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秋的隨筆 彙編15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6.96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隨筆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的隨筆 彙編15篇

中秋的隨筆 1

今天是個舉家團圓的日子,在這個充滿思念的日子裏,我又怎能釋懷,又怎能不感傷?還是那句説了無數次的話,別人都説,時間是治療感情傷痛最好的良藥,可在我身上一點兒也不起作用。想你,又成了我今天唯一能做的事;回憶,又成了我最大的敵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眼睜睜的着它一點點的把我所有的偽裝和裝出來快樂和幸福,全都完全催毀,不留一絲一毫……

一個人,一顆心,寂寞荒涼不是因為是一個人,只是因為是一顆心。我的心很大,能夠容下你所有的傷害;我的心很小,只能容下你一個人,你走了就空了,但也就此封閉,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中秋節,在我看來就是我的感情忌日,人活着,心死了。最大的悲哀

中秋的隨筆 2

秋夜降臨,窗外的天色,陰沉鬱悶,孤身,獨坐鬥在室裏。此刻的心境,很像是受天氣的引誘,更加鬱悶,憂心忡忡……

屋角的蘋果、葡萄、蜜猴桃,還有包裝精美的中秋月餅,傳遞着中秩節日的信息,同時也釋放着誘人的香氣。然而,此刻的我卻無慾、無味……望着窗外陰鬱的天色,再看昏暗的路燈下,稀疏的路人,想必都在和親人們團聚着吧?再回讀自己若大的一個華屋,只有自身弄出的響動,並無節日的歡悦。

一個人的中秋,孤寂和悽然像兩種鑽入腦海的毛毛蟲,在橫行四擄、折騰着我。倘若在紛繁浮躁的平常日子裏,每個人,都有渴望獨處、清靜的欲求,這只是在平素,煩躁不安的時候。可在這月圓親聚的時節,全世界的華夏子孫,都在假日裏奔走投親、團聚賞月。唯有我鬱悶、煩躁,孤獨噬心。此刻,成器的兒子,在地球的另一端,還生活在異國的八月十四日。妻子也在,兒媳工作的京城,侍奉着嗷嗷待哺的嬌孫。獨剩我固守陳倉家中。漿洗灑掃、煮飯刷鍋皆須親歷親手。

父母二十年前已去適遙遠的天國相聚,可是,今夜的陰沉,就連中秋的月亮,也躲藏在烏雲的背後。唐朝的詩聖李白,舉杯有月影做伴,而今的我,只好和電視裏的影子為伍了……

過往的經年,國人的傳統是,父母在哪裏,家和根就在那裏。每每逢節遇事,任憑奔途曲折都會亡命般地歸家,就為一聲温馨的問候和會心的笑臉。鄉愁在一封封書信中傳遞,温暖在一方方包裹中表達……濃濃的中國國人之情意,升手可觸,放眼可視。

二十一世紀,時代的飛速變遷,地球的兩個端點,一日可及。海陸空的交通工具,把人類載入了時速隧道。國人,幾千年傳承的,家的觀念,遭遇到前無借鑑的衝擊。發達的通訊和視頻系通,在有互聯網加,讓古老的鴻雁傳情、驛馬送音下崗了。帶給世人的方便,是塵世更為紛繁、人情卻愈加疏遠。讓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子。可是,電話和視頻傳輸的只是遙不可及的音訊,缺憾了當面的人味和耳濡目染的温暖。便潔的交通工具,雖然縮短了地域之間的距離,同時,卻在無形之中,拉長了人與人之間,心靈勾通的距離。

人,本來,就是有情有欲,有個性行為的動物。千百年來,無論是親情、友情和人愛之情,都是靠相識相敬、相棲相行,相互感觸來傳情達意的。久別和遠居,自然就成了情變的禍首和根源。正因為如此,五千年華夏大地的豪傑、先聖,途經遙遠悠長歲月的洗歷,留於後世的,四事八節、年頭關尾,當均以團結親情、維繫仁愛、穩定人心為終極目的才設立的吧。

當今中國,暢導的復興之夢,絕不能等同於復辟舊夢。不忘初心,是對中華文化初衷的全釋。記不清“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是哪個偉人的名言……

時夜,已到子時。古陳倉的蒼穹,今夜,無中秋之月!

中秋的隨筆 3

中秋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一起過中秋節。我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特別是吃着月餅看着月亮真是一種享受啊!

我們吃過晚飯,爺爺打開月餅盒。啊!這可是我最愛吃的西式月餅。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嘴裏還不停地説着:“好吃,好吃。”叔叔本來很紳士地拿着刀叉吃,可也頂不住我吃相的誘惑,於是也把刀叉扔在一邊。比我吃得還快。小姑説:“我們這裏真是飯桶雲集啊!”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吃完月餅後,我提出作詩大賽,誰作的好算誰贏。參賽的有奶奶、叔叔和我。奶奶説:“中秋團團圓圓,大家平平安安。”叔叔説:“過中秋真高興,大家一起吃月餅。”我説:“我要作一首完整的詩。”大家連聲説:“好,有請張詩人。”我脱口而出:

中秋

中秋月亮掛天空,

異人匆匆回家中。

高高興興吃月餅,

團團圓圓情誼濃。

我剛剛説完,大家就熱烈地鼓掌,一致都説我作的詩好。我沾沾自喜,哈哈,這個小詩人的稱號我也非浪得虛名啊!不過這事情千萬別傳出去,因為爸爸媽媽經常教導我做人要低調。

這個中秋節過得真快樂,我還得到了小詩人的稱號,真是讓人難忘啊!

中秋的隨筆 4

從古至今,關於月亮的故事和詩詞有許許多多,例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和嫦娥奔月的浪漫傳説。

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説與詩詞古句塑造出了現在的中秋節,而我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名為“中秋佳節的詩”。

“十五月兒圓,月餅香又甜。家人共團聚,歡聲千里傳。”這首詩是我寫的一首抒發了感慨中秋的美好與甜蜜,同時也惋惜,有人在外面,因為有各種原因而與家人不能團聚的場面。伴隨着圓圓的月亮與月餅的美味,還有一家人歡聚在一起説説笑笑的場面,作出此詩。

時間轉眼即逝,長假過去啦!我們開學了,在一週的班會上,我與大家一起分享了這首詩,同時我的想法、解説、以及李老師的補充,彷彿這麼一首平庸至極的詩,卻升級成了一首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古詩。同時也聽到了,見識到了其他同學的有感而發,我相信大家都是擁有着一顆美麗的心,要知道,如果不是這樣,是做不出來任何好文章的。

我想説:“我願隨明月在雲中漫步,聽它講浪漫的傳説;我願在温馨的屋中歡度,感受它濃郁的'節日氣氛。”感受着月亮的靜,月光的美,我在不知不覺中踏上了一天的尾聲,只願人能團圓,幸福安康。

中秋的隨筆 5

中秋佳節的一大早將睡眼惺忪的我從温暖的棉被中挖起來,全家整裝出發,前往老家祭拜祖先。

一到老家,發覺奶奶、大伯和二伯早已到達,而且供桌上已經擺滿拜拜的佳餚,有蒸魚、燙青菜、海蔘湯……等等,讓我看得垂言三尺,食指大動,恨不得馬上飽餐一頓。

傍晚時分,陣陣烤肉香瀰漫在空氣中,好香哦!好想吃哦!後來,奶奶説:“我們也來烤肉吧!”我興奮的搭起烤肉架,放木炭,一切準備就緒,準備要烤肉了,但火卻一直燃不起來,大家都弄得灰頭土臉的,本想放棄的時候,卻被我發現了火種,打火機一點,終於燒的火勢熊熊,當二伯放上豬肉片,淋上烤肉醬,不一會兒就散發出陣陣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夾起來直接送入口中,哇!好吃的滋味真是墨筆難以形容,其它還有海鮮、牛肉、羊肉、皎白筍……等等,食材各式各樣非常豐富,大家就這樣一邊烤肉一邊聊天,還一邊唱歌呢!在喝上幾杯飲料,真是一個熱鬧又好玩的中秋節。

中秋節不只是一個假日,也是闔家團聚、互相談心及聯絡感情的好日子。

中秋的隨筆 6

首先,是在建國六十三週年喜慶的氣氛之後來臨的,天地同慶。

其次,本次中秋節的月亮是雖然很小,但是很高,讓賞月的人,仰起頭來看,就讓月亮更加高高在上。月圓如鏡,在月光下,我們也許正在庭院中觀賞者皎潔的月亮;也許正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大圓桌上吃團圓飯;也許你正在電視機前,與家人吃着月餅,但這一切現代人的方式,與古人大不相同。

古代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着天空,時不時感歎幾句。古人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給予了月亮許多美麗的傳説,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月亮、讓廣寒宮更加生機勃勃。花好月圓,其中有一個“月”字,它不僅代表着月亮,還代表着大家最喜歡吃的月餅。月餅古人要做成蓮花狀,而且還必須得吃時令水果,比如西瓜、蘋果、李子……而且西瓜還得切成蓮花狀。説明,古人對月亮也是寄託着一種團團圓圓,對月亮的傾訴……

中秋節還代表着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不從別的説起,就從中秋節餐桌上少不了的酒説起吧!中國有句古話“無酒不成筵席”。以前小時候,我清楚地記得,老爸在除了重大節日上,買的都是二鍋頭白酒,現在各種各樣的國宴酒也紛紛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中國三十年欣欣向榮的發展,讓老百姓的家庭在各種佳節上,也能過得非常的舒適。

不僅是中國人在自己的中秋佳節上吃上月餅,連外國友人也紛紛效仿中國的月餅。現在的月餅價格不等,有十多元高至幾百元不等。原來,老外也喜歡吃月餅。頭上廣寒宮中的嫦娥可能在桂林中翩翩起舞,地上的人們正在桂花盛開的中秋裏,吃着月餅。但是,在這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親人應是同歡聚。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踏着輕盈的腳步來到我們身邊。中秋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中秋節的來歷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願。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於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害羞地蓋着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裏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中秋的隨筆 7

又是一年中秋節,晚上,一輪圓月高高地懸在半空中,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有説有笑。

去年,也是這樣的金秋時節,外公外婆不遠千里地來到我們家。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繁忙,他們幾乎包下了所有的活兒。洗衣、做飯、炒菜……他們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五點多就起牀去買菜、散步。看着他們每天都鬱鬱寡歡,其實我深知,兩個身在異鄉的老人,哪一天都過得不安心。因為語言不通,他們在這裏沒有一個朋友;去買菜時,還要擔心被騙。望着天上越來越圓的月亮,他們多麼想回家鄉,回到那熟悉的小鎮上啊!最終,爸爸媽媽拗不過他們的請求,送他們上了回鄉的火車。離別之際,媽媽和外婆相擁而泣。我知道,這是一個遠嫁的女兒父母親的不捨之情,外婆那渾濁的雙眼中也藏盡了無奈。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因為在這一天,月亮是圓的,親人們也會聚在一起。望着天上滾圓的月亮,我不僅想起了遠在異鄉的外公外婆,他們是否也和鄰家的老人們在一起賞月呢?

今年暑假的時候,外婆生病卧牀不起的消息傳到了媽媽耳中,爸爸便帶着我們開車千里回到了外婆家。當我們一窩蜂地衝向那破舊的小屋裏,外婆掙扎着起牀,眼中的淚花泛着欣喜。“來,我給你們煮了鴨湯!”外公端出了一盤湯。小小的一碗湯裏,不知藏了多少老人對兒女歸家的喜悦。

“你傻想什麼呢?”媽媽的聲音把我拽回了現實中。我回過神來,吃了一口月餅,對着天上的月亮默問,外公外婆,你們還好嗎?月亮温柔地眨眨眼,就好像外婆關愛的眼睛。

中秋的隨筆 8

今天八月十五,和去年一樣,也在學校過呢!學校人很多,也不能算冷清,相反,很熱鬧,但是那樣的熱鬧卻與我半點沒有聯繫,那是別人的熱鬧,熟識的人三個一約,五個一湊,小日子過得很舒心歡快,學校的那個田徑場也因為今天的氛圍而格外的熱鬧,很多班級組團圍在一起,圍城一個大大的圓圈,零食,小吃,遊戲,笑聲,很快樂,很熱鬧,他們都很高興,不管他們心中會不會有什麼煩惱,但是,在那一刻他們是開心的。

我們寢室也不願在呆在寢室,便四處轉轉,然後就來到了這個田徑場,我靜靜的跟着她們,不吵不鬧,看着別人的快樂!説不羨慕是假的吧!今天可是中秋也,是一個要“一起過”的節日啊!父母不在身邊,老友不在身邊,總覺得那些最懂你的的人都不在身邊,心情難免抑鬱,那些古人的鄉苦愁思便在這一日化成腦海中的才思,最後變成一首首引人共鳴的詩詞。但是我卻沒那麼大的本事,只能藉着這個網站説説心中的鬱悶了。

中秋的隨筆 9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時不識月,故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美麗的月亮總是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童年,少年,並將不離不棄地陪我們走下去。

月圓人團圓,自古是多少漂泊異地之人所想,但那多數是海市蜃樓,只是幻影。

看那月亮潔白無瑕,温和似雪。和太陽相比,它是文雅的,不似太陽脾氣火爆;和星星相比,它是寬容的,不一手遮天。因而古往今來人人寫她,贊她。

中秋到,月最圓。這是一個團聚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圍在一桌,共度這屈指可數的團圓日子。熱鬧的場面不亞於過年。眾人賞月,月亦看眾人。

有誰想到,月亮是孤身一人。

當我們苦悶時,我們對月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我們苦於表達時,“月亮代表我的心”,當我們“花前月下”時,可曾想過,月亮是那樣孤獨。

她無聲,以至於我們忘了她也有感情,也會孤獨寂寞,我們成羣結隊,她卻孑然一身。她為我們默默奉獻,以至於我們以為那是理所應當。

中秋節到了,在過自己的節日時,也多想想月亮吧,中秋月是她的節日。讓我們也祝她節日快樂!(文/小小)

中秋的隨筆 10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承了近千年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世界人的心中,它的地位是母庸質疑的的。

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不少人開始質疑,何為中秋?

爺爺奶奶都出去了,留我一個人在家,無聊至極的看着新聞聯播。眼睛微閉,睏倦之意不可抑制,腦袋向旁邊斜去。那是什麼?牆角有一些在略微泛輝,哦,是親戚好友送來的月餅。

在原來,過節時是沒有人鎖門的,東家的月餅剛送來,西户的剛炸的油餅便迫不及待的送來嚐嚐鮮。而現在,在鋼筋水泥築建的深林裏,大門緊鎖,人心莫測。我們鎖住的豈止是門?我們中華民族發展了上千年,是否,也丟掉了一些東西?

“鈴鈴鈴。”電話聲響起,我急忙去接,下意識的説道:“快遞請放在東門。”

“什麼快遞?”那帶有磁性的聲音響起,渾厚低沉,只有我知道,我期盼了多久。

“家裏都還好吧,爺爺奶奶怎麼樣?”

“好,都很好。”我抽噎着答,媽媽自我小時候就……我和班裏的同學一直不合羣,彷彿,我不存在一般,我的話,從沒有人聽!爸爸在外地打工,我本以為家庭一切安好,直到爺爺暈倒在醫院裏……我才知道,我必須長大了。

掛了電話,再看那一箱箱外形及其華貴的“工藝品”,呵,不吃也罷。

就連幾千年的文化,也在歲月的磨蝕下只剩下了軀殼了嗎?

何為中秋?何為月餅?僅僅,是色香味嗎?

在歲月的鐮刀下,一切都會變得不重要嗎?

我的書還沒背。

我也沒有吃月餅。

中秋的隨筆 11

《西湖遊覽志餘》中説:“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説:“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聽爸爸説,在我們老家每到中秋節的晚上都要給長輩和左鄰右舍互送月餅和火燒{自做甜鹹味的餅},體現了老百姓和睦相處和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這一傳統延續自今。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思鄉念人的情緒會更強烈。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歡聚一堂,品嚐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所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留下很多詩句,藉此來表達他們的情懷!

比如蘇軾在《中秋月》中提到: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還有米芾的《中秋登樓望月》: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户,桂枝撐損向西輪。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這些詩句都能表達出中秋佳節詩人思念家鄉和想念親人的感情。

中秋是收穫的季節,農家小院的牆上樹上都掛滿了金燦燦的玉米棒子,院裏堆滿了收穫回來的農作物。中秋節是個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或邀三五好友在自家庭院小酌幾杯,他們的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悦和幸福的笑容。百姓紅火的日子來之不易。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現實。

仰望天空,思緒萬千。隨着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對環境的治理,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人和大自然和睦相處。我堅信以後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月亮一定會更皎潔,中秋之夜會更醉人!

中秋的隨筆 12

文/遠古的夢幻

望穿月圓

不過寄一個思念

不過盼一個團圓

情和愛不在月圓月缺

心中每晚升起一輪明月

温暖的春天會常住心間

一隻月餅

不過是配料精煉

不過是中秋代言

品與食不在口感味覺

歲月的一頁寫濃了滋味

中秋的月餅代言了千年

每一年的中秋

我只是酣食月餅

去烘托一種別樣的意境

每一年的中秋

我都盼能望到一輪明月

感受古人中秋對月圓的情眷

每一年的中秋

我總要摘一枝八月的丹桂

表達我對這特殊月份的愛戀

農曆八月十二

中秋的隨筆 13

中秋在即,眼下學校要放假。據説今年的中秋節和教師節緊挨着。很多人都在規劃着假期行程。五一可以不回家,假期亦可以不回家,八月十五乃是萬家團圓的日子。對於一個經常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説,這次的家是必須要回的。八月十五故又為團圓節。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問題是回哪個家。按照往年的慣例,先是回我家,因為我家離單位比較近。學生一離校,我們隨後就踏上回家的路途。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放假改在了下午。下午走親訪友,歷來很少,只好推到明天。中秋節回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佳品。平常可以隨意一些,但如今不能馬虎。除了月餅之外,其他的食品不是不可以送,但那些都只是配搭。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這裏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相傳元末時期,中原百姓不堪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朱元璋欲聯合這些人一起抗元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温於是命王昭光製造餅子,餅子裏藏入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這才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東北地區至今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説法。

當然這只是個傳説,究竟月餅是否源於那個時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對家鄉的思念,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可見中秋節作為一種傳統佳節已經深入民間,紮根於人們的心中,而中秋節,吃月餅,賞月亮,更是一種絕美的人間享受。那麼,為何將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呢?或者説,為何八月十五要賞月呢?據説八月十五成為固定節日始於唐初,“八月十五中秋節”(《唐書太宗記》)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事實上,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難怪中秋節要賞月。從季節這個角度講,七、八、九月為秋季,八月是中間月,而十五又處於八月的中間,故八月十五就稱之為中秋節。從農業這個角度講,我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秋天顯然是收穫的季節,收穫之後,那些東西總不能束之高閣,還是要和家人一起分享的。於是就擬定這樣一個節日,為的是一家人聚到一起分享秋後的收穫。該吃吃,該喝喝,不亦樂乎?

俗話説:年怕中秋月怕半。過了中秋節,這一年也算是過了一大半。馬上就是十月一,元旦。時光如電,説的一點不差。月圓之時,渴望一家人聚一聚,這恐怕是天底下所有人的共同心願。就藉着這個傳統節日,把自己對家鄉對親人的那份牽掛和思念一併寄回家。每逢佳節倍思親,真的是這樣。不信,你去異鄉住上一兩年,舉目無親,你就知道什麼是思鄉之情,什麼叫想家,何謂鄉愁。

記得上大學那會,八月十五是不讓回家的。學校給發月餅。五仁的,棗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真是應有盡有。吃着他鄉的月餅,就是吃不出家鄉月餅的那種味道來。我後來才明白,那些月餅不是不好吃,是看和誰吃。你那時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家鄉,想到了家裏邊的親人,就跟鬧鐘定了時一樣,不自覺的。月餅,就是要中秋吃,而且是和家人一道吃才好,吃的是心情,吃的是那種氛圍。

他鄉的月亮不能説不夠圓,也不能説不明,可就是缺了家鄉月的那種親切、可愛——你覺得它離我們是那樣的接近——你可以説,那就是你一個人的月亮。你想要擁有就能擁有,因為那是你獨有的感覺,可在外面就不一樣,實在沒有那種感覺。任何人都可以説,那是他的月亮,不是我的或者你的。歸根結底,那不是你我的家鄉。難怪説,月是故鄉明。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皆因那不是自己的家鄉,故連月亮也成了人家的不是?月亮,家鄉。多麼美的語言,多麼悦耳的詞彙!

也許在外面住慣了的人已經沒有這種內心的撕扯,而是習以為常了。若不是因為紮根在外多時,恐怕就是一種麻木。這顯然是很可怕的。家鄉之所以稱之為家鄉,就是因為你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那個地方,那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那裏的衚衕,人家,對你來説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無論你走到哪裏,你都不會在心裏捨棄它們,它就像刺青一般刻在了你的腦海裏。你的身上包括你的話音乃至血液裏,都有它的存在。那裏顯然就是自己的根。如今你不回家,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與家的那份親切感慢慢就會淡化,剛開始可能沒什麼,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增加,你反而越是需要那份最初的家的感覺。如果中間一下子沒有了,這對於一個人來説就等於切斷了自己的生命之源,即失去了所謂的根。久而久之,內心的那種惶恐和寂寥就會席捲而來,頓時感覺一切都跟空了一樣,連心也是空的,如同浮萍飄在水上,沒有了着落。即使該有的都有了,心裏也會隱隱覺得缺了點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漂泊,心的漂泊。一旦沒有了根,幸福就會離我們遠去。不管是誰,不管在哪,都是一樣。並且最終都是要回歸到家鄉的,所謂葉落歸根。

鑑於以上種種,我極力鼓動老公他回老家一趟。老公當時應允了。可最後竟説,那也得看家裏的意思。天哪!這叫那檔子事啊!回家還得經由老家人的同意,説好聽點,家裏邀請我們,我們才回去。我立刻就明白了話裏的意思——近鄉情怯。我想也是。這麼長時間沒回去過了,都不知道家裏的具體情況。好在,他信奉一句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公的心裏是有家的,只不過被現實的表象掩蓋住了,或者説是他自己故意這麼做,為的是不讓別人覺察出他的兒女情長來,免得被人説成是脆弱。久而久之,連他自己也感覺不出自己有回家尋根的需要了。他也被自己給騙了。這就是所謂的慣性,越是這樣的人,越是需要有人從旁提醒,否則會看不清真實的內心,無異於失去自我,豈不令人擔憂?

無論如何,中秋節,我們要回家。帶上月餅,帶上祝願。

中秋的隨筆 14

窗外寂靜的夜空中漂浮着幾縷淡淡的雲,暈黃的燈光在黑夜裏忽閃。一陣輕輕的涼風拂散微雲,一輪散着銀光的玉珠漸漸浮現,伴隨着孩童們的嬉笑,黑漆漆的大地頓時明亮起來。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逢中秋,家人團員的温馨,漂泊他鄉遊子的鄉愁,都在皎潔的月光中醖釀。

由於疫情,每年必定回老家過節的我已經兩年沒有和爺爺奶奶團聚了。回憶在暗夜中微微發涼,我們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回到了記憶中的地方,回到了記憶中泛着微光的故鄉的懷抱。還是一如前年的模樣,只是爺爺的背更駝了,奶奶眼角的皺紋更深了。

迫不及待跳下車門,温暖的擁抱迎面而來。奶奶不停地念叨着,説着那些家常。雖然很普普通通,但是充滿着熟悉、温暖的味道。老人家一向節儉,平時總是一元一元算着用,面對三塊的豆腐都會糾結很久。但是晚輩回來了,爺爺奶奶“闊”起來了。又是買滷菜,又是燒紅燒魚、燉老母雞湯、蒸大閘蟹……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被擺上了桌,滿滿當當。

秋意漸濃,沁人的桂花香隱隱約約。明月皎皎,竹柏森森。不大的庭院裏,晚輩們圍着爺爺奶奶坐了一圈,手裏揣着起了霜的甜柿餅。奶奶那如留聲機般的聲音機械地講着兒時我們常聽的嫦娥玉兔的故事。雖然現在已經長大,我知道沒有九重天,沒有月宮,只有坑坑窪窪的月球。但是我依然願意相信,天上有着美麗的神話,我依然願意相信我可以永遠和我的家人們團團圓圓在一起……

中秋的隨筆 15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久盼的中秋節到了,大腦裏自然想起了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

每逢中秋節,家裏人都要圍坐在一起吃月餅。我這個小吃貨什麼都愛吃,尤其愛月餅。但在家裏吃月餅總覺得氛圍不夠,晚飯後,我和爸媽抱着各式各樣的月餅,坐在樓下石桌旁,細細品嚐起來。

品月餅當然少不了賞月。抬頭仰望夜空,皎潔的圓月高掛空中,彷彿一個白玉盤,不由得想起“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句,心中泛起一陣甜美的回憶。小狗隨我們下來,見我們仰望夜空,它也好奇地向上看,“汪汪汪”地跳着,好像把月亮當成了月餅,也想品嚐一下。我分給它一口,它狼吞虎嚥,瞬間就吃完了,然後又抬起前爪,目不轉睛地盯着月亮。

時間過得飛快,央視中秋晚會的時間到了。回家打開電視,一曲《問明月》拉開了晚會序幕。華美的舞台、絢麗的燈光、優美的歌舞……豐富的歌舞大餐結束後,我意猶未盡,再次跑下樓,盡情欣賞嫦娥和玉兔的表演。

此時的月亮更大、更圓、更亮了。月光灑在地上,猶如給它鋪上了一層霜雪,滿目清爽;月光灑向樹葉,風一吹,葉子閃閃發光,像玲瓏的綠寶石。

夜深了,不知從哪裏飄來一團雲,慢慢遮住了月亮。睏意襲來,今晚我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