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6篇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3.14W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1

一、教學工作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6篇

給我安排的教學科目是《國中信息技術》。由於每一個班級一星期只有一節課,所以我負責三個班級的課,每週上6節課。這是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目,要注意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第一週見習的聽課過程中,我基本上了解了課程進度和科組教師的教學方法。他們都是按一份份練習進行講解。應試教育成分較多。在上課過程中課堂氣氛比較悶,與學生互動少。在召開小組會議時,我們組員中有人提出了個方法。就是把題目改頭換面。這就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在後來的教學活動中證明了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在最後的總結交流會上。科組老師也對我們這一改動加以表揚。如在教學生字體設置與插入藝術字時,原題目是給出一段文字,讓學生進行設置。這樣比較枯。而我們就把題目改為一份自我介紹。先讓學生看一份自己做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之後要他們照着做。把名字、性別等進行設置。而標題“自我介紹”則作為藝術字插入。這樣,在學到知識點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總得來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

二、班主任工作實習

在班主任工作實習這一塊,我帶的是107班。是個剛由國小升上國中的班級。班上有55位學生。由於人數較多,第一次面介紹完。我就儘量地把全班同學的名字記下來,這樣能給學生親切感。我的工作勉強做到了這一點。一些學生感到很驚訝。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接下來的時間。我常下到班級、下到宿舍跟同學進行交流。瞭解學生情況。下午放學後還跟學生一起活動。很快根據情況制定了工作計劃。交由原班主任李老師審批。接下來,我就按計劃把一件件事做好。 首先是常規工作方面,每天早起督促學生按時早讀、搞衞生。

晚上下到班裏跟班晚自修。進行一些答疑輔導。對於在晚自修等違紀現象較為嚴重的學生。對其進行思想、紀律教育。除了常規工作外。我還組織學生參加學校各種活動,並在9月份牆報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在上班會課時,對班上的好人好事進行表揚,批評不良現象。 在實習中,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教育給染了社會不良風氣、不把老師當回事的學生。在這所學校,體罰現象很嚴重。原班主任也跟我説過。對那些學生不能仁慈。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聽你的話。凡是不聽話的就狠狠的罰。罰到他們怕為止!但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他們這個年紀是最叛逆的階段,不能以惡制惡。我們要多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在平時我就特別留意那些學生。多去找他們談心,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當他們有一點點進步的時候。我就在班上表揚他們。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一個半月下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個多月的實習已經結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這一個多月的裏有我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講台上、第一次面對學生説了很多話、第一次有人甜甜的叫我老師……。我想這些酸甜苦辣、這些第一次將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偉大的經歷。將是我今後走上工作崗位後的一筆財富。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2

摘 要: 從微課視頻內容的特殊性看,與其他學科相比,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具有無法比擬的重要功效。本文主要立足於當今的時代背景,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着重論述微課視頻在國中信息技術應用和在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微課視頻還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國中信息技術課堂 微課視頻 體會

微課視頻包含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素材課件、學生上機操作任務和操作步驟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關係組織和以一定方式呈現,共同“營造”教學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視頻”既有別於傳統單一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視頻使教學內容更突出主題、指向明確、相對完整,更適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解決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或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微課視頻反饋及時、針對性強,自主地進行差異性學習,獲得最佳效果。微課視頻的特點決定了它與信息技術具有緊密相連的特性,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運用微課視頻具有其他學科不具備的優勢。

一、微課視頻在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

(一)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微課視頻

作為一種相對來説較成熟的分層教學法,微課視頻的合理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學生之間由於個體差異性的問題導致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的不足。國中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尚且沒有樹立相對完善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並且在對新鮮事物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上存在較大差異,而傳統的書本教學法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於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影響。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面對眾多的學生,而每個學生都存在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此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非常不利,只有做到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解,並且有針對性地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調整,才能進行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因此,將微課視頻引入課堂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眾多教師面臨的這一教學難題[3]。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一般分為課前進行預習、課上引入知識點、針對知識點進行講解、進行知識拓展及課後練習和反饋五個步驟,在針對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首先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點撥,然後讓學生通過對微課視頻的觀看,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地瞭解和分析;在針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拓展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有時效性的並且能夠科學合理反映社會發展進程的內容有選擇性地融入微課視頻中,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觀看和學習。

例如,在進行作品製作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上觀看,由於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學習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在學習速度和進程方面更具有自主掌控的能力,也就是説學生可以自行控制觀看微課視頻的速度和進度。因此,學習能力較強或基礎較好的學生通過對微課視頻的快速觀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掌握作品製作的步驟和其中需要運用到的技巧,並且在作品製作完成後,還可以利用剩下的時間對具有創造力的作品和資料進行觀看,達到開闊自己視野的目的,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對每一個作品製作的步驟進行反覆播放,達到對製作作品的基本技巧進行掌握和鞏固的目的。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理,並且通過製作成微課視頻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之外有選擇性地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視頻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和探究是合理利用微課視頻的途徑之一,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避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習時由於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有限而變得極被動。

可以説將微課視頻引入國中信息技術課堂,從根本上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在空間及時間上的限制,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對信息技術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這對於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二)對所要運用的微課視頻的類型和內容進行準確選擇

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的方式和種類非常豐富,按照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以將微課視頻分為問答、講授及演示等不同的類型,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選擇需要運用的微課視頻時,尤其需要注意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選擇[1]。雖然在課堂中利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信息技術課程都需要與微課視頻相結合,例如,在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學生的作業進行講解和評析時,又或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親自進行講解會比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而針對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知識進行教學時,如閩教版的七年級下冊中電子數據應用單元的教學中,就要適時地與微課視頻相結合,而且這些微課來源只需要我們用“屏幕錄像專家”軟件進行錄製即微課視頻,這樣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對微課視頻在自己電腦上進行自主反覆地觀看和思考,瞭解並且掌握操作的流程。國中教師應當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進度有針對性地對需要運用到的微課視頻進行設計、製作或選擇,以便於讓微課視頻在教學過程中將自身的作用得到最佳的發揮。

(三)精心設計、製作和開發相應的微課視頻

對微課視頻進行設計、製作和開發的過程在本質上具有互通性,也就是説對微課視頻進行設計、製作及開發是一套完整、系統的工作過程。如閩教版的七年級下冊中電子數據應用單元的《修飾電子表格》微課視頻製作過程時老師要熟練掌握修飾電子表格步驟,然後通過屏幕錄像專家軟件錄製整個操作過程,再通過錄音軟件錄製聲音,配上音頻,通過會聲會影軟件壓縮微課視頻。因此,要針對微課視頻的特點開發出具有較強時效性的視頻,就需要教師對自身的開發流程進行規範。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將微課視頻的開發過程分為確定教學的主要內容、針對學生的性格(學習)特點進行分析和歸納及設計相應的微視頻教案等諸多階段,正是因為微課視頻的開發極其嚴謹且複雜,所以只有將對微課視頻進行設計、製作、開發、應用及反饋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使微課視頻有別於其他教學方法的優越性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充分地展示,才能使微課視頻的教學效果得到最大化發揮[2]。

二、在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應用微課視頻應注意的問題

(一)增強教師應用微課視頻意識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國中教師對於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的意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其教學成果持懷疑態度,並極少主動將微課視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而在利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師中,信息技術教師相對來説對微課視頻的瞭解和認知程度較深入。所以應通過教研活動多講解微課視頻教學意義和優勢;通過片區教研活動和各級各類微課大賽、規模化資源開發、“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和翻轉課堂實踐等活動,增強國中教師應用微課視頻的意識。

(二)重視學科微課視頻資源開發

信息技術學科的微課視頻資源較少,是影響當今國中教師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微課視頻在課堂上的運用率逐漸提升,但是仍舊存在微課視頻的質量參差不齊、種類和內容相對來説較單一的情況。除此之外,由於大部分微課視頻資源共享平台尚且沒有對自身的建設進行完善,導致教師在進行視頻搜索時無法準確、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微課視頻,從而降低教師對應用微課視頻進行課堂教學的興趣。教師應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對學科進行教材鑽研,熟練國中信息技術教材中每個任務操作過程,利用攝像機、手機、相機和相關視、音頻製作軟件進行微課視頻資源開發。

總之,合理運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及教學質量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無法比擬的作用,但是教師在使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時尤其要注意不能因為單純地追求教學形式而導致本末倒置的情況發生。在國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內容通常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因此,在對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安排學生上機操作任務,並適當選擇和運用微課視頻,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蘭.微課在國中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金華:浙江師範大學,20xx.

[2]王甲雲.基於翻轉課堂理念的國中信息技術微課的設計與開發[D].濟南:山東師範大學,20xx.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3

一、“學習者分析”,實行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個人理解所謂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師、教材和教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使個體的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教學過程進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過“學習者分析”,教師可以瞭解學習者的初始水平和想要或應該學習的內容,進而確定教學內容時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和學的過程更有目的性;使教和學的效果讓教者和學者都能滿意。

二、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教材內容。

信息技術課的教材都是由專家們編寫的,其科學性和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針對基礎不同、接受新知識能力不同的學習者個體,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一節課按部就班的話,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教材中教學生使用“畫圖”工具的過程是“打開畫圖工具——瞭解畫圖窗口組成——試畫簡單圖畫---關閉窗口——……——文件的打開和保存——……”,若按此教學,學生在畫了一幅圖後要關閉窗口,這時所畫的圖會丟失,想保存又不會,這該如何呢?我們就要把教材中順序做一下小小的調整,把“保存文件”這部分內容提到前面去講,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過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所以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們要結合實踐經驗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這樣才能年書在教和學的過程中真正的發揮作用。

三、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1、傳統講解法:

傳統講解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它不用藉助其它教學設備就能完成教學過程。作為一種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學方法,它同樣適用於信息技術學科,而且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習主體——受教育者沒有過多的要求,國小生、中學生、成人學生、專業學生、非專業學生同樣可以適應。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信息技術常識和一些基礎知識的教學,如: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病毒預防、計算機的用途、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等,同樣這種方法也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加工,防止照本宣科,教學語言要注意生動、形象,同時配合一些簡單的圖片和圖表進行講解,這樣才能教得輕鬆、學得愉快。

2、講練結合法:

講練結合法就是將傳統的講解法與實踐練習結合起來,以達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法首先是教師用傳統的講解法將知識要點,操作方法與步驟告訴學生,然後提出一些相關的題目由學生根據瞭解到的知識獨自實踐,這主要適用於一些有一定理論性,又要求很好的將理論融於實踐的課程,如: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舉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對於年齡較小、專業底子較差的學生來説,這各方法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3、演示教學法:

演示教學法就是教師利用計算機及其輔助設施為學生演示操作過程,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方法和步驟。這種教學方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瞭解各種操作過程,這種方法既可以用在講解新課中,也可以用在課程的導入階段,新穎的導入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利於讓學生同步進入教學過程。除了少數基礎較差的初學者外,這種教學方法對於大多數的學習者來説都是行之有效的。

4、同步教學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操作中掌握所學知識。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而又難於理解的教學過程中。此教學法有兩種主要模式:模式一,教師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跟着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對於操作性較強的信息技術學科,針對某個具體的軟件的某一項具體功能,操作步驟和過程比較多,界面變化頻繁,教師難於講解,採用這種方式,教師講一步,做一步,學生跟着做一步,教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清楚、明白。模式二,教師看着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同時進行同樣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模式下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操作進度充分搞好組織教學,提倡互助互學,這樣不但學習效果好,還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將德育教育與信息技術的學習融於一體。同步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最適合大眾,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

5、啟發教學法:

啟發教學法又稱啟發探索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內容,教師先時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獨自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此法多用於趣味性強,既有一定難度,而難度又不是特別大的教學內容,它可以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自學能力,使學生主動求知,對有

一定基礎的學生來講是一種極好的教學方法。

6、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由學生在課堂上守成預定的任務。任務在含義上有以下幾種:操作數量上的任務;操作速度上的任務;操作質量上的任務,完成任務的方式主要有:全體同學按同樣的方式完成任務;根據學生能力完成難易程度不一樣的任務,這也就將另一種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融入其中了。

以上列舉了六種信息技術課中常見教學方法,還有許多不能一一枚舉。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有機的將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緊密聯繫相關學科,注重教學實效。

每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信息技術課更是如此。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裏,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能已成為對現代人的起碼要求,所以信息技術學科的既是獨立的,又是為其它學科服務的工具,我們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要牢記這一點,要教會不一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其它學科中的問題,儘量為學生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其能夠更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

五、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方法。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化教育理論也不斷的發展,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特別是作為新興學科的教育者,我們不能固守着僅有的一些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提倡創新,要更新觀念,要學會換位思考,用新穎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讓他們從傳統教育模式中的被動轉為主動,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而有效的學習。我認為信息技術課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式學習;小組協作式學習;使用幫助系統學習;閲讀教材和記筆記的學習習慣;利用技術解決問題,擴展性學習。

六、及時總結和反思。

把每一節課的成功之處與不足之處分別歸納起來,認真的分析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反思,自覺的實踐各種教學模式與方法,並且不斷的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只有真正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過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4

教學內容指向現實信息技術與國中物理學科的整合,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信息技術為實現新的課程目標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它與課程的整合將課程內容革新的一個有力的推進器,能有效地克服傳統物理教學內容缺乏鮮活時代氣息、脱離現實生活實際的弊端。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很容易獲得豐富的、多樣化的教育資源。這也迫使教師拓展知識面,以更好地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結合教學實踐,因勢利導地幫助和指導學生了解從何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與課程相關的資源。這樣,教學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納米技術、非線性科學、全息圖片、光手術刀等新科技隨時可能進入學生的視野,大量與教科書、生活、科學前沿相關的知識內容就盡收眼前。在這一全新的教學環境中,知識內容呈現開放性,不惟“綱”、不惟“本”,不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學生能選擇不同的內容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個體獨特的知識體系。

學習方式轉向自主建構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標。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意味着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學習者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形成一種將書本知識與社會信息相結合、教師傳授與自我探索相結合的觀念和模式。信息技術與國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盤、網絡檢索,獲取大量信息資源,並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在與教師和同學的協作交流下,進行自主學習和網絡協作,以達到建構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的“講”更多地由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所代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地變為觀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大量資源構成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進行意義建構的情境。這種環境中,學生變整齊劃一的“不得不學”為主動多樣的“要求去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過程走向探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生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探究性課題的研究中,進而意識到他們自己所學知識與科學發展、社會生活的關聯。在探索過程中,他們不是機械地記憶信息,而是根據某項“任務”,自主搜尋、檢索、分析、組合與探究課題有關的資訊,從而達到培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素養的目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在學科教學中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技術工具和環境氛圍。

工具軟件是課題研究的重要輔助工具。網絡虛擬實驗環境還可以提供一些學生在現實中無法體驗的情景,可以為學生就一些需要進行實驗而缺少實驗條件和實驗環境的探究學習內容提供幫助。信息技術是課題研究的研發工具。網上資源為物理課題探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聽到各種信息,而且可以進入學習內容中去,去處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課程教學中,可以不定期地公佈一些由課本中問題轉化來的“探索研究”的課題,以激勵學生試着去設計實驗、解決特定的問題。如“生活中的槓桿”、“農田裏的熱學”、“為什麼自行車只有在行駛時不跌倒”等,使課堂探究性學習得到延伸。學生圍繞選題,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發佈;也可以利用電子郵件、BBS等,圍繞探究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釋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合作解決各種問題。

課程資源傾向多媒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都衝擊着傳統的課程資源觀。課程資源的物化載體不單是教學用書、參考資料等文本印刷品,學習者可以直接從信息環境和數字化資源中獲取知識;課程資源的生命載體也不單是教師,學習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學習化社區、其他學習者、在線專家等方面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網絡資源的突出優勢在於知識更新速度快、能夠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擴充課堂教學知識容量。信息技術與國中物理教學整合要求教師對國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後,使其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並提供給學習者共享。一種有效的策略是依據學科教學任務,組織人力收集與之相關的知識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學發現、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識資源庫。其中應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實例和有關的信息資料,以方便學習者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學軟件、知識素材、學法指導、疑難解答、生活物理等等。若教學資源庫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通過導航鏈接進入Internet網,以尋找更多的資源或信息。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5

“教師是一份奉獻的職業,也是一份良心工作”。在這些年來,我一直遵循這句話,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地耕耘、收穫。信息技術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一個前沿科目,卻不是學校教學中的“主課”。下面是我從事信息教學工作八年來的部份體會和心得,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愛崗敬業,執着追求。

幹一行,愛一行,沒有愛崗敬 業的精神你怎樣善待自己的學生? 教師是憑良心上課的,尤其是對於一個信息技術教師來説。因此,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教學的準則。要想有所作為,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僅這樣還不夠,還應努力的鑽研業務。信息技術不像其它學科,它的發展速度太快了,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

二、從教學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既有趣味又苦澀難學的學科,若是脱離實際講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那麼,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是關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對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踐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托爾斯泰曾説:“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新授前,我都通過精心設計的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探求和認知興趣,這樣一節課下來,才會有教為理想的效果。祕決:多誇獎學生。 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每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

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學生。

三、處理好教師、學生及教材的關係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以學生髮展為本。現代社會的發展、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現代課堂教學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訓導、灌輸,隨意擺佈的教學行為應徹底屏棄。要確認學生是一個有一定生活經驗、認知基礎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會學"個體,是一個獨立構建個體。我們既要重視他的情感過程,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的思維過程。

四、 關注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鼓勵個性化發展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關注學生、關組學生的發展是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信息技術課程同樣要以學生髮展為出發點,瞭解學生的不同特點,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我們可以通過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還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路的迸發,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水平差異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次教學;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採用補課的方法為其奠定必要的基礎,消除他們對信息技術的神祕感,增強其學習的信心;也可以採用夥伴教學的方法,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資源,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並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協同完成學習任務;對於少數冒尖的學生,給予專門輔導,使其早日成才。

五、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

國中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是一門新的學科,而且隨着信息社會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在作相應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注意知識的更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學研究水平。肩負着信息技術教學和教學科研的任務。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不斷地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信息知識,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以適應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髮展。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教學心得,教學的路還要走很長,相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體會6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擔負着“使學生在建立對信息技術及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及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等重要責任。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這門新興課程,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等方面得到培養,是所有教授此門課程的教師要努力研究的。在一年多的教學實踐中我有幾點體會。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景創設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開課“導語”的設計,快速而有效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入角色。

中學生的心裏特點是主觀能動性強,對各種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總是充滿着求知慾望;但往往耐性不夠,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興趣不足。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心理,揚長避短,根據教材的內容創設出能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導課情境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

為了能夠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設出形式各異的導課情境,用實例展示代替無趣的語言介紹,用聲情並茂的動畫代替單一的圖形,用視頻等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興趣,求知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自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了。

二、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使學生樂學。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書本知識最終都要體現在對計算機的操作和使用上,也就是説要“學以致用”。讓學生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所學的為自己的“需要”而服務。

中學生的知識和閲歷都比較淺顯,這使得他們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侷限,如果教學內容脱離他們的實際生活太遠、理論性太強,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從而使學生樂學。例如“畫圖”工具可以用來描繪校園;word可以用來製作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製作的幻燈片可以用來介紹班級、老師、同學、校園生活;e-mail可以給同學發賀卡等。

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為了操作使用的,有了“用”的目標,“用”的需求,學習就有了動力。因此每節計算機課教師都要給學生設計應用練習以目標驅動學生對信息技能的學習。

三、鼓勵“嘗試創新”,幫助學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

在日常的教學中,常常能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計算機課上,對老師佈置的任務不是很認真,有的只是為了完成應付任務,有的只是機械的重複老師的示例。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自然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營造寬鬆、積極、探索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嘗試創新”,讓他們明確只要敢於參與,就是成功,樹立“求新”“求異”觀點。比如在我給四年級上“畫圖”課中,在掌握各項工具使用技能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創作,這時有的學生就很興奮,有的作品卻沒有新意,還有的只是單純的複製書本。我仔細觀察學生的作品,從中找出閃光點,展示給大家看,再讓同學分析製作思路,接着大家一起嘗試。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體會到了大膽嘗試的樂趣。

四、全方位互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新課標要求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學、動手、和應用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導者,只起指導、啟發、總結的作用。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時,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做到全方位互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合作。

比如指法練習時,通過打字競賽,學生大多獲得了好成績。另外讓學生互相檢查手指位置、眼睛,評出打字小能手、助人小幫手、優秀合作小組,追求多層面的成功。

五、以“評”促“學”,讓學生體驗成功。

評價作品是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相互的信息交流中取長補短獲得進步。在評價課中我們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持久的學習動力。這就要求教師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作品,敢於直言不足,也能賞識他人的閃光點。以“評”為動力,鞭策和鼓勵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嚐到成功的快樂,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真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