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華】春節的記憶作文八篇

欄目: 春節 / 發佈於: / 人氣:2.92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記憶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春節的記憶作文八篇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1

春節是一個帶着希望充滿的吉祥的日子。春節的到來,讓大家都忙碌了起來。

只見家家户户門前貼着春聯掛着燈籠,感覺是多麼温馨啊!平日裏,難得相聚在一起的家人,在這春節相聚,當一大家人圍坐在餐桌時,這種幸福,真是太美妙了。一年不見的.親人總會有説不完的話。

春節也就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將來臨。過去的一年也許會有些不順利的事,但春節一到,人們對新的一年裏充滿了歡樂和希望。而且我們都長大了一歲。

好美的春節,快樂的春節,人人喜愛的春節,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春節作文。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2

時光如流水,轉眼,一年即將接近尾聲了。看着窗外飄飛的落葉,我不禁回憶起小時候過新年的景象來。

記得那一年,我大概十歲。除夕這天,家裏可忙碌了。媽媽買來一副對聯,站在大門外比比劃劃的。“春回大地人間暖,綠染乾坤萬物蘇!”我興沖沖地跑過去問,“媽媽,你要幹嗎?”“貼春聯唄!過年了,貼上這個才喜氣!”媽媽笑盈盈地回答。我趕緊幫忙,和媽媽一起把春聯端端正正地貼到了大門兩邊。貼好以後,抬頭一看,呵呵,真漂亮!紅紅的大字“照”得我心裏暖洋洋的。 貼完了春聯,媽媽便一頭扎進廚房預備起年夜飯來。“乒乒乓乓”的聲音不時從廚房裏傳出來,想必媽媽正在指揮鍋碗瓢盆演奏一支交響曲呢!陣陣香味飄來,饞得我不住咽口水,真想趕快嘗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了開飯,一碗碗美味佳餚上桌啦!雞、鴨、魚、肉、蔬菜、海鮮……全齊了,看得人眼花繚亂。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都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吃起了年夜飯。我饞了半天了,一上桌,便像小饞貓似的`狼吞虎嚥起來。“慢慢吃,小心噎着!”媽媽夾了塊雞肉放到我碗裏,“吃了雞肉,就又長一歲啦,可不能像以前那麼不懂事了!”我眨巴眨巴眼睛,好奇地問:“如果吃了雞肉就要長一歲,那我希望爺爺奶奶不要吃雞肉,那就永遠不會老啦!”大家哈哈大笑,爺爺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攏嘴。我又給爺爺奶奶各夾了一塊鴨肉,説:“鴨肉吃了不會老,你們多吃點!”爺爺樂呵呵地説:“咱們貝貝真孝順!”奶奶呢?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 全家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温馨、歡樂的氣氛。

吃得差不多了,我往窗外一看,呵,家家燈火通明,大概都在吃團圓飯吧!“哧——噗!”一串煙花升上天空,五彩繽紛的焰火把整個夜空都照得絢麗多彩,彷彿在預祝新的一年會更加美好! 我呆呆地看着,陶醉在這歡樂的海洋裏。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3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我和妹妹冉冉做了一件令人難忘的事兒…。

一大早,我和妹妹穿好了漂亮的衣服,便下了樓———送賀片。賀片上寫着我對五個鄰居的祝福,如:歡天喜地啦、萬事如意啦、財神到來啦等等。然後發給他們,賀片裏會有一顆我最愛的巧克力。

我們先去了305樓5單元1樓東户,那裏住着一位老太太,她和藹可親,我對她説明了目的.,送過了賀片,她非常開心,送了我們一個小禮物,我的是一個2釐米厚的筆記本,姝姝是一隻鋼筆。

接着去了305樓5單元3樓西户,做完我們的事情,那個叔叔給了我們二個袋子,一人一把糖,我們可開心了……

我們還去了300樓8單元13樓中户。我們像前幾次一樣送出了賀片同樣也收到了禮物。

我們又出了…。

今天,我和妹妹非常開心,我們帶着所有收到的禮物滿載而歸了!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4

殘雪留寒,羊羊得意。不聞爆竹噼啪響;不見親朋酬酢時;不嘗酒肉桌桌滿;不覺年味歲歲淡。年逝年來,春去春歸,此刻此景,異鄉異客。爆竹夢中擾,吊錢上窗,餃子出鍋,紅包占手,桃符壓邪。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紫氣東來,春光伊始,願得來年“喜羊羊”。20xx年2月,我與加拿大寒冬的初次見面,多倫多冰天雪地,寒風刺骨。春節前夕,難得清閒,伴着窗外雪紛紛,靜靜地瀏覽着網上的文章,幾分愜意。無意中,“春節”兩個字印入眼簾,內心一顫,《北京的春節》-老舍。六年級時學過此文,語言樸素卻不乏生動,我至今印象深刻。今日再次拜讀,一見如故,備感親切。雖與今日相隔百年,卻毫無隔世之感,望着桌前日曆,百感交集,勾起我些許的春節記憶。按照傳統天津的春節差不多是從農曆臘月初八開始,一直到二月八年級龍抬頭結束。最熱鬧也就是三十兒到初五幾天而已。臘八節意味着春節的開始。雖説是傳統,但家裏一般不怎麼熬臘八粥。臘八醋一定要泡的,奶奶家總會提前泡上一大桶,過年時那醋色味雙全,一直可以吃到出正月。年前少不備吃的,現今大都是冷凍的食材,加熱即食挺方便。奶奶一般會做好素什錦,頓好牛肉、豬肉,炸好丸子,買些醬貨置於冰箱,預備着過年。二十四,掃房子。現今大都是鐘點工的活,拿一掃帚裹上布,房頂,櫃頂無一死角,有掃除一年晦氣之意。二十六頓大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帖道酉。老講究兒,擱在今日定有些許不合適,或許我家唯一按照這個講究的就是二十九那天,貼道酉。道酉即為如今的“福”字,“吊錢兒”。“吊錢兒”天津的特殊稱謂,在市區很常見。象徵紅紅火火,幸福吉祥。若家家户户貼上幾張“吊錢兒”,“福”字,總能熱熱鬧鬧地映襯出幾分年味兒。每年年前,我和爸媽都會去天津古文化街。古香古色的建築羣,配上燈籠及富有春節特色的霓虹燈,像是辦喜事,人來人往些許嘈雜,瀰漫着濃郁的年味兒。有的攤位一年就出來這麼幾天。我總能在戲樓前面空地上,黑壓壓一片眾多賣“吊錢兒”的小棚子找到那個攤,買幾年與老闆熟。“福”字、“吊錢兒”買幾張,大小,貼在哪,我門兒清。有時還會畫上一張家裏的平面圖,都是我一手設計的。再配上一副對聯,幾盞燈籠,好似家庭廟會一般。小時候爸媽還喜歡給我買華服(漢族傳統服飾),一般三十兒穿上,戴上阿哥帽,再配上一雙老美華的布鞋,乍一看,大户人家的少爺,甚是講究。當然到古文化街一定要來上一碗一碗熱騰騰的茶湯(天津小吃),端着熱騰騰着茶湯,嘴裏冒着熱氣,看着來來往往穿梭於戲樓前的人們,手裏拎着剛買的年貨,每每此刻此景,説不出的欣喜。二十九的晚上,貼上買回來的“福”字,“吊錢兒”。我享受此過程,搬着梯子滿屋跑,能折騰一晚上。爬上梯子,熟練地接過爸爸在下面遞給我的擦好牙膏的“吊錢兒”(為揭下來時方便,所以“掉錢兒”都用牙膏沾)。貼時要注意要正面朝外,而且講究必須是雙數。大概擺好位置等待爸爸一聲令下“貼吧!”這才貼好一個。立體的“福”字比較棘手,由於膠帶固定不住,所以有的時候會拿釘子楔在牆上。爆竹聲中一歲除。年三十總是被樓下的放炮聲吵醒,雖説已經是中午,但總是睏意十足。懶散地起牀,換好新衣服。傍晚原本水泄不通的道路上僅有屈指可數幾輛車,整座城市如空城一般。年夜飯在外邊吃,我們一大家子,幾家親家也總會聚在一起,管他味道好與壞,一年一次,熱熱鬧鬧。小時候吃完年夜飯總鬧着要去姥姥家,後來懂事知道八年級才是“回孃家”的日子。前幾年吃完年夜飯會在小區前面放上幾個煙花,陣勢不次於焰火表演,那時候總會引來周圍居民的駐足觀望。近幾年,霧霾嚴重,我也長大,少童年對煙花的神祕感,就不買花。回到家,大人們包餃子,我挑三揀四地看春晚,看看微博,微信,熬到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樓下的鞭炮聲絡繹不絕,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素餡餃子,象徵來年平平安安。壓歲錢來嘍!“爺爺奶奶過年好!”“大大娘娘過年好!”紅包就拿到手。吃完餃子,炮聲也漸漸平息,我們就準備回家。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就沒有一宿不睡的守歲。爸爸一般會去大悲院祈福納祥,基本年年如此。正月七年級的中午去奶奶家吃餃子。下午到舅爺家拜年,這或許是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正月七年級的晚飯是比較豐盛的,奶奶年前精心準備的素什錦、炸丸子、燉牛肉、扣肉到這一天晚上才會出場。晚飯過後,沏好茶水,切好青蘿蔔,備好水果,支好牌桌,掏出那一年不見光的麻將牌。大人們開始打牌,年年都是爺爺奶奶輸的最多,卻樂在其中,過年圖個熱鬧兒。我喜歡坐在邊上“觀戰學習”,甚至有時候還是“替補”,一般打到十一、二點就結束。正月八年級,天津的“姑爺節”,回孃家的'日子。

這一天是姑爺給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姑爺手裏肯定要拎着富有特色的“京八件”,馬路上人來人往,大都拎着點心盒子。我們一般都是中午去姥姥家吃飯,姥姥也會在年前準備素什錦、燉牛肉之類富有春節特色的飯。“姥姥姥爺過年好”,姥姥姥爺就會把壓歲錢拿出來,而且不止一份,因為七年級好多親戚拜年來就把錢給,所以我喜歡八年級,收到的壓歲錢多。正月九年級、初四多以家庭聚會為主。一天“孃家人”,一天”婆家人”。我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聽相聲。天津人民體育館,郭德綱每年九年級、初四都有天津的省親專場,其中一天我和爸爸一定會去的,而且票必須是內場的,年年都座無虛席,聽相聲也成天津人民過年的一種活動。正月初五這天“剁小人”,俗稱“破五”。這天不能串門,家家户户要包餃子。初五回到奶奶家吃餃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菜板剁得叮咚響,向鄰居以示“剁小人”。這天過完,春節的高潮部分也就結束。正月初五以後,大都是朋友聚會。我們家一般這個時候都會出去旅行,一般會去南方暖和的地方或者出國。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三、十四這一段時間基本都外地旅遊。這一段時間也是春節的“低谷”期。正月十五,傳統節日元宵節。這是春節最後的小高潮,這一天都會回到奶奶家,晚飯依舊很豐盛,有魚有肉。晚上還會把沒放完的鞭炮解決掉,這天晚上的炮聲會多一些。晚飯過後,大家一起吃元宵。相比年三十,這天總有些許低落,圓月懸空,伴着漸漸消失的爆竹聲,這年就算過完。正月十六“遛百病兒”。這一天大夥都會出來溜達溜達,祈求把身上不舒服的地方全部“遛”掉,象徵來年健健康康。對於學生來説,那時候應該已經開學。二月二,龍抬頭。放學剪個頭髮,回家吃兩口燜子,不知不覺的來到新的一年,春天來。停筆向窗外一看,陽光明媚,光線透過窗户打在屏幕上,有些刺眼。洋洋灑灑兩千多字,一篇以時間為順序流水賬,卻是對春節滿滿的回憶,回憶甚多,感觸頗多。臨近春節,與家人電話閒談,均抱怨年味兒不足,毫無心氣兒。我笑道:年味兒看不見,摸不着,那是種心態,一種感覺。過去年前街上車水馬龍,一派國泰民安之氛圍,如今年前的馬路上總會交通癱瘓,尤其週末,燈紅酒路的城市中總洋溢人們年前的那種浮躁,怎能不稱之為年味兒?過去衚衕家家張燈結綵,弄的燈火通明,如今各大商場也是通紅一片,年貨擺在最顯眼的地方,總循環着那首《恭喜發財》,再看看拿着廣告單精挑細選的人們,怎能不稱之為年味兒?過去一大家子在年三十聚在一起,吃到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如今各大飯店爆滿,除夕晚上的城市如同空城,街上走過瀰漫着刺鼻的爆竹味,怎能不稱之為年味兒?當除夕晚上新年的鐘聲響起,那一聲聲的拜年短信,那一陣陣的爆竹聲,那一鍋鍋的素餡餃子,也許是年年一成不變,讓人們厭倦,覺得年味兒淡。全家團圓的那種氣氛;朋友圈曬的各種美食;微博發的旅遊照片;除夕晚上那熟悉的春晚;廣播裏那激昂的拜年聲。這不正是年味兒嗎?有多少人一邊浸在現代的“年味兒”中,一邊抱怨“年味兒”沒有。“年味兒”其實沒淡,只不過是換種形式,就讓有的人牢騷不斷。現在人們所吐槽的“年味兒”淡其實是對過去簡單、幸福生活的一種懷念罷??時光荏苒,歲月穿梭,年復一年。春節過後也就意味着春天來,一年之計在於春,緊張忙碌的一年又在這個嶄新的春季開始。願諸位在羊年裏身體健康,笑口常開!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5

年前,爸爸和媽媽早早的放假回老家過年。爸爸準備好多年貨,非常豐盛。到大年三十那天,開始貼對聯,我第一次幫爸爸貼對聯;又和爸爸一起去買鞭炮,又有集會,好熱鬧,賣什麼的都有,熙熙攘攘的,人擠人,好不容易擠到賣炮的地方,好多炮呀!有沖天炮、禮花炮、大炸雷、摔炮、刺花炮、旋轉炮等等應有盡有。爸爸給我買了摔炮和沖天炮,後來我又要求買了小鞭炮和禮花炮。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美滋滋的,回家好好放一次,過過癮! 天快黑的時候就聽到外邊鞭炮聲,這時候,媽媽和奶奶把餃子早包好了,並下到鍋裏,我焦急的等着,快撈餃子,我要放鞭炮。在老家有個風俗,撈好餃子再放鞭炮。

我早準備好,迫不及待的先放一大盤小鞭炮,噼啪噼啪的響了好久,震耳欲聾,整個院子子裏都是鞭炮響後的炮紙。吃過餃子後,我開始放我想放的炮,我先放一個沖天炮,點着捻子,“刺”的一聲衝上了滿天星星的.天空!照的天空如同白晝。 不知玩到什麼時候,整個村莊燈火通明,各種炮還在響着。第二天就是七年級的凌晨5點,我被鞭炮聲吵醒了,誰家放炮這麼早, 我一看,牀上就我一個人,媽媽爸爸已經起牀了,桌子上放着貢品,老爺爺和老奶奶的牌位立在中間。先起牀,給他們拜年,然後放開門炮,洗臉洗手,他們去做下餃子了。我迫不及待的放我喜歡的炮了,其中旋轉炮,像一個繽紛的陀螺帶着火在旋轉,漂亮極了!點燃了一個個的刺花炮,五顏六色的綵球衝上天空,照亮了半邊天。

過一會,陸陸續續的來了好多人,都是拜年的,我吃過飯後,我也加入了大人的行列,去拜年! 這個春節是我過的最快樂的一次。我早早的盼着,下個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6

年末將至,春節忽而將來,剛陪學生們學過了學界泰斗---老舍《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提筆及思,我兒時春節的支支片片像過電影般向我襲來。

兒時的春節是“寒酸”的。

課文中講到“臘月二十三年過小年……這一天,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形或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我們二十三也要吃糖,但是隻有長方形的糖,上年沾滿了芝麻粒兒,奶奶説這叫“灶糖”,敬灶公公的。“灶糖”一包七八根,每根近20釐米,分粗細兩種,我家只買細細的,因為細的“灶糖”要比長的便宜五毛錢。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爺爺奶奶總是在咬下一口後我們兄妹仨吃,那時小不懂事,哪知道爺爺奶奶是不捨得吃啊,便一把接過糖有滋有味地吃起來,要知道平時是沒有錢買糖吃的。而如今給我的學生講到這裏時,他們有的滿不在乎地説這糖不好吃——粘牙,有的笑哈哈地説他不要吃——怕得糖尿病。現在國家富裕了,孩子們平時吃得好,哪還去吃這些“灶糖”。

課文中講到“除夕真熱鬧……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我和弟弟妹妹那個時候確實挺渴盼過年呢。過年了,家人會給我們買新衣服,這衣服在除夕那晚是斷斷不捨得穿的,要等到大年七年級,早早起來,難以抑制住興奮穿上新衣,給大爺、二爺、伯伯、叔叔們端餃子,互送祝福。現在的孩子們呢估計對新年買新衣也沒有那麼多期待了吧。比如我的孩子,在平時裏總是在他們需要新衣前已備好幾身衣服,所以他們也沒有了新年一定要穿新衣的感覺。

然後,儘管如此,兒時的春節亦是甜蜜的。

因為知道日子過的清苦,所以渴盼春節裏好吃的好穿的。渴盼着渴盼着,記憶就深邃了,人更親近了。待到日後長大了,更能體會長輩們的.愛了。而我們也更知恩回報了。那時沒有手機,一家子就圍着個火爐看電視,偶爾你一言我一語地評論評論電視裏面的內容,屋裏瀰漫着簡單而又幸福的笑聲。現如今,我們做家長了卻都成了“低頭組”,與冷冰冰的手機屏幕“聊”得不亦樂乎——逛不完的朋友圈,打不完的遊戲。偶爾的笑聲卻是在朋友圈裏看到了多美好笑的視頻。要麼説,現在的年味淡了呢。

最讓我回味地還是那記憶當中雖“寒酸”卻又甜蜜的春節。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7

爆竹聲聲賀舊歲,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了!

一大早,媽媽就在廚房裏忙活了起來。叮叮噹噹的忙碌聲如同一曲交響樂把我的心情也隨之帶動了起來。不一會兒香味便慢慢飄了出來,一點一點誘惑着我的小肚子,將我的“饞蟲”都勾了出來。我急忙對媽媽説:“媽媽!你快點!我快餓的不行啦!”終於團圓飯做好了,餐桌上滿滿全是可口的飯菜,香氣撲鼻,有代表年年有餘的魚、象徵吉利的.雞等等。全家人圍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着團圓飯,到處洋溢着幸福的氣氛,我好開心!

吃過飯,爸爸説:“發紅包啦!把紅包壓在枕頭底下好運就會來到我們身邊!”我連忙接過紅包立刻把紅包壓入枕頭底下,因為我想好運快點來到我的身邊。

晚上,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被幽默風趣的主持人們逗得笑聲不斷。彼此吃着瓜子,喝着可樂。不知不覺,新年的鐘聲伴隨着鞭炮聲響起來,每個人都收到了許多表示祝福的短信。彼此祝福新的一年美好的願望實現……春節真熱鬧呀!我愛春節!

春節的記憶作文 篇8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着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裏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裏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裏,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着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的年畫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着大魚咧嘴笑,有身着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着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着兩條黑亮的辮子,穿着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裏神情專注的剪着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着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裏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裏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裏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春節供奉的家譜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台,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裏面插上香點燃,香煙裊裊升騰起來。蠟燭台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着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裏,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着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着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着堂哥們來家裏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裏男

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説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裏等女孩子們來説,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九年級,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裏,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着濃濃的親情,散發着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