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生物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

欄目: 生物 / 發佈於: / 人氣:2.48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集錦15篇)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

1、腔腸動物(主要是水螅、水母、珊瑚蟲、海葵)的主要特徵: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2、線形動物(主要有渦蟲、絛蟲、血吸蟲)的特徵:身體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3、線形動物(主要有蛔蟲、線蟲)的特徵: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4、環節動物(主要有蚯蚓、沙蠶、蛭):身體呈圓筒形,由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組成;靠剛毛和疣足輔助運動;

5、軟體動物(主要有河蚌、扇貝、蝸牛、烏賊)的特徵: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

6、節肢動物(主要有蝗蟲、蜘蛛、蝦)的特徵: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

7、魚的主要特徵: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

動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8、兩棲動物的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

9、爬行動物的特徵: 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10、鳥的主要特徵: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鳥卵的結構有:卵殼和卵殼膜(保護卵);卵黃和卵白(為胚胎髮育提供營養);胚盤(胚胎髮育的場所)

11、區分恆温動物:體温不隨外界温度變化而變化;變温動物:體温隨環境温度的變化而改變

12、哺乳動物的特徵: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2

1,病原體:引起某種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即患者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羣

3,預防措施:切斷傳染源(隔離,治療);切斷傳播途徑(衞生,消毒);保護易感人羣(鍛鍊,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4,非特異性免疫;生來就有的,可針對多種病原體,由第一第二道防線構成,包括皮膚,粘膜,溶菌酶和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後天形成的,一種抗體只針對一種抗原,指人在體的`第三道防線,在病原體侵入時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消滅抗原。

5,抗原一般是外來的物質,抗體是自己產生消滅抗原的。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3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説明。

分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併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存在於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恆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於: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4

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

第一節動物的運動方式

一、運動的意義

一方面尋找和攝取食物,遷移到適宜自身生活的棲息場所,另一方面有效地躲避天敵的危害。

二、動物運動的方式

1、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水中生活的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水母的漂浮運動和倒退運動;草履蟲、海龜的划水運動;蛙的游泳等。

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1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2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並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後○

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3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

羚羊、斑馬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於四肢

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

4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達的後肢或後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

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蠕動:一些無脊椎動物沒有附肢靠蠕動進行運動,這種運動方式比較緩慢。如蚯蚓。6、攀援:指生活在樹林中,營樹棲生活的一些哺乳動物。如猴子、猩猩等。3、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依靠翅或翼的活動,進行滑翔和鼓翼飛行。

滑翔:一些大型鳥類雙翅左右伸展不動,身體從某高處向前下方飄行,好像滑雪一樣順坡而下的飛

行方式,是一種省力的運動方式。

鼓翼飛行:依靠雙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的動力。

第二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組成: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兩部分組成。2、功能:具有支持、保護和運動的作用。

(1)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構成,上面覆蓋着關節軟骨。關節的結構(2)關節囊:由結締組織膜構成,其內壁可分泌滑液。(3)關節腔:內有少量滑液,能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關節軟骨作用:有彈性,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脱臼:關節頭由關節窩中滑脱出來的現象。

第2節動物運動的形成

一、骨骼

1、概念:人體全身的骨由骨連結構成骨骼。

中軸骨:位於骨骼中央部位,包括顱骨、椎骨、肋骨和胸骨。2、分類附肢骨:位於骨骼外圍部分,包括肢骨和帶骨兩部分。肢骨構成上肢骨和下肢骨;帶骨

連接四肢和軀幹。

二、骨骼肌

1、組成: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2、分類:頭頸肌、軀幹肌和四肢肌。

3、功能:參與運動,維持人體形態、保護內臟器官、參與呼吸和排便、表達情感、維持體温等。三、軀體運動的形成

1、形成:運動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以骨為槓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收縮為動力形成運動。

2、調控:骨骼肌的收縮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3、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

(1)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多塊骨骼肌協調完成的。例如:

屈肘: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部屈伸由兩組肌肉羣共同完成伸肘: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雙手自然下垂同時處於舒張狀態,雙手有重物同時處於收

縮狀態)

第1節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一、先天性行為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於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為,又叫本能行為。

2)特點: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為,○2是動物出生後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

3)舉例:蜜蜂採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

1)概念:動物在後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後天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於生存的反應。

3)特點: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為,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有較大的差異。

2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複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於一隻動物時,○

該動物對這一刺激的反應就逐漸減弱直到消失。

第2節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一、動物行為的分類

1、根據行為的發生分為:先天性的本能行為和後天性的學習行為。

2、根據行為的功能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和社羣行為。

二、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

1、取食行為:動物不斷從外界獲取食物而生存的行為。

特點:動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物的方式也我種多樣。

2、領域行為:動物為保衞自己的領域而發生的行為。

特點:領域的大小各不相同。

2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但領域佔有者卻熟知它的邊界。○

3動物常用姿態、氣味、鳴叫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保衞自己的領域。○

3、攻擊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生相互攻擊或爭鬥。

特點:雙方的身體很少受到致命傷害。

4、防禦行為:不同種類動物之間為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為。

特點:警戒色:有些生物往往具有鮮豔的色彩和毒刺或者難聞的氣味。

2擬態:尺蠖靜止不動時,形狀像樹枝。○

3保護色:比目魚、變色龍等動物身體顏色能隨環境顏色的變化而改變。○

5、繁殖行為:與動物繁殖有關的行為。

包括: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佔有繁殖的空間、求偶、孵卵以及對後代的撫育等。6、節律行為:動物有許多週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為。

舉例:生活在海灘上的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為;蝶、蛾類的日節律行為;人類和靈長類動物

雌性個體的月節律行為;動物的換、遷徙等年節律行為。生物鐘:是動物體內以生物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複雜機制。

7、社羣行為:羣居生活的動物,各成員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羣體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為。

⑴特點:營羣體生活的各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羣體間還形成不同的優勢等級等。(由於受到食物、水源等特定環境因素的吸引而聚集形成的動物羣體,各成員間無明確分工,也不需要合作,是簡單的聚羣,則無社羣行為,如成羣的蝗蟲等。)

第3節動物行為的研究1、在野外的自然狀態下,實地觀察動物的各種行為,這種研究方法就是觀察法。2、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都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響,然後再觀察研究動物的行為,這些研究方法都是實驗法。

3、法布爾研究昆蟲用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法。4、費裏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

5、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6、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法。7、實驗法和觀察法的區別與聯繫

主要目標區別方法程序材料處理聯繫觀察法描述動物的行為表現藉助器具直接觀察對動物不施加影響實驗法説明行為發生或變化實驗處理後再觀察對動物施加影響實驗法以觀察為基礎第17章第1節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於生物圈中的生產者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2)類型○2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

○3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複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這種營養聯繫形

成食物鏈。

(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同時也可能成為其他動物的

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多條食物鏈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3、生物種羣的數量變化:由於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係,使各種生物種羣的數量趨於平衡。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與環境的關係: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佈。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佈和光合

作用;蝗蟲和害鼠危害農作物。

第2節我國的動物資源

一、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動物與人類生活有着極為密切的關係,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

二、我國的動物種類和珍稀動物

1、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的脊椎動物有6300多種,佔世界動物種類總數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種,鳥類有1200多種,爬行類有300多種,兩棲類200多種,魚類有3000多種。2、珍稀動物:我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特產珍稀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白脣鹿、白鰭豚、褐馬雞、黑頸鶴、揚子鱷、大鯢、白鱘、中華鱘等。三、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1、人類活動對動物資源的影響: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生態破壞,使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逐漸加快。據估計,鳥類和哺乳類在1600~1700年期間,大約每100年滅絕一種;在1850!1950年期間,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20世紀後期以來,每3年就有兩種鳥類滅絕。

2、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新疆虎、野馬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等野生動物的分佈區域明顯減小,個體數量驟減或處於瀕臨滅絕狀態。長江中特有的白鰭豚已經成為我國最稀少的瀕危動物之一。

第3節我國動物資源的保護一、動物的多樣性

1、內容: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2、關係:遺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不同種類的動物提供了各自的棲息環境。

3、保護措施: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加以保護。二、動物多樣性的保護

1、就地保護:為保護動物多樣性和珍稀野生動物資源,把包括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區域劃

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它保護了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2)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

2、易地保護:把野生動物從棲息環境中移到瀕危動物繁育中心等地,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繁殖管理,然後向已絕滅的原有分佈區實施“再引入”,以恢復野生種羣。

(2)原因:棲息環境不復存在、種羣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

(3)意義:作為就地保護的補充措施,為行將滅絕的動物提供最後的生存機會。三、法制教育的管理

我國相繼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國自然保護綱要》等法律文件。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低等生物。2、種類:

(1)單細胞微生物: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藍藻等。(2)多細胞微生物:如各種黴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沒有細胞結構的微生物:如病毒、類病毒和朊病毒等。二、微生物的生活1、代謝類型

(1)腐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枯枝落葉、動物屍體和糞便等中的有機物,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把複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非生物環境,供綠色植物再利用,屬於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對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細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體的體內或體表,並從這些生物體獲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的營養方式。

作用:在生態系統中,寄生性微生物發球消費者。

(3)自養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樣,能夠利用光能或化學能將無機物轉變成儲能

的有機物,滿足自身對營養物質的需要。

作用:發球生態系統的生產者。2、生長特點:生長繁殖速度極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謝活動特點以及極快的繁殖速度,使它們成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

性微生物工程作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第2節微物生與人類關係一、微生物與食品

1、酵母菌:是一類單細胞真菌,廣泛用於食品和發酵工業。如烤制面包或蒸鏝頭、釀酒等。2、醋酸菌:用於釀醋。

3、乳酸菌:用於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時,乳酸菌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分解糖類產生乳酸。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靈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製藥。二、微生物與疾病

1、寄生在人體表面或體內,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種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體內的淋巴細胞中,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於食用了被痢疾桿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質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黃麴黴產生的黃麴黴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蠅蕈、毒

粉褶菌等,被誤食後會使人、畜中毒。三、微生物與醫藥

1、提供維生素:多數酵母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提供醫藥用。

2、抗生素:青黴素和頭孢素是相應的真菌產生的抗生素;鏈黴素、金黴素、卡那黴素和慶大黴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1、氨基酸、有機酸、酶製劑、菌肥和農藥生產方面得到應用。2、生產沼氣;利用秸杆、糞便和產甲烷細菌等產生沼氣。

3、用於基因工程:湧過基因工程用微生物產胰島素、乙肝疫苗、干擾素等。4、生產動植物產品;今後可由微生物大量生產動植物產品。5、在採油、冶金、治理環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5

1,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腎臟

2,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構成

3,尿液的形成包括兩個連續的.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出現血尿、蛋白尿説明腎小球病變;尿多、糖尿病説明腎小管病變

5,尿液的成分:水、無機鹽、尿素

6,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

7,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構成;要發生反射活動,反射弧必須完整無缺

8,簡單反射:生下來就有得先天性反射,神經中樞是脊髓

複雜反射:經過後天經驗積累形成的反射,神經中樞是大腦皮層

9,視網膜:可以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是視覺反射的感受器,視覺在大腦皮層形成

耳蝸:可以感受聲音信息,是聽覺反射的感受器,聽覺在大腦皮層形成

近視眼的成因:晶狀體過度變凸使物象落在視網膜前方

糾正:配戴凹透鏡

10,生長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得侏儒症,過多得巨人症;甲狀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得呆小症,過多得甲亢;胰島素分泌不足得糖尿病,胰島素可降低血糖濃度,治療糖尿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

11,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同時也受激素的調節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6

1.土壤微生物的類羣

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數量極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幾億到幾十億個微生物,貧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幾百萬至幾千萬個微生物,一般説來,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另外,土壤表層或耕作層中及植物根附近微生物數量也較多。土壤中的漸生物主要有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和原生動物。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細菌數量最多,細菌佔土壤微生物總量的70%~90%,而且種類多,它們多數是異養菌,少數是自養菌。放線菌的數量僅次於細菌,多存在於偏鹼性的土壤中,主要是鏈黴菌屬、諾卡菌屬和小單孢菌屬等。放線菌雖然數量比細菌少,但由於其菌絲體的體積比單個細菌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所以在土壤中的生物量也相近於細菌。土壤中的真菌各種類型都有,但以半知菌類為最多,主要分佈於土壤表層中。土壤中的藻類數量遠遠少於上述各類,主要有綠藻、硅藻等。土壤中的原生動物都是單細胞異養型的,主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上要是纖毛蟲、鞭毛蟲、根足蟲等。

2.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些對農業有害。如反硝化細菌,能把硝酸鹽還原成氨散失到大氣中,降低土壤肥力。但多數是對農業有益的。

2.1合成土壤腐殖質

腐殖質是一種黑色的膠狀物質,它常與礦物質顆粒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土壤有機質的主要類型,對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響。腐殖質的形成,是由一些異養的微生物,如某些腐生細菌,把土壤中的動、植物殘體和有機肥料分解,然後再重新合成的。當土壤温度較低,通氣差時,嫌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合成速度加快,並得到積累。

2.2增加土壤有機物質

每當温暖多雨季節,在潮濕的土壤表層藻類大量繁殖。藻類具有光合色素,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固氮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成為自身的蛋白質,當這些細菌死亡和分解後,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並使土壤中積累很多氮素。

2.3促進營養物質的轉化

在土壤温度高、水分適當、通氣良好的條件下,土壤中的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旺盛,腐殖質分解,釋放出其中的養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硝化細菌能把有機肥料分解產生的氨轉變為對植物有效的硝酸鹽類。磷細菌分解磷礦石和骨粉,鉀細菌分解鉀礦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磷和鉀轉化為能被植物利用的形式。土壤中的原生動物吞食土壤中的細菌、單細胞藻類、真菌孢子和有機物殘片等,對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起着明顯的作用,並促進了物質的轉化。

2.4其他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上述的幾個作用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有益之處。如土壤中的真菌有許多能分解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真菌菌絲的積累,能使土壤的物理結構得到改善。放線菌能產生抗生素。如我國使用的“5406”是由涇陽鏈黴菌製成的。總之土壤中的微生物對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促進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具有重要作用。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7

1,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

2,平時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主要是糖類

3,參與構建和修復細胞的是蛋白質,因此處於生長髮育期及處於術後康復期的人應該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不是細胞的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但是維持某些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的是維生素

5,缺維生素A 得夜盲症(傍晚看不清東西),應多補充玉米、胡蘿蔔、深色蔬菜

缺維生素B 得腳氣病

缺維生素C 得壞血病(牙齦出血),應多吃新鮮的果蔬

缺維生素D 得佝僂病、骨質疏鬆症(夜盲A腳氣B壞血C佝僂D)

6,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促進對脂肪的消化

7、糖類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腸;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酶(萬能消化液),因此三大營養物質的主要消化場所是小腸。

8、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睾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子宮:胚胎髮育的場所 輸卵管:精子、卵細胞相遇形成受精卵的場所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8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類型: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境因素髮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裏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9

神經調節生物知識點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包括細胞體和突起。突起由軸突和樹突組成。而軸突或樹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則組成了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枝則稱為神經末梢。

神經元的主要功能是受到刺激後能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在中樞神經部分,由細胞體構成灰質,又神經纖維構成白質;在周圍神經部分,由細胞體構成神經節,由神經纖維構成神經。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即人和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而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就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如果反射弧不完整或反射中神經衝動的傳導途徑不完整,則反射不能發生。

脊髓由灰質和白質構成。灰質在中央,呈蝶形;白質在灰質周圍,內有向上和向下傳導興奮的神經纖維,將脊髓的各部分和脊髓與腦相聯繫。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反射功能和傳導功能。

由前根(運動神經纖維)和後根(感覺神經纖維)在椎間孔處合成為一條脊神經。人體的脊神經共有31對,分佈於軀幹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膚裏,將人體的大部分器官和脊髓聯繫起來。

腦位於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腦幹三部分。大腦分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左半球控制右軀體的活動,右半球控制左軀體的活動。大腦皮層是灰質,位於大腦半球表層,表面有許多隆起的回和凹陷的溝,可以增加大腦皮層的表面積(達2200平方釐米)和神經原數量(達140億),從而成為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重要的神經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大腦白質位於大腦皮層以內,由神經纖維構成,主要聯繫左右兩個大腦半球,聯繫大腦皮層與小腦、腦幹、脊髓。

小腦主要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腦幹與各種生命活動(如呼吸、心跳等)有關。腦神經12對,分佈於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和肌肉等處。

反射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較低級的神經活動,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北雁南飛等。反射條件反射是出生後在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是較高級的神經活動。如望梅止渴、老馬識途、談虎色變等。

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如果使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刺激多次結合,即可使無關刺激變為條件刺激(或信號刺激),從而由條件刺激引起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建立後如果不用非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也會消退。條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動物的適應能力。

人與動物都有因具體刺激而引起條件反射,人類還特有因抽象的語言、文字刺激而引起的條件反射。

神經系統的衞生保健工作,就要做到

(1)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

(2)注意休息和睡眠,睡眠時間不少於小時

(3)注意科學用腦,勤於和善於用腦

(4)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5)不吸煙,不喝酒

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眼球壁分為外膜(包括角膜和鞏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狀體、脈絡膜)、內膜(視網膜);內容物分為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角膜含有豐富的感覺、痛覺神經末梢,對異物刺激特別敏感,還具有聚光作用;鞏膜保護眼球的內部結構;虹膜中間是瞳孔,能調節光線進入眼內的多少;睫狀體能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變化,使遠近不同距離的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脈絡膜含豐富的血管,為眼球提供營養;視網膜含有豐富的感光細胞,具有感光作用。

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衝動,沿着視神經傳入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

近視眼,是因為眼球的'前後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時間管理,使遠處的物體反射過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後形成的物象,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的矯正方法是配戴合適的凹透鏡。

假性近視是由於不注意用眼衞生,使睫狀體內的肌肉不能放鬆造成的,視力可恢復正常。

眼的衞生保健工作

(1)預防近視:就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2)預防沙眼

三要

即坐姿要端正,眼與書本的距離不少於33釐米;

要堅持做眼保健操;

學習一小時左右,要向遠處眺望幾分鐘。

四不看

即不躺着看書;

不在強光下看書;

不在弱光下看書;

不邊走邊看書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結膜引起的,靠接觸傳染,因此不要與患者共用毛巾,不用髒手擦眼等。

耳的結構包括外耳(耳廓和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聽小骨)和內耳(前庭、半規管、耳蝸)

耳廓能收集聲波;外耳道能傳導聲波;鼓膜和聽小骨都能傳遞和擴大聲波;鼓室充滿空氣;暈船或暈車主要是由於前庭和半規管受到過強或長時間的刺激引起的;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引起神經衝動。

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三塊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而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着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耳的衞生保健要注意

(1)不要用尖鋭器物掏挖耳屎,以免戳傷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聲響應張口,或當閉嘴的同時用雙手堵住耳朵,以免震破鼓膜

(3)咽喉有炎症時,用食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預防中耳炎

(4)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避免感染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0

1,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原因:它生有大量的根毛適於吸水,,

2,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運輸方向向上;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結構,運輸方向向下

3,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於蒸騰作用,為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提供了動力

4,氣孔是蒸騰失水的門户,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1

一、迴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一般老師在組織xx輪複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之後隨着習題的增多和複習內容綜合性的加強,對於被動建構的知識網絡、每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等,一些同學可能會重新模糊起來,這時再次梳理知識就非常必要。要儘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塊內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還應該把做過的或者老師曾經在學校考過的試卷再認真瀏覽一遍,不管題目以前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要看一下。這樣可以把主幹知識通過試卷串聯起來,這是衝刺複習的方法之一。

二、看糾錯本(錯題本)

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範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會考中重現。

三、加強記憶

對於生物學的學習來説,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複習的最後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幹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複習方法。

四、選做前幾年的會考題

慎做模擬題,但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會考題,以便進一步明確會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後的複習鞏固。一定要仔細分析考試中失分的原因。一般來説,有的失分顯示出複習有遺漏,表現在考生對某知識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顯示出學習習慣不好,浮躁不踏實,表現在沒看清題意等所謂的粗心而做錯;有的失分顯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強,表現在答非所問或應用性問題失分;有的失分顯示出基本能力較弱,表現在簡答題出錯;有的失分顯示出解綜合題能力不強,表現在解題不完整或思路混亂或不正確等等。只有仔細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應地制訂本階段複習策略。

五、注意應試答題技巧

一要仔細審題,見到一道試題後,首先要弄清題目所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義和一些重要詞語的作用,排除表面現象的迷惑,以保證對題意的'理解準確無誤。

其次,要抓住關鍵詞句,這樣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第三,要學會避陷阱、破定勢,要善於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第四,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將所給信息進行合理轉換,如換一種方式表述條件、將圖表轉換成文字、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使隱藏的條件浮出來,從而明確問題的指向。

六、重視實驗和識圖

對有關實驗,除了要知道實驗現象,還要了解實驗的過程,探究實驗還需要思考如何控制變量、設計實驗、處理數據、作出解釋等。對於各章節出現的結構圖、流程圖等,不僅要認圖識圖,還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點。重視和加強對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的考查是當今會考的一項重要目標。這就要求考生除了掌握對照實驗必須控制的單一變量因素外,還必須對實驗的可行性、可信性、可靠性做出理性的思考。

七、關注熱點,強調理論聯繫實際

蹄疫、非典性肺炎、無土栽培、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害蟲的生物防治、可持續發展等熱點問題在會考中的介入,有利於加強學生對生命科學新成果及其應用價值、發展前景的關注,對生物學實際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體現了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和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繫,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命題思想。

八、調整狀態

建議大家在複習時要看、練結合。可以把做題的時間放在與會考理綜或生物科同步的時間去做。這樣除了可以保證會考複習所需要的訓練量,還可以調節自己的生物鐘,保證會考時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看糾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八年級生物期末考點有哪些

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徵:青蛙將卵產在水中並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2、蚯蚓的呼吸: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們依靠濕潤的體壁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蚯蚓的體壁能夠分泌黏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濕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

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5、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6、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

八年級生物期末考前知識點必看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

2、我國珍稀爬行動物“活化石”揚子鱷;我國特有的珍稀哺乳動物是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

3、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4、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5、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6、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7、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8、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系形成的。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2

1、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2、植物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動物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環節→節肢→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3、自然選擇學説的'內容:

(1)過度繁殖(2)生存鬥爭(3)適者生存

(4)遺傳和變異: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

生存下來,並把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

4、生物進化的原因:自然選擇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3

1、運動系統由骨、關節和肌肉組成,關節可細分為

關節面(由關節頭、關節窩組成)、關節腔和關節囊。脱臼:關節頭從關節窩中脱離。

2、動物的行為分為:

(1)先天性行為:生來就有的行為,由遺傳物質決定;

(2)學習行為: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由環境因素決定。

3、社會行為的'特徵:羣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和合作。如蜜蜂、螞蟻、猴子、大象等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4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1、鯽魚適於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1)體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敵害發現;

2)體形:梭形,游泳時減少水的阻力;

3)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有黏液減少阻力,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側線,有感知水流、測定方向的作用;

4)有鰭游泳:(胸鰭、腹鰭:保持魚體平衡;尾鰭:保持魚體前進的方向);

5)用鰓呼吸;水從口近,鰓蓋的.後緣出

6)體內有鰾,能調節身體比重,在鰭協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層;

7)體外受精,水中發育。

2、魚類的主要特徵: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着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心臟一心房一心室。

形態:鰓絲呈細絲狀

3.觀察鰓顏色:紅色(因為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結構:有鰓弓、鰓絲、鰓耙組成

腔腸動物:海葵、珊瑚等

軟體動物:烏賊、河蚌等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15

1,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被稱為“綠色水庫”的是森林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它包括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説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4,生物與生物的'關係:捕食關係(吃與被吃的關係)、競爭關係(爭奪食物、空間等)、合作關係。

5,食物鏈:起點是一定是生產者(植物)。終點是消費者(動物)。食物鏈中的箭頭表示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