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實用的清明節週記集合八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76W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這一週裏,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週記。那麼寫週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週記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清明節週記集合八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他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因此,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的就是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它是在每年陽曆的4月5日,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打馬球、盪鞦韆、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的習俗。相傳這是由於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週記 篇2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們全家又相聚一起,上山去看外公。這一次除了爸爸、媽媽、舅舅還有我之外,舅媽和七年級也一塊兒去了。

來到外公的墓前,我給照片上的外公鞠了一躬,對七年級説:“七年級,照片上的人就是你爺爺,你給爺爺鞠個躬吧!”舅媽也對七年級説:“七年級,像戎戍哥哥一樣,給爺爺鞠個躬吧!”可是,七年級不知怎麼的,非常不開心,白了舅媽一眼,就跑了。

等大家都鞠完躬,我又過去對着外公的.照片,連鞠了兩個躬,第一個代表我自己,第二個代表七年級。我在心裏默默地對外公説:“外公,今天七年級也來看您了。您看到了嗎?他是不是很可愛呀?我告訴您,他還很健康又很聰明呢!只是他現在還不懂事,等他懂事了,他一定會像我一樣,很認真地給您鞠躬的。”

我想,我的這一番話,在天堂的外公一定會聽到的。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到了,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我們全家都去炎方老家為我祖父上墳。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些香紙。水果以及一些祭祀用品來到墳山上。因為天氣乾燥我們在墳山上沒有燒香燒紙,只是把香紙和水果貢在墳前,進行祭祀活動,我也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在説些保佑全家平平安安的話。

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得起父母。”我知道這樣只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爸爸用一些吃的東西和酒倒在墓前的地面上。祭拜完後,爸爸又為墳墓培上新土。剩下的時間就是自由活動了。大人們都離開了墳地,我和妹妹在墳地邊轉來轉去,一不留神墳前的貢果被妹妹拎起一個吃了起來,可把我急壞了,我急切的説:“這是給祖父吃的,你怎麼可以亂拿?”這時,媽媽過來了,親切的説:"沒事沒事,吃了也好,祖父會保佑你們健康快樂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邊走邊玩,經過一條小河時,河水清澈見底,時不時有幾條小魚游來游去,我們想捉幾條帶回家養在魚缸裏觀賞,於是我們找到一個水淺的地方捲起褲腳兒下水去捉魚。妹妹在岸上跺着腳喊:“快快快,這裏有一條,那裏有一條。”我奔過去捉,魚兒早就一溜煙跑了。

結果魚兒一條沒捉到,還弄得渾身濕淋淋的,撈了幾隻貝殼上岸了。今天的祭祀活動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有活動又有學問,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有着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週記 篇4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與爸爸?媽媽去浙江湖州的臨安公墓祭拜祖先。

當我們的車子快到的時候,公路上已經擠滿了掃墓的人。他們手裏拿着掃墓的用具快步走着。我們跟着人流上山了。

祖先的墓在亭子的旁邊。我們來到墓碑前,爸爸點燃了香與蠟燭,我與媽媽獻上了鮮花,然後燒了一點紙錢,媽媽説:“這些錢是給他們用的。”最後,我們每人三鞠躬,表示對先輩的懷念。我説:“明年再來看你們。”

當我們走出墓地時,又有許多人來掃墓了。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假期間,我去了桐柏的佛學院玩了一番。

來到佛學了院門口,我們一進大門,看見一個大佛。大佛正前方放着一個大大的插香爐。爐中有一根大約有一米多高,寬十釐米的香。香插在爐子的正中間,還冒着巨大的煙。爸爸看我好奇的樣子説:“這就是燒高香。”我眨了眨眼睛,又仔細地觀察那根香,自言自語道:“燒高香?”爸爸哈哈大笑着輕輕地摸了下我的頭。爐子的前面還有兩個墊子,很多人都會在墊子上給佛磕頭。我好奇地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要給我磕頭呢?”媽媽笑眯眯地説:“給佛磕頭,是為了讓佛保佑這一年能紅紅火火,事事順心呀!”我像聽見什麼祕密一樣,趕快跑上前去給佛磕頭,讓他保佑我事事順心。

接下來我們來了來到了天王殿。天王殿裏有幾個和尚在坐盤,還有一個老和尚在敲木魚。他們四周是五百羅漢和觀音菩薩和彌羅佛,但五百羅漢中,我只認識長眉羅漢,其它的羅漢,我一個也不認識!我虛心向媽媽請教:“媽媽,你認識這些羅漢嗎?”媽媽哈哈大笑“哈哈哈,我不認識。”這時走來了一個小和尚,熱情地對我説:“我來給你們講講這些羅漢吧。”我驚訝的又蹦又跳:“好哇謝謝你啦!”小和尚給我們説了很多關於羅漢的知識,我認真地聽着,好像那些羅漢都活了一樣,活靈活現的。我崇拜地看着小和尚道:“你知道的真多呀!”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來到圓通殿門口,我看見裏面全是人,人與人好似緊貼在一起的感覺。我和媽媽無法進去,我着急的説:“怎麼這麼多人呀!我什麼也看不見!”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屁股坐在地上。媽媽摸着我的頭安慰我:“咱們先去別的地方吧!”我只好點點頭。我們又去了居室樓,我們最後我們又回到圓通殿看大金佛。大金佛真莊重啊!怪不得有那麼多人呢!

桐柏的佛學院是個不錯的地方,有空你也去吧!

清明節週記 篇6

清明節是4月4日。這天,全家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小姑媽乘上了爸爸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時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時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説起。”奶奶便向我説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來到了我們永康的花街那兒的一座山上,那裏樹木成羣,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為今天早上剛剛下過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泥濘起來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飯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接着,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標好了以後,奶奶讓小姑媽拿出12支香給她,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衝,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説道:“太公、太婆,今天我們來看你們,給你們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給我們一點嗎!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裏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考大學的表哥,讓他一次性就考上重點線,上一所好學校。你們能答應我嗎?太公、太婆?我相信你們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儘管用吧!”説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便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有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説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説罷,便把手中的塑料帶丟進了火堆中。幹完了,奶奶把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餘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太婆説:“太公、太婆,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時節,我們還會來看你們的。”

説完,我們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着太公、太婆。“太公、太婆,你們安息吧!”

清明節週記 篇7

今天是清明節。來到曾祖的墳前,我看了看四周。去年因為有事,所以沒有回來。現在一看,幾年前這些小草不曾長這麼高,放眼望去,遠處的景色一覽無餘!可如今連站在對面的人都看不清,更別説走過去了。

去爺爺那一路上都是艱難的。不是崎嶇的小路,是那些長得過頭或者到肩膀的草。因為是早上,所以全身都濕了。不過還好,這裏只是三週被長高的草圍住另一邊還是可以看到遠處綠海般的田野。

看着四周的小樹小草,不由得讓我想起兩年前,這裏非常的寬敞,幾個人在成一排都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現在,連轉個身都非常的困難。

希望下次再來時,是當年那樣的寬敞。

  清明節週記 篇8

清明時節,正是四月,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正是耕種的最佳時間,田裏到處都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時候,天氣很難把握,剛剛還是晴天,一會兒

就下起了。所以農民下田的時候,經常被雨淋濕。於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種用拌和製成的食品,如糕、餃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壞這樣的説法。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人過也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過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會做很多艾餃,蒸在籠裏,熱氣騰騰,使人垂涎欲滴。我們有時做的很考究,不僅吃起來讓人讚不絕口,連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綠色的外衣,形狀美觀。

清明的時候還要上墳,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親人。上墳的時候,我們會帶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將雞鴨鵝要等到用的時候才殺死。比如説

“上墳鵝”。“上墳鵝”因為飼養精,飼養時間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實在是上品。不過紹興農家上墳用鵝,倒不是單單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

託。“鵝”諧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看到之後不是很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