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除夕的故事集錦15篇

欄目: 除夕 / 發佈於: / 人氣:8.11K

除夕的故事1

除夕的來歷

除夕的故事集錦15篇

除夕來自先秦時期的逐除的習俗。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着的《風土記》等史籍。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裏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於是以後人們就用火藥做成了紅色的爆竹,開始在除夕燃放。

關於除夕的傳説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即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春節前一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至於“除夕”的來歷,有這樣的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着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後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發現村裏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

“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裏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説了年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裏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除夕節的風俗

傳統除夕習俗1: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傳統除夕習俗2:傳統座次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傳統除夕習俗3、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説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傳統除夕習俗4、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傳統除夕習俗5、隔年飯

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傳統除夕習俗6: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傳統除夕習俗7: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除夕的故事2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有許許多多:吃年夜飯,貼春聯,放爆竹……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着春節的熱鬧氣氛。我和爸爸媽媽姐姐姑姑姑父爺爺一大家子一起去飯店吃年夜飯。

一進飯店大門,紅彤彤像柿子一樣的燈籠映入我們的眼簾。一隻神奇的大公雞矗立在門前,昂首挺胸引頸高歌,彷彿報告着春天的喜訊。人們爭先恐後和大公雞合影,我和姐姐也按捺不住,也與它合了影。樓上,人來人往,無數個燈籠把走廊照得燈火通明。走道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小吃攤上琳琅滿目,所有的廚師忙得滿頭大汗,每個人的臉上都喜氣洋洋,手裏拿着嘴裏吃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整個人都投入到濃濃的年味中,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這時姐姐急忙拉着我説:“走!我們去看放煙花!”只見保安叔叔拿來煙花,小心翼翼地點燃導火線,不一會兒,就開出一朵朵金色的花,它到處盛開,有時是紅色,有時是銀色,就像一隻變幻多端的蝴蝶在低空中翩翩起舞。再次點燃煙花時,那火星直衝上空,又散落下來,既像美麗的噴泉,又像朵朵開放的白菊。

煙花隨着人們的倒計時聲越來越響,在天空中越來越多,鞭炮聲響成一片。望着夜空中灑下的滴滴金雨,地面上開放的朵朵銀花和滿面春風的人們,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難忘的一年就要過去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我們歡呼着,共同祝願春節好!

除夕的故事3

除夕夜的來客

除夕之夜很冷,天上還飄起了雪花。許明和何紅在父母家裏吃了年夜飯回來,快走到自己家門口的時候,何紅捅捅許明説:“哎,你看!”藉着不太亮的街燈,許明看見自己家門口有一個穿大衣的陌生漢子,正在探頭探腦地轉悠。他想幹啥?許明一把拉過何紅,躲到了暗處。

只見那漢子裹了裹大衣,轉身離去,但走了幾步之後,又遲緩地掉過頭,走到許明家門口,伸手在防盜門上敲了幾下。

許明忍不住一大步衝了上去,斷喝一聲:“你找誰?”

那漢子轉過頭來,打量了許明一眼,高興地叫道:“老班長,你認不出我了?”

“你是……”許明聽他的聲音有點熟,卻怎麼也想不起他是誰來。

“老班長,你真認不出我了?我是三班的熊正壽呀!”

“噢……”許明這下想起來了,熊正壽,東北人,當年在部隊時和自己一個班,可自打分手後,就一直沒有他的消息了。

許明趕緊將熊正壽往屋裏請。

藉着燈光,許明留意起眼前這個老戰友來,只見他雙眉緊鎖,神情憔悴蒼老,灰黃消瘦的臉上滿是胡楂,身上的灰色呢大衣皺皺巴巴的,腳上的皮鞋癟癟塌塌的,兩手空空蕩蕩,行李包裹沒有一件。這副落魄樣子,簡直就和大街上的乞丐差不多。

屋裏的氣氛一時顯得有些尷尬,許明看熊正壽額頭上汗也沁出來了,於是提醒他説:“屋裏有暖氣,你把大衣脱了吧。”

可誰知熊正壽往額頭上抹了把汗,將大衣掀開半邊,卻又馬上裹起來,連連擺手説:“不熱,不熱,沒關係,沒關係。”

見他這副樣子,許明心裏的疑惑更大了,斷定熊正壽今天登門,一定有什麼事情。

果然,熊正壽開口了:“唉,我真是窩囊啊。”他長長地歎了口氣,斷斷續續地説起了事情的經過。

熊正壽的老家在一個偏僻山村,退伍後的十多年裏,他一沒門路二沒特長,所以一直混得不死不活的。眼看村裏的年輕人一個個飛出山外去打工,他心裏也癢癢的,終於下決心也南下闖蕩去。可到了廣州以後,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就只好在街頭給人家擦皮鞋。

幾天前,熊正壽懷揣一萬多塊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乘長途車回老家過年,不料車開到半路拋了錨,突然從路邊躥出來三個歹徒,叫車上所有人把錢交出來。熊正壽死活不肯,於是就被歹徒拖到車下打昏在地上,裝着血汗錢和身份證的上衣也被剝走了。後來,幸虧一個拾荒的老太太給了他這件大衣,又給了他15塊錢買了張短途車票,他才來到這裏……

熊正壽講到這裏,許明夫妻倆一時都沒有吭聲。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相互交換了一個眼神: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熊正壽現在身無分文,他今天上門,是來借錢的?

許明給自己點上支煙,狠狠地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問熊正壽:“出了這種事情,你家裏……還不知道吧?”

見熊正壽點頭,許明順手將桌角上的電話機往他面前推了推,説:“那你還是快給家裏通個電話,先報聲平安吧,家裏等你不回,他們不知會怎麼擔心呢!”

許明這樣做,其實是希望能以此來判斷熊正壽講的這段經歷是真是假,而且留下他老家的'電話號碼,萬一以後有什麼事,還能找到他。

可熊正壽卻對許明説:“老班長,你……你不知道,我老家那地方又窮又偏遠,到現在村裏都還沒哪家裝上電話呢。”

他説着,欠身朝客廳對西的衞生間掃了一眼,對許明説要解個手,就走過去關上了門。

不一會兒,裏面傳出一陣“嘩嘩”的水聲,趁這工夫,何紅悄悄問許明:“你信他的話嗎?”

許明沉吟道:“現在很難判斷。”

何紅急了:“那我們怎麼辦?”

許明説:“我看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他肯定是遇到了難處。既然千里迢迢地找我來了,今天又是除夕夜,我還能咋辦?先讓他在這兒過了年再説吧。”

“你昏頭了?”何紅氣得瞪着眼睛就把許明往屋角拽,“這年頭,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沒有?你想學雷鋒,也得先留點神哪。”

許明一聽何紅這話,生氣地説:“照你的意思,莫非要我趕他走?我們曾經是出生入死的戰友啊!”

“哼,是戰友不錯,可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嘿,虧你還見多識廣呢,你如今憑啥相信他?”何紅儘量壓低聲音説,“你也不想想,人是會變的呀,都過去這麼多年了,你瞭解他的過去,可你瞭解他的現在嗎?”

被何紅這麼一説,許明心裏有點亂了:“那……依你看呢?”

“要依我看呀,你這個戰友……”何紅朝關上門的衞生間看了一眼,連連搖頭。

除夕夜的來客(2)

這時候,熊正壽還沒有從衞生間裏出來,在“嘩嘩”的流水聲中,許明隱約聽到似乎夾雜着短促而壓抑的喘息的聲音,那聲音儘管很低,但聽起來竟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莫非,熊正壽找上門來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他在玩什麼花招兒?

許明試着推推衞生間的門,紋絲不動;他又拿出鑰匙輕輕插進鎖孔,想突然給熊正壽個措手不及,但發現門被從裏面反鎖死了。怎麼辦?是再等會兒,還是馬上敲門進去?

許明和何紅正舉棋不定,忽然,裏面傳出“嗵”一聲響,緊接着似乎又有什麼東西撞在門上。夫妻倆心裏一緊,不約而同地抬手就拼命敲門:“開門,開門,熊正壽,快開門!”

敲了好半天,門終於開了,熊正壽站在門口,靜靜地看着許明和何紅。

許明緊張地問:“剛才什麼聲音?你……你在裏面怎麼了?”

“沒怎麼呀,我解了手,洗了把臉……”熊正壽依然緊裹着大衣,朝許明和何紅笑笑。不過儘管如此,許明還是發現熊正壽笑得很勉強,身子在大衣裏直哆嗦。

熊正壽回到客廳後,何紅朝許明遞了個眼色,説:“你看,光顧着説話,你戰友還餓着肚子呢,快幫我下餃子去吧。”她一邊説,一邊就拉許明走進廚房,然後趕緊輕輕掩上門,對許明道,“我看這人來路不正,咱摸不清底細,不如當機立斷打發他走人。”

透過門縫,許明悄悄注視着蜷縮在客廳裏的熊正壽,躊躇了一下,對何紅説:“咱們再想想,看還有沒有更合適的辦法,萬一他剛才説的是真的呢?那咱們在這個時候趕他走,就實在説不過去,也太沒有人情味了……”

可是何紅不答應:“你別放着安穩日子不過,給我惹出點事兒來。萬一他是在當地殺人犯法了呢?萬一他是一個被通緝的罪犯呢?”

許明想想何紅的話説不定真有道理,可還是拉不下這個面子,他還在猶豫。

這時候,熊正壽好像越來越顯得焦躁不安起來,他不停地喝茶、抽煙,又時不時走到窗前,掀開窗簾打量屋外那越飄越緊的雪花,像是一頭疲憊的困獸。

許明對自己説:“看來,真的不能再猶豫了。”

可是,用什麼藉口趕熊正壽走呢?

何紅靈機一動,很快想出了一個主意:由她在廚房裏打許明的手機,故意説成是局長打來電話,要許明立即去單位值班,然後順水推舟扔二百塊錢,讓熊正壽走人。二百塊錢買個太平,夫妻倆都覺得值。

然而,當他們兩個人從廚房出來,卻發現客廳裏的熊正壽不見了,屋外潔白的雪地上,留下了兩行歪歪斜斜的腳印,消失在夜幕盡頭……

兩個月後,許明收到一封寄自東北的信,拆開一看,是熊正壽寫來的。信上這麼説:

老班長,嫂子:

請原諒我除夕之夜的不辭而別。

那晚在你們面前,我大致説了事情的經過,但是隱瞞了一個重要細節:在與歹徒搏鬥中,我的胸部和背部被刺了三刀,並且傷口還在流血。儘管每動一下都疼得鑽心,可我卻沒敢流露出來,因為我記得老班長曾經説起過,嫂子從小就有暈血症,見不得血,何況當時還是除夕夜,我不忍讓你們緊張。那天,我擔心我堅持不到家裏,所以才不得已登門,我不求別的,只求你們給我一點路費。可是,當時也許是我太冒失了,那一刻我明顯感覺到了你們對我的懷疑。我覺得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就把借路費的話強嚥下肚去。後來,我身上的傷口突然疼得厲害,不得已只好躲進衞生間,讓“嘩嘩’的水聲來掩飾我痛苦的呻吟。我脱下外衣,對着鏡子檢查傷勢,沒想由於虛弱而昏倒在裏面。

也許是蒼天有眼,離開你們後我沿路討飯,居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正月十五那天,當我回到家裏時,家中老老少少,還有全村的人,都為我哭了。

……

看到這裏,許明怔住了,他的心頭彷彿被壓上了一塊沉甸甸的大石頭,不禁喃喃道:“熊正壽啊熊正壽,我多麼希望你那時候真是一個説謊的騙子啊……”

除夕的故事4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過大年了,今天是大年三十,也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貼春聯,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可多了。

我看大家那麼忙就去問媽媽有什麼要幫忙嗎?媽媽説:“那你去幫我的爸爸和爺爺貼春聯吧。”我説:“好的,媽媽。”於是我就拿起了一張福字遞給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把“福”字倒着貼,我看到了大叫道:“我的爸爸,我的爸爸,貼倒了。”我的爸爸笑着説:“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氣到了!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明白了。

吃晚飯的時間到了,桌子上的`晚飯可豐富了,我們一家團團圓圓吃着美味的晚飯,有説有笑的。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那個電視可好看了,有跳舞,唱歌,還有小品······。當我們看到12點時,忽然一片噼噼啪啪的響聲震耳欲聾,我嚇的站了起來,跑到窗口看外面全是各種各樣的鞭炮。哦,原來是人們用放鞭炮來迎接新的一年呢!

啊!今天真是個美好的日子。

除夕的故事5

除夕到了,喜氣洋洋,張燈結綵的,熱鬧極了!我和夥伴們盼望的除夕終於來臨啦,高興得手舞足蹈!又可以和夥伴們還有家裏人一起吃團圓飯啦!這樣,就可以瞭解瞭解家裏人的情況了。

我們邊吃邊聊,吃完了,還在聊,由其是我和我的夥伴們聊的津津有味,長輩們都説我和我的夥伴們不僅關係很好,而且也很愛聊天。我們覺得自己口乾舌燥了,連忙跑去自己的房間裏喝水,突然,有一個夥伴説,咱們喝完水,一起去買春聯來貼,好不好,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那個夥伴:“好。”買回來了,我們都把春聯貼在自己家門口,長輩們大吃一驚,問道:“這……這是誰貼的春聯呢?”我和夥伴們回答道:“是我們貼的`呀!”長輩們知道後,拿起手鼓勵我們,我和夥伴們心裏甜滋滋的。

除夕的故事6

狐狸村住着許多狐狸,其中有個狐狸奶奶,自己一個人過生活。

除夕就要來了,家家户户忙着大掃除、採買年貨。

除夕這天,狐狸奶奶什麼也不想準備,便出去散步。她瞧見有的小狐狸幫着爸爸貼春聯 ;有的小狐狸跟在媽媽後頭,提着年糕、雞鴨回家……

逛了一圈,狐狸奶奶回到家,覺得特別冷清,還想起以往兒孫在身邊時,小孫子最喜歡纏着她做年糕、發糕。

“備齊糯米、糖、發粉這些材料,我來做做年糕和發糕吧!”她拿出材料,覺得自己手腳變得不太靈活,“唉,還真不知道做得動做不動呢 ?”

她忙了一會兒,發現窗口擠着好多顆小腦袋,好奇地看着。“咦?你們不在家幫忙,跑到這兒做什麼 ?”

有個小狐狸説:“我爸媽叫我出來玩。”

其他小狐狸隨聲附和 :“我也是,我也是……”

“奶奶,你在做什麼呀?好像很好玩。”一個狐狸小女孩問道。

“我要做年糕和發糕。”

“市場上賣的年糕和發糕嗎 ?”

“是啊,自己做的才好吃呢,你們想不想學 ?”小狐狸們爭着説想,便擁進狐狸奶奶家。

他們動作又快又靈活,狐狸奶奶便坐着口頭來指導。

“糯米要先做成米漿……”

“要做成發糕的話,米漿得加發粉……”

有個小狐仙剛好跑到這兒,愛玩的他興奮地加入行列,跟着做米漿、加糖攪拌……小狐狸們七手八腳的,根本沒發現多了一個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着的小狐仙。

年糕放進蒸籠蒸了 !

發糕放進蒸籠蒸了 !

小狐仙以為“年糕”是“黏糕”,還聽説“發糕要發一點才好”,所以使了法術,要讓“黏糕”黏黏黏,發糕發發發。

結果,有個小狐狸一拿起蒸好的年糕,雙手就粘在上頭。他想拔起雙手,卻沒辦法,還一個踉蹌,往牆壁上撲去,年糕“啪”粘在牆上。大家趕緊來救他。像拔蘿蔔一樣,一個小狐狸抱住一個小狐狸的腰,排成一列,用力拔呀拔。

哇!總算“拔”起來了!大家一陣歡呼,還直呼好玩,並繼續玩着“拔黏糕”。

發糕呢,被小狐仙施了法術,蒸着蒸着,竟然不斷膨脹,撐破了蒸籠,還繼續膨脹,看得狐狸奶奶和小狐狸都呆了。

最後,發糕發得像座小山,要小狐狸們合力才勉強扛到地上。

“發糕這麼發,來年大家一定會發發發。”狐狸奶奶説。

不過,這麼大的發糕怎麼吃呢?小狐狸們很有創意,把發糕挖成中空,還挖出窗户、門,挖成房子模樣。挖起的發糕,有的放在旁邊,有的塞進嘴裏,吃得肚子都鼓起來了,然後在“發糕屋”裏鑽進鑽出。小狐仙也跟大夥兒玩得很開心。

天晚了,小狐狸們的爸媽找來了,看着“黏糕”、“發糕屋”和一屋子玩瘋的孩子,都傻了。

他們要帶小狐狸們回家圍爐,大家卻哭鬧着要留下來繼續玩。

狐狸奶奶和大人們又哄又勸,卻沒辦法。

其中一個狐狸媽媽,看到狐狸奶奶有孩子圍繞,眼中出現失去很久的光彩,於是悄哨回家,端來年菜,跟她的孩子説:“回家幫忙端年菜吧,我們到這兒來跟狐狸奶奶圍爐。”

“我也要!”

“我也要!”

小狐狸們全衝回去,搶着將家裏的年菜端來。狐狸奶奶家門前的.廣場上,燃起火堆。好多狐狸家庭跟狐狸奶奶在廣場上一起圍爐。火堆噼裏啪啦響,孩子們在屋裏屋外嬉笑奔跑,小狐仙也跟着在屋裏屋外嬉笑奔跑。

這一年,狐狸村有個大團圓除夕夜。大家的臉被火光照得好亮好亮,大家的心也都被籠罩在爐火暖乎乎的熱氣中呢。

除夕的故事7

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臘月最後一天為什麼叫除夕?正月七年級為什麼叫年?而人們過年時為什麼要穿新衣服?為什麼在門上貼對聯?又為什麼要燃放鞭炮呢?下面還是讓我把這三種版本的年的故事一一講給大家聽吧。

第一種版本——《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孤獨的怪獸叫年。他是寒冬裏孤獨感慢慢聚積而成的一個怪獸,他住在高高的山上,每到寒冬裏最冷的那一天,他就會感到更加孤獨,而且還特別生氣。於是,他就從山上衝下來去嚇唬那些落單的人。後來,大家都會在那一天聚在一起,放鞭炮,掛年畫,穿火紅的衣服,做滿桌的菜,熱熱鬧鬧地一起過年,“年”再也不敢出現了。一年又一年,許多人甚至忘了“年”這個怪獸。過年是熱鬧的,可是總會有孤獨的人被“年”吞掉。其實,要從“年”的手中逃脱很容易,只要你穿上紅色的衣服,忘記所有不開心的事,打電話告訴所有你認識的人,祝他們新年好。還有一位也別忘了,問候“年”新年好,於是,“年”也不好意思了,臉越來越紅,變呀變,變成了一個可愛的新“年”了。

《年》的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我們過年時一定要穿上爸爸媽媽買得新衣服,向老師、親人、夥伴和“年”送上祝福,過一個開心、紅火的新年。

第二種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了一個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躺在洞穴裏睡大覺,一到陰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後來,人們想了一個辦法,,臘月二十三這天,請灶王爺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玉帝聽説後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神農派最小的兒子年拿着紅綾和竹筒,就在臘月的最後一天跟着灶王爺來到人間。

太陽落山後,正當夕又要行兇作惡的時候,年用紅綾和竹筒打敗了夕。村裏的人們把想要逃走的夕緊緊圍住,拿着紅綾、竹竿、趕牛鞭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夕被年和人們除掉了。從此,人們為了慶祝臘月最後一天晚上除掉夕得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級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到後來,演變成為現在的貼對聯和放鞭炮。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認為年很勇敢,他打敗了兇惡的夕,讓老百姓過了個平安、快樂的新年。

第三種版本——《年除夕》

傳説,古代的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上岸,到附近村子裏吃牲口,有的時候還吃人呢。村子裏的百姓為了對付它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功。後來,村子裏年紀最大的老爺爺想出了一個辦法,請灶王爺幫忙。可是灶王爺根本不是夕的對手,他為了救百姓們就上天找本領大的神仙來幫忙。神農氏聽灶王爺説了此事,派自己的兒子年拿着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兩件法寶,跟灶王爺去人間為民除害。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用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把夕趕跑了。為了防止年走後,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綾布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後跟噴火花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裏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而把正月七年級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後來變成貼對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呢。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最喜歡第一種版本《年》。因為只要我們生活的開心,並主動問候“年”,他就會和我們友好相處,變成一個紅紅的、可愛的新“年”了。相信你們讀完這三種版本,會輕鬆回答出我在開頭提問的幾個問題了。

除夕的故事8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即陰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春節前一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相傳古時間有個可怕的怪物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裏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後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於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迴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態度不願意管這件事,旁邊的諸路神仙也都犯懶不願意抻頭。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説是人間特產。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麼原生態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着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嚥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間跟玉帝説搬兵的事,玉帝這時間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説什麼,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説 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説什麼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 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説:“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説:“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宮裏還真有個叫年的。這年是誰呀,乃是神農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還是個小娃娃呢,這怎麼打得過怪物呀。孩子不高興了,説你還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着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間和託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裏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後,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後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裏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七年級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後來變成 貼春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除夕的故事9

除夕到了!臘月三十的晚上,在我們大興安嶺的一個小鎮裏,那裏四面環山,到處都覆蓋着厚厚的白雪,這就是我的家。我和哥哥就放起了爆竹。

一開始,我害怕得點完了就扔,結果都沒有響。後來,我哥哥提示我:“一定要看見線上有火才能扔。”慢慢地,我不怕了。我照我哥哥説的去做,一試,這一招果然很靈,每次我都用這一招,結果每次都有響聲。後來,放雙響雷陀螺等了。我應回家往窗户外面看,“砰!”“砰!”“雙響雷太響了”,我説,忽然,地上的陀螺一個勁兒地發上綠光來,“酷!”我喊,“該我了!”我興奮地拿出如意金箍棒來,我爺爺把火點燃,“轟!”“轟!”連繼響了二十下。我又拿出了小花,我到處甩,像拿着二個火花錘一樣。

一會兒,奶奶端上了香噴噴的餃子説:“開飯了!吃飯了!放桌子!搬椅子!端飯菜!”大家都行動起來了,為吃年夜飯做準備。一會兒的功夫,一桌子熱氣騰騰的飯菜就擺在那兒等着我們享用了,54321。電視裏傳來了新年的鐘聲,這時,我們舉起杯來,迎接新的'一年。我們高興地吃着這餃子,等我們正在找包硬幣和糖的餃子吃時,奶奶説:“我吃着硬幣了!”大姑説:“我吃着糖了!”説完,我們大家異口同聲地對奶奶和大姑説:“恭喜!”

啊!除夕太好了!雖然沒有吃着硬幣和糖,但是,我也非常高興,新的一年到了!

除夕的故事10

除夕的傳説故事--七郎射“夕”

傳説,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傢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後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鬥。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夕”平時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曆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説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商量,説“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裏,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户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着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夏曆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傳説故事--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除夕的故事11

在很長時間很長時間以前,大家就有了一個習慣,就是把每年的陰曆十二月30號定為除夕。在除夕這匡大家就不會睡覺,會放非常多煙花爆竹,還會掛非常多的紅燈籠。這是為何呢,就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相傳在遠古年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的體形和牛一樣龐大,頭上長着一隻角,一張血盆大口,行走如飛。它本來只是以牲畜為食,後來冬季食物短缺,就開始吃人了。由於它常常出來傷害人畜,因此天神把“年”鎖進深山,只允許它一年出去一次。有一次在大年三十那天,“年”出來了。它來到一個山莊,聽到甩牧鞭的聲音,嚇得匆匆抱頭鼠竄,於是大家就知曉了“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從此將來,每到年末歲首大家就用放煙花代替甩牧鞭,用貼紅聯來代替大紅衣服,用掛紅燈籠,點旺火來代替火花。久而久之就成了春節的'風俗。

如此大家就有了除夕如此的風俗。

除夕的故事12

相傳古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裏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後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於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迴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態度不願意管這件事,旁邊的諸路神仙也都犯懶不願意抻頭。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説是人間特產。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麼原生態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着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嚥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候跟玉帝説搬兵的事,玉帝這時候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説什麼,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説不出來話呀。

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説什麼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説:“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説:“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宮裏還真有個叫年的。這年是誰呀,乃是神農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還是個小娃娃呢,這怎麼打得過怪獸呀。小孩不高興了,説你還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着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候和託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裏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後,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後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裏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七年級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後來變成 貼春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除夕那一天就要熬年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故事寓意

很久以前是沒有除夕,後來大年晚上人民為了守護家人代代相傳至今。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守歲護平安。守歲是我們除夕的一個習俗,守歲就是一個晚上都不睡覺,一家人團聚聊天説話,希望來年有一個好的開始。小朋友你們明白守歲的寓意了吧。大家一定在除夕夜一定要快快樂樂平安度過。

除夕的百科資料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漢族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xx年,除夕依《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假日,20xx 年,除夕依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進行調整,不再作為中國法定節假日。

除夕的故事13

在河北省滄州一帶,年年夏曆臘月,家家户户都從二十三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還要熬夜,叫做“守歲”。這個風俗,跟灶王奶奶有關。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小夥封了個“灶王的職位”。窮小夥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孃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説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定只准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迴天宮一趟,其餘時間不準迴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灶王奶奶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孃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可是,自己家裏連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幹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後,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灶王奶奶帶着上路了。

關於除夕守歲熬年的傳説故事介紹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麼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説,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説:“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

二十四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掃帚,玉皇來催她快回去。她説:“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裏沒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明天俺還要割肉哩!”

二十六這天,灶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説:“催啥哩,家裏窮得連只雞都養不起,明天俺還要殺雞哩!”

二十七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路上帶點乾糧,明天俺還要發麪蒸饅頭哩!”

二十八這天,灶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俺還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這天,灶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説:“催啥哩,俺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俺還要包餃子哩!”

三十這天,灶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灶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説話,只是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裏,家家户户都沒有睡覺,等着灶王奶奶回來。

人們一看灶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碼、鞭炮迎接灶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們為了紀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裏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為了等着迎接賢惠善良的灶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14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漢族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15

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忙着籌備年夜飯、貼春聯、放鞭炮。但是,除夕還有一個傳聞。

相傳,在很長時間很長時間以前,有一隻叫夕的怪獸,它無惡不作、十分可惡,鄉親們也很怕它。

有一天,夕又來到村子裏搗亂,它張牙舞爪地吃掉了鄉親們辛辛苦苦養殖的家畜,又把鄉親們種在地裏的莊稼糟蹋了,還用它那巨大的爪子,毀壞了鄉親們居住的'房屋。它口裏還噴出了巨大的火焰,把村子燒的面目全非……鄉親們嚇的四處逃竄。雖然鄉親們憎恨夕,但卻沒方法除掉它。一次在陰曆的臘月,一位老人走進村子,告訴了大家除掉夕的辦法:一是要有紅色,由於夕害怕紅色;二是要有響聲,由於夕害怕非常大的響聲;三是要有火,由於夕雖然能噴火,可是火焰會灼傷夕細嫩的皮膚,使夕化為灰燼。説完,老人便不見了。

鄉親們覺得這是神靈的指點,便根據神靈指點的辦法,在陰曆的臘月三十這天,用紅紅的紙、衣服和燃燒竹子發出的響聲嚇跑了夕,又用一把大火把夕給徹底的趕跑了。後來大家創造了鞭炮,便用鞭炮代替燃燒竹子發出的響聲來趕跑夕。所以,等到每年臘月三十夕到人間來作亂的時候,大家便穿上紅色的衣服、燃放鞭炮來趕跑夕。由於這一天大家趕跑了夕,所以大家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每當我聽完這個傳聞,我便在腦海裏想像當時的情景,想像着中華文明的古老傳聞真是數不勝數呀!

Tags:集錦 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