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4篇

欄目: 中秋節 / 發佈於: / 人氣:2.1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4篇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温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裏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羣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這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讚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並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台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也就是公曆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後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説。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徵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着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着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着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紮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

古人説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自古以來過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2

中秋節的來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這就是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之一:“嫦娥奔月”説,早在戰國末年成書的《歸藏》記載:“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藥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人們對嫦娥寄以同情,説她登上了天帝的後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開始將八月十五日夜的賞月改稱為祭月,期盼嫦娥迴歸人間。

中秋節的由來之二:“時令節氣”説,近人考證,“中秋”一詞,始見於春秋末年《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

中秋節的賞月習俗

1、在古代,由於北京,廣東和江浙這三個地方相隔比較遠,而且各地的信息交流比較不便,導致三地過中秋節的習俗都有比較大的不一樣,但是現在雖然三地的距離沒有,但是信息交流比較發達,各地過節的時候都是取長補短,目的就讓家人更加開心,所以三個地方過節的系習俗都變得差不多。團聚和歡樂始終是他們的核心。

2、三地賞月時候,都喜歡登樓吃東西。廣東人比較喜歡一般登樓看月,一邊吃東西慶祝,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有這麼一段:“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敍談。

3、三地賞月的時候都喜歡選擇人多熱鬧的地方,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賞月必不可少。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北京人喜歡一邊看電視裏面的中秋節目,一邊賞月,北京人也喜歡到街上去趁熱鬧,選擇一個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能和其他人同樂的地方。

4、三地賞月的時候都喜歡選擇有寓意的食物。例如蘋果寓意平安,月餅寓意人月團圓。江浙人賞月時候主要以吃東西為主,一邊看着月亮,一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是主角,讓家人人月團圓。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3

中秋節在從前是個幾乎與春節相當的大節,閤家團圓,氣氛非常熱鬧,現代都市版的中秋風俗。身處現代化的城市,沒有了以前的那種場景,中秋節“異化”到了只剩月餅,沒有喜慶,甚是可惜。何不嘗試過一個採納傳統習俗的現代版中秋節呢?

登高攬月

大都市裏現在最不缺的是高樓。住在高層的自然可邀約親友對月玩賞,關了燈,讓看得見月亮的房間撒滿清輝。或者可去酒樓賞月。金茂大廈87層是上海離月亮最近的餐廳,差點就可以與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飯店頂層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飲,浪漫非凡。

月夜遊江

月夜遊江也是中秋的一項傳統娛樂活動。在外灘或浦東濱江大道閒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與天上之月相互呼應,是情侶們約會的好時刻。中秋節那天,黃浦江上還將有綵船大巡遊,不可錯過。如果到水鄉古鎮夜遊,乘着遊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們已在水月中,而你卻覺得月亮總是離你那麼一點點,也很有意趣。

中秋賞燈

豫園是老城廂傳統中秋聚會的好去處。先在得月樓預訂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樓台先得月。經典的九曲橋湖心亭賞月是不成了,中秋節將成“浦江月·中華情”晚會會場,但豫園商業區的各色彩燈中,有許多古色古香的燈綵,還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間藝術表演,熱鬧程度也同以前的燈會一樣。當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人還習慣到南京路去看燈,那麼,不妨再試一次中秋看商業區的輝煌燈火,或許心境會不一樣。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結伴漫步街頭,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圓的月亮,看商業樓的剪影,看快樂的人羣,走累了在公共綠地小坐,餓了按舊俗分吃塊月餅,或走進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還可以給朋友發個“節日快樂,我正在街頭樂着呢”的短信,將傳統習俗進行到底。

阿細跳月

現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歡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圓月之夜,走出迪廳,約幾個年輕男女朋友,學苗族“阿細跳月”,到人民廣場或綠地廣場跳月光舞,真正釋放心情,相信這夜將會創出新的時尚。

月下賞桂

中秋月下賞桂是古代文人的風雅之舉。桂林公園04年中秋夜曾再現盛唐賞桂風俗,但要全盤唐裝,而且限額1000人。大觀園的桂花園和東方綠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觀賞,晚上只適合有車族。桂樹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園,有一萬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還將開賞桂遊園會。住進松江花橋的青青旅遊世界裏,可以聞到許多百年老桂彌久的馨香,不過消費水平較高。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4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儘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説,當時,北京城市裏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5

圍繞着中秋節,自古以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風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習俗。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説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南宋文學家周密在《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的名稱。傳説元末,人們還利用月餅來傳遞反元信息,説明當時月餅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明清時期,餅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和現在的月餅已頗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更加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還分成平式、蘇式、廣式、台式等不同風味。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着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除了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一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6

月亮悄悄地上來了,就像一輪銀盤,鑲嵌在深藍色的夜空上。月光靜靜的灑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銀色的海洋裏。月光下,人們那多姿多彩的的生活,猶如一支優雅宛轉的月光奏鳴曲。

“快下來,帶你吃團圓飯去。”媽又在催促了。隨後,我們便到了外婆家。

外婆一看見我,親熱地摸了摸我的腦袋,給我一個月餅,“乖孫女兒,給。”我眯着眼睛,笑着拿了月餅,坐在椅子上……咦?這月餅正像天上的的那輪月亮的形狀,我的腦海裏好像隱隱約約的出現了一些畫面……可怎麼也想不起來。我很想知道,於是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拼命地想啊想……

我和家人一起在陽台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泄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着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雲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裏,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裏不能與家人團聚。

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最熱鬧的要數晚上了,等到月亮上來的時候,我們就在院裏擺一張飯桌,上面放滿了月餅、瓜果、月餅大小不等,全家圍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團圓。大家坐在一起,説説工作,學習中事,嘮嘮家常事。其樂融融。供完月神以後,奶奶就把最大的一個月餅切開,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塊,切的時候要從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長塊。月餅吃到嘴裏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無窮。

家鄉的風土人情就像長長的線,綿綿的絲,綰成一個結,它使我留戀忘返。明天我就要回太原了,我那激動的心情還沉浸在節日氛圍中……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7

近些年來,每當中秋節到來時,我總是借探親之機帶點瀋陽產的名牌月餅給父母,可是對年邁的父母來説,想完整地吃完一塊月餅乃非易事。

因為家裏窮孩子又多,吃月餅顯然是一件非常讓人奢望的事,不過再窮過中秋節時家裏也要買上幾塊月餅,以保證節日當晚每人能夠分得半塊或一丫。説起過中秋節,老家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儀式呢!這個儀式叫供月亮。在月亮即將出來的時,家家户户將月餅和瓜果桃梨裝擺放在屋外窗台上,意思是讓月亮先享用。在東西擺放停當後,母親常常會衝着月亮口中唸唸有詞,大概的意思是感謝月亮給我們帶來了好年景,保佑一家人平安和團圓。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中秋節當晚供過月亮後,一家人便圍坐在一起,每人分得一份月餅,外加一個蘋果或幾粒棗(有時候還可以得到一片西瓜)。我對屬於自己的一份月餅吃的總是非常仔細——反覆咀嚼、品味,絕不會幾口吞下。現在想起那時候過中秋節的場景,那氣氛真是温馨快樂啊,感覺那時候的月餅是那麼的甜、那麼的香、那麼的令人回味!

那時候,月餅的品種十分單一,無非就是棗泥餡、豆沙餡、紅糖、白糖餡。特別是紅糖白糖餡的月餅,裏面有的有冰糖、青絲(紅絲)、花生仁甚至核桃仁。如果發現了花生仁和核桃仁,我常常會把它保存下來,一時半會兒捨不得吃掉。現在經濟發達了,日子富裕了,月餅的品種和花樣也越來越多,什麼玫瑰餡、椰蓉餡、桂花餡,甚至還有各種肉餡的等等,花樣真是層出不窮,難以計數。可是不管什麼餡,什麼風味的月餅,我幾乎都不怎麼感興趣了,兒時那月餅的味道是現在的任何月餅都無法取代的。儘管那時候生活清貧,物質匱乏,但人們的精神是那樣富足和樂觀。如今,我已過而立之年,在憧憬美好明天的同時,我常常會回想起過去的時光。

有位名人説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其實我認為,忘記了過去倒算不上是什麼背叛,起碼是缺少了一種前行的力量吧!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往昔艱苦的經歷會令我重新鼓起戰勝困難的勇氣;每當貪圖安逸和享受的時候,往昔艱苦的經歷會催我警醒,讓我前行的腳步不會輕易停滯下來!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8

中秋節的傳説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十五的月亮總是那麼圓,那麼明亮,好像是把一個巨大的並且會發光的白玉圓盤高高地掛在天空,她的光芒也永遠總是那麼的柔和而曼妙。

圓圓的月餅也如一輪輪小小的明月,被人從高天之上摘下來放入這晶瑩光潤的圓碟中。

大而香甜的香蕉,紅豔而清脆的蘋果,如珍珠般圓潤的葡萄,還有甜如春蜜的蜜桃,爽甜可口的大西瓜……各種新鮮的水果似羣英薈萃般一絲不苟的擺放在八仙桌上,似朝奉般恭聚於月餅周圓。

每年的中秋節,無論離家多麼遠的人也總是要趕回來和家人一起過中秋。在桂花樹下,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月餅,看花賞月,其樂融融的在一起嘮嗑,一片歡聲笑語,一片幸福祥和的氣氛。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我眼中的中秋節是團圓的,是幸福的,是美滿的,一家人幸福的坐在一起吃吃月餅,聊聊心事,再幸福不過了。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悦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9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千古流傳的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澈的無限懷念。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千里迢迢地趕回家,與家人團聚。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敍談。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直到現在,中秋節還延續着當時古代的傳統習俗。

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讓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中秋佳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我們再來説説吃月餅吧!我國城鄉羣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人們總是喜歡邊吃月餅邊賞月。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0

俗語説的好,“月到中秋分外明”,但是今年的中秋,受颱風“莫蘭蒂”的影響,一早就細雨綿綿。但我們全家還是如約而行,去鄉下看望外婆和外曾祖父。

走在回鄉的小路上,不時看到種在田間的大棚蔬菜,雖然天公不作美,但還有不少農民伯伯在田裏忙碌的身影。最吸引人的是路旁的各種蔬菜,其中絲瓜和扁豆都是要搭棚的,嫩嫩的黃花,沿着支架附在支架上,零星散落在碧綠之中;我還看到了我喜歡的深紫色的扁豆花,那一抹亮眼的紫色給大地增添了一份絢麗的色彩。綠色的韭菜和青椒也長得非常好,看了讓人垂涎欲滴。路旁的楓葉搖曳在樹枝,在這詩意的節日裏已經是一片火紅。我瞬間詩意大發,停了下來,吟誦出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我還撿了一片隨處飄落的楓葉,準備回家做書籤用。

當我們走到家門口時,外婆早已經在家門口迎接我們了。外婆是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老人,她為我們燒了一大桌的好菜。因為外婆平時要照顧外曾祖父,一直住在鄉下,平時很少來城裏,所以非常想念我們。她為我們燒了野生的河蝦和土雞,還有一些新鮮的蔬菜,讓本來就是吃貨的我非常開心。我不時的誇獎外婆精湛的廚藝,雖然城裏也經常吃這些東西,但還是覺得鄉下菜餚更加清香更加美味。

坐在外婆的家裏,不時聽到嗷嗷的叫聲,我就問外婆:“這是什麼聲音啊,外婆?”外婆笑嘻嘻地説:“是東邊的養豬大户家的'小豬在叫呢?”我瞬間想到,我從來沒有看到小豬呢,於是就和媽媽説:“我們去看小豬吧!”走到那家養豬大户的門口時,還有一隻可愛的小狗一直在對我搖尾巴。雖然我十分的害怕,但是我還是勇敢地走到了豬圏,豬圏裏是有點臭臭的味道,但我看到了可愛的小豬和慈祥的母豬媽媽依偎在一起,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我們還到了鄰居家看了活生生的雞鴨鵝,因為這些東西我只在書本和電視上看到,這還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活禽。

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因為雨勢越來越大,外婆勸我們早點動身。臨走前外婆囑咐我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並且有空要堅持來看她。晚上當我們回到家時,雖然沒有月亮,但是我得知我們國家的“天空二號”要在中秋之夜發射的消息,非常的激動。我感覺我的心中也有一個月亮,是潔白的是明淨的。我那有些文藝範的媽媽還隨性寫了一首小詩,“華夏喜中秋,天宮慶二號,今夜雖無月,人家樂融融”。今年的中秋雖然沒有月亮,但我覺得非常的難忘,非常的温馨,非常的快樂。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1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説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説和神話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説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陽台上,吹着涼爽的秋風,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問媽媽:“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呀?”媽媽就給我講了觀於中秋節的習俗。

每年8月15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秀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月亮更圓滿,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又叫團圓節。

在我國,城鄉羣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師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孟良錄》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2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每當此時,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其説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夏商周時“秋暮夕月”

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

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

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

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代時成為固定節日

有人則認為,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

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盛於宋朝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南宋時,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3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這與潮人過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潮地氣候、農事生產有很大關係。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説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製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其中,中秋月餅是潮人一年一度的傳統食品,過中秋節,沒有一個潮汕人不品嚐一下月餅的滋味的。雖然月餅可以有各種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芋頭、餈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 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14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各民族都非常重視,在中秋節的那一天有一個習俗,吃月餅和尋找傳説中的嫦娥,月餅代表着團圓,但是每當我們吃月餅時,有沒有想到過遠在異鄉的遊子呢?他們在中秋節獨自一個人在外,獨自一人坐在窗邊,手裏拿着月餅,靜靜的抬着頭看着圓圓的月亮,心裏該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過中秋節啊,中秋節之夜。

過中秋節了,就不提這事了,我來説一説我們家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吧。

在過中秋節前好幾天,媽媽就就把那好吃的月餅給我和弟弟買好了,而且還是好多好多的,讓我和弟弟一氣兒吃個夠,這下可把我和弟弟高興死了。待到中秋節真的來臨時,月餅全都不見了,知道它們都跑到哪裏去了嗎?猜猜啊。告訴你們吧,不許告訴別人哦,都跑到我和弟弟的肚子裏去了,呵呵,我們兩姐弟很能吃吧。媽媽發現月餅都被我們吃完了,苦着個臉,納悶我們怎麼這麼能吃啊,就又忙去買來。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四口坐在桌子旁,媽媽靠在爸爸的肩膀上,我靠在媽媽的肩膀上,弟弟小就躺在了我的懷裏了,我們每個人嘴裏都吃着好吃的月餅,一邊賞月,我們都正看得入神。突然聽見弟弟喊了起來[媽,嫦娥怎麼還不出來,你們不是説只要我一直看着月亮,嫦娥就會下來給我禮物嗎?她怎麼到現在還不來,她是不是不喜歡我,不想給我禮物了。]弟弟嘟着他的小嘴,等着媽媽的回答。媽媽衝弟弟笑了笑,説[兒子你聽媽媽説,媽媽是為了讓你安靜的看會兒月亮,不讓你打擾我們,才騙你説嫦娥會給你禮物的,因為你一點也不老實,只有禮物才能讓你安靜一會兒啊。]弟弟聽沒有禮物,頓時哇哇的大哭了起來。媽媽説你哭的話媽媽就不給你買禮物了,如果你不哭的話,媽媽就給你買很多很多的禮物好不好啊。弟弟一聽又有禮物,立即停止了哭,安安靜靜的坐在那兒,吃着月餅,抬着他的小腦袋看起了月亮。院子裏又恢復了安靜。媽媽挨近我,靠在我的耳邊説[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這麼快樂的過中秋節,你説遠在異鄉的遊子們,會怎麼樣]我陷入了沉思。是啊,在我們一家家的在一起團圓時,那些遊子們的心情會是怎麼樣的呢?會不會坐在窗邊吃着月餅看着月亮,兩眼望着圓圓的月亮,可是兩眼已充滿了淚。他們的心裏該是多麼的寂寞啊,他們的心裏是多麼的盼望能早日和親人團圓啊。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我希望所有的人能在這一天夢想成真,早日和親人團圓。

Tags:中秋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