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信息技術教學15篇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2.48W

信息技術教學1

有人説,學習是人不斷進步的源泉。而經驗和反思則是促進人前進的催化劑。回顧這一學期以及和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相比較,我感覺自己成熟和成長了很多。我更加了解學生也更加明白怎樣有效的教來促進學生有效的學。下面我就這一學期自己的教學做出以下幾點總結:

信息技術教學15篇

一、鑽研教材更要鑽研學生

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認為只要把課本中的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即完成了教學目標。這對於新教師而言容易犯的錯誤。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着自己獨特的個性和自己的興趣愛好。特別是對於我來擔任四年級和七年級的教學來説,更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進行教學。四年級學生愛與表現、課堂生動活潑、渴望被老師關注、對任何事物都有極大的興趣但是注意力容易鬆散,所以在課堂中要採用一些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易於理解比利用小組監督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生的獨立個性則表現的更加突出。學生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會輕易的被老師左右,回答問題不積極,害怕打錯被其他同學嘲笑,更加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課堂中我多采用任務驅動法與小組合作來進行教學。任務驅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合作的能力又能優生幫差提高學習效率。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着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製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西,能控制自己創建的遊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就會上一個新台階。七年級的學生操作量大,一週只有一節課,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45分鐘尤為重要。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上機練習時間可以放長些,每次授完新課後給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範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那個,學生按照來時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於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在作業時間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鞏固並消化,從而彌補了總課時不夠的難題。

三、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部分同學則希望更深刻的學習,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電腦,隨心所欲的操作電腦。而部分同學則已經開始沉迷於遊戲,只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遊戲高手所以在我看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什麼樣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信息的高速發展和學生基礎信息的內容和樣式的多樣化,我已課本為參考結合學生實際來進行教學,注重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和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所以在以課本為基礎的學習製作《中華牡丹園》的電子板報來學習word中的知識。學習結束後,我沒有按照課本中講授qq的申請與運用,因為這些學生們已經掌握,而是根據實際講授了電子郵件的申請與運用;以及根據班級管理講授了博客的申請與管理,讓每個學生以管理班級博客為目的掌握博客等內容。最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5個課時的logo語言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編程的思想和抽象思維的形成。除了這些常規教學之外,我們也開設了“創意工作室”第二課堂,利用scratch軟件來學習簡單的遊戲和編程,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做遊戲要比玩遊戲更加有成就感,培養學生對於計算機正確的學習興趣。

本學期學習工作的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之處:

1、注重採取多種教學方法,重視全體學生的參與。以前我在上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我先演示,然後再讓學生照着“葫蘆畫瓢”。其實,通過實際教學證明,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如果只重視老師一味的講學生只是機械的聽,則必然會導致學習能力高的同學你還沒講完,它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根本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所以必須改變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利用創設問題情境,任務驅動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全體參與課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2、知識學習與情感教育相結合。一週一節課,我總是太過於重視學生知識的學習而疏忽了對學生素質的教育。與學生溝通交流較少,所以在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素質方面做得不足。比如:機房基礎設施保護以及機房衞生維護方面做的很不好。鼠標墊損壞很大,自己地面衞生不能即時打掃等問題。所以在新學期,我將制定嚴格的衞生值日表和公共財產破壞具體到人的責任制度,提高學生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

3、常規教學與學生興趣培養相結合的教學。注重開設適合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的第二課堂。 比如“小海龜來學編程”、“科技小貓來做動畫”等課程,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2

半個學期過去了,我們高二的信息技術課也接近尾聲,下週他們就要進行考試了,回顧這半個學期,收穫頗多。

本學期進行了考前複習,我們分三步走:

一、各章節複習

各個章節我們都按照“各知識點總結——本章知識點彙總——知識點測試”的模式進行。 例如:文字錄入部分,最簡單的一部分。

首先,領學生複習相關考點;

其次,讓學生自主訓練;

最後,讓學生進行測試,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同樣的練習內容,比一比誰的作業質量高,速度快,選出優秀小組。

通過這樣的環節,不僅讓學生複習到了全面的知識,還大大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尤其在最後的比賽環節,我把所有我得任課班級的成績登記在黑板上,排名次,選出前三名,並在這冠亞季三個班裏分別選出冠軍組,大大刺激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做題興趣和參與度。

實際結果證明,我們的這樣先基礎後考試的方法是有效的,奠定了踏實的知識基礎,同時提高他們的做題速度,對最後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有大的幫助。

二、模擬考試

各個模塊的知識點複習完畢以後,我們用20xx年的學業水平測試真題對學生進行考前練兵。練兵的目的有兩個:

1、熟悉真正考試的試卷內容和考試方式;

2、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有利於知識的查漏補缺。

三、考前實踐

20xx年11月20日是我們河北省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時間,11月份在我們有限的上課時間裏,我們充分利用了學業水平測試中的演示數據,讓學生體驗正式考試,目的有四:

1、讓學生熟悉考試程序,到時候不會出現緊張心理;

2、讓學生熟悉本次考試題型和試卷考試內容的分佈;

3、讓學生做一下webmail,對這個特殊題進行突擊;

4、讓學生了解試卷組成,主卷做完以後交卷,做附加捲。

我們全體信息技術教師都在默默的付出,為學生站好最後一班崗。

信息技術教學3

教了十幾年的信息技術課,越來越感覺到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不如以前好管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不如以前得心應手。剛開始教授這門課程時,由於學生剛接觸計算機,對於學生來説,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神祕的,課堂上,他們懷着好奇心帶着探索的慾望想了解計算機,想操作計算機,所以他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也由於他們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都是零,他們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學生們課堂上學習興趣都一樣的濃厚,課堂上根本不用對學生進行管理,他們學得都非常認真,聽得都非常仔細,很怕漏掉老師講的一句話,很怕看錯老師的一個演示動作。

現在,由於家庭電腦的普及,由於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生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電腦對他們來説已經失去了神性感,對計算機的探索興趣也被越來越多的遊戲所替代。因此,信息技術課堂管理也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脱離了傳統的課堂環境,行為方式有了很大變化,學生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參差不齊,使得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國小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好動的行為習慣,這都使得信息技術課堂較難管理。課堂教學的展開也有了一定的難度。面對學生的變化,面對課堂的變化,教師的教學也要採取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靈活使用教材,改變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靈活地使用教材,注重從興趣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入手。信息技術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用“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通過努力並不難實現,從而激發其學習慾望,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更多地取用教材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因素,如學習設置桌面背景時,可讓學生畫一幅或者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做為桌面背景,學生就十分感興趣,特別是用自已畫的畫作為桌面背景,還會使學生產生成就感。

別一方面,教材上有些章節的內容過於籠統,如果按照教材上按排的內容講下去,大多數學生可能根本接受不了。如六年級上冊的《靈動的畫面》一課,要求學生在一兩節課時間掌握自定義動畫的各種動畫效果的設置及幻燈片的切換方式,由於學生平時對PowerPoint這款軟件接觸的很少,用到的就更少了,每週一節的信息技術課所學的內容也有限,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握那麼多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説,難度可想而知。學生不能接受的內容,你老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學生也不會感興趣,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你講的是什麼。如此下去,學生哪來的積極性,又怎麼會認真聽講,甚至會使學生感覺到課堂無所事事,這樣課堂的管理難度就不言而喻了。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即要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又要使學生易於接受。

前面提到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參差不齊,這個“不齊”的差距是很大的,比如文字錄入,有的學生錄入的速度非常快,每分鐘能錄入幾十字甚至更多,而有的學生每分鐘只能錄入幾個字。有的同學對電腦的常規操作非常熟練,而有的同學卻顯得笨手笨腳。其他方面也存在着這樣的“不齊”。如此的“不齊”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面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在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願多完成一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如編輯一張主題小報,設計一組幻燈片,製作一個動畫等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即可,不要強求作業的質量。這樣即可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對課堂進行有效管理。使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二、掌握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在學生進行操作練習的時候,老師不可以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在練習中往往有一些學生對練習不感興趣,覺得越練越沒意思,甚至有的學生乾脆就不練習。這就要求老師在輔導的時候找出學生不願操作或不操作的原因,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有一次讓學生練習製作表格(製作課程表),A同學突然很屈地站起來報告説自己本來就作不好課程表,B同學自己不作還給他搗亂。我來到B同學跟前問他原因,他低着頭小聲地對我説:“老師,我早就會作表格了,比這複雜的表格我也能作。”我説你是不稀罕作吧,你看A同學作起來有困難你能不能幫幫他。聽到這話,他馬上有了精神,説:“行,老師,我保證完成任務。”練習結束,A同學不但完成了表格製作,而且製作的表格比其他同學都美觀。臉上露出了笑容,B同學也是一臉的自豪。所以,在學生進行操作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掌握學生的狀態,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教師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注意並且要堅持個別輔導,而對於能力強的學生就要給他一個施展的機會。

三、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中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信息時代產物的信息技術學科,更是具有學科優勢,可供教師和學生創新之處不勝枚舉,小到每一項操作,每一個練習,都有不同的方法。同樣方法達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見慣。

比如,“刪除文件或文件夾”的操作共有三種方法:方法一,用工具條中的刪除按鈕,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方法二,執行“編輯”菜單中的“刪除”命令,每條命令都可以在菜單中找到,這是比較直觀的一種方法;方法三,右擊鼠標,從快捷菜單中找到“刪除”命令,這是比較快捷的一種方法。通過這三種方法,使學生明白完成某一項操作可以有多種途徑。

又如,在教學生製作幻燈片時,同學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PowerPoint軟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創新的少,製作出來的演示文稿,沒有新意,為了培養學生有求新、求異的思維,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就要仔細觀察學生作品中的創新閃光點,即使很少,也要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們説出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並鼓勵大家一起試一試。最終同學們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審美觀來設計幻燈片,製作好的幻燈片都非常有自己的個性,都是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作品,所以只要老師用心挖掘,悉心指導,到處可以展現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掌握信息、開拓視野的平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只着眼於書本,還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總結交流、掌握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動腦筋,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教是為了不教”,這是教育的終極理想,信息技術教學更是如此,面對海量的信息技術知識,我們能做的不可能是教其所有,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意識,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4

一、創設問題情景,培養自主意識

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採用講解知識點,學生上機操作練習的傳統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其可取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教學形式單一、師生互動不夠等問題,導致學生對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比如,《認識我的電腦》這一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的內容設置問題:你認為的電腦是怎麼樣的?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麼?電腦窗口組成有哪些,請學生們説出來?電腦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師通過問題的創設與提問,讓學生對電腦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又比如,《編輯演示文檔》這一課。由於上一節課學生掌握了PowerPoint製作標題幻燈片,在這基礎上進行藝術字、文本框或者新幻燈片的插入。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黃山風景視頻,然後提問:這一段視頻中,呈現出黃山景色的什麼特點?有學生回答:山特別有意思,很奇特。有學生説:雲很有特點,像輕紗,像薄氣。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興趣,再將所授課本內容設計成的問題引出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由此可見,創設問題情景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學習,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並且有效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創建合作平台,培養合作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開展。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積極搭建學習活動平台,其中,利用學習小組的模式,可以增加師生、生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比如,在《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這一課,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貼畫的方法以及學會設置圖片的格式,實現圖文混排等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並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初始,教師採用競賽遊戲的方式切入新課。這個競賽遊戲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師將兩張圖片顯示在多媒體屏幕上,然後,讓學生在這兩張圖片中找出不同之處。這個遊戲極具挑戰性,容易激發學生的鬥志,並很樂意加入“找一找”競賽活動中。在教師創設的“找一找”競賽活動平台,各小組成員之間會不由自主地進行交流討論,實現良好的生生交流。接下來,教師在多媒體上邊演示邊講解,如何將兩幅圖的不同之處變成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具體的操作過程,並且在接下來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強化操作印象。當然,也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操作。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積極創設合作平台,利用一些遊戲、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劃分小組,培養探究能力

學習任務的目的,直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實現“優幫差”“一對一”的合作目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習小組的科學劃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識基礎、性別、年齡,性格等特點,將4人或6人分為一組;小組長要有權威,善管理,進行全組的組織安排,副組長則專管組員紀律。正副組長的座位設計也要考慮到合作與互助的特點。下面以《發帖與回帖》為例。教師首先演示了發帖回帖的過程,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幾個問題:①為什麼進入論壇發帖?要註冊帳號嗎?在註冊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呢?②當你在論壇準備發帖,或者看到一個帖文注意回帖,你在文字、內容等方面要注意什麼呢?接下來,教師佈置學習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在學校論壇進行發帖回帖。學習小組對組員進行任務分配,一人為發帖人,其餘為回帖人。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不僅能掌握具體操作過程,還可以發現帖文怎麼樣才能吸引網民關注。事實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分工明確,能夠提升學習效率,並且通過分工,可以定向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意識,提升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這需要教師鑽研課本,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備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5

作為一名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狀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必須的經驗,在那裏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我

此刻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我就應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我,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我要有一桶水,才能簡單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簡單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用心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就應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資料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理解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理解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我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用心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一樣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我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簡單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取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資料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能夠吃飯的信息,透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簡單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能夠把理論課教得簡單,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應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能夠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簡單、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我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到達“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務必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到達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6

七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為配合新形式的發展需要,我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了幾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探究課。課堂中真正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課堂教學結構,我深受和啟發。通過聯繫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針對信息技術學科的獨有特點,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它有一個理論聯繫實踐的基本過程,課堂氣氛的活躍,完全是教師這個主導作用發揮而來的。教師課程結構的設計,環節的策劃,精密的安排並不等於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教師一言堂。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安排是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相配套。那麼,在上理論課時,在課堂中要把本節課中的重點、難點掌握好。攻破了重點,難點,其他的細小的知識情節也就迎韌而解了。簡單的説,就是把每一節課的知識體系,知識情節的脈絡把握好就可以説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了,並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那麼,實踐操作課又是怎樣才能有所收穫的呢?信息技術的實踐課,是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實踐課中對理論知識加以實踐、驗證。學生學習的方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方式,科學設計,合理組織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學習風氣,真正發揮小組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優良品德,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基礎,學習能力,性別等進行小組人員的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教師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學習的過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主張決定,在小組學習中形成齊心協力對付困難的合作風氣,對於學困生,引導他們從集體中尋求幫助。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認真思考,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空間,在促進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學習能力也會大又提高。

以上點滴的反思,是通過探究課的啟發所產生的,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只要堅持不懈的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來不斷的充實自己的頭腦,我想會結出豐碩的果實的,為一曼中學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術教學7

摘 要:

當全球經濟、科技飛速發展時,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周局長在20xx年中山市信息技術學術年會上也説,金融海嘯中政府各個財政支出都要削減,但對信息技術的投入每年1000萬的投入這麼多年來從沒減少過,可見市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視,對我們信息技術教育以後的發展提供堅固的後盾。

關鍵字: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

中山市農村國小的信息技術教育基礎設備基本和市區國小一樣,但大多數學生的家裏還沒買電腦,而信息課一個星期才一節,平時只能靠在學校的課堂上進行練習,吸取的信息技術知識有限,與市區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還有一定的距離。剛開始教學這一門課時,發現大多數學生不能記住上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或者出現“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現象。

【1】現在的農村國小信息技術教學遠遠跟不上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作為一線的國小信息教學,我們更應該端正思想,轉變觀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呢?下面是我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個方法。

一、變幻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把書本上的東西變到桌面上來,讓學生感受到材料的真實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給三年級的小朋友上《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時,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解只知道有“電腦”這樣一種玩遊戲的機器,不能具體瞭解各個部位,我避開了複雜難懂的計算機結構,從家裏搬回兩台壞電腦,放在課桌上,首先把其中一台電腦主機全部分解,給小朋友逐一介紹了各個部分的名字,小朋友看到這一塊塊的電腦組件興致都來了,我讓他們一組一組同學出來觀看和觸摸,然後我拿出幾個小螺絲刀,分別請同學出來,把老師説到的電腦組件,通過觀看旁邊的主機把該組件裝回去。通過這樣的教學,小朋友不僅瞭解計算機的各個設備,而且掌握了計算機的連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們對計算機的神祕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互相協作,提高整體信息技術水平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敢嘗試操作與不敢嘗試操作、家裏有電腦與沒電腦之間就差距就很大了。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説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特別在我們農村國小,學生基礎差,往往老師很難顧及到每一個學生。以前我是課堂巡視過程中逐一指導學生,但發現一節課下來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在聽了阮志遠老師的課之後,我知道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通過我的講通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必須要採取互相協作學習的方式,以好帶差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具體方法是上課時讓一些基礎好、學得快的同學去幫助那些不懂的同學,而老師在旁邊只提供必要的指導。在幫助的過程中我強調教的時候不能拿着鼠標幫同學做,只能用嘴和手指指導同學操作,這樣既要可以讓學得好的同學有事可做,給他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提高他們説的能力,又使基礎差的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樣還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健康的人格。

如在學習用WORD製作美麗的賀卡時,很多學生把以前所學的知識都忘了,必須讓他們在製作賀卡的過程中一個個內容重新學,這樣一節課學得內容太多,而老師也不可能一個個詳細的再講一遍,老師只在每一個步驟時作一個簡單的講解,這時就要發揮互相協作的精神了。好的學生帶動另一部分學生,在整個互相協作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開心,對知識的掌握也輕鬆,改變了由老師一人説了算的教學方法。

三、自主探究,鞏固學習

社會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證明:個體親自體驗的直接經驗比他人口頭傳授的間接經驗對個性的影響要深刻。

【2】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説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只有多練習,學生才會在不斷的練習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我喜歡對某一個難掌握的內容,讓學生通過看書本的操作來自主探究學習,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

如在六年級學習《活潑的網站》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方法,而是出示“生動活潑的網站”給學生看,然後通過自己看書自學和同學的幫助,一步步操作,最後把自己做好的動態效果展示給其他同學看。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如何把網站變得動起來,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

四、採用 “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3】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任務驅動”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的心理情緒。因此我們在設置任務驅動時要具體考慮怎樣組織學生進行任務的完成和小組協作的形式、怎樣根據教材將所學的知識點設計成有層次的、協作能力的多樣性任務。“任務驅動”的設計還要緊緊地聯繫學生的周圍實際生活,聯繫他們的學習,要體現任務的實踐性、趣味性、人文性。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色調不同的裝飾畫》時,我利用學生對魔術的喜愛,我創設了魔術學堂的場景,比試分為三個層次,成功闖過第一關的人成為魔術愛好者,成功闖過兩關的人成為魔術高手,成功闖過三關的人成為魔術大師。在這教學過程中大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玩闖關過程中真正得到了實惠,老師也輕鬆了不少。最後我把學生的畫用彩色噴墨打印機打印出來,張貼在教室的牆報中,學生之間則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教育,相互學習的目的。

五、合理評價,提高課堂效益

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合理的評價能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操作的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去進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肯定和表楊,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同學要隨時指導,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在廣播統一演示教學,做到有問題及時解決。作業評價也是相當的重要,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我會展示學生中的一些好作品,讓同學和老師共同來進行有效的評價,讓學生在欣賞別人優秀作品的同時也注意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老師在評價時儘量做到揚長避短,讓多數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爭取下節課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習計算機的效率,學生的計算機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教學有模,但無定式,貴在得法。作為一名農村的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共同的目的就是讓農村孩子能和市裏的孩子一樣學習好國小信息技術,培養好孩子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學習潛能,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報[J]:20xx-5-22(第6期)。

[2]周利劍.國小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江西教育[J]:20xx(第5期)。

[3]王英.科教論叢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六法。

信息技術教學8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

總結

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

總結

,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9

回顧本學期,本人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新課標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促進教學資料、教學方法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根據實際制定各項計劃,備好課,寫好教案,並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設計上課的形式和資料,難易結合,使不一樣年齡段的學生都學得愉快、學得好。下頭就結合自我的實際教學對這個學期的工作進行評價:

一、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提高動手本事

在講課中要善於使用“啟發式”和“探索式”的教學方法,形式應靈活多樣,切忌“呆板”、“枯燥”。

“練習”是一節課中學生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的主要渠道,練習的時間要充足,練習的資料要能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資料,練習的形式要做到多樣化,最終到達提高學生動手本事的目的。

“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所謂“學以致用”。它能夠是對某一節課所學知識的運用,也能夠是對幾節課,一個單元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它能夠穿插在“練習”之中,但又是在“練習”基礎上的一次昇華。

二、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本事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不是一門單一孤立的學科,而是與其他學科緊密相聯的,能作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科。所以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必須要注重與其他相關學科的整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

三、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協作的本事。

我將每一個班按機房機子的分存布情景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在教學的時候,同學們之間經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還能夠互相幫忙,監督檢查。水平相當的能一齊探索、實踐,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在小組中得到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深厚學生的幫忙,這樣發揮了優秀學生"小教師"的作用,激勵其更加努力。這樣教學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我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

四、注重因材施教,讓不一樣程度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於不一樣本事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如果完成的能夠看一下還能夠怎樣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時候我設計多個任務,有簡單的,一般的,稍難的,學生能夠根據自我的情景去選做。這樣不單使學生在不一樣程序得到發展,更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利用計算機開展創新實踐的本事。

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穫的喜悦,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我所享有的收穫我會用於以後的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問題我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根據上述評價,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學生,就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信息技術教學10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及趨勢;計算機與信息社會,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第一節計算機發展簡史及時發展趨勢

一、發展簡史

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發展趨勢

1、巨型化2、微型化3、網絡化4、多媒體化

第二節計算機與信息社會

一、信息

我們這裏所説的信息,是指對人們有用的消息。

二、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

一般來説,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順序是:信息的輸入→信息的存儲→信息的處理→信息的輸出。

在計算機內部的信息均可採用二進制代碼來表示

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簡稱ASCII碼,共有128個字符。

第三節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馮。諾依曼計算機有五個基本部分,即輸入設備、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和輸出設備

一、計算機系統簡介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

1、計算機硬件

計算機的硬件主要由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組成

(1)輸入設備:常用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光標,話筒等

(2)輸出設備:常用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打印機可分為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

(3)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內存)和外存儲器(外存)

最小存儲單位為字節(BYTE),1K=1024字節,1M=1024K

目前電腦的內存容量為幾十兆到幾百兆之間

內存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外存儲器有軟盤(1。44M),硬盤(3。2G),光盤(650M)等

(4)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CPU)

2、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軟件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

系統軟件有:

(1)操作系統(DOS,XENIX,UNIX,WINDOWS)

(2)數據庫管理系統(FOXBASE,FOXPRO等)

(3)各種程序設計語言的翻譯程序

應用軟件是為某一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軟件。有,WPS,WORD,EXCEL,PHOTOSHOP,FRANGPAGE等

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1、開機:先開顯示器,打印機等外設部件,再開主機

我校的計算機開機時還要注意輸入用户名、密碼等,要聯機進入校園網

2、關機:先關主機電源,再關顯示器,打印機等外設部件

信息技術教學11

一、當今高中信息技術教課模式與解決方案

1.當今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傳統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是什麼東西,但是在運用上並沒有幫助到高中生的學習,有些教學只是為了迴應九年義務教育規則,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於高中生的重要作用,現在是處於信息技術發展比較好的社會階段,推動學生提前對信息技術進行了解運用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門課程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提高自身素質,在高中階段初步接觸信息技術也有助於學生對技術方面的應用,而現在學校傳統的概念教學不但引起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牴觸心理,另一方面還阻礙了社會信息化的發展。

2.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理念的重要性。

翻轉課堂是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轉變,由一味的傳輸轉換到學生自己學習,然後課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與老師進行課後交流。這種模式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的厭煩心理,使學生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在知識上有一定的積累,同時使學生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思維,這種教育模式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各方面的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刻,最後通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上與老師交流,教師通過學生自己學到的東西,對學生提出評價,這種機制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上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不斷對其深入探究,更適合學生學習模式。所以實行翻轉課堂理念的學習模式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翻轉課堂理念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領域中的應用

1.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學習。

教師自行錄製視頻,上傳到網上,使學生自由學習。(1)在毫無關於信息技術知識基礎的時候設置學習模式的引導閲讀,對學生的學習提出問題,使學生帶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課程的學習,教師需要注意列舉問題的層次性,這樣激發了學生對事物進行探究的積極性;(2)教師對學生布置相關任務的作業,使學生在瞭解到相關知識後完成學習任務,及時運用所學到的內容解決問題,用任務的形式推動學生不得不自己通過各種方式找到解決辦法,獲得更多的知識;(3)錄製視頻將課程關鍵點與知識講述給學生,使學生在瞭解的同時明白信息技術的實際意義,從而對其產生興趣,並不斷深入瞭解,充實自己的大腦。

2.組織課上討論環節,鼓勵學生互相交換知識。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上將學習到的知識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進行溝通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到講台上講述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的交換使每個學生擁有了其他人的考慮事情的方式,在此,教師應該從當中瞭解學生學習考慮的出發點,進一步瞭解學生學習方式,有利於對學生日後學習工作的相對應教學,在翻轉教學理念中,學生由學習的受體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了從中引導的作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將課堂教學中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減少教學中教師講解時間,一方面使教師的工作更加輕鬆,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後教師進行評價機制,補充缺陷。

學生自主進行翻轉課堂學習後,這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了,教師需要對每個學生所講所想進行總結,找到每個學生的優點進行鼓勵誇獎,這樣使學生增加成就感,更加喜歡學習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找到每個學生的不足之處,實時查漏補缺,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為以後的學習建立更好的學習模式,實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與反饋,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推動的作用,督促學生進一步對學習知識的過程進行反思與思考,提升學生學習意識,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三、總結

翻轉課堂理念對高中學生來説,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的顛覆了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熱愛學習的好習慣,翻轉課堂理念是對思維的創新,在原本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下解決了問題而出現的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模式,這種理念不但引導了學生自己去查找資料進行了解,主動學習教師上傳資料及視頻,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而且使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質的變化,減輕了教師教學壓力,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學習方法,同時還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提供了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不但省去了教師上課教學實踐,還使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這樣教課模式改善了以往教學模式弊端,對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12

副國小美術課程進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幾個學習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教學的方向,鮮明地提出發展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使之與美術教學的整合,能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即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角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並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瞭解美術語言的基本表達方式和方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因而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這樣也適應學生認識的發展和身心發展的需要。從而使美術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目標。

一、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的美術學習活動。

“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十分強調自由表現和大膽創造。在低年級尤其注重感受、體驗和遊戲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使看看、畫畫、做做、玩玩融為一體。在教學時,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收集有關的美術課題的信息資源,製作色彩紛呈的教學軟件,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例如教學《各種各樣的魚》、《可愛的鳥》、《鮮花世界》、《遊太空》、《海底世界》、《可愛的動物》等耳熟能詳的課題,運用現代多媒體組合教學,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學習。高年級要求運用形、色、機理、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主體造型的手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現所見、所聞、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造能力。同樣,藉助信息技術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有利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運用電腦、投影、錄像等多媒體組合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造型活動,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也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與實驗,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設計意識,使學生學會按美的規律去設計生活。

這一學習領域主要是讓學生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美化生活及環境。例如用廢品泡沫拼砌《高樓》、用碎布貼《可愛的家鄉》用畫報貼《南海之濱》等,我們可以先攝錄一些優美的環境與建築物,指導學生分析、感悟與理解。再用攝錄投影等方法表現設計製作過程,使學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在學習圖案、紋樣、封面設計等內容時,則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設計初稿、骨格、設色到完成作品,設計製成教學課件。分層次地展示不同的變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導比較與分析。還有,在電腦繪畫軟件裏設置各種特效處理功能,如對圖象進行各種變形、複製、縮變、旋轉、鏡像合併、及色調調整等。進一步擴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也使教學過程加強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簡易的設計製作。通過操作鼠標變換設計形式和各種特效的處理,使他們信息技術教育與美術設計意識與應用都得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三、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着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

對高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覆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築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四、結合信息技術教育。

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綜合性既是融美術和學習領域為一體,也是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結合。並且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繫起來,首先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開闊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出現了電腦美術,包括繪畫、設計、動畫等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美術教學內容,設計製作必要的教學課件,開展形式靈活,多元化的美術教學。學生則可以引導進行簡易的電腦繪畫、設計等,着重於認識、理解和參與,激發持久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語文、音樂等學科,開展綜合性的學習。如練習繪兒歌、童話、神話、日記等配畫、插圖。另外也可以用綜合材料製作面具、頭飾,並投入表演等。對設計簡易的佈景、海報、課外或校園的情報專欄等專題性的手抄報以及校內或户外的文娛、體育、少先隊等項活動的設計製作、展示。引導學生藉助計算機這個“好幫手”進行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主動請教他人,並積極與同學、老師或家長合作設計製作。還注意學會在網上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建立檔案、資料庫,不斷進行參考、比較,進行探索性的研究與學習。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實現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組合,達到直觀、形象、生動、多角度、立體式地展示美術教學的內在規律,有機地與其他學科聯繫和交互影響。使美術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學化難為易,化複雜抽象為直觀形象。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包括視覺、聽覺、觸角等多樣化的外部剌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裏,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投影屏幕,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強了記憶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想象。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智力。

信息技術教學13

三年級——《插入圖片》

本課的圖片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插入文件中的圖片,第二種是在線圖片,這相當於過去使用的word中的剪貼畫。前一個問題本不是大問題,但現在學生機上沒有圖片,需要從網上下載,如是一來,他們對於下載圖片又忘了,結果做得很慢,按理説,我應該發一些圖片給他們,但我一直沒有用這個功能,所以學生也不會接受,這是日後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二個本來也不太難,但由於網絡問題,結果效果也不太好。

四年級——《用聲音控制小貓》

這一點是相對於原來的點綠旗或鍵盤上的某個鍵而言的,所以開頭先到偵測部分中將音量部分點上去,然後再針對不同的問題是設定不同的活動內容,是行走,還是翻跟頭,再就是平滑移動,最後是身子放大百分之十,對於學生來説,設定不同問題音量的數會上,需要了解,在這裏用到邏輯一項裏的各個知識,尤其是是音量值處於兩個數據之間時,需要注意用到一個帶且的選項,這在高中集合中似乎叫並集,至於對於各個活動的設置,反而不是太難的事情,在做的時候,同樣分段進行,在中間讓學生自己練習。在給三班講課時,上課時發現教師電腦不好用,無奈之下,便讓學生自己照書上操作,我則在各處指點,我發現多數學生不知道在偵測部的分音量值要點一下,這樣才會出現在舞台中,還有人在應該拖入音量值的地方直接打字,結果打不出來,所以我在黑板上提示了一下,只是有學生不聽,後來單獨跟他們説才知道了。最後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完成了,並且沒用多少時間。

五年級——《機器人沿線走》

對於這一課,去年跟學生講的時候,由於沒有軟件操作,主要談的是原理,當時是説了不少,但自覺沒有多少意義,今天則開始用軟件進行設計,課前已操作了一遍,但還是有些摸不着頭腦,上課後繼續操作,對於幾個過程有所感覺,但還不太明顯,所以演示給學生看完後,便讓他們自習,自己仍在操作,這時才將兩個自變量有所瞭解,然後再來看所設定的條件,我想,還是要多看看書才可以,對於相關的原理要進一步瞭解。在給一班上課時,讓學生自己操作,後來我在巡視時發現,有的學生無法將灰度傳感器拉出來,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沒有預先將三個通道設定為灰度傳感器,這一點與Scratch的舞台上沒有動作積木性質是一樣的。

信息技術教學14

20xx年4月19日上午第四節課,我給五年級一班的學生上了一節信息技術的公開課,課題名稱是《誇誇我家鄉—製作電子相冊》,這一課主要講述了怎麼樣在製作電子相冊之前進行流程規劃、使用ACDSee軟件的圖片編輯功能製作電子相冊的封面和封底和使用ACDSee軟件的幻燈片功能製作電子相冊的這樣一些主要內容。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趣激趣法、教學演示法、任務驅動法。對於課上效果我做了如下反思:

製作電子相冊軟件ACDSee軟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一部分涉及到實際應用,應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但要想在短時間內熟練掌握軟件的使用及作品的製作技巧,也是具有一定難度的。要想完成活動目標,不僅需要教師詳細介紹軟件的特點,還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情況。

令人可喜的是,無論是照片的添加、文字説明的添加、轉場特效的設置,還是視頻文件的生成等知識點,在學生作品中都得到了一一的落實和體現。需要強調的是,類似於此類作品,在學生的實際學習活動中,並不是少數,它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説明,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只要做到教學思想縝密、教學設計巧妙、教學準備充分、教學方法得當,就一定能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但是,在第一階段學生動手操作製作電子相冊的封面和封底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會根據教師的演示操作來完成自己的作品,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沒能夠完成,原因之一是因為微機室電腦配置低的緣故,教師端控制時沒能夠全部控制所有的學生電腦,故而教師在演示操作時,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看到教師的演示操作;原因之二是大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主要是男生,有些女生反應就不快,動手能力就更差。

第二階段學生動手操作時,我先採用自學為主的方法來開發學生的自學能動性,但是這一效果還行,但許多學生都沒時間做完,原因還是動手慢,讀書不精準,當然我自身的責任也是最大的,首先我在講述完具體操作細節的時候,由於時間關係,所以我直接刪減了讓學生再次修改完善自己作品的環節,故而學生上完這節課之後感覺上我是講的很完整,很詳細,但是卻忽略了學生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於這一點我在以後的微機課上我定會注意,儘量讓自己講的時間短一點,讓學生動手的時間多點。

在教學問題反饋中,沒能讓同學們在自己動手操作時發現的問題擴大化讓全班同學都來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沒能發掘大家在動手的過程中自己主動解決問題能力。但是在學生作品自評環節上,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角度來看待自己的作品。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積極從中尋找到更好更適合我們這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適應時代教學的腳步。

信息技術教學15

《超級鏈接的應用》

教學內容:超級鏈接的應用

教學目的:瞭解演示文稿中鏈接的涵義,學會創建超級鏈接製作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學生看書

二、精講及板書

1、鏈接通常是指計算機信息之間的一種聯繫方式,信息之間的鏈接與演示文稿的排列順序無關,可以從一個信息點直接跳到另一個信息點,從而改變演示文稿間的播放順序,信息之間的鏈接不僅僅限於文字,還可以是圖像、聲音、影片等各種媒體間建立鏈接。所以也叫超級鏈接。

2、創建超級鏈接按鈕

創建超級鏈接應該有一個鏈接點,這個鏈接點應該是一個對象(一段文字、一幅圖片、一個圖標、一個按鈕都可以作為一個鏈接點)

自選圖形—動着按鈕—畫按鈕—動着設置—確定

3、創建超級鏈接對象

可以通過演示文稿上的對象直接創建超級鏈接。

三、小結:

超級鏈接的對象與設置方法。

四、練習

1、在演示文稿中使用超級鏈接會產生什麼效果?

2、怎樣在文稿中設置超級鏈接?

3、在已做過的文稿中插入超級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