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生物

生物教研工作的新思路

欄目: 生物 / 發佈於: / 人氣:5.77K

課程標準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樞紐。《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生物課程標準》)確定了生物課程改革目標、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的思路;關注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還提出了有關教學、評價、教材編寫及課程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建議。因此無論是生物學科的教研員還是一線的生物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時,必須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生物教研工作的新思路

一、密切關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勢

新的課程改革從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需要和人的自身發展基礎出發,確定了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結構。在課程類別上堅持了學科課程與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的結合;在課程範疇上堅持了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結合;在課程內容上堅持了學術課程與技術課程的結合;在課程標準中強調了統一要求和承認差異的結合;在文化基礎知識課程中注意了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的結合。這種體系會使我國基礎教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也將縮短與發達國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加快與世界教育接軌的步伐。新課程賦予教師極大的自主性:從對課程被動、忠實的執行者變為主動、積極的創造者。新課程也將賦予教師新的角色意識:由對教材的挖掘鑽研者轉變為對課程開發的設計者。因此,生物教研員和生物教師必須具有職業的敏感性,跳出僅僅對生物學科本位的關注,走向對當前教育改革形勢的準確分析和敏鋭把握,同時爭取主動、把握要點、積蓄力量、迎接挑戰。

二、準確把握《生物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此次生物課程標準的構建具有明顯的學科特點,那就是把生物學科置於國際科學教育的大框架下,在理科教育的範疇裏進行改革。其中重新確定了生物學科的教育價值,就是生物學科是整體的科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課程目標涵蓋了生物學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師要明確生物學科是科學課,自己是科學課教師,是科學教育在生物課上的代言人,不要再僅僅熱衷於對生物學科知識體系及知識的細枝末節的傳授,而要更注重對科學的共性和本質、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的指導以及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感悟,對人與自然和社會和諧關係的認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價值觀,把握好自己的行為準則,由此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生物學科教育中包容的人文價值是厚重的,如對生物科學家在研究生命科學中體現的豐厚的科學精神和合作精神,對生物進化論的`思想和生命本源的辯證思索,對自然萬物的千姿百態體現的美育資源,對生態學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最樸素、最準確的闡述體現出的生態道德教育,等等,都是很好的人文教育題材。關於生物教育進行的重新定位,應該認識到:在生物課教學中,我們培養的並不都是生物科學家,而是培養對生命科學有所瞭解和感悟的人。他們不僅能從生物課上學到科學的知識和方法,而且能學會思考,學會關心,學會審美,學會懷疑,學會創造;他們對生命的問題不僅能夠從生物學角度進行科學合理的解答,而且能夠從哲學層面上進行深層次的思索。注重人文知識的有機滲透,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應該是此次生物課程改革所應達到的最佳境地和最高宗旨。

三、構建科學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點是實踐性即絕大多數的結論和規律都是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探究活動應該成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不能僅僅靠“讀、講、背”的教學方式,而應重在“做”上,即在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探究發現與合作交流中,通過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模擬體驗、社會調查等活動,展現科學探究活動在生物科學教育中的重要價值: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實驗、推理和思維等多項技能結合起來,從而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學生參與調查、計劃、決策、小組合作、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多方面的才能,形成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如基於實驗的探究教學,基於社會調查的探究教學,基於模擬性的探究教學,基於實驗設計的探究教學,基於信息技術應用的探究教學。構建科學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應由對教學結果的設計轉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設計重在給學生提供機會去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及經歷以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組織好探究性教學活動,提高探究活動的實效性是落實科學素質教育、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根本保證。因此生物教學研究要重點強調“探究”作為生物學科主要的教學活動方式,研究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下“探究”活動不同的教學模式。

四、探索豐富的生物課程資源

新的課程改革重新定位課程的概念,將課程的含義加以放大,課程再不只是教材上的固定內容,一切與學生的學習經驗有關的內容都可以看作是課程的資源。對生物學科來説,這種課程資源就更為廣大:學校的教學設備如實驗室、圖書館、電教館等也是教師應利用好的資源。社區的課程資源更為豐富,包括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動植物園、良種站、養殖場以及自然保護區等。此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及其人力資源等文化環境,學生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等都是無形的課程資源。豐富的生物課程資源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生物教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當地的環境、資源、地理特點以及網上信息資源創設探究的情境,擴充新的生物課程資源。

五、研究和嘗試新的評價模式

新課程改革方案這個美好藍圖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靠課程評價的同步改革。為此新課程提出了建立促進學生不斷髮展的評價體系。如何使評價既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又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瞭解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如何從單純的書面測驗、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轉變為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尤其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變化與進步等,都需要在新的課程標準實施的同時,研究和建立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方式、方法、策略和制度。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書面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三方面的內容,尤其是過程性評價和檔案袋的表現性評價模式應是新課程實施的評價研究重點。

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在課程改革正式啟動前要組織多層次的教研和培訓活動。要使教師瞭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基本精神;要幫助教師透徹地解讀《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把握基本特點;要對教師進行新教材的培訓,瞭解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編寫思路和特點;要研究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教學方法;要確定有關“國中生物科學教育”的科研課題以開展課題研究,依靠科研帶動課程改革;要全面開展教學比賽示範,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要通過開展遠程教研指導,引導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課程資源,尤其是教研網絡上的課程資源,學習教學理論、研究教研熱點、傳遞教研信息、交流教學經驗,使教研、培訓資源共享變為現實。

總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尤其是《生物課程標準》的實施,需要生物教研和教學工作都以全新的視角和理念去支撐和展開;需要生物教研員和生物教師準確地把握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形勢,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研及教學的實踐能力,找準自己在未來幾年工作的方向,並以積極的態度和堅實的教育、教研、教學能力投身到新的課程改革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