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祥林嫂讀後感優秀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96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祥林嫂讀後感優秀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祥林嫂讀後感優秀3篇

祥林嫂讀後感優秀3篇1

讀完了《祥林嫂》這本書後,我思緒萬千。可能她的故事很多人不清楚,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聽,我覺得很感動,真的感動,我很同情她。我不理解祥林嫂那個時代的人們怎麼那麼沒有同情心,我看他們只差一樣東西——思想。

祥林嫂年輕守寡,婆婆在重債逼迫和衞老二的慫恿下,將它賣給山裏獵户賀老六為妻。祥林嫂不願再婚,便逃到了魯四老爺家幫忙,不幸的是,沒過幾個星期,就被衞老二發現了。一天祥林嫂到河邊洗衣服,被幾個捆走。祥林嫂在逼迫下與賀老六成親。婚後生了孩子阿毛。不久,賀老六得病死了,阿毛獨自上山又被狼咬死,祥林嫂只得重回魯家幫忙。但她因兩次守寡,孩子又死了,被認為是不祥之物,深為人們所厭惡。祥林嫂畏懼死後受罪,便將積蓄兩年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以贖“罪孽”。然後被魯家攆走,淪為乞丐。終於在一個除夕夜裏,死在了風雪中……

祥林嫂這麼善良,這麼勤奮,這麼孤獨,這麼可憐,她哪裏有什麼罪呢?但在封建社會,就只因為她死了兩個丈夫,一個兒子,她反而成了罪人,

祥林嫂讀後感優秀3篇2

祥林嫂,在一生中經歷了三次重大的打擊。他的丈夫死於疾病,畢竟屬於人力不可抗拒的“天命”,兒子被狼吃掉,是正因自己疏忽大意,於心有愧,因此阿毛的死成了她心靈上無法醫治的創傷,久久不能忘懷。她企圖藉助喋喋不休地講故事來博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以減少自己思念的痛苦,結果越説越想,越想越説。要知道,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反覆在説自己的痛苦,這種痛苦始終在折磨她。

祥林嫂這麼善良,這麼孤獨、可憐,她哪裏有什麼罪呢?但在那時侯的社會來説,就正因她的丈夫去世了,又被狼吃了一個兒子,她反而成了罪人了,越是不幸,就越是有罪。透過最後她對地獄和靈魂的懷疑,表現了那時侯的人覺醒了。

雖然,她死了,但是,也能夠説的上是一種解脱。

透視生活,洞察社會,思考人生。這樣,我們的眼光會更長遠,我們的詩也會更開闊。

祥林嫂讀後感優秀3篇3

一、啟蒙者與被啟蒙者

啟蒙者與被啟蒙者之間的斷裂或許是祥林嫂走向死亡的一個推動力。魯迅在《祝福》中安排了作為中國現代知識分子也是啟蒙者的“我”與祥林嫂的一次直接對話,頗具深意。

“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那麼,也就有地獄了?”

“那麼,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見面的?”

面隊祥林嫂的一次次的拷問,“我”詫異的站着,“即刻膽怯起來了”,“我乘她不再緊接的問,邁開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並且“明天決計要走了”。

毛澤東説過,民族資產階級自打孃胎裏帶出來的就是軟弱性。他們能否擔當起啟蒙者的重擔,對此魯迅深表質疑。在《故鄉》中,同樣安排了一場面對面的.對話,對話者是“我”與楊二嫂。

楊:“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還説不闊?”

—————“我愕然了”、“我惶恐着”、我知道無話可説,便閉了口,默默的站着。

他們之間彷彿有一道厚厚的牆,一道厚的隔膜,阻斷了啟蒙的進行,讓人窒息。難怪魯迅在《求乞者》中寫道:“我順着剝落的高牆走路,踏着鬆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甚至在結尾處仰天吶喊:“灰土,灰土……灰土……”。

啟蒙者自私地、灰溜溜地逃走了,祥林嫂失去了救命稻草,也失去了新生的可能,走向了通向死亡的不歸路。

二、生與死的兩難選擇

祥林嫂面臨的人生困境是無法選擇的困惑

活着,生不如死,賀老六和阿毛都離她而去,連自己的痛苦也被咀嚼成渣滓而丟棄,更是被魯四老爺視為“謬種”、不潔之物而失去了參加祭祀的權利,甚至被趕出魯家,淪為乞丐。

若選擇“死”,又怕有地獄,而且柳媽詭祕地對她説:“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死也不是她的最佳選擇。

三、開放的文本

然而祥林嫂終於死了。

“什麼時候?—————昨天夜裏,或者就是今天罷。————我説不清。”沒人知道她什麼時候死的。

“怎麼死的?—————還不是窮死的?”更沒人去關心她是怎麼死的。畫家裘沙先生曾著文稱她是“自殺”的,這或可成為一家之言,可在魯迅身上是找不到確切答案的。

在《孔乙己》中,魯迅同樣有一段類似的文字:“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已經死了。”孔乙己死得和祥林嫂何其相似:“説不清”、“大約”。

這就是魯迅式的開放文本,也是魯迅值得終生閲讀的原因,他的作品是説不盡的。你可以説祥林嫂是自殺的、病死的、餓死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予以闡釋。

總之,祥林嫂的死,與其説是:儒、釋、道“三重壓迫的結果,不如説是被啟蒙者拋棄的結果。