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學習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數學上冊第56-57頁 例1 例2

學習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4)通過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探索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圓的特徵,會使用圓規畫圓。

難點:會使用圓規畫圓。

學習過程

一激趣定標

(一)複習導入

在數學王國裏,住着許許多多的平面圖形。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投影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今天,老師就再次帶領大家走入我們的平面圖形世界,並認識一個新的朋友-圓。

(二)板書課題

圓的認識

(三)出示學習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裏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

1.找圓

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形的?

2.感受圓的曲線特性

(課件出示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觀察,比較圓和其他平面圖形的`異同點。

3.用物體畫圓

利用含圓的小物體在之上畫圓,並用剪刀剪下來。

活動(二)

1.認識圓的特徵

(1)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A.認識圓心

a.( 將剪好的圓,對摺,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摺,再打開)

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b.小結圓心的概念

B.認識直徑

a.( 用彩色筆將其中一條摺痕描出來)

讓學生觀察所描出來的線段,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b.小結直徑的概念

C.認識半徑

(在圓上任取一點,並與圓心連接)

教師介紹半徑,並讓學生在圓紙片上畫出一條半徑。

(2)認識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小組討論:在同一圓內,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A.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B.反饋交流結果,並歸納總結。

活動(三)

1.用圓規畫圓

(1)師介紹圓規並示範畫圓。

(2)學生嘗試畫圓。

(3)交流畫圓的方法和經驗。

(4)思考:圓的位置由什麼確定?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

2.適時點撥

(1)圓心的概念:將圓反覆對摺,所有摺痕相交於圓中心的一 點,這一點叫做圓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半徑的概念: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

(3)直徑的概念: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

(4)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係: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都相等.

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都相等。

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為:d=2r或r=d÷2(同一個圓內)

(5)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把圓規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即半徑),

把有針腳的一腳固定在圓心上,把裝有鉛筆芯的一

腳旋轉一週,就能畫出一個圓。

(定點,定長,旋轉一週)

四、測評訓練

1.填一填。

(1)圓中心的一點叫做(),用字母( )表示,

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 )。

(2)()叫做半徑,用字母()表示。

(3)()叫做直徑,用字母()表示。

(4)在一個圓裏,有()條半徑、有( )條直徑。

(5)()確定圓的位置,( )確定圓的大小。

2.畫一畫.。

分別用圓規畫出半徑為2釐米,4釐米的圓。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把你的收穫和同學説一説,好嗎?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整理與複習綜合與實踐第二課時《北京五日遊》,107—108頁。

二、設計理念

《課標(xxxx版)》提出:“要鼓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綜合與實踐’的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展現思考過程、交流收穫體會、激發創造潛能。”“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問題的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本節課的設計依據這一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中應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重在實踐,重在綜合”是新課標對綜合實踐課的要求。在本課中,我引導學生採取獨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定旅遊計劃的實踐過程,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應用所學的乘除法、百分數等數學知識來解決旅遊中有關的實際問題,並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好的方案和策略。

2、過程與方法:在比較、分析、觀察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決策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品質;在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行程表的設計和費用的合理預算。

教學難點:行程表的設計。

五、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大多都有外出旅遊的經歷,且積累了有關旅遊的活動經驗。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百分數等相關知識,能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他們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表達能力及較好的注意力,會獨立思考,能體會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並熱衷於參加富有挑戰性的活動。由於他們的活動經驗有限,要設計經濟、合理、方便、可行的旅行計劃是本節課的難點。這就需要老師及時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討論設計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旅行計劃。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預學單、學習單(行程規劃表、經費預算表)、PPT課件、景點卡片、筆記本電腦

(2)學生準備:預學單、學習單(北京五日遊行程表、北京五日遊經費預算表)

七、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幾天老師收到了一份與你們有關的海報,咱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向國小畢業生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的活動海報)

你從中瞭解到什麼?

預設:在向國小畢業生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

預設:這個旅行計劃要經濟、可行、方便、合理,設計者可根據自己一家三口的情況來進行經費預算。

預設:這次活動設置特等獎一名,可以免費參加北京五日遊

同學們,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你們願意來試一試嗎?

預設:願意

咱們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設計《北京五日遊》的旅行計劃吧! 板書課題:北京五日遊

[設計意圖:以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快的投入課堂學習中。]

(二)合作探究,設計行程

1、設計行程表

(1)、這裏的“五日遊”是什麼意思?我們第幾天去?

能提前一天去嗎?第幾天回來?能推遲一天回來麼?

這五天就是我們遊玩的什麼呀?

預設:時間或日期(板書:日期)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串,讓學生理解五日遊的意思,明確學習要求】

(2)那設計一份北京五日遊的旅行計劃要考慮哪些內容呢?

預設:交通工具(板書: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包含哪些方面呢?

預設:市內交通、往返交通(板書:市內、往返)

還有其他要考慮的內容麼?

預設:住宿 (板書:住宿)

預設:購物、吃小吃

這些我們把它放到其它這一欄(板書:其它)

預設:景點

對,我們去哪些景點,乘坐什麼時候的往返交通工具都是我們的行程。(板書:行程)

好了,我們的行程表就設計好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考慮旅行計劃的內容,並將旅行計劃的內容設計成表格,為下面設計旅行計劃做鋪墊。】

分析、處理信息、設計指導

課前,同學們調查收集了北京旅遊的相關信息(指着白板上的信息),誰願意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彙報宜昌到北京的往返交通工具火車,高鐵、飛機,及每種交通工具的優點與不足。

師:比較這三種交通工具,你發現了什麼?(出示有關三種交通工具相關信息的網頁截圖)

預設:高鐵票比火車票貴,但它比火車節省時間,高鐵比飛機票的價格便宜,但沒有飛機節省時間

師:是呀,高鐵比飛機省錢,比火車省時,非常的經濟(板書:經濟)

師:火車和高鐵有很多趟,都可行嗎?這是今天早上查到的實時售票情況,你有什麼發現?(出示12306購票頁面)

預設:我發現,目前只有G556、G516、T50顯示有票,其他的都買不到票了。

師:對,我們在考慮往返交通時,除了要考慮經濟外,還要考慮是否能買到票,也就是方案是否可行(板書:可行)

其實,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飛機也是可行的那麼,第一天我們可以乘坐G556(8:20—16:46)或者CN7110(11:35—13:45)到北京。(板書:乘坐G556(8:20—16:46)或者CN7110(11:35—13:45))

至於乘坐什麼時候的交通工具回家,同學們可以從經濟、可行的角度考慮,並將你們的選擇填寫在行程欄中

預設二:彙報住宿、購物及飲食、市內交通、景點的相關信息

剛剛同學們分享了這麼多信息,接下來,我們就根據這些信息來填寫行程表吧!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彙報調查的信息,並對調查的信息進行篩選,旨在提高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通過這一環節做好設計前的指導。】

填寫行程表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北京五日遊行程表》,如果有需要,同學們可以藉助教室裏的筆記本電腦上網查閲資料。同學們,開始吧!

【設計意圖:提供筆記本電腦可以讓學生現場查閲所需資料,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融合】

展示比較,合作優化

(1)優化行程

剛剛看到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完成了《北京五日遊行程表》,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小組的行程安排,先來看第一天的安排,你有什麼想説的?(希沃白板展示學生作品)

預設1:坐高鐵下午16:46就到了,安排好食宿,還有時間可以出去遊玩,我們可以去鳥巢、水立方

師:鳥巢和水立方什麼時候對外開放?我們去來得及麼?

師:恩,我們在設計時要注意遊覽項目的'運營時間,那麼第一天就去鳥巢和水立方。

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三天的行程安排,你有什麼想説的?

預設1: 、 、 ……這幾個景點比較近,可以安排一天遊玩

師:恩,我們在安排景點時要考慮就近,使行程合理(板書:合理)

預設2: 、 、 ……這幾個景點安排在一天,景點排得太滿,時間有點緊,會很累。

師:恩,我們在安排景點時還要注意運動量是否適中。

師:那怎樣調整這一天的行程呢?

預設3:把 、 、 ……這幾個景點安排在一天,這個離得遠一點的景點再單獨安排。

師:好的,同學們已經將這三天的景點安排好了,至於你們先玩哪一組景點,後玩哪一組景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板書:第二天到第四天的行程)

師:我們再來看看最後一天的行程,你有什麼想説的?

預設1:我們可以先去參觀 ,然後再去火車站乘G555回家。

師:G555的運行時間是怎樣的?一共運行了幾個小時?

預設2:12:51—19:45,運行了6小時54分鐘

師: 什麼時候開館,時間來得及麼?

預設1:不知道

誰願意上來用電腦查一下

預設2:生用教室裏的筆記本查閲

(將學生查閲的每一個步驟拍成照片上傳或者手機與希沃同步攝像)

師:現在知道了麼?

預設1:早上 開館,時間來得及

如果乘坐G555回家,我們可以在這裏玩多久呢?

預設1:我們可以玩兩個多小時,然後留足充分的時間去火車站候車,以免在路上堵車,誤了高鐵。

師:還有不同的安排麼?

預設1:我選擇的是飛機,只用兩個多小時就到了,既省時又舒服,而且最後一天我遊覽這個景點之後,還可以去周邊的景點遊玩,然後留足時間趕飛機。

師:飛機和高鐵的票價分別是多少?

預設1:飛機票1000元,高鐵票605.5元

師:恩,只要同學們的經濟條件允許,乘飛機也是可行的,如果碰到特價機票,坐飛機反而更經濟。

師:我們第五天的行程也安排好了,接下來看看我們的交通工具如何安排。(板書:第五天行程)

【設計意圖:行程優化是本節課的重點,我給足學生交流想法的時間,讓學生在集體交流中,逐步明白設計旅行計劃時需要考慮很多現實因素,從而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對於某個信息不瞭解時,直接讓學生用電腦現場查資料,通過白板交互功能將學生查閲資料的過程呈現在大屏幕上,使信息技術融入課堂。】

(2)根據優化後的行程,安排交通工具、住宿、其他

師:根據行程安排,第一天的交通工具是什麼?

預設:高鐵或飛機,地鐵

師:我們去鳥巢、水立方看完夜景能坐到地鐵麼?

預設:不一定,可能地鐵停運了

師:嗯,對,我們在設計行程表時還要考慮交通工具的運營時間。地鐵和公交大約在晚上十一時左右就停止運營了。

師:那應該怎麼安排呢?

預設1:第一天還可能可能用到出租車,去鳥巢水立方看完夜景,可能坐不到公交和地鐵了,而出租車24小時都有。(師根據學生説的依次板書,對於不合理的及時追問)

師:關於住宿,同學們是怎麼安排的?

預設1:我們的住宿安排在既處於交通便利處,又離景點近的地方,這樣比較方便。(板書:方便)

師:為了簡便,我就用酒店來代替住宿的地方,住了幾夜?

預設:四夜

(板書:酒店)

師:同學們,你們的飲食和購物是怎麼安排的呢?

預設:每天都要吃東西,所以每天的行程都有吃,購物放在最後兩天。(板書:吃、買)

好了,咱們的行程表就填寫完了。

【設計意圖:通過有條理的引導學生從交通工具、住宿等方面優化,讓學生在優化的過程中,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有序的思考。】

(3)與小明的設計比較

師:其實遠在上海的小明也設計了一份北京五日遊的行程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與我們的相比小明的設計有什麼優點?你能給他一些建議麼?

預設1:小明第一天晚上和第四天晚上在火車上度過了,節省了兩晚的住宿費。

預設2:小明的行程安排很有條理

預設3:小明第一天晚上9:00出發,第五天早上就到家了,這樣浪費了兩天的時間,他可以選擇一個時間比較合適,價格相對便宜的交通工具。

預設4:第二天小明7:00到北京,安排好住宿再去天安門,如果想看升旗的話,就得將這天的行程調到後面一天,因為升旗時間和太陽升起的時間是一致。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體會小明設計中的好處與不足,學會取長補短。】

師:剛剛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優化的建議,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你們提出的建議,調整行程表,開始吧。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分析、觀察、討論等活動,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收穫,此時給足時間學生調整設計方案,有利於學生內化活動經驗。】

自主探究吧,預算經費

1、獨立預算經費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完成了北京五日遊的行程表,根據我們的設計,哪些方面要花錢呢?

預設:乘坐交通工具、住宿、景點門票、購物、飲食

請同學們拿出2號學習單,根據你的預學單完成小剛一家三口的經費預算,如需查閲資料,可使用教室裏的電腦。咱們開始吧!

展示交流

剛剛看到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完成了,我們來看一看吧!

請你為同學們介紹一下好嗎?

預設1:我是用估算的方法算的,因為我們是在算經費,所以我們的費用要估大。按照我們的行程表,往返交通都是選擇的高鐵,我將506.5估成510,共三個人,往返兩趟,所以用510×3×2=3060(元)……

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麼?

預設:往返交通兩趟,不能漏了回來的費用

預設:我們再算飛機票和高鐵票時,要按年齡和身高來算

同學們,對於他的預算,你有什麼想説的?

預設1:北京物價比較貴,購物的經費可能不夠

同學們説的非常好!

【設計意圖:通過預算旅遊經費,讓學生綜合運用乘除法,百分數的相關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回顧反思,拓展昇華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做了一件什麼事呀?

預設:設計了北京五日遊的旅行計劃

我們是怎麼做的呢?

預設:調查收集信息(板書)

預設:填寫行程表(板書)

預設:預算旅遊經費(板書)

這就是我們制定旅行計劃的方法,課後,同學們還可以上網查閲相關的旅遊攻略,或者向當地的旅行社諮詢,將我們設計的這個旅行計劃進一步優化,然後向天天旅行社投稿,希望你們能獲得特等獎,免費參加北京五日。

【設計意圖:回顧製作旅遊計劃的全過程,總結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旅行計劃有獎徵集的情境貫穿始終,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也達到了綜合實踐的目的。】

八、板書設計

北京五日遊

日期

行程

交通工具

住宿

其他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調查、收集信息——設計旅遊計劃——解決問題

九、教學反思

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我將教材主情景換成了海報出示6(2)小剛向同學們徵集北京五日遊旅行計劃,這個情景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前,我讓學生調查,收集去北京旅遊的相關信息,完成預學單,為新課做準備。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處理收集的相關信息,接着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設計旅遊方案,預算旅遊經費,經歷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的完整過程。在完成這個實踐活動時,提高了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達到了本次綜合實踐課的目的。

反思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仍有不足之處。在學生展示行程設計後,引導學生逐步調整設計的環節不夠流暢自然;學生出現多種設計因課堂時間有限,不能全部展示。這兩個問題還需要我再思考優化。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後,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積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想象和操作活動,使學生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可以是一個長方形,在操作中經歷“圓柱側面積”的探索過程,體會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寬與圓柱的有關量之間的關係,獲得求“圓柱側面積”的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有的學生不知道怎麼求圓柱側面積,不會把曲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麼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實驗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學生對動手操作較感興趣,通過探索操作活動,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概念。

2、探索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

3、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

4、培養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繫,並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圓柱體紙盒、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圓柱形紙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誰來説一下你對它有哪些瞭解?

2、不錯,今天我們來繼續研究圓柱,出示圓柱,觀察大屏幕,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圓柱的底面半徑是4釐米,高是10釐米)

3、現在我們如果來做一個這樣的盒子,你會想到什麼數學問題?

4、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觀察圓柱,想一想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

總結:圓柱所有面面積的總和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動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積。圓柱表面積包含哪幾個部分?(兩個底面面積+側面面積)

(3)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求?(兩個底面積+側面積)

(4)圓柱的底面積很容易求出,但側面是一個曲面,它的面積怎麼求?你有什麼想法?想象一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怎麼樣的圖形?你有什麼想法。

2、側面積

(1)小組合作:

請各個小組沿高把它的側面展開,研究一下這個問題,驗證你的猜想。

(2)學生彙報

(3)教師總結演示。

(4)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圓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高為h,側面積公式變形為:S側=2πrh

3、表面積

(1)總結表面積公式

怎麼求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上底面積+下底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側面積。

(2)共同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要製作這個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裝紙?

側面積:2×3.14×10×30=1884(cm2),底面積:102×3.14=314(cm2),表面積:314×2+1884=2512(cm2 )

三、鞏固練習

1、現在我們自己嘗試來算一算這兩個圓柱的表面積。

過渡語: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有關圓柱表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看屏幕,要解決下列問題,需要求圓柱體哪幾部分的面積。

2、設計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

4、一台壓路機的滾筒寬1.2米,直徑為0.8米。如果它滾動10周,壓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圓柱形的木頭,截成兩截,它的表面積會有什麼變化呢?

、總結收穫

同學們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穫?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請記住同學們善意的提醒,這節課就上到這!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表面積= S側=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積×2 =2πr2

”的探索過程,體會圓柱側面展開圖的長和寬與圓柱的有關量之間的關係,獲得求“圓柱側面積”的方法。

【學生分析】

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有的學生不知道怎麼求圓柱側面積,不會把曲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麼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實驗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學生對動手操作較感興趣,通過探索操作活動,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概念。

2、探索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

3、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

4、培養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將展開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繫,並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圓柱體紙盒、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圓柱形紙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體,誰來説一下你對它有哪些瞭解?

2、不錯,今天我們來繼續研究圓柱,出示圓柱,觀察大屏幕,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圓柱的底面半徑是4釐米,高是10釐米)

3、現在我們如果來做一個這樣的盒子,你會想到什麼數學問題?

4、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觀察圓柱,想一想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

總結:圓柱所有面面積的總和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動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積。圓柱表面積包含哪幾個部分?(兩個底面面積+側面面積)

(3)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求?(兩個底面積+側面積)

(4)圓柱的'底面積很容易求出,但側面是一個曲面,它的面積怎麼求?你有什麼想法?想象一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怎麼樣的圖形?你有什麼想法。

2、側面積

(1)小組合作:

請各個小組沿高把它的側面展開,研究一下這個問題,驗證你的猜想。

(2)學生彙報

(3)教師總結演示。

(4)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圓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高為h,側面積公式變形為:S側=2πrh

3、表面積

(1)總結表面積公式

怎麼求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上底面積+下底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側面積。

(2)共同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要製作這個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裝紙?

側面積:2×3.14×10×30=1884(cm2),底面積:102×3.14=314(cm2),表面積:314×2+1884=2512(cm2 )

三、鞏固練習

1、現在我們自己嘗試來算一算這兩個圓柱的表面積。

過渡語: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許多有關圓柱表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看屏幕,要解決下列問題,需要求圓柱體哪幾部分的面積。

2、設計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

4、一台壓路機的滾筒寬1.2米,直徑為0.8米。如果它滾動10周,壓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圓柱形的木頭,截成兩截,它的表面積會有什麼變化呢?

四、總結收穫

同學們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那些收穫?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請記住同學們善意的提醒,這節課就上到這!

五、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圓柱表面積= S側=C×h=2πrh S表=2πrh+2πr2

底面積×2 =2πr2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充分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明確分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關係,並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能運用所學的有關分數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提高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能運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具準備: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

陳爺爺每天繞操場跑6圈,2分鐘可以跑半圈。照這個速度,陳爺爺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時間?

學生解答:6÷(1/2÷2)=6÷1/4=24(分)

師:這就是我們學過的有關分數混合運算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相應的練習。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練習九的第1題,。提示:對於三步計算的題來説,如果選擇比較合理的算法,也只要兩步就能完成計算。

2、計算下面各題

2/9x0.375÷6/7

4÷ 8/3 – 0.6

引導學生注意:遇到小數計算,要先化成分數再進行計算。

3、解下列方程

5X=15/19

2/3X÷1/4=12

4、這篇文章太長了,3小時才錄入了1/3。照這樣的速度,李叔叔工作8小時,可以錄入這篇文章的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沒有完成?

(對於本題來説,如果學生列成8÷3×1/3也是對的。)

5、練習九的第10題。

要求學生按照指定的'程序計算,再通過比較,有所發現並作出解釋。如果計算正確,就能發現得數等於原來的數。其原因是2/

3、3/4的倒數與1/2的積正好是1。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出示檢測題卡,讓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糾正。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2、把你的感受寫一寫,寫成一篇週記的形式。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一、指導思想

嚴格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正確傳授學生知識,並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教育,培養其成為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認真培養其數感,提高其計算能力,培養其空間觀念,並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1、雙基情況

大部分學生本冊應掌握的知識基本掌握較好,尤其是分數計算方面準確率較高,但在實際應用類,如應用題,還有個別學生對題目難以理解,解題困難。

2、學習能力

大部分學生學習較主動,能自覺進行課後複習、課前預習,課堂上發言較積極,但有個別學生依賴性較強,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較差,聽課時較易分神,學習成績較不理想。

3、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習慣大多較好,課堂聽課認真,作業基本上都能按時完成。只有少數差生學習上仍有惰性,完成作業較應付。

三、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整理和複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複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能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③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④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⑤能從統計圖表準確提取統計信息,正確解釋統計結果,並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據可能產生誤導。

⑥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過系統的整理和複習,加深對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⑩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⑤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⑥瞭解比例尺,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⑦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⑧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⑨對國小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

4、教學難點

①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探索並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②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③認識正比例關係的圖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④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⑤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⑥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⑦通過對國小階段所學數學知識進行系統的複習,熟練掌握和運用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

5、教具和學具

三角板 直尺 圓柱、圓錐的實物及模型方格作圖紙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2、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和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的輕鬆快樂,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效率。

3、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以積極認真的態度來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

質量的提高。

6、繼續寫數學學習週記,以培養學生總結概況的能力,以激勵性的評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位置,讓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發展數學思維,培養空間觀念。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

教學方法與手段:

利用舊知,拓展新知

教具準備:

課件:有關位置的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

師:昨天我們學習了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請同學們看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出示:體育課上,同學們站成方隊,小文站在正中間,她的位置可用數對(3,3)表示,請你算一算,這個方隊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請同學們自己解答。

師:誰能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一共有25位同學。這個同學站在第3列,説明一共有5列。她站在第3行,説明一共有5行。所以是5乘5等於25人。

師:你説得太好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練習有關位置的知識。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想一想,填一填。

A、小軍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紅坐在第1列第6行,用(,)來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學坐在第()列第()行。

B、劉強和王兵在教室裏的位置可以用點(4,1)和點(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則1表示(),(2,7)表明王兵坐在第()列第()行。

2、做練習一的第3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理解重要地名的索引,看懂地名的具體位置,明確左邊是16頁的A、B兩列,右邊是17頁的A、B兩列,

(1)讓學生在圖上指出天文館、少年宮、五愛城所在的區域。(2)你能像“地名索引”中那樣表示出游泳館、郵電大廈、醫院、紅星劇場和火車站所在的位置嗎?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一説,再全班交流彙報。

3、做練習一的第4題

(1)照樣子寫出下圖中字母的位置。

A(5,8)B(,)C(,)D(,)

(2)描出下列各點並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麼圖形。A(5,9)B(2,1)C(9,6)D(1,6)E(8,1)

(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

提示第6題的(1)題:平移後需要畫出幾個圖形?注意是“分別”平移,不是連續平移。

提示第7題:一個格子的長和寬各表示100米。學校以東300米在什麼地方?

(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説一説你的收穫?

到生活中走一走,把生活中有關用數對錶示位置的問題,寫成數學週記的形式。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正確地表示出物體的位置,也有個別同學因粗心而失誤,應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1、第一單元負數

單元分析:

現實世界中存在着許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種量的增大和減小,也可用這種量的某一狀態為標準,把它們看作是向兩個方向變化的量。從而產生了負數,正數和負數的學習過去安排在中學中學習,現在提前到六年級學,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並且是以後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

教學要求:

1、經歷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認識負數的過程,瞭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負數的數學信息作出合理解釋。 3、能用負數描述並解決一些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用數軸表示正負數 課時安排:

1、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1課時 2、用數軸表示正負數1課時

第一課時 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

教學內容: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瞭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

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遊戲:我們來玩個遊戲輕鬆一下,遊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遊戲規則:老師説一句話,請你説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遊,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遊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温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先來認識温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現在你能看出長沙最低氣温是多少攝式度嗎? (是0℃。)你是怎麼知道的?(那裏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温:上海的最高氣温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温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温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

(3)瞭解首都北京的最高氣温: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長沙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長沙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係嗎?(對,北京的氣温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温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温。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高氣温,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2、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温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温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教學例2

1、讓學生從課本第3頁的表格中觀察,知道了什麼?

2、講解為了表示收入與支出這樣兩種相反意義的量,需要用兩種數表示,一種是正數,一種數是在數的前面添上負號的負數。

3、學生小組討論和交流,理解什麼叫正數,什麼叫負數,並學習正確的讀法和寫法。

四、鞏固練習

1、先讀一讀,再把下列各數填入相應的圈中。

50

-214 +23-3.4 7 0

4?13

+74.5 -4.8 -82 +50

9

正數負數

2、通常,我們規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為0米。珠穆朗瑪峯的海拔高度

為( )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 )米。

珠穆 朗瑪峯

4 8844.43

9

海平面

吐魯番盆地

155m

3、判斷題:

(1)0是負數。 ((2)在寫正數時,“+”號可以省略不寫。 ((3)零上60C(60C)和零下60C(-60C)是兩種相反的意義的量。((4)4

9

不是正數。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第6頁第1、2題 教學後記:

) ) )

第二課時 用數軸表示正、負數

教學內容:用數軸表示正負數例3 教學目標: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5.6 +0.9 -3+

7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温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温是 ( ) 攝氏度。

二、新授: 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説説直線上。

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簡單的分數乘法應用題複習課教案

小寨國小 阿懷梅

一、複習內容:分數乘法應用題

二、複習目標 :

1、引導學生準確地找到單位“1”。

2、能準確找出數量關係。

3、能熟練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應用題。

三、複習重點 : 引導學生找準單位“1”,分析應用題的數量系。

四、複習難點 : 讓學生正確、獨立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五、複習過程 :

(一)、創設情景,導入複習

我們已經對分數乘法進行了學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些簡單的分數應用題進行復習。

(二)、回顧整理,構建網絡

1、複習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步驟:

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4/5 ,吃了多少千克?

如果想求出吃了多少千克,要分哪幾步去思考?怎樣分析這道題?

(1)找到題目中的分率句,確定單位“1”。

(2)找出數量關係。

(3)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1.指出下面每組中的兩個量,應把誰看做單位“1”。

(1)男生人數佔女生人數的4/5。( )

(2)甲的6/7相當於乙。( )

(3)乙的5/9與甲相等。( )

(4)男工人數是女工人數的1/8。()

2、填空題

(1)、學校買來新書240本,其中的1/8分給五年級。這裏是把( )看作單位“1”,如果求五年級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

(2)、小紅有36張郵票,小新的.郵票是小紅的1/2 ,小明的郵票是小新2/3的 。如果求小新的郵票有多少張?是把()看作單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張是把( )看作單位“1”,列式是()。

3、應用題

(1)、一堆煤12噸,又運來它的1/6 ,現在共有煤多少噸?

(2)、李莊共有小麥地320公畝,水稻地比小麥地多1/5 ,這個莊的水稻地比小麥地多多少公畝?有水稻地多少公畝?

(3)、修一條公路,長1000米,甲隊已經修了這條路的2/5 ,剩下的由乙隊修,乙隊修多少米?

(4)、教師公寓有三居室180套,二居室的套數是三居室的1/3 ,一居室的套數是二居室的 3/4。教師公寓有一居室多少套?

指生板演 ,集體訂正,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評價。

(四)、自主評價,完善提高

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説一説自己哪些方面表現的比較好,還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圖形直觀的表徵,讓學生更加清晰求的都是同一個陰影部分的面積。從而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接近1,感悟極限思想。

2、培養學生利用圖形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重視利用圖形來分析題意,理清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計算出結果。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2

計算

從第二個數開始,每個數是前一個數的

我一個一個加下去看看,答案好像有點規律。加下去,等號右邊的分數越來越接近於1。

可以畫個圖來幫助思考。用一個圓或一條線段來表示“1”。

從圖上可以看出,這些分數不斷加下去,總和就是1。

2、滲透極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

1、猜一猜“和”是多少?

2、請用“形”來解釋這個結果。

3、反饋: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會怎麼樣?

那的結果怎麼樣?(無限接近1。)

運用知識

你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嗎?

我是這樣想的

所以原式的結果是1。

、佈置作業

作業:第110頁練習二十二,第3題、第4題、第5題。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99~10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有關利息的簡單計算。

2、情感性目標: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及口頭表達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實踐性目標:學生在調查實踐中瞭解儲蓄的意義、種類,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4、體驗性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髮展,整合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後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對於本課的設計,本着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學生通過對不同存款方式的操作,體驗到貨幣的升值,也感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收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的價值,從小培養科學理財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税後利息的計算。

課前調查:

銀行儲蓄憑證。

教具準備:

課前蒐集的有關利息的信息、多媒體課件、銀行存款單、計算器、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逐步構建起關於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將得到發展。為此,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繫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着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通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以“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共分為四個教學層次,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課前自學

1、預習課本P99~100

2、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蒐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3、向家長或銀行工作人員瞭解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如儲蓄的種類,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如何填寫存款憑條等。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學習新知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本。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幫助學生確實學好這部分知識打下基礎。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蒐集信息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開一個關於利率的發佈會。

師:我們開一個關於利率的發佈會。在調查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後利息税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以談話方式導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於參與數學活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感知利息。

師:近年來,我們沂南縣始終堅持富民優先的發展思路,以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工程,收到了顯著成效。很多人家裏都有了暫時不用的錢,你知道他們是怎樣處理這些錢的嗎?

生:存入銀行......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那儲蓄有什麼好處呢?

生:放在銀行比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

師: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板書:利息)

小結:人們把錢存入到銀行,國家可以把這部分暫時不用的錢通過多種方式投入到現代建議中去,這樣可以支援國家建設,對國家有利,也使的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有利息,也可增加一些收入。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儲蓄利國利民。

學生對於國家如何處理人民存入銀行的錢,還有銀行付給儲户利息會不會虧本這些問題,搞不清楚。教師在這裏向學生作一些解釋是必要的,也是及時的。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蒐集到的信息進行彙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信息的交流和處理能力。)

2、存款的方式。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也在變化。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並舉例説明,然後教師作適當的補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出示存款憑證條,並讓學生説説每一欄表示什麼意思,“客户填寫”一欄該如何填寫,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補充。

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銀行給我們一個什麼憑證,證明你把錢存入了銀行呢?

這些存單不僅能證明了我們把錢存入銀行,還可以自由存款和取款。

這是老師的一張存款單(課件出示存款單,錢數:1000元、時間:一年、方式:定期),你能從這張存單上得到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理解這些信息的?

學生一般都沒有進行過實際的儲蓄,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存單,所以這裏老師把自己的存單展示給學生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生觀察討論。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你能理解的信息。

生:我知道老師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存的款。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銀行嗎?(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

生:我還知道老師存款的方式是定期存款。

什麼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嗎?

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活兩便、活期存款等

生:我知道老師存的是一千元人民幣。

師:銀行還辦理外幣儲蓄。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聯繫實際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還給出一張銀行用的存款憑條和利息的計算公式,讓學生知道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及簡單的計算。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3、認識本金、利息、利率;明白利息的計算方法。

通過課前的自學,你知道這一千元就叫……?對,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生:我還看到利率是百分之二點二五。

你知道什麼叫利率嗎?

利息/本金=利率(老師板書)

師: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張利率表,大家看看。同桌之間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關於利率,你們還知道什麼?

………

師:同學們瞭解的還真不少,你們能幫老師算算到期後老師可以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呢?

生:“利息/本金=利率”。我還知道:利息=本金×利率。

師:既然大家已經知道了怎麼樣計算利息了,大家就來幫助老師計算一下,一年後我能得到多少利息?

師:如果我要存定期二年能得到多少利息,該如何計算?引起學生的知識需求,產生探究慾望。

學生可能出現下面三個算式:

1)20xx×2.25%×22)20xx×2.70%×23)20xx×2.70%比較三個算式:

1)2.25%是一年的年利率,2.70%是定期二年的年利率

2)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看法。

生1:定期二年得到的利息等於本金乘二年期的利率。

生2: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還與時間的長短有關,應該再乘時間。

師把公式填寫完整: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板書:×時間)

小結:存款選擇的時間不同,利率也不同。計算時一定要選擇與存款時間相對應的利率。

(設計意圖: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了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4、學習利息税知識:

師:大家都算出了我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我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利息,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教師課件出示,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納税。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

生:要扣除利息所得税,要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

師:那老師到期後能得到多少税後利息呢?

學生計算後小組交流,生列式計算,允許用計算器。

然後歸納公式

税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板書)

教師及時向學生進行要長大以後要做一個依法納税的好公民。關於税後利息的計算最好還是建議學生用分步列式計算,先求出税前利息,再求出應納税額,最後再求税後利息,這樣有利於學困生掌握,而且還利於學生弄清每步求的是什麼,同時在遇到求應納税額時,學生才不會混淆。

小結:在計算時,要看清求的是利息還是税後利息,再靈活計算。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層層分析含義、比較數量關係,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關係,巧妙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是針對利息税,進行公民要依法納税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納税意識。)

(設計意圖: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非常深刻。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繫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自主探究、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彙報演示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説一説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並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教學中還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應用:

(1)、例題:王奶奶要存1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後,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後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師:我們存入銀行所得的利息要繳納利息税,利息税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應繳納利息税22.50×20%=4.50元,這樣她存入1000元,到期後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税後利息一共是1018元。

(2)、學生完成第100頁的“做一做”。下面是張叔叔到銀行存款時填寫的存款憑證。到期時張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錢?

四人小組互相檢查對方的計算是否正確。選一到二位同學(實物投影交流)

這裏既是一種實踐應用,也是對學生課前作業的照應,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又使學生通過解答,達到了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102頁第

6、7題,學生嘗試計算後,交流。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有的要繳納利息税,有的則不必繳納利息税,像國債、教育儲蓄就不繳利息税。

2、綜合應用

(1)、王大爺在20xx年1月1日把10000元定期存款二年,可是在20xx年8月1日,急需用錢,你幫王大爺出出主意,該怎麼辦呢?

讓學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時,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別人借錢,等存款到期後,再歸還借款。

生:可以用存摺作抵壓,從銀行貸款,然後等存款到期後,再歸還借款。

這裏是本課的高潮所在,學生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或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

(2)、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存入問題銀行,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設計理念: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我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第二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為實踐延伸,對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的知識能運用於生活。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要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款方式,體驗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帶來的不同益處。課後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於他們的再發展。)

板書設計

利率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為學生提供直觀性的順思維與逆思維兩種形式,使學生一目瞭然,並能依據板書歸納和小結本課時所學的內容。)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以前學過的用歸一、歸總方法解答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能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對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2、提高學生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解答應用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歸一、歸總應用題。

教學難點:

正分析題中的比例關係,列出方程。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一輛汽車行駛的速度不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

2.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行駛的時間和速度。

看上面的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1)各有哪三種量?

(2)其中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

(3)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這兩種量是按怎樣的規律變化的?他們成是什麼關係?

3、這節課,我們就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張大媽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2.8元。李奶奶家上個月用了10噸水,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

(2)學生讀題後,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問題: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它們成什麼比例關係?你是根據什麼判斷的?

③根據這樣的比例關係,你能列出等式嗎?

(3)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説,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8=χ/10

8χ=12.8×10

χ=128÷8

χ=16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5)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

2、修改題目:王大爺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學生獨立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並交流訂正,使學生明確例題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後,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正比例關係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3、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書店運來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學生根據例題的解題思路,思考:題中已知兩個量?什麼是一定的?已知的兩個量成什麼關係?思考後獨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評講。

4、做一做:教科書P59“做一做”1、2題,讓學生先判斷兩個量的關係,再進行解答。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教科書練習第3、4題。學生讀題後,先説説題中哪個量是一定的,再獨立進行解答。

2、完成練習第5、6、7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麼?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1、分析題意

2、分析各數量之間的關係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

一、四則運算的意義

1.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教師:“整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各是什麼?”指名説一説,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第90頁表的形式進行整理。在學生回答時,可以舉例説明各種運算的意義。如:

“為什麼説整數的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

“為什麼説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教師引導學生説出各種運算之間的關係。如:

“加法與減法有什麼聯繫?”(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加法與乘法有什麼聯繫?”(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乘法與除法有什麼聯繫?”(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種運算的聯繫整理成下圖。

加法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 運算

逆運算 逆運算

減法 除法

2.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指名分別説出小數和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教科書第90頁的.表補充完整。

讓學生仿照前面整數四則運算的討論,分別説一説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聯繫。然後與整數四則運算進行比較。

“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減法和除法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小數和分數的乘法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相比有所擴展。)

二、四則運算的法則

l,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

指名分別説一説整數、小數、分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各是怎樣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把每種運算各要注意的主要內容寫在黑板上:如

教師:“仔細觀察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法則,你能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如果學生説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

“整數加、減法數值對齊後。是什麼樣的數進行加、減?”(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小數加、減法小數點對齊後,是什麼樣的數進行加、減?”(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減。)

“分數加、減法先通分後,是什麼樣的數進行加、減:”(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也就是相同分數單位的分數相加、減。)

“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都是把相同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2,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1)整數、小數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別説一説整數、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各是怎樣的:

教師:“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與整數乘法和除法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有什麼不同?”(它們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計算小數乘、除時,需要根據參加運算的數的小數位數來確定計算結果中小數點的位置。)

(2)分數乘法和除法。

教師:“分數乘法有幾種情況?請分別説出它們的計算法則。”學生回答後可以繼續提問:

“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為什麼適用於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因為整數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數。)

"什麼樣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91頁的中間試算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有錯誤的學生説一説是怎樣錯的。

4.口算的複習。

教師:“整數、小數的加減口算與筆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滿十向前一位進l。從前一位退1當十。不同點:筆算一敏從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從高位算起,也可以從低位算起。)

做教科書第91頁下面的口算題。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三、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

l,四則運算中的一些特殊情況。

教師:“在四則運算中關於0和1的運算,有一些特殊的規定。誰能説一説是怎樣規定的?”指名回答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教科書第92頁上面的三組題,再讓學生説一説0為什麼不能作除數。

2.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

教頰:。四則運算中,每種運算最基本的數量關係是什麼?”

根據加法與減法的關係。還可以得出什麼關係?”

“根據乘法與除法的關係。還可以得出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後.教師按照教科書上的形式進行板書。

然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係進行分別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是什麼?”

“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是什麼?”

把這些關係整理成下表。

教師:“應用這些關係可以對四則運算進行驗算。請分別説—説對四則運算應該怎樣驗算。”

3.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92頁“做一做”的第1、2題。

第l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權.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説一説是用什麼方法進行驗算的。使學生明確一道計算題可以用不同方法進行驗算,自己認為哪一種簡便就用哪一種。

第2題,先讓學生説一説每個算式的意義,然後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二十的第2、4、6題。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讓他們思考練習二十的第13_、14_題。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25頁 例5、例6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利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2、能力目標:經歷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3、情感目標:感受圓柱的體積的計算與生活密不可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難點: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前面我們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你還記得是怎麼計算的嗎?(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生答:長方體的體積用長X寬X高,正方體的體積是用稜長X稜長X稜長,或者用一個公用的底面積X高來計算

師: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方法。

板書:圓柱的體積(課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猜想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大小取決於三條稜的長度,或者説取決於底面積和高,那麼你認為圓柱的體積取決於什麼呢?

(生自由猜想,並討論交流)師適當板書記錄

剛才那幾個同學都很有想法,覺得圓柱的體積的大小可能和XXXX有關係,有人這樣説過,偉大的猜想必須要經過驗證才能得到證明,否則的話只能是空想,接下來通過兩組圖片大家進行驗證一下

(課件出示兩組圖片,第一組兩個圓柱等底不等高,第二組兩個圓柱等高不等底)

師:第一組圖片中的兩個圓柱有什麼特徵?

生:底面一樣,但是高度卻不一樣,體積也不一樣

師:第二組圖片中的兩個圓柱有什麼特徵?

生:這組圖片中的兩個圓柱高度一樣,但是底面卻不一樣,體積也不一樣

師:那麼通過剛才兩個同學的回答,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呢?

小結:圓柱的體積的`大小取決於圓柱底面的大小和高度的大小

師:那麼你能大膽的猜想一下圓柱的體積是如何計算的嗎?

生猜想......

師:我們的猜想對不對,還是要用實驗去證明

2、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師:怎麼樣進行實驗呢?結合我們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小組討論交流,説説自己的想法

生:我們是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若干偶數分,然後用刀割開,在進行拼組,變成一個長方體,這樣通過轉化,圓柱就變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一個長方體,然後通過求長方體的體積去求圓柱的體積

師:用心思考的同學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接下來同學們就利用手裏的學習用具完成這個驗證實驗並完成老師給你們的實踐作業紙

(課件出示作業紙)對應和公式推導

選取小組的作業紙進行展示,有其他同學進行評定

課件演示結果

小結:通過轉化的數學思想我們將圓柱的體積轉化成已經學過的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是底面積乘高。

另外,圓柱的底面積、直徑、半徑和周長四個數據中的任意一個和圓柱的高兩個數據就可以求出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2、

3、下面這個杯子能不能裝下這袋奶?(杯子的數據是從裏面測量得到的)

8cm

8cm

498ml

498ml

10cm

10cm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新的收穫説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學習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67頁。

學習目標:

1.運用所學的圓、比例等知識解決問題。

2.瞭解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知道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3.通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學習重點:運用所學的比例或與其相關的知識解決自行車中的數學問題。

學習難點:運用所學的'比例或與其相關的知識解決自行車中的數學問題。

學習準備:課件等。

學習過程:

環節預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車的種類?”

出示各種自行車的圖片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先給出學生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便於學生理解。

二、新知講授 (一)揭示課題

1.説一説你瞭解到的有關這兩種自行車(普通自行車和變速自行車)的知識。

2.自行車裏會有數學問題嗎?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係

1.提出問題:兩種自行車,各蹬一圈。能走多遠?引出學生對自行車裏的數學的研究。

2.分析問題

(1)學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方案一:直接測量,但是誤差較大。

方案二:根據車輪的周長乘以後車輪轉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

(2)討論: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轉幾圈?

前齒輪轉的圈數×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轉的圈數×後齒輪的齒數

3.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數據並求解。

(1)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的齒數)

(2)分組收集所需要的數據,帶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彙報結果。各小組展示並解釋本組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在比較結果。

(三)研究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提出問題:變速自行車能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1)瞭解變速自行車的結構。(有2個前齒輪,6個後齒輪。)

(2)根據這個結構,可以組合出多少種速度?

2.分析問題,求解,彙報。

3.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並回答問題。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合作、解決問題等一系列學習過程,逐步培養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於在生活中進行學習。

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融入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當中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鞏固應用 1、已知:前齒輪齒數為:26,後齒輪齒數為:16,車輪直徑為:66cm。問: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遠?②小紅家距離學校大約500米,從家到學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兩題 學生進行思考、解答。 通過習題的演練,讓學生將知識點進一步應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當中。

四、課堂小結

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思考並回答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

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學生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下面是北師大版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有學生47人,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2人。從總體上看,學生數學能力相對欠缺,數學基礎不夠紮實,學校熱情一般,大多數學生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地發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能按時完成作業。反應比較慢的也不少,一道非常簡單的計算題,你給他講一遍不會,再講一遍還是不會,繼續講一遍仍然不會。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分為五大板快:(一)、數與運算。1.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2.第四單元比的認識。(二)、空間與圖形。1.第一單元圓。2.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3.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三)、統計與概率。第五單元統計。(四)綜合應用: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五)整理與複習。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體會圓的本質特徵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結合欣賞與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2. 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4.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5.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

6.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並畫出草圖。感受觀察範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四、教學措施:

1.鼓勵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學課時安排(按單元順序)

一單元圓: 17課時。

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16課時

三單元圖形的變化: 5課時

整理與複習(一): 5課時

數學與體育: 3課時

四單元比的認識: 13課時

五單元統計: 6課時

整理與複習(二): 3課時

生活中的數: 2課時

六單元觀察物體: 5課時

看圖找關係: 2課時

總複習: 10課時

機動時間: 3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