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的故事簡短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2.29W

春分後15天是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以下小編為您整理關於清明節的故事,供您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故事簡短

  關於清明節的故事1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着它歎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説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麪粉和着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關於清明節的故事2

相傳,古時候,嶺南梅山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有位劉婆婆,她和孫兒慶明以染布為生。十五歲的慶明有些痴呆,常被人捉弄。

這天,慶明和劉婆婆上山採做染料的草。採完後下山時,在半山腰差點和一箇中年男人撞個滿懷。那人行色匆匆,滿身塵土,卻臉色紅潤,步履輕盈。那人一抬頭,看見慶明,驚呼起來:“哎呀呀,原來你在這裏啊!”慶明傻傻地看着他,半晌才叫了聲:“大哥哥……”劉婆婆趕緊對那人説:“先生認錯人了吧?我看你面生,不像咱村的人……”那人笑了笑説:“對不起,大娘。我叫姚望,在山裏住。”説着指了指遠處。

順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見山邊不知何時搭起了一座木房子,周圍還滿是稀奇古怪的花草。

“我知道你們祖孫生活困難,想幫你們一下。”姚望説着,拿出一塊灰白的石頭遞給劉婆婆,“你回去把這石頭磨成粉,加到染料裏,染出來的布顏色會更加鮮豔漂亮。”劉婆婆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接過石頭揣進懷裏,拉上慶明就走。慶明幾步一回頭,有些依依不捨。

還別説,姚望給的石頭還真管用,染出來的布藍汪汪的,人見人愛,姑娘小夥都喜歡得不行,連外鄉的人也特意趕來買布,小染坊的`生意一天天好起來。為感謝姚望,劉婆婆經常拿些吃的用的上山,姚望每次都含笑收下。慶明對姚望特別親,沒事總是向他問這問那,姚望也不嫌麻煩,有問必答。

這天,慶明又去找姚望,姚望問:“慶明,你的後腦勺是不是有個拳頭大的疤?”慶明茫然地點點頭,道:“你咋知道的?”姚望擺擺手,低聲道:“因緣已至,時機未到。”慶明不知道他在説什麼,自己玩去了。

轉眼到了春天,一連半月的陰雨天氣,村裏有人開始莫名其妙地發燒、咳嗽。大夫們開的藥無濟於事,服用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已經有人咳血而亡了。外面風傳這個村子染了瘟疫,紛紛避開他們。劉婆婆和慶明不幸也染了病,慶明還好點,只是發低燒,劉婆婆則咳得沒了人形。慶明都快急瘋了,整天守着劉婆婆,直到姚望找上門來。

一見姚望,慶明撲到他懷裏大哭起來,求他想辦法救救村裏人。姚望問明情況後,不慌不忙地説:“慶明,你們兩個到我那裏住一段時間,我保證你倆沒事。”慶明呆了半晌,蹦出一句:“那其他人呢?”姚望面無表情地説:“那不關我的事。”慶明的倔勁上來了,咬着牙説:“那不行,要死一起死,要活一塊活,我不走!”

姚望沉吟道:“辦法也不是沒有,除非……”

慶明焦急地問:“除非什麼?”

“除非你喝光染缸裏的水!”

慶明一聽,二話沒説,“蹬蹬蹬”跑到染缸前,舀起水就喝。

水裏浸滿了染料,墨藍一片。劉婆婆沙啞着嗓子叫道:“別喝染料啊,會死人的……”慶明犟勁一上來,哪裏顧得上聽劉婆婆的話。只見他如頭水牛,一頓海喝。可他畢竟是個孩子,怎麼能喝光一缸水?果然,慶明打了幾個飽嗝,突然吐出一口水,兩眼一閉,身體一挺倒在地上。

劉婆婆見狀,傷心地哭起來。姚望走過來,彎下身問道:“慶明是不是你正月初八從山腳撿回來的?當時他通體棕紅,臉有鬍鬚,後腦勺還有個拳頭大的疤……”

劉婆婆止住哭聲,吃驚地看着姚望。十五年前,孤身一人的劉婆婆在山腳看見一個長相怪異的嬰兒在啼哭,猜是遭父母嫌惡遺棄的,不由得心生惻隱,便抱了回來。這件事劉婆婆從未向外人吐露半句,如今姚望突然提起,難道慶明是他家裏人,他要帶走不成?慶明可是劉婆婆的心頭肉啊。

姚望看出劉婆婆的心思,大笑起來。霎時間彩霞繚繞,金光四射,只見一位菩薩端坐在祥雲中,哪裏還有姚望的影子?劉婆婆連忙跪地參拜。菩薩微笑着説:“我是藥王菩薩,以施藥救人為天職。十五年前,我帶了塊千年首烏去給觀音祝壽。行至梅山時,首烏掉落摔到巖石上,擦破了點皮,我就把它埋起來,想過幾日長好再挖不遲。豈料,幾日後,我卻再也尋它不着,原來它已遁走化為人形。”

劉婆婆聽得目瞪口呆。

藥王菩薩接着説:“慶明人雖痴,但心地仁厚,人品世間罕見。我非常喜歡他,本想把他帶走,但見他俗緣未了,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待他醒來,讓他從醫吧。”

話音剛落,祥雲、菩薩倏地不見了。再看地上,有幾筒竹簡,上面密密麻麻寫着字。

劉婆婆急忙去看慶明,死勁拍打他的臉,好半天,他才醒來。似乎剛剛美美睡了一覺,慶明睜開眼睛,伸了個懶腰,一骨碌爬起來。醒來的慶明就像脱胎換骨般,沒有了絲毫的傻勁。

劉婆婆摸摸他的額頭,燒竟然退了,不禁喜極而泣。慶明雙目炯炯有神地説:“我明白了,咱們用來做染料的草可以治大家的病,我現在就去煮!”説罷,當即用那種草燒了一鍋水,讓劉婆婆服用。劉婆婆閉着眼睛連喝三碗,當晚已經不咳了,第二天天未明就痊癒了。

消息傳開,村裏人爭相來討水喝。慶明每天都去山上摘草,煮水,樂此不疲。喝了慶明煮的水,村民們的病很快都好了。那以後,大家都非常尊敬慶明。

從此,慶明整天埋頭研究醫書,後來才知道,那種能做染料的草名叫板藍根,有清熱解毒、涼血、殺菌的作用。慶明聽從藥王菩薩的囑咐,果真成為一位遠近聞名的良醫。

又是一年春天,梅山地區爆發了一場罕見的鼠疫。慶明帶着幾名徒弟每天馬不停蹄地為村民施診,終於累病了,久卧不起。有個晚上,他叫徒弟們將他抬到山腳一僻靜處,並趕走了所有的人。第二天,當人們放心不下去看望時,發現牀和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天上下起了傾盆大雨,一連下了七天七夜,等到雨停時,人們發現,漫山遍野長滿了板藍根,根莖還比平常的粗壯。大家都説,是藥王菩薩帶走了慶明。慶明本來就是首烏託世,首烏的靈魂在根部,是他讓板藍根的根變得粗壯起來,這是他留給人間最後的禮物啊。

從那以後,人們就有了嚼板藍根的風俗。每當嚼着甘甜的板藍根,人們就會想起慶明。後來,為了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名醫,人們把慶明走的那天定為一個節日,叫慶明節,板藍根叫慶明根。再後來,人們覺得板藍根有清熱解毒的療效,就改為清明根,這個節日也就變成清明節並沿襲至今。

Tags:清明節 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