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端午節作文【錦集8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2.75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錦集8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端午節由來十説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亦名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民間又俗稱“五月節”。有關端午節的由來,民俗中傳説較多,歸納起來大體上有如下十種:

一説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説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説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説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係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説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六説認為樑宗懍《荊州歲時記》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説認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説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説認為端午起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户飾,以懲惡氣。

十説是民間有一傳説認為,端午源於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因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眾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粽子,爸爸就領着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習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為國家着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和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於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漸漸地,吃粽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湧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後了,它的啦啦隊在為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衝。最後,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鬥精神鼓舞了廣大觀眾,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穫。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説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粽子。"劉燁青梅黃家家傳端陽."今年的公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節。一提到端午節,我就想到我家鄉幾乎每個家庭都做的粽子。

説到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至於粽子的起源,大多數人認為它只是為了紀念屈原,榆木疙瘩。這種説法的根據是南朝吳亮君在《續齊謝記》中記載“屈原五月五日在汨羅潑水,楚人哀悼”。在這一天,竹筒被用來儲存大米,水被用來獻祭。漢朝中期,長沙地區突然出現了一位學者,名叫博士,來自雲回到那天:文君應該看到犧牲,這是非常好的。它一年到頭都被龍偷走。如果今天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用印度楝樹葉填充,用綠色絲綢包裹。龍害怕這兩件事。根據他的話。5月5日是用楝樹樹葉和絲綢做粽子的日子。這是最後一件事。在宋代,孟淵的《東京夢·魯花》也記載“這個時代的人在五月五日做粽子,失去了記憶。“屈原死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五日,這是沒有爭議的。然而,“龍害怕”的説法是有問題的。聞一多生前堅持認為,所有的端午節儀式,包括粽子和龍舟,實際上都與“龍圖騰崇拜者的祭祖日”有關。“也就是説,沉在河裏的粽子很可能只是為了向龍表示敬意,而不是作為深水炸彈來“恫嚇”龍,這不利於屈原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所謂的端午節粽子是對屈原的一種祭祀,它純粹是由後人通過會議製作的。此外,粽子,作為一種常見的民間食物,在端午節不一定要吃。事實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形成了一種民間節日習俗“寒食節”(清明節的前一天)。吃粽子的起源早於端午節吃粽子。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地方仍然流行清明節前一天吃粽子的民俗。不僅如此,在古代夏至還有吃粽子的習俗。”《荊楚年譜》上説:“粽子是在夏至時節吃的。"

當然,粽子的起源不止一個説法,而是這個説法的影響

它更廣泛。至於5月5日日食期間的粽子習俗,我不得不談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起源源於古代三代人的“藍浴”。根據戴·李霽霞·鄭瀟的`解釋,“五月五日是存放蘭花沐浴的日子”,目的是“在這一天存放和收集各種藥物,以排除有毒氣體”。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太陽高照、萬物欣欣向榮的日子,也是“有毒氣體”最盛行的日子。因此,有必要吃藥來慶祝端午節。有一些“排毒養顏”的概念。《荊楚年譜》也説:“新竹人剁餃子。當你鑽一個葉塞時,你會看到五顏六色的葉塞,你會認為這是一個關水的好方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玉米和粽子的原始功能是將它們投到河流和湖泊中抑制洪水,這是一種原始的巫術。然而,這種簡單的“天人感應”後來被複雜的“萬物感應”所取代,甚至遭到破壞。

在20xx年的交接過程中,粽子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鼓粽子、玉米粽子和餡粽子。據記載,春秋時期的粽子是用竹筒包米飯,然後密封,這就是所謂的"筒粽子"。因此,“粽子”在《説文解字》中被解釋為“包着米的蘆葦葉”。後來,它是由黍稷和野生稻葉(野生稻葉)包裹成角狀製成的,稱為“玉米”。東漢時期,糯米先用草木灰浸泡在水中,然後包裹在野生稻葉中,形成一個四邊形。因為水含有鹼,所以湯圓是由鹼性水製成的。在晉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的食物。周初的《風土人情》中包含:“仲夏端午節,烹煮黍米”這時,不僅包粽子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不僅有大米,還有中草藥益智仁。熟粽子被稱為“益智粽子”。在南北朝時期,粽子的種類增加了,米飯也混合了肉、栗子、紅棗、紅豆等。唐代粽子所用的米已成為“白玉如玉”:“五顏六色的藍玉粽子,香粳白玉球”(元稹);粽子的形狀也是

漸尖的菱形出現了:“渚渚漁歌響,風和角香”(姚禾)。宋代有“艾香粽子”和“蜜餞粽子”,前者用浸泡在米中的艾葉包裹,後者用“當你在粽子中看到楊梅”(蘇軾);吃粽子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過樑把艾捆成了神,餃子裏充滿了新鮮事物”(陸游)。元代粽子的包裝由野生稻葉轉變為箬葉,從而突破了野生稻葉的季節性限制。在明朝,蘆葦葉被用來包粽子。豆瓣醬、豬肉、松子、紅棗和核桃等其他材料出現了,粽子的品種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清朝看到了“火腿餃子”的出現:“揚州鴻福包了一個上面有糯米的餃子,挑了一個完美的長白米飯,去掉一半碎米飯,洗得很乾淨,用大箬葉包好,放了一大塊火腿在裏面,在密封的鍋裏燉了一天一夜,用不斷的柴火。食物滑膩細嫩,肉和米飯都融化了。”(袁枚的“綏遠美食清單”)

就地區而言,南北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在北方,蘆葦葉通常被捲成漏斗狀。因為蘆葦又細又窄,所以通常需要兩三根來捆紮。一般來説,只有甜的素食餡。紅豆泥或紅棗被用作餡料,它們通常呈金字塔四面體形狀。在南方,竹葉和箬葉經常被用來包粽子,而紅葉被用來包粽子,粽子的形狀像三角錐。只有糯米被用來做餡料,但是鹹甜的肉和蔬菜有不同的口味和顏色。今天的粽子已經有成千上萬個品種,非常棒。一般來説,糯米在不同的地方用竹皮包粽子,但其內涵和顏色是根據當地的特色和習俗決定的。著名的粽子有桂圓粽子、肉粽子、水晶粽子、蓮蓉粽子、果脯粽子、栗子粽子、麻辣粽子、泡菜粽子、火腿粽子、鹹蛋粽子等等。

我記得老人買了箬葉回家,用白糯米包好,然後用豆沙、紅棗和其他餡料包成一串粽子。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最後的結是非常關鍵的,不僅要扎得緊,還要扎得巧。粽子一旦解開,就會散開。當枕頭、腳和蛋筒從鍋裏漂出來時,唾液直接進入肚子。現在方便了。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在超市和食品市場買到現成的食品。它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但也減少了自己動手的樂趣。

在端午節,可能是那些又滿又香的餃子讓我想起了我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説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説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説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作文 篇6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的.美政理想沒有實現,所以投了汨羅江。人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吃他的屍首,包了粽子投進江裏。

在慈溪,端午節也叫“冬紅節”,在這天幾乎家家要包粽子、吃粽子、掛艾草和菖蒲。

每當端午前一天,奶奶就會和隔壁奶奶一起裹粽子。奶奶用老筍殼包,隔壁奶奶用新鮮竹葉包。奶奶包豆粽,隔壁奶奶包肉粽。奶奶包成長方體的粽子,隔壁奶奶包成三角錐形的粽子。原來,奶奶包的是象山粽,隔壁奶奶包的是慈溪粽。每當這個時候,我也會加入其中,包成我想包的樣子。包好粽子,我們再把象山粽和慈溪粽放在大鍋裏燉。當鍋裏飄出陣陣香味,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吃。奶奶總是讓我先把粽子分給樓下的鄰居品嚐,之後,才能開動。

端午節真是一個熱鬧、友愛,又有意義的節日啊!

端午節作文 篇7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端午節已經過去了,想必大家對今年的端午節記憶猶新吧!你可知道端午節的一些習俗?現在就讓我來講述一下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早中”,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在此送上遲來的祝福,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作文 篇8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説“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