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門】臘八節作文彙編六篇

欄目: 臘八節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臘八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臘八節作文彙編六篇

臘八節作文 篇1

今天早上,我的小鬧鐘響了,媽媽把小鬧鐘舉到我的面前,説:“寶貝,快起牀,你看看媽媽今天留的什麼言。”於是,我就睜開迷迷糊糊的雙眼看了一下,上面寫着:“臘八節快樂,快起來喝臘八粥了。”然後,我就起牀了。

洗臉刷牙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媽媽做的“臘八粥”。你們猜猜我媽媽做的“臘八粥”熬了幾個小時?告訴你們吧,是兩個小時。臘八粥裏放的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圓米、花生、玉米、紅薯,熬好後的臘八粥看起來非常美味。

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臘八節”的由來吧。“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在古代,“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因為在十二月舉行,所以稱該月為“臘月”,稱這一天為“臘日”。後來“臘日”這一天固定在臘月初八,“臘八節”就這樣產生了。

在臘八節這天,有喝“臘八粥”的傳統。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臘八粥。臘八粥熬好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是好兆頭,象徵着“年年有餘”。

有的地方還有臘八蒜、臘八豆腐、臘八面。在我們河南省,有的地方稱臘八粥為“大家飯”。到了現在,我們在臘八這天還是會喝臘八粥,但是沒有祭祀,沒有饋贈親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們,今天你們喝“臘八粥”了嗎?這下你們知道“臘八節”的由來了吧,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臘八節作文 篇2

今天是元月十三日,農曆臘月初八,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臘八節。剛起牀,廚房裏就傳來了母親歡快的歌聲。原來,母親正在廚房裏為我準備今天中午的壓軸大賽的原材料——餃子餡。

八點鐘,鬥志昂揚的我拿着母親準備的“愛心肉餡”,來到了教室。

先是國學積累環節,黎明姐姐給我們講解了臘八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傳説故事。關於這“臘八節”,人們可是賦予了它許多傳奇色彩呢!

傳説一,元朝的皇帝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有一次,他給地主家放牛,結果一不小心,牛掉進了深坑裏摔斷了腿。地主大怒,下令將朱元璋關進地牢,任其自生自滅。幾天以後,朱元璋餓得發昏,只好把從地牢裏的老鼠洞中找出來的小米、大米、花生、紅棗等混合在一起,為自己煮了一碗雜糧粥。就這樣,朱元璋活了下來,等到他當皇帝時,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朱元璋又命人煮了一碗雜糧粥,並命名為“臘八粥”,又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後來這一節日便流傳了下來。

傳説二,大家知道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嗎?其實他又叫釋迦摩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很早的時候,他就迷上了佛教,開始靜心修行,參禪悟道。可是就當他馬上就要成仙的時候,自己的修為卻遇到了瓶頸,無論怎樣都無法突破,這可急壞了他。可是,無論他怎麼努力,怎麼靜心,卻總是參不透剩下的佛法。有一天,他洗完澡後空乏無力,根本沒有辦法站起來,更別説走路了!這時,一位姑娘途經這裏,用自己剛收穫的玉米、大豆等食材做了一碗香噴噴的粥。説也奇怪,釋迦牟尼剛吃完這碗粥,便覺得渾身充滿了力氣,自己多年沒有突破的瓶頸也有了鬆動的跡象。釋迦牟尼大喜,趕緊坐在了一顆菩提樹下,穩定住自己的心神,開始參悟。沒過多久,釋迦牟尼忽然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十分輕盈。不一會兒,就悟道成仙了。

臘八節作文 篇3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據史料記載,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據説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節節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飢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裏,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飢禦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隨後岳飛遇害風波亭,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從唐宋一直流傳至今。 《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和臘八飯一樣,是古代蜡祭的遺存。《祀記·郊特牲》説蜡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之所以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是因為:“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臘月裏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現在還有爭搶老喜殤供品的習俗。

我小時候是人民公社大集體時代,記得每到臘八節,母親就會提前買一點大米,再摻些自種的.穀子經脱粒成小米,加上自產的花生、紅豇豆、綠豆、豌豆等煮成粥,出鍋時攪拌一點白糖,吃起來清香甜軟,非常可口。由於兄弟姊妹多,在那個温飽不及的年代,換了口味,人人頓覺味蕾大開,就像搶食吃的一窩小豬,一頓吃了一大碗還不滿足,還要吃第二碗,個個吃得直翻肚(過飽)才算罷休。每到這時,母親總是最後一個端碗,鍋裏剩餘了她吃一點,假如不剩餘,她會説,我吃過的多,不淺這一口。因為我是老大,讀國小一年級時語文課本上就有“孔融讓梨 ”的故事教育了我,後來,每當看到臘八粥做少了,我也會向母親學習,只吃一碗,讓弟弟妹妹們吃個飽。現在回想起來,心裏還是酸酸的。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明天就是臘八節了,中國民間傳統最熱鬧最隆重的春節又要來臨了。“吃了臘八飯,來把年貨辦”,這是我們豫南老家流傳的一句老話。

按時間推算,臘八和除夕只相距22天,若是農曆小月,只有29天,那相距又少了一天,在這20天出頭的日子裏,我的家鄉過去人們都準備哪些年貨呢?在我的記憶裏,大人們主要在吃、穿、用、祭祀等方面做準備。首先是“吃”。家家户户都要買肉做祭祀的刀頭,年夜飯吃餃子,年後待客:或殺年豬、宰雞鴨宰牛羊,或捉魚蝦起魚塘,因為圖個吉利“年年有餘(魚)”嘛!還要蒸白饃、包包子、炸油條麻花、出油鍋,過年都要大油大肉,美美地飽餐幾頓,上上膘。其次是“穿”。大人孩子都要添新衣,戴新帽,過年總得有件像樣的衣裳,特別是孩子,要打扮得花枝招展才有新年新氣象,還要有多少不等的壓歲錢,希冀快快長大。再之是“用”。從鍋碗瓢勺炊具餐具到油鹽醬醋調味調料,從針頭線腦縫衣織布到煙酒糖塊瓜子文具傢俱,從日常生活用品到慶賀用的對聯門楣門錢窗花,凡平時沒有的該添的都要添,不僅是使用方便,也是裝門面給節後的親朋好友看。最後是“祭祀”。先買香蠟紙炮陰幣果蔬等祭祀用品,再於“小年”掃灶祭灶神、擺上供品,焚香敬蠟,頂禮膜拜,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除夕”“春節”祭天公地公神祭祖先,要磕頭作揖,口中唸唸有詞,每一樣事都必須虔虔誠誠,馬虎不得,每一日都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日程滿滿,約定成俗,真可謂是“忙過年”啊!而最高興的還是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不但有肉有白饃吃,還有新衣穿,更有家長和親戚給的壓歲錢!

現在過年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已賦予了新的意義,大部分人不再信神鬼信迷信,只是利用這一習俗來實現天南地北闔家團聚、親朋好友見面相會、增加親情友情鄉情之目的,但是,尊老愛幼、孝老敬賢、樂善好施、福廕鄉里的傳統美德還是要弘揚傳承、發揚光大的。在慶賀方面加重了砝碼,在吃喝方面有所淡化,在祭祀方面弱化了許多,在生活工作快節奏、經濟比較富足的今天,過年早已失去了物質享受的意義,吃不飽穿不暖的現象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説早已不復存在了,更多的是增加了精神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層面,追求的是高層次的節日生活,臘八節也是一樣。

當然,過年還是從過臘八節開始,人們通過吃臘八粥這一傳統習俗,更多的是寄予新春愉快、闔家歡樂、身心健康、來年幸福之厚望,正如一首詩所云:“清香一碗誘人粥,臘八品嚐全五穀,祈福來年都健康,風調雨順全家福”!

臘八節作文 篇4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是個‘美味’的臘八節。為什麼説是‘美味’呢?那是因為臘八節的“臘八粥”。

臘八粥是用糯米紅棗紅糖還有十八種乾果熬成的。媽媽給我講:“在很久以前十八種乾果代表十八羅漢,是佛教寺用來供佛的。”後來這風俗在民間流傳,人們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的雜果清理乾淨,煮給孩子吃,一是節約的好辦法。

今年的臘八節到了,我們一家人一起洗乾果,這時我想,為什麼媽媽説十八種乾果原來代表十八羅漢,那現在代表什麼呢?想着想着乾果洗好了,我把乾果遞給奶奶,奶奶接過乾果胸有成竹的放進高壓鍋開始熬粥。

我站起來走到餐桌邊,坐了下來,把胳膊一彎,邊喝水邊想問題。我感覺還不到五分鐘,臘八粥就煮好了,媽媽幫我們端飯,我們一家人同喝粥同歡樂。就我一個人在那裏沉默不語。媽媽一眼就看了出來我在想什麼,就説:“現在的臘八粥不是來紀念十八羅漢,而是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她邊説邊從口袋裏拿出一張非常古老的日曆,“上面傷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的字樣還完好的保留在那張模糊不清的日曆上,嗯?十二月八號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全國默哀”。我很好奇,就指着問媽媽“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周爺爺逝世的日子。”媽媽説。我恍然大悟,心裏更加敬愛我們的周爺爺。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間裏,脱下鞋,躺在牀上,望着天花板,心裏想“那麼不起眼的一碗臘八粥記載着這麼多光輝歷史,這家鄉的臘八粥可真是不同尋常啊!

臘八節作文 篇5

在我兒時的飲食記憶中,一個叫“臘八”的日子,簡直就是弘揚味覺的宏大敍事。

20世紀的成都平原,既未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也沒有“暖冬”一説。只要進入“三九”,川西壩子儘管沒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勝景,結結實實的寒冷卻叫人神清氣爽。

那時我在一個名叫“新繁”的小縣城上國小,學校與東湖公園僅一牆之隔,學生們在課間操也能溜進東湖公園玩一會兒。只有30畝大小的東湖,為唐朝西川節度使、著名宰相李德裕開鑿。我國現在僅存兩處唐代古典人文園林,新繁東湖就是其中之一(另一處為山西XX縣絳守居園池);“宋蓮”則指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王安石父親任新繁縣令時,曾以東湖並蒂蓮為祥瑞大事,寫長詩《東湖瑞蓮歌》以資紀念。

精巧玲瓏的東湖,景物美得叫人心醉。紀念古代先賢的“懷李堂”、“三賢堂”和“四費祠”,掩映在大片古柏貞楠中,荷塘曲水環護20多處樓台亭閣,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思;還有許多楹聯匾額,常讓初識字的我平添思古幽情。最讓我喜愛的,是“三賢堂”的那副楹聯:“何物薦馨香,西蜀繁田,東湖清水;前賢有遺愛,唐封翠柏,宋詠紅蓮”。記得大哥曾用朗誦詩歌語調對我解釋那副楹聯——什麼事物的芬芳比祭祀焚香更為悠長?只有川西繁江的沃土和東湖的清澈流水;唐代聖賢留下的蒼翠古柏和宋代詩人吟詠過的紅蓮芙蕖,都是先哲留給我們的深厚仁愛呀!

東湖是我和三弟兒時最愛玩兒的所在。初春時節,我們在城牆根一帶摘“狗蒂芽”(有清熱解毒等藥用價值的野菜),還有一種鮮紅色的野草果叫“蛇苞果”,據説那是蛇的最愛,我們總要狠下決心,才能拒絕它那水靈靈紅豔豔的誘惑。盛夏之中,榿木樹林是我們捉蟬子和“牽牛郎”的勝地,慈竹林則是我們捉“筍殼蟲”和“丁丁貓”(蜻蜓)的好去處。到了深秋,我們跳到乾涸的荷塘裏,幾乎不費力氣就能挖菱角和蓮藕。

即便進入隆冬,頑童眼中的東湖也是絕佳去處。一個陰霾瀰漫的下午,天冷得出奇,坐在教室裏百無聊賴的我朝窗外看望去,只見紛紛揚揚的雪花漫天飛舞,不一會兒,操場旁那株高大鐵樹的墨綠色針狀葉子上就積滿白雪,看上去格外賞心悦目。放學鈴聲還在耳畔縈繞,我已叫上三弟,一邊背誦新學的課文“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邊拉着他奮力朝東湖跑。

東湖城牆上,幾大片盛開的臘梅被積雪壓彎了枝頭,那雪松軟而潔淨,伸出舌頭尖舔而食之,冷絲絲、甜絲絲,差不多堪與街頭藝人賣的棉花糖媲美,卻又勝在多出幾分馥郁。我們採集臘梅上的積雪打雪仗,弄得滿身都散發着臘梅沁人心脾的幽香,眼見天色已晚,這才意猶未盡地回家。

未進家門,老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噴香——有臘肉的醇香、蔬菜的清香、乾果的脆香,還有若干莫可言狀的馨香。來不及放下書包就直奔廚房灶頭,揭開鍋蓋,只見一大鍋五顏六色的稀飯。問及姥姥此為何物,答曰“臘八稀飯”。再問“何為臘八”?姥姥再答“農曆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接下來的“佛成道節”等語我則完全聽不明白。

且不管“臘七飯”、“臘八飯”,只要可口就是好飯——好像有點兒“英雄不問來路”的意思。待到晚飯時,對吃喝問題一貫喜歡刨根問底的我再度提出質疑,姥姥講的那些話我仍然一頭霧水。讓人喜出望

外的是,平素嚴厲有餘和藹不足的父親居然給了答案:“臘八”古稱“臘日”。早在先秦,人們就在“臘八”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云云。咦,一碗稀飯竟然有如此久遠的來歷和神奇作用,想不肅然起敬也難啊。

以吃喝為載體緬懷先人是“古已有之於今為烈”的事情,倘若套用it業內人士的術語,就是“程序運行正常”。可是,怎麼也沒料到,今年我煮“臘八稀飯”的既定程序,卻因筆記本電腦莫名其妙染上“熊貓燒香”病毒而毀損殆盡。忙完重裝操作系統、安裝新買正版殺毒軟件等煩心事兒,“臘九”也要按“臘八”來過。至於將 “臘八粥”刷新為“臘八飯”,不是顛覆傳統,不為另類炫酷,不想顯擺廚藝,只因自己立志“把日子過成廚子”嘛——糯米、大米以及紅豆洗淨、分別煮至半熟瀝起;臘肉、火腿腸、四季豆、胡蘿蔔、獼猴桃、紅杏果脯、大棗、花生仁、核桃仁均切顆粒,鐵鍋燒熱調和油燒熟,先炒紅豆等輔料,再以米飯均勻覆蓋,扣上鍋蓋小火燜之,一刻鐘就成。

姥姥當年做的“臘八稀飯”,一直是我私人食譜中一個難以消解塊壘,一種值得永遠珍藏情愫。每年開始“數九”,我都會在潛意識裏默默期待“臘八”的到來。我不知道,這到底是“好吃”德行所致,還是味覺記憶使然,抑或生活原本就是一個圓,圓周的起點其實也是終點?

思來想去,似乎豁然開朗——生命其實是個過程。即便走到那個“終點”,人生也應該該像江河那樣激揚奔流,絕對不能凍結為冰山,在上面刻下“孤獨”、 “冷寂”、“漠然”等字樣。何況長路上總會有關注的目光、友好的笑靨、温暖的雙手和親切的語言,引導我們一直向前行;何況鐫刻在心靈深處的親情、愛情、友情,早已譜就明媚樂曲——那是首無字詠歎調,只要在心底低吟淺唱着它,我們就會依然寄情於初春菜花、仲夏芙蕖、深秋桂蕊,還有那隆冬傲然開放的臘梅。

臘八節作文 篇6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牀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婆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婆婆那裏討教。老婆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説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説而已,其實這裏麪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