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必備】清明節作文15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清明節作文15篇

清明節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場想念。

題記

細雨紛紛,悽楚中帶著一絲悲傷,清明節,來到。坐下來窗前,一股股風一吹在面部,把我還在具體打趕到回憶中,眼睛,不自覺的模模糊糊了

當我們呱呱墜地的情況下,大家就在用生命撫愛着我,大家的響聲是那般的温柔,讓這一兒童徹徹底底的沉醉了。可我,卻從未見過大家,我的外公,姥姥。

因此,我便一個勁兒的猜測大家會跟我的爺爺奶奶一樣,守護着我長大了,大家會教我讀書寫字。小時候的我,是極孩子氣的,我舉起一本童話書的情況下,大家會跟我説,這一童話故事講了哪些,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我想象,大家會看見我還在地面上堆沙堡,隨後,外露大家那開朗的微笑,我,卻仍在高興的`玩。但這終歸全是想象,外邊的雨變小,大家便伴隨着霞光飛去,我都趕不及用力去把握住那僅存的一絲光輝。夕陽,慢慢地落了。

夜裏的月亮是那般清冷,它在抽泣?月亮,請問你是在緬懷家人嗎?沒有所有人,想要在清明節低落的渡過,不肯在緬懷中,不能自拔蓮花,它不容易深層次那一攤子爛泥潭吧?

也許,我該瞭解,更是由於這些已故的,卻又未曾相遇的人,才會要我更懂得珍惜。

現在我所該感恩的人,是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清明節的趕到,她們難道説沒有緬懷過嗎?我不相信,她們沒有過一次落淚的心。實際上,全世界任何人都同於我,也都異於我,她們也明白性命的珍貴,明白去愛惜,每一個人的生命往往寶貴,不但是由於與永恆不變對比看起來十分短暫性,還是由於有些人懂得珍惜。

愛惜,不但就是你擁有的,大量的還是你不曾擁有的。相信,這話大家聽過千百遍,這難道説就可以證實人們的愚昧?愛惜,它只不過一個很簡單的動詞,確是多少人期盼無比卻又沒法保證的。

因此,外公外婆,我沿着大家的足跡走,盡職盡責的去照顧好如今人體並不是非常好的爺爺奶奶,有時,只是是端來一杯熱茶,她們內心毫無疑問也是暖的

因此,我沿着大家的足跡走,試着着去接納周邊的一切,愛惜我擁有的友情,把之前的一切不幸福化為烏有。

每一個人到面對過去時都是會感慨萬千,有些人僅僅單純性緬懷,有些人能在緬懷中釋然面對以往,並能英勇的面對將來,由於他有一顆堅定不移而柔軟的心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也是一次愛護。

清明節作文2

現在是三月,柳絮飛舞,小雨淅淅瀝瀝,清明將至。想起雨中的草莓,想起屋內的黑瓦、白煙、綠雲;在深山裏,我想起了被茂密的草葉覆蓋的大墳和跳躍的火堆;想想稻草下的棉花蔬菜。綠色清澈的結太多,所有的回憶都擠在網裏。

清明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牀,趕往老家的大堂。大堂的酒席由爺爺奶奶和哥哥們依次安排。老人通過日曆數着日期,提前買了肉和海鮮,從後院的田野裏收集菜餚。一個100人的大家庭聚集在大廳裏,非常熱鬧。我們幾個孩子站在大廳裏,怯生生地喊着看起來不熟的叔叔阿姨,就等着上山趕緊掃墓。

除了安排宴席的親戚,其他人都拿着鐮刀和斧頭上山了。因為是在農村,每座墳幾乎佔據了半座山,而且是淡綠色。但那時候的我是天堂,腋下夾着一根樹枝,跳起來砸向墳墓,假裝遇到敵人,最後站在墳墓上,自覺有俠義風範。墳底下有的大人忙着疊紙錢,有的忙着點蠟燭上的貢品。當他們燒紙錢的時候,貢品會馬上拿下來讓大家分享。此時的我,根本顧不上俠客的崇高理想。我丟了樹枝,下到墳墓裏去搶吃的。經常一顆花生糖嚼在嘴裏,桂圓已經很快剝下來了。吃完飯要放鞭炮才能被大人領下山。口袋裏有十幾塊錢的零花錢,他們一個個放鞭炮,讓孩子收“賞錢”。

但我的興趣不在於吃貢品、爬墳或分享金錢。最好還是回大堂,用籃子挑小鬍子。蛇足石杉在家鄉被稱為“棉花菜”。它很小,摸起來毛茸茸的。棉菜可以用來做綠球。我們總是很樂意摘棉花蔬菜。大堂院子裏的`二爺已經給我們準備好了籃子,讓我們去他的草莓地裏摘棉花蔬菜。"雨後,棉菜長勢很好!"二爺笑着邀請我們去地裏嚐嚐新草莓。我們衝出房門,跑進草莓地裏,手忙腳亂地撿棉花青菜。最好的棉花蔬菜一定是那些稻草下面的。稻草下面,土壤濕潤,温度剛剛好。一打開,幾十個水汪汪的棉花菜就豎了起來。我趕緊把草莖剪掉撿起來,怕有人搶這種可愛的棉花菜。我們不怎麼説話。我們在草莓葉子中挑選。累了就摘個草莓吃,但不敢貪。如果讓大人知道,會被罵。吃飯時,你可以經常拿起一個小籃子。像交税一樣,我們把棉菜交給二爺,讓他給我們做個綠團。這樣的綠團令人耳目一新,似乎整個春天都融化了。

清明節過後,父母再次離開家鄉,投身於自己的生活。小時候不理解離開家鄉的悲傷,只覺得清明節和過年一般有意思。直到離開家鄉,我才發現,坐在石階旁數棉花菜,是多麼奢侈。田野荒蕪,人也荒蕪,剩下的只有讓我回味的細雨。那份悲傷就是回憶和想家…

清明節作文3

杜牧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乃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天,人們都要去祭奠死去親人的墳墓,以表示對死去親人的悼念。

今天,我和爺爺兩人坐車來到了黃思灣,和我的幾個長輩匯合,一起去上山。我們的祖先埋在黃荊山上。昨天下了一場雨,整個黃荊山被洗刷一新,空氣格外請鮮,山上的樹木翠綠欲流,上墳祭祖的人格外的多。山上山下祭祖的人羣中,唯有我們這一隊人人數眾多,別人三五成羣,頂多也有隻七八上十人,而我們竟有十幾個人,拎着紙錢的.,扛着花圈的,拿着鞭炮的,每個人都沒閒着,説説笑笑,看上去不像是去祭祖的,而是去春遊的。

今天的山路全是被雨水淋濕的泥巴,走上去就很難掌握自己的重心,一個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會摔上一跤,每個人都是提心吊膽地在走着。我算是比較倒黴的了,不但兩隻鞋子粘上了厚厚的泥巴,而且兩個褲腿也不知在那蹭了一大堆泥巴,當時又沒有東西擦,只好拖着兩條沉重的雙腿跟着隊伍。近幾年,山上多栽了許多桃樹,把山上的環境都改變了,我的長輩們都不知道該如何走了,只好分作兩隊去尋找。我跟着爺爺他們在桃樹林中穿梭着,一會兒以為祖墳是在下面,我們全都往下走,到下面一看,才發現走錯了,一會兒以為是在上面,我們又往上走,到上面一看,還是找不着,我們只好兵分兩路,分頭行動,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我們謹慎多了,這樣折騰了一陣子後,終於找到了我們要祭掃的祖墳。

大叔爺爺把花圈插在墳前面,在土堆上燃了幾柱香,又給了我們每人三柱香,依照輩份的順序給祖先鞠躬,鞠完躬後,把香插在墳前。我拿着香,等着長輩們的吩咐,燃燒的香產生的煙氣薰得我頭昏腦脹,眼淚直流,好不難受。終於輪到我了,我學着長輩們的樣子,雙腳併攏,規規矩矩地給祖人鞠了三個躬,然後雙手把香插在墳前,退了下去。長輩們把紙錢燒了起來,堆放在墳前,我也學着點燃紙錢,放在墳前。墳前的紙錢越堆越多,火越燒越旺,不一會兒,一袋紙錢已沒了。這時,一縷清煙隨着風飄上了天空,在我們的頭頂上盤繞,此時,周圍的墓前也都燃燒起了紙錢,不一會兒,整座山就被清煙包圍了。墳前,燃盡的紙錢都變成了灰黑色,隨着那一縷清煙,像一隻只蝴蝶飛上了天空,在雲端之處消失了……

山上之人漸漸稀少,山上的煙也漸漸消失了,我望着那逝去的飛蝶,想起了白居易詩中所曰:“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野曠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去。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已去。”

清明節作文4

今天是清明。媽媽、奶奶包起了粽子,我們這兒與別處不同,清明要吃粽子。我好奇,便問奶奶為什麼清明要吃粽子?奶奶卻總説:“這是我們這的習俗,一直來都這樣。”

聽完,我就跟奶奶學包粽子,先準備好粽葉、糯米、肉。跟着做先將粽葉捲成一個下尖上圓的還多出一截的圓錐,然後放入一半糯米,放入一些肉,再放滿糯米。將粽葉兩頭往下蓋,用繩子捆好,失敗了,糯米露出來了。在反覆嘗試幾次後終於成功了,雖然十分醜,但總比不會好,把粽子放入鍋中煮一下,出鍋啦!味道十分好。

吃完粽子,我們去放風箏,買了一隻可愛的小燕子風箏,在齊山植物園裏,看見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人在放風箏,一個小男孩手上拿拿着線,老鷹風箏拖在後面,人還沒風箏大,人在前面一個勁兒地跑,跑着跑着被風箏線絆了一下,摔倒了,看着就可憐,他大哭起來,他媽媽跑過去,安慰了半天才不哭。一個小女孩兒望着他爸爸手中的'線和飛在天上的風箏説:“我來放,我來放!”我也放起了風箏,一手拿着線,另一隻手拿風箏,跑起來,把風箏往上一拋,接着跑,手上的線放出去一點,風箏飛起來啦,不過好低,跑快點,邊跑,手上邊一點一點地放線,越飛越高,越飛越高,越飛越高,飛入了雲端,我停止了奔跑,手不停地動着啊,不讓風箏掉下來。放累了,我便把線慢慢地收起來。

把風箏收好,脱下鞋,躺在剛鋪好的野餐布,全身放鬆,讓春天的陽光曬在身上暖暖的,特別喜歡這種感覺。躺了一會兒就坐起來了,吃着帶來的水果、飲料、餅乾,感受着春風拂過臉頰的感覺,將垃圾丟入帶來的垃圾袋裏,我又要出去玩了,看着那些興趣班的老師帶着同學們出來寫生,那畫畫得栩栩如生,人物就好像活的一樣,還有攝影家出來拍照的。走走停停,一會看看這朵野花,一會看看那棵大樹,春天真暖和,到處一片生氣勃勃。

回到家裏,只見爺爺在念叨:“這麼晚才回來,剛把長輩送走,你們就回來了,不要撞到才好,回來了那就吃飯吧。”我十分好奇於是問我媽:“什麼長輩呢?爺爺這麼大了還有長輩嗎?”媽媽笑着跟我説:“不是真的長輩啦,這只是一個清明的祭祖形式而已。”“那為什麼爺爺每到這天便把我關進房裏呢?”我繼續追問。媽媽聽後説:“因為爺爺怕你出來撞到長輩了,撞到的話會犯衝。”

今天過得真充實,體驗時節的習俗真開心。

清明節作文5

我走在林道上,枯黃的樹葉散落了一地,如同陽光的逝去。傘上有雨滴在拍打着,伸出手去,好涼。冰涼的雨滴把這種寒意傳達到心房。如此冰涼的雨滴讓我着實的顫抖了一下,思緒飄拂,回到了20xx年的9月份。就在我還在明晃晃的教室裏學習知識的時候,我爺爺離開了我,離開了我們全家,離開了愛他的人。他是我最敬佩的人,可是我怎麼也沒想到,他,就這樣子離開了。他很愛學習,他很堅強,他很固執,他很內斂,他的愛從來不會很明顯的表現在表面,他很精明,他把所有的一切都預料到了。我愛他,我思念他,我尊敬他,因為他是那麼的優秀!

爺爺本該是49幹部的,不知怎麼,他沒有申請。他説,他小時候沒錢讀書,現在所有的知識都是自己鑽研、自己琢磨的。他很刻苦,他説,要我好好讀書,努力一點,因為我將來要上我自己喜歡的那所大學,因為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要對自己負責。他説,要照顧好自己,天冷了要穿衣服,走馬路小心一些,特別在十字路口,要前後左右的看看,確保沒車在過馬路。他很節約,應該説,他對這方面是非常固執的,他不允許任何人過度用電、用水。記得有一次,我到爺爺家住,一整天都在看電視。爺爺就叫我去看書、寫作業,別隻知道看這些沒用的電視,那時候我覺得爺爺過時了,因為他只看新聞聯播。晚上,我和妹妹一起看電視看到了22點多。第二天一早,爺爺對着我嘮叨着,説我不節約,還叫我好好讀書。我有點不耐煩,便説晚上回家住。吃完晚飯,爺爺説,就到這住吧,爺爺也不是説你怎樣的,只是希望你好好讀書,再説了,看那樣的電視有什麼用呢?可是最後,我還是回家了。現在想起自己當時的'做法,很懊惱,我怎麼可以這樣做?!老人家不就是希望孫子孫女多去那住嗎,我竟然這樣子。而且,那是我最後一次在那裏住,最後一次見到爺爺......

現在,我最想對爺爺説,對不起,爺爺!我不該那樣的幼稚,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好好按照您的話去做,好好的照顧好自己,努力讀書,將來也要過得很好!爺爺您就放心吧,一定不會讓您再擔心了,有些事我會自己想通的,相信我,我能行!

雨還在歪歪斜斜的下着,不過似乎有了一絲改變,彷彿是流淌着的淚水,但卻是温熱的。相信終將會雨過天晴,太陽的笑容會將烏雲撥開的。

清明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心中的清明;“燕子來時春杜,梨花落後清明。”這是宋朝文學家晏殊心中的清明;“萬條千縷綠相近,舞煙眠雨過清明。”這是宋代詞人晏幾道心中的清明。

多少次清明,多少次雨季,多少次燒香,多少次掃墓,多少次祭奠啊。有幾次雨季不在清明?有幾次清明不在雨季?多少次清明沒去燒香,沒去掃墓,沒去祭奠呢?今年的清明,又何嘗不是熱熱鬧鬧的呢?

週六的清早,我就和媽媽一起去外公外婆的山上掃墓,我從來沒有見過我所謂的外公,連和外婆見過的面也只有兩歲。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再熟悉不過的老家,見到了再熟悉不過的舅舅、舅媽,唯獨陌生的也就是那座埋着外公外婆的山。

鄉下的空氣格外清新;鄉下的.天空格外美麗;鄉下的一早一木都讓人覺得神清氣爽。走到一條小河邊,看見了我的表妹——瑩瑩。她正在河邊抓魚,為了以防她摔下去,我只好在一邊守着,生怕她一不小心就掉進河裏。雖然水不是太深,但比表妹高几釐米,而且她的水性不好,不會游泳。出來個意外就不好了。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承認我真是杞人多憂了。

一個上午就如此草草的過去,終於到了盼望已久的下午。之所以盼望,是因為想去看看這個陌生而又有親情的地方。陡峭的山坡如圖通往天堂的唯一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中間有許多阻礙你的東西。有時候你會被一棵參天大樹所阻礙;有時候會被一顆小小的竹筍所阻礙;還有時,你會被一塊佈滿青苔的石頭所阻礙。但對於經常爬山的我來説,都不知一提。

山上,根本沒有路,只能靠後人一步一步踩,一點一點開,才會有路。經歷千辛萬苦,我們終於到了外公外婆的墳墓前,我們花了幾個小時到山上,祭拜也只有不到二十分鐘。下山時,我們可以慢慢的走了,不用擔心時間了。一路上,我和表哥挖了好幾個大大的竹筍,卻因為太礙事,也就沒有帶下山了。我想起媽媽以前説過,外婆生前喜歡吃竹筍,而且我們離外婆的墳也不遠,我就拿着幾個竹筍跑到外婆的墳墓前,放下了。

下山了,我氣喘吁吁的走到了家門口。雖然我以前經常爬山,但這座山,幾乎是一條直線,上山難,下山更難。清明是悲傷的也是熱鬧的。我應該懷着激動且盼望的心情迎接下一次清明節的到來,這一次的清明節更是令我難以忘懷。

清明節作文7

每年的四月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時,每個地方都會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在家鄉,每年清明節的頭幾天,人們都要忙着刻紙錢,買黃紙、香蠟。家族的族長要集合全族人開會,會上定好誰家買吃的,誰家買祭祀用的材料。定好後,大家各自行動。

一到大街上,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品會讓你眼花繚亂,處處可見香、蠟、紙錢、大串紙……人們精挑細選,貨比三家,目的是選出物美價廉的物品。一些沒有上街的婦女可忙開了,在家準備着上山要用的食物,小孩們也來幫忙,添着自己的一份力。清明節的那一天,一些年事較高的老爺爺、壯個兒的叔叔,帶上買來的大串兒紙,到親人墳上掛紙,掛紙就是把串兒紙栓在木棍上,將木棍插在自己親人的墳頭上,意為給逝去的親人房頭上“掛花”。掛完花後要面對墓碑鞠躬磕頭,祈求平安得福,多添富貴。

在家裏的人們則準備鍋、碗、瓢、盆、筷、勺,還要預備必不可少的鞭炮。清明拜祖是莊重的、嚴肅的.,如果哪家哪户少去了一個人,就是對祖先的不敬,要被族長罰跪的。清明時節,很少有豔陽天,一般天上都會下着濛濛細雨,人們行走在上墳的路上,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正應了這句詩中所描繪的意境。

在我的家鄉,逝去的人的墳墓大都立在林子裏。人們進了林子,找一個較寬敞的地方支鍋點火。一部分人開始侍弄飯菜,一部分人則在墳前燒香點蠟、擺放貢品。所有工作都做完後,就點放鞭炮,族人按輩分依次到原始祖先那兒磕頭祈福。祈福完畢之後,便將做好的飯菜盛裝在一個盆裏,八人圍坐在一起,共享美味佳餚。在家族墳地裏聚餐,大概是與老祖先共餐的意思。表達的是對祖先的懷念、感激之情,同時也是想讓祖先們看看這個家族有多興旺。用完飯後,由族長將剩餘的飯菜均勻地分給族裏每一户人家,帶回家去,意為族內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羣散開後,人們各自去親人墳前痛苦一場,訴説一些思念之類的話,祈求佑護等等。回家的時候,還要撿幾個石頭帶回去,當是撿着元寶了,還要折幾根松樹枝,當搖錢樹,將它們放在家神面前,祈求祖先佑護。

死去的人雖然都不在了,但活着的人卻把他們放置在心裏。每年的清明節,家鄉的人們都要把對逝去親人的那份記憶拿出來晾曬晾曬,表達的是親人之間那份血濃於水的感情

清明節作文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像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着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牀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着,乾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和媽媽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台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着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鉅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儘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儘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媽媽、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願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於,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着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安眠,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於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着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媽媽摟着我哭了,她説:“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媽媽陪着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像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説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捨地説: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夠了。後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説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着村裏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麼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於多麼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麼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後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清明節作文9

清明前後,無數文人墨客提筆寫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但自晉文公開始,寒食節的後一天就為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説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不僅為了紀念介子推,也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説。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説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作文10

在那昏黃的燭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時光

-----題記

每當清明時節,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 , 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 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體温。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説:“ 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説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為沒事,我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

,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作文11

清明的雨,潤如酥,把樓下的一片馬蘭洗得像從母體脱下的嬰兒,嫩得好似抹了一層精油,是那麼的詩情畫意,又是那麼的有生命力,一叢一叢地盤踞在我心上。也就是一年前的今天,同樣的雨絲劃在臉上,它朦朦朧朧地撥開甦醒的記憶綠芽……

打我記事起,就一直有一個像火車一樣充滿力量、智慧的人,引領、推動我前進。她的慈祥是不必從穿着、舉止來體味的,僅是一個眼神。當你的眼與它交集的一剎,那力量便會化作一縷陽光,輕輕摩挲着你的'身軀,彷彿接受了上帝的洗禮那般,一切惡念就好似被超自然的力量慢慢驅散,那祥和的面孔在你眼裏也會明朗起來。

一頂土灰褪色的帽子,一看便知是上世紀某年代沉澱多年的產物,黑色的棉褲長年裹在兩條瘦成麥稈的腿上,欲將一個老年女人的一切柔弱、衰老就這樣永久封存在時間的長河裏,但這終究逃不過一個二十一世紀擁有敏鋭洞察力的我的,她那破舊的衣服縫隙裏,早已插滿了新紀元的“外星人”的審判與挑釁,但那慈祥的目光卻是可以秒殺上世紀的違和感,穿越了時間空間,來到我面前。

她是信佛的,一進她家的門,就看到客廳櫃子上擺着一個玉觀音。每當我從樓上下來到她家,第一件事便是先拜拜佛,然後,溜進廚房,看看在做什麼美味佳餚。

到了她家裏屋,我經常會擺弄台子上的玩具,然後坐在電動椅子上享受快樂時光。每當這時,她就會笑眯眯地走進來,親熱地拉着我的手問我學習上的煩心事,幫我“指點迷津”。

因為媽媽不在家,我便非常孤獨,只能用畫畫來打發時光。每當這時,她便會神奇地敲響家門,送上一碗水果或糕點,再與我一同打發寂寞時光,我會快樂地捕捉她那意味深長的每一個音符,用心銘記她的每一個神情,汲取她眼中的“太陽能”。

時光這種既神奇又無情的東西,它把石頭打磨成玉,又讓玉在磨砂石上一點點泯滅。不知何時起,咳嗽與她如影相隨,只有一碗又一碗的中藥才能暫時緩解她淡淡的憂愁。

最後,她不得不借助枴杖來完成她生命的最後一程。

那是她最後一次叩響我們家的門。“咳!”她下意識地用手帕紙捂住嘴,身體猛的一顫,蒼白的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盈盈,我們一起去種馬蘭吧!”

清明的濛濛細雨披在她肩上,給她蒼老的背影些許撫慰。我找了一片沃土,認認真真地鬆了一遍,她吃力的彎下腰,種下一片希望的綠意。

她終究未能撐過那個夏天,而我,至今還牢記着她的諾言:看着我上大學!

又到了清明,馬蘭並不知離別之痛,在這金黃的潤澤裏恣情生長,而那本屬馬蘭的記憶,似乎早已隨大雨衝散,沉澱在記憶之沙中,一去不復返。

但惟有一株剛暴出嫩芽的馬蘭,朝天堂的方向蔓延。

清明節作文12

我讀八年級那年的清明節,母親在田裏勞作的時候,受了驚嚇,病了。到處求醫問藥也不見好轉,九年級那年的春天,我穿的棉鞋露出了腳趾頭,校長把我喊到辦公室:女孩子還是要會些針線的,你媽媽病了,自己要學一些生活的常識

沒幾天,我一個要好的同學把我的日記本(沒有我的名字)在班上傳看,喜歡她的一個男生不知底細,寫了一首詩在日記本上,被班主任看見了,聽説是我的日記本,就找我談心,列舉“早戀”的種種弊端,毫不知情的我遇到沒頭沒腦的批評,蒙了。等知道事情的真相,那種被朋友出賣的感覺,加上家庭正遭遇的不辛摧垮了我,我輟學了,在山腳下的一個“擺筆”場學徒,兩週以後,瞭解真相的班主任輾轉找到廠裏,跟我道歉。我工作時手是浸在鹼水裏的,腐蝕的厲害,父親也力勸我復學:就幾個月了,拿了畢業證書,也許能找個好點的工作。就這樣我回到了學校,繼續我的求學生涯。我九年級返校以後的日子很難熬,似乎大家都在我不留意的時候議論我 ,又似乎多我一個少我一個沒有人在意。學校門口操場東側有一個小水塘,初夏只有塘底有水 。在校吃過午飯,我一個人坐在乾涸的水塘裏,發呆。某個午後,在偷偷哭泣的我聽到腳步聲,慌張地抬起頭看:解東珍———鄧習元的緋聞女友。那幾天她和兩個妹妹因晚上睡覺遭到鄰居男孩的偷窺而報警,女生間多有議論,她也是心煩才在校園外閒逛,她發現了我,但是沒有聲張。第二天中午,在塘底,她帶了她的工筆仕女畫給我看,我雖然美術沒有天分,但對美的東西還是喜歡的,漸漸地我們開始在1班教室裏約會。因為她是二班的學生成績又不好,湯老師委婉地提醒過我:交友要慎重,只是我跟她的往來沒有影響我的'學習,漸漸地也就不被關注了。會考結束的那天,她要我跟她合影一張留作紀念。這一張84年6月的照片是我最美時少有的畫面。 84年的夏天留在我的記憶裏的是喜憂摻半:二哥考取了大學,我考取了縣中高中部,而母親的病情卻更加嚴重了。好在每個週末我都能回家給媽媽做個人的清潔衞生,風雨無阻。當時很多同學對我無視學校“月假制度”卻沒有收到班主任批評感到很驚訝:班主任邵老師是我國中數學老師的愛人,他對我的家庭情況非常的瞭解。 後來,他在87年5月送學生參加大學提前招生時問我:在學校談戀愛了嗎?我回答他:沒有。我不能對任何朋友説的是:我在86年被“退婚”了。

我自小訂的“娃娃親”在男孩子考取中專以後,被男方單方面取消了,沒有任何解釋地就把我當成了陌生的路人。從此我失了“竹馬”,再也不是誰的“青梅”。

清明節作文13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

很小的時候,我並不清楚清明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只是覺得這一天沒有國慶節、兒童節那樣歡慶熱鬧。人們的臉上少了一份歡笑,多的卻是一份沉重與憂傷。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後,我才對清明節有所瞭解。婆婆三年前離開了咱們,還記得婆婆的棺木被黃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嘩嘩直流。我也説不出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長這麼大第一位親眼目睹離去的親人,我傷心,更多的是不捨。

今天是清明節,咱們全家人像往年一樣到鄉下祭祀掃墓。穿過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農田,我放眼望去,山還是那座山,婆婆的墳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只是墳頭又多了些雜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爺爺的帶領下用鋤頭等工具把雜草清理乾淨,並把它們掃到一塊空地用火燒,聽説是為防止起山火才選擇在空地的。我看見爸爸在角落燒一種黃色的紙,便好奇地問:“燒這個幹什麼呀?”爸爸回答説:“這是紙錢,燒給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點點頭再也不願多問,因為我知道,他們心裏很難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嗎?

爺爺點燃了香蠟,伯伯鋪好了墊子,咱們長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墳前磕頭。我跪了下來,望着隨風搖曳的燭火,彷彿看到了婆婆那張佈滿皺紋的臉和充滿愛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對我的愛護與唸叨,也似乎聽到了她用微弱的聲音呼喚着我的小名。記憶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聽爺爺講,她年輕時是位生意能手,那時她家因為做布匹生意成為當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後來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變得一無所有,並逃亡到桃源鄉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勞的雙手堅強地生活。婆婆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因為舊疾癱瘓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幾乎就沒出過門。婆婆雖然手腳不方便,但還是很關心咱們,聽爺爺講,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孫後代。

灰濛濛的天依然下着細雨。燭火熄滅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婆婆,清明節到了,咱們又來看您啦!知道咱們有多想念您嗎?您聽到咱們正在向您問好嗎?您一定也在天上關注着咱們吧!這樣您就不會寂寞了。

站在墳前,我一邊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絲寒意,一邊胡思亂想,忽然記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我的臉頰濕濕的,分不清是雨還是淚。

清明節作文14

今天,我要向我的祖父致敬。於是,我和父親、叔叔帶着祭品和硬幣出發了。一路上,鄉下的土路塵土飛揚。但是風景很美。我們好像進入了一個植物園。路邊有許多植物,包括不知名的草、胡椒樹、蘋果樹、杏樹和許多其他的樹。鬱鬱葱葱的杏樹已經結果了。

看着這些植物,我心裏很高興。然而,我們在這裏向我的祖父致敬。一想到我祖父的去世,我又難過了。

當我們到達墓地時,我們首先拿出了墓地的供品和硬幣。他向墳墓鞠躬,跪下,攤開冥幣,點燃,然後焚燒。磕頭三次後,起來再拜一次。這是祭祖的儀式。我們縣的.林業局也給每個家庭分發了四棵松樹和柏樹,讓人們可以種樹。叔叔負責在墓地周圍挖四個小坑,然後我們去祭拜我們的曾祖父。崇拜儀式和以前一樣。向我們的曾祖父致敬後,我們回到了他的墳墓。這時,叔叔已經挖好了坑。讓我們把針葉樹和柏樹放進坑裏,讓它直立起來。然後,把一半的土填進坑裏,用力壓土。通過噴水管向坑內噴水。噴灑水後,土壤會在第二天將水吸乾,然後剩餘的土壤會被填滿。植樹的任務將會完成。

今天,我在野外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學會了一些祭祖的儀式。讓我收穫更多,學到更多。將來我會努力學習,學到很多知識,這樣我就能知道如何做很多事情。讓我未來的生活豐富多彩。

清明節又來了,人們掃墓、祭祖、爬山。對於清明節,我頗有感觸。當我想到在清明節去參觀古墓時,我感到有點害怕。清明節也是一個節日,我覺得有點開心。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感受到了清明節,也不知道人們是如何看待清明節的。

"兒子,我們走吧。"隨着父母的呼喊,我們上了公共汽車,向我們的家鄉走去。在公共汽車上,我瞥見許多人沿着公路在山上掃墓。我不禁想:清明對人真的那麼重要嗎?但是仔細觀察,我發現人們並不是真的在掃墓,而是在互相比較。看,那邊的人燒高級香和珍貴的紙,用高質量的掃帚。這裏的人們燒高級香和鬼紙,用更漂亮的掃帚。這還是真正的掃墓嗎?我看着這些人,有些難過,一千年的文化正在散去,現代的對比正在迅速上升,既然是這樣,為什麼要掃什麼墓,犧牲什麼祖先?

當我到達我的家鄉,我跟隨我的父母到祖先的墳墓,並開始了一系列的祖先崇拜活動。燒香時,我瞥見幾户人家在掃墓。他們不喜歡我在車裏看到的,而是帶着簡單的餐具和真誠的心去掃墓。畢竟,千年傳統還沒有完全消失,有些還留在人們中間,這讓我多少有些欣慰。

清明節作文15

這個清明對於我來説,是既高興又累。那確實叫做“我很累,但我快樂。”

早晨四點多就起牀,一切準備就緒才五點多。於是我們兩個老同志興沖沖地來到公交站牌下,如願地乘上第一班車。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利。七點左右,我們到汽車東站,打算從那裏換乘農班車迴護城老家。

可是,當我們走進站內的時候,我們發現,那麼大的廣場上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人流。每一輛車裏都是十分擁擠的乘客。我們好不容易上一輛去大李的車。也有比較理想的座位。儘管車裏也十分的擁擠,可我們倆還是比較自在的。不過,車票的價格和平時相比都是上一倍。原來七元,今天都是十五元。而且不管遠近,上車一律都是十五元。就這樣還是有許多人上不車。實在是太擁擠。

好不容易到肥東的桂王那裏,駕駛員放棄走平時的路線,改從包公大道繞行。其目的是想避開堵車,早點到家。可是,這位駕駛員想錯。我們的車剛拐上包公大道的時候,馬路上的情景把我們驚呆。由西往東方向的車道上四排車流前後有三四公里長,就那麼挪挪停停,緩慢地前行着。根本沒有徒步行走快。後來還聽説,包公像那邊也是十分的擁堵。以至縣委書記在微博説他上午被“堵在路上。”就這樣,平時只要幾分鐘的路程,我們卻用一個多小時。一直到十點二十的時候,我們才上合蚌公路。比原計劃遲近兩個小時。老家那邊也等急,不停地打電話詢問我到什麼地方。

回到老家以後,看到那麼多的'人在忙着安排中午的飯菜,我的心情也愉快許多。我們這個房份的清明是集體做的。各家輪流舉辦。今年已經是第十個年頭。參加的人都自覺地湊一點份子錢。當然是遠不夠用的。舉辦人顯然是要自己掏腰包補貼的。不過,象我這樣常年不在家又是拿工資的人都會自己地多給一些的。每年的清明之前,由幾個小房份代表組成的籌備小組就要開會協商。今年一共六桌。每桌十六道菜。還是比較豐盛的。白酒是四十元一瓶的文王貢。還有啤酒。白酒啤酒保證夠。席間,年長的,年輕的,老婆婆,小媳婦,都一邊吃着,一邊喝着,一邊講着。交流着各家的最新情況,各人的發展經歷,各自的致富經驗。

真熱鬧。真高興。這些場景,只有清明節的時候才有。給我的感受是,現在的農民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現在的農民工收入確實是相當的不錯。所以這些都明顯地寫在他們佈滿舒心笑容的臉上。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