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7.67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寓言》教學設計

《寓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生詞的釋義讀懂文章內容;

2、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領會寓言的含義;

3、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對這兩則寓言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學過程:

《白兔與月亮》

1、學生根據註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審美 風韻 慷慨 閒適 金窖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2、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複述這個寓言

3、學生思考並討論:

a、兔的心情為什麼會有前後的變化?

(白兔和月亮的關係不同:欣賞——擁有)

b、為什麼能夠“擁有”,反而不快樂?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嗎?

(得失之患)

c、請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我們要能夠發現和欣賞對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種佔有的態度)

4、老師提問:在生活中,什麼是你的“月亮”,你又應該如何去對待你的“月亮”?

5、作業:

請你仿照課文的樣式,仿寫一則寓言(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可加入自己的感悟)。

《落難的王子》

1、導入: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我們面對“不測風雲”、“旦夕禍福”時,應該怎麼想,怎麼做呢?相信大家在學了這則寓言後,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

2、學生根據註解與工具書自學生詞:

多愁善感 稟告 厄運 突如其來 行乞 正色

3、在熟讀、預習的基礎上,以上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複述這個寓言

4、針對導入部分,請學生回答:寓言裏的王子落難時,他是怎麼做的,怎麼説的?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文字。

(做:逃出虎口,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説:“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5、王子在落難時的所做所説,和文中哪處的描述行成對比?

(課文第一節)

6、王子為什麼會有前後兩種不同的想法與説法,你更喜歡哪一種?

(遭受了厄運;後一種)

7、小組討論:

a、請用簡短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因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b、請思考:在寓言裏,如果沒有“厄運”,王子的想法和命運會是怎樣?

那麼你認為,這樣的“厄運”,對王子來説,是好還是壞?

c、在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出現幾次?有什麼作用?

(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8、作業:

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厄運”嗎?你是怎麼對待的?是逃避還是勇敢面對?聯繫課文,請寫出你的感受

《寓言》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瞭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藴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説成語,引入新課

1、説説你們知道的成語。

2、導語: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中,成語是一顆璀璨奪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們習慣用成語來表達意思,準確、生動、簡潔。知道嗎?許多成語都藴涵着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成語故事。讀完故事,相信你會對成語有更深的瞭解。

二、熟字新解,引導板書

1、板書“亡、牢”:

你能説説你知道的.關於亡和牢的詞嗎?通過這些詞,你知道它們通常表示什麼意思?

2、板書“羊、補”:

在亡羊補牢中,“亡、牢”又是什麼意思呢?認真讀書,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並在課文中找依據。

四、檢查自讀效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認讀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彙報“亡、牢”的意思。可爭論,可查字典。

4、相機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進一步理解內容。

⑴第二段,要讀出勸説的語氣。

⑵第三段,要讀出養羊人着急、泄氣的心情。

⑶最後一段,要讀出醒悟、積極補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六、交流體會,明瞭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麼?

2、全班交流。

七、總結

《亡羊補牢》這個寓言故事,情節簡單。它使我們明白了,做錯了事或出了問題,及時改正或補救,還不晚。所以人們常説:“亡羊補牢,為未晚也!”

八、學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

2、指導寫字。

3、比一比,組成詞語:

悔()叼()屈()窿()

梅()叨()窟()隆()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戰國時期,魏王曾想進攻趙國。魏過的賢人季樑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見魏王。為了開導魏王,他給魏王講了一個故事。你相知道是什麼故事嗎?魏王最終會不會打趙國呢?請你讀課文。

二、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彙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內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轅北轍、盤纏”兩個詞。

3、練習朗讀課文,講述故事。

四、創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説什麼?

2、你相對哪個楚國人説什麼?

3、回到課文開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打趙國呢?為什麼?

五、總結

《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要是選錯了方向,無論怎麼努力,也是達不到目的的!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邊不要寫成“釐”。

3、抄寫詞語。

七、拓展活動

蒐集寓言故事,準備參加語文活動:講寓言故事。

《寓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十一個生字新詞,認讀四個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寓言故事內容,感悟語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這則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瞭解寓言故事的內容

2、難點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端裝有青銅或鐵製的槍頭;盾,盾牌,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矛槍箭。用來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自相矛盾)同學們!請你根據這段話的意思用一個詞語概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板書:自相矛盾)誰知到什麼是寓言?(生説,如説的不對,可以在學完這則寓言後告訴老師答案)

一、自讀課文

這則寓言共有五句話,第一句話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在叫賣矛和盾。第二、三句講他誇口的情形,兩個“不論……都”是他的話陷入了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説的尷尬境地。4、5句講的`是,當別人問他:他卻啞口無言了

二、進一步理解課文

解釋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長杆的一段裝有青銅或鐵質的槍頭:盾,盾牌,用來訪呼聲體、遮擋矛槍箭。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或想法前後不一,互相牴觸。

三、演一演,加深記憶

四、明道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説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而不能故意誇大,言過其實,否則,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來相容諷喻説話、做事相互牴觸,互不相容的現象。

《寓言》教學設計4

《紀昌學射》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則寓言講的是紀昌學習射箭,飛衞告訴他先要下功夫練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一一照做。等練好了眼力,飛衞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動的事闡明瞭無論學什麼技藝,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藝的基本功入手。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還可以體會到學習者的.恆心和毅力對學習結果的重要作用。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好的問題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興趣。我們都知道課題是課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學時我抓住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課上學生也能夠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幾個問題,如:紀昌向誰學習射箭?紀昌是怎樣學習射箭的?當學生提出問題後,我會以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更多的學生大膽提出疑問。

雖然這則寓言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在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時回答得還不夠完整,這時我並沒有急於打斷學生,而是通過引導式的語言讓他們完善答案,比如:你説的還能再具體些嗎?你還有需要補充的嗎???這樣的語句來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答案。在這節課的伊始,我設計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環節。第一個舉手站起來的學生是我們班平時不太敢舉手的同學,當她流利的讀完課文時,我以讚揚的語氣鼓勵了她,並且給了她一個滿意的微笑,從而讓這位同學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並且鼓勵她今後更要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這樣也會鼓勵其他不敢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

《寓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寓言的含義,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2、能力目標:

解讀寓意,掌握閲讀寓讀的方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

瞭解寓言的寓意,理解運用文中的精美語言。

【教學難點】

寓言的啟示。

【教學方式】

創設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習課前演講寓言故事。

明確什麼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託在簡單的故事了,帶有勸寓或諷刺意味,讓人們從中領悟。寓言篇幅大多簡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題都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擬人誇張手法,含義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寓言。

2、口頭複述寓言故事。

3、問題設計:

⑴ 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瞭解身份的改變對於心態的影響,要求學生緊扣課文內容。)

⑵ 這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麼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消決定説明了什麼?

(結合現實生活中人民在獲得利益之後的想法和做法。)

(設計目的: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辯證思維

是否擁有財產和幸福生活就一定會患得患失?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辯證思維。)

五、反思體驗

小組合作討論並交流:

你在學習和日常生活怎樣對待成功與失敗,榮譽和挫折?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六、實踐鞏固

1、仿寫:(感悟語言的優美,摘抄,劃出優美語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喜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⑵ 烏雲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彷彿遭了搶劫。

2、續寫:

有一天帶面具的美和醜在海邊邂逅,她們互相説:“咱們到海里去游泳吧。”於是她們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過了一會兒,醜會到了岸上,帶上了本來屬於美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醜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總結

學習寓言,我們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語言。

《寓言》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課前佈置學生閲讀《伊索寓言》,瞭解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瞭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麼特點嗎?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

2、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它的內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裏奴隸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裏的角色大都由動物擔任。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説話,從本質上説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狸和葡萄》。(板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麼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3、彙報初讀情況。學生説説自己對寓言內容的理解。提醒學生注意“狐狸”在一起連讀時,“狸”讀輕聲,“讒”讀翹舌音,“酸”讀平舌音。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2、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饞得直流口水

想盡各種辦法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3、小組合作討論: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4、“白費勁”説明了什麼?你能想象出此時狐狸的神情嗎?

5、自讀第二段。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捨?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麼滋味?狐狸為什麼説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麼意思嗎?你怎麼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

四、積累遷移,指導寫字。

狸、葡、萄、饞、酸

第二課時

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1、大家還記得我們熟悉的那個《狼來了》的故事嗎?誰來給同學們講一講。

2、這個故事也是選自《伊索寓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寓言,瞭解內容。

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麼故事?

2、指名讀,説説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寓言,領會寓意。

1、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後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麼不同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一步讀懂課文。

狼沒來

牧童:幾次大叫

(説謊)

村民:聞聲趕來(上當)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驚慌失措(氣憤)

狼來了

牧童:嚇壞大叫

(真話)

村民:沒人幫忙(不相信)

2、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説説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四、遷移積累,指導寫字。

慌、貫、謊、糞、戒

第三課時

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也與狐狸有關,它也使出了同樣的手法又來欺騙別人了,不過,這回它的計策可是失敗了,是誰這麼聰明呢?(板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寓言。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一想這篇寓言説了一件什麼事?

2、自讀反饋。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1、想想《狐狸和烏鴉》和《蟬和狐狸》這兩個故事有什麼相似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2、相似的是狐狸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説奉承話。“故意”點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讚歎”是為吃蟬而設下的“圈套”。不同之處是烏鴉上當了,而蟬沒有上當。

3、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麼沒有上當?

蟬:“察覺……有詐”“摘下……扔下來”

(頭腦很清醒,保持警覺,進行試探。)

理解“有詐”。

狐狸:“以為是蟬”“猛撲過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讀第五自然段,説説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四、積累遷移。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書面作業:

完成《練習冊》、《語文補充習題》作業。

《寓言》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同學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説説你自己曾經看過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將介紹新的寓言故事給你們。(板書:寓言兩則讓學生齊讀)

3. 解釋課題:什麼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則”就是“篇、個”的意思,兩則就是告訴咱們這課共有兩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指名讀、小組讀、全班讀生字詞,初步瞭解本課生字:巴望、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焦急、納悶

3.交流問題,感知大意。

(1)師:到底是誰揠苗助長?為什麼“揠苗助長”?

(2)“揠苗助長”結果怎樣?請學生把這些問題完整地連起來説一説。(同桌先練説)

二、理解文本,配樂朗讀課文

1.讓生觀看《揠苗助長》的錄象,並讓學生注意觀察人物的表情。

2.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來進行課文內容的情境再現,注意突出剛才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

3.提議:我們每個同學想不想給這則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讀呢?自己試一試。

4.指名朗讀第一段,學生評議,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思考:“巴望”什麼意思?從“天天”這個詞語你讀懂了什麼?農夫“焦急”什麼?他心裏會怎麼想?

5.指導朗讀,讀出農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問:農夫想到什麼辦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

(1)問:“筋疲力盡”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會“筋疲力盡”?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2)讓生觀看插圖。看!此時他的神情是怎樣的?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

(3)有感情地朗讀:能把農夫當時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回到家裏,他興致勃勃地説:‘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4)問:讀了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文章中去讀,體會農夫的快樂。

(5)“納悶”是什麼意思?他的兒子納悶什麼?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農夫的兒子,你會説些什麼?如果你是他的鄰居,又會説些什麼?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會説些什麼?如果你是村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會忠告他什麼?請口頭練習説。

三、總結理解,拓展延伸

1.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 拓展: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碰到,你會怎樣去勸告他們?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去概括。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 讓學生齊讀課題,要求把字音讀準。

3. 老師出示“鷸”和“蚌”字,請學生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下。

二、初學寓言,瞭解內容

1.師問:這兩個小動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請朗讀課文,等會集體交流。

2.請學生把故事的大意説出來。

3.老師出示口頭訓練題:河蚌剛剛張開殼曬太陽,鷸(),蚌(),雙方(),結果()。

4.同桌練説,指名錶述。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讀課文,思考:為什麼鷸蚌互不相讓呢?

2.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4. 聯繫文本,理解人物

(1)引導學生抓住:鷸猛得用盡力氣——威脅筋疲力盡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和語言表現兩人互不相讓的.態度。

(2)問:就在這時,漁夫看見了,他怎麼做呢?(指名回答,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換位思考:這樣一個結果,三個主人公:鷸、蚌、漁翁會怎麼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後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身處困境,還威脅蚌。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漁翁:嘲笑鷸蚌互不退讓,結果讓他輕易獲利)

四、拓展延伸

1.發揮想象:對於鷸蚌來説,這是多麼悲哀的結局呀!假如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讓學生拓展想象,可以課後練筆,可以當場練説)

2.引導思考: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佈置課外作業:把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聽,聽聽他們的評論與意見,並且自己再去閲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課前思考:

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藴含的寓意,對三年級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如果就是論事地“奉送”寓意,他們則難以接受;如果對寓意避而不談,又難以達到教書育人的雙重目標。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含並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是引導大膽猜測。猜測是由已知推測未知,用已知解決未知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方法。對課文中的詞語解決,教者較好地運用了“猜想”的方法,要學生聯繫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藉助知識基礎,能夠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對猜測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進行驗證補充,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培養學生獨立求索的精神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其次是引導創造形象。 為使學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課文情境,一是引導展開豐富想象,還原具體形象,通過“從課文內容你好像看到了什麼”引導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具體形象,諸如:盼苗生長的形象、幫苗生長的形象、洋洋得意的形象、禾苗枯黃的形象。二是展開豐富想象,創造新的形象。教者還注意隨機引導,促進學生拓展開去,創造新的形象,諸如:兒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這就能讓學生在形象的想象創造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強對課文藴涵的感悟和挖掘。

教學反思:

因為學生對寓言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先讓他們先自己讀,然後同位互相講故事,儘量用自己的語言,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名上台講給全班學生聽,看誰是講故事大王,誰的表達做流利,通過鼓勵性的語言,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寓言故事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氛圍很好,今後要注意課堂上要少講深刻的道理,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反思: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揭示一個深刻的道理。其實這些簡短的語言中藏着深深的哲理。《鷸蚌相爭》的故事家喻户曉,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道理在我還沒有結束這課時同學們就已經得出了。我問學生:“如果你是鷸、蚌或者漁翁的話,你希望自己是誰?”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漁翁”。這個回答是我意料之中的。於是我又問:“如果你就是‘鷸’或者‘蚌’的話,你又會怎麼樣呢?”然後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他們還歸納為:雙方相爭,獲得利益的往往是第三者。其實學完了一則寓言故事,學生能總結出道理,並將這個道理熟記於心就可以順利地結束教學了。

課後反思:

《揠苗助長》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位農夫想使自己田裏的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課文主要分三個部分組成:拔苗的原因,如何拔苗,拔苗的結果。故事通俗易懂,三年級學生能讀懂故事的表層意思,深層寓意不夠理解,對多數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針對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重難點定在體會本則寓言的寓意上,並採用“創設情境”來突破重難點。

1、動畫導入生動有趣。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一個動畫中富有感染力的圖畫、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情境,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生彷彿也置身於這個寓言故事中,為後面的學習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2、情境創設點明主旨。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説出來。老師在指導讓學生清楚瞭解禾苗的生長過程時並不是通過枯燥的解説、問答,而是創設了兩個情境,教師直接讓學生演一演把當作了田裏的小禾苗,來問學生:小禾苗,小禾苗,你怎麼一點兒也沒有長高呢?小禾苗,小禾苗,讓我來幫助你把你拔高?你高興嗎?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自然地抒發,一下子就闡明瞭禾苗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不能違反事物的規律,孩子們接受的又輕鬆又明瞭。這是本課的一個亮點。

3、朗讀指導切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老師在教學中比較重視讀的訓練,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4、激發想象引出道理。

寓言是藉故事來説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如果讓他們自己説出來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較難的,而且絕大多數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而老師在教學了全文後順着文章的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説:農夫來到田邊一看,他後悔極了,他想 (學生可以説農夫會怎麼做,也可以説農夫會怎麼想)”在這一環節指導時,在教師的啟迪引導下,學生紛紛打開了思維的窗口,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並自然而然地引出這則寓言所藴涵的道理——急於求成,徒勞無功。這一道理是學生們自己在想象説話中慢慢地得出來的,而教師在其中起了引領的作用。而且在後一步的寫字教學中我把剛剛所學的寓意與學生平時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説:“在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寫字也一樣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來寫,千萬不能——學生又一次大聲地朗讀了黑板上的寓意:急於求成,徒勞無功”。再一次讓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學生頭腦中生根。為了再加深寓言理解讓學生扮演農夫、小禾苗進行誇張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續編等,身臨其境的去感悟、體會、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動,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動直觀的推論,獲得心靈的頓悟。

在課的最後,我還告訴學生像我們今天學的“揠苗助長”這樣短小而生動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樣的故事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呢,叫——寓言。並且向學生推薦課外也可以去讀讀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語文課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揠苗助長一個故事,懂得的不僅僅是急於求成,徒勞無功一個道理,而是把課堂知識引向課外,讓孩子們在課外學習中不斷提高自我,充實自我。

《寓言》教學設計8

引言

寓言故事在世界藝術的園林裏,既充滿着浪漫主義的色彩,又有着現實主義的精髓。寓言用細緻精巧而充滿詩意的語言文字,描述着一個個生動而形象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户曉的成語,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諺語,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着廣泛的羣眾基礎。在政治教學中加入寓言教學能有效的提升課堂氛圍,昇華政治課程的主題,讓政治課擺脱以往的枯燥與乏味。

一、簡述新課標下政治教學策略

1、以情教學,激起學習興趣

國中政治課程是一門概念較多且抽象的學科,課堂內容枯燥,雖然與社會接軌,但是和社會實際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學生對這門課程就缺乏興趣。所以就需要在稱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實感來引得學生的共鳴。在上課時,創設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鋪墊,用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識。

2、多變方法,鞏固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是暫時性的,當過了新鮮感,氣氛又會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多變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政治課堂保持長久的興趣。

3、轉變觀念,落實素質教育

當前的教育進入了“應試教育”的誤區,將升學率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視了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只看中學生對知識點、考點的把握程度,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要轉變大當前的教育觀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全民素質。政治課程不僅僅是對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紹學習,更是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對落實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對於教師來説,需要花費更更多的精力,轉變教學觀念,教政治教學知識化為學生實在的只適合能力。

二、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案例

寓言故事的廣泛傳播和以淺喻深的特性在正式課程的教學中有着重要地位。

例如:在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章《我們共同的世界》第一課《同住地球村》,引入“殺龍妙技”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朱評漫的人,變賣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去拜一位叫支離益得人為師,學習殺龍的本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技術。轉瞬間數年過去了,他學成歸來,有人問他究竟學了些什麼?他一邊講述一邊展示學到的殺龍技術。大家就問他“什麼地方有龍?”這時他才恍然大悟,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他的本領是白學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自然界的事物與發展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了解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村。

再比如:部編版政治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章《世界舞台上的中國》,在開章之前引入“治駝背術”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以前,在山東平原城中,有一位大夫能善治一切駝背,且方法簡單,價錢公道。一個背駝得直裏六尺,橫裏八尺得人,聽説了這個神醫,準備厚禮來求治療。大夫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後跳上去就狠命踏將起來。駝背叫道:“你要殺死我啊!”這位大夫説:“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寫着專把駝背弄直,至於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從整體把握住事物之間的聯繫,不能只看到片面部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應該從世界整體格局來分析。

三、寓言故事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寓言故事本身就具有通俗性、啟發性、形象性、現實性、浪漫性等等特點,這些讓寓言故事擁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廣泛的人民性。寓言故事中的一草一木、一魚一鳥、一花一樹等等全都栩栩如生,富有生機。對細節的描述和把握得當,將人物或者事物的本質特徵描述的彷彿就在我們的眼前,形象生動。寓言故事多使用誇張和典型化的手法,將故事情節和事物特徵描寫的躍然於紙上。通過對感性材料的想象和聯想,根據作者的強烈感情和鮮明態度,塑造出富有意義的藝術形象。作者不僅僅表達出自己的觀點,還能體現出哲學是邏輯思維的最高層次。寓言故事用短小精悍並富有活力的文字,代替教材中以理論形式表現出來的概念、推理、判斷、客觀世界的不易理解的內容,這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將空洞乏味的抽象説教變為易理解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也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和批判。我國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成語故事,比如“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濫竽充數”、“邯鄲學步”、“畫蛇添足”、“東施效顰”等等,大多數來自於民間,對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有着具體的反映。而外國的較為著名的則是《伊索寓言》,其中對於人的品性等有着深入的認識和剖析,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去挖掘更深層次的知識,爭取開拓展新的領域,達到哲學理論的高峯。

政治課程對學生的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學生的世界觀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思想的影響,辯證唯物主義理論不能再其思想中佔據優勢地位。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及深地傳授給學生,使得政治課程的教學意義更加的深遠。

結語

綜上所述,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要“因材施教”,在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努力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實現知情並茂的教學效果。寓言故事將哲學和文學融為一體,完美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將寓言教學設計進國中政治教學教學中,對政治課堂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視的現實作用。

《寓言》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寓言這種文體閃耀着人類智慧的光芒,指引着我們的生活,是可貴的語文教學資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寓言不是一種陌生的文體,他們之前就學習過《亡羊補牢》《南轅北轍》等寓言,但這些寓言相對來説篇幅短小、寓意單一。《紀昌學射》這則寓言則不同,通過講述紀昌向飛衞學習射箭,最終成為射箭能手這個故事。揭示瞭如何有效學習,最終取得成功的多重因素,給讀者以多方面的啟迪,其寓意是豐富而多元的。

對於像《紀昌學射》這樣的寓言,限於學生寓言閲讀經驗的不足,剛一接觸,會出現原有閲讀認知圖式與新材料之間的衝突──學生會按照以前閲讀過的、寓意單一寓言的方式閲讀這篇課文,進而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豐富學生的閲讀圖式;另外,因為閲讀經驗的不足,生活閲歷的缺失,這則寓言的一些啟示也是學生自讀領悟不到的,這也需要教師在解讀方向上給予指導和幫助;有些啟示學生只能模糊地感受到,卻無法清晰地説出來,這同樣需要教師提供相應的幫助和輔導。因此,《紀昌學射》這則寓言是讓學生經歷閲讀能力發展,豐富寓言閲讀經驗的好素材,也是教師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怎麼去閲讀的好素材。

針對教材特點和學情特點,教者力求找準教學起點,引導學生關注看似一望而知,其實一無所知的細節,理解感悟,使學生認知水平得以提升,閲讀經驗得以豐富,閲讀能力得以發展。

教學本則寓言,教者力圖抓住《紀昌學射》與以前閲讀寓言的不同──給人以多方面啟示這一特點,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修正其原有的認知圖式,為學生提供閲讀活動展開的內驅力;抓住本則寓言“審智”閲讀的特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不斷領會新的學習啟示,從而豐富其原有的認知圖式,感受到閲讀發現的樂趣。從而契合本單元“走進故事長廊,感受它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的主題和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領悟本則寓言關於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2.在不斷髮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閲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豐富寓言閲讀的經驗。

3.在閲讀中體會寓言語言簡潔準確、生動傳神的特點,積累“聚精會神”“下功夫練眼力”“兩年以後,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等生動語言,學習分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4.認識“妻、蝨”兩個字,會寫“昌、妻、刺”三個字,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不斷髮現寓言多重啟示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質疑、想象、對比等閲讀方法和策略,繼續學習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含義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豐富閲讀寓言的經驗,積累和發展語言。

難點:領悟本則寓言關於學習的多重啟示,感受寓言指導生活、啟迪智慧的魅力。

四、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紅、藍兩支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以每一則寓言都會給我們以啟迪這一原有認知為基礎,引導學生預測本則寓言帶給我們的啟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產生閲讀期待,激發閲讀興趣,帶着明確的目標展開探究性閲讀。

(二)初讀課文,分享啟示

1.學生默讀課文,批註。

2.全班交流分享閲讀啟示。

預設:學生通過初讀可能會感受到“學習要勤奮刻苦才能成功”“學習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學習中不能驕傲自滿”等啟示。

3.教師伺機引導學生爭論,這則寓言到底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今天閲讀的這則寓言與以往不同,它會帶給我們多方面的人生啟迪,以此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研讀的動力。

(三)再讀課文,探尋寓言的多重寓意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批註。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豐富學生的閲讀策略和閲讀經驗。

教師引導預測:

(1)引導學生關注文中“飛衞是一名射箭能手”這樣的語言,發現“要想成功得有名師指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文章關鍵語句,從而豐富對寓意的理解,滲透閲讀方法的學習。

(2)引導學生關注飛衞的語言,發現“想成功練就一項本領,先要打下紮實的基礎”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採用自主質疑、討論、釋疑的閲讀方法,豐富對寓意的理解。

(3)通過引導將飛衞的教和紀昌的學進行對比閲讀,發現紀昌的學習智慧,體會要創造性地學習這一啟示。

預設:學生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引導學生髮現紀昌練習的方法並非來自飛衞的傳授這一事實,引發學生的思維。

先扶後放,體現學習能力的遷移。

【設計意圖】這篇寓言中紀昌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種,可以從中讀出多種關於學習的啟示,但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竭澤而漁式地把這些啟示都揭示出來,而是在每一個啟示的發現、提煉中豐富學生的閲讀經驗,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3.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總結:發現獲得的啟示都是學習成功的因素。

【設計意圖】在閲讀寓言的過程中豐富認識,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全文。關注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聯想和對比等方式進行閲讀就能豐富思想。

(四)關注表達,積累語言

教師指導:寓言帶給我們豐富的啟示,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智慧美;寓言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語言精練、傳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學習和積累本課的語言材料,也是這則寓言學習的重要價值。

屏幕出示語句,指導學生學習分類積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歸類積累語言的方法。

(五)認讀生字,書寫漢字

【設計意圖】通過字理識字,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

(六)本課小結,遷移閲讀

推薦學生課下閲讀《扁鵲治病》,產生新的閲讀期待。學生預測會帶給我們哪些方面的啟示,積累哪一類新鮮的語言材料。

六、板書設計

預設:板書根據學生的理解相應調整,《紀昌學射》中關於學習成功的因素不可能通過這一節課全部揭示出來,引導的目的在於,感受閲讀中不斷體會、不斷髮現的樂趣,從而學會思考,學會閲讀。

《寓言》教學設計10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是用兩則生動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學時,先讓學生帶着問題看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着學生根據閲讀要求自學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從而進一步瞭解課文。之後,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由討論並交流讀了這兩則寓言説明了什麼道理。最後讓學生談一談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否遇到過像《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樣的事情。還可以讓學生説説還知道哪些寓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你們讀過寓言故事嗎?(板書:寓言)

“寓”,是寄託的意思(板書);“言”,講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寓言。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亡羊補牢。(板書)

2、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麼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

(羊丟失以後修補羊圈。)

二、初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解決。

2、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説明了什麼道理?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檢查複習。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讀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4n”,不要讀成“qu1n”。

“窟窿”的“窿”讀輕聲。

字形方面:

“叼”:左右結構,左邊最後一筆是“提”,不要寫成“撇”。

“悔”:左右結構,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修”:左右結構,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寫成“三點”

詞語解釋:

叼走:銜在嘴裏拖着。

街坊:鄰居。

勸告:説服,講清道理,使人感動聽從。

後悔:懊惱過去做得不對。

四、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1、出示課件,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後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2、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1)讀書,小組討論。

(2)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後來想:如果現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隻、兩隻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結實實。

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五、小結

1、明確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有了錯,只要認真改,就不算晚。

2、聯繫實際,談感想。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複述《亡羊補牢》的內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着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找找生字的特點,比如:

“轅”和“轍”都有車字旁,表示和車有關係。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讀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結實,可以組成“堅固”、“牢固”。

“駕駛”都是形聲字,“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讀音。“奔馳”這兩個字在電視廣告上見過。

2、在小組內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後,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學生質疑。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三、再次朗讀,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着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邊讀書邊思考)

2、我們要想解決剛才的問題弄清到底是誰不明白,就應該弄清車下的人跟朋友説了什麼,我們該怎樣來讀他們的對話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後學生評價(可以反覆讀或老師範讀)

4、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書,並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同學們,到底是誰不明白,誰來談一談?

不是車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車上的人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車下的人告訴車上的人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人不明白。

(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五、表演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學生分角色表演)

六、課堂延伸

1、假如車上的人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説些什麼?

2、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該怎麼辦呢?

《寓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① 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 分析故事情節。

③ 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④ 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① 分析故事情節。

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結合註釋試着翻譯。

老師:投影儀。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教學設計

導入 課文

在文學寶庫裏,有一種詼諧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説説寓言的一般特點?能否舉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題目?

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① 全班朗讀《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② 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③ 全班再集體朗讀一遍這兩則寓言,然後教師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句子並解釋加點的詞。

聯繫上下文,解釋加點的詞。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不築,必將有盜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馬無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數月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家富良馬 其子好騎 墮而折其髀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獨以跛之故

這個環節一定要落實,這些加點詞語中有的屬於古今異義,有的屬於一詞多義,有的屬於詞類活用,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後學習文言文打基礎。

④ 複述課文大意

這是為了讓學生熟悉故事情節,能夠不看課本把這兩個寓言故事講出來,可以多找幾個學生複述,這樣學生差不多就背下來了。

討論

①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概括這兩則寓言大意。

這是本節課中激活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以先由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儘可能每個人都説,然後再轉入全班性的討論。第一,次討論結果可能單一,可能深度不夠,或者概括的語言表述不準確,教師可以靈活指導,提問,如討論《智子疑鄰》時,可問:對正確的意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學《塞翁失馬》,可以問:好事壞事能轉化嗎?必然轉化嗎?舉例説説好事、壞事在什麼條件下轉化?這樣使學生思維處於活躍狀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時也指導學生儘可能把話表述得簡潔、準確。

②結合生活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與失、福與禍在生活中其實是對立統一的關係,結合你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塞翁失馬》的寓意理解。

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福與禍的轉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不能讓學生誤解成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擊,變故,陷入困境,這是禍,但如果能從容、鎮靜,在困境中拼搏、奮起,那麼,這又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當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氣,那麼,這禍就只能是禍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轉化的點、條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請你從這兩則寓言中各概括一個成語。

這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快可以討論出結果。教師告訴學生,在以後學習中見到成語,可以從寓言故事的角度幫助理解意義。(當然,並非所有的成語都是從寓言故事中概括出來的。)

小結

①通過以上討論,我們明白,寓言是借一個故事寄寓一種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而要讀懂寓言,則需要我們密切聯繫現實生活體驗,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

②佈置作業 。

結合今天的生活寫出你對寓言故事《黔驢技窮》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教學設計

導入

①《智子疑鄰》的寓意是什麼?

②你是如何得出這寓意的?

(由學生回答《智子疑鄰》寓意的理解,過渡到寓意是通過分析寓言情節得出的。)情節的設置、想像是寓言創作中重要的一環。今天,我們再學習兩則古希臘寓言,通過對這兩則寓言的分析,發揮想像,學習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

討論,分析寓言情節,認識寓言情節的作用

①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並説説你是根據哪些具體情節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離寓言的故事情節,一定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來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寫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後來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卻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這些情節生動刻畫出一個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訴人們要謙虛,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獅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動寓言情節後讓學生討論寓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出示投影(改動後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學生討論,這樣改動情節後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裏。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説:“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着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説:“還要貴一點。”赫耳墨斯聽後,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蚊子和獅子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飛走了。

通過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寓言的寓意,是從故事情節中得來的,如果改動情節,那寓意相應也有變化。如,改動後的《蚊子和獅子》去掉了蚊子向獅子宣戰和取勝後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吃掉這兩個情節,那麼原文中諷刺蚊子的驕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聽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價格後,為什麼一言不發,悄然離去了?他心裏這時是怎麼想的?顯然,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變了。

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點撥,寓言的故事情節都是作者依據現實生活想像創造的,閲讀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節;而創作寓言,更不能忽視對情節的具體想像。

學寫寓言,進一步鍛鍊想像思維與發散性思維

①續編寓言情節練習。

教師投影出示兩個續編題目: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後,他的心情如何?他説了些什麼?b.蚊子戰勝獅子,吹着喇叭,唱着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後還會發生什麼故事?

以上兩題內容,學生可任選一題,做到練習本上,然後在班上讀,其他同學評論。

②自編寓言練習。

教師出示題目:a.嘴和眼睛的對話;b.樹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畫筆和顏料;e.蜜蜂與花朵止貓和老鼠。

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個題目構思,並在最後點明寓意,然後全班交流,討論。

在學生分析故事情節、概括寓意,並能續編情節的基礎上,做這一練習正合適。學生此時的思維正處在活躍高峯,會有很高的興致。這個練習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想像力,依據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學生動腦分析生活,正確認識生活,可謂一舉兩得。因課堂時間關係,不可能做長時間交流,但在討論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情節是否合理、具體,情節與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種生活道理,當然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可以給學生提點具體修改意見。

總結

①教師小結。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學習了通過分析情節,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並且實習了創作簡單的寓言故事。請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仔細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還可以多讀一些寓言故事,正確認識生活。

②佈置作業

a.依據課堂討論,利用課堂上老師出示的題目,也可以自己命題編寫一則寓言,規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薦閲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寓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7個,積累詞語8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 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3、 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語故事將給大家聽。

4、 讓學生明白做事情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更不應該自欺欺人。

 教學過程:

一、 話引入,出示課題

1、 同學們,我們曾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 出示課題:寓言二則

二、 學習第一則:自相矛盾

1、 讀題:自相矛盾

2、 看圖,指出矛、盾,輕聲讀文,找找這人是怎麼誇口矛與盾的?

3、 指導朗讀這人誇口的話。

“我的矛鋭利的很,不論什麼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堅固的很,不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板書:矛-----鋭利 不論什麼盾都戳得穿!

盾-----堅固 不論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4、 理解“鋭利”的意思。

讀準“戳”的`音,並做做動作。

5、表演讀

6、 想想:什麼叫自相矛盾?

7、小結: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

三、 學習第二則:掩耳盜鈴

1、 讀題:掩耳盜鈴

2、 做做:掩耳的動作

3、 自由讀文,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4、 找找寫哪人想法的句子,想想錯在哪裏?

5、 小結: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四、 複習鞏固

1、 朗讀全文

2、 摘抄所學的寓意。

五、 課外拓展

1、 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寓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識認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瞭解寓言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寓言”,回顧:什麼是寓言?我們學習了哪些寓言?學習寓言的方法是?

二、學習《亡羊補牢》

1、初讀寓言

2、指名分節朗讀寓言,相機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

3、結合理解“亡羊補牢”的字面意思,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研讀課文,理解寓意

a、結合理解句子

街坊勸他説:“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示例:

生:我從“勸”“趕快”“吧”體會到街坊很關心養羊人,是誠心相勸。

他説:“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生:我從“已經”“還”“呢”體會到這個養羊人,丟了羊心裏很難過,不過壓根兒沒想到剩下的羊。只想着損失沒想怎麼減少損失。

b.引導聯繫生活實際體會,養羊人的心情。談談各自有沒有類似的體會。

c、“他很後悔……”又丟了一隻羊後,養羊人的心情怎樣?是怎麼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丟了羊,很捨不得,很難過,但更後悔,因為沒有聽勸,懊悔極了。

生:我從“趕快”“再也”體會到,養羊人改變態度,很認真地改過:聽了街坊的勸,認真修羊圈,結果就“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d、結合寓言,聯繫生活體驗,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於接納別人的意見;

生:犯了錯,不要緊,要記住這個教訓,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生:犯了錯,要認真改錯,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

三、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寫出成語“亡羊補牢”的意思

3、聯繫生活實際,寫一件自己做過的類似的事。並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一、學習《南轅北轍》

1、認讀“轅”和“轍”並理解字意。指名讀課題,大致理解詞意。

2、初讀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講了一件什麼事?

3、研讀課文,體會那個去楚國的人可笑之處有哪些?

a、“坐着馬車在大路上飛跑”生:在大路上飛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

示例:

生:從“叫住”可見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關心他,也可以看出,這個人很固執

生:“見了”“叫住”可見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兒去呀!”用的是感歎號,可見朋友對他這麼快也有點不太贊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説:“楚國在南邊,你怎麼往北走呀?……

示例:

生:這個人很可笑:朋友這麼關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堅持向北去。

生:我從三個“沒關係”中,體會到他很固執,太很可笑。

生:他這麼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從“越……越……越……越……”體會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馳,而且還如此固執,錯的離譜。

d、創設情景:好心勸告這個固執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這樣子怎麼能達到目的呢?

生:你這樣堅持下去,盤纏一旦用完,很可能會餓死的呀!

生:朋友你錯了,早點回來可以省點力氣,也省錢,還能更早到楚國……

……

e、理解成語“南轅北轍”

二、拓展學習《買櫝還珠》

三、作業

拓展:勸勸這個固執的人。 並在後面畫上相應的笑臉或者難過的臉,老師會根據你的勸説的內容選擇相應的笑臉。

《寓言》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瞭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容。

3、激發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教學重點:

1、認識什麼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並活學活用。

2、體會通過故事情節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共同探究美與醜這一主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欣賞老婦人心靈的美、追求樹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種美,同時也對醜的惡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讓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請同學們邊看邊想,其中東施的做法是否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後談感受。

3、小結:同學們的感受值得珍視,就讓我們走進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莊子是如何審視美與醜的。

二、讀通語句,感知大意

1、老師範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內容,體驗古人運用文字的魅力。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還要注意語氣的停頓。相機解決顰、挈、亦字讀音及字義。

3、學生齊讀寓言,瞭解寓言的大致內容。

三、讀懂課文,對照註釋自悟文意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後譯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學習,聯繫説句意。

3、根據你的理解用講故事的方式複述課文。

要求: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一些,不必強求説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錯即可,還可適當的穿插有關的背景資料。

四、細讀課文,讀懂句意。

1、西施和東施的對比,也是美與醜的對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西施的美和東施的醜?請生速讀課文,邊讀邊劃。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顰其裏,其裏之醜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裏。

(1)讀了句子後,體會到什麼?(東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沒在哪?)結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説一説。

(2)西施可真美,用個詞來誇誇她!(美若天仙,絕代佳人,國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皺着眉仍讓人賞心悦目,就連東施也來學習她,東施是怎樣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嗎?可以做動作,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一下。

2、東施醜:

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過渡:看來東施效顰的確不怎麼美,作者沒有細緻地描寫東施的醜,而是重點描寫了人們的反應。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2)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無病呻吟,矯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無中生有)

(3)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其醜無比)

小結:是啊!作者大膽捨棄對於東施五官的具體描寫,而是通過東施刻意模仿西施皺眉捧心的醜態所引起人們的反應來進行側面烘托,這種寫作方法就是側面描寫。

(4)再讀句子,試着讀出東施的醜。

(5)學到這裏,你想對東施説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拓展閲讀

過渡:看來同學們對美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那麼我要請教大家:

1、同樣是皺眉捧心,為什麼西施的樣子美,東施的樣子醜呢?

2、什麼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訴東施嗎?

3、東施聽了大家對她的評價和建議後,我想她定會有自知之明,同時也會明白美與醜的真正含義,大家想象一下,東施今後會怎麼想,怎麼做?

4、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舉例説一説。

小結:是啊!不切實際地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讓我們再讀這篇寓言,去體會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閲讀《邯鄲學步》。

六、作業佈置

1、背誦《東施效顰》;

2、為本則寓言擴寫並續寫結尾。

擴寫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東施或以路人為第一人稱來敍述這則寓言;

(2)可適當加入一些細節(外貌、神態、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的形象。

續寫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連貫;

(2)可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書設計:

東施效顰

《莊子》

西施 自然流露賞心悦目

東施 刻意模仿適得其反

課後反思: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學習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避免東施效顰的事情發生。

樂文中品讀 趣中體味 明辨美醜 感悟生成

教學理念:

尊重和珍惜學生閲讀中的自我體驗,引導學生自己讀進去,產生真實的體驗,進而在師生交談中完善體驗並受到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突出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學生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強調自主體驗的同時還要與同學交流合作,既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借用醜女東施模仿美女西施皺眉而變得更醜這件事,説明了人對自己要正確認識,不要做不切合實際的模仿,否則只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煉,語言生動活潑,寓意深遠綿長。

教學策略:

用富有動感和表現力的肢體語言加深學生對文中重點實詞的理解。採用自讀感悟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能結合生活實際正確感悟運用這一成語。

教學目標:

熟讀課文,體會古文的韻律美。

通過重點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初步滲透古文學習的一些基本常識。

以學生感興趣的參與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體會文章的主題,聯繫自身實際談感悟與收穫。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感悟生成,初步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教學過程:

在導入時我主要採取觀看視頻的形式引出課題,並隨機拓展與文章有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對這則寓言有個感官的瞭解並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接着教師範讀,指導停頓,注意節奏感,體會古文的韻律美。我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學生自讀,相互校音,做到通順流利。學生再讀體會,初步感受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詞語,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滲透學習方法,讓學生藉助註釋,自主領會每句的意思。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藉助肢體語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複述課文。這樣將文章以創編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課堂生動有趣。複述之後,師生共同評價,注意幾個重點詞語顰捧堅挈走是否強調到位。除此之外,我把東施帶進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生共同品味。從而理解和體會文章側面描寫的寫作手法。以東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惱,學生幫助解決:如:西施皺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為什麼卻招來很多人的恐懼與笑話?那麼我今後該怎樣做呢?誰能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美?結尾我用富有感染與啟迪性的語言總結全文,並留下深深的思索。西施之美固然令我們眼前一亮,但東施之醜也令我們回味無窮,問世間:美與醜難道真的那麼容易區分嗎?

《寓言》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讀懂兩則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確、流利得朗讀課文,複述故事情節。

3、認識生字。

教學重點

體會兩則故事的寓意。

教法

創設情景。

學情

學生喜歡寓言,但其道理不明白。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讓學生確定自主學習的目標方法,展開自學,教師在確立目標自學過程和自學評價中適當點撥。

二、討論寓意

1、聯繫寓言故事中人物的關鍵言行。

2、聯繫寓言故事中揭示的`句子。

3、聯繫生活中具體事例。

三、表演故事

可讓學生選作:

1、創造性複述故事。

2、給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填寫旁白。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四、檢查識字

五、推薦作業

Tags:寓言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