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春節習俗的作文七篇

欄目: 春節 / 發佈於: / 人氣: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春節習俗的作文七篇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1

每年春節,我的家鄉有一個風俗,那就是拜祖先。是在大年八年級的'凌晨回老家拜!

開始,你一進去之後,沒過幾分鐘你就會淚流滿面了。不是因為個個人都在祭拜而想起了祖先。是因為煙太薰了,你無法承受如此薰的煙!

而對面黃家的放鞭炮,你看着覺得好玩吧?可放完風這個“頑皮的孩子”偏偏把放完炮的煙吹到我們陳家來,還沒把眼淚擦乾頓時又淚流滿面了!

現在要到我們放鞭炮了,輪到黃家淚流滿面了吧。開始放炮了,我在遠處看見一個人用香點燃了鞭炮之後,狂奔跑了100米後,看着鞭炮一個個爆炸!可煙又被吹進我們那兒了。

放完炮剩下的紙全着了,那畫面真壯觀啊!後面有一羣人拿水撲滅火,還有人拿有葉子的樹枝把火打滅!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一個習俗!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春節。

春節是每年的正月七年級,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

其實,“春節”和“年”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我國古代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説,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了。而“年”呢?傳説,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覓食人肉。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小村莊,恰好遇到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聽到響聲嚇跑了。它來到了另一個村莊,又看到了一家門口曬着件大紅袍,它不知這是什麼東西,也被嚇跑了。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個人家門裏一看,只見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着尾巴溜走了。人們由此猜測到“年”是怕響、怕紅、怕光的。便想到了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變成今天過年的.習俗。

進入臘月二十三,人們就忙碌起來了。大家一起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開始辦年貨,一直忙到除夕的下午。除夕的早晨大家把春聯貼在了門上,紅彤彤的,一下子讓節日的氛圍濃厚起來了。然後,大人們開始準備年夜飯了。年夜飯十分豐盛,一定要有魚,預意是連年有餘。夜裏十點多,大家放完鞭炮,就應該享受年夜飯了。我們明明是吃不下了,可還要吃餃子。因為這一天的餃子裏面有錢,據説吃至錢餃子,新的一年就有花不完的錢。守完歲,第二天給長輩拜年,還能得到壓歲錢呢!

在不同的地方,春節有不同的習俗,以後我還會繼續為你們介紹。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3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

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4

今天晚上,我來到陽光作文班來學作文。上課了,只見唐老師笑咪咪地走上了講台桌,給我們看了兩張圖片,讓我們猜是什麼遊戲。大部分同學都説出了答案—搶凳子。

是,今天我們玩遊戲就是搶凳子。規則是這樣:六人一組,但只有五張凳子,當裁判就“開始”時,隊員就開始跑動;當裁判説停時,就馬上去佔其中一張凳子。其中會有人沒凳子坐,那同學就被淘汰了。同時也要拿出一張凳子。這樣,佔到最後一張凳子人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第一輪是挑戰賽,是三個組之間較量。分別是“無名組”、“火力銀電組”和“快樂組”。另外我們還選了三位小裁判呢!三個組都派出了兩位選手來參“戰”。“開始!”唐假裁判發令。同學們都圍繞着五張凳子跑了起來。誰知唐假裁判搶了裁判口令“停!”其中四位同學不分清紅皂白地聽了停這個字,就坐了下去。“哈!”唐假裁判大笑,“你們中計了!”那幾個同學這才反映過來自己中了唐假裁判花招了!最後,冠軍揭曉,是“快樂隊”!很多人都笑了,還有人對唐教師行為抗議!

亞季軍爭奪也很有趣,有個同學看凳子搶完了,不知所措,到底是誰喊,到底喊沒喊,只能睜着眼看着凳子被搶完。最後,“火力銀電隊”是亞軍。“無名隊”是季軍。

友誼賽………

這次活動告訴我們: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還告訴我們做事不能盲目,要仔細分清對與錯。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説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説,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

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説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的士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着聽見了鳥叫聲和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啊!”我隨着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豔的顏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濛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和爸爸一邊挪着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着像貓眯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鑽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裏看見了許

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併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和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現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為這文明、古樸的民風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家祭無忘思乃翁。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6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衞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户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衞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裏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彙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説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説甜言蜜語;一説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説。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曆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説,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裏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素素淨淨,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裏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乾淨,而進入除夕至大年七年級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説“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7

世界各地的過年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在爆竹的陣陣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喜慶的節日—春節。

家鄉在過除夕夜和正月七年級那天是最為熱鬧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於子正時(為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我們即要在家中萬堂中設案,擺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貢品,並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這種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續到初四。除夕之夜。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在子正時“敬天公”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迎祥,俗稱“開正”。

正月七年級,首先是賀正。清晨,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要早早起牀,穿上早已準備好新衣服,早餐閤家都吃麪線加雞蛋,據説吃蛋去殼,意思是在除黴氣,迎吉祥,而面線則象徵着福壽綿長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親友則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稱“賀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門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餞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讓上門小客人“甜一下”意思。以示讓小客人有個甜甜蜜蜜好開端。

到了初九了,春節的熱鬧差不多就過了,小孩子們去照常上學了,大人們也去照常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