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700字四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清明節的作文700字四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期之一,約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具體的説清明是在冬至後的第108天。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是草木葱綠、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改變了冬季寒冷、枯黃、銀裝素裹、淒涼的景象。農業生產也多忙於春耕、春播了。江南諺語:“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就是在寒冷的北大荒,為了不違農時,清明節前後也搶着播種小麥了,並有“清明忙種麥”的諺語。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多彩而極其有趣的,除了禁煙火、吃冷食、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

清明節在山東省膠東地區人們普遍叫“過寒食”。寒食節在魯膠東地區人們的心目中僅次於春節和正月十五元宵節燈節,都要慶賀三天。孩子們都要脱去穿了一冬的舊棉衣,換上新做的單衣。民間有傳説:“清明不穿棉,穿棉死後變兔子”。民間還有傳説:“老牛老馬也要過個寒食節”。這三天也要給牛、馬一些好草、好飼料,並休耕三天。

記得兒時,每逢寒食節學校都要放假三天,老師帶領學生到效外踏青、郊遊。山東呂劇中有一段唱詞:“清明佳節三月三,老師踏青去遊玩……”充分説明清明節老師與學生們的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健身活動。

清明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祀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去的先人的一種活動。每到清明節,家長都要帶上供品、香、紙、扛着鐵鍬、舉着掃帚,領着孩子們去自家的祖墳祭掃墳墓,將供品擺放在死去的先人墓碑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供品回家。

記得兒時寒食節玩得最有興趣的當數放風箏,盪鞦韆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特別是兒童最喜愛盪鞦韆。放風箏是兒童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牽着高高飛翔的風箏的牽線,仰望着風箏悠哉,悠哉飛翔的形態,踏着綠毯似的小草,吸着春天郊外的新鮮空氣,彷彿進入了仙境,別説有多高興了。

清明不僅是祭祖的祭日,同時又是兒童們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玩耍的好時光。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是全國人民拜祭祖先的節日。可是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掃墓呀?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思念的味道。是清明成全了這濛濛的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落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憶思。

原先我並不清楚,於是上網查資料清明節的來歷,後來我知道這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演變而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指乙則清明風致。”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作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冷,在光照、氣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就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除了禁火、掃墓 、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許多地區還植樹,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温暖,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的非常快,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在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清明節人們也叫“植樹節”。

清明節放風箏也是人們所喜愛的節日,人們不僅白天可以放,夜晚也可以放。夜晚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五顏六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小星星,被稱為“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幸福和好運。

看!清明節的習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據出國人們的愛好來決定的,少部分是從古代時一代又一代的傳下來的直到現在。但人們通常都會去掃墓,去懷念那些先烈!

將既清明節那天,我感受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幸好清明節那天陽光明媚,我們走進‘祥寧園’,那裏可謂人山人海,不過我們還是闖過了“重重難關”來到爺爺奶奶的墳墓前,我們各個都拿了一沓“錢”燒給爺爺,希望他們收到與奶奶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也希望他們祈禱我們平平安安,身體健康,閤家安康。

雖然今天我們筋疲力盡,但我很開心,因為我學會了尊敬祖先。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1]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2]也極盛。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昨天是清明節,為爺爺遷墳的事爸爸去鄉下了,上午,帶着鞭炮,酒,香蠟紙錢等祭念用品,媽媽,我,軒軒一行三人來到附近的鳳凰山森林公園某處隱蔽的山坡上,給這裏的舅婆婆,舅爺爺上墳。之前已經有親戚來拜過了,上面放着幾束鮮花,和點好的香。當我沿着小路走近,才發現原本通往墓地的石階已經被厚厚的一層落葉給覆蓋了,直覺應該掃一掃,這兒是兩位老人的“家”,沒有人會喜歡自己的家又髒又亂的。就去附近的小店裏借了一個掃帚,沿着石階一路掃下來,一直掃到墳墓前,順便把旁邊挺近的一座墳也掃乾淨了。春日氣温的升高讓人大汗淋漓,那一刻我體會到,古人為什麼會把清明節這一天稱為掃墓日。

媽媽忙着擺供品,點香和蠟,燒紙錢,等我掃完,這些步驟已經做完了,我説我還沒給舅婆婆燒紙錢呢!媽媽欣慰的説:心意到了就行。以後每年都來掃一次吧!我點點頭。才發現,媽媽不光給自己的親人燒了紙錢,還給旁邊那個“鄰居”也燒了一些,恰好別人的兒孫來了,還以為已經有人來拜過了呢,最後知道是媽媽,連忙感謝。

軒軒在一邊什麼也沒做,就看着我們在各自忙碌,等着最後鞭炮放完,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對外婆説,想吃糖,哈哈,原來這小子是看上了供品!外婆笑咪咪的答應着,給他拿了好吃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山的路上,天空飄着零星小雨點,這是老天因為承載不了世間分離的痛,而流下的淚吧!遺憾的是,因為土地重新規劃,我的外婆和外公的墳被遷到很遠的鎮上,以往年年抬腿就能到的地方,現在卻要包車才能到,因為不知道具體位置,也因為軒軒還小,怕他經不起舟車勞頓,這幾年一次也沒去過,此時憶起外婆小時候對我和哥哥的種種好,徒傷悲。

人死萬事空,連賣紙錢的阿姨對這些都看得透徹,説得實在:紀念死去的親人,其實是想安慰自己,你燒的那些都是些空的,假的東西,他根本就用不到,不過是活着的人圖個心安,求個寄託罷了!腦子裏冒出一個想法:這個,應該是世上最理直氣壯賣假貨的行業了吧!願活着的我們珍惜與老人在一起的每一天,少一些計較,多一些關懷,勝過離別以後再追悔莫及。

惟有天真的軒軒問我,什麼是清明節?我答,每年的今天都像我們一樣,去給親人上墳,燒紙,放鞭炮,表達對他們的想念。軒軒點點頭,又問:那是不是也有好吃的?我笑罵:當然有了,你這個貪吃的小豬!他嘻嘻笑着,去玩遊戲了,真是童言無忌,沖淡了愁緒,也給這次的掃墓之行添加了些些稚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