽車)

2、電腦出示:長、寬、高分別是20釐米、15釐米、1釐米,數學書、新華字典、文具盒。(電腦出示數學書)

如果這個長方體的高縮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麼物體?(一張紙。)

很多時候,大家的進步就像這一張紙的厚度一樣,微不足道甚至難以發現,但我們不應該忽視它的存在,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現在想一想今天我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長方體

面稜頂點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3

一、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三、教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麼圖形?誰來説説 (學生説)

不錯,那誰來説以説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敍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願意來給老師説説? (學生説: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説)

3、説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稜、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台來説)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誰來指指長方體的稜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台來説)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頂點) (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稜,我們把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稜、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 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 (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分組討論,並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27--29頁例1.例2;完成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五的1、3、4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操作,瞭解長、正方體面、稜、頂點的知識,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徵;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稜長。瞭解長、正方體的關係。

2.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觀察、想象、操作形成對研究對象的真實體驗,獲得知識,激發興趣。

3.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並能確定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紙盒。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它是什麼形狀的?如果我把100張這樣的白紙整齊的摞起來,那將會是什麼形狀呢?(板書:長方體)

它是一個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

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一張紙變成一摞紙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從面到體的轉變,並自然地導入課題。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用於探索、善於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麼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二、課前預習:

自學內容 P27~29例題1~2

1、 同伴互相舉例説説生活中的長方體

2、 觀察長方體,看P28的例一,試着(用鉛筆)完成書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裏的材料,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做一個長方體。寫下你發現了什麼?

嘗試練習 :試着完成P29的做一做練習

4、 有什麼疑惑?

三、彙報展示:

(一)導入

1.已經認識過許多物體的形狀,你能説一説國旗、手帕、紅領巾等各是什麼形狀嗎?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圖形。

講台上放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和平面圖形一樣嗎?

2.指出:像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其中,粉筆盒、書等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説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

、出示P27圖,讓學生觀察。

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4.小結:我們周圍有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二)教學實施

1.認識面、稜、點。

師:昨天讓同學們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老師來演示一下,你們説説面、稜、點的區別。

(1)拿出準備的馬鈴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平平的面)

(2)挨着這個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麼?(兩個面,一條邊)及時指出: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這條邊叫做稜。

(3)緊挨着這兩個面再切一刀,形成三個面,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有三個面,三條稜)指出:三條稜相交的點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2.彙報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3.彙報長方體的稜和頂點

4.彙報面、稜、頂點的特徵

提問:大家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稜和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繼續彙報,並完成下面這幾個問題:

(1)面的特徵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麼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長方體的稜的特徵。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稜?(要説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稜的長度,看哪些稜的長度相等?(有什麼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長方體有12條稜,相對的4條稜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的頂點的特徵。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稜相交的.地方,並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5.概括長方體的特徵。通過大家的操作、討論可以知道:(課件出示)

長方體是由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 ,相對的稜的長度 。

6.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台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圖形。

(三)、彙報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P29例題2,昨天讓同學們用學具做了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提問:在做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並彙報下面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稜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度相等嗎?

2.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麼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係?(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讓學生指出自己長方體的長、寬、高。

3.總結(課件出示填表內容)

 四、反饋檢測

1完成P31練習五T1。

2.一個長方體,長5釐米,寬3.5釐米,高2釐米。這個長方體的稜長綜合是多少釐米?

3.一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96釐米。它的長、寬、高的和是多少釐米?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稜長度都不相等。( )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課後反思:

教學本節內容我主要採用了課件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形式。上課伊始用課件出示學生已經見過的圖形,自然引出長方體和正方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瞭解它們的特徵,進而也知道了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五年級《長方體認識》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積累探究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係。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

 三、課 型:新授課(幾何圖形教學)

四、教學課時數:1課時

五、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同學們,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誰能説説長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除了平面圖形外,我們還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師: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圖形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嗎?(課件出示第一個情景圖)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師:剛才同學們能準確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但是你們是根據什麼判斷出來的呢,它們到底各有哪些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稜、頂點的含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一下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説説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彙報)

師:下面請同學們跟着老師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中幾個重要的名稱。

師:(手模長方體的面)在長方體中,圍成它的這幾個部分叫做什麼?

生:叫做“面”。(師板書:面)

師:用六個面能隨便圍成一個長方體嗎?為什麼不能,長方體的面有什麼特點呢,一會兒請同學們自主探討這個問題。

師:(手模一條稜)兩個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條直線,這又叫長方體的什麼?(板書:稜)

師:你還能找出長方體中的其他條稜嗎?

師:長方體中,這些尖尖的又叫什麼?(板書:頂點)

師:它是怎麼形成的?(由3條稜相交於一點而形成的)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徵

師: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中認真觀察你手中的長方體,從面、稜、頂點三個角度來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點?

師:哪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三條稜相交,形成一個頂點,那相交於一個頂點的這三條稜長度相等嗎?它們叫什麼呢?

小結:相對的稜長度相等,底面上的兩條稜分別叫做長和寬,豎直方向上的稜叫做高。

4、探究正方體的特徵

師:當長方體的三組稜都相等的時候,你認為這將會變成什麼物體?出示一個正方體(正方體)

師:下面,你能總結出正方體的特徵嗎?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12條稜長度相等。

5、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師: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下面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課本第20頁的表格。

討論:正方體是在具有長方體這些特徵的前提下,它的獨特之處是什麼?

歸納小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請在小組中,用你手中的長方體完成課本第20“練一練”第一題。

師:接着完成課本21頁第3題,説説你是怎麼思考的?

師: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2題,計算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更簡便的方法嗎?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麼收穫或感受?你覺得還需要提醒大家些什麼?

七、作業佈置

學困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的“基礎訓練”。

優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頂點面稜

個數個數形狀大小關係條數長度關係

86正方形6個面面積相等。12所有的稜長度相等

86長方形(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12可分成3組,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

九、教學反思

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點不清楚,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較差,找不到各個面所對應的長與寬,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稜長總和不會求,特別是應用題中講到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多少釐米長的木條時,學生不理解就是求稜長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