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春節的尋根作文3篇

欄目: 春節 / 發佈於: / 人氣:3.1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尋根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春節的尋根作文3篇

春節的尋根作文 篇1

春節,我們全家來到了運河邊,拜訪親戚。走到了運河旁,聞着從熱鬧的商業街區中傳來的香氣,看着清澈的水和正在運行的船隻,和那在水中活蹦亂跳的小蝦小魚、爬上岸邊的'螺螄看着這一切,外婆好像在回憶着什麼。

外婆語重心長道:以前的運河,我們可以在河中游泳,嬉戲打鬧;可以在岸邊捕魚,摸螺獅,常常可以摸到一大袋;還可以抓螃蟹,運氣好時能抓到幾隻大螃蟹,運氣不好時也會有幾隻小螃蟹收入囊中。”外婆説着,眼光放得更遠,記得有一次,我和你太外婆一起去捉螃蟹,我提着個大桶,悄悄地把手伸向一隻小螃蟹。那隻小螃蟹發現了我,急忙躲進石頭縫裏。我看見後,又悄悄地將手伸進了水裏,慢慢地撥開了石頭,結果被小螃蟹發現了。只見它把鉗子狠狠地夾向了我的手,我痛得嗷嗷直叫。”外婆慢慢地回想起當時捉螃蟹的快樂場景,眼裏閃爍着喜悦之神。

忽然,她一聲歎息:幾年前的運河,沒有許多的螺絲,也沒有那些小螃蟹,更不能在夏天去水中嬉戲玩耍。只能在岸邊望着一條一條的船,在渾濁的水面上開來開去。到處都是工業廢物排放點。源源不斷的工業廢水排向運河,黑黑的水裏散發着惡臭。連遊人也很少見到,原本生機勃勃的運河現在變得死氣沉沉。”我聽了,也一聲長歎。

可現在的運河卻不相同了。政府對工業廢水的管理,使得運河慢慢恢復了生機:小魚小蝦在河裏游來游去,岸邊的巖石上又爬滿了螺絲。一艘一艘的遊艇飛快地在水面上行駛,留下一路的歡歌笑語。”是呀,現在在運河邊散步,撲面而來的是清清的水香。運河的兩旁還有商業街,麻餈、龍井茶、桂花糕、飲料應有盡有,運河又恢復了以往的熱鬧景象。

我們離開了親戚家。聽着嘩嘩的運河水聲,望着岸邊柳樹成陰的步行道,一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呈現在眼前。

春節的尋根作文 篇2

我的春節十分有趣,每次過年,我都會回到老家去,今年也不例外。

經過四個小時的奔波,我們終於回到了老家江蘇省海門市。剛進入三廠鎮,等待了一年的親人就把我們迎進了大門。餐桌上早已擺好了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奔波了一天,大家都餓了,不等菜上齊,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餐桌上都是海門特色的家鄉過年菜,如醉蝦、醉泥螺、土法香腸、紅燒羊肉等,尤其是海門的紅燒羊肉,每一個到海門來的朋友都會來嘗一嘗,是過年海門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它的原材料選自海門特有的波爾小山羊,肉羶味少,脂肪分佈均勻,肥而不膩,肉質鮮美,更有滋補暖胃、抗寒抗凍功效,前後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做出來,味道更是鮮美。夾起一塊來,放在嘴裏細細品嚐,回味無窮。這幾年,由於快遞和網絡的迅速發展,海門的紅燒羊肉走出了縣城,可以快遞到全國,滿足了我們這些思鄉遊子的味蕾。

除了紅燒羊肉,海門人還有過年蒸年糕的習俗。每當臘月,四鄉八鎮的農家,紛紛忙於曬糯稻、磨米屑、準備開蒸。鄉間一般幾家或者幾十家相約聚於某户,各自攜帶柴草,輪流作業,以充分利用熱灶熱籠,節省燃料。城鎮居民原料自備,大多委託點心店代辦加工。這種家家户户、興師動眾、半夜三更蒸年糕的`風俗習慣一直傳承至今。海門通東地區過年前有蒸饅頭的習俗。因為糕諧音“高”,饅頭象徵“滿”、“發”。高升發財,寓意吉祥,此乃人心所向。可見,在海門人的心理上,年糕、饅頭同過年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吃完年夜飯,我們便用粉蹄酒肉祭供,謂之“開年”,表示迎接新財神。家長又給我們分發壓歲錢,大家都十分開心。

杭州已經有好幾年禁放煙花爆竹了,但在我的老家,每逢除夕夜和初五迎財神,鞭炮聲都要從凌晨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上午,頗有過年的氣氛。回老家過春節,爸爸總要帶我去買一種特有的小鞭炮—“摔炮”,不貴,一般五元一小盒,每盒有二三十支小炮。我們每次買到摔炮,都會迫不及待地選擇一個人少的地方,一個一個摔着玩。聽到鞭炮在地上炸開的聲音,我們心裏樂開了花,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我發現爸爸其實也是個小孩子,和我玩得不亦樂乎。媽媽則在旁邊心驚膽顫地監督我們,怕我們炸到手和眼睛。

每年,在家鄉帶了一週,我們便要告別家長的父老鄉親,帶上一後備箱沉沉的年貨,駛離老家,等待來年再聚。家長過年濃濃的年味和家鄉人民純樸的民風,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充滿了回憶。

春節的尋根作文 篇3

春節的一天,我正在房間裏寫作業,聽見爺爺奶奶在外面吵,聲音還挺大,聲如洪鐘!

奶奶嚷道:“俺們漢中,自古就有‘小江南’的別稱咧。你看看,鬧災荒的時候,你們只能啃地瓜、吃雜糧,我們都還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魚就更不用説了。”我彷彿能想象出奶奶臉上自豪的神情。

爺爺幽幽地接話兒:“你那米,那時候,糠的,又硬、不香、不油,不好吃,還塞牙。這東西,我們山東人都不吃,面是細糧,米是粗糧。”

在一旁,來自正宗江南水鄉、“人間天堂”的媽媽説話了:“我們小時候的米,好像分兩季稻和三季稻,有的硬有的軟。現在的米一般都是雜交改良版,口味軟、糯。不過,江南特色的米還有粳米,也就是糯米,忒好吃!過年包粽子,做八寶飯,都很香。”

我在一旁瞎湊合,探出頭去大喊一聲:“耶,我最愛吃大肉粽了!還有糯米八寶鴨!”

“叮咚!”一聲響亮的'門鈴聲傳來,是大伯。“喏,你的饅頭運來啦---”大伯在門口衝我嚷道。我趕緊跑去,掂掂那大饅頭,好傢伙,一個就有兩斤重!跟小臉盆那麼大。單手一託,沉甸甸的,我成了“託饅頭天王”。

爺爺在後面樂了:“呵呵,饅頭啊,還是咱山東的地道。這可是王哥莊的饅頭,用最土的柴火,最好的鐵鍋做的,可不像那些蒸汽鍋,批量生產。”

吃飯了。我坐在座位上,大嚷着:“我要我的饅頭!饅頭!饅頭!”奶奶很快端上來了熱騰騰的大饅頭。這時,它已被切成幾大塊。我抓上一塊就要往嘴裏送,奶奶趕緊攔住,説:“哎哎哎,怎麼一大塊往嘴裏送?你不怕把下巴吃脱臼啊?要掰開一塊一塊吃。”

這饅頭的皮兒十分的白淨,特別有韌性;它的底是被烤過的焦黃色的麪包的顏色,看起來就很香;饅頭非常之密實,撕下一塊,看得出一層一層的,往嘴裏送,哇!這味道!麥面之香,頃刻之間充滿了我的口腔。我不禁讚歎道:“真香!”爺爺又在一旁發話了:“我就説嘛,還是我們山東的面地道。”“哎呦呦,這又誇上了。還能光吃饅頭?”奶奶説,“夾菜,夾菜。”他們又爭開了,春節的飯桌上變得更熱鬧了。

説起南方的“饅頭”還有一個笑話。以前南方包子和饅頭不分,一概都是饅頭,就叫成“肉饅頭”,“菜饅頭”,“香菇饅頭”,“細沙饅頭”“,“實心饅頭”。北方人到南方來,一見菜牌上這麼多“饅頭”,一頭霧水。

我可管不了這麼多了,米也好面也好,只要是美食,一概接受,來者不拒!那濃濃的故鄉情結,深深的團圓年味,聚成全家人臉上盈盈的笑容。這個年,很温暖!

Tags:尋根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