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清明節的隨筆(集合15篇)

欄目: 清明節 / 發佈於: / 人氣:4.22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隨筆(集合15篇)

清明節的隨筆1

記得古詩説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講的是清明節雨天、人們傷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十分的晴朗,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到處是春暖花開的景象,我、爸爸、媽媽、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掃墓。

我們乘着開往南北湖的公交車,來到了我們海鹽縣的旅遊景點——南北湖,湖邊到處是行人,有來掃墓的,來旅遊的……我們無心欣賞南北湖的美麗景色,直接來到半山腰,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擺好拜祭的物品,媽媽、舅舅獻上了鮮花,爸爸點着了蠟燭,接着舅舅第一個拜,第二個是外婆拜,第三個是哥哥拜,第四個爸爸拜,第五個是媽媽拜,第六個當然是我了,因為我最小了。接下來外婆就給外公燒紙錢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錢花,日子過得好一點。望着外公的墓碑,我們心裏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

拜祭完後,媽媽打算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們先來到了湖邊的木製長曲橋上,只見橋下的湖水水平如鏡,沒有一絲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過木橋,我們來到了長堤上,堤的兩邊盡是桃樹,我走進桃樹看了一下,發現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爭奇鬥豔的像一個個哨兵展現着自己的魅力。

走着走着,爸爸説起他小時候來英雄紀念碑掃墓的事,於是,我向爸爸提議,也帶我一起去向英雄掃墓。接着,我們就爬上山峯來到了新四軍北撤澉浦之戰紀念碑,原來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軍北撤至澉浦時,遭到國黨10倍於自己軍力的包圍,在戰鬥中,新四軍有223名戰士犧牲了。看着紀念碑,想到犧牲的新四軍戰士,我心中感到無比崇敬,於是,我向英雄們獻上自己做的花環,爸爸為我在紀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兩百多位戰士犧牲在這兒,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事蹟,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今天收穫真多。

清明節的隨筆2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裊裊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

清晨,火紅的朝陽還未探出暗黑的山頭,然東方已經吐白。幾縷透過密織着的樹葉的白光,穿過桌前那面腐朽的木窗,射在那些零亂的書本上。只聽見窗外沙沙作響,也許是風,或者是雨。不禁想起:今日是沉重的清明節。

天空中飄零着紛紛的細雨,模糊了那塊嵌在窗上的玻璃。想起那“清明時節雨紛紛”,便想到了“欲斷魂”。淡墨色的遠山上竟閃着星星之火,還偶爾聽見爆竹爆炸的聲音在寂寥的道路上回響。心不覺得沉重了。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裊裊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山上愈發地綠了,彷彿被洗去了一層膜色,呈現出本身的綠。翠綠,嫩綠,墨綠,青綠……交匯成一片。

下樓吃早飯,望着墨綠的清明餜,想到綠的山頭,綠的平地,綠的春天。吃了一口,外面雖平淡無味,甚至有些苦,但清明餜中的甜蜜,卻觸動了我的心:喪去親人的悲痛後,必要將悲痛化為力量!活着的人,該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使故去的人再看見他們不願看見的事發生!

由我經歷見證過故去的親人,忽地在眼前浮現了。我望着他們,在心中大聲地吶喊:我不會令你們失望,不會令你們失望!

窗外的雨愈來愈小,終究停了。鳥兒在雨後的潔淨中唱響了它們的歌兒。太陽也撥開了雲層,温暖着大地。人生總會遇到陰雨天,甚至雷電交加,狂風暴雨,但我們,總會迎來温暖的陽光。

清明節的隨筆3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節假。我回到家鄉和親人們一起過清明節。

早上的時候,媽媽和奶奶早早就起牀,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葱、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媽媽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爸爸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媽媽叮囑我們説:飯後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去掃墓。

媽媽、爸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着汽水和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着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為媽媽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説,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很長的一段路,終於到達目的地,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後面的一羣慢慢才跟上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説,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後的野草和爛泥清理起來,清理乾淨後,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裏,拿起鋤頭挖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統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着。此後,奶奶把盛兩碗乾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後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黃紙和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着,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紙錢搓好以後,表哥就把火點着,點燃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於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乾草燃起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後,又鋤一條防火隔離帶。接着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雨,表哥説:“糟糕,下雨。“姑和媽媽卻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説:“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幾位表哥們點燃“浪漫禮花”,隨着“呼--啪啪啪”響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後爆炸,顯得絢麗多彩。雨此時也停,天空又出現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着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願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達。

最後,我們打開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和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節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清明節的隨筆4

最近高強度的工作讓我總有種窒息的感覺,回想起前日裏的輕鬆,內心深處又徒增了許多悔意。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我不知道該用何種心態來告慰逝去的親人和自己一去不回的年歲。

今年家裏沒有我牽掛的人,爸爸媽媽隨着姐姐去了彩雲之南,我總覺得這是命運該給他們的經歷,更在內心深處希望他們通過這次遠行能夠得到更多。姐姐與姐夫在20xx年結婚,由於路途較遠,爸爸媽媽從未去過那邊,對於一對在農村生活半輩子的夫妻,我想他們早已失去了對未知旅途進行探索的新鮮感,今年春節,姐姐與姐夫相伴留在我家過年,其實我能夠猜透他們的心思,就是希望父母能夠抽上一段時間去雲南看看。

昨日給父親打電話,聽得出他的言語之間透露出幾分醉意,可能是長時間呆在火車上太過勞累,父親選擇用酒精來解乏。母親剛到雲南,就不願與自己從未見過面的外孫女分開,突然覺得她像極了孩子,雖然,這些情景都是聽姐姐在電話裏説的,但是,我依然能夠體會到父母內心深處的歡欣。對於姐姐來説,父母可能是不公平的吧,把她一個人丟在那麼遠的地方;對於父母來説,姐姐可能是不孝順的吧,為了自己的愛情,竟然狠心丟棄整個家庭。那時候,我也認為姐姐狠心,隨着慢慢成長,我逐漸體會到幸福對於一個人來説的重要性,於是,我開始體味這種兩地分離的感覺,所幸的是,姐姐的生活很好,不會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而真的變成山裏農婦,這是我最期許的事情。

奶奶剛去世還不到兩年,想起這個清明她與爺爺的墳前再也沒有新添的紙錢,我心裏甚是難受,奶奶在世時,我從沒想到她會突然説走就走,連最後和她説話的機會都不曾留給我,我開始胡思亂想,奶奶是不是覺得我們嫌棄她了,而獨自一人去找爺爺了?還是因為她不願接受這種沒有盼頭的生活了才撒手人寰。只見新人笑,未聞舊人哭,我不知道這種所謂的陰陽兩隔是不是對我曾經不知道珍惜親人在身邊最大的懲罰。

清明來了,再也不見欲斷魂的行人,彷彿,家鄉的老屋依舊在輕聲低語,不讓我忘記曾今的一路行走,不讓我忘記那段本該牢牢記住的親情。

清明節的隨筆5

昨天中午午休的時候偶然翻到人民網文化主題模塊下面的清明節專題,看到了推薦的幾首清明節必讀的古詩詞,出於欣賞的角度,我一一點開看了看,雖然有些詩歌學生時代都學到過,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詞語讀到的時候還是不是很理解,同樣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特別是身邊一些親戚、長輩的離世,一些當時理解不了的情懷,在今天也是有了些新的感悟。柳葉吐新芽,又是一清明。在這個萬物復甦的春天裏,又讓我想起了那些難以忘懷的日子。

由於工作的原因來青島已經20日有餘,有的時候在户外場地一待就是一天,春天的青島,仍舊寒風刺骨,凍得我們也是瑟瑟發抖。這幾天氣温有所回升,湖邊的柳樹開始吐露出新芽,調皮的教官掰下幾根柳條用力的搓擰着,抽條,削減,説話的功夫,一個透露着原始和春天氣息的哨子就這麼出來了,年輕一點的同事們覺得甚是新奇,紛紛效仿,訓練場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記得小時候,我的爺爺也總是在清明前後給我變這個柳條變哨子的“戲法”,在那個玩具基本依靠原始創造的年代,這樣的玩具不可謂不是一件“大件”。清明節當天,我們還要被家裏的老人們早早的叫起來,手上、腳上套上多種顏色線條做成的“手鐲”、“腳鐲”,脖子上也要套上由新鮮艾草製作的“香荷包”,用老人的話説這都是有靈性額東西,會保佑我們健康成長的。吃罷用新鮮艾草煮過的雞蛋,三五成羣的小夥伴們變爬樹登高去折柳條、松枝。在老人們看來,河邊常年生長的直柳條和刺松枝都是不能要的,上等的.柳條一定是那種垂到地面的大柳樹上的柳條,所以校園裏粗壯的柳樹就遭了秧,每每清明節假期,校園裏總是出現和門衞大爺為了柳條打游擊的場景,現在想想真有點哭笑不得。

算了算時間,這邊工作忙完回家的日子正好在清明節假日前一天,回家吧,掃墓、除塵,寄託哀思。

清明節的隨筆6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説出口總有種傷感湧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

當真葬得、忘得掉麼?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於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麼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剋制,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即便不在,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麼對得起他們的愛和我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我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看見我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的隨筆7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清明節的隨筆8

“節近清明,一池春綠蛙催雨。”如果撇開上墳祭祖的習俗不講,清明節是一個飽含詩意的節日。《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藤蔓綠了柵欄,四溢的芬芳瀰漫空中,令人心曠神怡。

北宋有《清明上河圖》傳世,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實,清明不僅是一幅民俗畫,更是一幅山水畫。在一個人的不同時期,清明節的色彩是不同的,從年少時的色彩斑斕,逐漸變色,變得有些灰暗,從暖色調轉變成了冷色調。當人到中年,有的親人會不幸離自己而去。因而當清明臨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便越來越深,就像清明的雨總如約而至,那麼冰冷那麼潮濕。

年少時,成長在親人的關心、愛護之下,衣食無憂,對世界的認識都停留在美好的層面。那時的清明草兒很青,花兒很香,天空很藍,雲淡風輕。大人手裏的紙錢、祭品,墳前升起的縷縷青煙,在自己這裏沒有絲毫哀傷的意味,那時候的自己不諳世事。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你不知道的真相永遠不會傷害你,不會讓你心痛。

生命的年輪在原本空白的認知上打上了印記,漸漸地,知道什麼是醜、什麼是美,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當歲月的滄桑撕破了懵懂的外衣,痛覺神經開始甦醒。在人生的道路上,辣苦甜酸輪番向自己襲來,全然不管你是否已經準備好。看着自己從小長大的親人會老去,再後來有的親人會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任憑眼淚在你的臉頰肆虐。當人沉溺於悲傷而無法自拔時,看什麼都是灰色的,一切事物的色彩都被剝離,這個時期的清明節自然是灰色的。

而當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看世界的眼光才趨於平衡和真實。他會看到清明時節的爛漫,也會體味清明時追憶往事的痛楚。他用誠摯的心去準備祭品,到先人墳前掃墓,遙寄哀思。清明的雨營造出了恰當的哀思氛圍,為煙雨清明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年齡段的清明是青色的,是景物的綠色和心情的藍色調和之後的色彩。

其實,清明應該是屬於暖色系的,因為清明是個飽蘸親情的節氣,是提醒人們不要數典忘祖的節,一個“情”字便可詮釋清明的真諦!

清明節的隨筆9

昨天是清明節,咱們要去給爺爺掃墓,外面的天是陰陰的,突然我想到了杜甫的《清明》,詩裏寫的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都有點想爺爺了。

一路上車好多,好不容易到了鳳棲山墓園,咱們把車一停,就各自準備東西去給爺爺掃墓了。爸爸去借了個燒紙用的鐵桶,媽媽用毛巾把墓好好地擦了一遍。奶奶點着了四支煙,把它們平放在墓上,接着又往上放了香蓉包、蘋果、橘子、心特軟等一些好吃的。奶奶還點着了蠟燭和香,拿出好多冥幣,爸爸把火點着後,奶奶、媽媽和我就開始燒紙錢,扔了好多紙錢到鐵桶裏。一開始,我很怕火,但是我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直接投了三張紙錢進去!

結束以後,爸爸把鐵桶的火完全熄滅還了回去,咱們也踏上了回家的路。路兩邊都是綠油油的麥田,中途,爸爸把車停了下來,我和媽媽拿着手機到麥田邊一頓狂拍,麥子長得真的很漂亮!

清明節的隨筆10

很小的時候,我並不清楚清明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只是覺得這一天沒有國慶節、兒童節那樣歡慶熱鬧。人們的臉上少了一份歡笑,多的卻是一份沉重與憂傷。直到婆婆(爸爸的奶奶)去世以後,我才對清明節有所瞭解。婆婆三年前離開了我們,還記得婆婆的棺木被黃土掩埋的那一刻,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嘩嘩直流。我也説不出當時是怎樣的感受,只知道婆婆是我長這麼大第一位親眼目睹離去的親人,我傷心,的是不捨。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人像往年一樣到鄉下祭祀掃墓。穿過開滿金黃色油菜花的農田,我放眼望去,山還是那座山,婆婆的墳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只是墳頭又多了些雜草。首先,爸爸、伯伯在爺爺的帶領下用鋤頭等工具把雜草清理乾淨,並把它們掃到一塊空地用火燒,聽説是為防止起山火才選擇在空地的。我看見爸爸在角落燒一種黃色的紙,便好奇地問:“燒這個幹什麼呀?”爸爸回答説:“這是紙錢,燒給在天堂的婆婆用的。”“哦。”我點點頭再也不願多問,因為我知道,他們心裏很難受,但是,婆婆真的能收到嗎?

爺爺點燃了香蠟,伯伯鋪好了墊子,我們長幼有序的依次在婆婆墳前磕頭。我跪了下來,望着隨風搖曳的燭火,彷彿看到了婆婆那張佈滿皺紋的臉和充滿愛的眼神,回味着婆婆多年對我的愛護與唸叨,也似乎聽到了她用微弱的聲音呼喚着我的小名。記憶中,婆婆是一位慈善的老人,聽爺爺講,她年輕時是位生意能手,那時她家因為做布匹生意成為當地的一户富裕人家。後來因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婆婆變得一無所有,並逃亡到桃源鄉下定居,一家人靠着勤勞的雙手堅強地生活。婆婆在我還沒出生時就因為舊疾癱瘓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她幾乎就沒出過門。婆婆雖然手腳不方便,但還是很關心我們,聽爺爺講,她去世的那一刻,依然放不下子孫後代。

灰濛濛的天依然下着細雨。燭火熄滅了,鞭炮聲震耳欲聾。婆婆,清明節到了,我們又來看您啦!知道我們有多想念您嗎?您聽到我們正在向您問好嗎?您一定也在天上關注着我們吧!這樣您就不會寂寞了。

站在墳前,我一邊感受着四月春雨的那一絲寒意,一邊胡思亂想,忽然記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知不覺,我的臉頰濕濕的,分不清是雨還是淚。

清明節的隨筆11

今天就是清明節了,每逢清明節我就會想起詩人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大家是否去掃過墓呢?當然我也不例外!

我們今天回老家拜山,這只是第一次而已,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所以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一次機會。我們回到老家,吃完午飯,便向山出發了。

火辣的太陽曬的我們又增加了一點疲倦,好不容易我們來到山頂,我就拿起掃帚掃起了墓前的垃圾和落葉,看着墓碑,我不禁想起不在世的親人和我一起度過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但是我不一會我就掃好了,每次祭祖時,我們都會想起為他們燒一些紙錢、放置一束鮮花。説着我就拿了夥計少了一炷香插在了墓前,而爸爸媽媽卻有點難過的為他少了一些紙錢。爺爺把一些雞肉、美酒和水果擺在墓前,祝願他們能在天堂的那一邊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為了我祝福他們,我們便跪了下來,好想在為祖宗守靈,願他們能保佑我們幸福平安、生體健康。祭拜完後,爸爸小心翼翼地拿着火機點燃鞭炮,放完後就走了。

我臨走時,再次瞄了一下祖宗的墳墓,擦乾了眼眶的淚水,隨着下山了。心裏怎麼感覺在百爪心撓?但我也許願祖宗能在天堂過上和我一樣的生活——快樂。通過這次祭祖,我感受到了原來祖宗在天堂的那一邊也應該有一個舒適而又温暖的“家”。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生命的點點滴滴,生命不是遊戲,那麼大家在清明節有木有拜過山呢?

清明節的隨筆12

清明節,是世人悼念已逝的親朋好友于尊重之人的節日,其中掃墓是清明節鮮明的代表性活動,但是隨着一個個清明節的到來又流去,其節日的代表性活動也露出了種種醜陋的一面,不得不令人為之思考。

革命先烈之墓誰人真誠來掃?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這是紅歌《英雄讚歌》裏邊的一段歌詞,正如歌曲所表達的意思,我們國家如今的繁榮,人民生活的富裕都離不開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所打下的堅實基礎。可是,在清明節的到來,世人有幾位真心到不是親人而勝似親人的烈士陵園為先烈去掃墓?不錯,如今清明地是有許多單位或機關集體組織到烈士陵園掃墓,可是對於這些組織的集體掃墓,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什麼?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們掃墓時手中高舉的橫幅:某某學校、某某機關之類等等;我們更多看到的是他們掃墓時手中高舉的相機,然後第二天在電視或報紙上看到‘某某單位機關於清明節集體到某某烈士陵園掃墓’之類的新聞。倘若這些團體在烈士陵園好好掃墓在如此這般也罷,而我所看到他們掃墓時的嚴肅和認真只有旁人照相取材時的僅有,而過後則恢復了原有的輕鬆,一路談笑風生,如此行為豈不做作?先烈的英魂豈容這般褻瀆?清明節你們掃墓如此這般,那麼平日呢?平日裏你們會想起到烈士陵園掃墓嗎?清明節,如今到底還能有多少人真誠到烈士陵園掃墓?

清明節掃墓的鋪張浪費攀比之風

記得以前清明節為祖先掃墓,燒點紙錢然後在虔誠祭拜一翻即可,可是如今放眼祭品市場,紙錢、紙人、紙房、紙車等等之些,祭品多的可謂是眼花繚亂,而這些祭品也是價格不菲,我曾問過一位老人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老人毫不猶豫的説:沒什麼用,掃墓只要是真心祭拜就行。既然沒什麼用,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大方的買這些祭品呢?其中原因不外乎面子工程,只要自己朋友為祖先掃墓時買這些東西當祭品燒給祖先,自己不這樣做,豈不就顯的很沒面子?於是,我比你、你比他,慢慢的就形成一股攀比之風,而要搭上這股攀比之風就需要花費很多不應該花費的金錢,其實清明節掃墓我們祭拜祖先只要有一顆虔誠的心就行,當然,燒些紙錢也未嘗不可,但是虛榮攀比而造成的鋪張浪費實在不可,這樣你們這些子女把祖先當作什麼了?是尊敬的祖先?還是互相攀比滿足虛榮心的工具?!

清明節假期掃墓變為出外遊玩現象

早在零七年國家已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日,併為之設了假期,目的是為了讓人民對這些傳統節日引起重視,可是當人們生活質量的漸而提高,遊玩享樂成為人們的‘第二生活’,如今國家安排祭拜先祖的清明假期也被人們當作休閒娛樂之日,一年有很多天很多節日可以用來出外遊玩,為什麼要利用具有如此意義的清明節呢?難道清明節沒有人值得自己為之掃墓嗎?

清明日,掃墓時;為祖先,為先烈。鋪長浪費攀比不可取,認真虔誠用心就足矣;出外遊玩莫為之,只因清明的意義。逝去故人在哪裏?你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窩裏。

清明節的隨筆13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着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清明節的隨筆14

在路上,我不停地追問着媽媽:"媽媽媽媽,爺爺是長得什麼樣子呢?"媽媽總是和藹可親地説:"就和媽媽一樣啊!"我的外公在媽媽讀四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也沒留下一張照片。每當其他同學提起外公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到了外婆家,向我們迎來的便是年過六旬的外婆。我來到房間裏,折起了紙花,也把一個個思念折進了紙裏。下午,太陽當頭照,我、媽媽、大姨和外婆頂着烈日到山上給外公掃墓。一到山下抬頭仰望,就看見滿山一派翠綠的景象。大姨扛着鋤頭一會把這叢草給除了,一會又把那根刺藤給割了。不一會,一條小路就被我們給"開闢"出來。

來到外公的墳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滿青苔的陶罐,封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地面一小截,那裏面裝着外公的骨灰。大姨和奶奶開始除雜草,她們一會把墳墓上的小山竹給鋤了,一會又把雜草給割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乾乾淨淨的墳墓。

我麻利地從袋子裏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外公的墳墓上,最後把一束美麗的菊花擺在陶罐,聽媽媽説,菊花代表對去世親人的思念。這時,墳墓像變魔術似的變成了一座大花椅子。奶奶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鴨蛋、香噴噴的肉、紅通通的蘋果、香甜可口的六味蜜餞……

我們把香點着,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外公祭拜。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啪啪啪……"那炮聲好像是外公在我們表示祝福。

突然,我鼻子一酸,哇哇大哭了起來:"外公,外公,我要外公!"媽媽對我説:"孩子,你別哭!人死了不可能復活。你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很健康、很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的思念。"我懂事地點點頭。隨後,媽媽拉着我的手和大家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外公,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清明節的隨筆15

清明時節的雨,總是讓這個春天,莫名渲染上一絲憂傷的氣息。在去往公墓的山路上,看着路邊一簇簇的小草,我所有的思緒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外婆健在時的那些快樂時光裏。

猶記得,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去外婆家。外婆的家鄰山,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那山上除了遍地的山花爛漫地開放着,更有許多小草葱葱郁郁地生長着。草叢中還有許多小蒜,它形如小葱,卻帶着一股特有的誘人香味,在那個貧苦的年代裏,把小蒜洗淨切碎,調入麪粉攪勻,再煎成油餅一直是我相當喜歡的一種美食。應着這一份誘惑,每次去外婆家,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上山挖小蒜。

有一次,我騎着車子帶着鄰居小胖去外婆家,照例喊了聲“外婆,我來了。”就奔向了山上。小胖在我後面擔心地喊:“你幹嗎不讓你外婆陪我們一塊去?”我得意地一笑,説:“放心,馬上她就會追來的。”果然不等我們挖了幾棵小蒜,外婆已經喘着粗氣跑到跟前來了。我和小胖相視而笑,外婆則嗔怪着罵:“你這孩子老不聽話,這山上有老虎,你們就不知道害怕?”

外婆一邊説着,一邊開始急急去找那些躲藏在草叢裏的小蒜,就好像山上真有老虎,多呆一會就會把我們叼走似的。揹着半簍子小蒜下山,山路彎彎斜斜的,外婆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小胖,還不時地用袖口給我們擦着額頭的汗。

再回到外婆家,我們便成了外婆的小跟屁蟲了,看着她洗小蒜,切斷剁碎,再看着她拿出土雞蛋,打碎,和到麪粉中去,攪勻,我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最後,外婆不等把油餅煎到金黃色,便用盤子盛好遞給我們,一邊叮囑着“慢點吃”,一邊看着我們笑。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一晃又是幾年,我開始去外地上學了,山上的小蒜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很多次電話裏,外婆總是不忘問我:還想吃小蒜油餅不?

當聽我肯定地回答説“想”的時候,外婆開始歎氣,説:想吃怎麼辦呢?那麼遠,老不回來的,寄油餅也不合適呀?

可是不久之後,我卻收到了一個包裹,母親在電話裏告訴我:聽你説想吃小蒜,你外婆特意挖了許多,把那蒜頭製成了泡菜……

那片刻,我一下子眼睛濕潤了,思念夾雜着幸福瞬間齊湧心頭。這之後的好多年,我一直會收到這樣的泡菜包裹;放假的時候,我會揀着小蒜葱鬱的季節回去,陪着外婆一起上山挖小蒜,為的只是看到外婆那滿足而欣慰的笑容。

外婆去世的時候,剛巧是小蒜變枯的時節。家裏的蒜頭泡菜依然富足,外婆卻走了,躺在那羣山懷抱之中,觀望着山上的小蒜青了又黃,黃了又青,聽着我們的腳步聲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Tags:清明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