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作文實用14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作文實用14篇

清明節作文 篇1

記得,在學校裏的日子,也帶來了很多的歡樂,在國小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都要去紀念館參觀,看看烈士們的事蹟,然後在第二天裏都要寫篇有關清明的事情的作文,那時候,也不懂什麼是作文,什麼是感想,就是寫我在紀念館裏看了很多叔叔,也有阿姨,老師看了我的作文,居然説我寫的很認真,説寫了很多的人物,看來,我去紀念館裏參觀的時候,看的很仔細,現在,想想小時候有意思的事情,在回頭看看自己的寫的作文時,就會覺得好有意思的'寫字,好有意思的作文。

現在讀來,這首詩之所以能流傳千古,被世人爭相傳誦,除了那朗朗上口的詩韻之外,就是詩中出神入化地刻畫出每到清明節的時候,人們在“天亦有情化為雨”的傷感日子裏,悲痛悲痛難以抑制的心情,在這個時候,什麼能化解這種哀傷的心情,就只有“借酒消愁”這種方式了。

奶奶做了很多的吃的,還要在家裏的客廳裏燒紙,每次都是家裏都是黑乎乎的紙屑,連卧室裏都會有,只要窗户稍微打開一下,那麼家裏的被子上,沙發上,椅子上,桌子上,都會有這些黑乎乎的紙屑,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費神,又要做豐富的菜,又要燒紙,又要打掃,真是個使人勞動的好日子,可能是為了懶惰的人能夠勤勞而設定的節日吧,我小時候是這樣理解的,現在想想真是覺得好有意思的想法。

清明節裏,奶奶都會裹粽子,奶奶都會做很多的口味的,有豆沙的,有醃肉的,有鮮肉的,有香腸的,有紅豆的,有豆莢的,都是奶奶做的,我都喜歡吃,可不知道為什麼。

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對於清明節這樣的日子,還不是太懂的,對於清明節裏的一些習俗也是不清楚的,就記得在清明節裏家裏要做一桌子的吃的,還要燒紙,掃墓這些事情吧。

清明節作文 篇2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習俗之一,在清明節這一天,所有在外地工作的人必須回家鄉爬山掃墓,給我們去世的親人們燒紙,燒衣服,燒香等等。

我們一大早就準備好燒肉、香、陰燒紙、鏟子……清明節還有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爬山了。我們去世的親人是住在山上的,所以爬山是不可避免的。想要為去世的親人們送東西,那就必須通過爬山這一關!爬山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每次爬山我都是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但這次我不會像上次一樣了。因為我長大了,我不可以像以前一樣。

開始爬山了,山路已經長滿了草,還有一些帶刺的草,我們要小心翼翼地從那些草邊走過。我們要邊長草邊,走在路上我還被吵次來次去,感覺腳像被1萬支針刺中了。終於,我看到了勝利的光芒,終於終於要到了,爺爺給我們分配任務,爸爸,奶奶常常其他人掛白掛白看上去很簡單,但實際上沒有這麼簡單,我們要找石頭和棍子插在這裏,但如果棍子不夠尖,就插不進土,如果太過脆又會斷。石頭麻一定要尖。

我們拿出了貢品,有白瓷,燒肉,酒等等……我們要燒東西了,爺爺叫我把乾的`樹葉和可燃物都掃走,因為如果不掃走的話,可能會引起森林火災。刷完東西了,我們還要拜一拜,並説一些祝福語,比如保佑順順利利等等……最後一件事情就是燒鞭炮了。這次是時候該到我出手了,我一個手拿着火機,一手拿着鞭炮,一點燃馬上就跑。在跑的過程中還不信摔了個狗啃泥……

雖然科技發展的很快,但他永遠不可能替代我們傳承了5000年的節日。

清明節作文 篇3

説起24節氣,我常常在日曆上看見,也在二年級書本學過。在我的印象中,最有意義的要數清明瞭。

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其實這時的氣候特別温暖,氣温開始回升,時不時都有太陽。草木開始發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開始播種。聽媽媽説: 以前農民伯伯總説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一到清明,農民們正忙着春耕春種,期待着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媽媽説,在清明這一天,每户人家門上都會插上柳條。我問媽媽為什麼呢?媽媽説這是一種習俗。因為有俗諺説:“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帶柳,死後便黃狗”。是否説明柳枝具有辟邪的作用?民間流傳説清明是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再加上正值柳條發芽的時間,於是人們紛紛把柳條插門上,以保全家平安。

清明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媽媽説也叫“踏青節”,是傳統的重大祭奠節日。媽媽還説,在古代清明節這天不能用針,也不能洗衣服,還有些女士還不能行路。當然,那是在古代 。現在是祭祀先祖,緬懷親人,也發揚成利用這傳統節日來祭奠英雄烈士,讓他們的英勇抗敵,堅貞不屈的精神代代流傳。所以至今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

記得上次和爸爸媽媽去上墳,爸爸媽媽説,他們小時候清明去上墳或掃墓,還不能吃食物或者只吃素食,説這樣表達對先祖和烈士的禮貌和尊重。掃墓時更不要有歡聲笑語,要默哀,還要給先祖修理墳墓、上香、上貢、敬酒、祭拜、放鞭炮。不過我知道現在好像很多地方都不可以放鞭炮了,因為怕引起火災,擾亂平靜。

爸爸媽媽都是在飯店工作,每年的清明節這天,都會來很多的上墳和掃墓客人來吃飯。可見這一天是多麼的熱鬧啊!

清明節作文 篇4

每逢到清明節的時候,我們江西老家,家家户户都要做青糰子。雖然外面賣得青糰子很好看,又好吃。但是都不如自己在家做的好。每年清明節,媽媽都會採一種叫艾葉的植物,艾葉很香是做青糰子的主要原料之一,做出來的.青糰子,很香很好吃。

首先要把採來的艾葉洗乾淨,在鍋裏煮好撈上來備用。做青糰子的原料都準備好了,有煮好的艾葉,糯米粉,米粉,當然還有墊在青糰子下面的粽葉啦!媽媽説:“你先幫我把煮好的艾葉剁成泥。”我把艾葉反覆地剁,直到艾葉變成泥,終於剁好剁完了,之後媽媽開始製作了,在鍋里加適量的水,等水燒開了,加油和白糖、艾葉、糯米粉和米粉,拌在一起揉成了一個綠綠的大圓團,真像一個大圓球呀!媽媽説:“這些可都是有比例的哦。”我先從大圓團裏面,取出一點麪糰在手裏,捏搓出了一個小圓球,放在模具裏印。印出來的有大有小,是因為我搓的時候有大有小,媽媽跟我説:“小了模具裏面可以再添加點麪糰,要印出來一樣大小哦。”我説:“好的,知道該怎麼做了。”後來我越做越好,真好玩,像跟玩橡皮泥一樣,我一會兒把一餐桌子全印滿了。媽媽開始蒸青糰子了,鍋裏燒開水,上蒸半小時左右,青糰子蒸好後,揭開鍋蓋,一陣清香撲鼻,湊近一看,青糰子個個晶瑩剔透,就像一塊塊碧玉,我看的直流口水。媽媽説:“青糰子要涼一會兒吃才香。”我只好耐心地等待着。涼了一會兒,我們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青糰子,我嚐了一口,真是又軟又香又有Q彈,青糰子可真好吃呀!有一種吃了還想吃的感覺。

這次我和媽媽一起製作的青糰子,不僅讓我嚐到自己做青糰子的香甜,還讓我嚐到了做青糰子的樂趣。

清明節作文 篇5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帶上清明果和紙錢……上山掃墓。

家家户户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年年艾葉綠,年年果泛香,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的到來就意味着能品償那青綠飄香的清明果了。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葉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開黃色小花,葉小形如菊科植物,生得一篷篷,一簇簇的。每年清明前,奶奶就會起個大早起菜市場買艾葉,艾葉買回家後,便開始了繁雜的製作清明果的工序,可能是我還小奶奶也懶得理我,就讓我在邊上看着,她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那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頓時變成碧綠色的粉團,準備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餡也是很講究的,條件好的人家更是花樣繁多,製作精細。有豆腐乾和韭菜的,有肉包筍的,還有黑芝麻的……面和餡都準備完畢,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這包果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奶奶的手就像魔術師一樣,不一會一個個碧綠剔透的清明果就完成了,真是可愛極了,看她包清明果也是一種享受,就好像一件件藝術品從她們手中飛出。坐在一旁的我也只得嚥下直流的口水,耐心地等待蒸熟的那一刻。

青青的艾草一轉眼就變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奶奶把艾果裝到盤子裏,我拿了一個來吃,覺得美味極了……

20xx年的清明節馬上要到來了,我好期待奶奶做的艾果。

清明節作文 篇6

清明,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温上升,中國南部霧氣少,北部風沙消失,空氣通透性好),因此得名。”

天文時間: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踏着春天的節奏,4月5日中國又將迎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民俗專家表示,作為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在現實社會中有着巨大影響力的民俗節日,“清明節”的得名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碼”。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清明源於“清明風”。春秋時《國語》中記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漢朝劉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訓》中也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的記載。

古人將一年中的“八風”都起了名字:東風叫明庶風、南風叫景風(亦名凱風),西風叫閶閭風,北風叫廣莫風,東北風叫條風(又叫融風),東南風叫清明風,西北風叫不周風,西南風叫涼風。

“清明風是一年中的八風之一,是冬至後吹過45天條風和45天景風以後吹來的温暖清新的風。清明前後往往細雨霏霏、和風拂拂,正是種植莊稼的大好時節,這時的風和雨都是人們所喜歡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動勾勒出“清明雨”的圖景。清明時節正是冷暖空氣衝突激烈的時候,勢力減弱的北方冷空氣和南方的暖濕空氣常常在長江一帶交鋒,致使江南地區常常“乍暖還寒晴復雨”。“清明雨”對植物生長尤為重要,農諺有“清明前後一場雨,強如秀才中了舉”之説。

清明節作文 篇7

每年4月5日前後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也叫做踏青節,因為那時是春天,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人們常常出去踏青,有去爬山的,有去賞花的,他們看到了粉紅的桃花,白玉似的梨花和盛開的喇叭花……一到假期,人們都歡天喜地地到外面玩,呼吸新鮮的空氣。

清明節那天,人們大部分都去掃墓,紀念死去的親人,還有一些人折斷幾根柳條,插在門前,留辟邪,還有人去春遊,我看見了茁壯成長的小麥苗、金燦燦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不計其數,弄得那麼耀眼,真討人喜愛,互助友愛粉紅色的桃花,遠遠望去,似乎已經成了紅雲。雪白的梨花像白玉一樣晶瑩透亮。盛開的喇叭花,彷彿在“滴滴答,滴滴答”吹着歡快的樂曲一棵棵柳樹展開自己的.“長髮”——柳條。微風一吹,“長髮”隨風擺,好像在説:“清明節來了!”松樹的枝幹彎彎曲曲的,像一個駝背的老爺爺,靜靜地站在那裏。白楊樹高大挺拔,一陣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沙,沙沙沙”的聲音,好像一位老爺爺在“咯咯咯”地笑。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在一個地方,一些人會做一種吃的,叫清明糰子,相傳是為了紀念介子推這個人的。介子推曾幫助過晉文王繼承王位,晉文王想感謝他,誰知,他躲進了大山裏,晉文王怎麼找也找不到他的蹤影,只好放了火把想把他逼出來,可是,事與願違,這火燒了三天,可遲遲不見介子推的晉文王只好上山,他這才發現介子推已經被燒死了,晉文王十分傷心,十分後悔,他下了一道命令,在這天不能燒火,只能吃涼食。以後每年這天,晉文公都來看他,有首詩這樣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作文 篇8

前些年時,我不大懂清明,只覺得它與正月瀰漫的氣氛不同。而它所有的習俗和更深一層的意思,卻也算不上一無所知,對此我説不大懂,卻也説不出哪點不解。

清明的氣氛是淒涼哀婉的,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短短几字,勾勒出一副憂愁悲涼的畫面。你看,清明的愁,總是不同的,它總是淡淡的,卻又哀婉,似乎是因人們的“愁”久久不散,便都融於這天之中了……

四月的清明,卻不禁感覺有正月般的.徹骨寒意,興許是天公也寄思念與淚於此,不願作美。黑夜破曉之際,灰暗的雲層和煙雨代之,雨裏的遠景,呈現一片朦朧的美,一大片一大片連結的,偶有幾座高聳的青山映入眼裏,待細雨過後,微涼的風伴着輕淡的霧,顯得更為清寒。

會有一行人徒步走到山下,路程挺遠,説是踏青。雨後的葉,特別青,泥土的氣息被風翻起,在空氣裏與青草香一同釀着。山依舊那般,與從前相比,路上的荊棘少了許多。再晚些,便陸陸續續來了些人,小孩兒跟在大人身後亦趨亦步地走着,而大人們則有兩個在前頭除了荊棘,為“後者”開出一條路來。汗珠從面頰滑落,滴進土裏……

掃完墓後,歸途的涼風令人舒爽許多。在別處,你可以聞到淡淡苦澀,那是艾草的氣味,若還有未焚完的,你可以聞出它自身的氣味,與氣候較乾燥時相比,有一絲潮潮的味與艾香一同浸進心裏。

這天的雨下得不大,也不長,但總斷斷續續的,難免使人心生煩躁。飯,是涼的,但絕不是生的,我記得有一種墨綠色的小點心,在清明時分幾個小攤上有賣着的,一般攤主是近中年的婦女,説話挺和氣。點心有些油,泛艾草香,淡得很並不驚豔,卻需在攤邊買上幾個,一是不常見得(至少島外沒見着,覺得稀罕得很),二則是不怕沒有人吃下。它,挺甜的,似乎像要衝走清明的悽苦,帶着甜味兒到心頭最苦的地方。

清明雨來攜愁思,看着清明的雨,心底會不由自主地掀起層層漣漪,印象裏它的天就沒晴過。前有故人訴清明氣氛之悽楚,後便有許多人應和着,我還是不全懂,但現在也大抵明白了,或許,我不懂的,可能永遠不會懂,有些時候,也不用太執着罷。

清明節作文 篇9

清明節又俗稱踏青節,在清明節那一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親人;也可以出外踏青遊玩,並舉辦一系列體育活動。

我的家鄉在海南,在清明節前的一天,我早早的起了牀,跟着爸爸媽媽來到了墓園,祭拜外公的一位好朋友——曾爺爺。我懷着一顆對曾爺爺無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曾爺爺骨灰盒的櫃子前,慢慢打開櫃子,一張黑白照片映入眼簾。照片上的曾爺爺安詳的笑着,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他似乎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緊,沉默了一會兒。我輕聲的對着曾爺爺的相片説:“曾爺爺,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學。”説完我跪了下去,對曾爺爺的相片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給曾爺爺請過安之後,就和我來到了燒紙錢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紙錢默默地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飛舞的紙絮,落在我的頭上,衣服上,前方滾滾而來的熱浪也讓人受不了,可我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曾爺爺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燒完紙錢,爸爸媽媽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和媽媽走出了墓園。

清明節除了祭拜親人,我們還去給烈士掃墓。那天,我和學校的一些少先隊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乘着車來到了紅毛的'烈士陵園。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墓碑前,向英勇犧牲的先烈們敬獻了花,並深深地鞠了三個躬。之後,一位老爺爺還給我們講了先烈們的戰鬥故事,聽着聽着,我的眼角滾動着淚花,望着高大的墓碑,我心裏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這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們。青山蒼翠,英雄永存!我們懷着敬仰的心情離別了烈士陵園。

清明節作文 篇10

又逢清明,雨似乎是為了應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從太陽手中奪回了稱霸天空的權利,細密的雨絲無聲無息地落下,也隱隱約約地給這世界遮上一層憂思的霧。

也許,在這個清明節之前,清明對於我來説只不過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小時候,只知道每年這時外婆在遠方的弟弟都會趕回來,並不明白這到底意味着什麼。漸漸地我在長大,從書上明白了清明是緬懷先人的日子,但依舊覺得遙遠,因為我最親的人都在我的身邊,我放肆地享受着他們給予我的無盡的關愛。

可是現在,曾經最寬容我的奶奶變成了一張再也不會笑,再也不會教導我,再也不會用那雙因長年立於三尺講台而被粉筆侵蝕得格外粗糙的手撫摸我的頭的,黑白相片。

雨,就是淚的化身,這清明時分的雨勾起了人無限的愁思,也翻開了我不願觸及的帶着濃郁思念氣息的記憶。

記得在奶奶剛去世的那幾天裏,媽媽曾數落過我,説我這孩子怎麼沒心沒肺的,沒有人明白這一切只是我為了掩飾自己的不相信而鑄就的`偽裝。很多次,我一個人或漫步或騎車在街上,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瘦小卻格外熟悉的背影,不由自主地加快腳步,“奶奶”兩個字就要脱口而出,卻想起這聲“奶奶”再也不會有人答應我了,只得訕訕地離開,留下一地的失落。

從奶奶走後,我極不願有人在我面前提“奶奶”這兩個字,聽見後我只是默默地離開,抑或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爆發。沒人能理解,許多大人只是認為我是不可理喻,只有我自己明白,我是不願去觸及內心最痛的那道傷。

清明將至,我再怎麼逃避,終究這個話題還是那樣不可避免地被提起,我明白這半年多過去了,我也不可能再選擇逃避,畢竟這早已是事實,我能擁有的不過是這一份卑微的懷念與記憶。姐姐説在同一輩的孩子裏,我的悲是最淡的,而這份最淡的悽在時間中沉積成了這最濃的一份哀思。我想在他們當七年級次痛快地發泄後,應是早已記不得悽是什麼感受了吧!

如今的我不願將這份哀思化作淚水逝去,我只想將它變為我可以獨享的一思念,雖不能説是每時每刻但至少可以在每年的清明這個時節成為連接過去的橋樑,讓我可以懷念我那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作文 篇11

在那昏黃的燭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時光

-----題記

每當清明時節,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 , 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 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體温。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説:“ 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説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為沒事,我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

,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作文 篇12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大都在農曆三月,故古時又稱“三月節”。清明節始於周朝,但它成為掃墓祭祀的節日,據説與介子推有關。清明節前一天,古時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稱“寒食節”。

古往今來的清明節,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指節氣,二指節日。在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只有清明。據考證,清明源於“清明風”。早在春秋時《國語》中載,一年中共有“八風”,其中“清明風”屬巽,即“陽氣上升,萬物齊巽”。《歲時百問》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另一説,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載,商朝末年,紂王亂國,周武王起兵伐紂,牧野一戰,大敗商師,平治天下。為此,周朝在制定歷律,確定二十四節氣時,將“三月節”命名為“清明”,標誌天地清朗明淨,既明氣候,又揚政績。

清明時節,勞動人民常用它來安排農事活動。每年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的農諺。

古代清明節文人踏青的風氣也極盛行。歷代文人墨客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最著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不用典故,也沒有濃豔華麗的辭藻,而是運用白描的手法,樸素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淳樸的鄉村風俗畫,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讀後令人神往。

清明節,也是祭祀先人的節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雲:“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描寫了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先人、追悼亡靈的情景。時至今日,祭祖仍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時節,不僅環居祖墓的親人要上墳祭掃,大批旅居海外的華人,港、澳、台同胞同樣紛紛趕回祖籍,祭奠祖靈。陝西橋山黃帝陵、軒轅廟是中華民族的祭祀地,每當清明時節,民族親情都在這裏彙集、凝聚,從虔誠拜叩的肢體語言中,我們能讀出血濃於水的民族情緣。

清明節作文 篇13

我們走的是山路,剛在下雨,路還有點滑,所以很難爬,一路上看到很多花,在雨中彷彿更憂愁了,這裏一簇,那裏一叢,圍在一起,好像植物們也在上墳,墳頭在半山腰,所以這一路上來很狼狽。

到那裏了,我已經氣喘吁吁了,但我爸和爺爺好像特精神 ,從背上拿了掃帚開始掃一些黃不溜秋兒的東西,忙了好一會兒,我爸不知哪裏挖來的一堆土,放在上面,插了根竹竿,上面掛着一個叫墳幡的東西。接下來,就開始擺放祭品了。

祭品有很多,比如魚、肉、豆芽、茶葉蛋、豆腐等等。點上了香蠟燭,過了一會兒,他們又倒了點酒。點蠟燭幹嘛呢?我爸説:“只有那樣,你的`太公才會來吃,不然是不會來吃的。”

我爸拿起一大盆,點了一團火,爸爸、伯伯、爺爺他們就把焚經、紙元寶一件一件地放入火中。接下來,就該禱告了。不知為什麼,每次拜祖的時候,我都要讓我媽跟我一起。

我就站在那裏,不知道説些什麼,我媽卻站在一旁,雙手合實,低下頭,嘴裏唸唸有詞,好不熱鬧,説了好一會兒,才停下來。接下來就開始分食物了。我首先拿了個茶葉蛋吃和一些水果,比如橘子呀,香蕉之類的。水足飯飽之後,就開始放鞭炮了。

雖然國家規定不能放鞭炮,但今天是“特例”,我們就先下山了。我爸拿了一大堆鞭炮,開始一個個地往天上放,我當時比較膽小,最聽不得那種很響的聲音,所以我捂起了耳朵。

今天我們祭了祖,吃了飯,我既開心又傷心,開心的是今天我明白了很多關於清明的知識,傷心的是那些已故的親人,祝他們在天堂吃好喝好。

清明節作文 篇14

我的太爺是在今年清明節前四天去世的。

那天,我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怎麼也笑不起來。星期四晚上,我來到了太爺的靈堂前,坐在椅子上,給他燒紙。我希望我能燒好多好多紙,讓太爺能在天堂用個舒服。我邊燒紙,邊看着太爺的照片和骨灰盒。照片上的太爺滿臉的滄桑,臉上還留着以前的傷疤。他努力睜大眼睛,使自己看起來精神些,嘴巴向下彎着,似乎想要告訴活着的人,他捨不得離開這個世界,捨不得離開我們。我感到非常後悔,在太爺死的時候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想到太爺生前對我的愛,淚水不由地奪眶而出。

記得太爺住在市區的時候,總愛到樓下曬曬太陽。那時,我便一邊陪太爺散步,一邊遛狗。我扶着太爺,偎依在太爺的身邊,在初春温暖的陽光的照射下,全身感到無比的舒適和愜意。我和小狗“樂樂”一起看身邊的花兒,它們開得正歡呢。而太爺總是用慈愛的目光看着我們,開心地笑着。太爺一邊用手指點着花兒,一邊用他那蒼老沙啞的聲音告訴我們各種花兒的'名字,“這是鬱金香”“那是牡丹花”……我們就這樣一起漫步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浸在無限的幸福中。

太爺還有個“壞”習慣,就是每天都要“欺負”我。有一次,我們剛吃完飯,太爺閉着眼睛坐在沙發上休息,我過去倒杯水喝。走到茶几那兒時,太爺突然伸出手來,捏了一下我的臉蛋。這時,我的好奇心開始“工作”了,太爺怎麼閉着眼睛也能捏到我?難道太爺在私底下練了氣功之類的?我不服氣,就偷偷地走近太爺想撓他癢癢,可還沒湊近就被太爺一把抓住了,我沒招了,只好乖乖地服輸。太爺不只愛“欺負”我,連“樂樂”也不放過。一次,它經過太爺面前,太爺竟用枴杖輕輕敲了幾下樂樂的腿。太爺雖然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他那“敲法”還是準確無誤,百發百中。“樂樂” “汪汪”大叫,圍着太爺跑了好幾圈,逗得太爺哈哈大笑。

太爺的笑聲還在我耳邊迴盪,太爺的目光還是那麼慈祥,我不敢再去想了,因為我怕我越想會越傷心、痛苦。現在,什麼也挽回不了了,我只希望太爺能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