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端午節教案範文6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端午節教案範文6篇

端午節教案 篇1

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過端午節的快樂,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2.認識目標: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3.能力目標:主動參與端午節活動,能與同伴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共同進行有關端午節的調查及信息採集。

2.物質準備: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節來歷的圖片;賽龍舟視頻等。

活動過程:

1.以視頻導入,激發幼兒對端午節興趣。

(1)引導幼兒觀看賽龍舟視頻。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比賽?為什麼要賽龍舟?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1)鼓勵幼兒結合調查表及信息資料,以小組形式交流分享已獲得的相關經驗。

(2)提問:什麼時間過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3)教師結合圖片,以故事形式與幼兒共同梳理、提升經驗。

3.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瞭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1)提問:端午節人們會做哪些事?

(2)引導幼兒結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進一步瞭解端午節

的各種習俗。

(3)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人們過端午節的習俗。

(4)梳理提升經驗。

4.幼兒品嚐並交流各種風味的粽子,感受和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美工區:為大家準備製作粽子的材料,區域活動時可以嘗試做粽子。

建構區:提供龍舟圖片,鼓勵大家搭建龍舟。大班社會活動教案《快樂的端午節》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體驗過端午節的快樂,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2.認識目標: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3.能力目標:主動參與端午節活動,能與同伴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共同進行有關端午節的調查及信息採集。

2.物質準備: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端午節來歷的圖片;賽龍舟視頻等。

活動過程:

1.以視頻導入,激發幼兒對端午節興趣。

(1)引導幼兒觀看賽龍舟視頻。

(2)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什麼比賽?為什麼要賽龍舟?

2.引導幼兒交流、討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1)鼓勵幼兒結合調查表及信息資料,以小組形式交流分享已獲得的相關經驗。

(2)提問:什麼時間過端午節?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3)教師結合圖片,以故事形式與幼兒共同梳理、提升經驗。

3.以多種形式幫助幼兒瞭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1)提問:端午節人們會做哪些事?

(2)引導幼兒結合艾草、粽子、香囊等物品,進一步瞭解端午節

的各種習俗。

(3)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人們過端午節的習俗。

(4)梳理提升經驗。

4.幼兒品嚐並交流各種風味的粽子,感受和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美工區:為大家準備製作粽子的材料,區域活動時可以嘗試做粽子。

建構區:提供龍舟圖片,鼓勵大家搭建龍舟。

端午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PPT、3只粽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今天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猜猜看可能是什麼故事呢?

2、出示PPT,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小結:猜了那麼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麼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出示故事名字《粽子裏的故事》

——吃過粽子嗎?什麼味道的?(豆沙、肉、蛋黃)

小結:原來粽子裏面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要吃粽子呢?

2、簡單講述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我們要吃粽

子。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大家要記住哦。

3、——那麼《粽子裏的故事》會講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分段觀看PPT,欣賞故事,

(在密密的樹林裏——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

——那怎麼辦呢?(幼兒討論)

——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5、繼續欣賞故事(老奶奶採來一把箬葉——誰就能講出有趣的故事來。)

——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裏,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6、松鼠圖片

——誰來了?小松鼠來幹什麼,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_@我是分割線@_@7、狐狸圖片

——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8、繼續欣賞故事(接着——只好搖搖頭。)

小結: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着急。

9、繼續欣賞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這些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小結:粽子裏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三、“吃”粽子

1、——老奶奶的粽子裏有故事,劉老師帶來的粽子也很神奇,來吃吃劉老師帶來的粽子,講講劉老師粽子裏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聽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誰聽見了奶奶用了哪兩樣東西包粽子?(箬葉、米)

——誰能把故事裏説的什麼樣的米、什麼樣的箬葉講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話(“我愛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悄悄話是什麼意思?(輕輕講,用心聽)

(——為什麼會傳錯?悄悄話是很難的,要用心聽、仔細聽、遊戲才能玩下去,我們等會兒到教室裏繼續玩。)

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我們馬上要離開幼兒園,離開我們的好夥伴,上國小去了,那你有什麼祝福的話要跟好朋友説嗎?

——你收到了什麼祝福?你祝福了誰?

四、延伸

——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

端午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第3—6自然段內容。

2、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體會屈原為了楚國的安危,為了百姓的疾苦,寧願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用自己的話説説端午節的由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用自己的話説説端午節的由來。

教學準備: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圖片畫的是什麼嗎?這些圖片與我國什麼傳統節日有關係? 根椐學生回答板書:30 端午節的由來

二、檢查複習。

完成導學案的“課前熱身”習題。

1. 看拼音寫詞語。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組詞。

Sháng( )

盛 強àng( )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

1

2、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自主探究,完成導學案。

一、學習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課文內容填空。

(1)農曆( )月( )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 )、

( )、( )、( )等。

2、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已有( )年的歷史。

二、學習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從書上找到有關句子,然後填到橫線上。

1、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

2、屈原為什麼受到朝廷中有些權貴的誣陷和楚王的疏遠?(在文中畫出相應的句子)

3、權貴們是如何對待屈原的?(在文中畫出相應的句子)

4、結合課文內容,説説什麼叫“想方設法”、“無中生有”

想方設法: 。

無中生有: - 。

6、欣賞屈原的愛國詩歌。(見課件)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 這樣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為什麼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圖,問:屈原在江邊佇立,萬分悲憤,他的心中在想什麼呢?

3、 你從屈原身上學到了什麼?

答:

三、學習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後,當時的百姓是怎麼做的?後來,人們又是怎麼做的?

2、比較句子,説説哪一組寫得好。

2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出了一個辦法。

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

3、小組討論、交流,訂正答案。

四、教師檢查小組完成情況,小組展示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五、複述課文:請用自己的話説説端午節的由來。

1、看板書,在學習小組內複述。

2、指名複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七、總結提升,朗讀課文。

1、學完這課以後,你有什麼收穫?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名子孫,你懂得了什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八、課後檢測。(完成導學案當堂訓練題目)

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説一説。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嚐粽子,並講述。

1、認識粽葉。

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嚐。

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 陽,處處都端陽。

(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1)瞭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材料及環境創設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設計思路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説,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國情感。

a、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划龍舟的意義。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示範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吃粽子,邊吃邊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

説明:此活動可在生活環節中進行。

c、製作龍舟

(1)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製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製作龍的頭飾。

d、划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餘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裏,按鑼鼓節拍作划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e、延伸

可以通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

端午節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

課文首先介紹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然後説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的詩人屈原的,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課文的第3、4自然段講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國攻打楚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屈原萬分悲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了。這部分內容集中表現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輔佐楚王實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愛戴。但他卻遭到權貴的誣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他仍然熱愛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寫了很多愛國詩歌。楚國被秦國侵佔後,屈原萬分悲憤,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課文第5、6自然段講屈原投江後,楚國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種辦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後,老百姓先是“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説明百姓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接着講人們沒有撈到他的屍體時,又把“大米、雞蛋”等食物投到江裏祭奠他,祈禱江裏的水族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有人還把雄黃酒倒進水裏想藥昏蛟龍,使它無法張口。這些都體現了人們對屈原的愛戴之情。然後講有人夢見“屈原的容顏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讓屈原能夠吃到。以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這一天也逐漸成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講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課文有些內容為學生所熟悉,如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有的內容學生不太清楚,如端午節的由來及其意義。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發他們的探究心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説説端午節的由來,學習複述課文。

3.認識“粽、檐、輔、措、誣、頌”6個生字,會寫“佩、戴、措、施、疏、頌、駕、屍、俗”9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屍體、習俗”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複述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建議

1.課前佈置學生閲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瞭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可以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然後同桌或小組同學間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並互相檢查是否會認這些字。最後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糾正讀音、識記字形。

要求會寫的9個字中,“戴”“駕”2個字字形較複雜,要重點進行指導。

3.學生初讀課文後,讓他們説説讀後知道了什麼,使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和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4.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他“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楚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對他十分愛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還寫了很多愛國詩歌。當秦國佔領了楚國的首都時,他十分悲憤,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正因為屈原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盡後,人們十分悲痛,想方設法祭奠他、懷念他。

5.屈原投江後,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在學生交流討論時,要抓住課文第5、6自然段的關鍵語句來理解,並適時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老百姓對屈原的愛戴和懷念。如“楚國的百姓知道後,放聲大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這一句,“像潮水一樣”説明百姓都十分愛戴屈原,來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夢見屈原很消瘦,以為是水中的蛟龍魚蝦吃了人們投下的食物,“那怎麼辦呢?大家想啊,想啊,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這一句,是説人們懷着美好的願望想找出一個辦法讓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終於”説明大家動了很多腦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才找到了一個好辦法。

6.學生熟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後,再讓他們練習用自己的話説説端午節的由來。先可以在小組裏説一説、評一評,然後再在全班交流。還可以佈置學生回家後把端午節的由來説給家長、好夥伴聽。

7.建議本課教學3課時。

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汨羅江:發源於江西,流入洞庭湖。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以讚美、稟告、感謝、懇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禱告,求福消災。課文中的“祈禱”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2.介紹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課外拓展閲讀《語文同步讀本》(四年級下冊)中的《文成公主進藏》和《獵人海力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