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25K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並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的語句。

3.培養學生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們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課題)説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天寒地凍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卻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藴其間的濃郁情致,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一、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熟悉課文,這是朗讀好的前提。

(2)細心體會,理解課文,建立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內心視象,這是朗讀好的基礎。

(3)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據所讀內容,解析文章題目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小結:作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二、研讀精彩語段,學習寫景方法

1.齊聲誦讀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矮鬆 山尖 草色 陽光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2. 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悦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讀第3語段。

三、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給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分析好在哪裏。

2. 對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作簡析。

⑴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⑶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學生討論評析:

⑴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濟南老城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的特點。

⑵先運用擬人手法,用“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畫”來表現城外遠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運用擬人,“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更寫出了“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外,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説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四、對比閲讀思考,學習寫景技巧。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説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面,表現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結束語:

老舍極盡筆墨,傳神地為我們描繪了濟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濟南冬天的山、水、陽光、白雪……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在那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愛、讚美之情。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 描寫景物並情景交融的寫法,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2.反覆誦讀,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語言的準確和生動。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抓 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點來進行描述的方法。

2.學習本文平易自然、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用案人自主創新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疑,激發興趣

朱自清的筆下,江南的春天,風和日麗,山清水秀, 草長鶯飛,百花爭豔;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怎麼樣呢?他在《濟南的秋天》裏説:“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濟南的冬天》,看上帝賜給了濟南什麼樣絕美的景緻,竟那樣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1.作家作品。

(1)學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課件展示)

老舍(18 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 滿族人,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和話劇《茶館》等,散文清新優美。

2.關於濟南。

位於山東境內,南面為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有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他們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其他地方的冬天氣候截然不同,城內多泉水,號稱“泉城”。

3.教師配樂範讀,要求學 生注意教師語感的把握。

(課件展示冬景圖)

4.學生自由讀。

(1)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 件展示)

響(xiǎng)晴 着(zhuó)落 寬敞(chǎng) 貯(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狹(xiá)窄 空靈

(2)引導學生自主討論朗讀本文方法。如語速較慢、語調柔和、語氣親切、讀出喜愛之情等等。

教師點撥:朗讀課文時,腦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

5.學生展示讀,可配樂。

師生共同體會朗讀的情感把握。

三、整體把握,理清全文脈絡

教師提示閲讀方法:粗讀,把握基本內容;細讀,理解主題,揣摩生動的描寫,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述的。

1.學生默讀,思考。

(1)用一句話概述對全文的總體印象。(可從不同角度)。

(2)濟南冬天的總的特徵是什麼?

(3)文中具體描繪了那些景物?

(4)作者對景物怎樣描寫?

2.學生合作討論上面問題。(師生共同總結)

全文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寫“響晴”特點,然後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個畫面:陽光下的濟南、雪後的山景、濟南冬天的水。

學生再次默讀課文,進行體會。

四、創新活動——當一當導遊(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導遊,根據剛才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要給一個沒有到過濟南的人介紹濟南冬天的特點,你準備怎樣解説?請用自己的語言整合濟南冬天的主要內容。

2.小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師點評。

五、小結

1.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知。我們明確了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響晴”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對濟南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導遊活動,加深了我們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與理解。

2.再次細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斷,揣摩、品味。

第二課時

一、賞析精彩片斷

1.再次聽讀課文,感悟語言的藝術,寫法的精緻。

思考:文中描繪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畫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旁批,寫出自己的見解,喜歡的理由儘可能詳細;教師走入學生中指導。)

對自己喜歡的段落要熟讀成誦。如嘗試背誦“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2.品味語言,揣摩作者平實、優美的語言風格,體會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師示例:

①“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分析:這一句用與老天爺商量的口氣,説明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讚美,讚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讚美之情全出。寫法上是創設意境,於字裏行間流露真情。

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緊緊扣住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

(2)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嘗試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學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課件出示練習題。

(師生合作完成。) (針對課文第1段。)

①開頭的特點是什麼?(把濟南和北平、倫敦進行了對比。)

②運用對比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説明濟南是塊寶地。)

③怎樣抒 情?(通過對比,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教師點撥:作者之所以用北平、倫敦、熱帶來對比,與他的生活經歷有密切關係。老舍25歲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國,生活了六年,回國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頭的厲害,一回國便到山東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在濟南温晴宜人的冬季裏,老舍感到驚異陶醉,不僅發自肺腑的抒情道:“濟南真的算個寶地。”從中我們可以深深的體會到:作文時一定要寫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要有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感染人。

(4)學生默讀課文,認真體會以上對課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師小結。

作者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讚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以美的感受。藴含在字裏行間的情致, 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

(可重點突出本文表現美的方法:選詞講究;對比烘托;多用修 辭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虛實結合,聯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

資料寶藏

1.寫作背景

老舍1924年隻身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想北平》)為了結束這“沒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終於在1929年夏動身回國,但因路費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應邀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由於這樣的經歷,老舍回到祖國,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

2.相關知識

北京娛樂信報 20xx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爐) 時間: 6月6日 — 6月20日 參加人數:14萬多人 一直以來爭議很大的“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活動”於 6月20日 正式揭曉,十大獲選偶像名單出爐,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説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盡,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將授予他。作為一名滿族作家,老舍狂熱地迷戀單絃、大鼓這些俗文化,他的小説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階層的喜怒哀樂,話劇《茶館》更是戲劇史上的一塊豐碑。

3.《冬日絮語》(馮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年是冬日中間的分界。有了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歲月一天天變短,直到殘剩無多!過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時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為了。

歲月是用時光來計算的。那麼時光又在哪裏?在鐘錶上,日曆上,還是行走在窗前的陽光裏?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鏡框。節候變換着鏡框裏的風景。冬意最濃的那些天,屋裏的熱氣和窗外的陽 光一起努力,將凍結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總是先從中間化開,向四邊蔓延。透過這美妙的冰洞,我發現原來嚴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總有陰影遮翳,葱蘢卻幽暗。小樹林又何曾有這般光明?我忽然對老人這個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閲盡人生,脱淨了生命年華的葉子,才會有眼前這小樹林一般明徹。只有這徹底的通徹,才能有此無邊的安寧。安寧不是安寐,而是一種博大而豐實的自享。世中為唯有創造者所擁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來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説:“看吧,多漂亮的大葉子!”

這葉子像一隻只綠色光亮的'大手,伸出來,叫人欣賞。逆光中,它的葉筋舒展着舒暢又瀟灑的線條。一種奇特的感覺出現了!嚴寒佔據窗外,豐腴的春天卻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從有了這盆“香棒”,我才發現我的書房竟有如此燦爛的陽光。它照進並充滿每一片葉子和每一根葉梗,把它們變得像碧玉一樣純淨、通亮、聖潔。我還看見綠色的汁液在通明的葉子裏流動。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鮮紅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綠的,心靈的血液是透明的,因為世界的純潔來自於心靈的透明。但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説自己純潔,而整個世界卻仍舊一片混沌呢?

我還發現,這光亮的葉子並不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為了證實陽光的明媚、陽光的魅力、陽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時證實着另一個事物的存在。偉大的出現説明庸人的無所不在;分離愈遠的情人,愈顯示了他們的心絲毫沒有分離;小人的惡言惡語不恰好表達你的高不可攀和無法企及嗎?而騙子無法從你身上騙走的,正是你那無比珍貴的單純。老人的生命愈來愈短,還是他生命的道路愈來愈長?生命的計量,在於它的長度,還是寬度與深度?

冬日裏, 太陽環繞地球的軌道變得又斜又低。夏天裏,陽光的雙足最多隻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現在卻長驅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牆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佇立在陰影裏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無聲地微笑了。

陽光還要充滿我的世界,它化為閃閃爍爍的光霧,朝着四周的陰暗的地方浸染。陰影又執著又調皮,陽光照到哪裏,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後。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見被陽光照得晶晶發光的遊動的塵埃。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與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裏?黑夜與晨曦的界限呢?來自於早醒的鳥第一聲的啼嗎……這叫聲由於被晨露滋潤而異樣地清亮。

但是,有一種光可以透入幽閉的暗處,那便是從音箱裏散發出來的閃光的琴音。魯賓斯坦的手不是在彈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靈;他還用手思索,用手感應,

用手觸動色彩,用手試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們像明明滅滅、強強弱弱的光束,散佈在空間!那些旋律片斷好似一些金色的鳥,扇着翅膀,飛進佈滿陰影的地方。有時,它會在一陣轟響裏,關閉了整個地球上的燈或者創造出一個輝煌奪目的太陽。我便在一張寄給遠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賀卡上,寫了一句話: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樂裏。

冬日裏最令人莫解的還是天空。

盛夏裏,有時烏雲四合,那即將被崢嶸的雲吞沒的最後一塊藍天,好似天空的一個洞,無窮地深遠。而現在整個天空全成了這樣,在你頭頂上無邊無際地展開!空闊、高遠、清澈、莊嚴!除去少有的飄雪的日子,大多數時間連一點點雲絲也沒有,鳥兒也不敢飛上去,這不僅由於它冷冽寥廓,而是因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頭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間,寒空中才有星星閃爍。這星星是宇宙間點燈的驛站。萬古以來,是誰不停歇 地從一個驛站奔向下一個驛站?為誰送信?為了宇宙間 那一樁永恆的愛嗎?

我從大地注視着這冬天的腳步,看看它究竟怎樣一步步、沿着哪個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3、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立冬將至,寒意便邁着步子來到了我們身邊,天氣一下子冷了許多。北中國的冬天即將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想起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處寒冬的人們總是渴望春天早日來臨。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確是面上含笑的,他們好像並不渴望春天早日來臨,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啦,老師就和大家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著名寫景散文名篇《濟南的冬天》,也許從中我們能找到答案。

二、整體把握

1、走進作者

學習老舍先生的文章,我們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請看大屏幕,掌聲請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簡介,學生齊讀)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傑出的語言大師。

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1930年,作者回國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擔任教授。從此在山東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稱山東是自己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為1931年在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

2、聽錄音,説感知,解字詞。

就是這個對濟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聽配音朗讀課文。(投影要求:注視畫面、用心傾聽、展開想像的翅膀,感受濟南的意境美。)

聽了錄音,你心中濟南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呢?請用一句話説出來。(學生活動,老師評價。)

好的文章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聽了一遍,同學們就發現了這麼多濟南冬天的好處,下面請同學們仔細的讀一下課文,在閲讀的時候,我希望同學們能注意下面這幾個生字詞:

濟(jǐ)南倫敦(dūn)鑲(xiāng)

貯(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簡析,展示才華

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正如同學們説的那樣,意境是相當的美,下面老師準備了一些思考題,請看投影,請同學們迅速瀏覽文章,回答問題:(投影展示)

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特點?作者通過描寫哪些景物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學生合作討論思考解決,教師板書:濟南的冬天)

請同學們把思考所得告訴大家,展示你的才華。

教師逐步疏導,簡析文意並簡明板書。

特點:温晴。景物:山、水具體又寫:陽光下的山,小雪後的山,城外遠山

三、美文品讀,展現風采

過渡語:課文整體內容我們已經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們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請分組思考第二個問題:(投影展示)

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段,你認為用得最準確的.詞語和最生動的句子有哪些,説出來,和大家分享。

學生展開討論

教師啟示: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就有兩個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聲讀,並動筆圈點批註。

抽生回答,教師以圖畫為引導,分別展示2、3、4、5、自然段景緻,引出其中精美詞句,從修辭、寫法、情趣等方面品讀妙處。(安排一段配音朗誦表演)

學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寫美

過渡: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的的確確很美,你想,為什麼他筆下的景就這樣的美,這樣的惹人喜愛呢?如果文章單為寫景而寫景,會不會打動人,會不會感動我們?這景裏面還有什麼呀?(抽生回答)正因為這景裏面融進了情,融進了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喜愛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這樣的動人。這種寫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個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寫美:老舍筆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愛,我們三穗,我們家鄉四季的景也不錯呀。請你寫一寫或説一處我們三穗,我們家鄉你認為最美的景緻。

五、小結課堂。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説是無處不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學習到處都藴含着美,讓我們用我們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讓我們用我們的生花妙筆去描繪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七年級(7)班的同學會有像老舍這樣的大家馳騁在文壇的圈子裏。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自然、熱愛自然、感悟自然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2、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閲一些有關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遊詞。

3、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內容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個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是誰嗎?對,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許多知名人士都在為川端康成慶祝他的成功,包括許多外國使節,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沒有説祝賀的話,而是説,“你知道嗎,這次得獎的本不應該是你,是一位中國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這個獎項只頒給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誰嗎?對,他就是我們的老舍先生。他的語言很獨到洗練卻又韻味無窮。老舍曾經在山東濟南和青島生活過,寫出了大量的文章。現在我們就來追隨現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別樣的“濟南的冬天”吧。 (板書課題,濟南兩字寫大,突出一下)

作者簡介: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有關老舍的資料

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與〈春〉比較閲讀)

1、分段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畫來比喻《春》和《濟南的冬天》,那麼《春》象什麼畫?而《濟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麼畫?

學生討論體會明確:《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説對春的喜愛讚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用了什麼寫法?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學生補充後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學生思考明確:温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温晴)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4、學生互相質疑問難,然後歸納本課所學內容。

精讀課文,加深理解

自己選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朗讀體會對濟南的冬天的的喜歡之情。

教師小結:本文隨着老舍先生欣賞了濟南冬天的美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就象聽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語言藝術大師。課下希望同學們多讀老舍的文章,再次體會老舍的語言獨特之處。

作業:

基礎作業:在摘抄本上摘抄優美的語句。

拓展作業:課下蒐集老舍的文章,閲讀品味其語言特色

預習作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品味賞析“妙”在何處?

重點品讀:第3小節和第5小節,體會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第二課時

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體會了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從總體上欣賞了一幅幅水墨畫,這節課我們共同合作看看這些畫“妙”在何處。

研讀賞析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學生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找出自己組喜歡的圖來談喜歡的理由)

[明確]

a.小山搖籃圖——温靜;雪後初晴圖——秀美;空靈水晶圖—一綠、活。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c.學生討論找圖談感受。

合作探究

談完感受後,每個小組就自己組喜歡的圖來探究為什麼寫的好,寫的妙?

每個小組的發言人把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陽光朗照圖

1、小組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温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雪後初晴圖

1、小組朗讀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學生抓住“妙” 字討論並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智兒 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這段文字為什麼寫雪後的山景這麼“妙”?

討論並歸納:運用修辭。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雪後遠山圖

小組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卧”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空靈水晶圖

小組讀第5自然段,討論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1、討論並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2、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討論並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研讀思考

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最後滿含深情的道出了“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雖沒讚美濟南,但作者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學生互相質疑問難,教師歸納本課所學。

拓展延伸

我們共同體會了《濟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學習了寫景方法,我們青島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節,能否抓住青島的夏天的特徵,來寫〈青島的夏〉。

學生共同討論青島的夏天的特徵,抓住最能體現青島夏的特徵的景物來寫。

教師小結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作業

1、基礎作業:“讀一讀,寫一寫”生字,註解中的詞語。

2、拓展作業:寫青島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徵。

3、預習作業: 預習《秋天》,熟讀,體會詩中的感情。

課後記

學生對《春》的印象很深,剛學完,正好藉此熱身,《春》象油畫,象一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在訴説對春的喜愛讚美。而《濟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畫,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給我們講故事。用《春》的方法來教冬天,也可以,要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其中之美。先在總體上把握文章,學生明白老舍先生畫的是一幅畫。先畫山,有遠景近景,有陽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蓋的山,還有城外的遠山。最後一幅空靈水晶圖,把整個濟南的景色都畫出來了。讓學生體會其美。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通過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讓學生感受美,領略美。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朗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讓學生感受美,領略美。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

以話題“我眼中的冬天”為話題,聊聊冬天給學生的感受。找準機會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並順勢介紹有關老舍的文學常識。

二、初讀感知“美”

1.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學們讀讀看你從哪裏發現了美?(學生會從文章各個地方找出“美”,拿來和同學交流)

2.你能用美麗的聲音,向我們傳達美嗎?

(教師啟發、引導,並積極表揚)

三、再讀聚焦“美”

3.同學們,你們覺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學生大部分會回答“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一段)

4.讓我們齊讀這一段。(讓學生熟悉這一段)

5.教師範讀這一段,配樂讀出美感。(教師引讀,將學生帶入情境)

四、三讀朗誦“美”

6.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做標記,具體指導。(要做到細緻而有效,如用﹏號表示聲音的延長等)

7.學生自由練讀。(根據標記提示,注意輕重緩急、語氣感情)

8.指名學生朗讀,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評價,教師指導。在這一環節,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我從 讀出了 ,因為 。”(必要情況下,教師可以具體指導一兩句)

9.學生再次練讀,為下一環節做準備。

五、朗讀擂台賽

10.教師公佈擂台賽具體規則。(找裁判,以學生掌聲高低為準,最後能站在講台上的同學獲勝)

11.參賽學生朗讀,教師配樂,其他學生評價。

六、板書設計(略)

七、沉思畫出美

課下再讀這段,將你心中的美畫出來吧。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抓住了一個“美”字,讓學生在美麗的世界裏走了一遭。這節課重點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感知語言的能力,達成了預設目標,學生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穫。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1、識記本文的生字詞,瞭解本文的文學常識。

2、理清文章的結構,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3、體會文章表達的精妙。

4、積累本文的佳詞妙句,達到熟能成誦

學習重點與難點

1、結合重點詞句體會濟南冬天的特點。

2、學習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導學過程:

一、回顧有關冬天的詩句

二、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現代著名作家。是語言大師,被譽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戲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話劇《___________》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台上的奇蹟”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1、脈絡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點)

第一部分,(1段)濟南冬天 的天氣特點,具體:無 、無 、無 。

第二部分,(2、3、4段)濟南冬天的山景。

一層;寫陽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點: 二層:寫雪後的山景。 特點: 三層:寫城外遠山。 特點:

第三部分(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特點

2、文章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寫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簡要説明。

二、【課堂研討】

1.聽錄音。

2.學生自由朗讀,標劃生字詞並掌握。

(1)注音:濟南()鑲()水藻()貯蓄( )髮髻()澄清( )着落() 看護( )

(2)釋義:響晴: 秀氣:

貯蓄: 澄清:

空靈:

1.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2.本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你能用第一段的一個詞語説明它的總體特徵嗎?

3.作者運用哪些修辭方法對景物進行描繪,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4.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5.全文的結束語和課文標題有怎樣的聯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6.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三、細讀課文,探究文意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極妙,理由是:

四、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讀,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結合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五、【學習反思】

六、【教師批閲】

時間: 等級或分數:

七、【獎勵記錄】

優勝學習小組: 優勝展示小組(個人): 優勝點評小組(個人):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7

課標分析

1、能利用工具書識字詞;規範書寫。

2、能熟練使用朗讀、默讀、略讀、瀏覽等閲讀方法。

3、培養學生達成閲讀理解的五個層次:瞭解課文涉及的文學常識;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和修辭(説明)方法的表達效果,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結合課文的內容和主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

4、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學會複述、轉述、即席講話和主題演講,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交流的水平。

5、寫作要抒發真情實感,表達觀察生活的認識和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1、教材分析

《濟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單元。第三單元選編的主要是描繪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賞這些作品是一種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學習這些課文,要全身心投入,反覆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深入體會作者傳達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語言,積累精彩語句。課文中多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注意體會他們的表達效果。

2、教學重點

學生反覆閲讀課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品味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並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學情分析

對於這篇文章,我們作為濟南的學生應該引以為豪,對於濟南的天氣我們也非常熟悉。關於老舍,學生們對他有了一個淺顯的瞭解,雖然説老舍對於孩子們來説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數學生並沒有讀過他的其他作品,對於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過本課學習,讓孩子們對老舍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牢記“着落、髻、看護、鑲、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正確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構建動場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自主學習

活動一: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濟南、奇蹟、倫敦、暖和、着落、髻、看護、鑲、寬敞、水藻、貯蓄、澄清。

3、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且畫出優美語句,進行背誦。

設計意圖:活動一為達成教學目標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三、自主學習,交流探究。

活動二:初步誦讀課文。閲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的天氣有什麼特點?

温晴

(2)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明確:

(第一段對比第二段過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活動二為達成教學目標2。

活動三: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或段落,寫出你欣賞的理由,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段。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温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b、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c、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e、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着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説説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

按照課後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的形式來表達。

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b、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儘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設計意圖:活動一為達成教學目標2、3。

活動二:體驗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問:為什麼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緻觀察;b、抓住特徵;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閲讀,拓展延伸。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徵;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採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春》還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設計意圖:為達成教學目標4。

五、綜合建模

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裏,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作業設置

A、你眼中的濟南是什麼樣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筆寫下來吧。

B、選擇課文中一個片段,仿照其寫法,以《的秋天》為題寫一篇短文。

C、背誦文章的4、5、6段。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手法。

教學重點:

教學中要體現抓住景物特徵和景的變化進行描寫這個重點,同時也要注意有關詞語,特別是形容詞的學習;模仿本文寫法,練寫短文《家鄉的冬天》。

課型:

自讀課。啟發式,講練結合。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解題。

1、板書:濟南的冬天(寫景散文)老舍

2、簡介作者。

(二)學生默讀課文,同時板書重點詞。

(三)學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學上黑板注音。

(四)講析第1自然段。採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問方式。

1、你對冬天的景色進行過觀察嗎?冬天的氣候特點有哪些?

2、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3、寫濟南的冬天為什麼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教師小結:經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温晴”這一特點。板書:氣候温晴

(五)講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問題。

(1)濟南的冬天為什麼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這一特點,並板書。)

(2)為什麼要寫濟南人的感覺:“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温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使學生理解作者通過比較映襯來突出濟南冬天的暖和)

2、學生齊讀一、二自然段。

(六)佈置課外作業。

1、背誦1、2啟然段。

2、寫出“慈善”“寬敞”“澄清”三個詞的反義詞,並造句。

3、預習第3自然段,畫出你認為用得貼切的`形容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課外作業。

(二)講析3、4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3、4自然段。

2、提問:濟南的冬天除了天氣温晴、有山有水這兩個特點外,作者説,這還算不上濟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總結出這個特色嗎?(小雪勝景)板書。這個勝景的獨特之處表現在哪些方面?(幻燈打出表格,學生可在書中找答案。答案寫於另片上,或把答案蓋住。待學生回答後再亮出答案。)

3、講述答案時應側重意境的領會,讓學生彷彿看見那種美景,不要止於文字上的答案。

4、學生朗讀第3、4自然段。

(三)講析第5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5自然段。

2、提問:濟南有山有水,上面寫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用四個字概括這裏水的特點。(水藻真綠)板書。綠到什麼程度?(“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這裏用了“拿”和“不忍”,你認為有什麼妙處?(使物都帶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擬人修辭格)。以上作者寫出濟南冬天的四個特點,把他對濟南冬天的愛傳遞給了我們。

3、接話競賽:合上課本,請接話,看誰接得最快、最準。

①濟南的冬天四大特點是——②強調氣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濟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勝景像——⑤水藻真綠,綠的程度——

4、結語:作者寫盡濟南冬天的特點之後,由分到合,發揮奇特想象,將冬天的濟南包在空靈的藍水晶裏,構成一個美的整體。文章到此收筆,讓讀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

(四)課堂練習。

1、板書習作題:家鄉的冬天。

2、教師引導:老舍先生寫濟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點,你寫《家鄉的冬天》準備抓住什麼特點?

3、學生寫簡要發言提綱,然後口述。

4、教師作綜合評價。

(五)佈置課外作業:背誦3、4、5自然段,完成習作《家鄉的冬天》。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反覆朗讀,體會詩化意境,把握作者抒發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品味濟南冬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描寫的方法,品味比喻、擬人等修辭在寫景中的表達作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由老師的一段話語讓學生篩選出有關課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就是《濟南的冬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老舍先生的足跡,去領略濟南冬天的美。

板書課題

一、作者簡介

由一位同學介紹,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二、讀文過字詞關

1、指名讓學生讀第一段,其他同學聽讀,指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

2、在本段中,有三個修飾天氣的近義詞,找出來並辨析。

通過學生的辨析,導出濟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為與別的地方天氣進行對比,作者稱讚濟南是個寶地。

3、歸納品讀

讓學生速讀剩餘文段,歸納出所寫的主要內容山和水。

三、品文尋美

1、設置問題

(1)作者寫山景抓住什麼特徵來寫的?怎樣突出這個特點的?

(2)寫山的特點又是怎樣賦予其不同的.情態?

學生試着説出自己的見解,師酌情指導。

2、找一找

作品為了讓我們對濟南“温情”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揮想象寫處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語句,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説説喜歡的理由。

(可從修辭、詞語的運用、色彩等方面來説)

3、用類似的方法學習寫水的文段。

由學生自行得出濟南的冬天水色綠、清、亮的特點,同時品味學習寫景所運用的擬人和比喻的妙處。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學了《濟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們對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請你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一下家鄉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圖片,指導學生將本文所學的寫景方法即:詞語的準確運用,色彩的處理,還有比喻、擬人的妙用應用到習作當中,從而使自己筆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書設計

濟 山美 可愛、慈善、秀氣

南 無風

的 温晴 無重霧 對比 寶地

冬 無毒日

天 水美 綠、清、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理解這篇文章的文學知識,掌握這篇文章的生詞。

把課文讀好,對作者優美的風景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佈局、層次、有序”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學好“佈局、規劃、水平”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及內容:

新課程介紹:

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美麗的文章《春天》,感受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感受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可以説,一年中,有無數的事情值得稱讚。冬天,人們可能已經看到了白雪覆蓋的銀白色世界。那麼,你住的那個冬天呢?誰能説什麼?冬天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關於濟南的冬季風景,我們瞭解到老舍是在濟南過冬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在濟南學習冬天。(黑板:濟南的冬天)

2、新教授:

解決問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這是一篇抒情詩,描寫美麗的冬季景色,也是一篇優美的文章。作家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是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貧窮的`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任北京第十七國小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師。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白話寫作開始了。192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漢語講師,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他離開英國,回國。先後任齊魯大學、山東青島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他從事了抗日文學活動。1946年他去美國演講。1949年回國後,他擔任文化和教育委員會的成員國務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華文化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Association,北京人民委員和市文化聯合會主席。由於他的勤奮創作,解放後他寫了20多部戲劇,被譽為文藝界的勞動模範。1966年,他去世,享年67歲。

1930年前後,老舍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他對山東有着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老舍的妻子胡青説,老舍“常常懷念從結婚到抗日戰爭爆發在山東度過的歲月”。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全文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濟南的馬車”、“濟南的假洋葱車”、“濟南的洋葱”、“濟南的秋天”、“濟南的秋天”、“啟達校園”和第七部分為全文的結語。《啟達月刊》,第6卷第一期(1931年4月出版)。雖然這篇文章是摘錄,但它可以獨立編寫。

2、找出課文中的生詞,註釋和解釋它們,並學會使用它們。

聲音清晰:(天空)晴朗無雲。文清:這節課講的是天氣設備是極其晴朗、明亮和温和的。

舒適:安靜舒適。

皮膚:肌肉和皮膚。

令人驚訝的是:特別的,不尋常的。

高雅:高雅,小巧玲瓏。

藻類:生長在水中的藻類。

儲存:儲存。

説明:這一課是明亮和透明的。

空虛:美妙而無限。

藍色旺旺:它是明亮的藍色。

3、大聲朗讀課文,課後思考練習。

4、對課文的不理解提出質疑。

二世。進口

1、作家作品介紹。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是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貧窮的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任北京第十七國小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師。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白話寫作開始了。1924年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漢語講師,進行文學創作。他1929年離開英國回到中國。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

1、反覆朗讀,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

3、體會文章的修辭方法。

4、增強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真摯情感。

[學習重點]

學會多角度描繪景物,融情於景的寫法。

[學習難點]

如何多角度描繪景物。

[教學課時]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老舍的資料。

2、查找濟南及其山、水的有關資料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學生齊答:冬季)對!現在正是初冬時節。一提到冬季,同學們也許馬上會想到“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靚麗,也許會想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遼遠,更會想起“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在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沒有一個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給人一種温情脈脈的感覺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走進《濟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賞它那秀氣的山和澄綠的水吧!

[由生活常識導入話題,運用優美的語言,並輔之以切合時令特點的。詩句,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感受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二、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讓學生先介紹,最後屏幕顯示老舍的有關情況,讓一位學生朗讀)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等。

2、介紹濟南(讓學生介紹,互相補充之後,屏幕顯示老師準備的有關介紹濟南的文字及圖片資料,請學生集體讀一下)

(1)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紀的原始部落首領舜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城的歷史達4、5千年以上,這裏古蹟眾多,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是歷代文人墨客謳歌和推崇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在濟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名副其實的“小山”,連最高的千佛山,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舉泉名72個,大致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泉水千姿百態,蔚為壯觀,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濟南舊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處泉水匯成,湖面佔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劉風誥詠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幾幅陽光下及小雪後濟南山水的圖片。

[通過檢查預習,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字詞測評

課前大家已預習課文,下面我們檢查一下字詞掌握的情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髮髻澄清貯蓄水藻濟南着落暖和真得鑲

(2)、解釋詞語

響晴空靈奇蹟響亮安適澄清水墨畫慈善

三、指導朗讀

1、齊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初步體味感情。(配樂朗誦)

2、討論:本文該怎樣朗讀?

1)學生前後左右分組討論,教師巡迴指導,適時點撥。

2)學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師歸納:讀出喜愛的感情,語速較慢,語調柔和,語氣親切。

3、學生按這樣的要求自選一段最喜歡的內容自告奮勇朗讀,其他同學掌聲鼓勵。(配樂)

4、放音樂,聽名家師範朗讀,學生體會讀法。

四、整體感悟。

剛才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已經充分感受了全文,現在請同學思考:

1、濟南冬天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學生回答

明確:南冬天的特點是“温晴”,還了濟南冬天的山、水。

3、這天氣、山、水三者的關係是怎樣的?

(根據課文內容,教師稍作點撥引導。)

學生回答

歸納:因為有小山的包圍,所以才會有“温晴”的天氣;又因為有“温晴”的天氣,才會有小雪覆蓋的山景,河水才會冒點熱氣。所以,“温晴”是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濟南的山水都是圍繞這個特點來寫的。

五、齊誦全文,再次體味。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朗誦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這篇課文的朗誦方法,瞭解了大致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去品位、體悟“濟南的冬天”。

二、賞析課文

(一)教師帶領賞析第一部分內容

1、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濟南冬天是“温晴”的,分別提問:

①在哪裏提出這個特點的?

②這部分是怎樣寫“温晴”這個特點的?

③具體説説是怎麼對比的?

指名學生回答

明確:在第一小節提出,通過對比的形式提出這個特點的。

共用了三組對比,即

a、北平冬天幾乎天天颳風和濟南冬天沒有大風。

b、倫敦冬天多霧和濟南冬天響晴

c、熱帶毒日和濟南冬天的温晴

板書:總特點:温晴(寶地)——對比(突出特點)

2、延伸

作者用倫敦、北平、熱帶三個地方和濟南作對比,這和他的經歷有關。老舍25歲前一直在故鄉北京,1924年應邀去英國任教,倫敦生活了六年。在離英國土中又在地處熱帶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領教過北京風、倫敦霧、熱帶毒日的厲害,而一回國就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教,定居濟南,因而才會對濟南冬天的温晴格外深切。

(二)作者是如何具體描繪“冬天的濟南”的?

地形(小山、圍、圈兒、搖籃)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通過朗讀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情感基調。通過朗誦,小組討論的方式,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温晴”。

3.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習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討論法;教師導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是什麼樣的呢?老師聽到有的同學説時白雪皚皚、寒風呼嘯的。對啊,北方的冬天總是給人一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印象。但是有這樣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樣的,沒有呼嘯的寒風,沒有皚皚的白雪,那裏有着無限的温暖,同學們想知道這是哪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1.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速、感情等)。

2.學生了解文章大概內容。(明確:從課文中能夠感受到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體會作者所表達對的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再次讀課文,提問: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什麼?作者通過哪些景物呈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明確: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温晴”。作者通過對濟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寫來體現濟南冬天的特點。

2.作者是如何對冬天景物進行描寫的?

明確: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對濟南的小山進行了描寫“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在這句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作者將小山周圍的地理環境比喻成了“小搖籃”,將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護者”。通過比喻手法的運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寫,寫出了周圍的一圈小山特別可愛。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小雪”進行了描寫。“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作者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寫雪是“害羞的”並且“露出點粉色”,這些描寫都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第六自然段對濟南的水進行了描寫,冬天水不結冰,水裏的水藻在晴天的時候也越來越綠,因為這些水是不忍凍上的,況且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作者通過描寫使水富有了靈氣,通過描寫水藻及垂柳,進一步説明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3.作者通過對一系列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何種情感?

明確:作者通過運用比喻、擬人等一系列的修辭手法對景物進行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老舍先生剛從倫敦回到祖國,到了濟南,對濟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當你到一個新的地點後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請談談你的感受並寫下來。

2.老舍抓住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並且運用了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請同學們課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學會作者所運用的表現手法。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讓學生學會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以及所表達的情感。本堂課的教學,學生準確找出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課堂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儘可能地營造課堂氣氛。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達到了師生共建課堂的效果。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文中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具體活動的描寫技巧。

2、能力目標:

在閲讀中分析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和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反覆閲讀課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細緻觀察的態度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閲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審美情感──細緻觀察,熱愛自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曾經在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期間,他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分別是《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在《濟南的秋天》這篇文章裏他曾這樣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被稱為世界花園,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聞天下,作者卻説濟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讓作者如此不遺餘力的讚美它,熱愛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體味作者筆下如詩如畫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介紹文學常識:

多媒體展示作者情況: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説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文創作。作品有小説《駱駝祥子》,話劇《龍鬚溝》《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裏。

本文寫與1930到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

2、指點學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讀課文:

學生點評朗讀情況。

3、把握全文結構:

文章的第一段寫了什麼?

寫了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温晴。

作者是用什麼手法寫出的這一特點?具體是怎樣應用的?

對比手法。用北平對比濟南,突出無風聲的特點;用倫敦對比濟南,突出響晴的特點;用熱帶對比濟南,突出無毒日,温和的特點。

接下來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來描寫濟南冬天的呢?

濟南的山和濟南的水。

作者寫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別具有什麼特點呢?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適的特點;薄雪覆蓋下的山,小。太秀氣的特點;城外遠山,小水墨畫的特點。

濟南的水有哪些特點?

温,綠,清。

4、結合課文結構分析本文的寫景順序:

扣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由裏往外,由山到水描寫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過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然後扣緊“温晴”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全景,濟南冬天的山,濟南冬天的水。在寫山景時,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最後寫城外遠山,在對山山水水的描寫中充分體現了“温晴”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

1、賞析下面這段話: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寫山水之前,用擬人的手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的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總體的印象。文章緊扣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既表現濟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而且其中一睡一曬一醒更烘托出一種舒適温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2、體會文中這幾個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卧着點雪。

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具體可感,十分傳神的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着”。

3、章描寫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劃出你最喜愛的句子,並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下你喜愛它的原因。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4、出示課件,展示濟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圖片,並配以適當文字描述,引導學生立體體會濟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問題,學生回答:

1、給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寬敞()地毯()

狹窄()髻()水藻()

2、解釋加粗詞語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卧着點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氣。

五、小結本課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天氣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語言優美生動,準確傳神。

六、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用生動鮮活的語言描述今年濰坊的第一場雪。

【執教人反思】

這是一篇文筆優美動人,用詞精練準確的寫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因此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在一課時內完成,只能由教師來根據實際選擇側重點。這節課是從整體結構着眼,從體味語言的角度來賞析,這樣可以感受語言內容的精彩,還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語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這節課很好的體現了“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學習目標均達成,重點突出,各環節的設計比較合理。

導入部分,意在提起學生的好奇心,設置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通過描繪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學生興趣,究竟濟南這樣一個老城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能夠如此吸引作者。

主體部分,有兩個重點,難點。一是對課文結構的把握。教師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同時把握課文結構,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提煉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由裏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寫景順序。二是對課文語言的品味賞析。這裏先由老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分析作者語言的生動準確。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教師的引導學會如何品位作者語言。然後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劃出喜歡的句子並賞析,教師給予恰當的點評,通過學生的自我賞析及教師點評的使所有學生都能體會文章語言之美,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又深入體會分析了文章語言。在這裏,比較重要的是教師的點評,必須能夠對學生的賞析予以概括評價,同時也要向學生展示該段語言的內藴,教師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及應變能力。我覺得,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這節課,課堂氣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以及恰當的語調,為學生營造一種優美温暖的氛圍,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體味課文,真正有所收穫。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走形式,學生便展示給我們精彩的回答,並得到熱烈的掌聲,整節課效率較高。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教師創設的課堂氛圍雖然優美舒緩,但缺乏課堂高潮,如果能夠使學生的情緒更高的調動起來,再活躍一些會更好。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4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文題)説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藴其間的濃郁情致,給出一個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説: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説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户户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湧出,噴湧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台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倫敦(dūn)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髮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設若:假若。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閲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着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温晴”。

(2)寫“温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温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温”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4.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悦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閲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A.朦朧B.淡雅C.古樸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B.綠C.清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温晴的氣候特點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遊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參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的奉獻精神

七、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於先生樸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閲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

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

2.“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着熱愛,這裏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

5.“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温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敍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悦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温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於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説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閲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説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四、課堂練習(分發打印好的講義資料)

閲讀《清泉贊》,完成下列題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見過從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綠草旁邊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沒有注意到,當它還是涓涓細流的`時候,就表現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們為了攔一窪泉水,曾特意挖了一個小潭,潭口圍着石塊,潭邊長上青草,還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野花。對於剛剛冒出地面的泉水來説,這未嘗不是一個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蠻可以在這裏留連()徉,直到春花凋謝、秋草枯黃,讓這些東西沉落潭底,變成()滓,連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塊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個轉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號裏給加“△”的字注音。

2.請將“吸引”“挽留”“阻攔”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畫線部分中的“這裏”是指____________;“這些東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運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辭方法,它在表達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頌了一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這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什麼?讚頌了它怎樣的性格?你從中產生了怎樣的聯想?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攔吸引

3.小潭潭邊的青草、鮮花

4.擬人生動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為泉水具有倔強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遠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強、進取;聯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強進取的普通人。

五、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藴的“温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佈置作業

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徵,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濟南的冬天》把濟南比作“山水如畫”“藍水晶”,這些比喻既優美又易於理解。結尾處又把濟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似乎既不優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換個比喻?換什麼比喻好呢?

2.參觀山水畫展,聯繫課文描繪的圖景,培養觀察、欣賞能力。也可以自己選定一篇,抓住特點,寓情於景,發揮想像力,寫一片斷。組織學生在班裏交流,搞一次畫作欣賞的主題活動。

3.開放探究

閲讀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問題。

冬天

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氲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説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裏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説:“我們要遊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罷。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着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説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伕問要不要上淨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裏,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唸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着信,P君聽説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税局裏收特税了,以後便沒有消息。

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説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户裏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説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説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麼事情寫冬天的?

(2)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你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從原文中找出至少三個句子)

(3)為什麼不説豆腐煮在鍋裏,而要説“養”在鍋裏?

(4)“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①“我們都喜歡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②作者連用兩個“等着”,這在表達上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5)作者為了突出表現文章的主旨而在選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請就此作一點分析。

參考答案:

(1)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着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遊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親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鍋裏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種食品。“養”在鍋裏的豆腐則是“活”的,是一種有生命的、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生物

(4)①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

②能充分表現“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選取與冬天的寒冷形成強烈反差的熱鬧、温馨的幾件事,來描寫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談《濟南的冬天》的美學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藴含着豐富的美學教育因素,教學中亦存在可貴的美學教育價值。

人們常將優秀的散文家譽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這樣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這條主線,緊扣着“山”和“水”,為我們鋪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筆畫。第一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三幅優美的畫面,將濟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彙集為一體,讓我們通過語言的啟示,看到一幅濟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畫面,那簡直就是一幅中國的“小水墨畫”,真是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從而使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美獲得充分交流,使人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得到精神愉悦,這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美學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美的呢?我認為作者始終把握住人與自然這個鏈條,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加以突出表現;精心設計景物的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使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畫面無論從意境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作者都為我們藝術地再現了“濟南的冬天”的特徵,它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因此使《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美的散文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不難看出,作者能使《濟南的冬天》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學觀點貫穿於其中,形成三幅優美的圖畫,作者把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認識,通過聲、色、光、態,逐層深入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對美的讚頌與謳歌,給讀者以審美愉悦和思想啟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薰陶。

作者正是運用了這語言的啟示性,喚起讀者自覺地去認識,並認可這裏的風景是美的,體會作者描繪抒發美的過程,感受到其中的美,這種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為一名教師,恰當地理解作者意圖,把握作品中的美學教育因素,然後去指導學生潛心閲讀此文,將是學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薰陶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寓素質教育於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揮其美學教育價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語言的啟示性。生動的語言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的頭腦中產生具有光色態的具體形象,這就是語言的啟示性。《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其次還要教會學生審美。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從感知開始。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教會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善於從語言入手,通過視覺,感覺對文章中色彩、音韻、節奏、結構等形式因素產生了敏鋭的感知,對文章中美的諸因素,能夠直接地把握和領悟。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不斷地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閲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感知並捕捉生活的美。

課文課教“活”,教“實”,教“美”,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學教育價值。

(選自《中國語文教師優秀論文集成》,有刪節,作者:朱麗芝)

二、閲讀知識推介

關於略讀

大略地讀,大概地讀,又稱作粗讀。一般情況下,看新聞報道,看小説雜誌都採用略讀。略讀的特點是閲讀速度較快,全面瞭解不遺漏,但不做細緻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內容。

關於跳讀

跳躍式的閲讀。不是從頭到尾把每個字都看到,而是選取着讀。跳讀通常適用兩種情況:一是簡單地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如看小説,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擺脱危險,是否實現了理想等;一種是為了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讀時只關心有沒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現,其他內容可以忽略過去。使用跳讀法的人,閲讀能力要強,能夠溝通各種句式,聯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讀不同於精讀的地方,在於閲讀要求比較低,一般地瞭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內容就行了。同時略讀又不同於跳躍式的閲讀、搜索式的閲讀和有重點的閲讀,略讀是從頭到尾不遺漏地閲讀。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

結構

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襯托濟南的“暖”;以倫敦的暗,襯托濟南的“亮”;以熱帶地方的“熱”;襯托濟南的“温”。將濟南的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特徵,勾勒出來。

第二部分: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遠山,“空靈”水晶圖。寫陽光下濟南的全景。

中心

表達了作者對温情的濟南的冬天的喜愛與讚美,寄予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寫作特點

抓住景色特點描寫。

按順序、佈局、謀篇層次井然。

比喻、擬人

情景交融

問題

1和2 5段什麼關係?

答:總分關係

找出第二段的過渡句,作用?

答:“設若 出奇”作用:承上啟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

第1段的作用?

答:點明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總領下文,“温晴”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第5段“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作用?

答:最後的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總的觀感,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點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陽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各有什麼特點?

答:陽光普照下的山:可愛,充滿温晴,温暖。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媚秀氣城外遠山:素淡雅緻

濟南冬天的水:温暖,多情,澄清。

第3段、第5段按什麼順序寫?

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間順序。

寫綠萍、綠水藻、垂柳對寫水有什麼作用?

答:襯托了水的温暖、多情、澄清。

寫空中、半空中、天上對寫水有什麼作用?

答:突出其清亮的特點,襯托了水的清澈。

對比:

北平的冬天風多,濟南沒有風聲;倫敦冬天多霧,濟南冬天響晴;熱帶日光毒,響亮的天氣,濟南冬天温晴突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修辭: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擬人,“睡着”“喚醒”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小山的充滿温晴、可愛、温暖。

(3)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擬人。

(4)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日本看護婦。

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繪出樹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賦予樹林以温晴的特點。

(5)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擬人,作用:“鑲”字將“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銀邊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

(6)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擬人、比喻,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山坡上斑駁美麗的景色。

(7)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擬人,作用:形象的寫出了夕陽照在薄雪之上絢麗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嬌美的神態和秀麗的景色。

(8)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擬人。

(10)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擬人,作用:“卧”字用來寫山莊,寫雪,寫他們的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11)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比喻。

(12)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擬人。

(13)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擬人,作用:“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寫出了水的多情,而這樣寫的目的,更是為了寫“綠”,寫“綠的精神”的珍貴、可愛、美麗。

(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作用:寫出了天空的純淨、蔚藍,襯托出了水澄清的特點。

11、“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繪出樹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賦予樹林以温晴的'特點。第2句:擬人,描繪出夕陽照在薄雪之上絢麗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嬌美的情態和秀麗的景色。

1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雪後山景的?請找出標誌方位的詞語。

答:按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妙處是什麼?

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點綴得更加秀美。

14、“那些小山太秀氣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含有對濟南小山的熱愛、讚美之情。

15、《春》和《濟南的冬天》你喜歡哪一篇?請説出理由來

答:答案不求統一,舉例:喜歡《春》因為首先其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從幾方面細細描繪,最後又總寫,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其次,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將難寫的春寫得神韻透徹。

16、課文第1段中説“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可否改為“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的”?

答:不能改,因為原句表明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但並非沒有風,符合實際情況。改後就成了沒有風了,不符和客觀事實,所以不能該。

17、課文主要抓住濟南的冬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答:温晴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徵。

18、聯繫全文説“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中“這”指代什麼?這句話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指的是上文所寫到的濟南的山、水等景物,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

19、比較下面一組句子的表達效果。

(1)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2)那水呢,不但不結冰,還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答:(1)句運用“反倒”一詞表明濟南的水與眾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中的“還”字則顯的太過普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