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電影

電影《孔雀》觀後感

欄目: 電影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孔雀》是一部由顧長衞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孔雀》觀後感,歡迎借鑑!

電影《孔雀》觀後感

  電影《孔雀》觀後感1

劇中主人公巧藝的父母是一對普通的工薪階層,甚至算得上是社會上中等偏下階層的人家。

在巧藝媽媽的認知裏,認定上了維德國中,就能上台大等名校;認為只有上了名牌,才算培養了成功的孩子。因為媽媽的工作被有學歷的同事搶走,更加深了她的這種認知。

媽媽生活裏的事件給了她這樣的邏輯:名校=好未來

於是媽媽去一邊到處打工洗盤子洗碗維持生計,一邊想方設法為女兒巧藝上名校繳納高昂的學費,並想把理想是門口體校、喜歡打籃球的兒子,也送到維德這所貴族學校來。

而出身普通家庭的巧藝在學校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富裕家庭出身的同學們一身名牌動輒去國外這裏那裏度假尚且可以躲過,不參與討論,可每個月的生日會,同學們互相之間贈予禮物的奢侈風讓她避之唯恐不及。

學校裏有隻裝在籠子裏的孔雀,失落的巧藝到籠子外難過時,孔雀開口講話了,要與她做交易,許她心願達成。

可心願達成的巧藝發現自己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原本對色彩敏感的眼睛失去了功能,丟掉代表學校參加訪美遊學的機會;與同時有求於孔雀的同學一樣,開始發出孔雀的叫聲;開始吃青草、煮青蛙吃……

妄圖不勞而獲的後果,讓巧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甚至令父母失去了工作,惹上了官司。爸爸帶着弟弟和巧藝與孔雀談好了一筆交易:想法偷出家長們簽署的承諾書,讓維德國中變成一所普通學校。

終於這項任務在三個人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卻被知道真相的媽媽給攔住了,媽媽堅持她的觀點,並走入孔雀籠,與孔雀進行了徹底的交易。

兩年後,巧藝的弟弟也進了維德,維德還是他原來的名校貴族學校的樣子,而媽媽卻再也沒有回來,成了那隻一直維持維德好聲譽的孔雀。維德的校長,與孔雀交易的代價是失去了行走的自由,過上了靠輪椅的生活。

看完影片,我們在討論,最後一直困惑我們的是:孔雀到底是誰?他為什麼有這個功能?

孔雀是誰?他是縈繞在我們心頭的慾望啊!媽媽之所以會失蹤,是因為她被自己的慾望吞噬了啊!那無休止的慾望,雖然關在心籠裏,但我們時時受他誘惑,常常要與他交換,經常要被他綁架,往往會迷失其中。在慾望的驅使下,我們會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犧牲一些看上去似乎不那麼重要的東西。

最典型的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年輕時用命換錢,年老了用錢換命”。可我們明明看到了很多英年早逝的例子,因為太過忙於工作而忽視了自身健康,留下了一堆的未竟之志,讓生者為之動容。

那日去參加前老闆的葬禮,不到五十歲,雖然事業有成,卻撒手人寰,留下偌大的事業不知如何安置。看着那幾個尚未成年的孩子,知情者無不痛哭流涕。逝者安息,提醒我們,選擇事業的同時,不要忘記還有家庭需要照顧,切莫只看當前利益,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選擇優秀卓越是一種選擇,甘於平庸也是一種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會有代價,上帝給你的每件東西都暗暗標了價碼。往往我們被當前利益誘惑,忘記了做長遠打算,預支了未來的籌碼。

如何不被慾望驅使?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打開籠子放他自由,從而解除被他束縛,不被慾望吞噬,也就是放大格局。能解除慾望束縛的唯一辦法,就是放下“我執”,比如影片中媽媽對名校的執着,對臉面的維護。

事實上,我們遇到的所謂“吃虧”的事情,放在浩瀚宇宙中看,放在時間軸上看,就是一粒塵埃不值一提,或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着其正面意義。而陷入“我執”的人,往往看不到這一點,鑽到自己的認知牛角尖裏出不來,被自己的慾望吞噬。

還有一個合理定位,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使命。不敢説什麼關於階層和跨越階層的話題,但如果非得強求不屬於這個位置的某些東西,自然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往往看到很多人,憤憤不平恨天恨地恨社會背後,有一顆不安於現狀不順應天道的心。

希望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反省的同時,也能提醒我們關注一下自己的慾望,在追逐夢想的路上,時時停下來關照一下自己的靈魂,莫把自己迷失。

  電影《孔雀》觀後感2

《孔雀》裏最好的一場,就是在開頭:姐姐在拉手風琴,背後開水壺突突的噴着熱氣,再遠處一個老人枯坐着。這一場可謂完美。首先畫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鍵,長長的走廊很有縱深感;其次很好聽,姐姐拉手風琴不很熟練,但很抒情,背景裏還有水開的聲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點,是把姐姐這個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現出來了。

按照常理,她應該放下琴,起身去灌水。這樣一來,她就是個尋常的、懂事的、正常的女孩。但是她繼續拉琴,任憑開水在背後翻騰依舊安之若素,她出離生活的性格表現出來了。更細膩的是她的神情安然,不着急,也不愧疚,性格里強硬的一面也出露端倪。再又就是最後曲子拉完,她還是回過頭看了那噴氣的開水壺,那種無可擺脱和煩躁,也出來。這場是我看了幾遍之後,才覺出好的。第一次看時,覺得很奇怪,這個剪多次的電影,為什麼留下這個沒有敍事、也不提供敍事動力的場景呢?如果僅是抒情,未免多餘。再往後看,全部的.場都有用,一個多餘的鏡頭都沒有。全部故事看完,再翻過頭看第一場,就覺出提綱挈領的好了。

很多人對姐姐買西紅柿痛哭那段很有感覺。那場設計的好,好在西紅柿,設想如果是買西瓜,那該有多難看。另外,張靜初的演技確實幫了大忙。因為這場是在結尾部分之前,算是一個小高潮。但是和片頭姐姐的故事離開很遠,所以多少還是有點突兀。類似的場我感覺還是小心使用,否則就成了空對空,讓人覺得用力過度,還撓不到癢處。

另一場是一家人打煤磚。這一場也很精彩,出了面目始終模糊的爸爸,其他人的性格,也表現出來了。媽媽是最堅忍的一個,姐姐是最早撒手的一個,弟弟是最沒用的一個,哥哥還是最沒所謂的一個。

我看得最難受的一場,就是姐姐靠在瓶子堆旁邊,拉開自己的胳膊左看右看。過了三個鏡頭,她就拉開傷痕累累的胳膊給她乾爸看。這是我唯一覺得戾氣很重的一場,在這一場裏,姐姐的性格失控了,可以理解,但無法接受。

還有一場,姐姐騎着自行車,拉開降落傘一路飛奔。這場戲可以用張靜初自己的話來評價,就是:看起來是現實主義,其實是表現主義。所以這一場譭譽參半。我個人的感覺是這一場總體很好,特別是果子罵聲“他孃的”之後追上來那幾個鏡頭,兩個自行車忽前忽後,鏡頭處理的特別漂亮。但是就在這時,姐姐放聲大叫,嗚嗚的,很泄氣。説不出來為什麼。如果是果子在旁邊起鬨大叫呢?如果是背後追跑的孩子歡叫呢?張靜初的臉特別不適合歡樂,《芳香之旅》就是個明證。順便説一句,這場裏最牛的演員,是他媽媽,特別是最後的那個鏡頭裏,媽媽倒在地上,拽着降落傘拉自行車。媽媽只是個背影,但她的身體語言很牛,震驚、羞憤、心碎、堅忍、片刻的絕望和執拗,作為一個母親,她所有的情感編劇連一句台詞都沒給,全靠拉自行車背影來體現,最後效果還不錯。

如果能看到未剪之前的片子,就更能體會這些場的用意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保留作家的手稿,因為上面有剪來剪去的痕跡。

  電影《孔雀》觀後感3

《孔雀》是一部算得上還蠻宂長的電影,但好在它故事的獨特和對於三姐弟甚至於一家人的刻畫描寫,我在看的過程中一直覺得被深深吸引並不覺無聊,影片特殊的視角和敍事方式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影片名為孔雀,但實際上孔雀卻僅僅出現在最後一個片段中,導演的深意讓人難以捉摸,電影與孔雀之間有些什麼聯繫?三姐弟依次走過孔雀,各自帶着自己成年後的家庭,和影片開始明顯有着挺大的變化,但是,無論怎麼叫喚,孔雀都不開屏,等到他們都走過以後,孔雀抖抖翅膀,開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屏。孔雀代表着美好時代,這種錯過,意味這三姐弟與他們各自美好時代的錯過,從這一個角度上來説,或許才是最令人惋惜的地方。

“一家五口人擠在小小的走廊吃飯,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景象。”影片開頭,弟弟就説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然後鏡頭就是一家五口旁若無人地在走廊安靜的吃飯,這個鏡頭在每次描述對象更換的時候都會出現,不僅是一個過渡,我想這個畫面也是一家五口看起來最和諧的畫面了,在後面的影片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時候這個家庭的矛盾和衝突,不論是父母、還是子女之間的,都有一種壓抑的感覺。

姐姐的故事是這部影片的第一部分,纖細瘦弱的姐姐讓我每次看她都有一種很惜弱的感覺,然而她卻代表着這個家庭裏最強硬的精神。她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她有自己的追求,有夢想,在這之前,她的生活一直是渾渾噩噩的,在幼兒園不小心把小孩摔下來就是一個例證。而當她看着傘兵從天空中飄下來的時候,我能看見她的眼裏是有光的,是憧憬的,彷彿生活有了色彩。

我一直覺得這個家庭中,家庭成員的關係是蠻疏離的,所以整個家庭會有一種不和諧的感覺,並且每個人的性格也可以體現出來。譬如在全家剷煤突然下起大雨的那個鏡頭中,突然的大雨讓每個人都措手不及,看着煤塊被沖走,只有母親是衝出來用盡辦法將煤塊圍住,試圖減少它的流失,而父親和三個孩子看着這一切的發生卻無動於衷,也沒有上去幫忙,而姐姐最後走出來淋着雨還不小心摔了一跤,但是她是笑着的,説明她是非常不在意這些,只是隨着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看完這部影片,我想談一談的是關於父母對待三個孩子的愛。

姐姐是三個孩子中最與眾不同的,她有種強硬的自我原則,與父母的關係也顯得疏遠。當她鬧絕食的時候,全家人破門而入強制餵食的畫面顯得痙攣又悲哀;當家人以為她精神有問題強迫她打針的時候,正是姐姐不被理解的表現,是這個家庭裏格格不入的存在。因此,她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哥哥相反是這個家庭裏最受寵的,可能是因為他小時候生的一場大病讓父母對他現在與常人的不同感到內疚,想要補償他,不管是母親對他的重視還是分糖的時候對他的偏愛,也造成了他對於物質的要求很高,並且對弟妹也不懂得關心愛護,導致最後那場聯合起來想要殺他的戲顯得如此悲哀,這是一個除了母親以外全家人合謀的戲碼,父親經過的時候知道但是卻不戳穿,大家似乎都想把這個心頭大患給處決。然而,最後,母親用在全家人面前毒死鵝來警告他們,他們心知肚明又被嚇住愣神的表情令人無比唏噓。

而愛在小兒子這裏則顯得更加的薄弱了。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和兒子的一場檢查作業的戲。父親説,“三個孩子裏,我最喜歡你了。”然而,在看到兒子的作業簿裏畫着人體輪廓的時候,父親直接拽着他往門外拖出去,並大喊這裏有流氓。兩人強硬的身體對抗顯得如此難受,這種感覺不像是父子,反倒像是仇人一樣。小兒子缺愛的表現,也和他之後的人生路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吧。

三個孩子,體現出來的是三種不同的愛,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從沒有真正的瞭解過孩子的需要,沒有走進他們的內心,因此,他們所給到的愛都是自己當方面認為的愛,這才會顯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顯得那麼疏離又怪異。而至於“孔雀”這個名字,和我所探討的沒有什麼關係,大家始終沒有趕上自己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