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課本第61頁的例題及“試一試”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得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的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

3、瞭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

(二)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圖表描述事件行為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現象分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簡潔明瞭的特點,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學習主題

同學們,在報紙、雜誌上,你們是否看到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電腦顯示情境圖。怎樣從圖中看數量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看圖找關係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發現

下圖是小明畫的1路公共汽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之間行駛的時間和速度的關係圖。

1.請同學們觀察圖表,從圖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問題

⑴圖表中的.縱軸表示什麼?橫軸表示什麼?

⑵公共汽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之間共行駛了多少分?

⑶在第1分內,汽車的速度從0提高到每分多少米?

⑷哪一時間段內汽車行駛的速度增長最快?

⑸哪一時間段內汽車行駛的速度減少最快?

⑹哪一時間段內汽車行駛的速度保持不變?是多少?

3.打開課本第61頁,完成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4.從圖表中你知道哪些數量之間存在關係嗎?

三、深化練習,提高應用能力

1.課本第62頁第1~3題

⑴電腦顯示第1題圖。

觀察圖説一説圖中有什麼相同與不同之處。

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量之間存在關係嗎?

淘氣看圖編出了這麼個故事,呈現課本62頁第1題説一説他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⑵電腦顯示第2題圖。

從圖中你知道哪些數量之間存在關係嗎?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看課本62頁第2題説一説他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⑶電腦顯示第3題。

請你根據這幅圖,編一個故事。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3.實踐與應用

學生獨立思考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會求數據的中位數,瞭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繫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

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恰當的統計量(平均數或中位數),在與平均數的對比中體現中位數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激勵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

教學難點:

恰當選擇統計量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中位數

1、故事引入。

李叔叔要去找工作,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找工作時,一般最關注什麼?

找工作時,工資的多少往往是人們最關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的廣告上寫着:本超市員工月平均工資1000元,現招員工若干。李叔叔一看,待遇不錯,就去應聘了。可到了發工資,李叔叔不高興了。超市老闆拿出了員工的工資表。

某某超市員工月工資表單位:元

職 員 月工資

經 理 3000

副經理 20xx

員工A 900

員工B 800

員工C 750

員工D 650

員工E 600

員工F 600

員工G 600

員工H 600

員工 I 600

2、思考與討論

(1)廣告上説員工的月平均工資1000元,正確嗎?

(2)但大部分的員工工資在1000元以下,廣告是否符合實際?

(3)你認為應該用怎樣的數反映這個超市的員工的月工資水平比較合理?

3、交流與溝通

(1)通過計算,月平均工資是1000元,沒有錯。

(2)部分學生認為此廣告存在欺騙性。因為兩位經理的工資很高,而員工的工資都不到1000元。

(3)這組數據中,由於出現了兩個很大的數據3000和20xx,所以平均數1000不能真實地反映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

生一:600元比較合適,因為得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5人。

生二:650元比較合理,因為它正好是中間那個數。

生三:把兩個經理的工資去掉,再求其它數的平均數。

4、提出中位數和眾數

同學們分析得不錯,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數外,數學上還有兩種統計量可以表示一組數據的水平,那就是中位數和眾數。(板書課題)

(1)按照你們的理解,能説説什麼是中位數嗎?

(將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中間的那個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強調:先按大小順序排列。)

工資表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多少?

(共11個數,第6個數是中位數,是650。)

想一想:平均數1000和中位數650哪個數表示員工的工資水平更合適呢?你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點明:平均數會因為一些極端數據的影響,不能很準確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而極端數據對中位數沒有影響,650處於中間,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資,能表示這組數據的中等水平,李叔叔應當關心中位數。)

(2)同學們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是眾數呢?這組數據的眾數是多少?

(眾是多的意思,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

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這組數據的眾數是600,體現的是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李叔叔還應當關心眾數。)

二、找中位數和眾數

1、求下面每組數據的中位數。

(1)請一列同學(人數是奇數)報體重,記錄下數據,數據的大小未排列。

(2)請一列同學(人數是偶數)報最近一次的測試成績,記錄下數據,數據的大小也未排列。

指導學生自學課本,明確:當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以上兩題都要強調先要將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而且比較用平均數和中位數哪個更能反映這組數據的真實水平。

2、請一小組的同學報年齡,記錄下數據,找眾數。並比較眾數和中位數哪個能更好地反映同學們的年齡狀況。

三、知識應用

1、課本89頁第一題。

明確:當一組數據中沒有出現偏大數或偏小數時,中位數、平均數和眾數就會非常接近,甚至相等。這種情況下,這三種數都能用來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2、課本89頁第3題。

明白眾數是40,不是34。

3、在一次射擊比賽中,戰士甲和戰士乙分別代表兩個連隊比賽,獲得勝利者將代表連隊參加全團射擊比賽,每人打5發子彈,成績如下:戰士甲的平均分7.8環,戰士乙的平均分8環。你想推薦誰?

(1)説明推薦理由。

(2)回放射擊過程,戰士甲10、9、10、10、0;戰士乙7、7、8、10、8。

(3)再次作出選擇,説明理由。

四、課堂小結

1、説説什麼是中位數和眾數。

2、怎樣恰當選擇平均數、中位數或眾數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五、小調查

同學們看過電視上很多比賽活動,評委是怎樣計算選手的得分的?你認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後再求的平均數與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哪個能更好地反映選手的成績?

六、教學反思

市教科所的領導聽課的點評:

1、重難點把握得好,一針見血;

2、基礎打得好,明確內涵,理論運用入木三分;

3、學生緊密配合,參與學習,引人入勝;

4、把學習與生活巧妙結合起來,標新立異。

個人遺憾:

1、在同學們報出的實時數據中,眾數和中位數的比較還不夠突出;

2、練習量較少。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並且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知識技能: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且能夠靈活應用。

 過程方法:動手操作、觀察、討論

 教學重、難點:理解並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並靈活應用。

 教具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圖(2組)、拼圖畫一幅、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拼圖12組。

教學設計理念: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思考,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選擇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在學生人人蔘與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力求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新知識的教學,訓練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中。感受數學的價值,本課設計完全從學生髮展為本,在教學中大膽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遊戲情境中,以濃厚的興趣參與學習,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慾望,並訓練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和習慣。

師:請看這幅拼圖漂亮嗎?老師這還有三幅漂亮的圖片(投影展示)可愛的青蛙,朝氣彭勃的太陽,誘人的蘋果,用你們靈巧的雙手能不能把他們拼出來?請小組合作完成。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我宣佈:拼圖比賽現在開始。

請看拼圖要求:1、用所給材料拼成三個完全一樣圖形。

2、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佔整幅圖的幾分之幾,並寫出來。

二、合作交流,探究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有張揚個性的獨立思考,又有發揮集體力量的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敢於探索的精神與大膽嘗試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既尊重了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主體性。

(一)拼圖,寫分數。

(1)教師組織小組活動,並巡視,參與,指導小組活動。學生拼好圖後寫出分數。

(2)彙報優勝組介紹經驗,並展示作品。(體會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教師貼圖並板書分數。( = = )

(二)找分數間的大小關係。

(1)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一找每組中三個分數的大小關係,學生獨立思考後與同桌交流方法。

(2)彙報:每組中三個分數大小相等。

比較方法。(1)看圖比較(2)化小數比較(3)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比較(4)……

(三)探究規律

(1)每組中三個分數看似不同,實質大小相等,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小組討論探究規律。

(2)交流自己的發現。①每組中三個分數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取的分數也不同?②分子,分母都擴大了2倍(3倍)③……

(3)師: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怎樣變化時,分數的大小才會不變,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4)師結合圖依據分數的意義講解變化規律。

(5)小結分數的'基本性質:強調“相同”“同時”組織討論:“相同的數”可以是哪些數?

(四)對比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的性質。

學生對比,説出兩個性質間的區別與聯繫。

三、應用。

設計意圖:本環節所設計是由易到難,緊扣本課的重難點,練習具有針對性、實用性、開放性。通過變式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激發探究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1、填空

(1)學生獨立思考。(2)交流口答,並説明依據,同時訓練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比較 和 的大小。

四、遊戲"找朋友”。

設計意圖:遊戲的情境,形式活潑,讓學生通過大小相等的分數找到自己的朋友。遊戲規則新穎而恰當,既鞏固新知又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同學們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紙,紙上所寫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學,你們是“好朋友”。請學生讀自己的分數,與他所讀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學舉起來確定後手拉手離場。

,五年級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我所在的班處在農村地區,班級有40名學生。其中優生的比例約佔40%,合格的約佔20%,極差的學生有5%。班級總體感覺良好,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活躍,有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習慣,成績穩定。但是家長的輔導不令人滿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數方格的順序和方法,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一些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能正確估計不規則的圖形面積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能借助方格圖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在估算面積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和估算習慣,體驗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使學生體會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利用方格圖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

教學難點:估算的習慣和方法的選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題,學習新知:

1、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從我們牙牙學語到認識數字,從我們拿起筆到記錄生活中的開心快樂,同學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我想:只要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功的道路上必將留下你們一串串成長的腳印。(揭示課題:成長的腳印)

2、情境入題,學習新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小華出生時的腳印圖片。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腳印的面積有多少呢?

(1)學生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後小組內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1:我們是用數格子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我先數了數滿格的大約是11個,其他不夠一個格子的我進行了拼補,這樣大約是17cm2。

生2:我們的方法也是這樣的,我們把不滿一格的按照一格進行計算,這樣大約是18 cm2。

師:大家都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估計的,還有沒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生1:可以把這個腳印看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長8釐米,寬2釐米,所以面積是2×8=16 cm2。(課件演示此方法)

生2:我有個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約2釐米,下底約2.5釐米,高約8釐米,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算出(2+2.5)×8÷2=18cm2。

(3)課件出示小華兩歲時的腳印,學生估面積:

3、小結方法,實踐新知:

(1)師:剛才大家對像腳印這樣的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進行了估算,想想剛才大家用什麼方法進行估算的?

師板書:1、藉助方格圖數一數所佔的格數。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則圖形,測量後進行計算。

(2)請同學們算一算自己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

學生自己先獨立取腳印,然後藉助附頁3的方格圖估算腳印面積。

二、新知實踐,解決問題:

1、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進行估計:

(2)交流彙報時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2、估算手掌的面積:

(1)師: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

(2)學生合作估算並在方格紙上驗證:(學生在此環節開展好幫差活動)

三、課後實踐,體會環保:

1、估算一片樹葉的'面積:

2、體會綠樹對環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樹有10000片樹葉,估算這棵樹所有樹葉的總面積。

(2)在有陽光時,大約每25 m2的樹葉能在一天裏釋放足夠一個人呼吸所需的氧氣。這棵樹在有陽光時,一天裏釋放的氧氣能滿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麼收穫?有什麼體會?説來聽聽。

板書設計:

成 長 的 腳 印

不規則圖形面積的估算:

1、藉助方格圖數一數。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則圖形,測量後進行計算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在講這節課之前,我一直覺得這節課很難教,學生應該很難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但是,結果出乎意料,學生理解掌握得不錯,能夠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確定成基本圖形,然後再計算。

首先,在課題引入時,先複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可通過“分割”或“添補”的方法,轉化為已學過圖形的面積,再計算。強化學生“分割”和“添補”圖形的能力,為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做鋪墊。然後,通過課件展示幾幅不規則的圖形(如:樹葉、魚、布娃娃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説出他們的發現,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點?與以前學過的圖形相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説出,這些圖形都是不規則圖形。最後,談話引入新課: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不規則圖形,如何估算這些圖形的面積呢?這一節課,我們將共同探討這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有目的的學習,並知道學習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重要性,這樣他們學得更投入、更有熱情!

在探索新知時,先出示“成長的腳印”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後讓學生説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時,很多學生還是用數方格的方法,但是學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過程時,就有疑問,不滿一格而且又不規則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積呢?先不直接告訴學生方法,讓學生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估算,最後還是沒得到滿意的方法。這時,學生帶着強烈的好奇心,非常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積。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分割”“添補”的方法,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再計算。最後再通過課件演示這個過程,並在方格紙的“腳印”中畫出近似基本圖,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估算的過程,學會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圖再計算的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讓學生説出他們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最後也用課件演示整個估算過程,畫出近似基本圖。鞏固學生把不規則圖形近似看成基本圖再估算的能力。

通過練一練的兩道習題,再加強鞏固估算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討論,最後再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説出他們自己的估算思路,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判斷是否估算正確,最後再用課件演示畫出近似圖。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其他同學一起觀察判斷,既能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鍛鍊學生集中精神注意判斷同學的估算是否正確,還能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此種估算的方法,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之呢?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蘇教國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9~60頁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探索發現、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運用所學

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探索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找規律),並能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這類問題。

教學難點:讓學生會確定幾個物體為一組,如何根據餘數來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作業紙附件。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別看我只是一隻羊》。會的學生跟着哼唱。輕鬆課前的氣氛。

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剛剛的歌曲熟悉嗎?誰來説説看你最喜歡裏面的哪一個卡通形象?(讓學生説)老師最喜歡喜羊羊,因為它聰明又乖巧(課件出示喜羊羊圖片)那請你猜一猜,下一個會出現誰?第三個呢?接着猜。第四呢?第五個呢?第六個呢?你是怎麼猜出來的?你真聰明,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現象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找規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本節課從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輕鬆的氛圍,從最近受學生歡迎的國產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入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一個愉悦的氛圍中進入了課堂,並且開始初步探索他們感興趣的卡通形象的排列規律,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探究簡單的週期規律

師:請你先閉上眼睛,老師帶你去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課件出示圖片),看,這地方你們認識嗎?對了,我們來到了喜羊羊他們生活的地方——青青草原。來到了這個地方,你有什麼感受呢?

生:青青草原被裝扮的好漂亮啊!

師:恩,的確,草原上盆花似錦,彩燈高掛,彩旗招展,好美呀。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上其實也藴含着數學的許多奧妙。老師截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大,請大家仔細觀察。

一.(出示教材例1主題圖)師:我們一起看這一幅圖,從圖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物體?

生:盆花、彩燈、彩旗;

師:恩,你觀察的真仔細。

師:那這些物體的擺放有規律嗎?誰來説一下盆花的擺放有什麼規律?

生:一盆藍花,一盆紅花。師:恩,你真聰明。也就是説幾盆為一組呢?

生:兩盆花為一組。

師:恩,你講的真棒!那我們可以在圖中這樣表示出來。(教師電腦演示)

師:那彩燈、彩旗的擺放又有什麼規律呢?你能照着樣子在練習紙上圈一圈嗎?(學生自己圈一下,體會每組有幾盞彩燈?每組有幾面彩旗?)

二、彙報結果。

師:那誰來説説看彩燈的擺放有什麼規律?應該是幾盞為一組?每組的幾盞燈分別按怎麼樣的順序排列的呢?

生:3盞燈為一組,每組的三盞燈分別是按紅、紫、綠的順序排列的。

師:那彩旗呢?誰來説?

生:每四面為一組,分別是紅色、紅色、黃色、黃色。

師;恩。説的非常棒。

師:其實啊,像這裏的盆花、彩燈、彩旗它們都是每幾個為一組,一組一組依次重複排列的。(板書:依次重複排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選擇了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簡單週期現象作為學生探索規律的素材,把生活中按規律擺放的盆花、彩燈、彩旗等場景與喜羊羊與灰太狼生活的草原結合起來,把學生能夠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不同物體排列規律的觀察上來。其實要讓學生説出各類物體的擺放順序並不難,但關鍵是怎麼樣讓學生用較為簡潔的語言表達清楚。在設計此環節時,我注意了這麼一點:特別是在交流時,應該在學生自由彙報的基礎上,老師用規範的數學語言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規律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清楚的表達出來。為下面的計算法解題策略作一個鋪墊。

三、自主探究,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剛才同學們都觀察得很仔細,説得也非常好,找到了他們排列的規律,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那首先我們來看盆花。(點擊出示盆花小圖)初步提問:在圖中,我們能

看到幾盆花?

提問: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誰來猜一猜。(請幾個

學生猜一猜)那你們是怎麼想的呢?先把你的解決過程在練習紙上表示出來,然後同桌之間交流一下,比一比,你們的方法有什麼不同?開始。

3.全班交流。

引導:誰願意把你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適時板書:畫圖、推想、計算)

生1:畫圖的策略:o ● o ● o ● o ● o ● o ● o ● o(o表示藍花,

●表示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教師提問:你一共畫了多少個“圓”?(15個,正好是藍花。)

生2:推想的策略:左起,第l、3、5……盆都是藍花,第2、4、6……盆都是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教師提問:其他同學明白這種想法的意思嗎?(引導學生説出位置是單數的都是藍花,雙數的都是紅花),像這種方法我們數學上把它叫做推想的方法。

生3:計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學生説,師板書:15÷2=7(組)……1(盆)答:第15盆是藍花。針對算式,教師提問:能説説2是從哪裏來的?(每2盆花為一組)。7表示什麼意思呢?(一共有這樣的7組)。注意7的單位是“組”,而不是“盆”,餘下的1盆指得是哪一盆?(是指接下來一組的第一盆,與每組的第一盆顏色相同)。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教學,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研究觀察物體排列規律以及自主的探索解決此類實際問題的策略。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個體,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經驗,對每一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處理方式。我在設計時尊重學生提出的'每一種方法,並沒有急於的進行優化策略。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解決問題中發現問題,自己優化、選擇合適的策略。

四、獨立嘗試,逐步優化解題方法。

1.出示“試一試”第1題,讓學生自己嘗試解答。

(1)師:我們再來看看彩燈,用你喜歡的方法思考:“從左邊起第17盞彩燈是什麼顏色的?”

(2)引導學生針對計算的方法質疑思考:為什麼除以3?(每3個彩燈可以看作一組)餘數2呢?表示什麼意思呢?(接下來一組的第二盞是紫色的燈。)

師:那根據第17盞燈是什麼顏色很快的説出18盞燈是什麼顏色?

生:綠色。

師:恩!真棒!你是怎麼想的呢?那你們會用計算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嗎?試試看。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學生彙報計算過程。表揚學生。

除數為什麼是3?(每三盞燈為一組)那這裏沒有餘數怎麼辦呢?也就是説這個物體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呢?

如果沒有餘數呢?(強調: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物體相同;如果沒有餘數,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一個物體相同)

(3)重點比較:通過兩題的解答,你認為用哪種方法解決找規律的問題更簡便?(計算的方法最簡便。)

師:是的,用計算的方法解決找規律的問題既快又準確。

2.出示“試一試”第2題,讓學生用計算的方法解答。

(1)師:這裏還有彩旗,請大家用計算的方法,求求看。

(2)總結提煉:這些題為什麼都要除以4?餘數是幾時是紅旗?黃旗呢?

設計意圖:在提倡運用多種策略解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並逐步理解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覺實現策略優化,同時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多樣練習,加深對解題方法的理解

1.看活動圖片:練一練第1題。

(1)引語:跨過草原,讓我們一起進入羊村,來到羊羊學校,看看小羊們都在幹些什麼吧!

(2)出示喜羊羊,瞧,喜羊羊正在勤奮刻苦,研究黑白棋子呢!看,他擺的棋子有規律嗎?請你在練習紙上圈一圈發現的規律。指名説説規律。(每三顆為一組,兩顆白子,一顆黑子)

提出問題:如果繼續擺下去,猜一猜,第21枚擺的是白子還是黑子?(口頭彙報,並説説怎樣想的)

(3)第100枚呢?(學生動手做一做,指名交流)

2.練一練第2題。

(1)引語:美羊羊的手工製作多棒呀,她正在按綠、黃、藍、紅的順序穿一條彩色手鍊呢,瞧,多漂亮呀!如果按照這個順序串下去,第18顆珠子是什麼顏色?第24顆呢?

(2)學生口答。

3.畫圖形:

練一練第3題。

師:出示戴着眼鏡的慢羊羊結合想想做做3,同學們,聰明的你能出色的完成慢羊羊村長交給你的這個任務嗎?

(1)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看來啊同學們還學得真棒,慢羊羊難不倒我們。準備獎勵我們一下。可是懶羊羊不服氣了,這有什麼難的,我還會自己設計按規律擺放的圖形了!出示思考題,學生思考。你覺得懶羊羊擺放的圖形有規律嗎?如果按照這樣擺下去,第17個圖形是什麼圖形?

……

(2)學生討論,反饋自己的想法。教師適當指導。小結:所以我們在找規律時一定要仔細觀察,看清是從哪一個圖形開始找起的。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主要是基礎性練習,同時也有開放性、拓展性練習,關注課堂中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特別是最後一題拓展,更加強調了有時物體擺放的規律並不一定要從第一個找起,有時是從第二個,甚至第三個開始才有規律的。所以找規律一定要仔細、認真。

六、全課小結,回顧與反思學習過程

1.同學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在那麼多解決找規律問題的方法中你覺得哪種方法比較好?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2.我們今天找到了許多規律,也用規律解決了許多問題。其實大自然中也藴藏着很多的有規律的現象……

欣賞大自然的規律。(草原上春夏秋冬,月圓月缺的變化……)

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紅綠燈的交替變化)

同學們,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內容的回顧和小結,有效落實三維目標,通過對自然規律、生活中規律的欣賞,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最後老師給你們留了個作業:

自己設計一組有規律的圖形,並把規律圈出來。然後求出第28個是什麼圖形。發送郵箱:。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複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並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2、過程與方法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2)學會與人交流思維過程與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重點難點及處理問題的策略

1、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難點是靈活運用方法。

2、藉助圖形,讓學生動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新課。

我要説班裏每位同學都是優秀的設計師!因為大家都在設計着自己美好的將來,所以在很用功的學習。希望大家繼續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設計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的同行——一位地毯圖案設計師,設計的圖案。

展示地毯上的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特點,説發現。

地毯是正方形,邊長為14米藍色部分圖形是對稱的,……

師: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問題:“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師板書課題: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麼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並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班內反饋

請學生彙報藍色部分面積,重點彙報求藍色面積的方法。對於每一種方法,只要學生説得合理都給以肯定。

學生的答案也許有:

(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複,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2)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3)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4)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4、學生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課本第19頁練一練)

1、第1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説一説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2題

獨立解決後班內反饋。

3、第3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後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説發現。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 面積的一半。

四、全課小結,課後拓展

今天我們進行了那些活動,你收穫了什麼?

師:對於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將繼續學習。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紙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三)》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第一單元內容,在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幾何組合體,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將進一步學習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即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包括從給出的一個或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擺立體圖形。能分析和分辨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測和拼搭圖形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問題。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讓學生自己拼擺,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及探求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通過思考和分析,掌握從不同角度觀察立體圖形的情況。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根據從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經歷觀察過程,根據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體的圖形,推測出小正方體的拼搭方式。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洋葱微課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生觀看洋葱微課視頻《看圖猜物》

師:看完視頻我們發現,只憑一張圖片是無法判斷這個物體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觀看洋葱微課視頻《根據正面擺小方塊》

1、學生探究

一共有4個小正方體,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小正方體,可以先一行擺3個小正方體,剩下的1個小正方體的擺放位置有如下幾種情況: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後面,如下圖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如下圖

(3)還可以這樣擺

師:擺出的立體圖形的形狀是不同的,但是從正面觀察時,看到的圖形是相同的。還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嗎?

2、學生思考,動手實驗

大家在拼搭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結論。

師:如果再增加一個同樣的小正方體,也就是用5個同樣的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的形狀不變,應該怎樣拼搭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指導。提示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既可避免重複也可避免遺漏

3、彙報自己拼搭的圖形

(1)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後面

(2)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2個的前面

(3)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後面

(4)可以擺在這3個小正方體任意1個的前面

(5)可以把1個擺在後面,1個擺在前面

教師分別對各個學生所拼搭的圖形點評,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

4、播放洋葱微課視頻《擺小方塊時的特殊情況》

師:大家現在想到的`是不是一個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下:

師:像這樣拿掉一個和兩個小正方體,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個小正方形的樣子。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練習一第3題:呈現了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個圖形,讓學生用正方體搭出相應的立體圖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後組織全班同學討論並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導學生有步驟、簡潔地進行操作。

2.教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交流。

對於第(2)小題,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擺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只看到一面是無法確定物體的形狀。

3.教材練習一第5題:可以讓學生先直接作出判斷,再組織交流。

4.教材練習一第6題:讓學生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所觀察的物體是什麼立體圖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不能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如果搭成的圖形從正面看,最少需要3個正方體,還可能是4個、5個……

教師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或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不同的方向觀察自己所搭的立體圖形得到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小組活動,由一名學生增加所給的條件,使其他人能準確地擺出這個立體圖形。

5.第7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根據題意要求動手擺一擺,以此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四、佈置作業

課本第3頁練習一的第3題:自己動手擺一擺

五、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時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讓學生觀看洋葱微課視頻,直觀感受物體從各個面觀察的效果。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這幾個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學生把從正面,側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時有的學生感到很難。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是站在正面去看側面的,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先讓學生體驗前後左右方向,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立體圖形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難點:

從側面觀察圓柱體得到的是什麼樣 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

老師學生都準備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老師分別拿出不同的立體物體,讓學生説出立體物體的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

二、講授新課:

(一)、觀察者相對於物體的位置(同時要規範觀察位置描述)(1)我們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要從不同位置、角度來來觀察,比如可以怎麼觀察

(學生:從前面、後面、左邊、右邊、下面、斜着…..萊觀察)這時候學生舉出了很多從不同位置、角度。

(2)規範觀察位置的描述

為了統一,我們規定了 正面、側面(左側面、右側面)、上面這幾個觀察位置。

(二)、觀察長方體的幾個面

(A)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並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麼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麼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

抽小組彙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比如你看到物體的正面的時候,你就看不到物體的反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問題”。

(B)讓學生看書P38並完成P38的問題和填空。

(三)、觀察球體

老師拿出一個壘球(體積比較大),現在老師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壘球這一面定為壘球的`正面,那麼你現在是從什麼面來觀察這個球體的呢?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平面圖形?

(學生有從正面、下面、左側、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個圓形)

(四)、觀察圓柱體

(A)觀察圓柱體的上面

老師拿出一個圓柱形的茶葉罐

(觀察圓柱體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圖形是圓形)

(B)觀察圓柱體的正面、側面(難點)

學生從正面和側面來觀察,得出的圖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課件,來進行講解

正面和側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學生看書P39並完成P39相關填空

三、課後練習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題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平面圖上使用數對確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學習重難點:

1.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的物體位置。

2.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提高用數對確定位置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學法指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學習過程:

課前

【學案導學】

課前激趣導入課題 板書:確定位置

(一)自學課本例1、

1.認識“列”和“行”

你知道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用幾個數據嗎?什麼是“列”,什麼是“行”?( ) 着的一排是列,( )着的一排是行。

2.用“列”和“行”來確定位置

現在你能用“列”和“行”來描述一下小麗和小軍的位置嗎?

3.用數對來確定位置

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 )個數據。你能把“第二列第三行”換成一種更簡潔的方法嗎?( )

現在你能用簡潔的方法來表示小麗和小軍的位置嗎?(請表示出來)

這兩組數對的兩個數字一樣嗎?它們的先後順序相同嗎?兩個數的位置能隨意調換嗎?為什麼?

4.確定第幾列一般從( )往( )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 )往( )數。

(二)學生獨立完成例2

組內交流,班級展示。

課中

【小組合作】

合作要求:

由組長對小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每個題有中心發言人,其他人補充,自學中出現錯誤的人在組內學會。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劃下來。

【班級展示】

小組合作交流後,組長整理,確定每一題的`中心發言人,展示自學體會、好的見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教師適時點撥)

【質疑探究】你還有什麼疑惑請提出來,大家來共同探討。

【自悟自得】

【測評反饋】

1.填空

(1)豎排叫做( ),橫排叫做( )。

(2)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 ),第二個數表示( );兩個數之間用( )隔開,兩個數的外面用( )括起來。

(3)小紅坐在第3列第5行的位置,用數對錶示是( )。

(4)(1,3)表示第( )列第( )行;(3,1)表示第( )列第( )行。

(5)在電影票上表示座位用( )和( )表示。

2.選擇

(1)在平面內確定一個點的位置一般需要的數據是( )個。

A.1 B.2 C.3 D.4

2.判斷。

(1)點(3,2)與點(2,3)是 同一個點。( )

(2)小明在班上的位置是(4,5),表示他坐在第4行第五列。( )

(3)(4,5)和(5,4)位置上坐的是同一個人。( )

【遊戲昇華課題】

利用所學知識學生互送禮物。

課後

練習三第五題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0頁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推理、觀察、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猜想,驗證的思想,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藴藏着豐富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認識並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難點:通過概括3的倍數的特徵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微視頻、微練習題

教學流程:

一、 導入:

昨天同學們已經看了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主要內容是什麼?你學會了什麼?還有那些不懂得的地方?你有什麼問題想要在課堂上解決的?

這節課我們帶着大家的問題一起再學《3的倍數特徵》,板書課題。

二、新授課

我們已經掌握了2和5的倍數的特徵,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同學們猜測一下:什麼樣的數是3的倍數呢?

1、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嗎?

你能舉出相反的例子嗎?(學生舉例)

2、圈數探索:(下面請大家拿出百數表,在百數表中圈3的倍數。快速瀏覽一遍所圈的數,説説3的倍數個位上可以是哪些數字?

3、提問:像判斷2和5的倍數那樣,只看個位上的數字來判斷3的倍數,行不行?

4、換位探索:引導發現3的倍數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1)老師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百數表中有些數,比如27和72,都是3的倍數,像這樣的數你還能説出幾對來嗎?這説明什麼?(如果一個數是3的倍數,那麼調換各個數位上數的順序,同樣還是3的倍數。)

(2)再出示幾個3的倍數(三位數),交換各數位上數的順序,讓學生檢驗是不是還是3的倍數。

到底怎樣的數是3的倍數呢?

(3)觀察百數圖3的倍數的特點,斜着看,你有什麼發現?

(4)學生彙報發現規律斜着看,3的倍數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

(5)看書驗證(師:看書,驗證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確,並一邊看書一邊劃出關鍵的詞語。)

5、教師小結:一個數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是3的倍數。

三、微練習題講練。

四、鞏固練習

1、在下面每個數的□裏填一個數,使這個數有因數3,它們各有幾種不同的填法?

4□ 3□5 □12 76□ 198□

2、能力練習

判斷下面的多位數能否被3整除,並説説你有什麼好辦法?

33336669999 12345678987654321

3、把表中9的倍數塗上顏色,並思考:9的倍數都是3的倍數嗎?反過來呢?

五、全課小結,延伸新知。

1.同學們通過昨天微課視頻的學習和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又有什麼收穫?

2.請大家應用今天的探究方法,課後研究其它整數的特徵。

六、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3的倍數特徵

3的倍數特徵: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預設目標:

使學生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教學過程:

一 、複習:

1、一個圓的周長是18.84釐米,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釐米?

2、一個環形花壇的外圓半徑是5米,內圓半徑是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二、新課

1、認識弧.

教師拿出圓規和直尺,先畫一個虛線圓,在圓上取A、B兩點,再用實線畫A、B兩點間的部分。(出示小黑板)

教師:請同學觀察一下,這兩點間的實線部分是在什麼上畫出來的?接着指出:圓上A、B兩點之間的部分叫做弧,讀做“弧AB”。然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先畫一個虛線圓,再畫一段弧,並讓學生説一説什麼是弧。

2、認識扇形

教師可在上面作圖的基礎上,用彩色粉筆畫出半徑0A、0B和弧AB(如書上右圖)。指出: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兩端的兩條半徑所圍成的圖形叫扇形。並用彩色粉筆把扇形部分塗上色。強調塗色部分就是扇形,讓學生也在練習本上畫出扇形。

教師:我們看到扇形是由兩條半徑和一條弧圍成的,誰能説一説扇形中三角形有什麼不同?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而扇形中有一條不是線段是弧,這條弧是圓的一部分。

3、認識圓心角。

教師在上面右圖的基礎上標出∠1,指出:像∠1這樣,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做圓心角。使學生認識到:圓心角是由兩條半徑和圓心組成的,所以圓心角的頂點在圓心上。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角,讓學生判斷哪些是圓心角。

教師接着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在圓上分別畫出圓心角150度、30度、45度的`扇形,使學生明確:在同一個圓上,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有關,圓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小。

4、課堂練習:

做練習四的第1——3題

創意作業:自己畫一個扇形,標出圓心角的度數,半徑。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的整理複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歸納整理“因數和倍數”的有關概念,理解並掌握概念間的內在聯繫,形成認知結構。

2、技能目標:親歷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判斷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滲透事物間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概念間的聯繫和發展,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

課前活動:

1、要求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意義理解並熟練掌握。

2、把自己的整理情況寫在作業本上。

本章知識點:

1、因數與倍數的意義

2、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3、2的倍數特徵

4、奇數、偶數的概念

5、5的倍數特徵

6、3的倍數特徵

7、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區別

複習提綱:

教學程序: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完因數和倍數這章知識,老師這有兩個問題想考考你們,看誰的反應快,你們願不願意?

師:你能用因數和倍數的知識描述一下4這個數嗎?

(4是自然數,合數、偶數,是8的因數,4是2的倍數)

師:你又能描述一下5嗎?

(5是奇數,是10的質因數)

小結:同學們很聰明!不過,這些知識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還有很多聯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進一步整理複習這些內容,理順它們之間的聯繫。

(板書:因數與倍數的整理複習)

第二步:發放複習提綱,佈置複習任務

1、發放提綱

2、作要求

第三步:自主複習,回顧舊知識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麼做這些題,如何回答?怎樣舉例?考慮之後就可以在組內交流。

第四步: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1、合作交流學習

2、師巡視指導

第五步:展示交流,師適時補充點拔

1、展示彙報

2、師適時點拔,補充(老師也做了相應的整理,我們一起看看板書)

第六步:知識鞏固、拓展訓練

技能訓練題:

1、按要求填數,在1—10的自然數中,選擇合適的數填入圈內。

質數 合數 偶數 奇數

既是質數又是偶數 既是合數又是奇數

2、判斷

(1)12是倍數,2是因數。( )

(2)1是奇數也是質數。( )

(3)奇數都是質數,偶數都是合數。( )

(4)質數沒有因數,合數有無數個因數。( )

(5)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

3、我的手機號碼是:A B C D E F G H I J K ,注意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數字,願不願意知道老師的手機號碼:

A——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

B——最小的奇數的3倍( )

C——5的最小倍數( )

D——比最小的質數大5( )

E——8的最大因數( )

F——3的最小倍數( )

G——最小的偶數( )

H——最小的偶數( )

I——2和5之間的奇數( )

J——既是5的倍數又是5的因數( )

K——比最小的合數小1( )

老師的手機號碼是:_________

第七步: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因數與倍數;2、5、3的倍數特徵:質數和合數這幾個方面的知識,如果説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麼你們剛才破譯出了老師的手機號碼,下來可以撥打我的號碼,老師隨叫隨到,可以幫助你,謝謝同學們的合作。

板書:

因數與倍數

a×b=c(a≠0,b≠0),

數的意義 a和b就是c的因數,

c就是a和b的倍數

因數與倍數

1、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

求一個數的因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數和倍數的方法

2、求一個數的因數,要一對一對地找,看哪兩個自然數的積等於這個數,那兩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因數。

1、2的倍數特徵:個位上是0、2、 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2的倍數特徵

2、奇、偶數:自然數中,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

5的倍數特徵:個位上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3的倍數特徵: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2、5、3的倍數特徵:個位上是0,各個數位上的數 的和是3倍數,這樣的數就是2、5、3的倍數

1、質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的個因數,這個數叫質數。

質數和合數

2、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合數。

3、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2個大小一樣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實物架、2塊大小不同的積木、2個體積差不多大的正方體和正方體、火柴盒20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

2.學生準備:每人4-5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直尺、奶箱子。

教學過程

一瞭解學生原有知識情況。

1今天的數學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體積和體積單位。  2關於體積和體積單位你都知道些什麼?

根據學生彙報,相應板書。

3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並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積累。

老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認識體積

1.故事導入,初感空間。

①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願意給大家講講?

②這隻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

為什麼把石頭放進瓶子裏,水就會升高呢?

2.實驗演示。

實驗一:感受物體佔有空間。

①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

看,老師手上拿的是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有一樣多的水,其中一個杯子放入一塊積木,會出現什麼情況?

②水為什麼會溢出來呢?

實驗二:感受物體佔空間有大小

①這回我放這個積木塊(稍大),再把水倒入這個杯子,又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②實驗演示

③溢出的為什麼比剛才的多?

④ 小結:也就是説,這2個積木塊不但佔空間,而且佔的空間有大——有小。

⑥那在數學中,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⑦什麼叫體積?(指名、齊讀、領讀)

⑧舉生活中物體佔空間的例子。

三認識體積單位

1製造矛盾衝突,引出體積單位

①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快看看哪個體積大?

②意見不統一了。看來光看是不能準確比較這兩個盒子的體積了。

③怎麼辦?引出體積單位。

2認識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誰知道?

②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體積是1 cm的學具,舉起來我看看。

注意聽要求:請你們用格尺量一量這個正方體到每條稜到長是多少?

④那我們就可以説【稜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cm?

⑥老師這兒有個火柴盒,你估計一下它到體積是多少cm?

到底誰估得準呢?同桌2人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算一算。

⑥彙報:

3認識1dm

①剛才我們用稜長1 cm到正方體測出了火柴盒的體積,

那下面我們還用這個1 cm到小正方體測測奶箱的體積。

為什麼?(剛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你看又是介紹方法、技巧的。)

②看來我們得需要一個稍大的體積單位,這個稍大的體積單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樣規定的呢?(結合課件)

④課前大家也準備了稜長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體。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dm?

4認識1m 。

①剛才,我們用體積是1 cm的正方體測量了火柴盒的體積;用體積是1 dm的正方體了奶箱的體積。

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用這些體積單位測量一下教室的體積。

②為什麼?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體積單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這個體積是1 m的正方體框架裏大約能容納多少名同學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們來驗證一下。

⑥演示驗證。

⑦ 1 m的正方體大約能容納7人,那我們教室的體積有多少m呢?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在橫線上填出適當的體積單位。

課件出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10 _________

VCD機的體積約是4 _________

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_________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大小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體積最大的物體的是什麼?體積最小的物體是什麼?

2組成下面各圖的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為1 cm,把每個圖形的體積填在橫線上。

延伸:你還能用4個1 cm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圖形嗎?

小結:也就是説無論物體什麼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3用8個1 cm的正方體,擺出體積是8 cm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你能用幾種擺法?

四、總結

除了用數體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求物體的體積,有沒有更快捷、更簡單的方法呢?(難道求高樓大廈的體積也用數體積單位的方法嗎?

是啊,有,一定有。

時間的關係,謎底下節揭曉!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1、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麼原理製造的嗎?

説説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板書)

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麼特徵?(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説説什麼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説明什麼?(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彙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麼?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麼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麼嗎?(方程)

説説什麼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裏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係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後彙報方法。

讓學生説一説,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儘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後説説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説説你為什麼這樣列?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説説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説説數量關係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並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讀懂一些用來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能從圖表中獲取有關信息,體會圖表的直觀性;

(2)、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學會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瞭解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看懂用圖來描述的事件或行為,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簡潔、明瞭的特點,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經歷運用圖表描述事件或行為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確密切聯繫,體會數學圖形語言直觀、簡明的確特點,增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與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圖表,並能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學難點:怎樣看圖,如何用語言去描述事件發生的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互動遊戲、揭示課題

1、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兩個小小的遊戲:

遊戲一:考聽力(出示幻燈二)請你用語言把你聽到的'描述一下。

遊戲二:考眼力(出示幻燈三)請你用語言把你看到的描述一下。

2、剛才,同學們分別利用聽覺和視覺描述了公交車的運動過程,表現得很好。不過,在數學上我們還可以用一種更簡潔直觀的方法來表示公交車的運動過程,通過預習,你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示嗎?(圖表)(出示幻燈四:觀察)

3、這張圖表示哪兩個數量間的關係?(時間和速度)

你是從圖上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點幻燈四:介紹橫軸、縱軸和折線)

4、觀察這張圖,速度隨着時間的變化呈怎樣的變化。(板書:看圖找關係)

二、讀懂圖表,獲取信息

1、學生看圖找信息,自由發表,教師適時插問,如“你從哪裏看出汽車的速度在上升、在下降或汽車速度不變?線往上畫往下畫分別表示什麼?”“縱軸上的400表示什麼意思?”“橫軸上的3表示什麼意思?”“速度最快達到多少?” “為什麼圖的上面是平的?” “第4分鐘時,速度降為0表示什麼意思?”等。

2、大家從圖上發現了這麼多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其實是時間和速度存在着的聯繫,在數學上我們稱之為二者的關係。(板書:關係

(1)、現在誰來比較完整地對着這張圖來説一説時間和速度間的變化關係?(請學生回答)

(2)、大家來看一下老師是怎樣用語言來敍述這張圖所表示的事件:公共汽車從解放路車站到商場站共行了4分鐘,從0分到1分,汽車的速度從0提高到400米/分,1到3分,汽車的速度保持400米/分不變,3到4分,汽車的速度在下降,第4分鐘,汽車的速度降到0,汽車在商場站停下。

(3)、讓學生觀察圖表和文字敍述表達的是同一事件,但圖表更直觀、簡明。圖表敍述則顯得抽象、繁雜。從中感受到用圖表來描述的好處——直觀、簡明。

3、現在請同學們利用瞭解到的信息,完成書本61面的的填空。(點幻燈五:我會填)

(1)公共汽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之間共行駛了___分。

(2)在第1分鐘內,汽車行駛速度從0提高到____米/分。

(3)從___分到___分,汽車行駛速度在增加。

(4)從___分到___分,汽車行駛速度在減少。

(5)從___分到___分,汽車行駛速度保持不變,是____米/分。

4、深化理解:一般情況下,公共汽車從解放路站到商場站只要4分鐘的時間,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天的交通都這麼順暢,比如今天早上……(出示幻燈六:我來説),哪位小司機來介紹一下這次公共汽車的運行情況呢?

(1)從0到第一分鐘,汽車從解放路車站出發,速度從0提高到400米/分,從第1分鐘到第2分鐘汽車以400米/分的速度前進,從第二分鐘到二分半鐘汽車的速度從400米/分下降到0,第3分鐘又開始行使,到第4分鐘汽車從0又提高到400米/分,第4到第5分鐘汽車以400米/分的速度前進,第5到第6分鐘汽車速度減少到0,第6分鐘汽車到達商場站,停下來。

(2)、為什麼會中途停車?可能是遇到紅燈,教師順勢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三、結合情境,學會分析

1、提供信息: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門散步,走到讀報欄後,小明的母親獨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親看了一會兒報後回家。下面的兩幅圖,哪幅圖描述的是小明父親的行為,哪幅圖描述的是小明母親的行為,説説你的理由。(出示幻燈七:試一試1)

在觀察圖時,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兩張圖表示的是哪兩個數量間的變化關係。(離家的距離和時間的變化關係)

第一副圖,離家的距離變遠,再變近,符合小明母親到讀報欄後直接回家的行為。

第二副圖,中間有一段時間離家的距離是不變的,這和父親在中途讀報的行為相一致。

2、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

3、適當拓展:

(1)、仔細看圖,(出示幻燈八:

老師對剛才反映父親和母親行為的兩副圖做了些修改。大家仔細觀察,兩副圖有哪些區別?説明了什麼?(父親回家的線段圖坡度放緩了,是因為父親回家用的時間比母親長。)

(2)、大家再看圖,現在請同學來分別説説父親和母親離家的距離是怎樣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小結:所以我們在觀察圖表是一定要認真,仔細。要能看到圖表的細微差別。

四、練習鞏固,思維訓練

1、閲讀書62面試一試2,獨立思考:學校教學樓有四層。五(1)班的同學第一節課到三樓上數學課,第二節課到二樓上美術課,第三節課到四樓上音樂課,第四節課回到三樓上語文課,中午到一樓食堂吃飯。下面哪一幅圖比較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過程?(出示幻燈九:試一試2)

集體反饋,説説排除另外兩幅圖的理由。

為了看起來方便,老師可以給這張圖加些輔助線。這樣,可以更直觀的反映樓層的變化。

五、實踐應用,總結評價

1、(出示幻燈十一:實踐應用):

(1)登山活動一共用了多少時間?

(2)登到山頂一共用了多少時間?中途休息了幾分?

(3)下山用了多少時間?

2、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事件或行為可以用圖表來表述?

3、總結評價:今天我們學了什麼?你覺得用圖表來描述事情有什麼好處?(簡潔、直觀)生活中有很多用圖表描述的情況,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觀察,你會發現很多圖表的美,數學的美。

4、欣賞生活中各類圖表:(出示幻燈11-17: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