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9.2K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連除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學會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敍述思維過程.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認識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除應用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激疑誘趣.

1.出示【圖片“參觀農業展覽”】

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變複習題的一個條件和問題後,出示例2.

例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教師提問:例題與複習題在條件和問題上有什麼變化?

教師導入:已知條件和問題發生了變化,還能用原來的方法解答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識.(板書:應用題)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索.

1.學習兩種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1)自由提問,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你想到了什麼?有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教師可以進行簡記:

①這道題已知什麼條件,要求什麼問題?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組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什麼?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彙報結果,共同探索.

①教師提問:誰能回答第①個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線段圖

②教師提問:誰能解決第②個問題?

結合學生討論,教學兩種解法,並列出綜合算式.

第一種解法:要求每組有多少人?必須先求出每隊多少人?(藉助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已知條件中告訴我們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隊,求每隊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知道每隊45人,又知道每隊分3組,就能求出每組有多少人?[

板書:

每隊多少人? 綜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種解法:(藉助線段圖)要想求每組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一共多少組?知道每隊分3組,分成2隊,就是求2個3是多少?用乘法計算.6組對應90人,要求出每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書:

一共多少組? 綜合算式: 90÷(2×3)

3×2=6(組) =90÷6

每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教師提問:觀察兩種解法在思路上有什麼異同?

引導學生説出:相同點是所求的問題一樣.不同點是先求的不一樣,第一種解法先求的是每組多少人,第二種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樣.

3.引發思考,掌握檢驗方法.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兩種解法可以互相檢驗,除了這種方法外,還可以怎麼檢驗應用題?(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髮現:把已經計算出的結果作為已知條件,進行逆運算,如果最後算出的結果與題目的已知條件相同,説明解答正確.

15×3×2

=45×2

=90(人)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學習了表內除法後對除法學習的進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對除法意義的又一次認知,同時是今後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安排觀察和操作活動內容,在實際的操作中感受有餘數除法的實際含義,餘數的產生是實際需要的,他與所分物體的多少和分成幾份有重要的關係。

學情分析

1、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提問題,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這節教材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能整除的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可以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使學生接受新的知識。

3、學生學習的困難在於他們對餘數的現實有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對餘數產生的意義缺少深刻的數學思考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着重從現實的情景中,把有餘數的這一數學現象剝離出來,結合現實背景來具體思考餘數產生的意義以及和除法之間各部分的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認識餘數,知道餘數的含義。

②.在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掌握有餘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③掌握試商的方法,懂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有餘數除法產生的實際背景,明白餘數的意義並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以及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説出理由。)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4

一、設計內容

蘇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第三冊教材第102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經歷從複雜的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態度,並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1、整體感知畫面。

出示田園風光圖。

提問:這幅圖的是什麼地方的情景?畫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認為畫面可以分成哪幾個場景?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小組代表彙報:有蘋果園、養蜂場、養兔場、養豬場、耕地和學生過河6個場景。

提問:你看到圖中的方向標了嗎?根據方向標你能説出6個場景的位置關係嗎?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內彙報。

提問:如果把田園分成兩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説一説田園的西半部分和東半部分各有什麼關係嗎?

指名回答。

2、分塊解決問題。

(1)蘋果園。

提問:觀察蘋果園的畫面和文字,説一説你瞭解到了什麼信息。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問題嗎?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説説解題的方法。

提問:根據蘋果園每行有8棵蘋果樹這一事實,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一人提問題,全班學生解答。

(2)養蜂場

談話:在離蘋果園不遠的地方,蜜蜂們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從圖上看出什麼?小蘑菇提出了什麼問題?你會解答嗎?

人人在小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

談話:根據從圖上看到的蜂箱,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讓同組的學生列式解答。

(3)養兔場

談話:美麗的田園裏生活着很多可愛的兔子,你從圖上看到養了哪些兔子?

小組內合作交流,提出並解決問題,看哪一組提出並解決的問題多。

小組代表在班內彙報提出的問題,其他組的學生回答如何解決。

(4)養豬場

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場景,提問:從養豬場的場景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一人提問題,本組內其他學生回答。

小組代表説出本組計算的結果,指定其他組的.學生説説是怎樣計算的。

(5)耕地

提問:觀察耕地圖,説説小蘑菇提出了什麼問題。

在小組內討論這個問題如何解答。例如,學生可以這樣想:耕一塊地用了8分鐘,耕7塊地用了56分鐘,56分鐘不滿一小時,所以1小時能把7塊地耕完。

向本班彙報本組的解決方法。

(6)學生過河

談話:觀察圖畫,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在小組內交流。

猜一猜: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

在小組內説一説要幾次才能全部過河,要説出是怎樣想的。

你能説一説怎樣乘坐最合適嗎?讓學生各抒己見,也可用圖表示。

3、總結。

(1)提問:你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嗎?讓學生聯繫學過的知識思考。

(2)講述:同學們在遊覽田園風光中,解決了很多的實際問題,以後只要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後反思

這節課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綜合運用了多方面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今後能解決實際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兩端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的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

學情分析

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綠化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理解在線段上植樹(兩端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關係。

2、利用線段圖理解“棵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中,學會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題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並理解“點數=間隔數+1”。

[教學難點]:掌握用線段圖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聽唱歌曲《春天在哪裏》,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較兩組圖片的不同,讓學生説出植樹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的植樹問題。

二、探究新知

(展示題目)

(一)寶塔山下有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都栽,可以怎樣植?用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小組討論)、

1、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教師巡視指導。

2、指名回答。

3、教師把學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導總結:

5、生:手指線段圖

師:在線段圖上,點數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生:點數=間隔數+1

6、師:總長與間距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等量關係呢?

生:總長=間距×間隔數

7、嘗試應用:

三、鞏固新知

四、小結本節內容

五、教學作業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充分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安排的。其推導方法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有相通之處。同時本課也是學習梯形、組合圖形面積的基礎,在實際生活中這部分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所以本課內容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之上才能學好本課,讓學生動手操作去探索數學的奧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空間觀念。使學生知道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積時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同時使他們獲得積極、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你還能記住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嗎?(S=a×b)那麼,這個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

2、同學們,請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紅領巾,知道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嗎?(三角形)如果叫你們裁一條紅領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嗎?(求三角形面積)。要想知道這條紅領巾的面積時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 講授新課

1、上節課,我們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時,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方法形或正方形來研究的。今天,我們能不能將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

2、提問: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類可以分為幾類?分別是?

(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我為大家準備了這些三角形,請你們自己試圖去拼一拼,看你能發現什麼?

4、拼圖推導公式,按三角形類別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⑴、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

提問: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麼圖形?你發現了什麼?

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當於三角形面積的2倍,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師把圖形貼在黑板上,再請説推導過程,並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積= 底 × 高÷2

⑵、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⑶、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5、小結:我們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利用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

板書:s=ah÷2

三、鞏固練習

5、練習:出示教材第85頁的例2,請學生獨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85頁的“做一做”及第86頁的練習十六的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探索了那些知識?學到了些什麼?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利用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從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除以2。 這種“轉化”的數學方法是數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學們今後能應用這一數學方法探究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五、思維拓展

教材第87頁第6題。

六、佈置作業

教材第87頁第3題。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加強四則運算的口算練習。

2、掌握算24點的基本方法

3、會算24點,能用不同的方法算24點。

4、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難點: 用四張牌算24點

教學準備:每人A—9的撲克牌,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今天數學課小朋友們都帶來了什麼?

生:撲克牌。

師:別小看這樣的一副牌,它裏面可有很多的小祕密呢?你們想知道嗎?

課件演示,介紹牌的知識:一副牌有54張,大王代表太陽,小王代表月亮,其餘52張代表一年中的52個星期。有四種花色,紅桃、方塊、梅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着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各有13張牌,表示每個季節有13個星期。把J、Q、K當作11、12、13點,大王、小王為半點,一副撲克牌的總點數恰好是365點。若把大小王各算為1點,共366點。

【説明: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和熟悉的撲克牌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介紹撲克牌與時間相關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二. 揭示課題

師:你們玩過牌嗎?用牌玩過哪些遊戲呢?

師:你們用牌會玩這麼多遊戲。剛剛聽到有位小朋友説牌可以用來算24點,你知道算24點是怎麼玩的嗎?【點擊課件】

師:哦,我們在玩算24點時,把A看作1,利用幾張牌,用+-×÷使其結果為24,每張牌只可用一次。今天我們就用九張牌來玩個益智遊戲——算24點。(板書課題:算24點)

師:想玩好算24點,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我們先來玩一個小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對對碰!

(二)遊戲活動

1、遊戲一:幸運對對碰(2個數算24點)

師:遊戲規則是:我出一張牌,你用你手中的一張牌和我碰,碰成24。準備好了麼?

(點擊課件:閃現對對碰頁面)

1. 三八二十四(點擊課件:出現撲克牌8)

師:我出8,你能從你的手中拿一張牌和我碰成24嗎?(手舉8)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手舉3)

師:你怎麼想得這麼快?適時板書:三八二十四

師:真聰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訣來算。

師:我還出8,你能拿兩張牌跟我碰成24嗎?

生:(1,3)(3,6)(1,2)……生説師板書。

師:你是怎麼想到這兩張牌的?

師(引導觀察板書):我們來看這幾位同學的第二步,都是3×8=24,第一步呢?都是先用兩張牌湊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訣碰成24的。

(如果還有學生舉手,請他們與同桌説説。)

2. 四六二十四

師: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出一張牌,讓全班同學也只出一張牌就能跟你碰成24?

生:我出4。

師:誰拿牌跟他碰?(6)

師:小腦筋轉得真快!你怎麼想到出6的?生答師板書:四六二十四

師:拿兩張牌跟他碰,你會嗎?師有選擇的板書。

3. 師(引導觀察板書):我們剛剛都是先湊成幾來和4碰的?再利用四六二十四的口訣碰成24。

【説明:設計這一環節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想口訣從牌中尋找能算出24點的裏找能算出24點的算式,為後面三、四個數算24點做好基礎工作。】

2、遊戲二:幸運湊湊碰(3個數算24點)

師:如果我出9呢?你能用一張牌碰出24嗎?兩張行不行?

師:大家猜得很快。現在給你三張牌,你們能把牌上的數字加減乘除,算出結果是24嗎

【點擊課件:閃現3張牌的題目】

1. 師:你能用這3張牌算出24點嗎?【課件出示:】

(2,3,4) (7,6,3) (9,8,3) (3,5,9)

①2×3=6,6×4=24 7-3=4 9÷3=3 3×5=15

②2×4=8,3×8=24 4×6=24 3×8=24 15+9=24

③3×4=12,12×2=24

讓學生邊算24邊尋找算24點的祕訣。

師:你們的計算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們發現什麼訣竅沒有?

學生分組討論、彙報。

師:多數可以湊3和8,4和6,應用口訣進行計算,不能應用口訣的再想辦法進行加、減、乘、除混合算。

【説明:在活動過程中,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注意引導學生探究遊戲活動的方法和操作步驟。讓他“玩”有組織,“玩”有目的,“玩”有方法,“玩”有收穫。 ]

3、遊戲三——幸運比比拼 (4個數算24點 )

【課件出示:】(1,2,5,8)

師:先獨立想一想,想好了可以在小組裏交流,看哪一個四人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學生活動。

彙報板書。

師:看來用4張牌算24點也難不倒你們。老師這裏還有幾道題,你們想試試嗎?

好,請拿出紙和筆,老師出題,你們把方法寫在本子上。開始!

(4,6,7,8)(2,6,7,9)(2,3,4,5)(5,6,5,3)

學生寫完後,逐題彙報 。

與三個數算24點比較,小組討論、交流。

師小結:剛才大家都開動腦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4,下面我們來分組比賽,好嗎?

【説明:通過分析比較學生,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內在聯繫:三個數算24點和四個數算24點方法相同,只是後者算法更多樣些。】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的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使學生能使用包括“正“字在內的各種方法統計數據,並填寫統計表與統計圖。

4.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習重難點:

1.學會用合適的方法統計,認識統計表、統計圖,並根據認識統計表、統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記錄

學習準備:

教師:彩色水果貼圖和頭飾(蘋果、西瓜、香蕉、草莓),

學生:統計紙一張,統計圖兩張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1.聊天

師:老師想知道大家喜歡吃什麼水果

我這裏有四種水果(蘋果、西瓜、草莓、香蕉)貼到黑板上

你最喜歡吃什麼?

生1:蘋果;生2:香蕉。

師:誰最喜歡吃蘋果?(蘋果的頭飾)。

師:誰最喜歡吃西瓜?(西瓜的.頭飾)

草莓、香蕉?

2.站隊

下面你喜歡吃什麼水果就悄悄到對應小朋友的後面安靜站好。

3.數一數,比一比

請最前面的小朋友數一數你這一隊喜歡吃這種水果的多少人?

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多啊?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數最少?

4.總結揭題

師:剛才我們進行的這個活動,就是統計,今天我們來學習統計。

板書課題:統計。

二、新知探索

1.討論統計方法

師:李老師還統計了一年級一班小朋友喜歡吃水果的情況,想不想知道?

師:一起來看一下(一個人一個人的快速出現,如:小明蘋果)

師:記住了嗎?

喜歡吃蘋果的有幾人?

師:那你能想個辦法記下來嗎?

師:小組討論,教師指導。

生:彙報確定:

用一個對號、畫圈、三角等符號代表一個人的喜好,出現一個快速畫一個符號,就能記下來。

師:請同位合作,一人看一人記,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在這張紙上記錄下來,現在討論一下,兩人誰看誰記,並選擇你們喜歡的方法。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P2~3位置

教學要求:

1、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及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數對確定位置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複習鋪墊

我們在前幾年的課程中多次學習了位置與方向,説一説我們以前是怎樣確定位置的。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置,看一看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確定位置。

2、教學例1。

(1)出示P2例1,觀察主題圖。

(2)問:教師是怎麼知道確定張亮的位置的'?

(3)介紹操作枱的情況。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第幾列是從左往右數,第幾行是從前往後數。這是一種約定。

(4)你能指出哪個是張亮同學嗎?

(5)説一説其他同學的位置。

(6)張亮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出來。

張亮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

(2,3)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麼含義?

(7)小結:可以用有順序的兩個數組成數對錶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用括號把列數和行括起來,並在列數和行數之間寫個逗號,把兩個數隔開。

(8)試一試:用數對錶示出其他同學的位置。

(9)張亮的位置用(3,2)表示可以嗎?

注意:用數對錶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3、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説一説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P3例2

(1)觀察動物園示意圖,這幅圖和以前見過的示意圖有什麼不同?

①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只反映各場館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內容。

②表示各場館位置的那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和橫線的交點上。

③方格紙的豎線(橫線)從左到右(右到左)依次標註了0,1,2。

(2)找一找動物園大門的位置,可以用數對怎樣表示出大門的位置?

(3)説出熊貓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4)比較大象館和海洋館的數對,第2個數都是4,説明什麼?

如果兩個數對中的第1個數相同,説明這兩個場館的位置有什麼特點?

如果用(X,4)表示某場館的位置,能確定在哪裏嗎?

(5)在圖中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4練習一第2題。

四、分課小結,提高認識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怎樣用數對錶示位置?應該注意些什麼?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4練習一第1題。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1.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主要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並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豐富練習方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繫。

2.分數乘法既是本單元的基礎也是分數除法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所學內容非常重要。

學情分析

1.由於分數乘法的計算過程要比整數乘法的極端過程複雜,因此學生對於這方面知識的學習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習這方面知識的保證。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國小學生現在的認知基礎還是以整數乘法為主,他們習慣於學習整數乘法方面的知識和解題方法與思路。因此學習本節課內容主要從整數入手,逐漸加強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認識。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在剛開始學分數乘法時可能有時想不到先約分,後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複習題。

(1)列式計算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8個6是多少?

(2)計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樣表示?

2.引出課題。

20(5)+20(5)+20(5)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麼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授

1、利用 20(5)+20(5)+20(5) 教學分數乘法。

(1) 這道加法算式中,加數各是多少?(都是20(5))

(2)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怎麼列式?(乘法,20(5)×3)

2、出示例1,畫出線段圖,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麼“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是多少?(列式:11(2)×3 = )

3、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練習: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教學例2

(1)出示8(3)×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麼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後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説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2、“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説説解題思路,討論先算什麼可以使計算簡便。如果用連乘算式,要提醒學生先約分再計算。)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切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書店買過書呢?老師我最喜歡看去書店買書了,因為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書本任你挑選。現在,比如老師想再去書店買幾本書,分別是數學家的故事和童話選,單價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據這兩本書的價錢你們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生1:數學家的故事和童話選一共需要多少錢?

生2: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多多少錢?

師:非常好!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6.45?+4.29

師:第二個問題,誰來?

生:6.45?-4.29

師: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於幾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數加減法.

師:這兩道算式你們會算嗎?請同學們拿出草稿紙來列豎式算一算吧!師:同學們,你們算好了嗎?來看看黑板上這兩位同學做的,(念一下豎式)你們同意嗎?

師:(指着豎式)像這樣一位對着一位減,你們覺得陌生嗎?那這樣列豎式以前我們在哪見過

生:在計算整數加減法時用過.

師:是呀,那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在計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生:相同數位對齊.

師:是的,瞧,我們來看看小數加減法,你發現了什麼?

生:小數點對齊.

師:小數點對齊,也就確保了相同數位對齊.太棒了!你們已經找到了小數加減法最關鍵的地方.

二、探究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看到同學們這麼愛動腦筋,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些禮物,瞧

數學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童話故事:4.25

問:你們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道數學問題並列式解決嗎?能嗎?拿出草稿本來提出自己的問題並列式解決。

師:怎麼樣,同學們都寫好了嗎?老師收了幾位同學做的題,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兩位同學都提了水彩筆比跳繩貴多少元?

8.3-6.45,誰做對了,你們同意第幾種?

8.30 8.3

-6.45 6.45

1.85 1.95

生:第一種。

師:那為什麼是這樣做的,你有想法嗎?

生:8.3中有隱形的“0”

師:想一想,為什麼我們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師:對,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那誰來説一説第二種哪錯了?

生:0-5忘了退位減.

師:好了,雖然這位同學出錯,但給了我們很重要的提示.

師:剛才這個問題提得真好,讓我們有了新的收穫,還有同學提出不同的問題,咱們來看看.

如:6.45+4.25=10.70(元)

師:仔細看看這道題的得數是10.70,你們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生:得數上,小數的末尾出現了“0”

師:那你知道結果可以怎樣寫?

生:10.7

師:為什麼?

生:小數的性質.

師:以後,當計算小數加減法,如果小數的末尾是0,我們要對結果進行,去掉0,在把化簡結果寫在橫式裏,這也是我們數學簡潔美的體現.

師:老師這再列出兩個式子。.

9.6+60.4=70.0(元)

師:你們對它有什麼建議嗎?

生:得數可以寫成70.

師:對,最後的得數能化簡的就要化簡.

師:大家再瞧:9.6-7.53=2.07(元)這個得數上也有0,能去掉嗎?

生:不能.

師:為什麼?(它起到佔位的作用)

師:剛才我們做了這麼多的小數加減法都從哪一位算起?

生:從低位算起.

師:其實這小數加減法的算法和什麼算法相同?

生:和整數加減法相同.

師:那它們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生:得數要點上小數點.

師:嗯,説得太好了,這確實是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最大的不同之處。

師:誰來説一説在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同桌間相互討論.

生:...

三、練習鞏固

師: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做一下書本72頁的做一做的第一題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們,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麼?要注意什麼?(小數的加減法,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數位要對齊,小數的得數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業

國小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12

教學時間

1課時(40分鐘)

學情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會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課也通過學生拼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來觀察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係,進而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學生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也比較容易。因此,本節課應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小組合作共同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實驗---發現----驗證” 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2.通過學生親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掌握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

三、知識與技能

1.經歷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理解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應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自主探究,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並理解長方形所含的平方釐米數正好等於長方形長所含的釐米數與寬所含的釐米數的乘積。

教學資源

(1)教學課件(2)每人15個邊長1釐米的卡片、每2人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卡片。(3)每4人一張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