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生物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欄目: 生物 / 發佈於: / 人氣:2.19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

動物的羣體生活及社會行為離不開信息交流,動物的信息是什麼,怎麼交流,對於這些問題進行單純的講解,學生也能記住,但是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對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很容易處於機械的`記憶狀態。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培養學生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在問題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獲得知識,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學生對知識記得紮實,難以忘懷。

本節課要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感受和體驗中獲得感悟。如請各小組用一句話概括成功的祕訣,學生感悟到科學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識和方法,同時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學生提出實驗後應該把螞蟻放回到大自然,還有幾個同學提出為在實驗中死去的螞蟻默哀,學生在體驗中感情得到了昇華。接下來談如何對待動物,學生髮自內心地説應該熱愛動物,保護動物。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同學觀察很仔細,能觀察到螞蟻觸角相碰的情況,很多同學則觀察不到,我還要在學生閲讀課文發現問題的時候,應多給予指導,同時這也是我不斷努力的地方。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2

在教學時,由現實生活中生物入侵的事例導入,學生初讀課文積累詞語並瞭解文章大意,在具體分析文章內容時,注意體現教師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深入掌握説明文章的寫作説明順序及説明方法,最後聯繫實際,請學生試用一兩種説明方法介紹你知道的生物入侵事例並出謀劃策提出可行性對策,在此環節,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並通過此環節,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環保意識。

授課後,我認為此堂課基本實現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學生參與面較廣,調動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輕鬆、民主、主諧。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最後聯繫實際,請學生試用一兩種説明方法介紹你知道的生物入侵事例並出謀劃策提出可行性對策中,做得不過到位,沒有結合運用一兩種説明方法來進行介紹。在一些細節處理不夠到位,我想如果能處理以上問題教學效果會更好些。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3

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生物現象,但科學概念的建構需要在知曉“親代”和“子代”的前提下習得;

2、課堂中有一名學生説到人的舌能不能卷是人類的性狀之一,這是動物的一種行為方式特徵,這種行為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而非學習行為。學生的'發言試圖想搞清動物的行為與性狀的關係。我認為,無論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都可以表現為生物的性狀。

3、本課採用歸納法效果較好,由調查結果歸納遺傳、變異、性狀和相對性狀,水道渠成。

4、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是生物界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生已具備一些感性認識。本章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的認識更進一步。人類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宏觀的性狀研究開始的,以後隨着科學的發展,才逐漸深入到基因水平。教師要滲透這種邏輯思路,訓練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受精卵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精子和卵細胞是新生命與父母聯繫的紐帶,父母通過生殖細胞將性狀遺傳給下一代,父母到底傳遞了什麼?引出基因便順理成章。

5、本課學習結束之後,我彙總了我所任教的三個班級性狀調查數據,交給向凱、周媛媛兩位同學,讓他們將同學們的調查情況、老師的統計結果以及自己的思考,寫一份調查報告。一個星期後,兩名同學寫成“基因控制性狀”的調查報告,很不錯,推薦到《中國生物課程網》得以發表。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4

課前反思:

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生物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課標進一步倡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組織培養活動或參觀組培生產基地。

課中反思之一:

採用會意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被子的植物“雙受精”、鳥類的“雙重呼吸”和“雙子葉植物”,學生很容易掌握.

課中反思之二:

學生認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關鍵區別是"是否有生殖細胞的參與",認識非常準確。

課中反思之三:

在講到生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哪個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時,不少學生説無性生殖繁殖週期短,能節約資源,又能保持生物的性狀,應該是無性生殖。有學生在我的啟發下認為有性生殖結合了父母雙方的缺點和優點,提供了產生集雙方優勢於一體的新個體的可能性,為生物的進化準備了物質基礎,因而有性生殖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學生們在爭論中達成共識,有性生殖是一種更優越的生殖方式。

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將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引導到扦插、嫁接、壓條和植物的組織培養上,將動物的無性生殖的應用重點放在克隆技術上,這樣的編排有利理清教學思路。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5

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探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是教學的根本任務。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參與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過程,自我修正,互助提高,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和思維,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動性,積極的去探究,去完善。可以説,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完全是學生自己在思索,教師僅僅是將其提出的問題更提高了一步,深化了一層,拓展了一圈,自始至終我們研究的都是學生想解決的問題。而且,任何一個問題,每一步的操作,都不是教師告訴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運用所學去設計,然後,探究得出結論。

兩棲動物的生殖問題,從宋朝詩人趙師秀的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導入課題,引導學生分析詩人詠詩時的心情,分析在什麼時間、環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蛙的鳴叫意味着什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學生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藉助圖片、視頻材料,可以歸納出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特點及過程;有關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或調查活動等來獲得結論,鼓勵學生通過查閲報刊、雜誌、或在網上查詢來收集資料,探討兩棲動物在發展史上的`興衰過程,兩棲動物的興衰與生活環境變遷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調查身邊的兩棲動物,如蛙種羣數量的變化,以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注環境變化的意識。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6

本節內容是在探究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規律之後,順勢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在進化的過程中有些物種會滅絕,而又有些新的物種在不斷產生,由此展開新課對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一是通過對樺尺蠖在工業區體色變黑例子的學習,瞭解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二是重點通過學生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原因和過程。因此本節課是一節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難度都較大的實驗課。

我對本節課的處理分三大步進行,首先借助課本樺尺蠖體色隨環境改變而進化的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在生物進化過程中自然環境的選擇作用,並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然後用圖片、標本等讓學生感受保護色的動物如變色龍、竹節蟲、枯葉蝶等與環境的相適應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放在學生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從感性上認識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得出生物進化的原因概括起來就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由自然生存法則最終上升到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這節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為處理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把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學説型的教學內容通過事例分析、圖片標本、模擬實驗等生動化處理,使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渾濁的思路變得清晰。

2.由英國100多年前樺尺蠖的體色進化聯繫我們枝城地區的工業污染,讓學生對自制的本地菜粉蝶進行未來的進化推測,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並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

3、收集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典型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圖片、標本等,由保護色、變色逐漸向高級的擬態,以及對警戒色的認識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保護色的動物:不同環境中的青蛙、北極熊、綠色蚱蜢

變色的動物:變色龍、雷鳥

擬態:枯葉蝶節蟲、葉蟬、蘭花螳螂

警戒色:美洲棕王蝶幼蟲有毒,體節有棕色大斑紋。

保護色和警戒色的一組是:虎具有斑紋和黃蜂腹部的條紋。

3、對教材模擬實驗方法進行了大膽改進,降低了實驗難度,增加了可操作性,實驗結果較理想。主要改進是:一是將小紙片總數量由100張減少為50張,顏色增加為五種,各10張;二是將每代倖存者繁殖3個子代改為2個子代;三是隻繁殖3代基本上就能夠看到較理想的效果了;四是對錶格進行了如下修改,使實驗結果更清楚。附學生實驗數據見後面

4、將14組的實驗結果由小組長彙報填寫在黑板上,另選一組較理想的將完整的`實驗記錄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師生一起分析實驗結果。對實驗結論的得出不要對學生要求太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簡單歸納得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即可,最後由自然生存法則引升到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的影響,圓滿結束新課。

經過課後和老師們的交流和反思,我認為教學中仍然存在幾點可以改進之處:

1、課堂引入可嘗試其他方式,如由達爾文的所見所聞開始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能不能得出和達爾文一樣的認識呢?讓學生體驗到自己也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保護色的動物舉例如能借助多媒體效果應該更好,在實驗室缺少了這個有利條件,僅能借助圖片和標本,深感美中不足。

3、教學的主線應更明確一些,由於有將近25分鐘的時間要花在模擬保護色的形成實驗上,學生只是為了保護色而實驗,可能忽視了前提是對生物進化原因的探究,容易讓學生認為所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都只有保護色這一種方式。通過我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反思,我覺得收穫頗多,我相信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加上最新的理念才可以進步。我會把這次活動當成自己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教學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有更大的進步。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7

這節課通過學案與課件相結合,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讓學生做模擬實驗加深了對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理解,每一個小組可以代表一個家庭或者代表一個小的區域,針對於一個小組的結果,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的比率有可能不是1:1但是在一個大的範圍內,男女比率接近1:1,所以,在做該模擬實驗時,各個小組的結果相差很大,比如有一個小組的結果是8:2,但如果將十個小組結果綜合平均,比率正好是1:1。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導入可通過複習花的結構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在複習花的基本結構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從而導入課題。

在學習有性生殖中,要通過做遊戲,複習桃花的基本結構,分析其生殖特點,進而總結出有性生殖的定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也可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列舉常見的'植物無性生殖方式,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定義,幫助學生學會區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的應用,説明生物學是生產實踐的基礎,這部分內容,要從實踐入手,可讓學生先訪問當地農藝師或果農,然後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教學建議以遊戲討論,實踐相結合,輔以觀察思考,閲讀講授法,重視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做到生物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精神。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9

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這一節課,需要解決的是生物個體的性狀與基因關係的問題,而基因和性狀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見,摸不着.不過教材設計的比較好,以基因為線索,深入淺出地介紹基因與性狀的關係,例如:通過觀察與思考,使學生從比較熟悉的動植物和自身性狀的具體觀察入手,抽象出什麼是性狀性狀包括哪幾部分通過轉基因超級鼠資料分析的討論,獲得基因控制性狀的結論.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基因和性狀的關係,課前我認真閲讀,鑽研教材,精心設計練習題,希望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弄明白二者的關係.

但在三班上完課後,結果令人大失所望:課後調查,班上有一半的學生稀裏糊塗,不知雲裏霧裏.課問的十分鐘我進行了反思:這節課對我來講,內容非常少,一個觀察與思考,一個資料分析也就結束了,但是我忘記了一點: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從來沒有接受過基因,性狀的學習,這部分內容對他們來講非常的抽象,難懂,所以在我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完所有的.內容後,集中做練習,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後,下節我在一班上課時,把方案進行了調整: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部分的內容後,同樣也讓學生列舉了性狀與相對性狀的例子,隨後,馬上讓學生進行這部分的反饋練習.後面的資料分析也採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效果非常不錯,課後的調查也非常令人滿意。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0

《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內容較難,大多數學生掌握不好。它理論性較強,難度大,以前的老師也覺察到了。所以我在本章的教學過程中重視講解法的作用,對於一些學生難於探究的問題,我多借助講解法的優勢,並結合畫圖的方式進行講述。

我優選了基礎訓練一部分題目,精講精練,然後在佈置一部分題目加深鞏固。特別是孟德爾定律的顯隱性性狀,以及後代中出現的機率,這部分題目最難。還有根據表格來判斷後代的顯隱性性狀和後代出現的機率,學生就是掌握的不好。在課堂上我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來解決,然後展開討論,遇到不同的答案先不急於確定,讓學生多提出不同的意見,最後學生實在沒有了,我再公佈答案,這樣答對的學生更有自信,打錯的學生思維也得到了鍛鍊,加深了印象,這需要老師給予鼓勵,不論是正確還是錯誤。理越辯越明嘛。一部分同學上課回答不好老師提出的.問題,我也給與鼓勵,讓他考慮一番再作答,對於故意不學習的給予適當的批評,希望他改正學習態度。對於上課中遇到冷場時,要反思是不是給予的題目較難,並找到課本上相應的內容再來理解一番;對於討論的較熱烈的場面要加以保護吧,在爭論中知識掌握的更紮實,牢固。如果討論中完不成課我看也值,簡單的地方加快節奏,調整一下教材內容。

通過對這部分複習,學生首先在基礎知識方面有所加深,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讀圖能力,圖解能力,教學內容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設計還算合理。就是因為教材內容難,教師還是參與了講解,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的不好,希望以後繼續努力.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1

國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國中生物科學的教育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説,國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是教學理念的中心。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説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説,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國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説,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通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並且作為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創造的平台,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一些創新,我相信,在這樣一個輕鬆、愉快又充滿鼓勵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無論在知識、能力、創新各方面都將會是最優秀的.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2

這節課是在送課下鄉活動中進行的,接到這項任務時,我真的有些受驚若狂,這項任務完全可以讓其他老師去承擔,但是書記卻選擇了我,可見學校領導對我的信任,我在欣喜之餘,又感到自己的壓力太大,那要面對全縣的老師,還面臨着市教研員的點評,自己的競爭對手是市裏最優秀的生物老師劉老師,但是這是一個提升自己的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了又是多麼的可惜,這樣想着,我便加緊準備。

本節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分析圖文資料,來認識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我從生物圈是統一整體的高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我想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從學生熟知的熱點話題入手,創設良好的學習開端。

2、引導學生從生物圈是統一整體的高度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3、運用新舊知識的遷移,突破難點。

4、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引入一開始感覺不太理想,後來同行聽了我的課後給了我一定的啟示。於是我在後來的教學中及時的進行了調整,即沒有單純的從一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入手,而是先讓學生欣賞五副擁有動物的漂亮畫面,引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這個題目。這種引課的方式既生動又自然,即和前面的知識相聯繫,又順利的展開新課,感覺效果非常好。因此我感覺經常思考,聯繫實際去引課、講課,非常有必要。

在進行資料分析時,我安排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學生能結合以前學過的食物鏈知識竟然在黑板上順利地寫出來,這樣在分析解決後面的討論題就水到渠成了,難點竟然輕易地突破了,對於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這個知識點是本節課中的難點之難點,我為了攻克這個難點,播放了視頻,學生的思路稍有清晰,但是讓學生講自己看後的收穫,學生似乎還有些困窘,我料到了這樣的狀況,於是安排了一個物質循環的簡圖,這時學生的思路清晰了,能講出來,我在此基礎上點明沒有了動物,物質循環還能進行,但將減慢,所以我們共同的得出了結論,關於動物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教學中,我覺得還是比較的成功,學生還舉出不少平時閲讀或生活中看到的或看電視瞭解的事例,能夠運用學到的知識解釋這些事例,本節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運用視頻資料介紹作用,效果非常好,給孩子們以耳目一新之感。

本節課不足之處:與市實驗中學劉穎老師的課相比,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語言功底需要進一步提升,劉穎老師那種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着實讓人佩服,她那樣的會激勵學生鼓動學生,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如果是我到外校講課,絕對不會做到的,另外,我在教授這節課時,還需要用來提升和警醒人們關注動物、保護動物,這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也許因為時間關係,情感教育略顯單薄,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係沒有引申到位。這也是本節失誤之處。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3

導入技能是教師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緊扣學生心絃,激發學生求知動力,使其自覺地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能動性,進而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如何做到成功地導入呢?本文就教學導入方式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

1.採用多媒體手段導入

這種方式主要是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錄像或影片,甚至聽一段解説等等,由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熱情,在一種和諧、愉悦的.氛圍中轉入正題。

2.借教具導

授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具,諸如:掛圖、模型、實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對於不熟悉的教具,馬上就會提出疑問:“這是什麼東西呀?”由此,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導入新課。

3.通過設問導入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動作狀態(即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抗,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造一定的“心智緊張度”。例如,在講授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教師設問:“為什麼我們家裏陽台上種植的花卉總是朝着光源方向彎曲生長呢?”在學生初步討論之後,教師進一步設問:“為什麼生長素與這種現象有關呢?”通過設問,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對新知識強烈渴求,這樣就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了前提條件。

4.通過練習導入

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練習,讓學生在課前訓練,注意練習中要包含上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要穿插一些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在師生共同解題時,學生就可以發現自己所欠缺的知識點,上課時便會集中精力聽講,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出新課內容。

當然,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如師生問候、教師直接板書、講故事、講新聞、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鑑之處。

總之,任何一種的導入方式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努力去創造一個愉悦、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做到願學、善學、樂學。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個明確的想法:一是要讓學生通過閲讀、觀察、實驗等方法自己獲得知識,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認識規律;二是在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後對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在教學設計上,將“自我評價”化整為零,使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銜接,成為認知的最後一個環節,目的在於縮短認知與評價的間隔,鞏固知識結構,使評價成為知識拓展與昇華的手段。

通過課後向學生徵詢意見,認為這節課方式靈活,組織嚴謹,教師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繫,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教師可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馬鈴塊莖,還有姜、蒜、番薯等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通過列表對比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本質區別;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認真觀察,瞭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並能學以致用。都得到了培養,不過,課堂上的學生活動還要更多設置學生動手性的實驗或實踐內容。

八年級生物的教學反思15

在上水中生活的動物這節課時,我按照課前設計,首先進行了新課的引入,從七年級所學的生物課入手,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學習過那些生物種類?除此以外,生物圈中還有什麼生物?然後得出我們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然後讓學生看本冊書的目錄,瞭解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順便簡單介紹了一下要學習的知識,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本環節達到了我的預期要求。

對於《生物圈中的動物》這一內容引入,我採取的是:讓學生説出已知動物的種類——150多萬種。

然後引導:動物種類那麼多,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呢?時間可是不夠呀!學生自己想到:應該給動物分類,然後選擇代表動物來學習。自然考慮到分類學習,非常好。

那應該怎麼分類呢?你有沒有好的方法?孩子們各抒己見,紛紛出謀劃策,説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説:“可以分為食肉的和食草的”;有的學生説:“海水的和淡水的”;還有的説:“脊椎和無脊椎”;更有甚者説:“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呵呵!看來孩子們的生物學知識還真的不少!

意見發表完了,我一個一個進行了總結和引導:

1、大家説有食肉和食草動物,那麼有沒有既食肉有吃草的動物呢?這是根據什麼分的類呢?第一個分類方法就出來了:根據動物的食性,可以把動物分成肉食、草食和雜食動物。

2、脊椎和無脊椎是根據什麼分的類別?還有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按什麼分的類別?學生很快想到是形態、結構、生理特徵,因此,第二種分類方法也有了。順便強調了脊椎和無脊椎動物的最大區別和脊椎動物的五大類別。

3、海水和淡水動物也是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什麼分的類呢?有沒有別的種類?呵呵!學生也想到了是生活環境,最後把動物分成了三類:水生動物,陸生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

這些內容,讓學生耳目一新:原來還有那麼多知識是課本上沒有的,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還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也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接下來,我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那些動物可以生活在水中?按照特徵分類他們屬於哪一類?

通過學生自學課本的一些內容,總結自己的學習結果;然後互助兩人之間互相詢問,完善答案,不懂的問題四人小組討論解決。然後我進行了提問,效果非常好!孩子們很高興,樂於表現自我,展示自我,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

不知不覺,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學生的興趣也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